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语文 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专题五 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docx
《版高考语文 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专题五 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语文 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专题五 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高考语文第一部分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五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
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
(时间:
45分钟 分值:
51分)
1.(2017·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10月质检)日前,《广州市拾遗物品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拟出新规,拾金不昧者可获得相当于失物价值10%的金钱奖励。
此消息一出,引发舆论热议,下面是四位网友的留言,表意最准确、鲜明、生动的一项是( )(3分)
A.拾金不昧,虽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但从失主的角度看,东西失而复得,对归还者给予一定钱物表示感谢,似乎是人之常情。
B.拾金不昧有偿,是否与传统美德相悖?
是否就标志着道德的沦丧?
是否会被不法分子利用,成为一种获利手段?
这些问题值得思考。
C.拾金不昧有奖与拾金不昧,二者之间不是你死我活的敌对关系,而是更加务实开放的伙伴关系。
拾金不昧有奖更接地气,贴人心,我支持!
D.对于拾金不昧,有奖才是王道,神马都是浮云。
古语云: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因此,对这一举措,我举双手赞成。
解析 A项,“似乎是人之常情”表意不鲜明,态度不明朗,且语言不生动。
B项,观点不鲜明,“值得思考”未明确态度。
C项,通过比喻、拟人的手法,鲜明生动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D项,“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不合情理,另外网络用语,文白夹杂,表述不规范。
答案 C
2.(2017·江苏苏州市高三期中调研)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3分)
A.“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其女之美,宛在眼前,撩拨了无数文人墨客心中关于江南女子的绵绵情思。
B.“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一名重点大学的学生,用一个令人神往的深情比喻,劝勉正在读高三的堂弟。
C.“烟中列岫青无数,雁背夕阳红欲暮”,一位游子望着暮霭中连绵起伏的群山和南飞的大雁,轻声吟唱着。
D.“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某省高考满分作文获得者由衷感慨,争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总有写不完的趣事儿。
解析 B项,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桑榆,喻日暮。
不要说日到桑榆已是晚景了,而撒出的晚霞还可以照得满天彤红!
不要说岁数已大,将落的太阳还能放出满天霞光。
比喻老当益壮,老有所为,积极进取。
不符合语境。
答案 B
3.(2017·江苏苏州中学高三期中考试)依次在下面三处横线上填入诗句,其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________”,抗战时期的梅兰芳生活在日寇占领的北平,面对物质上的困顿和日伪的时时骚扰,他坚决拒绝日本人所谓纯商业性质的“邀请演出”。
②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的夫人去世后,总有人让老先生续弦,启功先生引用“________”的诗句婉言谢绝,他宁肯孤独终老,也不愿续娶。
③词人辛弃疾从小舞枪弄棒,何尝有什么身体疾病?
金瓯缺,山河碎,国家破败成了他最大的心病,“________”的诗句传达出他深沉的忧伤。
A.时穷节乃见 天长地久有时尽 已是黄昏独自愁
B.时穷节乃见 曾经沧海难为水 西北望长安
C.居高声自远 天长地久有时尽 西北望长安
D.居高声自远 曾经沧海难为水 已是黄昏独自愁
答案 B
4.(2017·江苏南通二县高三十月联考)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3分)
A.“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偏远之何伤。
”中国历史上,从来就不乏像屈原这样置个人成败利钝于不顾,执着一念,勇往直前的志士仁人。
B.“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在时代的召唤前,青葱少年当志存千里,自强不息,为开创美好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发展之基。
C.“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人生在世,唯得之淡然,失之坦然,你才能真正拥抱一份随缘自适、泰然自得的洒脱与从容。
D.“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俗世红尘中的我们与其喟叹年华匆匆,不如珍惜现有的光阴,把握属于自己的那份美好。
解析 该诗句是诗人自作宽解语,表现了诗人对未来前途充满乐观的信念。
但细心体味它又含蓄地传达出了诗人心中身处贬谪困顿无奈中的一种凄凉之感。
不符合句子语境。
答案 C
5.(2017·江苏靖江市刘国钧中学高三第一次调研)下列各句,所引诗文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3分)
A.“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虽然年老漂泊、疾病缠身,但这种生活阅历也使这位老人的人生变得更加厚重。
B.“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古代官僚贵族荒淫享乐以致误国,这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要以史为鉴,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C.“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我和朋友在暑期里,乘船沿江而下,祖国壮美的山川深深地打动了我。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先贤为我们树立了标杆,即便身处简陋的环境,我们也要拥有高洁的情操和高远的志向。
解析 该句是说人类历史的客观发展规律如同穿越青山峻岭、由西向东奔腾而下的滚滚江水洪流,不是任何人能够阻挡得了的。
答案 C
6.(2017·江苏徐州市高三摸底考试)下列各句中,所引诗句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3分)
A.为什么写作高手总有写不完的有趣事儿呢?
奥秘就在朱熹的诗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里,写作高手往往是生活中的有心人。
B.“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宇宙无穷,人生短暂,我无意感叹老之将至,而只想说,岁月无情,我们应当加倍地珍惜人生,珍惜友情。
C.许多暴走者,是自认为体重超标者,他们抱着坚定的减肥信念,走上漫漫长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日复一日地坚持着。
D.在奋斗过程中,我们必定会经历许多挫折和失败,只要我们做到“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树立信心,鼓足勇气,就一定会有成功的一天。
解析 B项,所引诗句表达的是豪情,而不是感伤。
C项,“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销得人憔悴”是指为了追求,宁可憔悴瘦去,也无怨无悔;而句中“瘦”,恰恰是追求的目的。
D项,“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出自王维的《终南别业》,意为诗人兴致来了就独自漫步信游,走到水的尽头就坐看行云变幻;这两句诗刻画的是隐居者自由惬意的形象,与全句语境不符。
答案 A
7.(2017·江苏海门中学高三五月调研)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作家应以宽广的胸怀虚心接受他人的批评,旁观者清,真诚接受他人的批评,能够提升自己的创作境界。
B.“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丰子恺早期的散文注重以童心观照世界,语言朴实,情感真挚,体现的是一种自然朴素、宁静纯真的美。
C.“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漫步在池塘边,荷叶撑开一张张绿伞,托出碧如翡翠的莲蓬,这让我想起如诗如画的江南水乡。
D.“众里寻他千XX,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元宵佳节,秦淮河边灯火通明,游人如织,偶遇多年不见的知音更让人高兴不已。
解析 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引用诗句的意思,然后再分析后面给出的情境,找出契合点或不契合点。
比如B项,“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意思是像那刚出清水的芙蓉花,质朴明媚,毫无雕琢装饰。
喻指文学作品要像芙蓉出水那样自然清新。
这两句诗赞美韦太守的文章自然清新,也表示了自己对诗歌的见解,主张纯美自然——这是李白推崇追求的文章风格,反对装饰雕琢。
与句子中的“童心”“语言朴实,情感真挚,体现的是一种自然朴素、宁静纯真的美”一致。
答案 B
8.(2017·江苏徐州市沛县中学高三第二次质检)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3分)
A.“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呼吸着春的气息,感受着万事万物的勃勃生机,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总要怀着这样的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
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青葱少年一定要有这刻苦学习书本知识的精神,否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
D.“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无酒不成席,有朋有客,摆酒洗尘;闲时相聚,把酒言欢;喜事登门,举杯相庆。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
A项,“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取自王维《山居秋暝》,不符合春天的氛围。
C项,“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强调的是实践的重要性。
D项,“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独自一人饮酒,而不符合朋友欢宴。
答案 B
9.(2017·江苏省运河中学高三暑期调研)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一项是( )(3分)
A.“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夏夜的西湖边,热闹的不仅是那些可爱的小生灵,更有璀璃的华灯和络绎的游人。
B.“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到现在我才知道,原来桂花的风骨,在于它的孤傲;桂花的品格,在于它的清幽。
C.“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高亢的乐声响彻苍穹,回荡在黄沙漫漫的高原上,也打动了他那颗布满伤痕的心。
D.“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在异乡忙于追梦的游子,又怎能体会到母亲在故乡的牵挂和守望呢?
解析 本题属于文学常识题。
A项,诗句出自北宋词人辛弃疾的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用反衬手法表现的是乡村深夜的清幽宁静景色,故不适用于“热闹”的西湖夏夜;B项,原诗句出自宋朝诗人林和靖的七律《山园小梅》,是写梅花的疏朗与幽香,不能用来描写桂花;D项,词句出自宋朝词人李清照的词《一剪梅》,适用于“爱情”而非“亲情”。
故答案为C。
答案 C
10.下列各句中,引用的诗词名句与上下文文意衔接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老同志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顿觉烦扰少了,闲暇多了,油然而生出“门前冷落车马稀”的况味,这些都是自然的,时间一久便适应了。
B.老同志的辛勤哺育和无私教习,让这些刚刚走出大学校园的“80后”们快速成长为学校工作的生力军,这真是“雏凤清于老凤声”啊!
C.当我国中部和西部大片区域的自然优势、人文优势和政治优势得以充分发挥的时候,“孔雀东南飞”的人才流向必将发生根本性变化。
D.“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这中秋月圆的时节,她举起酒杯遥望大洋彼岸,默念着丈夫和儿子的名字,祝一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解析 “雏凤清于老凤声”出自唐·李商隐《韩冬郎既席为诗相送因成二绝》,诗意为雏凤的鸣声比老凤的鸣声来得更清圆。
现往往用来表达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一哲理。
文句意只是表明“80后”们的快速成长,而没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意味。
答案 B
11.有些精彩的书评虽只言片语,却能表现一部作品的神韵,揭示其主题或写作特色。
参照下面的示例,从题后给出的名著中任选两部,各写一则“一句话书评”。
(4分)
示例:
《水浒传》——一曲英雄好汉的忠义悲曲
《西游记》——通向西方精神世界途中的坎坷波折
待选:
《边城》《祝福》《哈姆雷特》《红楼梦》《巴黎圣母院》《老人与海》
答: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从待选篇目找到你感受、理解最深的一篇,再用一句话简练地概括其中内容与人生启迪。
答案 (示例)《边城》——一幅未被近代文明污染的画卷(一曲真善美的赞歌)
《祝福》——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的哀歌
《哈姆雷特》——优柔寡断,必将酿成悲剧
《红楼梦》——一群纯真女儿的悲歌
《巴黎圣母院》——丑陋的灵魂远比难看的外貌恐怖
《老人与海》——一个人可以被消灭,但不可以被打败(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答。
(6分)
材料一 出门忘带手机便“惴惴不安”,好像丢了魂一样;当一段时间手机铃声没响,就感到异常失落;刷微博、玩游戏是睡觉前的必修课,否则怎么也睡不着;公车上、饭局上、朋友聚会上,总是低头玩手机。
中国城市通信行为研究报告也显示,62%的智能手机用户在睡觉前玩手机;人们最常在上下班途中玩手机,这个比例高达75%。
在中国近1.6亿的手机拥有者中,患上“手机依赖症”的人数正在与日俱增。
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
77%的人每天开机12小时以上,33.55%的人24小时开机,65%的人表示“如果手机不在身边会有些焦虑”,超过九成人离不开手机。
材料二 好莱坞动画大片《机器人总动员》中,描述了公元2700年的“低头族”,那时的人类文明高度发达,但由于过度依赖智能设备,人们都变成四体不勤的大胖子,每时每刻面对的只有一个支在他们眼前的电脑屏幕。
除了和屏幕对话,他们不懂得如何与其他人交流,甚至离开屏幕就几乎无法生存……
未来的人类是否真的会“退化”成这个样子,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智能手机带来的负面作用,现在就已经开始显现了。
针对越来越多的“手机控”,请你根据手机依赖症的特点为“手机控”下一个定义,并且在公共场合、客流量较大的地方策划一个主题活动,提醒人们正确对待手机。
请拟出活动主题和宣传语。
答:
(1)手机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活动主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宣传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答题时要注意下定义的格式,注意活动主题概括与宣传语的常用表达方式;如有可能,使用一定的修辞手法,使宣传语能深入人心。
答案
(1)指极度喜欢且在生活中过度依赖手机不能自拔的人。
(2)多看身边人,少当“低头族”/不做看手机的“盲人”/不要被手机所控
(3)心与心的距离,要在“线下”构建/移动终端中的精彩,无法代替现实世界的美好/放下手机,拥抱世界
13.请根据下面的材料,为高二语文选修课程的宣传海报撰写正文部分。
要求:
三门课程中任选一门,突出该课程内容的特点,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100字。
(6分)
某校高二年级语文组拟开设“中国传统文化”系列选修课,这一系列包括“中国饮食文化”“中国琴棋文化”“中国建筑文化”三门课程;分别由赵、钱、孙三位老师授课。
每门课程拟招收30名学员,报名截止时间为9月28日。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撰写海报正文时,在内容上,要交代清楚课程内容、任教老师、招收名额、报名截止日期等,要具有号召力,以吸引同学们报名;在形式上,要注意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字数上不要超过100字。
答案 (示例一)中国饮食文化:
酸甜与麻辣的比拼,清淡与浓烈的交锋,粤湘川鲁四大菜系风味各具,精彩纷呈。
自诩为“吃货”的美食大家赵老师将为同学们奉上这道文化大餐。
报名截止时间为9月28日,同学们赶紧行动,本课程只招收30人,不容错过哦!
(示例二)中国琴棋文化:
高山流水传情韵,楚河汉界斗机谋。
琴棋是文人雅士的挚爱,它们陶冶情操,寄托怀抱,滋润心灵。
让我们跟随我校风流倜傥的钱老师,一起领略中国琴棋文化的真谛。
本课程招收30人,报名时间于9月28日截止。
快来报名吧!
(示例三)中国建筑文化: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是立体的画卷。
从建筑中你能体味到劳动人民的智慧,你能收获到愉悦身心的美感。
选择“建筑文化”吧,学养深厚的孙老师将带你走进一个美的世界。
招收名额:
30人。
报名截止时间:
9月28日。
14.(2017·河北正定中学月考)假设论证法是针对所举之事,从反面进行假设,进而推论论据的真实性、可靠性,从而有力地论证中心论点。
请仿照下面这段文字使用的假设论证法,在横线上写一段文字。
100字左右。
(5分)
韩信忍受“胯下之辱”并不是因为胆怯,而是一种看清局面的睿智之举。
倘若韩信当时仅凭意气用事,忍不了一时之辱,盲目地冲上去和那群恶棍大打一场,抛开寡不敌众不说,就算打赢了,杀死了他们,那么,韩信自己也会触犯法律,难逃以命抵命的结局。
如果这样,中国历史上就少了一位赫赫有名的战将,甚至连西汉的历史也可能因此被改写。
司马懿守城时能以笑脸收下诸葛亮送来的女人衣服,说明他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并能对战局做出冷静的分析。
司马懿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仿写和语言表达连贯、得体的能力。
题干对“假设论证法”做了阐释,答题之前一定要先看懂题干,然后要认真研究示例。
例文首先明确肯定韩信忍受“胯下之辱”的做法是正确的,然后使用“倘若”一词展开假设论证,着重指出了不忍“胯下之辱”可能产生的一系列后果。
弄明白了这些,再仿照示例拟写答案即可。
答案 不含怒忍耻,始终保持冷静的头脑,而是被侮辱和嘲笑激怒,逞一时之气,争强好胜,率军出击,那么,他就会中诸葛亮的诡计,而诸葛亮率领的蜀军,则很有可能迅速打破魏国的防御而挺进中原,魏军将会蒙受重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