区域温室气体排放计算方法.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701189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9.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温室气体排放计算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区域温室气体排放计算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区域温室气体排放计算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区域温室气体排放计算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区域温室气体排放计算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区域温室气体排放计算方法.docx

《区域温室气体排放计算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温室气体排放计算方法.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区域温室气体排放计算方法.docx

区域温室气体排放计算方法

ICS点击此处添加ICS号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

DB43

湖南省地方标准

DB43/XXXXX—XXXX

区域温室气体排放计算方法

Calculationmethodsofgreenhousegasemissionsforregions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征求意见稿)

2012-3-22

XXXXXX-XX实施

XXXXXX-XX发布

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目次

前言III

引言IV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计算范围4

4.1确定区域边界4

4.2列出排放源和吸收汇4

4.3确定GHG种类4

5计算规则5

5.1计算方法5

5.1.1能源活动5

5.1.2工业生产过程6

5.1.3农业6

5.1.4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6

5.1.5废弃物处理6

5.2活动水平数据7

5.3排放(清除)因子7

6区域总排放量计算7

6.1直接排放总量7

6.2间接排放总量7

6.3区域排放总量8

7区域排放强度计算8

8区域排放变幅计算8

8.1基准年8

8.2基于基准年的总排放量变幅8

8.3基于基准年的排放强度变幅9

9不确定性分析9

10质量控制与数据管理9

10.1质量控制与数据管理机构9

10.2清单编制机构的职责9

10.3核查机构的职责9

10.4政府管理部门的职责10

附录A(资料性附录)温室气体及其全球变暖潜质11

附录B(资料性附录)能源活动类型及其需报告的GHG排放12

附录C(资料性附录)工业活动类型及其需报告的GHG排放13

附录D(资料性附录)农业活动类型及其需报告的GHG排放14

附录E(资料性附录)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活动类型及其需报告的GHG排放15

附录F(资料性附录)废弃物处理活动类型及其需报告的GHG排放16

附录G(资料性附录)GHG清单汇总表17

参考文献18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湖南省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改革实验区领导协调委员会办公室、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提出。

本标准由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

湖南湘科清洁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湖南湘科节能减排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湖

南省标准化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张汉文、饶政华、马颖、黎永生、郑亚国、方燕、李貌、舒帆、毛政、蔡正方、李楷明。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温室气体计算是温室气体考核和交易的基础。

为贯彻落实国家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法

规,服务于我国政府提出的温室气体排放考核要求,计算和审核湖南省行政划区内区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参考国内外先进经验,在总结湖南省具体实践经验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本标准。

区域温室气体排放计算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区域温室气体排放计算的范围、计算方法、不确定分析、质量控制和数据管理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湖南省行政划区内区域的温室气体排放计算。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B43/T662—2011组织机构温室气体排放计算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区域region

按行政管辖划分的地区范围。

3.2

组织机构organization

具有自身职能和管理体系的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社会团体或其结合体,或从其分离出且具有自身职能和管理体系的部分,简称“组织”。

3.3

个人individual

区域内的常住人口。

3.4

温室气体greenhousegas(GHG)

大气层中自然存在的和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能够吸收和散发由地球表面、大气层和云层所产生的红外辐射的气态成分。

注:

本标准规定的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C02)、甲烷(CH4)、氧化亚氮(N20)、氢氟碳化物(HFCs)、全

氟化碳(PFCs)和六氟化硫(SF6)。

3.5

排放源GHGsource

向大气中排放GHG的物理单元或过程。

3.6

吸收汇GHGsink从大气中清除GHG的物理单元或过程。

3.7

GHG排放greenhousegasemission在特定时段内释放到大气中的GHG总量(以质量单位计算)。

注:

GHG排放分为直接GHG排放(3.8)和间接GHG排放(3.9)。

3.8

直接GHG排放directGHGemission区域内的排放源产生的GHG排放。

3.9

间接GHG排放indirectGHGemission由区域内活动引起的区域外排放源产生的GHG排放。

3.10

GHG清除greenhousegasremoval在特定时段内从大气中清除的GHG总量(以质量单位计算)。

3.11

全球变暖潜值globalwarmingpotential(GWP)单位质量的某种GHG在给定时间段内辐射强度的影响与等量二氧化碳辐射强度影响相关联的系数。

各主要温室气体的全球变暖潜值参见附录A。

3.12

二氧化碳当量carbondioxideequivalent在辐射强度上与某种GHG质量相当的二氧化碳的量。

GHG二氧化碳当量等于给定气体的质量乘以它的全球变暖潜值(3.11)。

3.13

活动水平数据activitydata在统计报告期内(通常为1年)以及在区域边界里,GHG排放和清除活动的测量值。

注:

GHG活动水平数据包括能源、燃料或电力的消耗量、物质的产生量,提供服务的数量或受影响的土地面积等。

3.14

排放因子,清除因子emissionfactor,removalfactor量化每单位活动水平数据的GHG排放量或清除量的系数。

3.15

GHG清单greenhousegasinventory

排放源、吸收汇以及GHG排放和清除的专门文件。

3.16

静止源燃烧产生的排放emissionsfromstationarycombustion化石燃料或生物质燃料在静止燃烧设备中燃烧产生GHG排放。

注:

静止燃烧设备主要包括发电锅炉、工业锅炉、工业窑炉、户用炉灶、农用机械、发电内燃机、其他设备等。

3.17

移动源燃烧产生的排放emissionsfrommobilecombustion化石燃料或生物质燃料在移动燃烧设备中燃烧产生GHG排放。

注:

移动排放源设备主要包括:

各类型航空器、公路运输车辆、铁路运输车辆和船舶运输机具等。

3.18

基准年baseyear

用来对区域GHG排放或其他相关信息进行参照比较的特定历史年份。

3.19

区域生产总值Regionalgrossdomesticproduct

在统计报告期内(通常为1年),区域内所有常住组织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

3.20

GHG排放强度GHGemissionintensity

在统计报告期内(通常为1年),区域GHG总排放量与区域生产总值的比值。

3.21

变幅amplitudeofvariation

在统计报告期内(通常为1年),区域的排放量或排放强度与基准年情形相比变化的幅度。

3.22

核查verification

根据约定的核查准则对GHG排放和清除进行系统的、独立的评估,并形成文件的过程。

3.23

保证等级levelofassurance

GHG计量准确度达到的保证程度。

3.24

不确定性uncertainty

因缺乏对变量真实数值的了解,而将该变量描述为以可能数值的范围和可能性为特征的概率密度函数。

4计算范围

4.1确定区域边界

区域内所有组织和个人的排放活动和清除活动的总和,构成区域基本边界。

区域内的组织和个人应在区域统计部门规定的统计范围内。

其中,组织为具有自身职能和管理体系的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社会团体或其结合体,或从其分理处且具有自身职能和管理体系的部分;个人为区域常住人口中参与非组织排放(清除)活动的个体。

不能明确属地关系的跨区域组织和个人,应由GHG管理

部门依据实际情况确定。

4.2列出排放源和吸收汇

若区域边界内存在表1所示的排放活动,则应列出所有对应的排放源和吸收汇。

注:

区域排放活动包括但不限于表1所列的内容,其他GHG排放活动暂不纳入本标准计算范围。

4.3确定GHG种类

将表1所示的排放源或吸收汇按其所属的领域和活动类型进行分类,确定其所涉及的GHG种类。

表1GHG排放活动类型及其排放源或吸收汇

类别

领域

活动类型

排放源或吸收汇

CO2

CH4

N2O

HFCs

PFCs

SF6

直接

GHG

排放

能源活动a

化石燃料燃

静止源燃烧产生的排放

V

*

移动源燃烧产生的排放

V

V

V

生物质燃料

燃烧

静止源燃烧产生的排放

V

V

移动源燃烧产生的排放

V

V

源于燃料的

逃逸排放

煤矿开采和矿后活动的逃逸排放

V

石油、天然气系统的逃逸排放

V

工业生产b

工业生产

过程

原料加工、化石燃料非能源利用所产生的排放

*

*

*

*

*

农业C

农作物种植

稻田

V

农用地

V

动物饲养

动物肠道发酵

V

动物粪便管理

V

V

土地利用变化和林

业d

森林和其他木质生物质生物量碳储量变化

由于森林管理、采伐、薪炭材采集等活动影响而导致的生物质生物量碳储量增加或减少

V

森林转化为

非林地或无

林地

森林转化燃烧引起的排放

V

V

V

森林转化分解引起的排放

V

废弃

物处

理e

固体废弃物

处理

固体废弃物填埋处理

V

废弃物中矿物碳焚烧处理

V

污水处理

生活污水处理

V

V

工业污水处理

V

V

表1(续)

间接

GHG

排放

能源活动f

电力调入

区域外电力调入

V

注:

、表示该类型活动主要的GHG排放;*表示可能出现的GHG排放。

a能源活动类别及其排放的GHG种类参见附录Bo

b工业活动类别及其排放的GHG种类参见附录Co

c农业活动类别及其排放的GHG种类参见附录Do

d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活动类别及其排放的GHG种类参见附录E。

其中,如果碳储量减少,则为排放源,计算结果用

正值表示;如果碳储量增加,则为吸收汇,计算结果用负值表示。

e废弃物处理活动类别及其排放的GHG种类参见附录Fo

5计算规则

5.1计算方法

5.1.1能源活动

5.1.1.1直接排放

能源活动直接GHG排放包括化石燃料燃烧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生物质燃料燃烧活动产生的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煤矿和矿后活动产生的甲烷逃逸排放以及石油和天然气系统产生的甲烷逃逸排放。

按公式

(1)计算:

E产二二二(ADjkEFjkGWP)+'(AD*EF*GWP)

(1)

ikjx

式中:

E1――能源活动直接GHG排放量(单位为二氧化碳当量,tC02e);

ADi,j,k――燃料消费量;

EFi,j,k——燃料燃烧排放因子;

ADx――第x种逃逸类型的活动水平数据;

EFx――第x种逃逸类型的排放因子;

GWP――GHG全球变暖潜值(参见附录A);

i――燃料类型;j――部门活动;k――设备类型;

x――燃料逃逸类型。

5.1.1.2间接排放

能源活动间接GHG排放为区域外电力调入产生的二氧化碳间接排放。

按公式

(2)计算:

E2二Q调入EF

(2)

式中:

E2——电力调入产生的二氧化碳间接排放(单位为二氧化碳当量,tCO2e);

Q调入调入的电量;

EF――电力输出所在区域的电网平均供电排放因子。

5.1.2工业生产过程

工业生产过程GHG排放包括水泥生产过程二氧化碳排放、石灰生产过程二氧化碳排放、钢铁生产过程二氧化碳排放、电石生产过程二氧化碳排放、己二酸生产过程氧化亚氮排放、硝酸生产过程氧化亚氮排放、一氯二氟甲烷生产过程三氟甲烷排放、铝生产过程全氟化碳排放、镁生产过程六氟化硫排放、电力设备生产过程六氟化硫排放、半导体生产过程氢氟烃、全氟化碳和六氟化硫排放,以及氢氟烃生产过程氢氟烃排放。

按公式(3)计算:

E3=X(AD:

xEFxGWP)

i

式中:

E3——工业生产过程GHG排放量(单位为二氧化碳当量,tCOze);

ADi――第i种工业生产过程的活动水平数据;

EFi——第i种工业生产过程对应的排放因子;

GWP——GHG全球变暖潜值(参见附录A)。

5.1.3农业

农业GHG排放包括稻田甲烷排放、农用地氧化亚氮排放、动物肠道发酵甲烷排放、动物粪便管理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

按公式(4)计算:

E4=送(AD^EF^GWP)

i

式中:

E4农业领域GHG排放量(单位为二氧化碳当量,tC02e);

ADi――第i种农业活动类型的活动水平数据;

EFi――第i种农业活动类型对应的排放因子;

GWP——GHG全球变暖潜值(参见附录A)。

5.1.4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

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GHG排放包括森林和其它木质生物质生物量碳贮量和森林转化GHG排放。

公式(5)计算:

E^E生物量消耗'E现地'E异地+E分解

式中:

E5――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GHG排放量(单位为二氧化碳当量,tC02e);

△E生物量消耗——森林和其它木质生物质生物量碳贮量变化(其中,如果是净吸收,则用负值表示;如果是净排放,则用正值表示。

);

E现地一一森林转化现地燃烧GHG排放;

E异地一一森林转化异地燃烧GHG排放;E分解森林转化分解碳排放。

5.1.5废弃物处理

废弃物处理GHG排放包括固体废弃物填埋处理的甲烷排放、焚烧处理的二氧化碳排放、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的甲烷排放,以及废水处理的氧化亚氮排放。

按公式(6)计算:

二E填埋-E焚烧-E生活污水-E工业废水-E废水(6)

式中:

E6――废弃物处理GHG排放量(单位为二氧化碳当量,tC02e);

E填埋一一固体废弃物填埋处理甲烷排放;

E焚烧——固体废弃物焚烧处理二氧化碳排放;

E生活污水-――生活污水处理甲烷排放;

E工业废水-――工业废水处理甲烷排放;

E废水一一废水处理氧化亚氮排放。

5.2活动水平数据

如果采用公式

(1)—(6)计算GHG排放量,应按计算方法的要求选择和收集区域活动水平数据。

区域活动水平数据可按下列3种方法确定:

a)政府统计部门对区域的统计数据;

b)经核查的排放报告数据(按DB43/T662-2011执行);

c)经核查的区域全面调查统计或抽样统计数据。

区域活动水平数据应主要根据政府统计部门的区域统计数据进行确定。

当区域统计数据不存在时,

可使用经核查的排放报告数据或经核查的区域抽样统计数据。

对统计报告期内(通常为1年)的活动数据进行分类汇总,并对区域活动水平数据的选择和确定

进行解释,包括指明其来源和适用性。

5.3排放(清除)因子

如果采用公式

(1)-(6)计算GHG排放(清除)量,应按计算方法的要求选择和确定合理的排放(清除)因子。

排放(清除)因子可按下列3种方法确定:

a)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给出的缺省值⑴;

b)国家、省级或行业权威机构发布的推荐值[2];

c)区域内的实测值。

以上方法的保证等级依次提高。

区域应按“c)~b)fa)”的顺序选择排放(清除)因子,并对

区域排放(清除)因子的选择和确定进行解释,包括指明其来源和适用性。

6区域总排放量计算

6.1直接排放总量

在统计报告期内(通常为1年),区域的直接排放总量可按公式(7)计算:

REd=E1E3E4E5E6⑺

式中:

REd――统计报告期内区域的直接排放总量(tCO2e);如果是净排放,则计算结果用正值表示;如果是净清除,则计算结果用负值表示;

6.2间接排放总量

在统计报告期内(通常为1年),区域的间接排放总量可按公式(8)计算:

REi=E2(8)

式中:

REi――统计报告期内区域的间接排放总量(tC02e);

E2――统计报告期内电力调入产生的二氧化碳间接排放。

6.3区域排放总量

如对区域的GHG排放进行考核,应计算区域总排放量。

在统计报告期内(通常为1年),区域总排

放量为直接排放总量与间接排放总量之和,按公式(9)计算:

RE=REdREj(9)

式中:

RE――统计报告期内区域总排放量(tC02e);如果是净排放,则计算结果用正值表示;如果是净清除,则计算结果用负值表示。

7区域排放强度计算

EI――统计报告期内区域排放强度(tCO2e/万元);

G――统计报告期内的区域生产总值(万元),该数值应与区域经济统计数据一致。

8区域排放变幅计算

8.1基准年

为便于比较和考核,应按以下步骤确定用于区域排放变幅计算的历史基准年:

a)2005年;

b)当国家存在强制执行的政策和规定了区域GHG排放量及排放强度的上限时,区域的GHG排

放基准线应按强制规定执行。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并造成GHG排放或清除发生重要变化时,应在后续的区域GHG清单中重新

计算基准年情形并形成文件:

a)区域的行政管辖划分发生变化;

b)GHG计量方法、排放因子变更,从而使已量化的GHG排放和清除产生重大变化。

上述变化需确定其变化的重要性,以及多起微小变化的累计影响。

8.2基于基准年的总排放量变幅

基于基准年的总排放量变幅按公式(11)计算:

ER=REb-RE(11)

式中:

ER――统计报告期内基于基准年的总排放量变幅;

REb――基准年区域总排放量,根据基准年活动数据按公式

(1)—(9)计算得到。

当在统计报告期内的区域总排放量相对于基准年减少时,其总排放量变幅用正值表示;相反,当在统计报告期内的区域总排放量相对于基准年增加时,其总排放量变幅用负值表示。

8.3基于基准年的排放强度变幅

基于基准年的排放强度变幅按公式(12)计算:

+EI

(1)100%(12)

EIb

式中:

丫一一统计报告期内基于基准年的区域放排强度变幅(%);

EIb——基准年内的区域排放强度,按公式(13)计算:

式中:

Gb――基准年内区域生产总值(万元),该数值应与基准年的经济统计数据一致。

当在统计报告期内的区域排放强度相对于基准年减少时,其排放强度变幅用正值表示;相反,当在统计报告期内的区域排放强度相对于基准年增加时,其排放强度变幅用负值表示。

9不确定性分析

对区域排放(清除)计算的方法及其输入值应进行不确定性分析,获得计算结果的置信区间和误差范围,并尽可能减少不确定性。

先确定ghg计算中单个变量(如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等的不

确定性等)的不确定性;再将单个变量的不确定性合并为ghg排放(清除)量及其他统计结果总的

不确定性;识别清单不确定性的主要来源,以帮助确定清单数据收集和清单质量改进的优先顺序。

同时确定在统计和计算方面可能存在的不确定性,如漏算、重复计算、概念偏差及模型估算偏差等。

10质量控制与数据管理

10.1质量控制与数据管理机构

ghg清单编制机构、第三方核查机构和政府管理部门共同完成区域的ghg数据质量控制和数据管

理工作。

10.2ghg清单编制机构的职责

ghg清单编制机构应按本标准的规定,定期统计ghg排放源、吸收汇、排放量、排放强度、变幅

及编写ghg清单,邀请第三方核查机构对ghg报告进行核查和评审,并将ghg清单报告和核查机构的评审报告一并提交有关管理部门。

ghg清单编制机构的主要职责包括:

a)按照本标准规定收集和整理有关ghg排放(清除)数据;

b)按照GHG评审和考核的要求定期统计GHG排放量、排放强度、变幅并编写GHG清单报告;

c)配备必要的设备设施和采取有效的管理手段以确保GHG数据和GHG报告的准确性与完整性;

d)将有关GHG数据和清单报告以及信息管理活动的记录形成文件,并进行有效的保存和归档。

10.3核查机构的职责

核查机构应对所报告的区域GHG数据和信息进行核查和评审,并提出公正客观的评审报告。

核查机构的主要职责包括:

a)机构及人员获得政府管理部门的资质资格认定;

b)根据本标准和政府管理部门的要求,对区域的GHG清单报告进行独立的核查和评审;

c)撰写和提供区域的GHG报告核查和评审报告。

10.4政府管理部门的职责

管理部门应采取有效的行政管理手段,对清单编制机构的职责、核查机构的职责进行监督,以确保GHG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包括:

a)编制和发布区域GHG排放和清除计算的标准;

b)对核查机构进行机构和人员资质资格认定;

c)编制和发布GHG核查和评审工作规程;

d)对GHG报告、GHG核查和评审报告进行完整性和可靠性检查;

e)对区域GHG数据保存和归档,并建立分领域分活动类型的GHG数据库;

f)建立和管理GHG数据管理平台,为GHG数据填报和管理提供便利;

g)确保GHG数据成为GHG排放考核和GHG减排额交易的基础数据。

AA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温室气体及其全球变暖潜质

A.1温室气体及其全球变暖潜势

主要温室气体及其在100年时间跨度内的全球变暖潜势(GWP)见表A.1。

表A.1温室气体及其全球变暖潜势

温室气体类型

全球变暖潜势a

二氧化碳(CO2)

1

甲烷(CH4)

25

氧化亚氮(N2O)

298

氢氟碳化物(HFCS)

HFC-23

14800

HFC-32

675

HFC-125

3500

HFC-134a

1430

HFC-143a

4470

HFC-152a

124

HFC-227ea

3220

HFC-236fa

9810

全氟化碳(PFCS)

cf4

7300

C2F6

12200

六氟化硫(SF6)

22800

a数据来源为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值(IPCC2007,表2.14,见第2条)。

B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