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学史.ppt
《宋代文学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代文学史.ppt(1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古代文学(宋代部分)授课教案,主讲人:
李婵娟,目录结构,绪论宋代文学概说第一章北宋前期词人第一节晏殊词创作第二节范仲淹词创作第三节欧阳修词创作第二章柳永词第三章苏轼词第四章北宋后期词人第一节秦观词创作第二节贺铸词创作第三节周邦彥词创作,第五章南宋前期词人第一节李清照词创作第二节张元干、张孝祥词创作第三节陆游词创作第六章辛弃疾词创作第七章南宋后期词人第一节姜夔词创作第二节吴文英词创作第三节刘辰翁词创作,第八章宋诗概述第一节北宋前期的诗文创作第二节欧阳修诗歌第三节王安石诗歌第九章苏轼诗歌第十章江西诗派第十一章陆游等中兴诗人第十二章宋代散文第十三章宋代话本,绪论,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比较重要的王朝。
1.陈寅恪说:
“中国文化,造极于赵宋之世。
”宋代文学是宋代文化中最重要的一环。
2.宋代社会的特点:
宋代从960-1279年,共319年,其中以1127年为界分为北宋与南宋两个阶段。
其社会特点可概括为:
(1)对外关系特别软弱;
(2)内部政权特别稳定;(3)文官制度相当成熟;(4)城市经济相当发达。
3.宋代文人的特点:
(1)官吏与文人的结合;
(2)社会责任感强;(3)兼擅多种文学样式。
4.宋代文学的特点:
(1)主题上充满了沉甸甸的政治关怀与道德意识,以及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悲凉情绪;
(2)讲究理趣,好发议论;(3)讲究格律技巧以及法度和用典;(4)浪漫主义精神减少了,现实主义精神得以张扬,恢宏雄健的气概削弱了,而深入细致的钻研精神则大大增强了。
5.宋代文学的分体特点:
(1)宋诗的成就可以与宋词相提并论,但风格与唐诗和宋词不同,整体上含蓄、深沉,以文为诗成为基本风气;
(2)宋词被称为“一代之文学”,词人与词作众多,风格总体上偏于艳科,特别讲究抒情性与音乐性,并形成婉约与豪放两大流派;(3)宋文在思想内容上与现实政治关系密切,总体风格是平易自然、流畅婉转;(4)俗文学即市民文学如说话、杂剧、南戏也较有成就。
第一章北宋前期词人,词在宋代的发展历来分为北宋与南宋两个历史阶段。
北宋词的分期:
前期词:
以二晏、欧、柳为代表。
其特点主要在于此时多数词人禀承唐五代词之余绪,填词以小令为主,内容多抒男女艳情,词境开拓不大,而词调和词的写作技巧则较唐五代词有较大的扩展,特别是柳永的慢词创作,可谓是词体由唐五代入宋的一个飞跃。
后期词:
以苏轼、周邦彦为代表,以词的诗化为突出特征。
苏轼以词为“诗之裔”,乃至于“以诗为词”,冲破了“词为艳科”与“诗庄词媚”的旧观念和音律的束缚,使词的思想内容、创作题材和表现手法都有了新的开拓,成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
词由歌筵酒席间随意写付歌儿舞女浅斟低唱的艳语,扩展到可以抒情言志的演化过程,就是不断诗化的过程。
北宋词的诗化,一是指创作题材、思想内容的社会化。
如在苏轼的词笔之下,词已走出宫闱闺阁,面向广阔的社会人生,凡可入诗者,皆可入词。
包括写景咏物,咏史怀古,边塞将士、仕途升迁,政事感愤、抗敌爱国等。
二是指词的表现手法的诗化。
或描写、或叙述、或议论、或白描、或用典,凡诗文之法均可用以填词。
自苏轼之后,词坛形成了豪放、婉约两大流派,促进了宋词的繁荣发展。
第一节晏殊词创作,一词人生平:
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人(今属江西)。
少年时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后屡历要职,仁宗朝官至同平章事兼枢密使。
有珠玉词三卷。
二、词作特点,晏殊词是作者近半个世纪以来官宦显贵生活的产物,所作多为小令,大致沿续南唐词风。
词集以“珠玉”题名,正突出了晏词珠圆玉润的特色和丰腴富贵之气。
“未尝一日不燕饮”、“每有嘉宾必留”。
“亦必以歌乐相佐,谈笑杂出”(叶梦得避暑语录卷上)“萧娘劝我金卮,殷勤更唱新词”(清平乐)。
既有士大夫所共有的“无可奈何花落去”(浣溪沙)的迟暮落寞之感和“时光只解催人老”(采桑子)、“一向年光有限身”(浣溪沙)这种人生变幻的莫名惆怅,也能以理性节制,适可而止,写得澄明而温润。
三、题材内容,1、抒写男女之间的相思爱恋和离愁别恨。
“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踏莎行)“无情不似多情苦。
一寸还成千万缕。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玉楼春)。
晏殊词写男女恋情,已过滤了五代“花间”词所包含的轻佻艳冶的杂质,而显得纯净雅致。
其词的情感基调是雍容和缓,淡淡的忧愁中时而透露出自我解脱的气度;语言也一洗五代“花间”词的脂粉气和浓艳色彩,而变得清丽淡雅,温润秀洁。
2、“情中有思”:
将人生有限的忧思与情爱的缺失交融在一起。
名作欣赏: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在伤春怀人的表层意象中,蕴含着强烈的时间意识和生命意识。
“夕阳”、“落花”两种流逝难返的意象,象征着年华的流逝和爱情的失落,体现出作者对时光迫促、生命有限的沉思和体悟。
在对于“花落”的“无可奈何”的哀悼以外,也表现出对消逝无常与循环不已这两种宇宙现象的对比性观照,孕含着对宇宙和人生哲理的认识。
3、摹写凄苦之境。
名作欣赏: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幞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词写离别相思之情。
主人公经一夜相思之苦,清晨登楼远望,眼前一片空阔,欲寄音书却不知寄往何处,虽欲旷达也不可能了。
但“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境界是开阔的,故王国维借以形容“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的“第一境”。
此词的可贵之处,就在于能将这种境界与抒情主人公孤独寂寞的哀愁溶成一片,在圆融莹澈的光照之中,别有一种深婉的艺术风格。
四、晏几道词,晏几道(1030一1106),字叔原,号小山,晏殊第七子。
他在词史上常与其父合称“二晏”或“大小晏”。
有小山词一卷,存词二百五十余首。
“考其篇中所记,悲欢合离之事,如幻如电,如昨梦前尘。
但能掩卷抚然,感光阴之易迁,叹境缘之无实也”(小山词自序)。
他的词内容虽然狭窄,未出“娱宾遣兴”的范围,但能表达自己远避仕途而自得其乐的纯真感情。
这就是晏几道的“词家之心”。
晏几道是小令大家,宋初小令发展到晏几道而登峰造极。
他的词多为艳词,描写爱情离合和人生聚散无常的悲欢,缠绵悱恻,凄婉动人。
“记得小藏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临江仙)。
抒写怀念歌女小藏的一往深情;“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在梦中”(鸱鸪天),写久别重逢之欢。
小山词以情真意切见长,“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思远人)。
小晏词与花间词之比较,“小山词,独可追逼花间”(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第一,其描写对象不同。
花间集中的女性多为泛指,而小山词)中的女子多为特指,如莲、蘋、云等。
第二,寄托的感情品质亦不同。
花间集中的艳词多描写女性的衣着、神态之美和男女相悦相思之情,有时脂粉气太浓,甚至流于庸俗;小山词亦间有脂粉气,然多流露出对女性美的一种诗意和友善的欣赏。
第三,语言艺术风格也有所不同。
花间集以艳词丽句表现外在涂饰的色彩美、视觉美,小山词则颇能以纯真、清新而自然的语言,选择富有特征的形象情态,把缠绵悱铡的缕缕情思表露无遗,华贵而不肤浅,闲雅而不粗俗,具有较强的艺术魅力。
第二节范仲淹词创作,一、词人生平:
范仲淹(),字希文,江苏吴县人。
现存词五首。
曾于仁宗康定元年()出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治今陕西延安),抗击西夏。
四年的军旅生活,拓展了他的艺术视野,丰富了他的人生感受,也改变了他在苏幕遮、御街行中所表现出的情柔语丽的词风。
二、词作赏析: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广漠萧瑟的塞外景象、艰苦孤寂的边塞生活与将士们的久戍思乡之情和报国立功之志相映衬,加深了词人壮志未酬的悲慨,为词世界开辟了崭新的审美境界,也开启了宋词贴近社会生活和现实人生的创作方向;而沉郁苍凉的风格,则开苏轼豪放词之先声。
三、张先,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人。
官至都官郎中。
有张子野词二卷,传世者共一百八十四首,今有张子野词吴熊和校点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
张先词作特点:
1、长于表现歌舞音乐艺术的精妙,是张先词的显著特色。
减字木兰花写舞姿:
“垂螺近额。
走上红裀初趁拍。
只恐轻飞。
拟倩游丝惹住伊。
”庆春泽写善歌者:
“冰齿映轻唇,蕊红新放。
声宛转,疑随烟香悠扬。
对暮林静,寥寥振清响。
”他尤其善于用形象化的语言传达出琵琶、胡琴等美妙动人的乐音,如“三十六弦蝉闹,小弦蜂作团。
”(定西番)“啄木细声迟,黄蜂花上飞。
”(醉垂鞭),2、通过物影来表现景物的动态美和朦胧美。
“尚书郎张先善著词,有云:
云破月来花弄影,帘压卷花影,堕轻絮无影。
世称通之,号张三影。
”3、张先词以小令为主,内容主要写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故人称“张三中”。
他从两个方面改变了词的发展方向:
一是大量用词来赠别酬唱,扩大了词的实用功能。
如山亭宴慢有美堂赠彦猷主人、玉联环送临淄相公、定风波令再次韵送子瞻等,共二十多首。
后来苏轼等人的唱和词作日渐增多,即受张先影响和启示。
二是率先用题序,将日常生活引入词中。
如木兰花:
“去春自湖归杭,忆南园花已开,有当时犹有蕊如梅之句。
今岁还乡,南远花正盛,复为此词以寄意。
”改变了以往词作有调而无题的传统格局,也加强了词的纪实性和现实感。
此后苏轼等人的词大量用题序即是受张先启发。
张先词被视为“古今一大转移”(白雨斋词话卷一)。
第三节欧阳修词创作,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是宋初填词大家之一,擅长小令,上承南唐遗绪,词风直逼冯延巳。
有六一词和醉翁琴趣外编,存词二百四十多首,今有欧阳修词笺注中华书局一九八六年本。
一、词作内容,1、传统的类型化的相思恨别。
欧词的内容主要是男女恋情、闲情逸趣之类,但屏弃了“花间派”铺金缀玉和浓腻的脂粉气息,把词引向清丽明媚一格。
词作赏析:
【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这是欧词代表作之一,黄募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二题作“相别”。
上片从远行人着眼,用春水喻愁,下片从闺中人着眼,以春山喻远。
词人通过离愁不断如春水的生动比喻和行人更在春山外的深情设想,构成清丽而芊绵的意境,深婉含蕴,令人有言外之思。
词作赏析: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李清照说:
“欧阳公作(蝶恋花,有庭院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
”(词序)此词以曲折幽远的意境与摇曳荡漾的情思拨动读者的心弦。
“因花而有泪,此一层意也;因泪而问花,此一层意也;花竟不语,此一层意也;不但不语,且又乱落、飞过秋千,此一层意也。
人愈伤心,花愈恼人,语愈浅而意愈入,又绝无刻画费力之迹,谓非层深而浑成耶?
”(古今词论引),2、抒发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心态。
如:
“太守文章,挥毫万字,一饮千钟”(【朝中措平山堂)即表现出一种豪爽旷达的情怀。
这种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用词来表现自我情怀的创作方式对后来的苏轼有着直接的影响。
另外,“世路风波险,十年一别须臾”(【圣无忧】)与“忧患凋零,老去光阴谏可慷”(采桑子)等,则几乎是慷慨悲歌了。
二、对词的贡献,一是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沿着李煜词所开辟的方向,进一步用词抒发自我的人生感受。
如上【朝中措平山堂。
二是改变了词的审美趣味,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开拓,而与柳永词相互呼应。
如南歌子:
“凤髻金泥带,龙纹玉掌梳。
走来窗下笑相扶。
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
弄笔偎人久,描花试手初。
等闲妨了绣功夫。
笑问双鸳鸯字、怎生书。
”欧阳修通俗化的另一表现是借鉴和吸取了民歌的“定格联章”等表现手法,创作了两套分咏十二月节气的渔家傲“鼓子词”,这对后来苏轼用联章组词的方式来抒情纪事颇有影响;而另外两首渔家傲(“花底忽闻敲两桨”和“荷叶田田清照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