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百年孤独》中乌尔苏拉形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693105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百年孤独》中乌尔苏拉形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析《百年孤独》中乌尔苏拉形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析《百年孤独》中乌尔苏拉形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析《百年孤独》中乌尔苏拉形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析《百年孤独》中乌尔苏拉形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析《百年孤独》中乌尔苏拉形象.docx

《浅析《百年孤独》中乌尔苏拉形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百年孤独》中乌尔苏拉形象.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析《百年孤独》中乌尔苏拉形象.docx

浅析《百年孤独》中乌尔苏拉形象

伟大的母亲,伟大的孤独者

—浅析《百年孤独》中乌尔苏拉形象

【摘要】乌尔苏拉是《百年孤独》中一个伟大的母亲形象。

她是布恩迪亚家族的灵魂,是整个家族的支撑者。

她在一次次历史关头担当重任,从不愿意也未曾在苦难和挫折面前屈服。

在她的身上,体现着一种维持家族生存下去的顽强毅力,体现着人性的光辉和母爱的伟大。

她用自己的爱去温暖身边的每一个人。

然而伟大的母爱在冷漠的现实面前也显得苍白无力,她的爱在这个家庭中没有得到回应,这种生活使她成为一个独立坚强的人,一个伟大的孤独者。

【关键词】乌尔苏拉母亲孤独者

【Abstract】UrsulaisanimageofagreatmotherintheHundredYearsofSolitude.SheisthesoulofBuendiafamily,whosupportthewholefamily.Shetakesaheavyresponsibilityathistoricmomentallthetime,whensheisfacedwithsufferingandfrustration.Sheneversurrenders.Inherlife,tomaintainfamilyembodiesatenaciousperseverancetosurvive,embodiesthegloryofhumannatureandthegreatmaternallove.Sheusedherlovetomakeeveryonearoundherwarm.Butthegreatmaternalloveinthefaceofcoldrealityandfeeble,herloveinthisfamilydidnotgetaresponse,whichmakesherlivingasanindependentstrongperson,agreatloner.

【Keywords】Ursulamotherloner

《百年孤独》是加西亚·马尔克斯最重要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的著作。

全书以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100年的跌宕起伏的历史变迁。

同时,作者刻画了一系列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而布恩迪亚家族中的人物无一例外地体现出各自无休无止最深沉的孤独,似乎这个家族的每个人与生俱来都带有家族孤独的印记。

揭示了布恩迪亚家族孤独衰落的原因:

在布恩迪亚家族中,人与人之间缺少正常的充满亲情的爱,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没有任何形式的感情沟通和心灵沟通,彼此都以冷漠的态度拒他人于千里之外,每个人都把自己的喜怒哀乐深埋在自己内心深处,不愿分享快乐,也无人分担忧愁,每个人都活在各自孤独的世界里。

同时也能了解到作者通过叙述布恩迪亚百年家族的经历再现了整个拉丁美洲的历史演变和社会现实及其民族的孤独性。

然而在布恩迪亚家族的所有人中,乌尔苏拉却与别人有着分明的不同,她是一个伟大的母亲,她勤劳、睿智、执着,永远对家中的任何事物保持着充沛的精力,她在家族的厄运面前从不屈服,是整个家族的灵魂和支撑者。

然而她也是一位伟大的孤独者,在这样一个孤独的家庭里,她的爱得不到任何人的回应,但她仍然靠着一股坚韧劲,不放弃整个家族,这使她又成为一个独立、坚强而伟大的孤独者。

一、伟大的母亲

乌尔苏拉是《百年孤独》中保证小说连贯性和维系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人物,她是布恩迪亚家族的母亲,她一生勤劳持家,靠自己的劳动养育儿女,负责家庭的物质供给,支撑着布恩迪亚家族。

她是一位伟大的母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勤劳、坚韧、睿智的女子

早年的乌尔苏拉也有一个和睦、完美的家庭。

她的丈夫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是全村最有事业心的人,是“那种年轻的族长式人物,他指导人们怎样播种,建议怎样教育孩子,饲养牲畜,为村社的繁荣与所有人通力合作。

”①因此,马孔多在建村后不久就成为了一个最干净整洁的村落。

而布恩迪亚家族拥有全村最好的房子,宽敞明亮。

可是和谐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很久,一群吉普赛人的到来从此打破了布恩迪亚家乃至整个马孔多的温馨和宁静。

特别是梅尔基亚德斯的到来,使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当初建功立业的雄心迅速在“磁铁迷狂、天文演算、炼金幻梦以及见识世上奇观的热望中消磨殆尽。

”家庭的重负和养育子女的责任都压在了乌尔苏拉这个“活力充沛、严肃不苟、意志坚定”的女人肩上。

面对生活的转变,乌尔苏拉并没有抱怨,默默地尽着一个妻子和母亲该尽的责任。

她始终面对现实生活“她似乎无处不在,每天从清晨到深夜,伴随着细棉布裙柔和的窸窣声一直四处忙碌。

全亏了她,那泥土夯平的地面、未经粉刷的泥墙和自制的粗木家具才永远一尘不染,旧箱子里存放的衣服才永远散发着罗勒的淡淡香气。

”②

当她的丈夫整日沉迷于各种科学试验和幻想中,不再对家庭负有责任心的时候,乌尔苏拉却始终清醒并且理智:

面对丈夫所做的一切,她由“劝阻不了”“难过的哭”到“心生恐惧而提出抗议”,再到“无法忍耐”,当吉普赛人再来的时候,已经发动全村的人加以抵制。

当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与当年和自己一起创建马孔多的同一群人用开荒装备和狩猎器械武装起来,拿着地图想进行可怕的冒险并且准备搬家的时候,乌尔苏拉与村里所有女人联合起来反对他们,最终制止了他们。

这就是她生活的真实写照,作者用赞赏的笔调描写这位女性的辛劳和坚韧。

乌尔苏拉的勤劳中透着刚强和智慧,她是唯一不像布恩迪亚家族其他人那样冷漠,对什么事都视而不见、漠不关心的人,是这个孤独家族和村落中唯一一个懂得爱的人,她用爱去温暖身旁的每一个人,丈夫、子女等。

从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很睿智的人,尽管她去找大儿子未果,但是她五个月后的突然归来却“找到了丈夫在失败的远征中没能发现的通向伟大发明的道路。

”“马孔多变了样,跟着乌尔苏拉一起来的人四处宣扬它土地肥美、位置又比大泽区优越,于是昔日僻静的小村落很快变成繁华的城镇,有了手工作坊和店铺,还开通了一条永久商道。

”③乌尔苏拉则忙于大有前途的糖果小动物生意,为整个家庭提供经济和物质来源。

也许是因为她的勤劳和充沛的活力,她经常对自己说“只要上帝还让我活着,这个净出疯子的家里就缺不了钱”。

直到她晚年甚至在她失明之后,乌尔苏拉仍在为这个家庭不辞辛劳地忙碌着。

(二)严慈、坚持原则的母亲

她爱孩子胜过爱自己,她对孩子的慈爱表现在:

当发现大儿子何塞·阿尔卡蒂奥失踪的时候,她找遍了整个村子。

得知儿子随吉普赛人走了之后,她义无反顾的踏上了寻子之路,一找就是五个多月,尽管五个多月的艰辛并没有找回大儿子。

她虽然一个人支撑着整个家庭,但是宁可自己受苦,也不委屈儿女。

当乌尔苏拉忽然意识到家里已经人满为患,子女们也即将结婚并且生儿育女时,她掏出终年辛苦攒下的积蓄,又从顾客那儿预支货款,着手扩建家宅。

她为了更好的实现这一愿望,在“扩建进程中像苦役犯一般劳作”,并且在竣工前就已订购了昂贵的装饰品和生活用具。

当她的二儿子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被抓进监狱,判了死刑时,乌尔苏拉为了拯救儿子,把所需的东西一包,独自去了军营,差一点丢了性命。

她的慈爱还表现在她能够理解孩子们的心灵:

当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要签订停战协议的那一天,这个平常就沉默,孤独的青年在回来的一路上遭人唾骂,对此他“发烧畏寒,浑身颤抖”,感到十分的痛苦。

乌尔苏拉是唯一能够看出他心里难过的人。

在晚饭期间陪着他,并且用爱去抚慰儿子痛苦的心“如果你注定要走,至少记住我们今晚的样子”。

当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真的要走的时候,她想在儿子的肩上披一条新的毯子,她怕他会让政府认为他是因为连买毯子的钱都没有才投降的,但奥雷里亚诺没有接下毯子,直到最后看到雨还在下,乌尔苏拉才把丈夫的一顶旧毡帽给他戴上了。

最终到儿子要走的时候,她叫住了他说:

“奥雷里亚诺,答应我,你如果在那边碰上难缠的事,就想想你母亲。

”⑥

乌尔苏拉是一个懂得如何去爱孩子的母亲。

她爱他们,却并不娇惯和纵容他们的缺点。

她养育儿女,有望他们都成为健康、善良而神圣的人,企盼他们成为正义、生命充满光辉的人,不允许他们伤害自己,更不允许他们危害他人。

她的严格以及坚持原则体现在以下内容中:

丽贝卡有吃泥土的恶习,而且还拒绝吃药,这让乌尔苏拉在对她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又加上了皮带抽打,使她逐渐显出康复的迹象;当她看到孙子阿尔卡蒂奥成为马孔多镇有史以来最残暴的统治者时,乌尔苏拉每次听到他的横行霸道,为非作歹,都十分痛恨,当她知道阿尔卡蒂奥把堂阿波利纳尔·摩斯科特拖走时,乌尔苏拉感到非常的羞耻,与此同时,挥舞着马鞭,穿过镇子冲进了军营的院中,在阿尔卡蒂奥正要下令执行枪决时制止了他——“一记鞭子就抽了过去”,她毫不留情的用鞭子抽打他,一直把他逼到了院子深处,“像蜗牛似的缩成一团”,尽管这时的阿尔卡蒂奥衣服破烂,又疼又怒的吼叫,她也没再看他一眼,把堂阿波利纳尔·摩斯科特带回了家,并且在离开军营前把所有的囚犯都放回了家。

从那时起镇上的事便由她做主,她恢复了星期天的弥撒,停用了红袖章,并且废止了那些轻率无理的条令。

当她的儿子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一方的革命军判处马孔多的好将军蒙达卡,乌尔苏拉听到这个消息后出面干预,她说蒙达卡是马孔多有史以来最好的长官,为了阻止此事,她叫上了所有生活在马孔多的革命军军官的母亲,在军事法庭上对法庭成员说“请别忘了,只要上帝让我们活着,我们就还是母亲,不管你们有多么革命,只要没规矩,我们就有权脱了你们的裤子打一顿。

”④她那铿锵有力的话语一度打破了法庭的平静。

后来,当二儿子要把好友赫里内勒多·马尔克斯上校处以死刑时,乌尔苏拉在行刑前夜,不顾禁止打扰的命令去见他,并庄严地宣告:

“我怎么做也拦不住。

但是我告诉你,我以我父亲和我母亲的骨头发誓,以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的名义在上帝面前发誓,我只要一看到他的尸体,不管你在哪儿都会立刻把你揪出来,亲手杀了你,就跟你出生时如果长着猪尾巴一样处理。

”⑤从这些事可以看出,在所有生死攸关的时刻,乌尔苏拉体现出她既不为强权所折服,也不会被母子之情所束缚,坚持自己的原则。

既冒死救助不应该获得死刑的儿子,而当儿子背离人性道德做出错事时又能够站出来义正言辞的斥责他,以死抵抗,绝不屈服。

因此,每一次的阅读中乌尔苏拉都会让我为之感动:

为着这位坚强而又伟大的母亲,为着她对儿女的那一份爱以及这位母亲宽厚博大的胸襟和气度。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她是一个责任心极强,情感丰富的母亲。

只有这样的母亲才能深刻地体会儿女的喜怒哀乐。

这样一个充满人性的光辉,充满母爱的温情的人使她成为整个百年家族的伟大母亲。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乌尔苏拉是这个家族中唯一不孤独的人,因为她的内心有爱,她爱丈夫、子女及身边的一些人,她从来没有放弃过,这样一个伟大的母亲又怎么会感到孤独呢?

二、伟大的孤独者

勤奋、善良的乌尔苏拉在布恩迪亚家族是孤独的。

作者笔下的乌尔苏拉是一个勤奋、严肃、精力充沛而又意志坚定的女人,她没有什么文化,也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她只是一位平凡的妻子和母亲。

然而也正是这样一位平凡的女人,把她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布恩迪亚家族,她为了建立一个幸福、温馨、衣食无忧的大家庭,为了挽救这个家族的命运不让其衰落奋斗了一生也耗尽了一生。

然而伟大的理想和母爱在冷漠的现实面前也显得苍白无力,孤独是整个布恩迪亚家族的人与生俱来的印记,只不过她的孤独不同于别人,她的孤独可以从两方面来看:

第一,从家庭背景来看,乌尔苏拉的孤独是因为她的爱在这个家族得不到任何的回应,她的孤独是自己努力不让家族衰落却阻止不了家族其余成员的堕落。

丈夫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以狂热的激情沉迷于自己所谓的各种科学试验中,没有面对现实生活,不愿承担自己作为父亲和丈夫而应该承担的责任,即便他成了疯子,她依然精心照顾他,向他倾吐自己心里的苦闷,可是他仍毫无反应。

家族里的其他人也是如此,更严重的是他们从不与别人交流思想,也不在乎他人的感受,更不会爱身边的人。

这个家族的每个成员,他们眼中都流露出同样的神情——“孤独”,同时他们每个人又都以各自的方式排遣自身的孤独:

阿尔卡蒂奥沉溺于炼金术;奥雷里亚诺上校反复地制作小金鱼,做了化掉,化了再做;阿玛兰妲则成天为自己织裹尸布,白天织,晚上拆……

只有乌尔苏拉不愿与现实生活妥协,我们说她把建立一个幸福、温馨、衣食无忧的大家庭作为她的奋斗目标,为了挽救这个家族衰落的命运,她愿意在任何可以实现这个目标的地方付出她那似乎是无穷尽的精力。

但是她每次的努力换来的都是孤独。

首先,她看到家里人满为患,便毅然决然拿出自己长年的艰辛积蓄准备扩充住宅,并终于建成了一个规划有序、清爽宜人的房子。

可眼看着她奋斗的目标似乎正在一步一步接近的时候,坏事却接踵而来:

先是丈夫突然发疯而被捆绑到了树上,然后是唯一能给家里带来欢乐气氛的儿媳妇蕾梅黛丝的猝死,再是二儿子奥雷里亚诺上校发动了对保守党的战争而离家出走,最后是她暴戾的孙子阿尔卡蒂奥对马孔多的残暴统治……一件接着一件,使乌尔苏拉身心处于紧绷状态,却也只能孤独承受。

其次,停战协定签订后,乌尔苏拉再次刷新并装饰了整座房子,她以为一切都将好转,她甚至已经规划好自己的生活,她要为这个家庭培养出一位品德高尚的人才来重振家声,让他成为神甫,远离战争、斗鸡、坏女人和疯狂的思想,因为在乌尔苏拉看来这四者是导致家族衰落的罪魁祸首。

然而令乌尔苏拉悲哀的是她寄予厚望的这个人(何塞·阿尔卡蒂奥)却贪图享受,爱慕虚荣,她的理想再一次被现实击碎。

再次,当乌尔苏拉在自从阿玛兰妲去世以来,第一次不用别人的搀扶而下了床,准备重新投入到家庭生活中去时,她所遭受的孤独可谓震撼人心。

乌尔苏拉重新整理了房子,并要求打开所有的门窗,让外国人来做客,让他们和这个家族的人一起干他们愿意干的事,在这里我们不难看到一颗决心为家庭命运挣扎到最后一刻的坚强的心。

可现实是怎样的呢?

“一扇扇门依然紧紧地闭着”。

当她以年迈的身体试图为家族衰落的命运做最后一次挣扎的时候,孤独也成为她实实在在无法抗拒的命运。

最后,家庭命运的演变已经让她感到无能为力。

直到她去世前,她的曾孙女阿玛兰妲·乌尔苏拉说:

“可怜的老祖母,她老死了。

”她还在挣扎,“我还活着”“我在说话呢!

”可他们什么都听不到。

于是乌尔苏拉在事实面前妥协了,她开始了一场漫长、急迫、深切的祈祷:

“不要让红蚂蚁毁掉房子,不要让蕾梅黛丝照片前的长明灯熄灭,不要让布恩迪亚家的人近亲结婚,生下长猪尾巴的孩子。

”⑦这一切她所祷告不要发生的事情却在后来一样不少的都发生了。

在布恩迪亚家族中,乌尔苏拉一直都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孤独者,她把整个家族的命运作为理想并为此倾尽一生,即使现实一次次将她推入孤独与命运的深渊,但她从未妥协,从不屈服。

第二,从社会背景来看,我们可以说乌尔苏拉这一伟大的母亲也是企图拯救拉美人民摆脱被殖民的命运的代表。

《百年孤独》描写的布恩迪亚家族故事发生的地点马孔多是哥伦比亚乃至是拉丁美洲的缩影。

作者在《百年孤独》结尾写道:

“这座镜子之城—或蜃景之城—将在奥雷里亚诺·巴比伦全部译出羊皮卷之时被飓风抹去,从世人记忆中根除,羊皮卷上所载一切自永远至永远不会再重复,因为注定经受百年孤独的家族不会有第二次机会在大地上出现。

”⑧在文中布恩迪亚整个家族在一个世纪以来都是孤独的,而它也折射出拉美民族的孤独,这个民族的孤独性主要体现在本土文化与异域文化的冲突,欧洲国家用他们的模式对待拉美人民,使这里的人民在自己的家园感到陌生和孤独。

公元16世纪,随着西班牙殖民者的闯入,原先土著民族平静的生活被打破,不同种族的移民大批进入这座城市,引起拉丁美洲的社会结构、生活方式、习俗、信仰等的变化。

虽然拉美人民经过艰苦的斗争逐渐摆脱了殖民统治,可政权又落到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手中,新的统治者争权夺利,资本主义侵入拉美进行掠夺。

比如美国在马孔多开办的香蕉公司,它以最快的速度在马孔多种上了香蕉,也曾一度给小镇带来了空前的繁荣,但随着殖民者更放肆的掠夺和屠杀,使马孔多坠入了痛苦的深渊,它变得更加贫困;外来经济的入侵,使马孔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至于马孔多人对自己的故土产生了陌生感,不相信这个破烂、污秽的地方是曾经幸福、宁静的小镇。

律师、法院和香蕉公司串通一气,反动政府助纣为虐出卖工人的利益与人民为敌,长此以往最终激起工人的愤怒,爆发了大罢工。

这些情景完全是拉美民族动荡的社会历史和人民艰难斗争反抗的真实写照。

作者在《番石榴飘香》中说:

“孤独的反义是团结”,布恩迪亚家族的人各自太过于分散,没办法统一起来,尽管乌尔苏拉再怎么努力也于事无补,因此在乌尔苏拉去世后这个家族便消失了,我们前面说到乌尔苏拉是企图拯救拉美人民摆脱被殖民的命运的代表,而她的形象存在的意义在于向人们提供一种解决孤独境地的道路:

人必须要有责任心,对他人有爱,必须团结起来,只有这样才可以挽救家族的命运,解决孤独。

作者也意图通过此来让拉美人民斩断孤独的病根,并且相信,“到那时,那些命中注定成为百年孤独的家族,将最终得到在地球上永远生存的第二次机会。

”(马尔克斯诺贝尔演讲说辞)

综上所述,乌尔苏拉这一女性所体现出的既是一位伟大的母亲,也是一位伟大的孤独者。

她是家族的灵魂支撑着,在她的身上,体现出一种维持家族生存下去的顽强毅力,她用自己的爱去温暖,去教诲身边的人,这样一个充满人性的光辉,充满母爱的温情的人成为整个百年家族的伟大母亲当之无愧;纵然她的爱没有得到任何回应,但她从未妥协,凭自己的坚韧与努力延缓了整个家族毁灭的进程,虽然没有摆脱孤独的命运,却也是一个伟大的孤独者,作者也希望通过乌尔苏拉这一伟大的孤独者的形象告诉人们以及整个民族,只有团结起来才可以解决孤独的境地。

 

注释:

1加西亚·马尔克斯:

《百年孤独》[M].南海出版公司,范晔译,第7页.

2加西亚·马尔克斯:

《百年孤独》[M].南海出版公司,范晔译,第8页.

3加西亚·马尔克斯:

《百年孤独》[M].南海出版公司,范晔译,第33页.

4加西亚·马尔克斯:

《百年孤独》[M].南海出版公司,范晔译,第156页.

5加西亚·马尔克斯:

《百年孤独》[M].南海出版公司,范晔译,第141页.

6加西亚·马尔克斯:

《百年孤独》[M].南海出版公司,范晔译,第296页.

7加西亚·马尔克斯:

《百年孤独》[M].南海出版公司,范晔译,第360页.

参考文献:

[1]毛林:

超越中的孤独者,孤独中的悲歌者,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2]郭一鹤:

没有回应的爱:

伟大的孤独者乌苏娜,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9

[3]危砖黄:

从《百年孤独》谈母性精神,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1996.6

[4]熊冰:

《百年孤独》的文化反思,经济人学报,2005.3

[5]张翠萍:

《百年孤独》的孤独精神,焦作大学学报,1999.9

[6]孔慧:

探析《百年孤独》中的孤独形象,剑南文学,2013.4

[7]昂智慧:

孤独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域外文苑,2001.11

[8]何先慧:

“死的意蕴”,外国文学研究,2012.3

[9]李健胜:

生命的虚无与荒诞本质,青海民族师专学报,2000.2

[10]李学颖:

再论《百年孤独》中拉美民族文化的魔幻与现实,时代文学,2008(14)

[11]加西亚·马尔克斯(范晔):

《百年孤独》,海口:

南海出版公司,2011.6

[12]加西亚·马尔克斯,普利尼奥·阿·门多萨(林一安):

《番石榴飘香》,北京新华印刷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