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有害物质信息卡92种.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684008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X 页数:341 大小:88.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毒有害物质信息卡92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1页
有毒有害物质信息卡92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1页
有毒有害物质信息卡92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1页
有毒有害物质信息卡92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1页
有毒有害物质信息卡92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有毒有害物质信息卡92种.docx

《有毒有害物质信息卡92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毒有害物质信息卡92种.docx(3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有毒有害物质信息卡92种.docx

有毒有害物质信息卡92种

序号

项目

内容提示

1

氯(chlorine),分子式CL2,分子量70.91。

CASNo:

7782-50-5,危险货物编号:

23002, 

1.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溶解性:

溶于水和碱液

熔点:

-101℃沸点:

-34.5℃

2.危险性:

健康危害:

对眼、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

急性中毒:

轻度有流泪、咳嗽、咳少量痰、胸闷,出现气管炎和支气管炎的表现;中度中毒发生支气管肺炎或间质性肺水肿,病人除有上述症状的加重外,出现呼吸困难、轻度紫绀等;重者发生肺水肿、昏迷和休克。

吸入极高浓度的氯气,可引起迷走神经反射性心跳骤停或喉头痉挛死亡。

慢性影响:

长期低浓度接触,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可引起职业性痤疮及牙齿酸蚀症。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害:

本品助燃,高毒,具刺激性。

3.现场急救: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就医。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

就医。

4.灭火方式:

本品不会燃烧,但可助燃。

氯气能与许多化学品如乙炔、松节油、乙醚、氨、燃料气、烃类、氢气、金属粉末等猛烈反应发生爆炸或生成爆炸性物质。

对金属和非金属都有腐蚀作用。

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切断气源。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

雾状水、泡沫、干粉。

5.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喷雾状水稀释、溶解。

6.职业安全卫生措施

工程控制: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必须佩戴氧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

穿带面罩式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其它: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完毕,淋浴更衣。

限制性空间或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7.操作注意事项: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远离易燃、可燃物。

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醇类接触。

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8.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0%。

应与易(可)燃物、醇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应严格执行剧毒物品“五双”管理制度。

9.废弃物处理:

把废气通入过量的还原性溶液(亚硫酸氢盐、亚铁盐、硫代亚硫酸钠溶液)中,中和后用水冲入下水道。

序号

项目

内容提示

2

苯乙腈

苯乙腈(phenylacetonitrile)又名:

氰化苄(benzylcyanide),

分子式为 C8H7N,分子量为117.15

CASNo:

140-29-4,危险货物编号:

61641,

1.理化性质:

外观与形状:

纯品,无色油状液体,有刺激气味。

熔点(℃):

-23.8沸点(℃):

233.5闪点(℃):

101

溶解性:

不溶于水,溶于醇、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2.危险性:

健康危害:

毒作用与氢氰酸相似,并有局部刺激作用。

吸入后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倦睡、上呼吸道刺激、神志丧失等,可引起死亡。

对眼和皮肤有刺激性。

可经皮服迅速吸收。

口服可有消化道刺激症状。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害:

本品可燃,高毒,具刺激性。

遇明火能燃烧。

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

与强氧化剂接触可发生化学反应。

3.现场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或5%硫代硫酸钠溶液彻底冲

洗至少20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勿用口对口)和胸外心脏按压术。

给吸入亚硝酸异戊酯,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

用1:

5000高锰酸钾或5%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

就医。

4.灭火方式:

采用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禁止使用酸碱灭

火剂。

5.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6.职业安全卫生措施:

工程控制: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尽可能机械化、现场自动化。

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聚乙烯防毒服。

手防护:

戴橡胶耐油手套。

其它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完毕,彻底清洗。

应配备急救设备及药品。

使用人员应学会自救互救。

7.操作注意事项: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操作人员必

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聚乙烯防毒服,戴橡胶耐油手套。

远离火种、热源。

避免与氧化剂、还原剂、酸类接触。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8.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保持容器密封。

应与氧化剂、还原剂、酸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应严格执行剧毒物品“五双”管理制度。

9.废弃物处置: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

建议用焚烧法处置。

序号

项目

内容提示

3

氰化钾

氰化钾(potassiumcyanide ),又名:

山奈钾,分子式为 KCN,分子量为65.11

CASNo:

151-50-8,危险货物编号:

61001

1.理化性质:

外观与形状:

白色结晶或粉末,易潮解。

熔点(℃):

634.5

溶解性:

易溶于水、乙醇、甘油,微溶于甲醇、氢氧化钠水溶液

2.危险性:

健康危害:

抑制呼吸酶,造成细胞内窒息。

吸入、口服或经皮吸收均可引起急性中毒。

口服50~100mg即可引起猝死。

长期接触小量氰化物出现神经衰弱综合征、眼及上呼吸道刺激。

可引起皮疹、皮肤溃疡。

 

燃爆危害:

本品不燃,高毒,具刺激性。

3.现场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或5%硫代硫酸钠溶液彻底冲洗至少20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勿用口对口)和胸外心脏按压术。

给吸入亚硝酸异戊酯,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

用1:

5000高锰酸钾或5%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

就医。

4.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小量泄漏:

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

也可以用次氯酸盐溶液冲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5.灭火方式:

本品不燃。

受高热或与酸接触会产生剧毒的氰化物气体。

与硝酸盐、亚硝酸盐、氯酸盐反应剧烈,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遇酸或露置空气中能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分解出剧毒的氰化氢气体。

水溶液为碱性腐蚀液体。

发生火灾时应尽量抢救商品,防止包装破损,引起环境污染。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灭火剂:

干粉、砂土。

禁止用二氧化碳和酸碱灭火剂灭火。

6.职业安全卫生措施:

工程控制: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毒物时,必须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

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应该佩戴隔离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

穿连衣式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其它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完毕,彻底清洗。

配备急救设备及药品。

作业人员应学会自救互救。

 

7.操作注意事项: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穿连衣式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

避免产生粉尘。

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8.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包装必须密封,切勿受潮。

应与氧化剂、酸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应严格执行剧毒物品“五双”管理制度。

9.废弃物处置:

加入强碱性次氯酸盐,反应24小时后,再用大量水冲入废水系统。

序号

项目

内容提示

4

氰化汞钾

氰化汞钾(mercuricpotassiumcyanide ),又名:

氰化钾泵

分子式为 Hg(CN)2·2KCN,分子量为382.87

CASNo:

,危险货物编号:

61001

1.理化性质:

外观与形状:

无色或白色晶体。

溶解性(℃):

溶于水、乙醇。

2.危险性:

健康危害:

本品剧毒。

受热分解能放出剧毒的氰化氢气体与汞蒸气。

兼有氰化物及无机汞化合物的危害。

 

环境危害:

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害:

不燃。

3.现场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就医。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

用1:

5000高锰酸钾或5%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

就医。

4.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防毒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小量泄漏:

避免扬尘,小心扫起,收集于密闭容器中。

5.灭火方式:

遇酸或露置空气中能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分解出剧毒的氰化氢气体。

遇高热分解释出高毒烟气。

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

6.职业安全卫生措施:

工程控制: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

穿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其它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完毕,淋浴更衣。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7.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

防止粉尘释放到实验室空气中。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

避免产生粉尘。

避免与酸类接触。

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8.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防止阳光直射。

包装密封。

应与酸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应严格执行剧毒物品“五双”管理制度。

9.废弃物处置:

用安全掩埋法处置。

在能利用的地方重复使用容器或在规定场所掩埋。

序号

项目

内容提示

5

氰化银

氰化银(silvercyanide )分子式为 AgCN,分子量为133.84

CASNo:

506-64-9,危险货物编号:

61001

1.理化性质:

外观与形状:

白色粉末或淡灰色粉末,无臭无味,见光变褐色。

熔点:

320(分解)

溶解性(℃):

不溶于水,不溶于醇,溶于氨水、碘化钾、热稀硝酸。

2.危险性:

健康危害:

受高热或与酸接触,可产生氰化物气体,吸入后引起氰化物中毒,出现头痛、乏力、呼吸困难、皮肤粘膜呈鲜红色、抽搐、昏迷,甚至死亡。

对眼和皮肤有刺激性。

长期接触本品可出现全身性银质沉着症,眼、鼻、喉、口腔、内脏器官和皮肤均可发生银质沉着。

全身皮肤可呈灰黑色或浅石板色。

高浓度反复接触可致肾损害。

 

燃爆危害:

不燃。

毒性:

剧毒,具有刺激性。

3.现场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勿用口对口)和胸外心脏按压术。

给吸入亚硝酸异戊酯,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

用1:

5000高锰酸钾或5%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

就医。

4.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小量泄漏:

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

5.灭火方式:

不燃。

受高热或与酸接触会产生剧毒的氰化物气体。

与硝酸盐、亚硝酸盐、氯酸盐反应剧烈,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遇酸或露置空气中能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分解出剧毒的氰化氢气体。

发生火灾时应尽量抢救商品,防止包装破损,引起环境污染。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灭火剂:

干粉、砂土。

禁止用二氧化碳和酸碱灭火剂灭火。

6.职业安全卫生措施:

工程控制: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毒物时,必须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

穿连衣式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其它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完毕,彻底清洗。

工作服不准带至非作业场所。

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

配备急救设备及药品。

 

7.操作注意事项: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穿连衣式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

避免产生粉尘。

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8.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包装密封。

应与氧化剂、酸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应严格执行剧毒物品“五双”管理制度。

9.废弃物处置:

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要求处置。

或与厂商联系,确定处置方法。

序号

项目

内容提示

6

氰化亚铜

氰化亚铜(cuprouscyanide ),分子式为 Cu(CN),分子量为89.56

CASNo:

544-92-3,危险货物编号:

61001

1.理化性质:

外观与形状:

白色单斜结晶粉末或淡绿色粉末。

熔点(℃):

473溶解性:

不溶于水、稀酸,易溶于浓盐酸。

2.危险性:

健康危害:

吸入后引起紫绀、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虚弱、惊厥、昏迷、咳嗽、呼吸困难。

对呼吸道有强烈刺激性,可引起肺水肿而致死。

对皮肤、眼有强烈刺激性,可致灼伤。

口服出现紫绀、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虚弱、昏迷、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刺激口腔和消化道或造成灼伤。

 

燃爆危害:

本品不燃。

毒性:

剧毒,具强刺激性。

3.现场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勿用口对口)和胸外心脏按压术。

给吸入亚硝酸异戊酯,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

用1:

5000高锰酸钾或5%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

就医。

4.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小量泄漏:

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

5.灭火方式:

不燃。

受高热或与酸接触会产生剧毒的氰化物气体。

与硝酸盐、亚硝酸盐、氯酸盐反应剧烈,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遇酸或露置空气中能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分解出剧毒的氰化氢气体。

发生火灾时应尽量抢救商品,防止包装破损,引起环境污染。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灭火剂:

干粉、砂土。

禁止用二氧化碳和酸碱灭火剂灭火。

6.职业安全卫生措施:

工程控制: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毒物时,必须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

穿连衣式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其它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完毕,彻底清洗。

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

配备急救设备及药品。

作业人员应学会自救互救。

 

7.操作注意事项: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

避免产生粉尘。

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8.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库内相对湿度不超过80%。

包装密封。

应与氧化剂、酸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应严格执行剧毒物品“五双”管理制度。

9.废弃物处置: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

与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相对无毒的氰化铁。

或与次氯酸钠或次氯酸钙反应,生成低毒的碳酸盐。

处理后,用安全掩埋法处置。

序号

项目

内容提示

7

砷(arsenic ),分子式为 As,分子量为74.92

CASNo:

7440-38-2,危险货物编号:

61006

1.理化性质:

外观与形状:

银灰色发亮的块状固体,质硬而脆。

熔点(℃):

817(3650kPa)

沸点(℃):

615(升华)

溶解性:

不溶于水、碱液、多数有机溶剂,溶于硝酸、热碱液。

2.危险性:

健康危害:

元素砷不溶于水,无毒性。

口服砷化合物引起急性胃肠炎、休克、周围神经病、中毒性心肌炎、肝炎以及抽搐、昏迷等,甚至死亡。

大量吸入亦可引起急性中毒,但消化道症状较轻。

慢性中毒:

长期接触砷化合物引起消化系统症状、肝肾损害,皮肤色素沉着、角化过度或疣状增生,多发性周围神经炎。

无机砷化合物已被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确认为致癌物,可引起肺癌、皮肤癌。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害:

本品可燃。

毒性:

有毒。

3.现场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就医。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

催吐。

洗胃。

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4.灭火方式:

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灭火剂:

干粉、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5.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

转移回收。

5.职业安全卫生措施:

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

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

必要时,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其它防护:

工作完毕,淋浴更衣。

工作服不准带至非作业场所。

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7.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加强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避免产生粉尘。

避免与氧化剂、酸类、卤素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8.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库内相对湿度不超过80%。

包装必须密封,切勿受潮。

应与氧化剂、酸类、卤素、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应严格执行剧毒物品“五双”管理制度。

9.废弃物处置: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

若可能,回收使用。

序号

项目

内容提示

8

三氧化二砷

三氧化二砷(arsenousacidanhydride),又名:

砒霜

分子式为 As2O3,分子量为197.84

CASNo:

1327-53-3,危险货物编号:

61007

1.理化性质:

外观与形状:

无臭无味的白色粉末。

熔点(℃):

315

沸点(℃):

457.2

溶解性:

微溶于水,溶于酸、碱。

2.危险性:

健康危害:

主要影响神经系统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对皮肤和粘膜有刺激作用。

急性中毒:

口服中毒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米泔”样大便,有时混有血液,四肢痛性痉挛,少尿,无尿,昏迷、抽搐,呼吸麻痹而死亡。

可在急性中毒的1~3周内发生周围神经病。

可发生中毒性心肌炎、肝炎。

大量吸入亦可引起急性中毒,但消化道症状轻,指(趾)甲上出现米氏纹。

慢性中毒:

消化系统症状,肝肾损害,皮肤色素沉着、角化过度或疣状增生,以及多发性周围神经炎。

可致肺癌、皮肤癌。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

燃爆危害:

本品不燃。

毒性:

高毒,为致癌物,具刺激性。

3.现场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就医。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

催吐。

洗胃。

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4.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小量泄漏:

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

5.灭火方式:

若遇高热,升华产生剧毒的气体。

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灭火剂:

干粉、水、砂土。

6.职业安全卫生措施:

工程控制: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

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应该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

必要时,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

穿连衣式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其它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完毕,彻底清洗。

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

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7.操作注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公务员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