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物质的制备.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699182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523.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节物质的制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第三节物质的制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第三节物质的制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第三节物质的制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第三节物质的制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节物质的制备.docx

《第三节物质的制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节物质的制备.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节物质的制备.docx

第三节物质的制备

第三节

物质的制备

考点

(一) 常见气体的制备

知考情

明学法

气体的制备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命题角度较为固定,基本为常见气体的制备及注意事项,难度一般

牢记教材中典型气体H2、O2、Cl2、NH3等的制备方法和注意事项,注意分析气体制备流程中的仪器选择、易误操作等基本问题

[考法感悟]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2016·江苏高考)用图①装置制取氨气(  )

(2)(2015·四川高考)用图②装置除去氯气中的HCl气体(  )

(3)(2014·江苏高考)实验室用图③装置制取氯气(  )

(4)(2014·福建高考)用图④装置可除去尾气中的SO2气体(  )

(5)(2012·江苏高考)用图⑤装置制取少量纯净的CO2气体(  )

答案:

(1)× 

(2)× (3)× (4)× (5)×

2.(2017·全国卷Ⅰ)实验室用H2还原WO3制备金属W的装置如图所示(Zn粒中往往含有硫等杂质,焦性没食子酸溶液用于吸收少量氧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③中依次盛装KMnO4溶液、浓H2SO4、焦性没食子酸溶液

B.管式炉加热前,用试管在④处收集气体并点燃,通过声音判断气体纯度

C.结束反应时,先关闭活塞K,再停止加热

D.装置Q(启普发生器)也可用于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

解析:

选B 制得的氢气中含有H2S、O2、HCl、H2O等杂质,由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氯化氢生成氯气,所以应先用焦性没食子酸溶液吸收氧气,同时除去氯化氢(易溶于水),再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吸收硫化氢,最后用浓硫酸干燥,试剂盛放顺序依次为焦性没食子酸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浓硫酸,A项错误;若在④处收集气体点燃,发出“噗”声,则证明制取的氢气较纯,可以加热管式炉,B项正确;类似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完毕后,先停止加热,再继续通入氢气一段时间,C项错误;启普发生器不能加热,适合块状固体与液体在常温下反应,而实验室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氯气需要加热,且二氧化锰是粉末状固体,故不能用装置Q制备氯气,D项错误。

[必备知能]

1.气体制备套装中装置选择的思路

(1)气体的发生“套装”和收集“套装”

气体

反应原理

发生装置

收集装量

O2

①2KMnO4

K2MnO4+MnO2+O2↑

A

D或E

②2KClO3

2KCl+3O2↑

③2H2O2

2H2O+O2↑

B

H2

Zn+H2SO4===ZnSO4+H2↑

D或F

CO2

CaCO3+2HCl===CaCl2+CO2↑+H2O

D或E

Cl2

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C

D或E

NH3

Ca(OH)2+2NH4Cl

CaCl2+2NH3↑+2H2O

SO2

Na2SO3+H2SO4(浓)===Na2SO4+H2O+SO2↑

(2)净化“套装”

液态干燥剂

固态干燥剂

固体,加热

装置

常见干燥剂

浓硫酸(酸性、强氧化性)

无水氯化钙(中性)

碱石灰(碱性)

除杂试剂

(Cu、CuO、

Mg)

可干燥的气体

H2、O2、Cl2、SO2、CO2、CO、CH4、N2

H2、O2、Cl2、SO2、CO、CO2、CH4

H2、O2、N2、CH4、NH3

可除去O2、

H2、CO、N2

不可干燥的气体

NH3、HBr、

HI、H2S等

NH3

Cl2、SO2、

CO2、NO2、HCl等

(3)防堵塞“套装”

分类

装置简图

原理及使用方法

液封式

若装置通畅,导气管内外的液面相等;若装置不通畅、堵塞,则装置中的压强会增大,压迫液体沿导气管上升

恒压式

使分液漏斗内的压强与烧瓶内的压强相同,保证漏斗中液体顺利流出

防阻式

将棉花置于导管口,防止固体粉末或糊状物进入导管

(4)尾气的处理“套装”

通常有毒和有污染的尾气必须适当处理。

常用仪器有:

①吸收溶解度较小的尾气(如Cl2、SO2等)用图A装置。

②吸收溶解度较大的尾气(如HCl、NH3等)用图B或C装置。

③CO、NO等气体可用点燃或收集于塑料袋(气球)中的方法除去,如图D或E。

[注意] ①选择气体的发生装置时,应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及反应条件,有些气体可用不同的反应原理来制备,要注意选择不同的发生装置。

②气体的收集方法要根据气体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溶解性、密度)进行分析选择,对于易溶于水的气体除用排空气法收集外,还可用排其他液体法,如Cl2可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

2.气体发生装置的创新

(1)利用“启普发生器”原理的制气装置创新

①装置的优点:

能做到随开随用,随关随停。

②使用范围:

块状固体与液体反应生成气体,反应不需要加热,且生成的气体难溶于水。

这些装置能制取的气体有H2(Zn+稀H2SO4)、CO2(CaCO3+稀盐酸)、H2S(FeS+稀H2SO4)。

(2)“固(液)+液

气体”装置的创新

图1的改进优点是能控制反应液的温度。

图2的改进优点是使圆底烧瓶和分液漏斗中的气体压强相等,便于液体流下。

(3)“块状固体+液体―→气体”装置的创新

大试管中的小试管中盛有液体反应物,起液封的作用,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这样设计可节约试剂

3.排液集气装置的创新

从a管进气b管出水可收集难溶于水的气体,如H2、O2等。

若将广口瓶中的液体更换,还可以收集以下气体:

(1)饱和食盐水——收集Cl2。

(2)饱和NaHCO3溶液——收集CO2。

(3)饱和NaHS溶液——收集H2S。

(4)四氯化碳——收集HCl或NH3。

[集训冲关]

1.用下面的试剂与反应装置制备气体,能满足“随开随制、随关随停”要求的是(  )

选项

试剂

反应装置

A

碳酸钠固体与稀硫酸

B

二氧化锰与过氧化氢溶液

C

浓硝酸与铜片

D

锌粒与稀硫酸

解析:

选D 使用该反应装置用碳酸钠固体与稀硫酸反应制备CO2时,碳酸钠易溶于水,反应无法停止,A项不符合题意;二氧化锰是粉末无法被阻隔在有孔塑料板上,反应不能停止,B项不符合题意;浓硝酸具有挥发性,不能使用长颈漏斗,应该用分液漏斗盛放与滴加,C项不符合题意;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备H2时,若关闭弹簧夹,试管内气压增大,可把稀硫酸压回长颈漏斗而使稀硫酸与锌粒脱离,从而使反应停止,D项符合题意。

2.实验室中某些气体的制取、收集及尾气处理装置如图所示(省略夹持和净化装置)。

仅用此装置和表中提供的物质完成相关实验,最合理的选项是(  )

选项

a中的物质

b中的物质

c中收集的气体

d中的物质

A

浓氨水

CaO

NH3

H2O

B

浓硫酸

Na2SO3

SO2

NaOH溶液

C

稀硝酸

Cu

NO2

H2O

D

浓盐酸

MnO2

Cl2

NaOH溶液

解析:

选B 收集NH3应用向下排空气法,A项错误;Cu与稀HNO3反应生成NO,C项错误;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取Cl2需要加热,D项错误。

3.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气体制备、净化和收集装置。

若依据反应H2C2O4

CO↑+CO2↑+H2O制取CO,则合理的装置组合为(  )

A.①⑤⑧  B.③⑤⑦  C.②⑤⑥  D.③④⑧

解析:

选D 由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可选③作为制取装置;除去CO2可选用④或⑤装置,要收集CO只能用⑧装置,故合理的装置组合为③④⑧或③⑤⑧。

4.气体制备实验的“两大要求”:

(1)加热操作要求

①使用可燃性气体(如H2、CO、CH4等),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防止爆炸。

②制备一些易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反应的物质(如H2还原CuO的实验),反应结束时,应先________________,继续通________________至试管冷却。

(2)实验室装置要求

①制备在空气中易吸水、潮解以及水解的物质(如Al2S3、AlCl3等),往往在装置的末端____________________,以防止空气中水蒸气的进入。

②用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吸收测定实验中生成CO2的质量时,在干燥管前连盛有无水CaCl2的U形管,在干燥管后再连一个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前一个的目的是__________,后一个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用原料气赶走系统内的空气 点燃酒精灯加热

②熄灭酒精灯 原料气

(2)①再接一个干燥装置 ②干燥CO2 防止空气中的CO2和H2O(g)进入

5.一套装置可以用于制备多种气体,根据如图“套装”回答下列问题。

(1)若使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干燥的SO2气体:

①A中盛液体的玻璃仪器名称是________,实验开始后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③E装置中固体试剂为________。

(2)若使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干燥的Cl2:

①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B装置为除去Cl2中混有的HCl,则B装置盛装试剂为______________,如何改进装置______________;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分液漏斗 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 ②防倒吸 干燥SO2气体 ③碱石灰

(2)①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或KClO3+6HCl(浓)===KCl+3Cl2↑+3H2O]

②饱和食盐水 导管“长进短出” 干燥Cl2

6.氢还原法是指在高温下用H2还原金属氧化物以制取金属的方法。

该方法制备的产品纯度较高,广泛用于钨、钼、钴、铁、锗的生产。

实验室用Zn粒(Zn粒中含少量硫化锌杂质,焦性没食子酸溶液用于吸收少量氧气)和稀硫酸反应制H2,并用H2还原MoO2制Mo的装置如图所示,完成下列问题。

(1)使用启普发生器制备的H2中所含的杂质为________(写化学式),若用焦性没食子酸、浓硫酸、NaOH溶液分别除去上述杂质,①②③的顺序为____________。

(2)装置④玻璃仪器的名称为____________,用酒精喷灯加热时,该玻璃仪器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结束时的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套装置在实验安全上存在的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由“Zn粒中含少量硫化锌杂质,焦性没食子酸溶液用于吸收少量氧气”可知,制备的H2中含有的杂质为H2S、O2、H2O,除去杂质气体的装置顺序为②③①或③②①。

(2)装置④中的玻璃仪器为硬质玻璃管,其中发生的反应为H2还原MoO2。

(3)为防止还原生成的Mo在冷却时被装置右侧进入的空气氧化,应该先熄灭酒精喷灯,继续通入氢气,待Mo冷却后再停止通入氢气(关闭活塞K)。

(4)硬质玻璃管右侧导出的气体中含有未反应的H2,需要点燃或收集才能消除实验安全隐患。

答案:

(1)H2S、H2O、O2 ②③①(或③②①)

(2)硬质玻璃管 MoO2+2H2

Mo+2H2O

(3)先熄灭酒精喷灯,待还原产物Mo冷却后,再关闭活塞K

(4)④中硬质玻璃管右端导出的气体中含有未反应的H2,需要点燃或收集

考点

(二) 有机物的制备

知考情

明学法

高考题型一般为非选择题,利用有机物的性质来考查化学实验的相关知识,常涉及有机物的熔点、溶解度及反应原理方面的内容,物质虽然陌生,但性质都是相通的

掌握常见有机物分离、提纯的方法,掌握有机物的通性通法,同时结合化学实验的知识综合解答

[考法感悟]

1.(2014·全国卷Ⅰ)乙酸异戊酯是组成蜜蜂信息素的成分之一,具有香蕉的香味。

实验室制备乙酸异戊酯的反应、装置示意图和有关数据如下:

相对分子质量

密度/(g·cm-3)

沸点/℃

水中溶解性

异戊醇

88

0.8123

131

微溶

乙酸

60

1.0492

118

乙酸异戊酯

130

0.8670

142

难溶

 

实验步骤:

在A中加入4.4g异戊醇、6.0g乙酸、数滴浓硫酸和2~3片碎瓷片。

开始缓慢加热A,回流50min。

反应液冷至室温后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水洗涤;分出的产物加入少量无水MgSO4固体,静置片刻,过滤除去MgSO4固体,进行蒸馏纯化,收集140~143℃馏分,得乙酸异戊酯3.9g。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_。

(2)在洗涤操作中,第一次水洗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次水洗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洗涤、分液操作中,应充分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后________(填标号)。

a.直接将乙酸异戊酯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

b.直接将乙酸异戊酯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

c.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下口放出

d.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上口倒出

(4)本实验中加入过量乙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中加入少量无水MgSO4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蒸馏操作中,仪器选择及安装都正确的是________(填标号)。

(7)本实验的产率是________(填标号)。

a.30%   b.40%   c.60%   d.90%

(8)在进行蒸馏操作时,若从130℃便开始收集馏分,会使实验的产率偏________(填“高”或“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仪器B为球形冷凝管。

(2)第一次水洗的目的是除去作催化剂的硫酸和过量的乙酸,接下来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进一步除去残留的少量乙酸,第二次水洗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3)洗涤、分液后有机层密度小,在上面,密度大的水层在下面,需将水层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然后将有机层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d项正确。

(4)制备乙酸异戊酯的反应为可逆反应,加入过量的乙酸,能提高异戊醇的转化率,从而提高乙酸异戊酯的产率。

(5)加入少量无水MgSO4能除去有机层中的少量水,起到干燥作用。

(6)蒸馏实验中温度计水银球需和蒸馏烧瓶支管口在同一高度,而c中不应该用球形冷凝管,球形冷凝管一般用于反应装置,即在反应时考虑到反应物的蒸发流失而用球形冷凝管冷凝回流,使反应更彻底,故b正确。

(7)根据题中化学方程式及所给各物质的量,可知实验中异戊醇完全反应,理论上应生成乙酸异戊酯6.5g,实验中实际生成乙酸异戊酯3.9g,故乙酸异戊酯的产率为

×100%=60%。

(8)若从130℃便开始收集馏分,则收集得到的是乙酸异戊酯和少量未反应的异戊醇的混合物,导致所测出的实验产率偏高。

答案:

(1)球形冷凝管 

(2)洗掉大部分硫酸和乙酸 洗掉碳酸氢钠 (3)d (4)提高醇的转化率 (5)干燥

(6)b (7)c (8)高 会收集少量未反应的异戊醇

2.(2017·江苏高考)1溴丙烷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沸点为71℃,密度为1.36g·cm-3。

实验室制备少量1溴丙烷的主要步骤如下:

步骤1:

在仪器A中加入搅拌磁子、12g正丙醇及20mL水,冰水冷却下缓慢加入28mL浓H2SO4;冷却至室温,搅拌下加入24gNaBr。

步骤2:

如图所示搭建实验装置,缓慢加热,直到无油状物馏出为止。

步骤3:

将馏出液转入分液漏斗,分出有机相。

步骤4:

将分出的有机相转入分液漏斗,依次用12mLH2O、12mL5%Na2CO3溶液和12mLH2O洗涤,分液,得粗产品,进一步提纯得1溴丙烷。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加入搅拌磁子的目的是搅拌和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时生成的主要有机副产物有2溴丙烷和________________。

(3)步骤2中需向接受瓶内加入少量冰水并置于冰水浴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4)步骤2中需缓慢加热使反应和蒸馏平稳进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步骤4中用5%Na2CO3溶液洗涤有机相的操作:

向分液漏斗中小心加入12mL5%Na2CO3溶液,振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静置,分液。

解析:

(1)仪器A为蒸馏烧瓶,搅拌磁子的作用是搅拌和防止暴沸。

(2)反应物中的正丙醇可能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丙烯,也可能发生分子间脱水反应生成正丙醚。

(3)向接受瓶内加入少量冰水并置于冰水浴中,降低了接受瓶内的温度,减少了1溴丙烷的挥发。

(4)HBr易挥发,故需缓慢加热。

(5)振荡后,要排出分液漏斗中的气体。

答案:

(1)蒸馏烧瓶 防止暴沸

(2)丙烯、正丙醚

(3)减少1溴丙烷的挥发

(4)减少HBr挥发

(5)将分液漏斗下口向上倾斜、打开活塞排出气体

[必备知能]

1.掌握常见有机物的制备原理

明确要制备的物质

反应原理

乙酸乙酯

CH3COOH+CH3CH2OH

CH3COOCH2CH3+H2O

乙酸异戊酯

CH3COOH+(CH3)2CHCH2CH2OH

H3COOCH2CH2CH(CH3)2+H2O

1溴丙烷

CH3CH2CH2OH+HBr

CH3CH2CH2Br+H2O

环己烯

间溴苯甲醛

乙烯

CH3CH2OH

CH2===CH2↑+H2O

2.制备有机物的常见“套装”

加热液体反应物制取液体或气体时,需要的仪器主要有反应容器(如大试管、圆底烧瓶、三颈烧瓶等)、热源(酒精灯或酒精喷灯、水浴或油浴)、冷凝管、分液漏斗、温度计等。

3.涉及仪器的名称、用途及注意事项

仪器名称

仪器简图

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

冷凝管

①常用的冷凝管有球形冷凝管和直形冷凝管两种;

②球形冷凝管一般用于气态物质的冷凝回流,可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通常竖立于圆底烧瓶或三颈烧瓶上;

③直形冷凝管一般用于气态物质的冷凝液化,通常斜放着连接圆底烧瓶或三颈烧瓶;

④冷凝水从冷凝管的下口进,上口出

温度计

①温度计分水银温度计、煤油温度计和酒精温度计等;

②需要测量反应液的温度时,温度计的液泡置于反应液中,不接触容器的底部或器壁;

③需要测量蒸馏气体的温度时,温度计的液泡置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④需要控制水浴温度时,温度计的液泡置于水中;

⑤应根据测量温度的高低选择适合测量范围的温度计,严禁超量程使用

4.有机物制备与提纯的思维流程

[集训冲关]

1.醇脱水是合成烯烃的常用方法,实验室合成环己烯的反应和实验装置如图:

可能用到的有关数据如表:

物质

相对分子质量

密度/(g·cm-3)

沸点/℃

溶解性

环己醇

100

0.9618

161

微溶于水

环己烯

82

0.8102

83

难溶于水

合成反应:

在a中加入20g环己醇和2小片碎瓷片,冷却搅动下慢慢加入1mL浓硫酸。

b中通入冷却水后,开始缓慢加热a,控制馏出物的温度不超过90℃。

分离提纯:

反应粗产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5%碳酸钠溶液和水洗涤,分离后加入无水氯化钙颗粒,静置一段时间后弃去氯化钙,最终通过蒸馏得到纯净环己烯10g。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

(2)加入碎瓷片的作用是__________;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加瓷片,应该采取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填标号)。

A.立即补加       B.冷却后补加

C.不需补加D.重新配料

(3)本实验中最容易产生的副产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液漏斗在使用前须清洗干净并____________;在本实验分离过程中,产物应该从分液漏斗的________(填“上口倒出”或“下口放出”)。

(5)分离提纯过程中加入无水氯化钙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环己烯粗产物蒸馏过程中,不可能用到的仪器有________(填标号)。

A.圆底烧瓶   B.温度计   C.吸滤瓶

D.球形冷凝管E.接收器

(7)本实验所得到的环己烯产率是________(填标号)。

A.41%   B.50%   C.61%   D.70%

解析:

(1)装置b是直形冷凝管。

(2)在加热液体时需加入碎瓷片,以防止因加热而使液体暴沸。

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加碎瓷片,应该停止加热,冷却后再加入碎瓷片。

(3)本实验中容易产生的副产物是发生分子间脱水生成的环己醚,其结构简式是

(4)分液漏斗在使用前要洗涤干净并检查是否漏水,在本实验分离过程中,产物是环己烯,密度为0.8102g·cm-3,比水小,在上层,分离时先把水层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产物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5)加入无水氯化钙是为了除去水。

(6)蒸馏操作中所需仪器有:

酒精灯、蒸馏烧瓶(可用圆底烧瓶)、温度计、带石棉网的铁架台、直形冷凝管、接引管(尾接管)、接收器等,不需用到的仪器是吸滤瓶和球形冷凝管。

(7)根据化学方程式和表格数据可知,100g环己醇可以生成82g环己烯,那么20g环己醇可以制取环己烯16.4g,而实际得到10g,所以产率为

×100%≈61%。

答案:

(1)直形冷凝管(或冷凝管) 

(2)防止暴沸 B 

(3)

(4)检查是否漏水(检漏) 上口倒出

(5)干燥(或除水) (6)CD (7)C

2.已知反应原理:

主要实验装置和流程如图:

反应试剂、产物的物理性质如表:

名称

相对分子质量

性状

熔点/℃

沸点/℃

密度/(g·cm-3)

溶解性

乙醇

乙醚

甲苯

92

无色液体易燃易挥发

-95

110.6

0.86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