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
《辽宁省大连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大连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辽宁省大连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辽宁省大连市【最新】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均是吸热反应
B.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相等
C.有能量变化的过程一定有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
D.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
2.下列事实不能用电化学原理解释的是()
A.常温条件下,在空气中铝不容易被腐蚀
B.镀锌铁片比镀锡铁片更耐腐蚀
C.用锌与硫酸制氢气时,往硫酸中滴少量硫酸铜
D.远洋海轮的尾部装上一定数量的锌板
3.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古人用明矾水除铜镜上的铜锈
B.工业上用电解熔融氯化铝来冶炼金属铝
C.水垢中含有硫酸钙,可先用碳酸钠溶液处理,转化为碳酸钙,再用酸去除
D.盐碱地(含有较多NaCl和Na2CO3)不利于作物生长,通过施加适量石膏可以降低土壤的碱性
4.20世纪初,人们认识到原子有复杂的结构,首次提出原子的行星模型的科学家是
A.英国道尔顿B.俄国门捷列夫
C.丹麦玻尔D.英国卢瑟福
5.下列符号代表的粒子不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是
A.
B.
C.Fe3+D.
6.催化剂之所以能加快反应速率,是因为
A.减小了反应速率常数B.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
C.降低了反应的焓D.降低了反应物的熵
7.室温下由水电离产生的c(H+)=10-12mol•L-1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B.
C.
D.Na+、K+、ClO-、OH-
8.可逆反应NO2(g)+CO(g)⇌CO2(g)+NO(g),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NO2与1molCO混合经充分反应放热234kJ
B.E1为逆反应活化能
C.该反应反应物的总能最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该反应的反应热ΔH=E2-E1
9.稀氨水中存在着下列平衡:
NH3•H2O⇌
+OH-,若要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同时使c(OH-)增大,应加入适量的物质是(忽略溶解热)
①NH4Cl固体②硫酸③NaOH固体④水⑤加热
A.仅①②③⑤B.仅③⑤C.仅③D.仅①③
10.《本草纲目》中记载炉甘石(主要成分为ZnCO3)可止血,消肿毒,生肌肉,明目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Zn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第IIB族,d区
B.Zn、C、O的电负性大小为O>C>Zn
C.
中C原子的杂化类型为sp3杂化
D.ZnCO3中的化学键类型有离子键、非极性键和极性键
11.用CO合成甲醇(CH3OH)的化学方程式为CO(g)+2H2(g)
CH3OH(g)ΔH<0,按照相同的物质的量投料,测得CO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与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
T1>T2>T3
B.正反应速率:
v(a)>v(c)、v(b)>v(d)
C.平衡常数:
K(a)>K(c)、K(b)=K(d)
D.平均摩尔质量:
M(a)<M(c)、M(b)>M(d)
12.我国最近在太阳能光电催化—化学耦合分解硫化氢研究中获得新进展,相关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装置中能量转化方式主要为光能电能化学能
B.该装置总反应为H2S
H2+S
C.a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3I--2e-=
D.a极区需不断补充含I-和
的溶液
13.常温下,用AgNO3溶液分别滴定浓度均为0.01mol/L的KCl、K2C2O4溶液,所得的沉淀溶解平衡图像如图所示(不考虑C2O42-的水解)。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n点表示AgCl的不饱和溶液
B.Ksp(Ag2C2O4)的数量级等于10-7
C.Ag2C2O4+2C1-(aq)
2AgCl+C2O42-(aq)的平衡常数为109.04
D.向c(C1-)=c(C2O42-)的混合液中滴入AgNO3溶液时,先生成Ag2C2O4沉淀
二、多选题
14.多电子原子中,原子轨道能级高低次序不同,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为相同的能级组。
元素周期表中,能级组与周期对应。
下列各选项中的不同原子轨道处于同一能级组的是
A.ls、2sB.2p、3sC.3s、3pD.4s、3d
15.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将NO2球浸泡在冰水、热水中
热水中红棕色明显加深
2NO2(g)⇌N2O4(g)ΔH<0,平衡逆向移动
B
向盛有1mL2mol/L的NaOH溶液中先滴加1~2滴0.1mol/LMgCl2溶液后,继续滴加2滴0.1mol/LFeC13溶液
先有白色沉淀,后转化为红褐色沉淀
Fe(OH)3比Mg(OH)2更难溶
C
向饱和硼酸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已知:
H3BO3K=5.8×10-10,H2CO3K1=4.4×10-7K2=4.7×10-11)
无明显现象
硼酸不与碳酸钠反应
D
向盛有饱和硫代硫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溶液变浑浊
+2H+=SO2↑+S↓+H2O
A.AB.BC.CD.D
三、实验题
16.现有常温条件下甲、乙、丙三种溶液,甲为0.1mol•L-1的NaOH溶液,乙为0.1mol•L-1的盐酸,丙为未知浓度的FeCl2溶液,试回答下列问题:
(1)甲溶液的pH=____________。
(2)甲、乙、丙三种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用甲、乙、丙表示)。
(3)某化学兴趣小组认为在隔绝空气的环境中,用酸性KMnO4溶液能测定丙溶液的浓度(已知:
)。
①实验前,首先要精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KMnO4溶液250mL,配制时需要的仪器除天平、药匙、玻璃棒、烧杯、量筒外,还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仪器名称)。
②滴定实验要用到酸式滴定管或碱式滴定管,使用该仪器的第一步操作是____________。
③某同学设计的下列滴定方式中,最合理的是____________(夹持部分略去,填字母序号),达到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④若滴定开始和结束时,滴定管中的液面如图所示,则终点读数为____________mL。
⑤某学生根据3次实验分别记录有关数据如下表:
滴定次数
待测FeCl2溶液的体积/mL
0.1000mol/LKMnO4的体积(mL)
第一次
25.00
26.11
第二次
25.00
28.74
第三次
25.00
26.09
依据上表数据,计算该FeCl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请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⑥下列操作中可能使测定结果偏低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A.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液润洗就直接注入KMnO4标准液
B.滴定前盛放FeCl2溶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没有干燥
C.酸式滴定管尖嘴部分在滴定前没有气泡,滴定后有气泡
D.读取KMnO4标准液时,开始仰视读数,滴定结束时俯视读数
四、原理综合题
17.纯碱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和重要的化工原料。
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开创了侯德榜制碱法,解决了20世纪初我国的用碱问题。
I.工业碳酸钠(纯度约为98%)中常含有Ca2+、Mg2+、Fe3+、Cl-和
等杂质,为提纯工业碳酸钠,并获得试剂级碳酸钠的简要工艺流程如图:
已知:
碳酸钠的饱和溶液在不同温度下析出的溶质如图所示:
(1)热的Na2CO3溶液有较强的去油污能力,其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及必要的文字加以解释____________。
(2)“趁热过滤”时的温度应控制在____________。
II.电解Na2CO3溶液制取NaHCO3溶液和NaOH溶液的装置如图所示
在阳极区发生的反应包括____________。
阳离子交换膜允许____________通过。
物质B是____________(填化学式),作用为____________。
18.甲醇(CH3OH)常温下为无色液体,是应用广泛的化工原料和前景乐观的燃料。
(1)已知:
CO、H2、CH3OH的燃烧热(ΔH)分别为-283.0kJ•mol-1、-285.8kJ•mol-1、-726.8kJ•mol-1,则CO和H2反应生成CH3OH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2)一定温度下反应CO(g)+2H2(g)⇌CH3OH(g)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其相关数据见如图。
①从反应开始至平衡时,用H2表示化学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
②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A.生成CH3OH与消耗H2的速率比为1:
2
B.容器内气体密度保持不变
C.容器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
D.容器内各种成分的浓度保持不变
③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为是____________,5min后速率变化加剧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
(3)在6.98MPa、250°C和催化剂(CoI2)作用下,甲醇可转化为乙酸:
CH3OH(g)+CO(g)=CH3COOH(g),有机合成常有副反应存在。
若反应釜中CH3OH和CO配料比(质量)为1,甲醇生成乙酸的转化率为90.0%,则此反应CO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
五、结构与性质
19.黑色金属是指铁、铬、锰及其合金,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铬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能量最高的原子轨道有____________种空间伸展方向。
(2)[Cr(H2O)3(NH3)3]3+中,与Cr3+形成配位键的原子是____________,NH3的VSEPR模型为____________,H2O中氧原子的杂化类型为____________。
(3)H2O的稳定性____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NH3的稳定性,请用共价键知识解释原因:
____________。
(4)元素铁和锰的逐级电离能如图所示,
元素X是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
(5)Fe与CO能形成一种重要的催化剂Fe(CO)5,该分子中σ和π键个数比为____________,C、O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是C____________O。
(填“>”“<”或“=”)
(6)Fe3+可用SCN-检验,类卤素(SCN)2对应的酸有两种,分别为硫氰酸(H—S—C
N))和异硫氰酸(H—N=C=S),这两种酸中沸点较高的是____________(填名称),原因是____________。
六、填空题
20.氰化物作为电镀络合剂在电镀工业里无可替代。
25°C时,向10mL0.01mol•L-1NaCN溶液中逐滴加入0.01mol•L-1的盐酸,其pH变化曲线如图甲所示。
NaCN溶液中CN-、HCN浓度所占分数(δ))随pH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其中a点的坐标为(9.5,0.5)]。
(1)图甲中c点的溶液中溶质为____________(填化学式),氯离子浓度等于____________mol/L。
(2)图甲中b点的溶液中微粒关系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c(HCN)>c(CN-)>c(Cl-)>c(OH-)>c(H+)
B.c(CN-)>c(Cl-)>c(HCN)>c(OH-)>c(H+)
C.c(HCN)>c(Cl-)>c(CN-)>c(OH-)>c(H+)
D.c(CN-)>c(Cl-)>c(HCN)>c(H+)>c(OH-)
(3)图乙中,若用盐酸调节溶液使pH=7,则c(Cl-)____________c(HCN)(填>、<或=)
(4)结合图像计算NaCN的水解常数Kb=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详解】
A.铝热反应需要加热条件下才能发生,但属于放热反应,故A错误;
B.反应热与参与反应的物质含量多少有关,还与参与反应的物质的状态有关,硫固体变为硫蒸气需要吸收热量,则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不相等,故B错误;
C.物质的三态(气、液、固)转化过程有能量的变化,但是没有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
D.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断裂,同时形成新键,断键吸收能量,成键释放能量,则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故D正确;
答案选D。
2.A
【详解】
A、Al在空气中不易被氧化是因为Al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保护内部的Al不被氧化,与电化学无关,正确;
B、锌比铁活泼,而铁比锡活泼,所以镀锌铁中锌作负极被腐蚀,而镀锡铁中,铁作负极被腐蚀,与电化学有关,错误;
C、锌与稀硫酸反应时加入少量的硫酸铜溶液,则锌置换铜,与铜形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与电化学有关,错误;
D、远洋海轮的尾部装上一定数量的锌板,锌与铁、海水形成原电池,从而使锌被腐蚀,轮船被保护,与电化学有关,错误;
答案选A。
3.B
【详解】
A.明矾溶液中Al3+水解使溶液呈酸性,铜锈主要成分为Cu2(OH)2CO3,Cu2(OH)2CO3可溶于酸性溶液,所以用明矾溶液清除铜镜上的铜锈利用的是盐类水解的原理,故A正确;
B.工业上用电解熔融氧化铝制取铝,氯化铝属于共价化合物,熔融的氯化铝中不含有铝离子,故B错误;
C.水垢中含有的CaSO4,先用碳酸钠溶液处理转化为更难溶的CaCO3,离子方程式是CaSO4(s)+CO
(aq)⇌CaCO3(s)+SO
(aq),再用酸除去CaCO3,CaCO3+2H+═Ca2++H2O+CO2↑,故C正确;
D.Na2CO3在溶液中由于发生CO
+H2O⇌HCO
+OH-水解反应呈碱性,施加适量石膏,生成碳酸钙,使碳酸根离子的水解平衡逆向移动,可降低土壤的碱性,故D正确;
答案选B。
4.D
【详解】
A.1808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提出了原子实心球模型;
B.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提出了元素周期律,制作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C.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波尔(卢瑟福的学生)在卢瑟福提出的核式结构模型基础上引入量子论观点,提出电子在一定轨道上运动的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原子结构模型;
D.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汤姆生的学生)依据α粒子散射实验,认为所有的原子都有一个原子核,核的体积占整个原子体积很小的一部分,原子的正电荷以及绝大部分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电子像行星绕着太阳那样绕核运动,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即原子的行星模型;
综上分析,首次提出原子的行星模型的科学家是卢瑟福,答案选D。
5.D
【解析】
【分析】
水的电离平衡影响因素有温度、外加酸、碱、盐等。
加热促进电离;加酸、加碱抑制水的电离;能水解的盐促进水的电离,据此分析;
【详解】
A.硫化氢是弱酸,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氢离子,抑制水的电离,故A项不符合题意;
B.醋酸根离子在水溶液中能水解,促进水的电离,故B项不符合题意;
C.Fe3+在水溶液中能水解,促进水的电离,故C项不符合题意;
D.结构示意图表示的是氯离子,对水的电离无影响,故D项符合题意.
综上,本题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对水的电离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根据微粒的几种表示式来判断微粒的性质,确认对水的电离的影响。
6.B
【详解】
催化剂之所以能加快反应速率,是因为催化剂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增大了活化分子百分含量,有效碰撞的次数增加,反应速率加快,故答案选B。
7.A
【详解】
室温下由水电离产生的c(H+)=10-12mol•L-1的溶液中,水的电离被抑制,溶液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碱性,
A.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
之间不发生反应,与H+或OH-也不发生反应,能大量共存,故A符合题意;
B.碱性条件下,
与OH-不能大量共存,故B不符合题意;
C.碱性条件下,
与OH-反应,不能大量共存,酸性条件下
与H+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C不符合题意;
D.酸性条件下,OH-与H+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A。
8.C
【详解】
A.由图像可知,NO2(g)+CO(g)⇌CO2(g)+NO(g),ΔH=+134 kJ/mol -368 kJ/mol =-234 kJ/mol,1molNO2与1molCO完全反应时放热234kJ,但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因此放热小于234kJ,故A错误;
B.活化能是指化学反应中,由反应物分子到达活化分子所需的最小能量。
由图可知E1是反应物分子变为活化分子时需要的能量,应为正反应的活化能,故B错误;
C.由图像显示可知,该反应反应物的总能最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C正确;
D.根据A项计算可知,该反应放热,ΔH<0,则结合图示数据,该反应的反应热ΔH=E1-E2,故D错误;
答案选C。
9.C
【分析】
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同时使c(OH-)增大,则可加入含OH-的物质,结合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分析解答判断。
【详解】
①加NH4Cl固体,铵根离子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c(OH-)减小,故①不符合题意;
②加硫酸,c(OH-)减小,平衡正向移动,故②不符合题意;
③加NaOH固体,c(OH-)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③符合题意;
④加水,促进弱电解质的电离,电离平衡正向移动,c(OH-)减小,故④不符合题意;
⑤弱电解质的电离为吸热过程,加热,电离平衡正向移动,c(OH-)增大,故⑤不符合题意;
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同时使c(OH-)增大的只有③,故选C。
10.B
【详解】
A.Zn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第IIB族,其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Ar]3d104s2,位于ds区,故A错误;
B.金属的电负性小于非金属元素的,同周期自左而右元素的非金属性增大,则电负性:
O>C>Zn,故B正确;
C.
中C原子孤电子对数=
=0,价层电子对数=3+0=3,离子的空间构型为:
平面三角形,C原子采取sp2杂化,故C错误;
D.ZnCO3为离子化合物,化学键类型有离子键和极性共价键,故D错误;
答案选B。
11.C
【详解】
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CO的转化率越大,则T1<T2<T3,A错误;
B.由图可知,a、c两点压强相同,平衡时a点CO转化率更高,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越低,CO的转化率越大,故温度T1<T3,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故v(a)<v(c);b、d两点温度相同,压强越大,反应速率越大,b点大于d点压强,则v(b)>v(d),B错误;
C.由图可知,a、c两点压强相同,平衡时a点CO转化率更高,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温度T1<T3,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K(a)>K(c),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b、d两点温度相同,平衡常数相同,则K(b)=K(d),C正确;
D.CO转化率的越大,气体的物质的量越小,而气体的总质量不变,由
可知,M越小;则可知M(a)>M(c),M(b)>M(d),D错误;
答案选C。
12.D
【详解】
A.根据图示可知,该制氢工艺中能量的转化形式有:
光能转化为化学能,最终转化为电能,故A正确;
B.根据题意,该装置的最终目的是分解硫化氢,结合图示反应后的产物可知,该装置总反应为H2S
H2+S,故B正确;
C.根据图示,a极上发生氧化反应,失电子,则电极反应为3I--2e-=
,故C正确;
D.a极区涉及两个反应步骤,第一步利用氧化态
高效捕获H2S得到硫、氢离子和还原态I−,第二步是还原态I−又在电极上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转化为氧化态
,I-和
可在a极区循环使用,所以a极区不需不断补充含I-和
的溶液,故D错误;
答案选D。
13.C
【详解】
A、由图可知,n点AgCl的浓度熵Q大于其溶度积Ksp,则n点表示AgCl的过饱和溶液,会析出AgCl沉淀,选项A错误;
B.由图可知,当c(Ag+)=1.0×10-4mol/L时,c(C2O42-)=1.0×10-2.46mol/L,则溶度积Ksp(Ag2C2O4)=c2(Ag+)·c(C2O42-)=(1.0×10-4)2
1.0×10-2.46=1.0×10-10.46,选项B错误;
C、Ag2C2O4+2C1-(aq)
2AgCl+C2O42-(aq)的平衡常数K=
=
=109.04,选项C正确;
D、由图可知,当溶液中c(Cl-)=c(C2O42-)时,AgCl饱和溶液中c(Ag+)小于Ag2C2O4饱和溶液中c(Ag+),则向c(Cl-)=c(C2O42-)的混合液中滴入AgNO3溶液时,先生成AgCl沉淀,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14.CD
【详解】
A.ls在K能层上,2s在L能层上,二者原子轨道能量不相近,不处于同一能级组,故A不符合题意;
B.2p在L能层上,3s在M能层上,二者原子轨道能量不相近,不处于同一能级组,故B不符合题意;
C.3s和3p都在M能层上,二者原子轨道能量相近,处于同一能级组,故C符合题意;
D.3d在M能层上,4s在N能层上,但由于4s的能量低于3d,电子在填充轨道时,先填充4s轨道,在填充3d轨道,因此二者原子轨道能量相近,处于同一能级组,故D符合题意;
答案选CD。
15.AD
【详解】
A.将NO2球浸泡在冰水和热水中,热水中红棕色明显加深,可知升高温度2NO2(g)⇌N2O4逆向移动,则2NO2(g)⇌N2O4(g)ΔH<0,故A正确;
B.向盛有1mL2mol/L的NaOH溶液中先滴加1~2滴0.1mol/LMgCl2溶液,反应后NaOH大量剩余,再滴加2滴0.1mol/LFeCl3溶液后,铁离子与剩余的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没有出现沉淀的转化,无法比较Fe(OH)3比Mg(OH)2的溶解度的大小,故B错误;
C.因为H3BO3K=5.8×10-10,H2CO3K2=4.7×10-11,所以硼酸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但不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则没有明显现象,故C错误;
D.向盛有饱和硫代硫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酸性条件下,硫代硫酸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S、二氧化硫和水,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溶液变浑浊,发生反应为
+2H+=SO2↑+S↓+H2O,故D正确;
答案选AD。
16.13丙>甲=乙250mL容量瓶胶头滴管检验滴定管是否漏水b滴入最后一滴KMnO4溶液时,溶液变成浅红(浅紫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26.100.52mol/LCD
【分析】
(1)先根据水的离子积常数计算0.1mol•L-1的NaOH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再计算溶液的pH;
(2)酸、碱抑制水电离、FeCl2水解促进水电离;
(3)①根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步骤分析实验仪器;
②滴定管使用前要验漏;
③高锰酸钾溶液、FeCl2溶液都需要用酸式滴定管滴加;
④滴定管0刻度在上方,自下而上刻度逐渐减小,每个小刻度为0.1mL,根据图示滴定管液面可知,液面处于26和27之间,据此读出滴定管中液面读数;
⑤根据方程式
计算FeCl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⑥根据
判断误差;
【详解】
(1)常温下,
,0.1mol•L-1的NaOH溶液中c(OH-)=0.1mol•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