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病害大全.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682585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05.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柑橘病害大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柑橘病害大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柑橘病害大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柑橘病害大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柑橘病害大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柑橘病害大全.docx

《柑橘病害大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柑橘病害大全.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柑橘病害大全.docx

柑橘病害大全

柑橘病害

2009-06-1310:

59:

52作者:

huinuo来源:

中华农药人才网浏览次数:

1849[收藏本文]

我国柑橘种植历史悠久,种植面积大,病害种类繁多。

据统计,柑橘病害有100多种,其中为害较重的病害主要有疮痂病、炭疽病、黄龙病、溃疡病等。

贮藏期病害主要为青霉病、绿霉病等。

1.柑橘疮痂病

分布为害?

柑橘疮痂病是柑橘重要病害之一,在全国的柑橘种植区都有发生,尤以江浙等省橘区发生严重。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新梢和果实,尤其易侵染幼嫩组织。

叶片染病,初生蜡黄色油渍状4、斑点,后渐扩大,形成灰白色至暗褐色圆锥状疮痂,后病斑木质化凸起,叶背突出,叶面凹陷(图5-1)。

新梢染病,与叶片症状相似。

幼果染病,果面密生茶褐色小斑,后扩大在果皮上形成黄褐色圆锥形,木质化的瘤状突起(图5-2)。

?

图5-1柑橘疮痂病为害叶片症状

?

图5-2柑橘疮痂病为害幼果症状

病原?

Sphacelomafawcettii称柑橘痂圆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图5-3)。

分生孢子盘散生或聚生,近圆形;分生孢子梗无色或灰色;分生孢子单胞,无色,长椭圆形或卵圆形。

?

图5-3柑橘疮痂病病原

1.分生孢子盘?

2.分生孢子

发生规律?

以菌丝体在病组织内越冬,翌春春季阴雨多湿,病菌开始活动,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或昆虫传播,侵染新梢和嫩叶;约l0天后,产生新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为害新梢、幼果。

果实通常在5月下旬到6月上、中旬感病。

以春梢、幼龄树受害较重。

在柑橘感病时期雨水越多,发病越重。

防治方法?

合理修剪、整枝,增强通透性,降低湿度;控制肥水,促使新梢抽发整齐。

结合修剪和清园,彻底剪除树上残枝,残叶;并清除园内落叶,集中烧毁。

对外来苗木实行严格检疫或将新苗木用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浸30分钟。

在每次抽梢开始时及幼果期均要喷药保护。

在春梢与幼果时各喷1次药,共喷两次即可。

第1次在春芽萌动至长l~2mm时,保护新梢;第2次是在落花2/3时,以保护幼果。

有效药剂有: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l4%络氨铜水剂200~300倍液、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药剂。

在新叶和幼果发生初期,可喷施20%噻菌铜胶悬剂500倍液、25%嘧菌酯悬浮N800~1250倍液、25%咪鲜胺乳油1000倍液、l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2000倍液等药剂。

柑橘病害

2009-06-1310:

59:

52作者:

huinuo来源:

中华农药人才网浏览次数:

1849[收藏本文]

2.柑橘炭疽病

分布为害?

炭疽病是柑橘的重要病害之一,在我国各橘区普遍发生。

可引起落叶、枯枝、幼果腐烂,对产量影响较大。

症状?

可为害地上部的各个部位。

叶片发病症状分叶斑型及叶枯型两种。

叶斑型(图5-4):

症状多出现在成长叶片或老叶边缘或近边缘处,病斑近圆形,稍凹陷,中央灰白色,边缘褐色至深褐色;潮湿时可在病斑上出现许多朱红色带黏性的小液点,干燥时为黑色小粒点,排列成同心轮状或呈散生。

叶枯型(图5-5):

症状多从叶尖开始,初期病斑呈暗绿色,渐变为黄褐色,叶卷曲,常大量脱落。

枝梢症状分为两种:

急性型:

发生于连续阴雨时刚抽出的嫩梢,.似开水烫伤状,后生橘红色小液点。

慢性型:

多自叶柄基部腋芽处,病斑椭圆形淡黄色,后扩大为长梭形,一周后变灰白枯死,上生黑色小点。

幼果初期症状为暗绿色凹陷不规则病斑,后扩大至全果,湿度大时,出现白色霉及红色小点,后变成黑色僵果。

成熟果发病,一般从果蒂部开始,初期为淡褐色(图5-6),以后变为褐色凹陷而腐烂。

泪痕型受害果实的果皮表面有许多条如眼泪一样的红褐色小凸点组成的病斑。

?

图5-4柑橘炭疽病为害叶片叶斑型

?

图5-5柑橘炭疽病为害叶片叶枯型

?

图5-6柑橘炭疽病为害果实症状

病原?

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称盘长孢状刺盘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图5-7)。

分生孢子盘埋生在寄主表皮下,后外露,湿度大时,涌出诸红色分生孢子团,分生孢子盘一般不产生刚毛,分生孢子梗不分隔呈栅栏状排列,无色,圆柱形。

分生孢子圆筒形,稍弯,无色,单胞。

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组织上越冬,翌春温湿度适宜产出分生孢子,借风雨或昆虫传播。

在高温多湿条件下发病,一般春梢生长后期开始发病,夏、秋梢期盛发。

栽培管理不良,冻害严重,早春低温潮湿,夏秋季高温多雨等,均能助长病害发生。

防治方法?

加强橘园管理,重视深翻改土;增施有机肥,防止偏施氮肥,适当增施磷、钾肥,雨后排水。

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以减少菌源。

?

图5-7柑橘炭疽病病菌

1.分生孢子盘?

2.分生孢子

冬季清园时喷1次波美0.8~1度石硫合剂,同时可兼治其他病害。

在春、夏、秋梢及嫩叶期、幼果期各喷药1次,可喷施25%嘧菌酯可湿性粉剂800~l250倍液、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福美双·福美锌·福美甲胂)600~800倍液、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福美锌·福美双)8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代森铵水剂800~1000倍液、l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

柑橘病害

2009-06-1310:

59:

52作者:

huinuo来源:

中华农药人才网浏览次数:

1849[收藏本文]

3.柑橘黄龙病

分布为害?

柑橘黄龙病是我国柑橘生产中为害最大的病害。

主要发生在广东、广西、福建和台湾省等地区,四川、云南、贵州、江西、湖南和浙江地区也有发现。

症状?

枝、叶、花、果及根部均可显症,尤以夏、秋梢症状最明显。

发病初期,部分新梢叶片黄化,树冠顶部新梢先黄化(图5-8),逐渐向下发展,经l~2年后全株发病,3~4年后失去经济价值。

叶肉变厚、硬化、叶表无光泽,叶脉肿大,有些肿大的叶脉背面破裂,似缺硼状。

根部症状主要表现为腐烂,其严重程度与地上枝梢相对称。

果实受害,畸形,着色不均,常表现为“红鼻子”果(图5-9)。

?

图5-8柑橘黄龙病为害新稍症状

?

图5-9柑橘黄龙病病果

病原Rickettsiae-likeorganism称类立克次氏体,是一种类细菌。

病原体多呈圆形或椭圆形,少数呈不规则形。

菌体双层膜。

外层膜厚薄不均匀。

发生规律?

病菌在树体内,通过嫁接和柑橘木虱传播。

5月下旬开始发病,8~9月最严重。

春、夏季多雨,秋季干旱时发病重;施肥不足,果园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树冠郁闭,发病重。

4~8年生的树发病重。

防治方法?

加强检疫。

杜绝病苗、病穗传入无病区和新建的橘园。

苗圃要与橘园相距2km以上。

播种前砧木种子用50~52℃热水预浸5分钟,再用55~56℃温水浸泡50分钟。

接穗选自无病毒的高产优质母树,或用l000mg/kg盐酸四环素液浸泡2小时,取出后用清水洗净再嫁接。

防治传毒媒介。

嫩梢抽发期用40%乐果乳油l000~2000倍液、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25%亚胺硫磷乳油400倍液、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杀,防治柑橘木虱。

病树治疗。

重病树立即挖除;轻病树,可在主干基部钻孔,深达主干直径的2/3,从孔口注射药液,每株成年树注射1000mg/kg盐酸四环素液2-5L。

柑橘病害

2009-06-1310:

59:

52作者:

huinuo来源:

中华农药人才网浏览次数:

1849[收藏本文]

4.柑橘溃疡病

分布为害?

溃疡病在我国柑橘种植区普遍发生,以广东、广西、湖南和福建等地区发生较重。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果实和枝梢。

叶片染病,初在叶背产生黄色或暗黄绿色油渍状小斑点,后叶面隆起,呈米黄色海绵状物。

后隆起部破碎呈木栓状或病部凹陷,形成褶皱。

后期病斑淡褐色,中央灰白色,并在病健部交界处形成一圈褐色釉光。

凹陷部常破裂呈放射状。

果实染病,与叶片上症状相似(图5-10)。

病斑只限于在果皮上,发生严重时会引起早期落果。

枝梢染病,初生圆形水渍状小点,暗绿色,后扩大灰褐色,木栓化,形成大而深的裂口,最后数个病斑融合形成黄褐色不规则形大斑,边缘明显(图5-11)。

?

图5-10柑橘溃疡病为害叶片、果实症状

?

图5-11柑橘溃疡病为害枝干症状

病原Xanthomonascampestrispv.citri称黑腐黄单胞菌柑橘致病型,属黄单胞杆菌属细菌(图5-12)。

菌体短杆状;具极生单鞭毛,有荚膜;无芽孢,革兰氏染色阴性。

?

图5-12柑橘溃疡病病原

1.病原细菌?

2.被害组织内的病原物

发生规律?

病菌在病叶、病枝或病果内越冬,翌春遇水从病部溢出,通过雨水、昆虫、苗木、接穗和果实进行传播,从寄主气孔、皮孔或伤口侵入,生长季节潜育期3~10天。

从3月下旬至l2月病害均可发生,一年可发生3个高峰期。

春梢发病高峰期在5月上旬,夏梢发病高峰期在6月下旬,秋梢发病高峰期在9月下旬,其中以6、7月份夏梢和晚夏梢受害最重。

防治方法?

加强栽培管理。

不偏施氮肥,增施钾肥;控制橘园肥水,保证夏、秋梢抽发整齐。

结合冬季清园,彻底清除树上与树下的残枝、残果或落地枝叶,集中烧毁或深埋。

培育无病苗木,在无病区设置苗圃,所用苗木、接穗进行消毒,可用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加1%酒精浸30~60分钟,或用0.3%硫酸亚铁浸泡l0分钟。

春季开花前及花落后的10天、30天、50天,夏、秋梢期在嫩梢展叶和叶片转绿时,各喷药1次。

可用药剂有:

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3000~4500倍液、20%噻菌铜胶悬剂300~500倍液、20%乙酸铜水分散粒剂800~1200倍液、30%氧氯化铜悬浮剂800倍液、64%福美锌·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56%氧化亚铜悬浮剂500倍液、14%络氨铜水剂200倍液、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12%松酯酸铜悬浮剂500倍液。

柑橘病害

2009-06-1310:

59:

52作者:

huinuo来源:

中华农药人才网浏览次数:

1849[收藏本文]

5.柑橘黄斑病

分布为害?

柑橘黄斑病在各柑橘产区均有发生,管理水平低,树势弱的果园发病重,受害严重时引起大量落叶。

症状?

常见有二种症状。

一种是黄斑型:

发病初期在叶背生1个或数个油浸状小黄斑,随叶片长大,病斑逐渐变成黄褐色或暗褐色,形成疮痂状黄色斑块。

另一种是褐色小圆斑型(图5-13):

初在叶面产生赤褐色略凸起小病斑,后稍扩大,中部略凹陷,变为灰褐色圆形至椭圆形斑,后期病部中央变成灰白色,边缘黑褐色略凸起,在灰白色病斑上可见密生的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的子实体。

?

图5-13柑橘黄斑病为害叶片褐色小圆斑型

病原Mycosphaerellacitri称柑橘球腔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

子囊座近球形、丛生,黑褐色,有孔口。

子囊倒棍棒形,成束状着生在子囊座上。

子囊孢子在子囊内排列成二行,无色,长卵形。

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落叶的病斑或树上的病叶中越冬,翌春遇有适宜温湿度开始产生孢子,通过风雨传播,粘附在柑橘的新叶上,孢子发芽后侵入叶片,致新梢上叶片染病。

5月上旬始发,6月中下旬进入盛期,9月后停滞或病叶脱落。

一般春梢叶片重于夏秋梢,老树弱树易发病。

防治方法?

加强橘园管理,增施有机肥,及时松土、排水,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

及时清除地面的落叶,集中深埋或烧毁。

第1次喷药可结合疮痂病防治,在落花后,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药剂,间隔15~20天喷1次,连喷2~3次。

柑橘病害

2009-06-1310:

59:

52作者:

huinuo来源:

中华农药人才网浏览次数:

1849[收藏本文]

6.柑橘黑星病

分布为害?

黑星病又叫黑斑病,各橘区均有发生。

果实被害最严重。

果实被害后,不但降低品质,而且在贮运时病斑还会发展,造成腐烂,损失很大。

症状?

主要为害果实,症状分黑星型和黑斑型两类。

黑星型(图5-14):

病斑圆形,红褐色。

后期病斑边缘略隆起,呈红褐色至黑色,中部略凹陷,为灰褐色,常长出黑色粒状的分生孢子器。

果上病斑达数l0个时,可引起落果。

黑斑型(图5-15):

初期斑点为淡黄色或橙黄色,以后扩大形成不规则的黑色大病斑,中央部分有许多黑色小粒点。

病害严重的果实,表面大部分可以被许多互相联合的病斑所覆盖。

?

图5-14柑橘黑星病病果黑星型

?

图5-15柑橘黑星病病果黑斑型

病原Phomacitricarpa称柑果茎点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分生孢子器球形至扁球形,黑褐色,分生孢子卵形至椭圆形,单胞?

无色。

有性世代Guignardiacitricarpa称柑果黑腐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图5-16)。

?

图5-16柑橘黑星病病原

1.分生孢子器2.分生孢子梗3.分生孢子

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器在病果或病叶上越冬,翌春条件适宜散出分生孢子,借风雨或昆虫传播,芽管萌发后进行初侵染。

病菌侵入后不马上表现症状,只有当果实近成熟时才现病斑,并可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

春季温暖高湿发病重;树势衰弱,树冠郁密,低洼积水地,通风透光差的橘园发病重。

不同柑橘种类和品种问抗病性存在差异。

柑类和橙类较抗病,橘类抗病性差。

防治方法?

加强橘园栽培管理。

采用配方施肥技术,调节氮、磷、钾比例;低洼积水地注意排水;修剪时,去除过密枝叶,增强树体通透性,提高抗病力。

清除初侵染源,秋末冬初结合修剪,剪除病枝、病叶,并清除地上落叶、落果,集中销毁。

同时喷洒波美1~2度石硫合剂,铲除初侵染源。

柑橘落花后,开始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4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50%多霉灵(多菌灵·乙霉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30%氧氯化铜悬浮液7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l500倍液,间隔15天喷1次,连喷3~4次。

柑橘病害

2009-06-1310:

59:

52作者:

huinuo来源:

中华农药人才网浏览次数:

1849[收藏本文]

7.柑橘青霉病和绿霉病

为害症状?

青霉病和绿霉病分布普遍,是柑橘贮运期间最严重的病害。

这两种病害的症状相似:

发病初期,多从果蒂或伤口处发病,在果实表面出现水渍状病斑,呈褐色软腐,后长出白色霉层,以后又在其中部长出青色或绿色粉状霉层,霉层带以外仍存在水渍状环纹。

病斑后期可深入果肉,导致全果腐烂。

不同之处:

青霉病以开始贮藏时发生较多,不会黏附包装纸,能闻到发霉气味(图5-17)。

绿霉病以贮藏中后期发生较多,仅长在果皮上,霉层常黏附于包装纸上,能闻到一股芳香气味等(图5-18)。

?

图5-17柑橘青霉病病果

?

图5-18柑橘绿霉病病果

病原Penicilliumitalicum称意大利青霉,引起青霉病;.称指状青霉,引起绿霉病,均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前者菌落产孢处淡灰绿色,分生孢子梗集结成束,无色,具隔膜,先端数回分枝呈帚状;分生孢子初圆筒形,后变椭圆形或近球形。

指状青霉菌落暗黄绿色,后变橄灰色;分生孢子梗同上;分生孢子无色、单胞,卵形至圆柱形。

发生规律?

这两种病菌腐生于各种有机物上,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通过各种伤口侵入为害,也可通过病健果接触传染。

柑橘贮藏初期多发生青霉病;贮藏后期多发生绿霉病。

相对湿度95%~98%时利于发病;采收时果面湿度大,果皮含水多发病重。

防治方法?

采收、包装和运输中尽量减少伤口。

不宜在雨后、重雾或露水未干时采收。

注意橘果采收时的卫生。

要避免拉果剪蒂、果柄留得过长及剪伤果皮。

贮藏库及其用具消毒。

贮藏库可用lOg/m3硫磺密闭薰蒸24d,时;或与果篮、果箱、运输车箱一起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200~400倍液、50O/o多菌灵可湿性粉N200~400倍液消毒。

采收前7天,喷洒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l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N2000倍液。

采后3天内,用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50%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l000倍液、25%咪鲜胺乳油2000~2500倍液、40%双胍辛胺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45%噻菌灵悬浮剂3000~4000倍液浸果,预防效果显着。

柑橘病害

2009-06-1310:

59:

52作者:

huinuo来源:

中华农药人才网浏览次数:

1849[收藏本文]

8.柑橘树脂病

症状?

橘树染病后致枝叶凋萎或整株枯死。

枝干染病,有流胶和干枯两种类型。

流胶型(图5-19):

病部初期呈灰褐色水渍状,组织松软,皮层具细小裂缝,后期流有褐色胶液,边缘皮层干枯或坏死翅起,致木质部裸露。

干枯型:

皮层初呈红褐色、干枯稍凹陷,有裂缝、皮层不易脱落,病健部相接处具明显隆起界线,流胶不明显。

果实染病,表面散生黑褐色硬质突起小点,有的很多密集成片,呈砂皮状(图5-20)。

?

图5-19柑橘树脂病枝干流胶症状

?

图5-20柑橘树脂病病果

病原Diaporthemedusaea称柑橘间座壳,属子囊菌亚门真菌。

无性世代为Phomogsiscytosporella称柑橘拟茎点霉,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图5-21)。

子囊壳球形,单生或簇生、多埋藏于韧皮部黑色子座中;子囊长棍棒状,无柄,无色。

子囊孢子梭形,无色,双胞。

分生孢子器球形至不规则形,具孔口,分生孢子具二型:

I型为卵型,单胞无色,内含l~4个油球;Ⅱ型孢子丝状或钩状,无色单胞。

?

图5-21柑橘树脂病病原

1.分生孢子器?

2.圆形分生孢子?

3.丝状分生孢子?

4.孢子萌发

发生规律?

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器在枝干上病部越冬,翌春产出分生孢子借昆虫或风雨传播,经伤口侵入。

在浙江一带橘产区5~6月或9~10月是发病盛期,红蜘蛛、蚧壳虫为害重的植株,易发病。

此外遇冻害、涝害或肥料不足致树势衰弱发病重。

防治方法?

加强管理,主要是防冻、防涝、避免日灼及各种伤口,以减少病菌侵染。

剪除病枝,收集落叶,集中烧毁或深埋。

可于春芽萌发期喷1次:

100波尔多液,花落2/3时及幼果期各喷1次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福美双·福美锌·福美甲胂)500~600倍液,喷洒时注意主干及大枝部分。

认真刮除病枝或病干上病皮,病部伤口涂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1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200倍液、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100~200倍液、80%乙膦铝可湿性粉剂100倍液。

若施药后再用无色透明乙烯薄膜包扎伤口,防效更佳。

必要时结合防治炭疽病、疮痂病,于发病初期喷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混杀硫悬浮剂5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60%多菌灵盐酸盐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柑橘病害

2009-06-1310:

59:

52作者:

huinuo来源:

中华农药人才网浏览次数:

1849[收藏本文]

9.柑橘脚腐病

症状?

主要为害根颈部,地上部也可受害。

根颈部染病(图5—22),初病部褐色;湿腐,具酒糟气味,流有胶液。

后期如天气干燥,病部常干裂;条件适宜时,病斑迅速扩展,严重的环绕整个树干,致橘树死亡。

病原Phytophthoraparasitica称寄生疫霉,属鞭毛菌亚门真菌。

孢囊梗长,孢子囊顶生、间生或侧生,卵圆形或球形;厚垣孢子球形;藏卵器问生或侧生,卵孢子球形,蜜黄色。

发生规律?

以厚垣孢子和卵孢子在土壤中或以菌丝体在病组织内越冬。

借雨水飞溅传播,病菌萌发产生芽管,侵入寄主为害,后病部菌丝产生孢子囊及游动孢子,进行再侵染。

高温多雨季节发病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树冠郁闭、通风透光差,发病重。

?

图5-22?

柑橘脚腐病为害根颈部症状

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砧木是防治此病根本措施。

嫁接时,适当提高嫁接口位置,不宜定植太深。

加强管理,低洼积水地注意排水,合理修剪,增强通透性;避免间作高杆作物。

发现病树,及时将腐烂皮层刮除,并刮掉病部周围健全组织0.5~1Cm,然后于切口处涂抹10%等量式波尔多液或2%~3%硫酸铜液、80%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l00~200倍液、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400倍液。

柑橘病害

2009-06-1310:

59:

52作者:

huinuo来源:

中华农药人才网浏览次数:

1849[收藏本文]

10.柑橘煤污病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枝梢及果实,初期仅在病部生一层暗褐色小霉点,后期逐渐扩大,直至形成绒毛状黑色或暗褐色霉层,并散生黑色小点刻,即病菌的闭囊壳或分生孢子器(图5-23)。

?

图5-23柑橘煤污病病叶

病原?

Capnodiumcitr称柑橘煤炱;Meliolabutleri称巴特勒小煤炱;Chaetothyriumspinigerum称剌盾炱等,均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图5-24)。

其中常以柑橘煤炱为主,菌丝丝状、暗褐色,具分枝。

子囊壳球形,子囊长卵形,内生子囊孢子8个,子囊孢子长椭圆形,具纵横隔膜,砖格状。

分生孢子器筒形,生于菌丝丛中,暗褐色,分生孢子长圆形,单胞无色。

发生规律?

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器及闭囊壳在病部越冬,翌春由霉层上飞散孢子借风雨传播,并以蚜虫、蚧壳虫、粉虱的分泌物为营养,辗转为害。

荫蔽潮湿及管理不善的橘园,发病重。

?

图5-24柑橘煤污病病菌

1.子囊壳?

2.子囊?

3.子囊孢子4.菌丝?

5.分生孢子器

防治方法?

及时防治蚧壳虫、粉虱、蚜虫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加强橘园管理。

发病初期,喷施4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400倍液、0.5:

1:

100倍式波尔多液、90%机油乳剂2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柑橘病害

2009-06-1310:

59:

52作者:

huinuo来源:

中华农药人才网浏览次数:

1849[收藏本文]

11.柑橘黑腐病

症状?

主要为害果实。

果面近脐部变黄,似成熟果,后病部变褐,呈水渍状,不断扩大,呈不规则状,四周紫褐色,中央色淡,湿度大时,病部表面长出白色气生菌丝,后转为墨绿色,致果瓣腐烂,果心空隙长出墨绿色绒状霉菌,严重的果皮开裂;幼果染病,多发生在果蒂部,后经果柄向枝上蔓延,造成枝条干枯,致幼果变黑或成僵果早落(图5-25)。

?

图5-25柑橘黑腐病为害果实症状

病原?

Alternariacitr称柑橘链格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分生孢子梗束状,一般不分枝,暗褐色,弯曲,具隔l~7个;分生孢子卵形或纺锤形,长椭圆形至倒棍棒状,暗褐色,表面光滑或具小粒点,具横隔膜1~6个,纵隔膜0~5个,横分隔处略缢缩。

发生规律?

以分生孢子随病果遗落地面或以菌丝体潜伏在病组织中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幼果染病后产出分生孢子,通过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

适合发病气温28~32℃,橘园肥料不足或排水不良,树势衰弱、伤口多发病重。

防治方法?

加强橘园管理,在花前、采果后增施有机肥,做好排水工作,雨后排涝.旱时及时浇水,保证水分均匀供应。

及时剪除过密枝条和枯枝,及时防虫,以减少人为伤口和虫伤。

发病初期,可喷施75%百菌清可湿性粉齐1]600~8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0%克菌丹可湿性粉齐t]400倍液。

柑橘病害

2009-06-1310:

59:

52作者:

huinuo来源:

中华农药人才网浏览次数:

1849[收藏本文]

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