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小时候后的故事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697285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泽东小时候后的故事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毛泽东小时候后的故事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毛泽东小时候后的故事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毛泽东小时候后的故事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毛泽东小时候后的故事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毛泽东小时候后的故事教案.docx

《毛泽东小时候后的故事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泽东小时候后的故事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毛泽东小时候后的故事教案.docx

毛泽东小时候后的故事教案

2010年2月28日

教学题目:

第一课.毛泽东小时候的故事(课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智能:

1.掌握课文中生字的结构,偏旁和字意.

2.理解本课词语的词意,把词语能实际运用.

3.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实际运用课文里的重点句型.

过程与方法:

1.运用讲解,边读边想边读的读书方法,理解每个字和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2.以课文为材料,通过听说读写训练,扩展口语交际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片课文体会毛泽东是如何关心同学的,培养学生从小就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教学重点:

1.掌握课文中生字的结构,偏旁和字意.

2.理解本课词语的词意,把词语能实际运用.

3.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实际运用课文里的重点句型.

教学难点:

1.理解本课词语的词意,把词语能实际运用.

2.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实际运用课文里的重点句型.

课型,课时:

新课,三课时

教学手段:

教科书插图,生字和词语卡片.

教学方法:

讲解法,合作探讨法,练习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提问方式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认识毛泽东吗?

谁来说说毛泽东是谁啊?

(学生自由举手回答),看来我们都认识毛泽东是谁,这节课我们学习关于毛泽东像我们一样小时候发生的一个很感人的故事,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个故事呢?

……………..那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一课.毛泽东小时候的故事

板书课题,第一课.毛泽东小时候的故事

二.讲授新课

(一)词语学习

师:

我们为了跟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先理解本片课文的生字和有些比理解的词语,你们打开书第二页边预读课文边画出课文中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这时老师把词语写在黑板上.

生:

学生边读课文边画出课文中的生字和词语.

师:

同学们这些是我们要学的生字和词语,这里面有没有你们课外学习的或认识的字和词呢?

如有学生举手说说,对的老师肯定,错的老师纠正,并表扬学生课外自学汉语的习惯和鼓励其他学生像这些学生学习.

师:

那我们继续学习其他生字和词语

1.当天(dangtian)___事情发生的那一天,同一天

2.原来(yuanlai)___表示发现真是情况

3.一半(yiban)___二分之一

4.瞒(man)___不告诉事情,不让别人知道

5.饱(bao)___满足了食量.“饿”的反义词

6.故意(guyi)___有意识地(那样做)

故意不做故意走开故意说话

1)他不是故意不理你,是没看见你.

2)他故意把声音提高,引起大家的注意.

7.免得(miande)

避免;不出现不希望发生的事情.由于后一句话的开头.

1)你最好家里打电话.免得妈妈担心

2)你们要做的作业写在本子上,免得到时候忘了

把这些词语老师给学生一个个的讲解正确读音,讲解词意,用让学生用生字组词,用词组词组,造句的方法跟加理解词义并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二)知识巩固和括展

比一比,再组词

故()瞒()免()饱()

古()满()兔()抱()

三,小结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学了那一课?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词语在学汉语很重要,你们掌握了这些词语就容易理解课文内容,以后的学习很有帮助,下课后一定要再看看这些词语并牢记哦,能做到吗?

板书设计:

第一课.毛泽东小时候的故事(课文一)

词语学习

2.当天(dangtian)___事情发生的那一天,同一天.

2.原来(yuanlai)___表示发现真是情况.

3.一半(yiban)___二分之一.

4.瞒(man)___不告诉事情,不让别人知道.

5.饱(bao)___满足了食量.“饿”的反义词.

6.故意(guyi)___有意识地(那样做)

故意不做故意走开故意说话

1)他不是故意不理你,是没看见你.

2)他故意把声音提高,引起大家的注意.

7.免得(miande)

避免;不出现不希望发生的事情.由于后一句话的开头.

1)你最好家里打电话.免得妈妈担心.

2)你们要做的作业写在本子上,免得到时候忘了。

作业布置:

把每个词语在作业本上抄写十遍

课后反思:

 

2010年2月28日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上节课内容导入

点名上黑板听写上节课学过的词语,其他学生在下面听写练习本上。

二,新授新课

(一)课文学习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上课那一课?

学了什么?

……..(生随意回答)

那我们这节课学习这一课的课文,这是一篇毛泽东像你们一样上学时候发生的很感人的故事.

1.老师先把课文给学生范读一边,学生看着书用手指指着字听老师的读,顺便不认识,不理解的字和词的读音记在字的上面。

2.老师把学生领读课文。

3.学生自己轻声读课文,老师在巡视学生读课文的情况。

师:

我们把课文读了几遍,现在你们把课文分段。

生:

学生把课文分段标出来。

师:

现在我们按段读课文,那位学生读读第一段啊?

生:

学生举手和点名读.

师:

一位学生读时其他学生注意听,读的学生读的怎样,对不对,读完后评价,老师指导读,读错的地方老师及时纠正。

读完后学生评价.

同样方法读下面的其他短文。

全篇课文读完后学生提出没理解的字和词,老师给学生解释词意。

5.句子学习

师:

老师再读课文,读中找出句子学习中的句子写在黑板上,讲解句子中带点词在句子中的词意和带点词在句子的意思,给学生范造句子。

生:

学生跟着讲解和范句模仿造句跟加理解带点的用处。

1.到外面去拾柴.(到学校去上课)

2.妈妈以为午饭带少了。

(老师以为我没听课)

3.妈妈感到很奇怪。

(我感到这事不好办)

(二)知识巩固和括展

把下面的词连起来出城词组

发现很远省的午饭

需要挨饿带上情况

离家奇怪感到带饭

三,小结: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学了什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什么?

…….

板书设计:

第一课.毛泽东小时候的故事(课文一)

1.到外面去拾柴.(到学校去上课)

2.妈妈以为午饭带少了。

(老师以为我没听课)

3.妈妈感到很奇怪。

(我感到这事不好办)

作业:

把课文熟读几遍

课后反思:

 

2010年2月28日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上节课导入

指名读课文

二,讲授新课

1.理解课文内容

师:

现在我们把课文的内容理解一下,我们先每段的内容理解一下,谁说说第一段讲的内容啊?

生:

学生举手和指名先读段文,后说说段文内容,(说汉话吃力的学生老师一定得指导),其他学生注意听,说完后让其他学生评价,有补充的学生举手补充。

同样方法理解下面的其他短文的内容。

最后师生一起说说整篇课文内容,老师做指导,学生说。

2.交际活动

1)小组讨论(四人一小组讨论)

把学校当做自己的家,同学之间就像自己的亲人一样.谈谈你们班上的同学怎么相处的?

2)你从毛泽东的故事中学到了什么?

(二)知识巩固和括展

按课文内容判断正误

1.这个故事发生在毛泽东中学的时候.

2.那个同学大家在吃饭时去拾柴,师因为他爱劳动。

3.毛泽东一回到家就去厨房帮妈妈找吃的。

4.以后,妈妈让毛泽东每天都带上两份午饭。

5.从此,两个孩子都吃得饱了。

三,小结: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学了什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什么?

…..,我们也像毛泽东,雷锋一样从小就养成爱心和帮助别人的好习惯,我们都知道这个月是学雷锋月,我们都像他们学习多做些好事,多关心别人,你们能做到吗?

板书设计:

第一课.毛泽东小时候的故事(课文一)

讨论内容:

把学校当做自己的家,同学之间就像自己的亲人一样.谈谈你们班上的同学怎么相处的?

作业:

1.做练习册2和三页。

2.预读课文二

课后反思:

 

2010年3月1日

教学题目:

第一课.毛泽东小时候的故事(课文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智能:

1.理解本课词语学习中的的词意,把词语能实际运用.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能独立完成课后练习.

过程与方法:

1.运用讲解,边读边想边读的读书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2.以课文为材料,通过听说读写训练,扩展口语交际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片课文大自然的美,养成喜欢动物,爱护动物,要诚实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理解本课词语学习中的的词意,把词语能实际运用.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1.把词语能实际运用.

2.理解课文内容.

3.能独立完成课后练习.

课型,课时:

新课,二课时

教学手段:

教科书插图,

教学方法:

讲解法,合作早讨论法,练习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提问导入新课

1.同学们谁知道叫列宁这个人?

2.你们喜欢小鸟吗?

你喜欢什么鸟?

这节课我们学习课文二,列宁和三个灰雀之间的一个非常好的故事,你们想学吗?

板书课题:

课文二.灰雀

二,新授

(一)词语学习

1.老师把词语学习中的词语写在黑板上,这时同学们把课文边轻声朗读边分段。

2.老师问学生这些词语里面有你们提前查词典学过的词语吗?

谁说说意思,如有举手说说,对的肯定及时表扬,鼓励其他学生像他学习。

如说错了也鼓励他的胆识,老师及时纠正讲解意思,学生说完老师把其他词语一个个的给学生讲解词的意思和运用。

1.谷(gu)2.粒(li)谷粒,

3.郊外(jiaowai)郊外养病,爸爸带我去郊外玩。

4.面包(mianbao)5.渣(zha)面包渣

6.微笑(weixiao)7.粉红(fenhong)粉红色

8.灰雀(huique)三只灰雀,我喜欢灰雀

9.仰望(yangwang)—抬头看

10.冻(dong)——水,感到冷

11.可惜(kexi)——令人惋惜,让人感到美中不足

12.诚实(chengxi)——言行不致,不说假话

词语说完把词语领读几遍,指名读,齐读。

(二)课文学习

1.老师把课文给学生范读课文,然后举手和指名按段读,读错的地方老师及时纠正,读完整篇课文后让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老师给学生解释词意。

2.老师有关课文内容的几个问题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这几个问题找出答案,后按着题提问每小组代表一个学生回答问题。

1)列宁为什么喜欢这三只灰雀?

2)有一天列宁发现了什么?

当他问小男孩时,小男孩怎么回答的?

3)小男孩最后为什么肯定的说,小灰雀会飞回来?

3.师生一起说课文内容。

(三)知识巩固和括展

根据课文内容判断正误

1.三只灰雀的颜色一样。

2.列宁非常喜欢这三只灰雀,常给他们带吃的。

3.有一只灰雀冻死了。

4.列宁问小男孩时,他没有说真话。

5.列宁认为小男孩是城市的。

三,小结:

今天我们上了那一课?

同学们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你们一定要爱护,爱护大自然的美。

板书设计:

课文二.灰雀

1.谷(gu)2.粒(li)谷粒,

3.郊外(jiaowai)郊外养病,爸爸带我去郊外玩。

4.面包(mianbao)5.渣(zha)面包渣

6.微笑(weixiao)7.粉红(fenhong)粉红色

8.灰雀(huique)三只灰雀,我喜欢灰雀

9.仰望(yangwang)—抬头看

10.冻(dong)——水,感到冷

11.可惜(kexi)——令人惋惜,让人感到美中不足

12.诚实(chengxi)——言行不致,不说假话

讨论问题:

1)列宁为什么喜欢这三只灰雀?

2)有一天列宁发现了什么?

当他问小男孩时,小男孩怎么回答的?

3)小男孩最后为什么肯定的说,小灰雀会飞回来?

作业:

1.熟读本片课文

2.预做课后练习

课后反思:

 

2010年3月1日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把练习题先一个一个的让学生在书上和练习本上自己独立做做,老师巡视检查做完学生答案,然后做对的学生上黑板做,做完师生一起判断正误。

1.比一比,在组词

故(故事)瞒(隐瞒)免(免得)饱(吃饱)

古(古代)满(满意)兔(兔子)抱(怀抱)

3.用指定的词语回答问题

1)你为什么不告诉他事情(瞒)

我不想瞒他,是忘了告诉他。

2)你为什么生气?

(故意)

因为他是故意的。

3)大家为什么来这么早?

(免得)

我们免得迟到。

3.模仿造句

1.他到外面去拾柴、

我到外面去看书。

2.妈妈以为午饭带少了。

爸爸以为我没说真话。

3.他一放下书包,就去厨房找吃的。

我一放学,就赶快回家。

4.用指定的词语回答问题

1)毛泽东上小学的时候,中午吃饭怎么办?

(需要)

毛泽东需要中午带饭去学校。

2)有一天中午,发生了什么事?

(发现故意)

有一天中午,毛泽东发现大家在一起吃饭时有一位同学故意到外面去.

3)妈妈了解情况后,说了什么?

(瞒)

妈妈说了你做的对,可是不该瞒着我。

3)毛泽东一个怎样的孩子?

(同情,帮助)

毛泽东一个同情别人,帮助别人的好孩子。

5.根据课文内容判断正误

1)三只灰雀的颜色一样。

(×)

2)列宁非常喜欢这三只灰雀,常给他们带吃的。

(√)

3)有一只灰雀冻死了。

(×)

4)列宁问小男孩时,他没有说真话。

(×)

5)列宁认为小男孩是城市的。

(√)

板书设计:

1.故(故事)瞒(隐瞒)免(免得)饱(吃饱)

古(古代)满(满意)兔(兔子)抱(怀抱)

作业:

练习册4和五页

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