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滨江一号C区的C8#C12#及部分车库工程质量通病的预防及处理方案.docx
《最新滨江一号C区的C8#C12#及部分车库工程质量通病的预防及处理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滨江一号C区的C8#C12#及部分车库工程质量通病的预防及处理方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滨江一号C区的C8#C12#及部分车库工程质量通病的预防及处理方案
质量通病的预防及处理方案
一、工程概况:
(1)、本工程位于重庆市万州区陈家坝1社,新兴4、5社。
(2)、建筑耐久年限:
50年。
(3)、建筑物抗震设防烈度:
六度。
(4)、本工程为中渝·滨江一号C区的C8#~C12#及部分车库。
(5)、中渝·滨江一号C区的C8#~C12#及部分车库工程:
地上25层,地下1-2层,房屋总高度为:
75米,总建筑面积约93468平方米,负二层用作:
设备用房、停车库;负一层主要用作:
停车库;地上主要用作:
住宅。
(6)、本工程基础形式为:
人工挖孔桩,共计约600根挖孔桩。
(7)、本工程主体结构形式:
全现浇框剪结构。
(8)、本工程建筑设计标高采用黄海高程系,±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191.30m。
(9)、建筑类别:
一类高层建筑。
二、质量控制的方法:
严格执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按照“一个原则,二个重点,三个阶段,四个措施”开展质量监控工作。
(1)、一条原则:
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中坚持预防为主,防检结合,严格按规范方案施工。
严格各项质量管理和保证措施,施工程序。
加强对质量控制点的防范和控制,坚持以实现质量目标,质量控制为核心的原则。
(2)、二个重点:
即重要的分部工程和关键工序。
对结构工程:
基础、主体分部为重要分部工程,关键工序在模板、钢筋、砼、基础挖孔桩。
(3)、三个阶段:
即施工前的准备阶段,施工阶段,材料供应阶段的质量控制。
(4)、四个措施:
建立严格的质量保证组织体系,严格施工中的各项质量管理,严格施工全过程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点,严格规范规程、施工方案,施工程序。
三、砼主要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1、梁板模板:
a、梁身不平直,梁底不平,下挠暴模连续不在一条直线上,现浇板底面、表面不平整。
b、预防措施:
模板支撑应设置在坚硬或经硬化或垫木板的基层上,支撑系统应按方案要求处理,满足强度和刚度的需要,加强侧面模板支撑,校核梁板支模标高。
梁安装时应拉通线安装,拉通线检查,按设计和规范要求起拱,现浇板表面高度标高标记,找平收光。
2、柱模板:
偏斜、暴模、轴线位移、漏浆;
预防措施:
柱支模前,应弹出轴线、模板线,根据放线校正钢筋位置,为防止模板位移在柱筋根部加焊短钢筋控制安装线。
柱模支撑用柱箍,严格校正柱垂直度检查几何尺寸及支撑系统,模板拼缝严密,不留缝隙,事先堵缝防止漏浆,烂根,露筋。
现浇柱分层下料,自由落体高度不超过2m。
3、梁节点模板:
梁柱节点不方正,偏斜,漏浆。
预防:
梁柱节点安装时节点处模板要包住下层柱至少5cm,阳角处成90º,节点模板支撑要稳固在支撑架上,模板缝隙用木条泡沫塞紧防止漏浆。
4、 钢筋绑扎:
钢筋绑扎分线绑扎,绑扎前熟悉施工图,配料单检查配筋是否齐全,绑扎完毕应对照图纸检查以防遗漏,箍筋在开口处相互错开,梁箍开口不得向下,钢筋保护层垫块厚度按要求提前制作,并保证有足够的强度,并固定在主筋上不得位移,钢筋的锚固搭接位置熟悉施工图和规范,按规定要求进行。
5、蜂窝孔洞,砼表面收缩裂缝缺棱掉角夹渣。
预防措施:
砼施工时,下料不超过规定高度避免石子出现滚动,集中。
出现蜂窝,做到分层下料,分层振捣,振动到位,不得漏振,砼浇筑完毕,尤其是现浇板应充分做好养护抹面工作,撑握好抹面时间,撑握好坍落度,控制砼表面收缩。
浇筑砼前检查模板内杂物是否清理干净,预防砼夹渣,掌握好拆模时间,拆模方法,如拆模时间过早或方法不当会损伤楞角。
特别是梁柱节点,钢筋密集砼下料困难。
砼施工时此部分砼选择粒径较小的石子,或增加配合比内水泥用量增加砼流动性,避免蜂窝孔洞。
四、砼质量通病的处理:
A、砼蜂窝的处理:
1、首先对松动的石子进行清除。
2、用水对需要处理的部位进行认真的冲洗。
3、用与砼的同种水泥拌制的高标号水泥砂将进行抹面处理。
4、抹面后对此部位进行时长不低于3天的养护。
B、砼孔洞的处理:
1、首先对松动的石子进行清除。
2、用水对需要处理的部位进行认真的冲洗。
3、斜向模板的支设。
4、砼浇注前对浇注部位用水进行充分的润湿。
5、采用比原砼高一级的商品砼外加膨胀剂进行机捣施工。
6、斜向多于砼的剔除。
7、砼养护的时长不低于14天。
8、砼的打磨。
C、砼裂缝的处理:
1、首先对裂缝的原因进行认真的分析。
2、裂缝的清洗和人工开缝。
3、用环氧树脂补缝。
D、砼夹渣、疏松的处理:
1、首先对夹渣、疏松的松动石子进行清除。
2、用水对需要处理的部位进行认真的冲洗。
3、砼浇注前对浇注部位用水进行充分的润湿。
4、采用比原砼高一级的商品砼外加膨胀剂进行机捣施工。
5、斜向多于砼的剔除。
6、砼养护的时长不低于14天。
7、砼的打磨。
E、砼外形缺陷的处理:
1、人工对起砂、沾污等的清除。
2、水泥砂浆进行抹面前的界面处理。
3、用高标号水泥砂浆抹面。
4、抹灰面养护的时长不低于3天。
5、抹灰面的人工打磨。
五、砌砖工程质量通病的预防及处理
A、 水平灰缝不饱满,竖缝脱空、瞎缝
1、水平灰缝不饱满砖与砂浆粘结力低,使得砌体强度低,整体性差,抗震能力削弱。
2、预防措施:
(1)砖提前浇水,含水率重为10%~15%;
(2)砌砖时采用“三一”砌筑法;
(3)合理控制工作面,避免两人同时砌筑短墙,造成两人同时砌交界处瞎缝,丁字墙交接处不留直槎;
(4)对低强度等级水泥砂浆掺入外加剂,增加砂浆和易性,且竖缝采用挤浆法。
B、组砌方法错误
组砌方法混乱,碎砖应分散使用搭接长度小于25mm出现多处同缝,使墙体整体性降低。
预防措施:
(1)砌筑时采用一顺一丁,承重墙底部、顶部采用丁砖砌筑;
(2)断砖、碎砖应分散使用在受力较少的砌体中,宽度小于1m的墙应用整砖砌筑;
(3)留槎。
砖块搭接长度应不小于60mm。
C、留槎错误:
拉结筋少放、漏放、伸出长度不足,任意留直槎成阴槎,构造柱马牙槎不标准,使墙体接槎明显,接槎筋少放漏放,使墙体整体性抗震性降低。
预防措施:
(1)构造柱马牙槎留置先退后进,采用4皮退4皮进,每8皮放拉结钢筋,砌筑前事先按使用部位,分别加工钢筋堆放在操作层附近;
(2)严格控制留槎数量转角及纵横墙交叉处不留直槎,非承墙严禁留阴槎;(3)施工前进行技术交底,抗震设防地区拉结筋埋入墙内不少于1000mm,平砖及240墙不少于2根,每8皮墙放置。
六、钢筋工程质量通病的预防及处理
钢筋加工
1、1条料弯曲
1.现象:
沿钢筋全长有一处或数处“慢弯”。
2.原因分析:
每批原材料或多或少几乎都有“慢弯”。
3.预防措施:
减轻条料弯曲程度。
4.治理方法:
具体方法为:
直径为14mm和14mm以下的钢筋用钢筋调直机调直;粗钢筋用人工调直:
可用手工成型钢筋的工作案子,将弯折处放在卡盘上板柱间,用平头横口扳子将钢筋弯曲处扳直,必要时用大锤配合打直;将钢筋进行冷位以伸直。
1.2钢丝表面损伤
1.现象:
冷拔低碳钢丝经钢筋调直机调直后,表面有压痕或划道等损伤。
2.原因分析
(1)调直机上下压辊间隙太小。
(2)调直模安装不合适。
3.预防措施
(1)在一般情况下,钢丝穿过压辊之后,应使上下压辊间隙为2-3mm。
(2)根据调直模的磨耗程度及钢筋性质,通过试验确定调直模合适的偏移量。
4.治理方法:
取损伤较严重的区段为试件,进行拉伸试验和反复弯曲试验,如各项力学性能均符合技术标准要求,则钢丝仍按合格品使用;如不符合要求,则根据具体情况处理,一般仅允许用作架立钢筋或分布钢筋,而且在点焊网中应加强焊点质量检验。
1.3箍筋不方正
1.现象:
矩形箍筋成型后拐角不成90°,或两对联角线长度不相等。
2.原因分析:
箍筋边长成型尺寸与图纸要求误差过大;没有严格控制弯曲角度;一次弯曲多个箍筋时没有逐根对齐。
3.预防措施:
注意操作,使成型尺寸准确;当一次弯曲多个箍筋时,应在弯折处逐根对齐。
4.治理方法:
当箍筋外形误差超过质量标准允许值时,对于Ⅰ级钢筋,可以重新将弯折处直开,再行弯曲调整;对于其他品种钢筋,不得直开后再弯曲。
1.4成型尺寸不准
1.现象:
已成型的钢筋长度和弯曲角度不符合图纸要求。
2.原因分析:
下料不准确;画线方法不对或误差大;用手工弯曲时,扳距选择不当;角度控制没有采取保证措施。
3.预防措施
加强配料管理工作,根据本单位设备情况和传统操作经验,预先确定各种形状钢筋下料长度调整值,配料时事先考虑周到;为了画线简单和操作可靠,要根据实际成型条件,制定一套画线方法以及操作时搭扳子的位置规定备用。
一般情况可采用以下画线方法:
画弯曲钢筋分段尺寸时,将不向角底的下料长度调整值在弯曲操作方向相反一侧长度内扣除,画上分段尺寸线;形状对称的钢筋,画线要从钢筋的中心点开始,现两边分画。
为了保证弯曲角度符合图纸要求,在设备和工具不能自行达到准确角度的情况下,可在成型案上画出角度准线或采取钉扒钉做标志的措施。
对于形状比较复杂的钢筋,如要进行大批成型,最好先放出实样,并根据具体条件预先选择合适的操作参数(画线过程、扳距取值等)以作为示范。
4.治理方法:
当所成型钢筋某部分误差超过质量标准的允许值时,应根据钢筋受力和构造特征分别处理。
如果存在超偏差部分对结构性能没有不良影响,应尽量用在工程上;对结构性能有重大影响,或钢筋无法安装的,则必须返工;返工时如需重新将弯折处直开,仅限于Ⅰ级钢筋返工一次,并应在弯折处仔细检查表面状况。
1.5已成型好扔钢筋变形
1.现象:
钢筋成型后外形准确,但在堆放或搬运过程中发现弯曲、歪斜、角度偏差。
2.原因分析:
成型后往地面摔得过重,或因地面不平,或与别的物体或钢筋碰撞成伤;堆放过高或支垫不当被压弯;搬运频繁,装卸“野蛮”。
3.预防措施:
搬运、堆放要轻抬轻放,放置地点应平整,支垫应合理;尽量按施工需要运去现场并按使用先后堆放,以避免不必要的翻垛。
4.治理方法:
将变形的钢筋抬放成型案上矫正;如变形过大,应检查弯折处是否有局部出现裂纹,并根据具体情况处理。
1.6箍筋弯钩形式不对
1.现象:
箍筋末端未按规范规定不同的使用条件制成相应的弯钩形式。
2.原因分析:
不熟悉箍筋使用条件;忽视规范规定的弯钩形式应用范围;配料任务多,各种弯钩形式取样混乱。
3.预防措施:
熟悉半圆(180°)弯钩、直(90°)弯钩、斜(135°)弯钩的应用范围和相关规定,特别是对于斜弯钩,是用于有抗震要求和受扭的结构,在钢筋加工的配料过程要注意图纸上标注和说明。
因为并不是抗震设防地区的所有构件中箍筋都取斜弯钩,而只有某结构部位才帮斜弯钩;至于哪些结构所用构件属于受扭,配料人员也不掌握。
如果图纸上表述不清或有疑问,应了解确切后再配料。
4.治理方法:
对于已加工成型而发现弯钩形式不正确的箍筋,应做以下处理:
斜弯钩可代替半圆弯钩或直弯钩;半圆弯钩或直弯钩不能代替斜弯钩。
2.钢筋安装
2.1骨架外形尽寸不准
1.现象:
在模板外绑扎的钢筋骨架,入模时放不进去,或划刮模板。
2.原因分析:
钢筋骨架外形不准,这与各号钢筋加工外形是否准确有关,如成型工序能确保各部尺寸合格,就应多安装质量上找原因。
影响安装质量有两点:
多根钢筋端部未对齐;绑扎时某号钢筋偏离规定位置。
3.预防措施:
绑扎时将多根钢筋端部对齐;防止钢筋绑扎偏斜或骨架扭曲。
4.治理方法:
将导致骨架外形尺寸不准的个别钢筋松绑,重新整理安装绑扎。
切忌用锤子敲击,以免骨架其他部位变形或松扣。
2.2平板中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不准
1.现象
(1)浇筑混凝土前发现平板中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没有达到规范要求。
(2)预制板制成后,板底出现裂缝。
凿开混凝土检查,发现保护层不准。
2.原因分析
(1)保护层砂浆垫块厚度不准,或垫块垫得太少。
(2)当采用翻转模板生产预制平板时,如保护层处在混凝土浇捣位置上方(浇筑阳台板、挑檐板等悬臂板时,虽然是现浇的,不用翻转模板,也有这种情况),由于没有采取可靠措施,钢筋网片向下移位。
3.预防措施
(1)检查保护层砂浆垫块厚度是否准确,并根据平板面积大小适当垫够。
(2)钢筋网片有可能随混凝土浇捣而沉落时,应采取措施防止保护层偏差,例如用铁丝将网片绑吊在模板楞止上;采用翻转模板时,也可用钢筋承托网片(钢筋穿过侧模作为托件),再在翻转后抽除承托钢筋9如不是采用翻转模板,则在混凝土浇捣后抽除)。
4.治理方法
浇筑混凝土前发现保护层不准,可以采取以上预防措施补救;如构件已成型而发现保护层不准(经凿开混凝土观察或用必要的仪器探测确认),则应根据平板受力状态和结构重要程度,结合保护层厚度实际偏差状况,对其采取加固措施,严重的则应报废。
2.3同一连接区段内接头过多
1.现象
在绑扎或安装骨架时,发现同一连接区段内内受力钢筋接头过多,有接头的钢筋截面面积占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超出规范规定的数值。
2.原因分析
(1)钢筋配料时疏忽大意,没有认真安排原材料下料长度的合理搭配。
(2)忽略了某些杆件不允许采用绑扎接头的规定。
(3)错误取用有接头的钢筋截面面积占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数值。
(4)分不清钢筋位于受拉区还是受压区。
3.预防措施
(1)配料时按下料单钢筋编号再划出几个分号,注明哪个分号与哪个分号搭配,对于同一组搭配而安装方法不同的,要加文字说明。
(2)记住轴心受位和小偏心受拉杆件中的受力钢筋接头均应焊接,不得采用绑扎。
(3)弄清楚规范中规定的“同一连接区段”含义。
(4)如果分不清钢筋所处部位是受拉区或受压区时,接头设置均应按受拉区的规定办理;如果在钢筋安装过程中安装人员与配料人员对受位或受压理解不同,则应讲座解决或征询设计人员意见。
4.治理方法
在钢筋骨架未绑扎时,发现接头数量不符合规范要求,应立即通知配料人员重新考虑设置方案;如果已绑扎或安装完钢筋内架才发现,则根据具体情况处理,一般情况下应拆除骨架或抽出有问题的钢筋返工,如果返工影响工时或工期太长,则可采用加焊帮条的方法解决,或将绑扎搭接改为电弧焊搭接。
2.4露筋
1.现象:
混凝土结构构件拆模时发现其表面有钢筋露出。
2.原因分析
保护层砂浆垫块垫得太稀或脱落;由于钢筋成型尺寸不准确,或钢筋骨架绑扎不当,造成骨架外形尺寸偏大,局部抵触模板;振捣混凝土时,振动器撞击钢筋,使钢筋移位或引起绑扣松散。
3.预防措施
砂浆垫块垫得适量可靠;对于竖立钢筋,可采用埋有铁丝的垫块,绑在钢筋骨架外侧;同时,为使保护层厚度准确,需用铁丝将钢筋骨架拉向模板,挤牢垫块。
4.治理方法
范围不大的轻微露筋可用灰浆堵抹;露筋部位附近混凝土出现麻点的,应沿周围敲开或凿掉,直至看不到孔眼为止,然后用砂浆抹平。
为保证修处长灰浆或砂浆与混凝土接合可靠,原混凝土面要用水冲洗、用铁刷净,使表面没有粉层、砂粒或残渣,并在表面保持湿润的情况下补修。
重要受力部位的露筋应经过技术鉴定后,根据露筋严重程度采取措施补救,以封闭钢筋表面(采用树脂之类材料涂刷)防止其锈蚀为前提,影响构件受力性能的应对构件进行专门加固。
2.5箍筋代换后截面不足
1.现象:
绑扎梁钢筋时检查被代换的箍筋根数,发现截面不足(根据箍筋和间距计算结果)。
2.原因分析
配料时对横向钢筋作钢筋规格代换,通常是箍筋和弯起钢筋结合结虑,如果单位长度内的箍筋全截面面积比原设计小,说明配料时考虑了弯起钢筋的加大。
有时由于疏忽,容易忘记按加大的弯起钢筋数计算配料单,这样,在弯起钢筋不变的情况下,意味着箍筋截面不足。
3.预防措施
配料时,作横向钢筋代换后立即书写箍筋和弯起钢筋的配料单,并要附写代换具体情况交绑扎钢筋的班组;绑扎钢筋人员发现箍筋截面不足时,应注意弯起钢筋是否加大。
4.治理方法:
增加箍筋。
如梁的钢筋内架已绑好,则绑好的箍筋应松扣,以便重机关报布置箍筋间距。
2.6箍筋间距不一致
1.现象
按图纸上标注的箍筋间距绑扎梁的钢筋骨架,最持发现末一个间距与其他间距不一致,或实际所用箍筋数量与钢筋材料表上的数量不符。
2.原因分析:
图纸上所注间距为近似值,按近似值绑扎,则间距或根数有出入。
3.预防措施:
根据构件配筋情况,预先算好箍筋实际分布间距,供绑扎钢筋内架时作为依据。
4.治理方法:
如箍筋已绑扎成钢筋骨架,则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增加一个或两个箍筋。
2.7绑扎搭接接头松脱
1.现象:
在钢筋骨架搬运过程中或振捣混凝土时,发现绑扎搭接接头松脱。
2.原因分析:
搭接处没有扎牢,或搬运时碰撞、压弯接头处。
3.预防措施
钢筋搭接处应用铁丝扎紧。
扎结部位在搭接部分的中心和两端,共三处;搬运钢筋骨架应轻抬轻放;尽量在模内或模板附近绑扎搭接接头,避免搬运有搭接接头的钢筋骨架。
4.治理方法:
将松脱的接头再用铁丝绑紧。
如条件允许,可用电弧焊焊上几点。
2.8柱箍筋接头位置同向
1.现象:
柱箍筋接头(即弯钩交搭处)位置方向相同,重复交搭于一根或两根纵筋上。
2.原因分析:
绑扎柱钢筋骨架时疏忽所致。
3.预防措施:
安装操作时随时互相提醒,应将接头位置错开绑扎。
4.治理方法:
相应解开几个箍筋,转过方向,重新绑扎,力求上下接头互相错开。
2.9梁箍筋被压弯
1.现象:
梁的钢筋骨架绑成后,未经搬运,箍筋即被骨架本身重量压弯。
2.原因分析:
梁的高度较大,但图纸上未设纵向构造钢筋和拉筋。
3.预防措施
当梁的截面高度超过700mm时,在梁的两侧面沿高度每隔300-400mm应设置一根直径不小于10mm的纵向构造钢筋;纵向构造钢筋用拉筋联系。
拉筋直径一般与箍筋相同,每隔3-5个箍筋放置一个拉筋。
拉筋一端弯成半圆钩,另一端做成略小于直角的直钩。
绑扎时先把半圆弯钩挂上,再将另一端直钩钩住扎牢。
4.治理方法:
将箍筋被压弯的钢筋骨架临时支上,补充纵向构造钢筋和拉筋。
2.10双层网片移位
1.现象
配有双层钢筋(这里所谓双“层”是指在构件截面上部和下部都配有钢筋,并不是通常所说“单筋构件”在受拉区的两层钢筋)网片的平板,一般常见上部网片向构件截面中部移位(向下沉落),但只有构件被碰损露筋时才能发现。
2.原因分析:
网片固定方法不当;振捣碰撞;绑扎不牢;被施工人员踩踏。
3.预防措施
利用一些套箍或各种“马凳“之类支架将上、下网片予以相互联系,成为整体;在板面架设跳板,供施工人员行走(跳板可支于底模或其他物件上,不能直接铺在钢筋网片上)。
4.治理方法
当发现双层网片(实际上是指上层网片)移位情况时,构件已制成,故应通过计算确定构件是否报废或降级使用(即降低使用荷载)。
2.11绑扎接点松扣
1.现象:
搬移钢筋骨架时,绑扎接点松扣;浇筑混凝土时绑扣松脱。
2.原因分析:
用于绑扎的铁丝太硬或粗细不适当;绑扣形式不正确。
3.预防措施
一般采用20-22号铁丝作为绑线。
绑扎直径12mm以下钢筋宜用22号铁丝;绑扎直径12-16mm钢筋宜用20号铁丝;绑扎梁、柱等直径较大的钢筋可用双根22号铁丝,也可利用废钢丝绳烧软后破开钢丝充当绑线。
绑扎时要尽量选用不易松脱的绑一形式,例如绑平板钢筋网时,除了用一面顺扣外,还应加一些十字花扣;钢筋转角处要采用兜扣并加缠;对竖立的钢筋网,除了十字花扣外,也要适当加缠。
4.治理方法:
将接点松扣处重新绑牢。
2.12柱钢筋弯钩方向不对
1.现象:
柱钢筋骨架绑成后,安装时发现弯钩超出模板范围。
2.原因分析:
绑扎疏忽,将弯钩方向朝外。
3.预防措施:
绑扎时使柱的纵向钢筋弯钩朝向柱心。
4.治理方法:
将弯钩方向不对的钢筋拆掉,调准方向再绑。
切忌不拆掉钢筋而硬将其拧转,这样不但会拧松绑扣,还可能导致整个骨架变形。
2.13基础钢筋倒钩
1.现象:
绑扎基础底面钢筋网时,钢筋弯钩平放。
2.原因分析:
操作疏忽,绑扎过程中没有将弯钩扶起。
3.预防措施:
要认识到弯钩立起可以增强锚固能力,而基础厚度很大,弯钩立起并不会出露钩现象,因些,绑扎时切记要使弯钩朝上。
4.治理方法:
将弯钩已平放的钢筋松扣,扶起后重绑。
2.14钢筋网主、副筋位置放反
1.现象:
构件施工时钢筋网主、副筋位置上下放反。
2.原因分析:
操作人员疏忽,使用时对主、副筋在上或在下,不加区别就放进模板。
3.预防措施:
布置这类构件施工任务时,要向有关人员和直接操作者做专门交底。
4.治理方法:
钢筋网主、副筋位置放反,如构件已浇筑混凝土,成型后才发现,必须通过设计单位复核其承载能力,再确定是否采取加固措施或减轻外加荷载。
2.15配筋重叠层次多
1.现象:
由于配筋重叠层次多,导致钢筋骨架宽度或高度偏大,发生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小、露筋,甚至骨架放不进模板的现象。
2.原因分析:
设计人员考虑不周。
3.预防措施:
加强对配筋重叠处的图纸审查工作,绑扎之前事先发现症结所在,即予纠正(某柴钢筋形状、尺寸设计不当者,还应在下料前重新画出图样)。
4.治理方法
1、将已绑好的骨架中重叠层影响保护层部分的钢筋拆出,改变形状或尺寸再绑扎;对已浇筑成型的构件,发现有露筋的部位,可用砂浆或环氧树脂进行封闭处理。
七、楼地面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1、地坪不平、倒泛水
防治措施:
a、严格按施工工序施工,基层提前一天清扫干净浇水湿润,不准上人,施工时先在基层上均匀刷一层水灰比为0.4--0.5的水泥浆,注意不得漏刷脚印处需刷满,随铺40厚c20细石砼,随铺随拍实,并用硬刮尺赶平,坡度向地漏处顺平,在初凝前抹干,在水泥终凝前原浆压光,铁板必须用力,但来回次数不能太多,保证无抹纹、砂眼,24小时后即用湿锯木屑养护7天以上,不准过早上人,锯屑待室内粉刷、涂料、油漆完成后方可清理。
b、必须选用好材料,楼地面的水泥宜用425水泥。
八、内外墙面抹灰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1、内外墙面抹灰及天棚抹灰,粘结不牢固、空鼓、表面不平整、阴阳角不顺直。
防治措施:
1、抹灰前对砖墙、砼表面的砂浆残渣污垢、油污清除干净,基层表面凹凸明显的部位事前剔平,过于光滑的砼表面事先凿毛,采用界面剂,以增强抹灰与基层的粘结力,墙面脚手架孔洞模板洞等派专人堵塞严密,对水电管道通过的墙洞以及接线盒、开关盒四周均应先用1:
3水泥砂浆堵严抹平。
墙与框架与框架柱、梁相平接合处进行二次嵌缝增加200宽钢丝网后抹灰。
2、抹灰前墙面应充分浇水湿润,同时要确保砂浆良好的和易性并具有一定的粘结强度。
3、抹灰前的原材料和使用砂浆应符合质量要求,同时拌制的砂浆应在2h内用完,配合比上层灰不能高于底层灰,以免在凝结过程中产生较强的收缩应力,破坏强度较低的底层,产生空鼓、裂缝等质量问题。
4、砼板墙上抹灰应严格分层,不准一次成活。
5、门窗框塞缝应作为一道主要工序,由专人负责,抹灰前先将水泥砂浆或细石砼用小抹子将门窗框与墙体间的缝隙全部塞实塞严,待达到一定强度后再用水泥砂浆找平。
同时门窗框安装发生裂缝、空鼓问题。
6、施工前检查墙面,凿除局部凸出部分,刮除墙面灰疙瘩,扫刷干净,浇水湿润,按要求堵孔。
洞口门窗边缝隙,分层补平凹陷处。
7、抹灰砂浆严格按配合比计量搅拌均匀,随拌随用,确保和易性、保水性及粘结力要达到规定要求。
8、混凝土表面要“毛化处理”,用903胶水等聚合物砂浆喷洒在面层,养护硬化后再抹灰。
9、控制每层抹灰厚度在5—7mm之间,头度要刮薄刮紧刮实,二度灰要抹平整。
10、墙面阴阳角应用阴、阳角尺抽抹,确保阴阳角方正、顺直。
11、天棚抹灰前在靠近顶板的四周墙面上,弹出一条水平线作为天棚抹灰的水平控制线,天棚表面压光、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