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书绝句李一评近现代书法名家系列之陆俨少.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668821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27.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书绝句李一评近现代书法名家系列之陆俨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论书绝句李一评近现代书法名家系列之陆俨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论书绝句李一评近现代书法名家系列之陆俨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论书绝句李一评近现代书法名家系列之陆俨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论书绝句李一评近现代书法名家系列之陆俨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书绝句李一评近现代书法名家系列之陆俨少.docx

《论书绝句李一评近现代书法名家系列之陆俨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书绝句李一评近现代书法名家系列之陆俨少.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书绝句李一评近现代书法名家系列之陆俨少.docx

论书绝句李一评近现代书法名家系列之陆俨少

论书绝句——李一评近现代书法名家系列之陆俨少

论书绝句——李一评近现代书法名家系列之陆俨少

论书绝句——李一评近现代书法名家系列之陆俨少

编者按:

近年来,李一先生选取了近现代书法名家近百人作为品评对象,以绝句的形式表现出来,并附短文于后。

《中国文化报》《书法报》已分别连载多期,现将其手稿用微信的形式陆续刊登。

论书绝句——李一评陆俨少

摹状杜陵力亦劬,中书毛颖脱挛拘。

都将云水氤氲意,阑入清遒笔阵图。

陆宛若为当世浙派山水巨擘,毕生沉湎艺道,笔耕不辍,自言十分功夫,四分读书,三分作字,三分绘写。

初执礼问业于吴门王文若太史,后从冯涤舸习画缋之事,复与吴湖帆游,四始六义、五墨八法俱有可观。

而生涯坎壈,寇戎之乱,党锢之祸,焚坑之厄,几无一得脱,颠沛道路,辗转沟壑,以言获罪,备极宭辱,杜陵“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之语,正似为渠而发。

避寇巴蜀之日,恒以工部集自随,身经目击,无非少陵诗境,因发愿化无形画为无声诗,半世挥写,计得百帧,流云逝波,勾摹入神,正侧顺逆,虚实黑白,极变化之能事,境象联翩,悉发杜诗之奥,人咸目为国之重宝。

精思逸才,溢于其书,用笔结字亦多云水卷舒之意,因势通变,不主故常,奔纵烂漫之态,触目皆是。

每恃才弄险,辄复自解之,章法吞吐开阖,芊绵映带,若乱石铺街,具见妙谛。

盖陆氏幼习北碑,长攻右军诸帖,复参杨风子并米黄诸家,一以己意运之,初不拘拘于常格也。

善用中锋圆笔,絶去甜俗疲弱之弊,高明处沉着痛快,异趣纷披,庸下者则轻懈躁率,行气散漫。

陆氏平生颇自矜其书,深以掩于画名为恨,谓与古之大家相高下,己亦无甚愧焉。

周览其作,自足与名手争衡,欲跻神品,似尚未达一间耳。

陆俨少简介及作品欣赏

陆俨少(1909,1993),又名砥,字宛若,上海嘉定县南翔镇人。

1926年免费进入无锡美专,未半年即辍学;随后结识前清翰林王同愈,学习诗文、书法;1927年经王同愈介绍拜冯超然为师学画,并结识吴湖帆,遍游南北胜地;1956年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1962至1965年兼课于浙江美术学院,1980年在该院正式执教;1984年被任命为浙江画院院长。

出版《山水画刍议》、《山水画课徒稿》、《陆俨少画集》等。

陆俨少谈艺录

一、气韵生动

气韵生动与笔墨有关。

中国画主张在似与不似之间,所以一幅画包括两个部分:

一个是具象部分,即所谓“似”,摄取物象,令观者看懂所

描写者为何物;另外一个是抽象部分,即除去具象部分以外,其他一切,都包括在抽象部分的范围之内。

即所谓气韵是一幅作品完成后的整体效果,气韵包括气息、气质、品格、韵味、韵致、气势等等。

以上种种,首先要生动,即要有生气以及灵动的感觉。

中国画应和书法一样,点化要能独立存在,画上一点一划,除了为形象服务之外,要有独立存在的价值。

气韵之高下,大部分是通过点划显现出来的。

点划用笔必须活,如书法讲求一波三折,以及龙飞凤舞、高空坠石、渴骥奔泉等等,简言之,也不外一个活字,都要达到生动的境界。

二、十分分定法

四分读书,三分作字,三分绘写。

四分读书:

我提出这个比例,其用意是学画不光是作画,还有画外的功夫。

第一是读书。

因为读书可以变化作者的气质,气质的好坏,是关于学好画的第一要事。

气质是创作的一面镜子,直接反映到创作上去。

要有宽阔的胸怀,高尚的品德,不为名利所动,加以对事物的敏感性,即有理想,有见解,以及笔有韵味神采等等,亦即前人所主张画要有书卷气,有了它,就有文野之分,新的涵义就是有文明的素质,直接反映到画上去,简单地说这样就是好画。

再则古代书画名迹,寥如星凤,欲见为难,而自古大文学家、大诗人之鸿篇巨制,随手可得,一篇在手,讽咏咀嚼,不特其声容气势,甚之通篇结构,繁简虚实,移之于画,无非佳制,所以我认为学画而不读书,必致营养不良,不独不能吟诗撰文,见其寒俭已也。

三分作字:

第二是三分写字。

中国画注重骨法用笔,亦即首先研究笔的点画,一支毛笔,用好它必须经过长期刻苦的训练,而写字是训练用笔的最好方法,要做到使笔而不为笔使,要笔尖、笔肚、笔根都能用到,四面出锋,起倒正侧,得心应手,无不如志。

做到这点,是一辈子的事。

所以老辈告诉我们,画不必天天动笔,而写字则不可一日间断。

书画同源,字写好了,对学好画有很大的帮助,写字在进程中间,点画不能有一笔败笔,同样情形,一画之成,中间也要避免有败笔。

写字中间,不能有败笔,是人们所能理解的,而作画中间,点线杂陈,千笔万笔,要求无一败笔,人所不能理解。

虽然古人有云,一有败笔可以随即掩盖改正。

而不知如何改正,欲盖弥彰,越改越糟,只有在习字中间,一笔不苟,养好无败笔的习惯,起讫分明,浮烟涨墨,无所点汙,而有透明之感。

再则书法艺术,沿流至今,名家辈出,总结了很多好的形象经验,如折钗股,屋漏痕,锥划沙等,用到画上去,能增加线条美。

字帖的临摹范本,亦多反映了名书家的忠义之气,或潇洒倜傥的高尚品质,耳濡目染,日久也会潜移默化受到影响,变化了学画人的气质。

三分绘写:

所以我提出三分绘写,人或认为画的份量太少了一些。

其实读书作字占去十分之七,终极都为画服务,所以画是不嫌其少了。

陆俨少轶事

轶事一

陆俨少孩提时就十分酷爱诗文,初中起每年必自学一部古书。

平时在家无事,总是手执一卷,如司马迁、杜甫、韩愈、柳宗元、李商隐、欧阳修、苏轼的诗文都诵读吟咏。

自他跟翰林学士王同愈学画之后,首先教他的不是画,而是诗词与古文。

一次,王先生在读到陆俨少经一位秀才圈改过的诗稿,发现原稿比改定的要好得多,即认为不是陆俨少该拜这位秀才为师,倒是陆俨少应做这位秀才的先生才是。

轶事二

1939年秋,陆俨少携画专程去成都准备办第二次画展。

当他带着作品拜访四川省教育厅厅长时,这位厅长说:

“成都开画展,人事第一,作品第二。

”而陆俨少说:

“二十年学画,未学人事。

”据此,他草拟了一篇启事:

“俨自知学问,好弄笔墨。

比来二十余年,不敢自谓遂窥六法藩篱。

顾于往哲名迹,略得寓目。

间览山川,留情云树,每成一团,废寝忘食为之。

觉古人造化,所在俱师,心神通悟,情性移化,襟怀既广,风节斯厉,诗为心声,画贵立品,夫岂异哉。

良亦木强之姿,不能委顺时俗,是以乐志田亩,耒耜躬操。

冬夏读书,春秋出游,穷岩幽谷,兴到足随。

况以西川山川风土之美,向往之情,积有日矣。

会更丧乱,因缘入蜀,乃逼贱事,四载巴渝,辄用为叹。

今则性遂夙志,将登峨眉,上青城,卷轴自携,道出上郡,窃欲问艺于贤达之前,得一言以为重。

夫物有感召,赏音匪远,而敝帚自珍,固亦不作善价以沽。

嘤既鸣矣,求其有声,惟褒惟贬,可师可友,并世君子,幸有以教之。

果然,这次画展爆出一个冷门,得到了较高的评价。

轶事三

先生一生,大部分是在坎坷中度过,然而他对艺术的追求却从来未放松。

在“戴帽子”时,作品不能公之于众,就只能自我欣赏。

在生活极度困难时,自嘲“画饼可以充饥”;在“牛棚”里则拿了废报纸用笔蘸了清水画云画水;乘公共汽车时,往往是拿出一张印有“兰亭序”的小卡片,以指代笔在腿上笔划不休。

先生可以说没有任何嗜好,除了阅读书报、观赏风物外,终日写字作画。

对于笔,真可说是不可须臾离开也。

——刘旦宅追忆陆俨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