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商丘变了的作文530字.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688696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商丘变了的作文53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关于商丘变了的作文53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关于商丘变了的作文53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关于商丘变了的作文530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关于商丘变了的作文530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商丘变了的作文530字.docx

《关于商丘变了的作文53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商丘变了的作文530字.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商丘变了的作文530字.docx

关于商丘变了的作文530字

篇一:

《我的家乡商丘》

西横距168千米,南北纵距128微子启于商丘,称宋国。

秦时,本地分属砀郡与陈郡。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降府为州,属开封府。

嘉靖二十四年(1545)升州为府。

清沿明制,仍为归德府,属河南省。

1948年11月全区解放后为豫皖苏第一行政区,1949年3月改为河南省商丘专区,辖睢县、民权、宁陵、柘城、商丘、虞城、夏邑等7个县及商丘市。

后经多次变更,1997年6月撤地设市后,商丘市:

辖梁园、睢阳2区,虞城、夏邑、民权、宁陵、柘城、睢县6县,代管县级市永城市。

历史文化

商◇丘◇欢◇迎◇您◇

商丘是先商和商业的发祥地。

早在4千年前,帝喾次妃简狄,因吃玄鸟而生阏(e)伯,故《诗经商颂》云: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阏伯便是商

的始祖。

阏伯之孙相土首先发明了马车,六世孙王亥又发明了牛车。

这便是史书上“立皂牢,服马牛,以为民利”的记载。

农牧业的迅速发展,使商部落很快强大起来,他们生产的东西有了过剩,于是王亥便用牛车拉着货物,赶着牛羊,到外部落去搞交易,外部落的人便称他们为"商人"。

从此“商人”一词作为“买卖人”的代称一直沿袭至今。

商丘有三皇之首的燧皇陵,有文字鼻祖仓颉墓,有五帝之一的帝喾陵,有中华

之战】【梁孝王守睢阳】【睢阳之战】【赵构登基】【师尚诏攻克归德府】【李自成两次攻打归德府城】【黄河在商丘北徙】

夜校】【睢州高许之变】【淮海战役商永战斗】【全国绿化会议在商丘召开】【京九与陇海铁路交汇通车】

历史名人

之王商汤烹饪鼻祖伊尹汉字创造者仓颉文哲大师庄子灌婴江淹一代才子侯方域范

三皇之一炎帝五帝之一帝喾“火神”阏伯经商始祖王亥醉酒第一人杜康孔子商朝开国

商◇丘◇欢◇迎◇您◇

仲淹巾帼英雄花木兰三代帝王师沈鲤兵部尚书袁可立

旅游资源

商丘古城

商丘古城又称归德府城,即明、清时期河南省商丘县城。

建于明正德六年,距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

古城由砖城、城湖、城廓三部分构成。

建于明正德六年(1511

年)。

城墙、城廓、城湖三位一体,使古城外圆内方,成一巨大的古钱币造型,建筑十分独特。

有商丘作为华夏之邦商品、商业、商文化发祥地之隐喻。

城墙周长

公里,有东西南北四门。

城内地势为龟背形。

城内建筑多为四合院建筑。

根据五行相生相克之说,为

防金木相克,古城东西两门相错一条街,成为中国古城中的唯一。

木兰祠

该景区位于虞城县营廓镇大周庄村,距虞城县城35公里,距京九铁路木兰站公里。

该景区兴建最早的

景点花木兰祠,始建于唐于唐代,元代元统二年(1334年)重修扩建。

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再次募资修祠、立碑。

至20世纪四十年代,已发展成连续五日的香火古会,每日接待客人10多万人。

可惜,这座恢宏壮观的祠宇,1943年毁于战火。

现存有元代、清代

祠碑两通,碑文详细记载了木兰身世、英迹和历代修祠情况。

应天书院

河南省商丘市的应天书院,与嵩阳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并称为北宋时期的四大书院。

应天书院为五代后晋时的商丘人杨悫所开办。

“学子不远千里而至、”“远近学者皆归之。

”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真宗帝大为嘉叹,正式赐额为“应天书院”。

宋仁宗时,又于l043年将应天书院这一府学改为南京国子监,使之成为北宋的最高学府之一,相当于现在的社会科学院。

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等一批名人名师在此任教,更是人才辈出,显盛一时,后人还立有《范文正公讲院碑记》以兹纪念。

商◇丘◇欢◇迎◇您◇

芒砀山

永城市芒砀山文物旅游区位于

豫、鲁、苏、皖四省结合部,是豫东边陲一座新兴的汉文化旅游胜地。

它西依京九,东傍京沪,北枕陇海,有欧亚大陆桥之称的连霍高速公路纵贯其间。

与西安、洛阳、郑州、开封、徐州、连云港、六大旅游城市一脉相连,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

2002年被纳入河南省“三点一线”的黄金旅游带。

孔子还乡祠

史籍记载,孔子的祖先是宋国人。

西周初年,微子启封于宋。

死后,其弟微仲继位。

微仲死后,子宋公稽立。

宋公稽死后,子丁公申立。

丁公申死后,子泯(min)公共立。

泯公共死后,弟炀公熙立。

泯公共次子鲋祀,欲立太子弗父何。

弗父何不受,鲋祀自立为厉公。

弗父何则为宋国上卿,受采邑于栗(即现在的商丘市夏邑县)。

弗父何在栗定居后,生宋父周。

宋父周生世子胜,世子胜生正考父,王考父生孔父嘉。

孔父嘉为宋国大司马。

它殇公十年(公元前710年)被太宰华督所杀。

又三十年,宋国又爆发了一次内乱。

孔父嘉之曾孙孔防叔避乱奔鲁。

防叔生伯夏。

伯夏生叔梁纥。

叔梁纥生孔子。

因为夏邑是孔子的祖籍,孔子先祖弗父何及以下六代宋父周、世子胜、正考父、孔父嘉、木金父、皋易均葬于此。

自1994年始,国际性的孔子祖籍文化学术研讨会已在夏邑召开三次,

并成立了孔子祖籍文化学会。

夏邑县城北六公里王公楼村,有孔子的祖坟。

孔子常回来祭祖省墓。

后人为纪念孔子还乡,在此大兴土木,建起了还乡祠。

据考,还乡祠始建于唐初,多次被毁。

其形制仿文庙,坐北向南。

曾有一壁、四门、一坛、两庑、两殿、一厅和碑林。

宋真宗时,孔子四十五代孙孔良铺、孔彦辅由由曲阜来此定居,对还乡祠修复扩建。

金代,又立杏坛碑于大成殿之前。

清道光元年,增建四代祠(崇圣祠)。

还乡祠

由于年久失修,逐渐毁坏。

现政府正按旧制逐步修复。

龙泽湖

商◇丘◇欢◇迎◇您◇

位于民权县城东

28公里处,原名黄

河故道吴屯水库,是豫东平原最大的天然湖泊。

西起林七大坝,东到吴屯大坝,长约公里,宽1公里,平均水深米,水面面积18000亩,库容常年平均2800万立方米。

近2万亩的龙泽湖水面、湿地与四季的水鸭、灰鹤、白天鹅等构成水天一色的奇异景观,景色迷人。

我的家乡商丘地处中原,物产丰富,人民热情好客,欢迎大家来做客!

篇二:

《家乡的变化》

家乡的变化

范采欣四五班

一、我的家乡是商丘

二、家乡的变化

以前家乡的街道很窄,路旁到处是垃圾土堆,风刮起来尘土飞扬,五颜六色的塑料袋随风飘舞,现在我的家乡就像一个美丽整洁的大花园,大街上,干干净净,路旁,绿树成荫,一间间平房变成了高楼大厦,晚上街道两边商场闪耀着五光十色的彩灯,好多人聚集在路边跳广场舞。

三、家乡的名胜古迹

1.商丘古城商丘古城是世界唯一八卦城、世界遗产标志,又称归德府城,即明、清时期归德府府治所在地。

2.商丘宋国故城宋国在公元前十一世纪建国,都城在今商丘。

3.木兰祠木兰祠景区位于商丘虞城县营廓镇大周庄村,

4.应天书院商丘的应天书院又称应天府书院,为北宋四大书院之首。

5.火神台亦称阏伯台、火星台,位于商丘古城西南公里火星台村。

是距今4000多年的观星台的遗址。

6.三百里古梁园,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最大的、最美的皇家园林。

四、土特产

1.双孢菇2、红富士苹果、3、酥梨4、贾寨豆腐干

篇三:

《商丘古代名称的演变》

商丘古代名称及地理区划的演变

商丘,简称商,位于河南省最东部。

商丘地理位置优越,东临沿海,西扼中原,北接齐鲁,南襟江淮,素有"豫东门户"之称,是重要的物资集散中心和中国东西部地区的衔接处。

在现代文明的背景下,古代商丘的厚重历史文化更增添了这座城市的魄力。

商丘拥有五千余年的建城史,一千五百年的建都史,为帝喾高辛之都、夏朝少康中兴之都、商朝开国之都、周朝宋国之都、汉朝梁国之都、南宋开国之都。

在古代,这一历史文化名城的名称在不同的时期或是同一朝代也不尽相同,先后称为亳、商、商丘、宋国、梁国、睢阳、宋州、宋城、应天府、南京、归德府等。

到了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始置商丘县,自此,商丘一名沿用至今。

一、"商丘"一名的由来

商丘因其历史文化悠久,所以导致了现在人们对"商丘"这一名称的由来莫衷一是。

在众多的观点中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

"商"字甲骨文的意思是子姓生活在冈上就是"商"。

上古时,商丘一带地势并不象现在这么平坦,有一座座土丘。

人们为了防止洪水猛兽的侵袭,多生活在丘上。

所以,商部落所居住的高地,就被称为"商丘"。

第二种说法:

商丘的"商"字,源于商丘是商部族的起源地和聚居地、商朝最早的建都地、商人、商业、商文化的发源地,商丘因此被誉为"三商之源"。

商丘的"丘"字,即商朝都城的遗址,商丘因此被誉为"华商之都"。

王国维在《观堂林集·说商》中云:

"商之国号,本于地名。

......始以地名为国号,继以为有天下之号。

其后虽不常厥居,而王都所在,仍称大邑商。

"因此,商丘的商有三重含义:

一是指商部族的"商";二是指商人商业的"商";三是指商朝的"商"。

第三种说法:

"商丘"来源于阏伯,阏伯为帝喾高辛氏之子,相传为帝喾后妃简狄吞燕卵而生。

古时的"丘"字有两个含义:

一是居住地,一个指坟墓。

阏伯不仅在台上居住观星纪时,而且死后又葬在这里。

又由于阏伯的封号为"商",所以,后人称此台为"商丘"。

唐代《括地志》云:

"宋州宋城县古阏伯之墟,即商丘也。

"阏伯台就是商丘。

即今天商丘市的由来。

"商"字作为地名出现,最早的时间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在我国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中已经有"商"、"中商"、"大邑商"、"丘商"的记载,而第一次将"商"、"丘"两字联系在一起的,目前可以看到的最早的记载,来自春秋时期的《左传》。

《春秋?

左传?

昭公元年》载:

"后帝不臧,迁阏伯于商丘。

主辰。

商人是因。

故辰为商星"。

这些记载和传说虽然不尽相同,但是它们都同样反映出了商丘悠久的历史。

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王朝的更替,商丘的名称也几经更改,直到明朝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置商丘县,商丘一名才自此固定下来并沿用至今。

二、古代商丘名称及地理区划的演变

商丘古代名称的演变经历了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

并且商丘这一名称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名称,甚至在同一个历史时期,商丘的名称也不尽相同。

商丘的地理区划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经历了一个曲折的演变过程。

古代商丘的名称及地理区划的演变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历史时期:

(一)先秦时期

商丘传为上古帝王之都,帝颛顼曾建都于商丘。

据《晋书?

地理上》载:

"颛顼始自穷桑(今曲阜北),而徙邑商丘"。

黄帝的曾孙姬初居高辛(今睢阳区高辛集),后代颛顼为天子,都亳,亳的地望在商丘。

《诗经?

商颂?

长发》载:

"有娀方将,帝立子生商。

"帝喾之子契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商(今商丘),为商族人的始祖。

《诗经?

商颂?

玄鸟》载: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史记?

殷本纪》也有记载:

"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

三人行浴,见玄鸟坠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

约公元前16世纪,契的14世孙成汤,灭夏称商,

都南亳(今商丘)。

约公元前11世纪,周成王三年,周公平定武庚叛乱后,成王封殷商后裔微子启于商丘,称宋国。

《诗?

商颂》:

"武王伐纣,以陶唐氏火正阏伯之墟,封纣兄微子启为宋公。

"《左传》载:

"昔陶唐氏火正阏伯居商丘,相土因之",是始封商也。

正义《括地志》载:

"宋州宋城县古阏伯之墟,即商丘也。

钱林书先生在《春秋战国时期宋国的城邑及疆域考》里曾考证:

春秋末年,宋景公三十年(前487年),曾灭了北边的曹国,使宋国疆土有今河南开封、通许、扶沟以东;河南鹿邑、安徽宿州市以北;江苏邳州市、山东鱼台县以西;北边超过今山东定陶,并一度到达河南濮阳境。

战国时宋国改称商丘为睢阳,后因受韩、魏等国的进逼,迁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市)。

周赫王二十九年(前286)齐、楚、魏灭宋而三分宋地,商丘属魏。

(二)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

秦时,称睢阳,并于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置睢阳县,属砀郡,因其位于睢水北岸而得名,此后,睢阳之名一直延续至隋朝。

领21县:

睢阳、蒙县、虞县、栗县、砀县、芒县、酂县、谯县、甾县、襄邑、外黄、陈留、雍丘、开封、大梁、济阳、下邑、单父、昌邑、东缗、爰戚。

地域相当于今天的河南省商丘市、宁陵、睢县、民权、夏邑、虞城、永城,开封市及兰考、通许;安徽亳县、砀山县;山东省单县、巨野、嘉祥、曹县。

此外,今天属于商丘的柘城在当时隶属于陈郡(今淮阳)。

西汉王朝建立后,在承袭秦朝制度实行郡县制的同时,又先后分封异姓王、同姓王,形成了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的局面。

《汉书?

地理志》载:

"周封微子于宋,今之睢阳是也,本陶唐氏火正阏伯之墟也。

"西汉高祖五年(前202)改为梁国,属豫州。

西汉梁国先后有彭越之梁国、刘恢之梁国、刘揖之梁国和刘武之梁国。

梁国初封之人为彭越,都城在定陶(今山东定陶西北),刘恢时的梁国地域变化不大。

文帝二年(前178年)汉文帝刘恒封自己的儿子刘揖为梁王,是为梁怀王,始都睢阳(今河南商丘市睢阳区),直至西汉末年国除未曾徙都。

前168年刘揖逝世,却无子嗣,汉文帝改封另一儿子刘武为梁王。

刘武嫌大梁(今开封西北)地势低洼潮湿,迁都睢阳(今河南商丘)。

据《后汉书?

地理志》记载,梁国下辖九城:

睢阳、蒙县、宁陵、鄢县、谷熟、虞县、下邑、砀县、薄县。

梁国在刘武统治时期最为强大,拥有40多个大县,其疆域南起新郪(今安徽太和北),北至古黄河与赵国为邻,西到高阳(今河南杞县西南),东与泰山郡、鲁国接壤,辖地相当于今商丘市及安徽省北部一带。

梁孝王之母窦太后对刘武本来就非常疼爱,让其王40余城,居天下膏腴之地,拥财巨万。

《史记·梁孝王世家》载:

"于是梁孝王筑东苑,方三百余里。

广睢阳城七十里,大治宫室,为复道,自宫连属于平台三十余里。

"公元8年,王莽篡夺汉政权,废掉梁国。

三国时期,商丘隶属于魏,亦称梁国。

三国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将梁国改为梁郡。

辖有睢阳、宁陵、鄢县、孟县、虞县、下邑、砀县7县,地域相当于今天的河南省商丘、宁陵、柘城东北、虞城、夏邑城北,安徽砀山,山东曹县南。

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后秦时仍为梁郡。

北魏为梁郡,属南兖州。

《晋书?

地理志》载:

梁国,汉置,下辖睢阳、蒙县、虞县、下邑、宁陵、谷熟、陈县、项县、长平、阳夏、武平、苦县十二县。

地域相当于今天的河南商丘、宁陵、柘城、虞城、夏邑城北,周口太康、鹿邑、淮阳、郸城、沈丘;山东曹县南;安徽砀山。

南朝宋、齐为南梁郡,属南徐州。

南朝宋以后,商丘先后为北朝魏、东魏、北齐所有。

领县二:

襄邑、淮阳。

(三)隋唐五代宋时期

隋唐时期,商丘地区地位上升,曾置州或郡,治所睢阳城被改名为宋城,州、县同城。

《隋书·地理志》载:

梁郡,开皇十六年置宋州。

宋城,旧曰睢阳,置梁郡。

开皇初郡废,十八年县改名焉。

大业初又置郡。

隋开皇初梁郡废,十六年(596)置宋州,大业三年(607)复置梁郡,统十三县,即宋城、雍丘、襄邑、宁陵、虞城、谷熟、陈留、夏邑、考城、楚丘、砀山、圉城、柘城。

地域相当于今天的河南省商丘、宁陵、柘城北半部、睢县、民权、虞城、夏邑,开封东、杞县、兰考;安徽砀山;山东曹县南。

唐朝,"宋州,隋之梁郡。

《旧唐书?

地理志》

载:

唐武德四年平王世充,又改为宋州,领宋城、宁陵、柘城、谷熟、下邑、砀山、虞城七县。

其年,以虞城属东虞州。

五年,废东虞州,仍以虞城来属。

贞观元年,废杞州,以襄邑县来属。

永淳元年,又置柘城县。

《新唐书?

地理志》载:

"天宝元年改宋州为睢阳郡,属河南道。

乾元元年复为宋州。

下辖十县:

宋城、襄邑、宁陵、虞城、砀山、下邑、谷熟、单父、楚丘、柘城。

"地域相当于今天的河南省商丘、宁陵、柘城、睢县、虞城、夏邑;安徽砀山;山东曹县、单县。

《旧五代史?

地理志》载:

"五代梁开平三年二月割隶汴州,移宣武军于宋州。

二年,却隶宋州。

后唐庄宗同光元年改宣武军为归德军。

后晋天福三年十月,复割隶开封府"。

五代周时仍为宣武军。

北宋建立以后,由于商丘是赵匡胤发迹之地,宋人以之为帝业肇基之地,所以商丘的地位开始上升。

《宋史?

地理志》载:

北宋初复置宋州,县城仍称宋城。

景德三年升宋州为应天府,属京东西路(应天府始为京东东路路治,后为京东西路路治),大中祥符七年诏升为南京,为北宋陪都。

熙宁七年分属西路。

下辖六县:

宁陵、楚丘、宋城、谷熟、下邑、虞城。

地域相当于今天的河南省商丘、宁陵、柘城、睢县、虞城、夏邑;山东曹县。

靖康二年(1127年)五月,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商丘)即位,改应天府为南京,商丘为南宋开国都城。

(四)金、元时期

宋以后,商丘的地位下降。

金朝时期商丘的行政区划沿承北宋时期,但是分别改称应天府为归德府、改拱州为睢州、改宋城为睢阳,而且辖地变化也不大,只是睢州增加了考城。

金太宗天会八年(1130)改南京(应天府)为归德府,属南京路,归德府之名始立。

《金史?

地理志》载:

"金朝初,置宣武军,县六:

睢阳、宁陵、下邑、虞城、谷熟、楚丘。

"地域相当于今天的河南省商丘、宁陵、柘城、睢县、虞城、夏邑;山东曹县。

承安五年(1200年)改宋城为睢阳。

《元史?

地理志》载:

"元朝至元八年,令归德自为一府,属河南布政使司,割亳、徐、邳、宿四州隶之。

睢州下领四县:

襄邑、考城、仪封、柘城。

"地域相当于今天的河南省商丘、宁陵、虞城南、夏邑、永城,周口鹿邑、郸城;安徽濉溪、萧县、亳州、宿县、灵壁、固镇;江苏徐州、邳县、宿迁、睢宁。

(五)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商丘的地位时升时降,政治上的地位明显不如宋朝时期。

明朝"归德府,元直隶河南江北行省。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五月降府为州,属开封府。

《明史?

地理志》载:

"嘉靖二十四年,升州为府,置商丘县。

领州一:

睢州,县八:

商丘、宁陵、鹿邑、夏邑、永城、虞城、考城、柘城。

"地域相当于今天的河南省商丘全市,周口鹿邑、郸城。

清沿明制,仍为归德府,属河南省,领州一、县八:

商丘、宁陵、鹿邑、夏邑、永城、虞城、考城、柘城。

与明归德府相比商丘的地域变化在西北:

考城。

《清史稿?

地理志》载:

"府西北百二十里。

乾隆四十九年,改隶卫辉府,光绪元年复。

"明清时期的归德府即现在的商丘古城,始建于明朝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距今已有500年的历史,是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城。

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三、结语

从以上論述我们可以知道,商丘在先秦时期一直称为商丘,从秦始皇二十六年置睢阳县开始至隋这一时期商丘称为睢阳,隋初,商丘继续称为睢阳,后改为宋城。

唐742年至758年这段时间商丘又复称睢阳。

五代时期又先后称作宣武军和归德军。

宋时商丘被称为宋城,金元时期则又被改称为睢阳。

自明嘉靖二十四年置商丘县始,商丘这一名称就一直沿用至今。

篇四:

《商丘古代名称的演变》

商丘古代名称及地理区划的演变

商丘,简称商,位于河南省最东部。

商丘地理位置优越,东临沿海,西扼中原,北接齐鲁,南襟江淮,素有"豫东门户"之称,是重要的物资集散中心和中国东西部地区的衔接处。

在现代文明的背景下,古代商丘的厚重历史文化更增添了这座城市的魄力。

商丘拥有五千余年的建城史,一千五百年的建都史,为帝喾高辛之都、夏朝少康中兴之都、商朝开国之都、周朝宋国之都、汉朝梁国之都、南宋开国之都。

在古代,这一历史文化名城的名称在不同的时期或是同一朝代也不尽相同,先后称为亳、商、商丘、宋国、梁国、睢阳、宋州、宋城、应天府、南京、归德府等。

到了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始置商丘县,自此,商丘一名沿用至今。

一、"商丘"一名的由来

商丘因其历史文化悠久,所以导致了现在人们对"商丘"这一名称的由来莫衷一是。

在众多的观点中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

"商"字甲骨文的意思是子姓生活在冈上就是"商"。

上古时,商丘一带地势并不象现在这么平坦,有一座座土丘。

人们为了防止洪水猛兽的侵袭,多生活在丘上。

所以,商部落所居住的高地,就被称为"商丘"。

第二种说法:

商丘的"商"字,源于商丘是商部族的起源地和聚居地、商朝最早的建都地、商人、商业、商文化的发源地,商丘因此被誉为"三商之源"。

商丘的"丘"字,即商朝都城的遗址,商丘因此被誉为"华商之都"。

王国维在《观堂林集·说商》中云:

"商之国号,本于地名。

......始以地名为国号,继以为有天下之号。

其后虽不常厥居,而王都所在,仍称大邑商。

"因此,商丘的商有三重含义:

一是指商部族的"商";二是指商人商业的"商";三是指商朝的"商"。

第三种说法:

"商丘"来源于阏伯,阏伯为帝喾高辛氏之子,相传为帝喾后妃简狄吞燕卵而生。

古时的"丘"字有两个含义:

一是居住地,一个指坟墓。

阏伯不仅在台上居住观星纪时,而且死后又葬在这里。

又由于阏伯的封号为"商",所以,后人称此台为"商丘"。

唐代《括地志》云:

"宋州宋城县古阏伯之墟,即商丘也。

"阏伯台就是商丘。

即今天商丘市的由来。

"商"字作为地名出现,最早的时间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在我国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中已经有"商"、"中商"、"大邑商"、"丘商"的记载,而第一次将"商"、"丘"两字联系在一起的,目前可以看到的最早的记载,来自春秋时期的《左传》。

《春秋?

左传?

昭公元年》载:

"后帝不臧,迁阏伯于商丘。

主辰。

商人是因。

故辰为商星"。

这些记载和传说虽然不尽相同,但是它们都同样反映出了商丘悠久的历史。

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王朝的更替,商丘的名称也几经更改,直到明朝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置商丘县,商丘一名才自此固定下来并沿用至今。

二、古代商丘名称及地理区划的演变{关于商丘变了的作文530字}.

商丘古代名称的演变经历了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

并且商丘这一名称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名称,甚至在同一个历史时期,商丘的名称也不尽相同。

商丘的地理区划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经历了一个曲折的演变过程。

古代商丘的名称及地理区划的演变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历史时期:

(一)先秦时期

商丘传为上古帝王之都,帝颛顼曾建都于商丘。

据《晋书?

地理上》载:

"颛顼始自穷桑(今曲阜北),而徙邑商丘"。

黄帝的曾孙姬初居高辛(今睢阳区高辛集),后代颛顼为天子,都亳,亳的地望在商丘。

《诗经?

商颂?

长发》载:

"有娀方将,帝立子生商。

"帝喾之子契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商(今商丘),为商族人的始祖。

《诗经?

商颂?

玄鸟》载: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史记?

殷本纪》也有记载:

"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

三人行浴,见玄鸟坠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

约公元前16世纪,契的14世孙成汤,灭夏称商,

都南亳(今商丘)。

约公元前11世纪,周成王三年,周公平定武庚叛乱后,成王封殷商后裔微子启于商丘,称宋国。

《诗?

商颂》:

"武王伐纣,以陶唐氏火正阏伯之墟,封纣兄微子启为宋公。

"《左传》载:

"昔陶唐氏火正阏伯居商丘,相土因之",是始封商也。

正义《括地志》载:

"宋州宋城县古阏伯之墟,即商丘也。

钱林书先生在《春秋战国时期宋国的城邑及疆域考》里曾考证:

春秋末年,宋景公三十年(前487年),曾灭了北边的曹国,使宋国疆土有今河南开封、通许、扶沟以东;河南鹿邑、安徽宿州市以北;江苏邳州市、山东鱼台县以西;北边超过今山东定陶,并一度到达河南濮阳境。

战国时宋国改称商丘为睢阳,后因受韩、魏等国的进逼,迁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市)。

周赫王二十九年(前286)齐、楚、魏灭宋而三分宋地,商丘属魏。

(二)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

秦时,称睢阳,并于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置睢阳县,属砀郡,因其位于睢水北岸而得名,此后,睢阳之名一直延续至隋朝。

领21县:

睢阳、蒙县、虞县、栗县、砀县、芒县、酂县、谯县、甾县、襄邑、外黄、陈留、雍丘、开封、大梁、济阳、下邑、单父、昌邑、东缗、爰戚。

地域相当于今天的河南省商丘市、宁陵、睢县、民权、夏邑、虞城、永城,开封市及兰考、通许;安徽亳县、砀山县;山东省单县、巨野、嘉祥、曹县。

此外,今天属于商丘的柘城在当时隶属于陈郡(今淮阳)。

西汉王朝建立后,在承袭秦朝制度实行郡县制的同时,又先后分封异姓王、同姓王,形成了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的局面。

《汉书?

地理志》载:

"周封微子于宋,今之睢阳是也,本陶唐氏火正阏伯之墟也。

"西汉高祖五年(前202)改为梁国,属豫州。

西汉梁国先后有彭越之梁国、刘恢之梁国、刘揖之梁国和刘武之梁国。

梁国初封之人为彭越,都城在定陶(今山东定陶西北),刘恢时的梁国地域变化不大。

文帝二年(前178年)汉文帝刘恒封自己的儿子刘揖为梁王,是为梁怀王,始都睢阳(今河南商丘市睢阳区),直至西汉末年国除未曾徙都。

前168年刘揖逝世,却无子嗣,汉文帝改封另一儿子刘武为梁王。

刘武嫌大梁(今开封西北)地势低洼潮湿,迁都睢阳(今河南商丘)。

据《后汉书?

地理志》记载,梁国下辖九城:

睢阳、蒙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