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基础知识综合练习及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682274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6.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学基础知识综合练习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法学基础知识综合练习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法学基础知识综合练习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法学基础知识综合练习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法学基础知识综合练习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法学基础知识综合练习及答案.docx

《法学基础知识综合练习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学基础知识综合练习及答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法学基础知识综合练习及答案.docx

法学基础知识综合练习及答案

《法学概论》综合练习一

一、填空题

1、法律规范的 假定情况  、 行为模式   、法律后果三要素,可以表现在不同的法律中。

2、 犯罪   时,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和 审判    时怀孕妇女不适用死刑。

3、法律解释是根据解释的主体和法律效力的不同,可分为正式解释    和 非正式解释  。

4、我国婚姻法禁止 直系血亲     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之间结婚。

5、按照法律规范本身的性质不同,可以分为授权性规范、义务性规范和选择性规范。

6、人民检察院可以行使侦查、提起公诉和检察、批准逮捕的职能。

7、财产所有权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

8、自首是指犯罪人在犯罪之后,向司法机关或其他有关机关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

9、在刑事诉讼中,当事人有权要求与本案有关的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察人员、书记员

鉴定人员和翻译人员回避。

10、法人可以分为企业法人、事业单位法人、机关法人和社会团体四种。

二、判断题

(错)1、管制的期限为三个月至两年,而拘役的期限为十五天至三个月,所以,管制比拘役的刑罚重。

(错)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我国国家机关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

(错)3、缓刑是指不立即执行,过一段时期再执行。

(错)4、一般来说,违法的行为,必然违反道德。

(对)5、因为宪法是母法,所以,宪法的产生早于子法。

(错)6、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同时产生,同时消亡。

(对)7、时效中止是由客观情况引起的,而时效中断则是由主观情况引起的。

(对)8、如果继承人先于被继承人死亡,则继承人的晚辈直系血亲,可以代位继承被继承人所立遗嘱中留给继承人的遗产。

(错)9、老王的儿子与老王的堂妹的女儿产生了爱情,因是近亲,故不能结婚。

(对)10、债的发生原因有侵权行为、不当得利和无因管理。

三、选择题

(D)1、社会主义法制的中心环节是:

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D.违法必究

(C)2、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A、社会主义制度B、民主集中制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3、现行宪法是建国后的第部宪法。

A.3B、4C、5

(C)4、甲公司与乙公司签定合同,约定违约金为20万元,后甲公司违约,造成乙公司损失15万元,那么甲公司应当向乙公司实际支付:

A、20万元B、15万元C、35万元

(C)5、某甲犯故意伤害罪被判有期徒刑2年,2000年7月2日执行完毕,2004年4月又犯危害国家安全罪,被判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则甲是:

A、累犯B、危害国家安全罪C、不是累犯

(B)6、某甲犯盗窃罪判有期徒刑8年,犯抢劫罪判有期徒刑10年,合并执行12年,刑法执行一年后,甲又犯新罪,该判10年,则甲犯还应执行的刑期幅度应为:

A、11-21年B、11-20年C、其他

(CD)7、假释不适用于:

A、有期徒刑B、无期徒刑C、管制D、拘役

(C)8、民法的基本原则有:

A、男女平等B、互谅互让C、公平、诚实

(D)9、被告人某甲,15岁时犯抢劫罪,17岁时又犯盗窃罪,被捕后,至审判时某甲已满18岁,则本案应:

A、公开审理B、一般不公开审理

C、可以公开审理D、一律不公开审理

(C)10、有权决定批准逮捕的机关是:

A、公安机关B、人民法院C、人民检察院D、国家安全机关

四、名词解释

1、法律

广义的法律指法的整体,即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以国家强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而狭义的法律则指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程序制定和颁布的规范性文件。

2、紧急避险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3、遗嘱继承

是指被继承人死后,按其生前所立遗嘱内容,将其遗产转移给指定的法定继承人的一种继承方式。

4、犯罪构成

犯罪构成又称为犯罪构成要件,实际上就是指刑法规定的犯罪成立的条件。

犯罪构成的理论在刑法学的理论体系中占有核心的地位。

5、代理

是指代理人在代理权限以内被代理人的名义与第三人实施的、法律效果直接归属于被代理人的行为以及相应的法律制度。

五、简述题

1、简述法与道德的关系。

道德与法律具有一致性,它们都表现为社会的行为规范,二者互相参透、相辅相成。

道德与法律区别在1、在上层建筑中所属的范畴不同。

2、表现的形式不同。

3、调整的范围不同。

规范的内容不同。

5、调整的方式和手段不同。

2、简述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区别。

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区别主要有:

(1)时间条件不同,犯罪中止既能存在于着手实行之前的预备阶段,也能存在于着手实行之后的实行阶段。

犯罪未遂则只能存在于行为人着手犯罪的实行行为后的犯罪实行阶段。

(2)原因条件不同。

犯罪未遂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造成的,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希望发生危害结果的意志并没有改变和放弃;犯罪中止是行为人出于本人的意志而停止犯罪。

这种情况下,行为人并不希望犯罪结果发生。

(3)处罚不同。

依照我国刑法的有关规定,对于犯罪未遂,是采取“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得减原则;对于中止犯,则采取“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的必减原则。

六、案例分析

1、乙幼年丧父,由母亲抚养成人,乙婚后与妻子工共建12间房。

1960年生子丙,1970年乙死亡。

乙母自己婚后一直和乙的哥哥甲同住,直至1974年病故。

1975年乙妻也去世,丙即与甲共同生活。

乙家12间放收作公房,1981年落实私房改革时返还给甲。

现丙妻要求继承,与甲发生争议。

乙夫妇及乙母均未留遗嘱。

请问:

(1)乙死后,遗产有几间房?

继承人是谁?

遗产有六间房。

继承人母亲、妻子、丙。

(2)乙母去世后,遗产有几间房?

继承人是谁?

两间房。

继承人是甲、丙。

(3)乙妻去世后,遗产有几间房?

继承人是谁?

遗产有八间房,继承人是丙。

2、王某,16岁,某天到商场以1800元买了项链和戒指,她父母认为王某尚未成年,没征得家长的同意,不能进行大数额的买卖,要求商店退货。

而王某认为,她是靠做临时工,自食其力的待业青年,不愿退货。

请问:

(1)王某的行为是否有效?

为什么?

行为有效。

因为王某是年满16周岁,能够依靠自己的收入维持基本生活的自然人,所以,可以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其父母要求退货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为什么

不符合法律规定。

因为王某已经是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其行为具有民事法律效力,不具备要求退货的法定条件。

《法学概论》综合练习二

一、填空题

1、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要求是: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法的实施包括法的遵守和法的适用两部分。

3、我国第一部宪法颁布于1954年;而现行宪法颁布于1982年。

4、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为单一制的国家。

5、公民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6、代理是指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向第三人实施的由被代理人承后果的民事法律行为。

7、刑事诉讼中的审判管辖,是指人民法院对第一审刑事案件的受理范围上的分工。

8、婚姻自由包括结婚自由和离婚自由。

9、法定继承人中第一顺序继承人为配偶、子女和父母。

10、合同的订立,要经过要约和承诺两个程序。

二、判断题

(错)1、法是人类社会开始就有的一种社会现象。

(对)2、法是统治阶级的意志,因此,统治阶级的意志必然通过法表现出来。

(对)3、每条法律条文都有假定、处理和制裁三部分组成。

(错)4、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和普通法律在本质上是不同的。

(对)5、公民某甲失踪5年,配偶乙向法律申请宣告甲死亡,甲父母反对,人民法院应宣死亡。

( 对)6、财产所有权原始取得和继受取得都受法律保护。

( 错)7、凡在我国领域内的犯罪一律适用我国刑法。

(对 )8、在我国,14岁以下的人,完全不负刑事责任。

(错 )9、我国法律禁止直系血亲和旁系血亲之间婚姻。

(对 )10、某公民生前立有自书遗嘱,口头遗嘱和公证遗嘱,应以公证遗嘱为准。

三、选择题

(B )1、我国的根本制度是:

    A、民主集中制           B、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社会主义制度

( C)2、我国公民从到死亡为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A、年满18周岁  B、年满16周岁  C、出生

(A  )3、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存在于过程中。

    A、直接故意犯罪          B、间接故意犯罪

    C、过失犯罪

( A)4、某甲犯盗窃罪被判15年徒刑,服刑6年后又犯新罪,判4年徒刑,依明数罪并罚原则,该犯还应执行的刑罚应在幅度内确定。

    A、9-13年  B、15-20年  C、15-19年  D、4-15年

( A)5、在缓刑考验期内,犯罪分子如果没有再犯新罪,则

    A、原判刑法不再执行       B、视为原则刑罚已经执行

    C、视为没有犯罪         D、判决无效

(A )6、某男的父亲和某女的母亲是同父异母的兄妹,则某男和某女:

    A、不能结婚           B、能够结婚

( B)7、刘某5岁时,随母亲改嫁,刘某的继父形成抚养关系,则刘某与生父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A、已经消除   B、不能消除   C、部分消除

( ABC)8、人民法院在被告人是的情况下,应当为其指定辩护人。

    A、聋哑人   B、杀人犯   C、未成年人   D、尚未委托辩护人

( A)9、告诉才处理的案件由管辖。

A、法院    B、检察院     C、公安机关

( B)10、为胎儿保留的遗产份额,如胎儿出生时是死体,则其份额由继承。

A、生母    B、其继承人    C、被继承人的继承人

四、名词解释

1、法律适用:

是法的实现的另一种形式。

法的适用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合法、及时。

2、民法:

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以及公民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3、证据:

是指能够证明民事案件真实情况的事实材料。

4、犯罪构成:

是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的一切客观和主观要件的总和。

5、代位继承:

是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垄断承人死亡的,被继承人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可以代替被继承人的子女继承其应继承的遗产。

五、简述题

1、试述紧急避险的概念、适用条件。

紧急避险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紧急避险适用条件1、紧急避险必须是在合法的权益面临正在的实际危险的威胁时才能实施。

2、紧急避险必须是在保护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合法权益免受危险的损害时才能实施。

3、紧急避险必须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能实施。

4、紧急避险不得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

2、试述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行为人的意思表示要真实。

3、不能违法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六、案例分析

1、某食堂工人甲,因未评上先进,对领导怀恨在心,伺机报复。

某日,趁夜潜入食堂放火,当点燃引火物时,好象有人从窗外走过,家担心事情败露,罪责难逃,最终将引火物昆踩灭后,逃跑。

请问:

(1)甲的行为属于犯罪未遂还是犯罪中止,为什么?

甲的行为属于犯罪中止。

因为其属于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

(2)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主要区别在哪里?

犯罪未遂是已经着手实施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为得逞的情况。

犯罪中止是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

2、甲乙的父母去世时,留下房屋10间,甲已婚,居住5间,乙未婚暂住一间。

后乙与丙准备结婚,丙的叔叔在国外,答应回国时送丙一台彩电作为结婚礼物。

不久,乙丙登记结婚,婚后,甲同样将空闲的四间房屋给乙丙居住。

半年后,丙的叔叔回国将彩电送给丙。

一年后,乙丙协议离婚,但在财产分割上,甲乙丙有争议,诉至法院。

丙要求分得两间房,乙不同意,乙要求将彩电作价,一半归乙,丙不同意。

请问:

(1)丙的要求是否有法律依据?

为什么?

没有依据;房屋为婚前财产。

(2)彩电的所有权属于谁?

为什么?

乙丙;财产婚后上为婚后期财产。

乙丙居住的房屋是属于个人财产,还是夫妻共有财产?

为什么?

为乙个人财产房屋为乙婚前财产,且不由于乙丙共同生活而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

《法学概论》综合练习三

一、填空题

1、法律是一种社会规范,而不同于其他的社会规范,主要表现在:

法律具有国家意志性、规范性、国家强制性、普遍的约束性、程序性的特征。

2、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

3、按照法律规范调整方式的不同,可以将法律规范分为授权性规范、义务性规范、

选择性规范。

4、公民的政治权利包括:

选举权、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三项。

5、我国民法是调整作为平行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人身关系

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6、在我国,根据民法规定,10周岁以上和不能完全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可行为能力的人。

7、有期徒刑的期限为:

6个月以上15年以下,数罪并罚时,最多不能超过20年。

8、诉讼离婚的法定条件有:

第一感情确已破裂;第二调节无效。

9、诉讼分为:

民事诉讼、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三种基本类型。

10、《刑事诉讼法》规定:

中级人民法院管辖危害国家安全案件,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普通刑事案件,外国人犯罪的刑事案件。

二、判断题

(对 )1、宪法的内容会随着阶级力量对比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错 )2、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属于集体所有。

( 对)3、社会主义法的实施包括法的适用和法的遵守两种形式。

( 错)4、我国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除因年龄不同而不同外,一律平等。

(错 )5、单位犯罪也为共同犯罪。

( 对)6、甲的祖父和乙的外祖母是同胞兄妹,具婚姻法的规定,甲和乙可以结婚。

( 对)7、自诉案件由人民法院直辖管理。

(错 )8、经公证机关公证过的遗嘱是不能撤销和变更的,口头、书面、自书、代书遗嘱不得变更和撤销公证遗嘱。

(对 )9、法人是拟制的民事主体,所以没有人身权。

(错)10、民事诉讼法规定:

对第一审判决不服的上诉期间为十日。

三、选择题

(B )1、引起意外事件的不能预见的原因是指:

    A、行为人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    B、行为人没有预见也不可能预见

( A)2、剥夺政治权利包括剥夺:

    A、担任国家机关或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   B、接受财产赠与权

    C、继承权                  D、生产经营权

( D)3、代理人和某三人串通,损害被代理人利益的

    A、由代理人承担赔偿责任      B、由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

    C、由被代理人承担责任       D、由代理人和第三人承担连带责任

( BC )4、民事诉讼法有关回避的规定,除适用于审判人员外,还适用于:

    A、证人  B、鉴定人、翻译人员  C、勘验人、书记员  D、诉讼代理人

( B )5、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适用调节。

    A、可以  B、不可以  C、在双方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  D、应当

( A )6、义务教育法规定的家庭义务有:

    A、学生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必须按照送适龄子女或其他被监护人入学

    B、学生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交少量的义务教育杂费

C、学生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保证子女和其他被监护人健康成长

( B )7、某甲因盗窃罪被盘有期徒刑15年,服刑6年后,发现甲犯在6年前有伤害罪,应判处有期徒刑6年,衣数最并法原则,对该犯决定还应执行的刑罚应在哪一幅度内确定:

A、15年-20年  B、9年-14年  C、9年-15年  D、6年-9年

(ABC )8、法律规定有继承权的人的范围包括:

A、配偶、父母、子女        B、兄弟姐妹

C、祖父母、外祖父母        D、孙子女、外孙子女

( B)9、某甲购得一条电热毯,在使用时因该电热毯漏电而受伤害,如果甲向法院起诉,法律保护其请求权的的时效期限为。

A、一年   B、二年   C、二十年   D、六个月

( C)10、甲钱财大输,便将乙托其保管的录象机拿到集市上出卖,丙以合理价格取得,

乙在丙处发现该机,便向丙讨还,丙不给,此机应。

A、返还给乙,甲退款给丙     B、退还给甲,由甲退款给丙

C、归丙取得,乙只能向甲请求不当得利

四、名词解释

1、法律事实

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现象。

2、民事法律行为

简称“法律行为”。

公民或法人(民事主体)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

3、正当防卫

是对危害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正在实施

侵害的行为采取不超过必要限度的制止性的损害行为。

4、法律

广义的法律指法的整体,即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而狭义的法律则指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立法程序制定和颁布的规范性文件。

5、宪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基本形式,是阶级力量实际对比关系的集中体现。

五、简述题

1、如何认定民事法律主体行为是否有效?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行为人的意思表示要真实。

3、不能违法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2、如何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权利去使用法律维护各自利益,其使用法律工具的成本在近似条件下应该基本相同,其法律标准在相同条件下应该相同,其结果在近似条件下应该基本相同;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维护的是起点平等和权利交换平等,但不维护终点平等和交换后的权利平等。

比如,法律不会规定人不得在合法或合理情况下有权控制他人;

3,平等只能基于权利的公平等价交换。

六、案例分析

1、被告人岳某,男,36岁,系生产队长。

因提出改变水路的不合理要求,与社员马某(男,50岁)发生争吵。

岳继续坚持改变水路的不合理要求,又与马的儿子马甲发生争吵,马甲便朝岳的头部劈了两锹,后逃走。

岳看到站在一旁的马某,便持铁锹向马某的头部猛击一下,当即将其打倒在地,接着又朝马某的头部连击两下,马被送往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被告人岳某在受到马甲的不法侵害后,打了马某并致马某死亡。

请问:

(1)岳某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

岳某的行为属于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性质

(2)用犯罪构成论的理论具体分析。

岳某的行为具备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犯罪构成要件。

从犯罪主体,岳某是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从犯罪客体,侵害了法律保护的社会关系;从犯罪主观方面,其行为动机属于报复性质;从犯罪客观方面,其实行了故意伤害行为。

2、王某出国家居前欲将自己的8万元送给季某,使用季某的名字将该8万元存入银行,将存折和一台电视机一并送给季某。

并附的短信,上面写道:

“请收下这笔钱和电视机”。

王某出国一个月后遭车祸身亡。

王某的姨母孙某得知后,向法院提出,王某自幼失去父母,是自己一直供养长大和念完大学。

现孤独一人,但年事已高,生活无着。

王某工作以后,从未给过一分钱,出国前未留下任何赡养费用。

现王某死亡,因此,要求季某从王某给她的钱中2万元赡养费,与此同时法院述明,王某出国前尚有5000元税款未交。

请问:

(1)王某生前的赠与行为是否合法有效?

为什么?

本案应如何处理?

答:

部分有效;部分没有照顾对王某的姨母抚养义务

(2)如果王某未死亡,孙某仍向法院起诉季某,又应如何处理?

答:

王某起诉,应扣除税款及给付王某姨母适当抚养费后其余给季某。

《法学概论》综合练习四

一、判断题

( 错 )1、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因此统治阶级的意志一定要通过法律表现出来。

( 错  )2、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和普通法有本质上的区别。

( 对  )3、无效民事行为从行为开始起就没有法律效力。

( 错  )4、一般来说,每条法律条文都是由假定、指示、处理三部分组成。

(  错 )5、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是指他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 对  )6、法定代理主要是为无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设立代理权。

( 错  )7、区别罪与非罪的标准在于它的社会危害性。

( 错  )8、犯罪客体是指犯罪行为所指向的人或物。

( 错  )9、我国司法奉行的公开审判制度,所以任何案件应公开审判,允许旁听。

( 对  )10、同时立下自书、代书、录音和口头遗嘱的,以自书遗嘱为准。

二、选择题

1、(  B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本制度。

A、民主集中制    B、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社会主义制度

2、1982年宪法是我国第(  C  )部宪法。

A、二  B、三  C、四  D、五

3、法律关系的核心部分是(   C   )

A、法律关系的主体   B、法律关系的客体    C、法律关系的内容

4、我国公民从(  C  )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行为能力。

A、年满18周岁  B、年满16周岁  C、年满10周岁  D、出生时起

5、依照法律或法人组织章程规定,代表法人行驶职权的负责人为( B    )

A、法定代理人  B、法定代表人  C、指定代理人   D、委托代理人

6、管制的期限为(  A  )

A、三个月以上,两年以下    B、十五天以上,六个月以下  

C、六个月以上,三年以下    D、六个月以上,十五年以下  

7、犯罪的预备、未遂、中止存在于(     A )过程中

A、故意犯罪  B、过失犯罪  C、故意或过失犯罪

8、刘某5岁时父母离婚,因其母改嫁李某而与李某形成了抚养关系,这时刘某和其父的权利义务(    B )

A、已经消除  B、不能消除  C、部分消除

9、人民法院在被告人是(  ABC   )的情况下,应该为其指定辩护人。

A、聋哑人  B、杀人犯  C、未成年人   D、尚未委托辩护人的嫌疑人

10、某甲因犯过失杀人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3年,服刑2年后,又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则某甲应继续服刑(  C   )。

A、12年以上,25年以下   B、13年以上,25年以下

C、12年以上,20年以下   C、11年以上,20年以下

11、某甲因犯过失杀人罪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则甲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实际时间是(    D  )

A、两年  B、三年   C、四年   D、十年

12、在缓刑考验期满,犯罪分子如果没有再犯新罪,那么(   A     )

A、原判刑罚不再执行   B、视为原判刑罚已经执行

C、视为没有犯罪     D、判决无效

13、为胎儿保留的继承份额,如出生时为死胎的,由(  B    )继承

A、生母  B、继承人  C、被继承人的继承人

14、某男的父亲和某女的母亲是,同父异母的兄妹,某男和某女(A)

A、不能结合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