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五 区域图示意图景观图的判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674170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91.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五 区域图示意图景观图的判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五 区域图示意图景观图的判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五 区域图示意图景观图的判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五 区域图示意图景观图的判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五 区域图示意图景观图的判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五 区域图示意图景观图的判读.docx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五 区域图示意图景观图的判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五 区域图示意图景观图的判读.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五 区域图示意图景观图的判读.docx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五区域图示意图景观图的判读

专题五 区域图、示意图、景观图的判读

近年来,随着高考对考生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在高考试题中,区域地图、地理示意图、景观图等都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地图。

学生的读图技巧将直接影响高考的成绩。

因此,在复习备考期间,掌握这些常考地理热图的判读方法,对于提高地理成绩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体系构建

名师点拨

1.在复习每一个区域相关知识后,可拿一张相关的空白地图,将教材中的文字尽量转换在地图上,将各种地理事物进行叠加,形成知识小结。

2.分析地理示意图时要注意,根据题目要求全面获取图上信息;挖掘图中地理事物与地理环境,所学知识之间的内在关系。

3.从景观图中找出标志性景观(如典型的植被、地形特征、标志性建筑等),进行空间定位。

发掘区域图和景观图之间的联系,细心观察景观图中各地理要素的特征和相互关系,根据题意明确读图分析的目的和对象,掌握其基本特征,如掌握地理事物及要素的分布特点、发展演变过程、空间结构等。

类型一 区域地图的判读方法 

[典例剖析]

【典例1】 (2014·大纲文综,4~5)下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

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

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

据此完成

(1)~

(2)题。

(1)K岛天然植被类型属于(  )

A.热带雨林B.热带草原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与相同植被类型的大陆地区相比,K岛植被恢复迅速的独特条件是(  )

A.海拔高B.种源丰富

C.火山灰深厚D.光照充足

[读图指导]

尝试自解 

(1)________ 

(2)________

解析 第

(1)题,由经纬网及海陆分布状况判断图示区域属于马来群岛的一部分,图中面积较大的岛屿为爪哇岛。

该区域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所以K岛天然植被类型属于热带雨林。

(2)题,据材料可知,K岛屿与大陆上的热带雨林相比,K岛没有种源和光照优势,海拔高也不是恢复植被的优势,火山灰可形成肥沃的土壤,利于植被生长。

答案 

(1)A 

(2)C

[方法总结]

区域地图是区域地理事物、现象等所有地理要素的载体。

任何一种地理事物、现象的分布及其发生、发展、演变的规律、特点、成因等最终要落实到具体的区域,且在特定的背景条件下形成特定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并形成特定的区域发展格局和地域联系方式。

因此,高考地理试题往往以区域地图辅以文字或表格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地图信息的获取、梳理和甄别能力,对区域自然和人文特征、区域发展差异、区际联系等知识的迁移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

常见的区域地图有区域经纬网图、区域综合地图(各要素综合或某些要素综合图)、区域专题地图(区域地形图、区域水系图、区域气候类型分布图、人口分布图、工业分布图、农业分布图、交通图)等。

分析此类地图的一般步骤如下:

(1)摸背景(区域定位)。

依据图中提供的经纬度信息、海陆分布信息、相邻区域信息、大陆或国家(地区)轮廓信息、图例注记等,获取定位信息,以确定其所属半球、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邻区位置。

近年的高考题中,有些直接给出某区域突出的地理事物,如著名城市、河流、山脉等,可以直接确定其区域;有些虽给出区域地图,但考查的不再是“这是什么地方”之类的问题,而是规律性的问题。

所以定位时可以不知道“是哪儿”,但要追寻“这里符合什么规律”“有什么区域特征”等问题时就需要明确“在哪儿”,在什么背景环境之下,大背景大到全球、小背景小到山地的迎风坡、背风坡,河流的上游、中游、下游,甚至河流的左岸、右岸等。

(2)找规律。

了解题目要求,明确解答题目需要什么信息,材料和区域地图中提供了什么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相关区域相关要素的特征和规律。

例如根据纬度位置分析其位于高纬度、中纬度还是低纬度,位于哪个热量带;根据海陆位置,地形分布,气压带、风带分布等,分析其位于哪个大陆(海洋)的什么方位,位于全球大地形区中的什么地形区,位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什么位置,受哪个气压带控制或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等,得出地形、气候、水系水文等方面的一般特征,进而得出一般性区域发展特征或应该存在什么普遍性的问题,采取什么措施解决等。

(3)寻个性。

在全球大背景环境下,其区域各种地带性规律综合形成了本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这也是区别于其他区域的个性特征。

受该区域某非地带性地理要素的影响而形成的区别于其他地区的个性特征,主要表现为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影响区域人文特征,从而影响区域发展及与其他地区的联系。

因此寻找个性特征主要是追寻区域受各种因素影响形成的区别于其他区域的地质地貌、气候、水系水文特征,再由此追寻其他特征。

[培优演练]

1.(2014·海南地理,16~17)某年3月P地(位置见下图)发生强烈地震,引发大规模海啸,导致附近某核电站核物质泄漏。

泄漏到海洋的核物质主要通过洋流扩散。

据此完成

(1)~

(2)题。

(1)上图所示甲、乙、丙、丁四地中,环境受本次核物质泄漏影响最大的是(  )

A.甲地B.乙地

C.丙地D.丁地

(2)P地位于(  )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挤压带

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带

C.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带

D.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带

解析 第

(1)题,由于日本东部有自西南向东北的日本暖流经过,会把P地核泄漏物质顺着洋流带到丙地,因此C正确。

(2)题,P地位于日本福岛,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的板块划分,P地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处,所以A正确。

答案 

(1)C 

(2)A

2.(2014·浙江临海、新昌、乐清三市质检)下图为青海省20世纪90年代前、后的年降水量等值线分布图。

读图完成

(1)~

(2)题。

(1)图中A处年降水量最可能是(  )

A.230mmB.180mm

C.150mmD.80mm

(2)下列关于青海省降水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受湖泊的影响,青海湖周边地区降水增加最为明显

B.东南部主要受来自大西洋水汽的影响,降水量最多

C.西北部地区受越山后下沉气流的影响,降水量最少

D.大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少,农业以发展灌溉农业为主

解析 第

(1)题,根据等值线的“大的越大、小的越小”分布规律,A处存在两种可能:

0~100mm或200mm~300mm,B、C两项错误。

A地处山地,受抬升作用的影响,降水多于周围地区,两种可能中200mm~300mm符合题意,因此A项正确、D项错误。

(2)题,读图可知,东南部地区降水增加最为明显,A项错。

东南部由于受西南季风暖湿气流的影响及地形的抬升作用,使这里年降水量相对比较充沛,不是受来自大西洋水汽的影响,B项错。

西北部柴达木盆地四周环山、地形闭塞,越山后的气流下沉作用明显,因而,降水量最少,C项正确。

大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少,农业以畜牧业为主,D项错。

答案 

(1)A 

(2)C

类型二 地理示意图判读方法 

[典例剖析]

【典例2】 (2014·上海地理,16分)读7月索马里洋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驱动索马里洋流的西南风的成因。

(4分)

(2)判断图中索马里洋流是属于寒流还是暖流,并说明依据。

(4分)

(3)7月索马里洋流附近海域的鱼群相对较多还是较少?

为什么?

(4分)

(4)索马里半岛沿海有一条沙漠带,解释这里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

(4分)

[读图指导]

尝试自解 

(1)__________ 

__________ 

(2)__________ 

__________ 

(3)__________ 

__________ 

(4)__________ 

__________ 

解析 第

(1)题,根据南亚热带季风气候中夏季风的成因可知西南风成因是南半球的信风带随直射点移动,并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形成。

(2)题,图中有两条等温线,沿岸等温线向北温度递增,故可知是洋流来自相对低温区,是寒流。

第(3)题,秘鲁渔场成因知识的迁移。

7月索马里半岛盛行西南风,来自陆地的离岸风,使沿岸表层海水减少,底层海水上涌,带来海底丰富营养盐类,吸引鱼群。

第(4)题,沙漠带的成因主要与冬夏季都是来自陆地的较干燥的风,与夏季沿岸寒流的降温减湿的影响有关。

答案 

(1)夏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偏转成强劲的西南季风,驱动索马里沿岸的洋流向北运动。

(2)寒流。

依据:

因为索马里洋流从水温低于24℃的海区流向水温高于24℃的海区(索马里洋流的水温比流经海区的水温低)。

(3)较多。

依据:

因为该季节这里盛行西南风,易于形成涌升流,有利于吸引鱼群集聚。

(4)这里,夏季盛行西南离岸风,较为干燥;冬季盛行东北风,气流仍然较为干燥;全年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夏季沿岸寒流(或上泛冷水)也会加剧沿岸环境的干旱程度。

(任答两点即可)

[方法总结]

地理示意图是用简单的线条和符号显示地理事物的结构或相互之间联系的图形,其特点是主题突出,清晰易懂。

地理示意图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地理原理示意图

地理原理示意图是指反映地理事物的成因、原理和规律的图形。

常见的如地球公转示意图、太阳光照示意图、大气环流示意图、气旋与反气旋形成示意图、季风成因示意图、台风示意图、地震构造示意图、背斜和向斜示意图、城市中工业布局示意图等。

解读地理原理示意图的方法:

①识别图中所表示的是何种因素的地理事物联系过程;②注意根据图中箭头方向、线段的纵横关系等提取信息;③弄清事物的形成或变化过程,判断各因素之间的因果联系。

如:

(2014·江苏地理,3~4)下图1是天赤道与黄道的示意图,图2是太阳在黄道上的视运行轨迹图。

2.地理发展过程示意图

地理发展过程示意图是指反映地理事物的时间、空间变化过程及规律的图形。

常见的如我国东部雨带推移示意图、锋面示意图、水循环示意图、河流径流变化示意图、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城市化过程示意图、商业活动的主要环节示意图、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等。

需要指出的是地理发展过程示意图中也有些以数据统计图的形式出现。

解读该类示意图的一般步骤是:

(1)了解图意,进行图文转换,读图包括读图名、读图例、读内容、读功能等环节,从图中获取有用信息。

(2)根据图中箭头指向、数据或曲线变化规律推断其变化趋势。

(3)联系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掌握图示地理事物的时空变化规律。

如:

(2013·浙江文综,9~10)下图为1950~2010年世界及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人口变化过程。

3.地理事物分布模式示意图的判读

该类图利用某种模式反映地理事物与空间位置之间的必然联系(空间分布规律)、地理事物发展变化(演变规律)、地理事物之间本质的联系(空间联系规律)等。

运用模式示意图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某一地理事物和地理原理的分布规律。

常见的地理事物分布模式示意图有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气压带和风带分布模式图、世界洋流分布模式图、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人类社会与环境相互关系模式图等。

地理事物分布模式图的判读技巧:

(1)概括地理因素分布的一般规律、成因及特点,掌握分布模式图的由来。

(2)把规律落实到具体的地理位置。

如:

(2013·山东文综,3~4)下图示意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

4.地理关联示意图

地理关联示意图是指运用文字框图和箭头、线条等连接有关地理事物,表示各地理事物间相互联系、结构特征及演变规律的组合图形。

判读这类图的关键是读出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

用关联图考查的地理知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某种地理现象的形成过程与影响因素,如地壳物质循环过程、水循环过程、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及能量流动、人类活动与环境的辩证关系等。

(2)某一国家或区域突出地理特征的形成过程与影响因素,如西北内陆地区干旱气候的成因及对农牧业的影响等。

(3)某一企业的原材料来源、生产流程、市场销售网络图等,如某钢铁、汽车、化工、服装等公司的生产、销售网络结构图,要求考生从地理角度分析其生产与布局,这种关联图突出了个别性。

(4)某一地区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治理措施,如黄河中下游泥沙的治理,这种关联图突出了区域性。

(5)用关联图来表示由于人口过度增长而带来的粮食问题、贫困问题、能源问题、环境问题等。

地理关联示意图的分析其实是一个逻辑推理过程,关联图的各构成部分都有对应的因果关系,析图的关键在于地理原理、过程或规律的文字表述与关联图之间的互译,透析各部分的成图原理及因果推理,让整图“动”起来。

在解读这类示意图时,应先弄清楚该图的中心思想,要正确理解地理事物的内在规律,然后根据图中的符号,如箭头指向以及箭头之间的关系,来分析各关联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顺序、因果关系等。

有的关联示意图会留几个空框要求考生填空或者选择填空,在推理时要充分利用已知条件,从最简单、最有把握的方框入手,当已知条件逐渐增多时,再推理其他空白处的内容就相对容易了。

判读关联图时一定要在完成了各框内容之后,利用所掌握的概念、原理、分布规律等将所填内容验证一遍,确保其正确性。

如:

(2014·海南地理,1~3)一些跨国企业通过在国际互联网上发布订单的方式,将产品的制造环节转移给承接订单的企业。

下图示意某一般模式。

5.地理剖面示意图

地理剖面示意图是地理示意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直观、形象地反映地理现象、规律和本质。

剖面图主要有地形剖面图、地质剖面图、地租剖面图、土壤剖面图、天气剖面图等,其中以地形剖面图最为常见。

地形剖面图判读的基本方法:

(1)仔细读图例、比例尺(包括垂直比例尺和水平比例尺)、剖面线的方向和经纬线位置、注记及图示说明。

(2)根据剖面图上的地势起伏状况,读出沿剖面线各点的海拔、相对高度,分析海陆分布和地形分布特征。

(3)确定剖面线所在的大洲、大洋、国家或地区位置。

(4)将地形剖面图所显示的地势起伏状况、海拔、地貌类型及地形特征等与该地区的地形进行对照,判断地形区的名称。

(5)根据该地形剖面图所示位置及地形等,判断其气候类型、自然带类型等各种地理事象,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如:

(2013·北京文综,8、9题)读下图。

[培优演练]

1.(2014·北京文综,8)下图(a)为某校地理小组设计的校园景观指示牌,下图(b)为校园图局部。

读图,回答下题。

指示牌在图(b)中的位置是(  )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 由地图上的比例尺计算相关距离,由指示牌上的方向和距离等信息确定指示牌的位置。

即校训牌位于指示牌的正前方80m处,气象站位于指示牌右侧150m处,老校门位于指示牌左侧200m处,地理园位于指示牌前方350m处,就可反推得出指示牌位于图中②处。

答案 B

2.(2014·浙江五校联考)下图示意42°N附近我国某山地北坡自然带谱,据此回答

(1)~

(2)题。

(1)该山地1800米以上的岳桦林是一种呈匍匐状生长、根系发达的森林,以下不属于其生长习性的是(  )

A.耐旱B.耐寒

C.抗风D.耐贫瘠

(2)甲、乙为两大著名水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湖的成因与云南昆明滇池类似

B.该山地冬季不适合开展冰雪运动

C.乙河的补给水源主要来自于甲湖

D.乙河流域地区交通运输方式以铁路为主

解析 第

(1)题,由题干可知,岳桦林呈葡匐状生长,这与当地气候严寒、土壤贫瘠、多强风有关。

而森林一般需水量较大,所以耐旱不是其生长习性。

(2)题,甲湖明显位于火山口,与滇池成因不同;该山海拔虽然不高,但由于其纬度较高,所以山顶也有冰雪,冬季可能适合开展冰雪运动;根据该山坡自然带可知此山地处于季风区,所以乙河的主要补给类型为雨水补给;根据山麓海拔及自然带可以判断该山地位于我国东北地区,东北地区是我国铁路最密集的地区之一,所以乙河流域地区交通运输方式以铁路为主。

答案 

(1)A 

(2)D

类型三 地理景观图的判读 

[典例剖析]

【典例3】 [2014·新课标Ⅰ,1~2]太阳能光热电站(如下图)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

据此完成

(1)~

(2)题。

(1)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  )

A.柴达木盆地B.黄土高原

C.山东半岛D.东南丘陵

(2)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  )

A.提升地表温度

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

C.误伤途经飞鸟

D.提高作物产量

[读图指导]

尝试自解 

(1)________ 

(2)________

答案 

(1)A 

(2)C

[方法总结]

1.地理景观图主要是指各种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景物的照片、幻灯片和卫星影像图片等。

一般可以分为自然景观图和人文景观图。

(1)自然景观图:

常见的有地质地貌景观图(名山、断层、典型地质现象等)、天气气候景观图、自然灾害景观图(火山喷发、地震示意图或照片等)、生物群落景观图(动植物图片和自然带景观)等。

(2)人文景观图:

常见的有聚落景观图(城市、村落)、农田和农业景观图(耕地、林地和水稻种植等)、工厂和工业景观图(采矿、生产车间等)、交通景观、人种外貌景观图(不同人种的图片)、民族风情景观图(民族特色图片)、建筑景观图(标志性建筑)、名胜古迹景观图等。

如:

(1)(2013·广东文综,1)下图为某地实景图。

(2)(2012·江苏地理,19,20)下图是雅西高速公路汉源流沙河大桥景观图。

2.地理景观图的判读方法

(1)判读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

根据景观图的图名,确定景观图所表示的主题属于何种地理要素或简要说明哪种地理现象。

景观图的清晰程度直接影响判读效果。

第二步:

从景观图中找出标志性景观(如典型的植被、地形特征、标志性建筑等),进行空间定位。

第三步:

细心观察景观图中各地理要素的特征和相互关系,即图中信息的地理意义,对景观图所在区域形成整体的认识,把握区域地理特征。

第四步:

根据景观图中信息,提取与设问相关的部分,并联系有关知识进行分析和回答。

(2)根据类别进行解读

①对于自然景观图,首先要进行空间定位,然后分析景观指示的自然环境特征,接着分析自然景观形成的原因,归纳规律,并探讨人类的利用与改造、协调发展问题。

②对于人文景观图,首先是进行空间定位,然后分析图中事物所处的自然环境特征,最后分析其功能及随时代的变化。

[培优演练]

1.(2014·安徽文综,29~30)下图为我国科考队在北极点放置中国结时拍摄的照片。

读图,完成

(1)~

(2)题。

(1)该照片拍摄日期、拍摄者或中国结影子的方位是(  )

A.3月21日、中国结影子指向正南

B.6月22日、拍摄者位于中国结东南

C.8月20日、拍摄者位于中国结正南

D.9月16日、中国结影子指向东北

(2)与图示地区相比,南极点及周边相应范围内(  )

①1月份冰层厚度大 ②3月份累计昼长长 ③7月份近地面气压高 ④9月份平均气温高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解析 第

(1)题,3月21日为北半球春分日,北极点太阳高度角为0°,中国结的影子不会出现在地面上,故A项错误。

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时,北极点附近为极昼,可观察到中国结的影子。

北极点为地球的最北点,在北极点观察,拍摄者位于中国结正南。

(2)题,南极点及其周边相应范围的冰层厚度终年大于北极地区;以北半球春分日为界,3月份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的时间长于位于北半球的时间,即3月份南极点附近极昼天数多于北极点附近的极昼天数,故②正确;南极点附近海拔高,近地面气压较北极点附近低;9月份南极点附近极夜时间较长,极昼日期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小,且受海拔、海陆等因素的影响,南极点附近9月份平均气温较北极点附近低。

答案 

(1)C 

(2)A

2.(2014·北京朝阳区高三期末)下图为内蒙古某旗及相关景观示意图,该地在距今1万至300万年期间为冰雪覆盖,景观处岩层基本上由花岗岩组成。

据此回答

(1)~

(2)题。

(1)图中平顶山刃脊、角峰地貌的形成原因是(  )

A.流水侵蚀B.冰川侵蚀

C.风力侵蚀D.冰川堆积

(2)北大山石林是由平顶山地貌演变而成的,其演变(  )

A.受流水的化学侵蚀作用

B.反映北大山所受的断裂作用强于平顶山

C.由地震的崩塌作用造成

D.反映北大山地势和纬度高,更易被侵蚀

解析 第

(1)题,刃脊、角峰地貌是冰川侵蚀地貌,B对。

(2)题,图示石林主要是外力侵蚀形成,外力侵蚀作用在地势高处表现的更明显,在低洼处表现为沉积作用,所以石林地貌反映北大山地势和纬度较高,更易被侵蚀,D对。

答案 

(1)B 

(2)D

限时专项训练 

(时间:

45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4·上海闵行区调研考试)中国正在酝酿建设第五条能源大通道—中巴铁路,该铁路北起中国新疆喀什,终点设在巴基斯坦港口城市瓜达尔,瓜达尔港运营权已于2013年2月18日移交中国企业。

读图回答1~2题。

1.瓜达尔港建设的有利条件是(  )

A.毗邻油田,货物运量大

B.靠近首都,经济腹地广

C.扼守波斯湾出口,位置重要

D.位于印度河河口,港阔水深

2.中巴铁路修建将给喀什带来的有利影响有(  )

①扩大经济腹地

②缩短出海距离

③改善对外交通条件

④改变能源消费结构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 1.C 2.A

3.(2014·浙江模拟冲刺)读某国在甲、乙、丙、丁四个不同时期的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完成下题。

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该国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顺序一般为(  )

A.甲→丙→丁→乙

B.甲→乙→丁→丙

C.丁→甲→乙→丙

D.丁→甲→丙→乙

解析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可推出死亡率=出生率-自然增长率,由此可知虚线与实线之间为死亡率。

读图可知:

丁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原始型。

丙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

人口模式的转变首先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然后是出生率下降。

由此可以推断该国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顺序一般为丁→甲→乙→丙。

答案 C

(2014·浙江丽水模拟)页岩气是一种以游离或吸附状态埋藏于致密的页岩层或泥岩层中的非常规天然气,下图为页岩气埋藏构造示意图,据此完成4~5题。

4.图中页岩气与常规天然气相比(  )

A.受页岩油挤压,埋藏更深

B.游离性更强,开采难度更小

C.埋藏于断裂带,岩层裂隙发育更高

D.分布于向斜槽部,有自生自储条件

5.对页岩气的大规模开采使用可以(  )

A.改变地表形态,并导致地面沉降

B.减少对石油的依赖,低碳效益明显

C.导致地下水污染,地下水循环更活跃

D.改善大气环境质量,降低二氧化碳浓度

解析 第4题,页岩气是一种非常规天然气,其产生和储存条件等与常规天然气不同,解答该问题必然依据的是题中所给信息,而不能受常规天然气储存的相关知识影响。

从页岩气埋藏构造示意图中可看出,页岩气埋藏深,并非受到页岩油的挤压导致,A项错误;若页岩气游离性更强,会加大开采的难度,B项错误;图中无断裂构造,C项错误;图中页岩气积聚在向斜的槽部(底部),有自生自储条件,D项正确。

第5题,由题干信息可知:

页岩气的主体是以吸附或游离状态存在于泥岩、高碳泥岩、页岩及粉砂质岩夹层中的非常规天然气,其大规模开采使用不会改变地表形态,也不会导致地面沉降,也不会导致地下水污染,所以A、C项错误;页岩气的大量使用会产生二氧化碳,同样不会降低二氧化碳的浓度,D项错误;页岩气的大量使用,可以改变能源消费结构,可降低对石油的依赖,相比较石油的使用来说,排放的二氧化碳量要少,所以B项正确。

答案 4.D 5.B

(2014·广州市调研)读图,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