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共基础知识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67690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66 大小:88.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题.docx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公共基础知识题.docx(6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题.docx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题

2016教育公共基础知识题

 一.选择题

  1.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教育代表作是【D】

  A.《爱弥儿》B.《人的教育》C.《教育漫话》D.《教育论》

  2.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

  A.上课B.备课C.课堂练习D.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3.澳大利亚的教师在向学生讲“雪花”这一事物时,采用观看录像带并向空中抛洒大量碎纸片以引导学生体会下雪场景的方式,这种直观的手段是【B】

  A.实物直观B.模象直观C.语言直观D.虚拟直观

  4.“教学与发展”理论的倡导者是【A】

  A.赞科夫B.皮亚杰C.布鲁纳D.根舍因

  5.学校实现德育内容、达到德育目标的基本手段是【C】

  A.班主任工作

  B.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

  C.各科教学活动

  D.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

  6.教育的根本任务是【C】

  A.传授知识B增强技能C.教书育人D.学会认知

  7.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B】

  A.循序渐进B.因材施教C.教学相长D.防微杜渐

  8.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下列哪种因素是智力的核心?

【C】

  A.观察力B.想像力C.思维力D.判断力

  9.我国目前主要由下列哪一主体承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

【A】

  A.地方B.中央C.社会力量D.学生家长

  10.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D】

  A.个别教学B.课外教学C.现场教学D.课堂教学

  11.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和最为经常的工作是【C】

  A.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B.整合各方面教育影响,使其形成正向的合力

  C.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D.教育学生努力学习

  12.【B】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A.1985B.1986C.1988D.1993

  二.境空题

  1.教育学研究的教育现象,主要包括教育的(社会现象)和(认识现象)。

  2.教学原则对教学活动具有(指导性功能)。

  3.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途径。

  4.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提出了“绅士教育”的思想,充分体现了他在教育目的论上持(个人本位论)主张。

  5.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是(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和(教育与人的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

  6.一名合格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结构包括:

(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能力)。

  三.解答题

  1.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1)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劳动者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使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2.课程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的知识?

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哪些?

  【参考答案】

  课程内容包括:

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发展规律的基础知识;关于一般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的知识经验;关于对待世界和他人的态度的知识经验。

  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

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

  3.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

  

(1)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2)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

  (3)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途径。

  四、论述题

  1.联系实际,试论教师主导与调动学生积极性相结合的规律。

  【答案要点】

  

(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简捷有效地学习的必要条件;

  

(2)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教师有效地进行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

  (3)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动性是相互依存的,相互统一的;

  (4)在教学过程中,要防止两种偏向。

  2.在我国建国后的教学实践中,曾出现过学生走出校门,学工、学农、学军等作法,认为学生获得知识主要借助于他们自身的社会实践。

试从某一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出发,对这一作法进行评述。

  【答案要点】

  

(1)这一作法违背了“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教学过程规律。

  

(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认识具有特殊性。

因为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接受间接经验来实现的。

借助间接经验认识世界,是认识上的捷径。

  (3)强调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绝不是说学生不需要直接经验,直接经验不仅是学生获得间接经验的途径之一,而且在学生获取间接经验中具有重大作用,直接经验是掌握间接经验的认识基础。

  (4)在教学过程中,既不应只强调直接经验而忽略间接经验的掌握,也不应只强调间接经验而忽略直接经验的掌握,应把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有机结合起来。

  (5)学工、学农、学军有利于学生获得直接经验,但不能搞形式主义,选择实践活动应从教学目标需要出发。

第二套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什么规律的科学(C) 

A.基本教育规律  B.基本教学规律 C.基本心理规律  D.基本身心规律 

2.按照智力测验的标准,智力超常儿童的智商最低临界值应是(B)A.130 B.140 C.150 D.160 

3.“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裨性的联系”属于(C)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意义学习    D.机械学习 

4.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

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D) 

A.自我了解    B.自我实现   C.自我行动    D.自我控制 

5.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是(A) 

A.一般迁移    B.具体迁移   C.垂直迁移    D.水平迁移 

6.智力的性别差异的研究结果表明,男女智力的总体水平是(B) 

A.女优于男    B.大致相等   C.男优于女    D.中国人相等,外国人不相等 

7.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特征属于(A) 

A.概念学习    B.意义学习   C.命题学习    D.符号学习 

8.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说明遗忘的规律是(C)A.均衡发展  B.先慢后快 C.先快后慢 D.先慢后快又慢 

9.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之后,其他与该条件相类似的刺激也会诱发其条件反应。

这是条件刺激的(D)A.一般化     B.具体化    C.分化     D.泛化 

10.在操作技能形成的哪个阶段,动觉控制起主导作用(C) 

A.操作模仿    B.操作整合   C.操作熟练    D.操作定向 

11.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C)A.形象思维    B.抽象思维   C.发散思维    D.聚合思维 

12.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D)A.生活焦虑   B.择友焦虑   C.缺钱焦虑    D.考试焦虑 

13.发现学习是属于(A) 

A.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B.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  C.个别化的教学策略  D.交互式的教学策略 

14.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个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叫做(C) 

A.注意      B.需要     C.动机      D.兴趣 

15.人的健康不仅要有健康的身体,还要有(C)A.健康的人格B.健康的习惯C.健康的心理D.健康的生活 

16.完形——顿悟学说的理论是由以下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A.苛勒      B.斯金纳     C.桑代克     D.布鲁纳 

17.学习策略中的认知策略可分为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B) 

A.计划策略    B.组织策略    C.调节策略    D.监视策略 

18.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过程,叫做(D) 

A.发现问题    B.理解问题    C.问题检验    D.问题解决 

19.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三个阶段:

依从、认同和(B) 

A.行动      B.内化      C.执行      D.泛化 

20.如果将期末考试结果的解释视为总结性评价,那么对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测验的解释就是(A) 

A.形成性评价   B.定性评价    C.定量评价    D.考查性评价 

21.师生关系中最基本的一种关系是(A)。

  A.工作关系B.心理关系C.道德关系D.个人关系

22.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B)。

  A.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B.热爱学生C.团结协作D.以身作则

23.以无序、随意、放纵为特征的师生关系模式属于(B)。

  A.管理型B.放任型C.专制型D.民主型

24.对学生的发展最有利的师生关系模式是(D)。

  A.管理型B.放任型C.专制型D.民主型

25.在哪种师生关系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成绩最好(C)。

  A.管理型B.放任型C.专制型D.民主型

26.哪种师生关系模式容易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D)。

 A.管理型B.放任型C.专制型D.民主型

27、教师讲课语言生动、形象、简洁、准确、富有吸引力,声音抑扬顿挫,并伴有适当的表情,使学生产生兴趣,易引起学生(B)  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C、兴趣D、共鸣

28、在下列教师行为中,属于心理健康表现的有(B)

A、交往中,将关系建立在互惠的基础上B、冷静地处理课堂环境中的偶发事件

C、将生活中的不愉快情绪带入课堂,迁怒于学生D、偏爱甚至袒护学习成绩好的学生

29、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C)

A、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B、关注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 C、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D、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30、为了保证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国家实行三级课程管理体制。

这三级课程是(D)

A、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B、理论课、实验课和活动课

C、显形课、隐形课与实践课D、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31、现代学生观的基本观点是(D)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②学生是独特的人③学生是自由的人④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32、个别教师不允许班上学习差的学生参加考试、随意占用学生的上课时间、指派学生参加一些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商业庆典活动等。

这些行为主要侵害的是学生的(C) A、健康权B、名誉权C、受教育权D、隐私权

33、下列哪种情况下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承担责任(D)

A、在学生自行上学、放学、返校、离校途中发生的

B、学生或者其监护人知道学生有特异体质,或者患有特定疾病,但未告之学校的

C、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学校、教师已经告戒、纠正,但学生不听劝阻,拒不改正的

D、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校外活动,未对学生进行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