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1数学学科教学计划.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690385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1数学学科教学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三1数学学科教学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三1数学学科教学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三1数学学科教学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三1数学学科教学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1数学学科教学计划.docx

《三1数学学科教学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1数学学科教学计划.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1数学学科教学计划.docx

三1数学学科教学计划

学科教学计划

 

学科数学

班级三

(1)

任课教师...........

 

二○一七年秋学期

 

一、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学生学习自觉性较好,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出现了两级分化的情况。

涌现了一批优秀生:

倪丽欣、贾大伟、卢俪嘉、毕梦婕、单愉捷等。

他们学习习惯良好,有端正的学习态度,坚持课外阅读,头脑反应比较灵敏,课堂发言也比较积极。

课后作业完成的比较好。

也有一批发展生需要引起我的重点注意:

杨嘉怡、杨欣雨、单佳琪、江浩、周鹏等。

他们的共性特征就是学习习惯不太好,作业速度比较慢。

课堂上注意力不是太集中,学习方法比较单一,尤其依赖父母或者老师。

在自觉性这块急需正确引导。

尤其是周鹏同学,因为天生耳朵残疾,听力受阻,行为习惯无法与其他同学步调一致。

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同时,要对他们严格要求,做好思想教育工作。

落实培优补差工作是这学期的重点,还要做好家访工作,争取家长的配合。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学内容包括数与代数领域安排了5个单元,空间与图形领域安排了2个单元,实践活动领域安排了2个操作型活动和1个探究型活动,另外,教材里还编写了11道思考题、6篇“你知道吗?

”和3个“动手做”活动。

(一)教学内容分析

数与代数部分:

一共安排了5个单元,包括《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第一单元)、《千克和克》(第二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五单元)和《分数的初步认识

(一)》(第七单元)。

1、第一单元: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在整数乘法中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的功能,既是表内乘法的自然延伸,也是两、三位数乘两位数以及多位数乘法的重要基础。

本单元主要教学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它包括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倍的认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多少倍”、“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的实际问题,用乘法和加(减)法两步计算解决的简单实际问题。

2、第二单元:

千克和克

千克和克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质量单位,本单元主要教学千克与克的认识及相关质量单位的简单换算。

学生认识千克和克的关键在于感受1千克和1克的实际轻重,能根据实际背景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表达和交流,能合理估计一些常见物体的质量。

教材结合现实情境,设计多种多样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操作体验来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起千克和克的质量关念。

3、第四单元: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本单元主要教学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它包括整十数(含几百几十)和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及验算方法。

这部分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经认识万以内的数、掌握表内除法和简单的有余数的除法,并初步认识简单除法竖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续学习多位数除法奠定基础,也能使学生进一步积累用学过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体会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4、第五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从条件出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本套教材安排的“解决问题的策略”系列内容的起始单元。

本册教材侧重引导学生从条件出发展开思考,通过在条件与问题之间建立适当的联系使问题得以解决。

这部分内容与三年级下册安排的从问题出发思考的策略、四年级上册安排的从条件或问题出发灵活思考的策略一起,构成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内容板块的基石,能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提供有力的支撑。

5、第七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

(一)

本单元主要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简单分数的大小比较,及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它是数的概念的第一次扩展。

学好本单元的知识,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小数等有关知识的重要基础。

由于分数的意义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册教材安排了两部分内容,先认识简单的分数,再学习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图形与几何部分:

一共安排了2个单元,包括《长方形和正方形》(第三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第六单元)。

1、第三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本单元主要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周长的含义,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有关周长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常见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可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了解周长的含义,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也能为今后进一步探索其他平面图形的特征奠定基础。

2、第六单元: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这部分内容主要帮助学生初步了解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能识别一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还是旋转;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能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运动现象和形式多样的操作活动,初步感受图形运动与变化的一些基本方式和特点,拓宽观察、分析现实空间与平面图形的视角,逐步增强空间观念。

综合与实践部分:

一共安排了3次活动,包括:

“周长是多少”、“多彩的分数条”和“间隔排列”。

1、周长是多少:

这个活动通过拼一拼、比一比、画一画、量一量,进一步加深对平面图形周长及其计算方法的认识,更利于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得出结论,提升数感。

2、间隔排列:

这是一个探索规律的专题活动,主要引导学生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其中所蕴含的简单的规律,在探索过程中帮助学生积累经验、体会方法、发展思维。

3、多彩的分数条:

活动由两部分组成:

一是“抢1”游戏,二是“清0”游戏,其目的主要是丰富学生对简单分数与1之间的内在联系,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启发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增强问题意识。

三、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1、知识技能方面

(1)联系对四则运算的已有的认识及相关的计算经验,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关的口算、估算和笔算;联系对四则运算意义及相关的数量关系的已有认识,理解并掌握与“倍”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和简单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增强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联系日常生活经验,认识千克和克,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并学会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通过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结合实例认识周长的含义,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了解生活中的平移、旋转和对称现象,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2、数学思考方面

(1)在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尝试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比较、抽象和概括,逐步增强思维活动的条理性和灵活性。

(2)通过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估算和笔算练习,提高进行乘、除法运算的能力,不断加深对数的大小及相互关系的理解,增强数感。

(3)在认识“倍”的含义,解决与”倍“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以及用两步计算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不断经历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积累分析数量关系、探寻解题思路的经验,尝试进行简单的推理,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

(4)在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和简单平面图形周长计算方法,以及认识平移、旋转现象和简单轴对称图形的活动中,要不断丰富对现实空间和平面图形的认识,初步感受图形的运动和变化,尝试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数学问题,感受几何直观的作用,增强初步的空间观念。

(5)在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单位描述物体的轻重,建立1千克和1克实际轻重观念,培养初步估测能力,发展初步的形象思维。

(6)在探索和交流间隔排列现象中的规律等活动中,经历简单的猜想和验证过程,培养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3、问题解决方面

(1)联系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简单平面图形的周长计算,千克和克的认识,以及“动手做”和“综合与实践”活动,尝试从多少、长短、轻重等不同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逐步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锻炼实践能力。

(2)在用两步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以及用分数加、减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活动中,初步学会从已知条件出发并在条件和问题之间建立联系的思考方法,体会同样的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逐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3)在探索口算、笔算、估算的方法,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简单的平面图形周长计算方法,测量和描述物体轻重,了解生活中的平移、旋转现象,识别轴对称图形等活动中,初步学会与同学合作,学会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学会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身的思考,体会合作交流的意义,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

(4)在探索计算方法、验算计算结果、发现简单规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表达思考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学会在表达前整理,在倾听后思考,进一步体会反思性学习环节的意义。

4、情感态度方面

(1)在认识新知的过程中,学生主动进行观察、操作、比较和交流,逐步增强对事物的数量及其大小、物体的形状及其变化的好奇心。

(2)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逐步增强克服困难的意志。

(3)在计算过程中初步形成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进一步养成主动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的良好习惯。

(4)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逐步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

(5)通过阅读“你知道吗”栏目,以及利用各种资源进行开放性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的文化内涵,体会数学是人类文明的结晶。

全册教学重点: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全册教学难点:

解决问题的策略、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质量目标:

人均分90分以上,优秀率90%,良好率94%,及格率100%

四、方法措施

1.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

不只凭经验,也不能照搬课本,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

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

在学习中,把盐城市教育局“让学引思”的教学理念落实到教学中,不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加强部分发展生的辅导,夯实他们的基础,提升整体成绩。

7.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把单调的数学通过动态演示,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并理解数学算理算法,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单元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章)教学计划

单元(章)名称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所需课时数

20课时

目的要求

1.经历一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的计算过程,能熟练地计算一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使学生经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积累一些解决简单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进一步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主要知识点

1.一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2.运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熟练计算一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的乘法。

2.加强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难点

理解计算方法,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熟练应用。

重点难点的突破及解决方法

借助多媒体教学方法,让学生探究一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能力培养目标及

措施

1.一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2.运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作业安排及

教学效果检测

1.书本中的想想做做和练习;

2.《补充习题》上的练习;

3.每周设计两次综合练习;

4.两周一次综合练习检测。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章)名称

千克和克

所需课时数

5课时

目的要求

1.在实际操作的活动中,使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在测量活动中,使学生初步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主要知识点

1..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

2.知道质量单位“克”可以用字母“g”表示;“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

3.知道1千克(kg)=1000克(g)。

教学重点

1.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

2.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3.知道1千克(kg)=1000克(g)。

教学难点

知道1千克(kg)=1000克(g)。

重点难点的突破及解决方法

组织学生观察,发现有效信息,进一步感受千克的概念,接触日常生活中有关计量物体质量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数学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认识。

能力培养目标及

措施

在初步感知千克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再次称一称,并掂一掂,感受1千克有多重。

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经历称一称、拎一拎、估一估、数一数等活动,逐步丰富对l千克的感知,使他们真正感受到1千克有多重,接着类推感受整千克数,深化对千克的认识。

作业安排及

教学效果检测

1.书本中的想想做做和练习;

2.《补充习题》上的练习;

3.每周设计两次综合练习;

4.两周一次综合练习检测。

 

第三单元(章)教学计划

单元(章)名称

长方形和正方形

所需课时数

9

目的要求

1、使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了解它们的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及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互相帮助、自主学习的能力。

主要知识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和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平面图形周长的含义

重点难点的突破及解决方法

通过看一看、围一围、指一指、量一量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会解决与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能力培养目标

及措施

1、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

2、在认识周长的含义时,联系一些常见和熟悉的图形,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周长的概念。

3、放手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

作业安排及

教学效果检测

 

第三单元作业设计

单元检测设计杨宁波

 

 

第四单元(章)教学计划

单元(章)名称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所需课时数

18

目的要求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会用除法与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况和类推、归纳的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主要知识点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计算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

重点难点的突破及解决方法

第一段教学整十数和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和笔算;

第二段教学首位不能整除和不够除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和笔算;

第三段教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在除法计算中,遇到某一位上是“0除以一个数”,或在求出商的最高位数后,遇到被除数的某一位比除数小,这时就需要在商里写0站位。

能力培养目标

及措施

1、着眼于表内除法与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逻辑关联,教学整十数和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2、组织学生以此为基础探索笔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3、在笔算部分,先教学基本的计算方法,再教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

作业安排及

教学效果检测

练习四作业设计

单元检测设计杨宁波

 

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章)名称

解决问题的策略

所需课时数

7

目的要求

1、使学生联系已有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学会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探寻解题思路,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中,感受从条件出发思考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体会从条件出发思考是解决问题常用的策略之一,进一步发展简单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逐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主要知识点

1、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2、间隔排列的规律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

教学难点

体会并掌握如何用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分析并解答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的突破及解决方法

 

1、通过呈现一些数量关系较为简单且趣味性较强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实践并体验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例如例1的教学。

2、通过清楚地呈现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帮助学生在有序的活动中感受策略应用的过程和特点,例如例2的教学。

3、教学物体间隔排列的规律时重点应放在规律的探索上,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猜想、归纳、验证等活动中探索其中蕴含的简单数学规律,体会发现规律的基本方法,在此过程中感悟数学思想。

能力培养目标及

措施

1、使学生在对解决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价值,发展分析、归纳和简单推理的能力。

2、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从数学角度分析生活现象的初步意识和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作业安排及

教学效果检测

练习十作业设计徐荣书

单元检测设计赵明霞

第六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章)名称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所需课时数

5

目的要求

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例和动手操作,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知道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能在一组实物图案或简单平面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

2、使学生在识别平移或旋转前后的图形、用合适的方法“做”出轴对称图形等活动中,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发展初步的形象思维。

3、使学生在认识、制作、变换图形的过程中,增强对图形及其运动变化的兴趣,感受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主要知识点

1、平移和旋转2、轴对称图形

教学重点

正确识别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正确识别简单图案或平面图形中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平移或旋转前后相关的图形;用合适的方法制作轴对称图形。

 

重点难点的突破及解决方法

 

1、通过操作体会平移和旋转的基本特点。

例如第80页试一试、第81页试一试、第82页第2题的教学。

2、更加重视剪出轴对称图形的操作。

通过画画、剪剪,做出轴对称图形,引导学生具体形象地描述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深入体验“轴对称”的含义。

3、要认真组织“动手做”活动。

第82页的“动手做”引导学生照样子做两种不同的纸风车,再通过观察它们迎风后的旋转情况,体会物体旋转的方向可以是不同的,同时,也启发学生从中发现和提出更多的有意义的问题。

第85页的“动手做”可以先让学生照教材给出的样子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再鼓励他们创造性地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设计并剪出更新、更美的图案来。

能力培养目标及

措施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发展学生初步实践能力和空间观念,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作业安排及

教学效果检测

第六单元作业设计

单元检测设计徐荣书

第七单元(章)教学计划

单元(章)名称

分数的初步认识

(一)

所需课时数

7

目的要求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读、写分数;

2.使学生能借助只管比较两个几分之几或两个同分母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3.使学生在认识分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培养观察、操作、简单推理和表达交流的能力,发展数学思考,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4.使学生体会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主要知识点

1.认识一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一,比较两个几分之一的大小;

2.认识一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比较两个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3.探索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根据给出的没有均分的图形,估计各部分大约占整体的几分之几

重点难点的突破及解决方法

1.有层次地安排教学内容,让学生逐步人是简单的分数;

2.结合生活实例和具体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

3.结合认识分数初步学习分数的大小比较;

4.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主动探索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能力培养目标

及措施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发展学生初步实践能力和空间观念,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作业安排及

教学效果检测

第六单元作业设计

单元检测设计徐基艳

2017年秋学期学科教学进度表

三年级数学学科

周次

单元/章节(课)

至第页

完成情况

1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①

3

2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④

10

3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④

18

4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④

24

5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④机动①

27

6

国庆、中秋放假

27

7

第一单元检测.评讲②千克和克②

33

8

千克和克①第二单元检测.评讲②长方形和正方形①

38

9

长方形和正方形④

45

10

周长是多少①机动①第三单元检测讲评②

47

11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④

53

12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②期中测试、讲评②

55

13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④

62

14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④

68

15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①机动①第四单元检测评讲②

70

16

解决问题的策略④

77

17

间隔排列①第五单元检测评讲②平移、旋转和轴对称①

82

18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②分数初步认识

(一)②

92

19

分数初步认识

(一)②多彩的分数条①

97

20

第六七单元测试、讲评②期末复习

102

21、22

期末复习和检测

1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