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六第16讲走向多极化的世界政治格局学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680129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6.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六第16讲走向多极化的世界政治格局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六第16讲走向多极化的世界政治格局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六第16讲走向多极化的世界政治格局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六第16讲走向多极化的世界政治格局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六第16讲走向多极化的世界政治格局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六第16讲走向多极化的世界政治格局学案.docx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六第16讲走向多极化的世界政治格局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六第16讲走向多极化的世界政治格局学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六第16讲走向多极化的世界政治格局学案.docx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六第16讲走向多极化的世界政治格局学案

第16讲 走向多极化的世界政治格局

考试标准

考试内容

考核要求

考情播报

▲1.新兴力量的崛起

(1)欧洲共同体形成的基本过程

(2)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b

b

(2016·4月,32第一问)考查欧洲共同体形成的过程

▲2.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

(2)“一超多强”局面形成及其具体表现

(3)欧盟成立的标志及其影响

(4)中国综合国力增长和国际地位提高的主要表现

(5)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b

b

b

b

c

(2018·11月,25)考查日本成为经济大国及影响

(2016·4月,32第二问)考查欧盟建立及其影响

考点一 新兴力量的崛起

[梳理·基础知识]

一、欧洲共同体形成的基本过程(b)

1.背景

(1)现实因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

(2)外部威胁:

美苏冷战对峙。

(3)经济条件:

20世纪50年代初,西欧国家工业生产大体恢复到战前水平。

(4)主观要求:

加强联合有助于欧洲的稳定与发展。

2.进程

1951年

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六国建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为欧洲统一奠定了政治基础

1958年

六国又组成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67年

以上三个机构正式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

3.目标:

争取在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

[易错易误] 欧洲一体化起步于1951年的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立;欧洲一体化的根源是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保障自身经济安全、提高经济竞争力的必然产物,并不仅仅是要摆脱美国控制。

◎“欧共体不单单是‘冷战’的产物,因而它肯定不会随着‘冷战’的结束而消亡。

”由此判断,欧洲走向联合的出发点是什么?

答:

密切欧洲各国的联系,促进自身发展。

二、不结盟运动的兴起(b)

1.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国家独立,希望在两极格局中保持和平中立,采取不结盟政策。

2.标志:

1961年,召开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3.宗旨:

独立自主和非集团。

4.内容

(1)支持各国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及发展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的斗争。

(2)坚持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和一切形式的外来统治与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3)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5.影响

(1)第三世界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2)冲击了两极格局,推动世界政治格局朝多极化发展。

[突破·核心要点]

要点一 欧洲走向联合

史料 (2016·4月浙江选考改编)1950年5月9日,法国外长舒曼向西欧国家提出了一份旨在建立一个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大胆计划。

即建议德国和其他西欧国家把煤和钢的整个生产过程交由一个高级公共机构负责掌管,目的是使大家在经济领域团结一致,并进而在政治领域相互靠拢。

舒曼计划的中心观点是“欧洲建设非一时之力、一日之功”。

这种渐进的一体化方式,有别于以往的各种方法。

……到了1986年,欧共体成员从原先的6国增加到12国。

——摘自[法]法布里斯·拉哈《欧洲一体化史(1945~2004)》

[读史用史]

(1)史料反映“舒曼计划”推动欧洲开始走向联合,其促使欧洲联合迈出的关键性的一步是什么?

有何表现?

提示:

关键因素是法德实现和解;表现为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立。

(2)依据史料和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50~80年代,欧洲走向联合的历史进程。

提示:

进程:

1951年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组成欧洲经济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三个机构合并为欧洲共同体;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欧共体从原先的6国发展到12国,政治联合进一步加强。

要点二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史料 不结盟运动的标志

[识图解史]图示中①是和平鸽形象,②是亚非拉民族服饰的纹路。

图示体现出不结盟运动怎样的外交政策?

提示:

反映不结盟运动要求成员国奉行以和平共处和不结盟为基础的独立的外交政策。

[精练·核心素养]

素养1时空观念——欧共体的成立

1.(2018·金华十校期末调研)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主要表现不包括(  )

A.欧共体成立

B.不结盟运动诞生

C.日本经济迅速崛起

D.欧共体提出“用一个声音说话”

解析 欧共体成立于1967年,是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表现,故A项错误;不结盟运动成立于1961年,是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表现,故B项错误;日本战后经济迅速发展,成为多极化的一极,故C项错误;20世纪70年代起,欧共体国家在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上采取了共同政策,对外尽量用一个声音说话,与材料中时间信息不符,故D项正确。

答案 D

素养2时空观念——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2.(2015·浙江9月选考调研)20世纪60年代,不结盟运动兴起,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世界政治格局。

该运动的发起国是(  )

A.中国、印度、埃及B.南斯拉夫、印尼、埃及

C.中国、越南、印度D.南斯拉夫、印度、埃及

解析 中国不是不结盟运动的发起国和成员国,1992年不结盟运动接纳中国为观察员国,排除A、C;印尼不是不结盟运动的发起国,排除B。

故选D项。

答案 D

素养3历史解释——新兴力量的崛起

3.(2018·杭州高三期末)有学者指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

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材料中所述的“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包括(  )

①欧洲联盟的建立 ②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③不结盟运动兴起 

④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长

A.①②④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③

解析 欧盟1993年成立,此时两极格局已经不复存在,故①错误;20世纪80年代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冲击了美国在资本主义阵营的霸主地位,故②正确;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冲击了两极格局,故③正确;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长,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冲击了两极格局,故④正确;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素养4历史解释——新时期的“全球格局”

4.(2018·绿色教评联盟3月联考)有学者指出,1955~1975年间,“随着时间的流逝,‘两极体制’的现象,或者说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的宰制,逐步让位于新的全球格局。

”此处“新的全球格局”当指(  )

A.美苏争霸B.政治多极化

C.区域集团化D.经济全球化

解析 从材料“两极体制”“让位于……”可知此处“新的全球格局”当指政治多极化,故选B项。

答案 B

考点二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梳理·基础知识]

一、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b)

1991年12月21日,俄罗斯等11国领导人签署《阿拉木图宣言》,苏联完全解体。

标志着战后存在40多年的两极格局崩溃。

二、“一超多强”局面的形成及其具体表现(b)

1.形成:

世界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格局正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2.表现

(1)美国:

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试图建立自己主导的“单极世界”。

(2)欧盟:

经济政治一体化进一步加强,对国际事务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3)日本:

战后发展为经济大国,加快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步伐。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军事力量膨胀。

(4)俄罗斯:

仍然是对美国的全球支配地位构成挑战的军事文化大国。

(5)中国:

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增强和国际地位提高,在国际事务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6)发展中国家:

团结对抗霸权主义,各类区域性组织日趋活跃。

三、欧盟成立的标志及其影响(b)

1.成立:

1991年12月,欧共体12国在荷兰签订了《欧洲联盟条约》(又叫《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1993年《马约》生效,欧洲联盟正式成立。

2.性质:

是一个集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于一身的区域一体化组织。

3.影响:

欧盟综合实力大增,对国际事务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知识拓展】

欧洲一体化启示:

①欧洲联合实现过程——欧洲结束对抗实现和平、合作。

②合作后各国经济发展——建立区域性合作组织,能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

③欧洲一体化影响——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

欧盟成员国(截至2012年)

四、中国综合国力增长和国际地位提高的主要表现(b)

1.改革开放后,中国相继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

2.在1997年东南亚经济危机中,中国政府竭尽全力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为制止亚洲金融危机的进一步恶化做出了贡献。

3.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北京召开。

五、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c)

1.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2.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3.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

[易错易误] 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呈现出缓和与动荡并存的局面,这是指世界形势的变化并非指世界格局。

两极格局瓦解后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

◎当今世界政治局势是暂时的“一超多强”,正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

[突破·核心要点]

要点一 “一超多强”局面的形成及表现

史料一 有学者认为:

“伴随着冷战的结束,最直接、最明显的损失是两个前超级大国建立的联盟体系的消失。

……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相应的,世界的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

[读史用史]如何理解史料一“少了一种确定性”?

提示:

指“冷战”结束后新的国际力量对比尚未定型,当今世界处于一种新旧格局更替的缓和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史料二 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可与美国匹敌的其他国家。

——原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的一次谈话

[读史用史]史料二体现世界多极化格局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当今世界格局处于一种怎样的境况中?

提示:

原因:

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境况:

“一超多强”,多极化成为趋势。

要点二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史料 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五大力量基本框架图

[识图解史]

(1)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图示显示出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政治格局有何变化?

提示:

由原来的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世界五大力量相互制衡。

(2)请用“有利于……”的格式列举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给世界历史发展带来的影响。

提示:

①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有利于抑制或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符合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潮流,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

②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既是经济多极化、全球化的结果,又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

③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平衡发展。

[精练·核心素养]

素养1历史解释——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背景

1.(2018·绍兴3月测试)有学者评论说:

“东欧各国人民在抛弃信誉扫地的政治和经济机构时,并不一定就放弃了他们原先寄予希望的、但被那些机构的头头们所背弃的理想。

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也不是那些新解放的社会要仿效的十全十美的样板。

”该学者所评论的史实是(  )

A.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的成立

B.以苏联为首的华约组织的建立

C.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的情形

D.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的表现

解析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的成立加剧了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的对立,是东欧国家强化信仰的表现,故A项错误;华约组织强化社会主义阵营组织,故B项错误;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东欧国家陷入迷茫状态,放弃了社会主义信仰和制度,但对资本主义又并非十分信任,故C项正确;材料是说东欧剧变后面临巨大的发展问题,故D项错误。

答案 C

素养2历史解释——苏联解体的影响

2.(2018·宁波十校期末联考)苏联解体后,东欧政治、经济危机深重,民族分裂,领土争端加剧,武装冲突迭起,难民潮涌现。

这些状况(  )

A.有利于第三世界的发展

B.使社会主义运动进一步发展

C.反映出冷战后国际力量失衡

D.有利于西欧各国的繁荣稳定

解析 材料反映了苏联解体后东欧国家民族矛盾、领土争端加剧,社会更加动乱,这均不利于第三世界的发展,故A项错误;材料中东欧国家民族矛盾、领土争端加剧与社会主义运动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中东欧国家民族分裂,领土争端加剧,反映出冷战后国际力量失衡,故C项正确;材料中东欧国家民族分裂,领土争端加剧,也会影响到西欧国家的稳定,故D项错误。

答案 C

素养3时空观念——不结盟运动的发展与多极化趋势加强

3.(改编)1992年9月,第10届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在雅加达召开。

本次会议的议题不可能包括(  )

A.反对两极格局B.反对殖民主义

C.推动世界多极化D.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解析 1992年两极格局已经解体,故选A项。

答案 A

素养4史料实证——对世界格局演进的认识

4.(2018·十校联盟3月联考)亨利·基辛格在1993年指出:

“美国是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但靠军事力量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

至于其他问题,如经济力量……还有可与美国匹敌的其他国家,如日本、欧洲,再过几年还有中国。

”下列表述与基辛格的看法一致的是(  )

A.美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都保持明显优势

B.中国已经成为政治大国发挥更大的作用

C.世界政治出现“一超多强”的基本态势

D.多极化格局已经基本定型为世界新格局

解析 材料反映了美国军事和经济均受到了别国的制约,故A项错误;材料不单在强调中国的作用,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美国……靠军事力量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经济力量……还有可与美国匹敌的其他国家”,美国虽然强大,但有诸多的强国掣肘,故C项正确;多极化作为一种发展的趋势,仍在进行中,故D项错误。

答案 C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2018·江苏单科,19)20世纪60年代末,在世界贸易总额中,西欧国家仅欧共体六国所占比例就超过39%,美国同期从1957年的20.9%下降到15.1%。

在世界工业生产中,1951年至1970年,西欧所占比例由20.8%升至28.6%,美国同期则由48.6%降至37.8%。

据此可知,西欧经济的发展(  )

A.促进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B.强化了欧洲为主导的世界格局

C.缓和了西欧国家与美国的矛盾

D.推动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演进

解析 通过西欧在世界贸易总额和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数据变化可推理出,西欧在国际上经济地位的提高和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动摇,这一变化有利于推动世界格局的多极化,D项正确。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于1944年,题中数据出现于该体系建立之后,排除A项;西欧在世界工业生产和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比例有所提高,但此时经济霸主依然是美国,排除B项;西欧国家的崛起加剧了与美国的矛盾,排除C项。

答案 D

2.(2018·温州六校高二期中联考)法国经济学家让·莫内被誉为“欧洲之父”,1949年他提出一份报告,主张通过经济合作实现欧洲的联合,他的方案得到当时法国外长舒曼的支持,1951年4月,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六国签订了《巴黎条约》,该条约的签署,其意义包括(  )

①直接促成了欧洲共同体的诞生 ②加强了成员国之间的政治经济联系 ③推动了法国和联邦德国的和解 ④使西欧工业大体恢复到战前水平

A.①②B.②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 1967年欧共体诞生,①错误,排除;20世纪50年代初,西欧国家工业生产大体恢复到战前水平,是欧洲走向联合的背景,不是其影响,排除④。

故选B项。

答案 B

3.(2018·杭州高一期末)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民族独立国家不愿介入大国争斗,而希望在两极格局中保持和平中立,为此兴起了(  )

A.亚非独立运动B.和平请愿运动

C.不合作运动D.不结盟运动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联系不结盟运动的宗旨可知应选D项。

答案 D

4.(2017·台州9月质评)1961年6月在开罗举行了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的筹备会议,会议明确规定了参加不结盟国家会议的5个条件:

①奉行以和平共处和不结盟为基础的独立的外交政策;②支持民族独立运动;③不参加大国军事同盟;④不与大国缔结双边军事协定;⑤不向外国提供军事基地。

由此可见不结盟运动(  )

A.是不结盟的区域集团组织

B.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宗旨

C.是新中国的坚定盟友

D.形成了美苏之外的第三世界

解析 结合所学不结盟运动的宗旨可知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5.(2018·金华十校高一期末)有学者认为:

1955~1975年期间,“随着时间的流逝,‘两极体制’的现象,或者说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的宰制,逐步让位于新的全球格局。

”当时体现这一变化趋势的有(  )

①欧洲共同体的建立 ②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③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④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解析 ②是美苏两极对峙的体现,且北约1949年建立,排除;其他选项均为两极之外新兴力量的发展,故选B项。

答案 B

6.(2018·湖衢丽三市高一期末)西方学者阿兰·伯努瓦认为全球化包含四个特征(如下图)。

下列组织中最符合全球化进程中第三个特征的是(  )

(1)资本的垄断

(2)大众的苦难

(3)国家的消融(削弱了国家的主权)

(4)现代主义的结束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B.不结盟运动

C.欧洲联盟D.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

解析 第三个特征是削弱了国家主权,结合欧盟的特点可知应选C项。

答案 C

7.(2018·湖州高一期末)世界政治格局是指国际舞台上的各种力量(主要是主权国家和国家集团)从自身利益出发,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时期内所形成的一种结构状态。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战后初期,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被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政治格局取代

B.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世界政治格局逐渐表现出由两极向多极化发展趋势

C.欧共体形成、日本成为世界政治大国、中国振兴,体现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D.两极格局解体后,多极化趋势得到了加强,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战后日本经济发展迅速,成为经济大国,积极谋求成为政治大国,但尚未成为政治大国,故C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 C

8.1991年12月25日晚,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缓缓降下,苏联宣告解体。

苏联解体的标志是(  )

A.经互会解体,华约解散

B.《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公布

C.《阿拉木图宣言》签署

D.“八一九”事件发生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联解体的标志是《阿拉木图宣言》签署,故C项正确。

答案 C

9.(原创题)国际关系研究学者徐坚认为:

“由数量众多的国家组成、影响和作用与日俱增的中间力量层正在崛起和壮大,推动世界格局日益朝着一种两头小、中间大的新型结构发展。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新型结构”使得世界稳定性大大降低

B.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一超”局面已不复存在

C.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已经建立起来

D.“新型结构”是指多极化的进一步发展

解析 当今世界格局的发展就是多极化的发展,题干材料所说的“新型结构发展”就是多极化格局的进一步发展,故选D。

多极化的发展能使世界稳定性大大增强,排除A;当今世界局势,“一超”局面仍然存在,排除B;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还未建立起来,排除C。

答案 D

10.(2018·杭高等五校联考)观察下表,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美国的霸主地位受到西欧和日本的冲击

B.国际格局呈现“一超多强”局面

C.欧盟建立推动西欧这一阶段的经济发展

D.日本失去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第二大国的地位

解析 图示显示了国民生产总值和出口贸易西欧和日本都大大缩小了与美国的差距,体现了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故选A项。

答案 A

11.(2018·9+1高中联盟高二期中)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政治格局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

具体表现包括(  )

①亚太经合组织的建立 ②欧洲联盟的成立与发展 ③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④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 ①属于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内容,排除。

答案 C

12.(2018·绍兴高一期末)关于多极化未来有哪些极的问题,学术界存在“三极论”(美国、欧洲、东亚)、“五极论”(美、日、欧、俄、中)和“六极论”(前五极加印度)等争议,这在本质上反映了(  )

A.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B.发展中国家的迅速崛起

C.美国综合实力的衰弱

D.一超多强局面的基本瓦解

解析 推动世界多极化的根源是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故A项正确;无论三极论、五极论还是六极论,发展中国家所占比例极小,美国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故B、C两项错误;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暂时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这种局面并没有瓦解,故D项错误。

答案 A

13.对下图所示内容及其影响解读正确的有(  )

①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 ②中国作为新兴力量迅速崛起 ③美日经济增长缓慢 ④有利于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A.①②③④B.①③④

C.②④D.②③④

解析 时至今日美国仍是世界头号强国,故①错误;根据图表数据可知,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显著提高,而美日经济增长缓慢,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有利于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故②③④正确,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14.(2018·萧山三中下学期检测)有学者指出21世纪全球将出现“大国群体体系”:

美国支配下的北美、一体化的欧洲、日本和中国居突出地位的东亚、印度称雄的南亚、横跨北非和中东的穆斯林新月形地带,其中北美、欧洲、东亚三大群体将起决定性作用。

该学者认为(  )

A.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B.大国决定着世界格局的发展方向

C.国际体系朝着多元多体方向发展

D.世界各地发展的不均衡逐渐加大

解析 由材料“大国群体体系”的内容可判断该学者赞同国际体系朝着多元多体方向发展的观点,故选C项。

答案 C

15.美国学者扎卡利亚在《后美国世界》中指出,过去500年内,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移,每一次权力转移都重新塑造了国际秩序。

第一次权力转移是西方世界的崛起,始于15世纪;第二次权力转移是美国的崛起,发生于19世纪末;第三次权力转移是当下正在经历着的“他者的崛起”。

下列关于“第三次权力转移”对国际秩序所产生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冲击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

B.建立了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C.促使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D.直接导致了恐怖主义等严重的国际问题

解析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他者的崛起”冲击了美国的地位,使世界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16.(2017·台州9月质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 从1763~1914年的一个半世纪,作为欧洲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霸权的时期,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据有显著地位。

……欧洲之所以能进行这种前所未有的扩张,是因为……给了欧洲以不可阻挡的推动力和力量。

材料二 1947年,丘吉尔问道:

“现在的欧洲是什么呢?

它是一堆瓦砾,……是瘟疫和仇恨的发源地。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