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复习备考的主要策略.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658048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73.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政治复习备考的主要策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三政治复习备考的主要策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三政治复习备考的主要策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三政治复习备考的主要策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三政治复习备考的主要策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政治复习备考的主要策略.docx

《高三政治复习备考的主要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政治复习备考的主要策略.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政治复习备考的主要策略.docx

高三政治复习备考的主要策略

2011年高三政治复习备考的主要策略

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分水高级中学 吴 军

  

内容摘要:

本文从学生备考需过的“五关”──知识关、能力关、书写关、速度关、心态关出发,阐述2011年高三政治复习备考的主要策略:

关注“三个”重要信息;夯实“三个”重要基础;优化“三个”基本环节。

 

关键词:

复习课;有效;高效

 

一、学生高三政治备考需过“五关”

 

对于每一个莘莘学子来说,十二年的梦想,十二年的等待,只求高考能顺利过关。

要想高考成功有“五关”必不可少:

知识关、能力关、书写关、速度关、心态关。

高三学生知识关可能面对的困惑是:

记不清,背不全;辨不明,理不透;面不广,养不深。

能力关的要求:

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探究问题的能力。

书写关的要求:

字迹工整,书写规范,组答条理。

速度关的要求:

50分钟完成12+5道题量。

心态关的要求:

遇难不慌,遇生不乱,遇熟不轻,遇易不浮。

             

 

二、2011年高三政治复习备考的主要策略

 

(一)关注“三个”重要信息(方向)

 

1.密切关注考试说明的条目及其变化

 

(1)考试说明的条目有一个很大的特点:

没有“知识掌握程度”要求。

这给我们复习带来了挑战:

我们按什么要求复习,复习到什么程度?

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把考试说明和学科指导意见结合起来。

学科指导意见是对考试说明的细化,把两者结合起来便于操作。

现以经济生活的第三课为例加以说明。

 

考试说明

学科指导意见

消费及其类型

影响消费的因素

理解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

影响消费的因素

把握消费的类型

消费的结构

知道消费结构和恩格尔系数的含义

举例说明恩格尔系数变化对消费水平的影响

正确的消费观

影响消费行为的主要心理

描述几种主要的消费心理

比较几种不同的消费心理影响的消费行为的差异

理智消费

理解理智消费的四大原则

辨析消费观念的变化,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2011年与2010年主干条目及其变化──如何关注变化

 

2011年《考试说明》出来后,最值得做的一件事是比较2011年与2010年主干条目及其变化并引导复习。

主干条目变化之处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往往是高考命题兴奋点。

现以2010年与2009年主干条目及其变化为例(经济生活模块)进行说明。

 

 

经济考试说明(2009)

经济考试说明(2010)

1

结算方式

2

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

现代企业典型的组织形式(缩)

3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扩)

4

利息、利率和本金

存款利息及其计算(扩)

5

收入分配对效率、公平的影响

收入分配公平的制度保证和重要举措(扩)

6

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扩)

7

财政收支平衡

财政收入和支出的三种情况(扩)

8

违反税法的现象

违反税法的行为

9

市场秩序与市场规则

市场秩序(缩)

10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扩)

11

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措施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扩)

 

2.密切关注社会时政热点及本省特色信息

 

比如社会时政热点:

反映物价上涨的“蒜你狠”、“豆你玩”、“糖高宗”、“苹什么”等流行词;十二五规划;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两会”等。

 

本省信息有:

杭州汽轮动力集团有限公司成功经营,浙江省LED产业链,浙江省节能减排情况等。

 

关注社会热点的目的是要用好热点,我们想要达到的目的是创设情境,分析热点,巩固知识,提升能力,拓展视野,增强新颖和时效性,让课堂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高考。

 

3.密切关注各地后期复习资料的信息

 

(1)各地复习资料如何获得

 

除了本校加强高考研究之外,还应与一些有实力学校加强交流,获取它们的后期复习资料并加以解析为我所用,可以与这些名校建立长期的友好合作关系以便随时获取有效资料。

 

(2)获取资料后怎么用

 

获取资料后不是照搬照抄,而是应该有所取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必须选择试题,分析我们备考的盲点、冷点,捕捉考试的热点和信息,弥补我们的不足。

 

(二)夯实“三个”重要基础(根本)

 

1.夯实基本的主干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1)      坚持点、线、面的统一

 

① 点要“实”:

多角度、全方位准确理解。

 

如我国政府职能,内部“四问”: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会怎样。

外部“四清”:

经济方面的“宏观调控”等;政治方面的“党的领导“、“人大职能”、“政协职能”等;文化方面的“作用”、“任务、“两个素养”等;哲学方面的“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等。

 

②线要“清”:

清晰链接点与点之间关系。

 

如:

《经济生活》的“(经济)环节线”;《政治生活》的“(民主)主体线”;《文化生活》的“逻辑(知识)线”;《生活与哲学》的“(唯物)辩证线等。

 

下面以《政治生活》“(民主)主体线”为例。

 

主线

公民──政府──民主政治──国际社会

公民

权利与义务;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公民与国家的关系

政府

性质、原则、职能与责任、依法行政、政府权威

政党

性质、地位、宗旨,执政、领导、建设

民主政治

四大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自治制度)

国际社会

主权国家与国际组织、当今时代主题、我国的外交政策

 

③面要“广”:

确立宽广而稳定的知识面。

如影响价格的因素。

 

 

在点、线、面的基础上,形成有效的知识体系,从而能得心应手地调动、运用知识。

应该形成怎样的知识体系呢?

比如,

(1)课程体系:

经济、政治、文化、哲学;

(2)学科体系(生活与哲学模块):

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观与价值观;(3)单元体系:

(哲学第一单元为例)a.日常生活入手:

哲学来源于生活又超越生活;b.哲学历史:

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c.哲学与时代:

哲学还与时代发展密切相关。

(4)课文体系:

(哲学第四课为例)a.世界的本原是什么?

物质的;b.物质的世界状态如何?

运动变化的;c.运动变化着的物质世界是否杂乱无章?

有规律的。

(5)课时体系:

以《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第一目为例:

a.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b.什么是运动?

c.运动与静止的关系;d.马克思主义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2)坚持懂、背、用的统一

 

①切实弄懂“一知半解”的基础知识。

比如,在经济中无限责任和无限连带责任;流动性与流通性;国民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等。

 

②挤出时间让学生背书、整理知识。

a.指导学生掌握记忆的方法;b.编写条目解答、确定朗读时间;c.主干知识默写。

 

③对于生疏而重要的知识要多用。

编制“滚动式”的练习,让重要知识点“像钉子钉在脑子里一样”

 

2.培养基本的学科能力

 

(1)高考题赏析:

感悟高考命题答题的基本思路(分三阶段)。

第一阶段:

读懂答案,提出问题;第二阶段:

读深答案,提出启示;第三阶段:

读透答案,提出补充。

 

(2)时政自编练习:

学会评析时政热点(分三阶段)。

第一阶段:

一材一问一练。

比如,“心暖则经济暖”的唯物论依据。

第二阶段:

一材多问多练。

比如,“分配既要注重效率,更要注重公平”,经济、政治、哲学角度设问并回答。

第三阶段:

多材一问一练。

比如,党重视大学生就业、重视建立农村基本合作医疗制度、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等,共同体现了政治生活的哪些道理?

 

(3)错题扫描纠错行动:

第一,编制模板:

政治5本书,分18个模块;第二,整理错题:

月考、期中、期末考试等;第三,绘制图形:

根据错题与模块要求,绘制柱形图;第四,分析原因:

知识与能力、习惯、方法等方面;第五,纠正错误:

在老师指导自主纠正错误。

 

指导学生整理各种练习,发现问题,及时纠错,弥补“短板”。

 

(4)从知识体系出发,系统推进。

从课程体系、学科体系、单元体系、课体系一直到课时体系,从宏观到微观,从微观到宏观系统推进学科基本能力。

 

(5)从主体元素出发,立体推进。

a.行为主体角度。

经济:

国家、政府、市场、企业、生产经营者、劳动者、消费者等。

政治:

国家、政府、政党、公民、民族、国际社会等。

b.知识元素角度。

“社会再生产的过程”:

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政府”:

性质、职能、原则、依法行政。

 

(6)从思维层次出发,步步推进。

a.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样?

怎么办?

b.分析与综合相结合。

微观—中观—宏观;宏观—微观—宏观。

 

3.强化基本的解题方法。

 

在高三政治备考中一定要加强解法指导,可以在平时解题中穿插解法指导,也可以单独开设解法指导课。

不管怎样,尤其要关注三类题,图表类、意义类、措施类和三类问题。

注重方法提炼、过程展示、语言规范。

在训练的基础上,对每一种题型进行概括总结,形成一套便于学生掌握和运用的解题方法和套路。

同时在训练的时候一定要让学生动手把自己答案写下来并通过实物投影进行展示和点评,在教学中养成,在训练中积累,在生活中实践。

以下是对图表类、意义类、措施类三类重要题型所概括的解题方法和套路。

 

措施题:

解答“怎么办”问题的“三部曲”:

一是根据问材分类型:

材料、设问、联合型;二是根据类型定角度:

根据类型综合考虑;三是根据角度选思路:

材问、科内、书政合。

 

(三)优化“三个”基本环节(抓手)

 

1.备课

 

(1)备课做到五个有:

即脑中有“纲”(课程标准),胸中有“本”(教材),目中有“人”(学生),心中有“情”(情境),手中有“法”(方法)。

 

(2)具体措施

 

集体备课行动:

集体备课的流程(定主题、定主备人、集体讨论、形成教案、反思)。

 

开门听课与推门听课:

老教师的课堂随时欢迎年轻老师听课,领导不打招呼直接听课,巡视听课。

 

编制导学案:

学案要求精细化,题目要精选。

 

高考研究行动:

做完8套高考试卷,编制一张表格(要求到考知识点题型分值难易程度),参加一场高考。

 

2.上课:

在备课的基础上,强调一个“动”。

(1)让学生“动起来”:

思考、讨论、练习等(能力是练出来)。

(2)让讲解“精起来”:

有趣、精炼、启发等。

强调两个5分钟:

教师连续授课时间5分钟,也就是每隔5分钟,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1次。

每节课最后5分钟,教师留给学生自己思考总结。

 

3.练习:

要求“四精”、“五必”

 

“四精”:

(1)精选:

一般是12+5的模式。

(2)精练:

限时训练。

(3)精批:

有统计,有适当评语,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建立错题库(电子稿、剪贴板),获得学生练习的真实信息。

(4)精评:

教师在讲评作业和试卷课要“精”。

有评分细则,有重点,有难点,有矫正练习。

例如(原题):

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为什么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只要两岸同胞的心灵相通,就会一通百通”?

变化题1(变设问)“两岸同胞翘首以盼多年的‘三通’梦想终于成为现实”。

请你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变化题2:

(变角度)海峡两岸分隔多年,什么两岸同胞心灵依然相通?

再如(原题):

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回答为什么大多数中国民众对中国经济发展充满信心?

变化题1:

(变知识范围)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回答为什么大多数中国民众对中国经济发展充满信心?

变化题2:

(变知识范围以及设问角度)请从《经济生活》的角度谈谈,政府应该怎样进一步增强中国民众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

再举一例(原题):

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浙江人经济与浙江人精神之间的关系。

变化题1:

(变材料范围)材料三体现了《文化生活》哪些道理?

 

“五必”:

教师在作业布置和检查上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看,有看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最大限度发挥以“训练为主线”的作用。

 

在教学中养成,在训练中积累,在生活中实践。

形式突破,内涵提升,对考生而言:

心中有底,考其所知,优于他人,能拿高分,交出一张理想的高考答卷。

 

1、拔苗助长:

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违背客观规律就会遭到它的惩罚

2、守株待兔:

错把偶然当必然,误把现象当规律。

3、刻舟求剑:

否认物质是运动的,不懂得绝对静止的事物是没有的

4、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物质运动有其客观规律;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

5、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既要组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6、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行而上学孤立的,片面的看问题

7、不入虎穴,耶得虎子:

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

8、杞人忧天:

否认物质运动规律的客观性

9、喜鹊叫喜,乌鸦叫丧:

否认事物联系的客观性

10、量体裁衣,对症下药:

从客观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1、张冠李戴,良莠不分:

抹杀事物矛盾的特点,混淆事物的性质

12、白马非马:

割裂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主观任意的玩弄概念的诡辩论

13、画龙点睛:

做事物要善于抓住重点,抓住主要矛盾

14、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任何事物都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联系着,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15、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事物的变化发展从量变开始,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一起质变

16、近朱者赤,近朱者黑:

外因是事物变化的重要条件

17、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18、画蛇添足:

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原本怎样,人们就应该如实地反映它,决不能主观的。

任意地歪曲它。

19、掩耳盗铃:

认为主观感觉决定客观存在的主观唯心主义是荒谬的。

20、郑人买履;做事死板教条,不从实际出发,终将一事无成。

21、凿壁偷光;事情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内部的矛盾运动,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22、舍本求末;颠倒主次矛盾关系,办事情抓不住重点。

23、疱丁解牛;认识和把握事情的规律,按规律办事,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24、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坚持两分法,全面地看问题,反对一点论。

25、纸上谈兵:

割裂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片面强调理论而忽视实践。

26、物极必反,否极泰来:

事情的发展从量变开始,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质变,矛盾就户转化为它的对立面。

27、百闻不如一见:

实践出真理。

28、因势利导:

遵循客观事情发展规律办事,利用规律取得成功。

29、水滴石穿,积叶成书:

事情的变化总是由一点一滴的量的变化开始,量变引起质变。

30、田忌赛马:

事情的构成成分及其排列组合的量的变化,会引起质的变化。

31、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只见部分,不见整体,形而上学孤立地看问题。

32、胸有成竹:

认识了事情的规律,就会由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33、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新事情开始比较弱小,但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最终能战胜旧事情。

34、竭泽而渔,杀鸡取卵:

无视联系的客观性,不能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35、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事情是变化发展的,不能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36、教学相长:

矛盾双方仅是对立的,而且是统一的。

37、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局部联系有时能够影响整体理想的成败。

38、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否则就弄不清事情的性质,得出错误的结论。

39、东施效颦:

只单纯的仿效形式,不研究学习实质的结论。

40、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普遍联系的观点是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的。

41、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人的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认识对象的理解和反映会有差别。

42、相反相成,相辅相成:

矛盾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

43、人山问樵,人水问渔:

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4、防微杜渐:

事情的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的,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

45、好事多磨:

任何事情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46、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一定的结果都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的。

47、年年岁岁花开落,岁岁年年人不同:

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一成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

4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一心为民的正确价值观。

49、纸上得来终觉浅,绝此事要躬行:

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

50、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事情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5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事情的运动,变化,发展有其客观规律;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52、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

对任何事情都要坚持两分法。

53、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办事情要善于抓主要矛盾。

54、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并通过个别表现出来。

55、邯郸学步:

共性的东西可以借鉴,但不可不顾个性,一味仿效,生搬硬套。

56、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坚持两分法,具体的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正确的认识事情。

57、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没有无因之果;事情只要在不断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

58、知己知彼,百战百殆:

经常两点论,全面的看问题。

59、讳疾忌医:

回避和掩盖矛盾,否认矛盾的客观存在。

60、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皆不同:

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61、小题大做:

不符合唯物主义的要求,不是如实地按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去反映事物,而是主观地加以夸大和渲染,把本来是小问题,借题发挥,大作文章,就叫小题大做。

62、无穷无尽:

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世界发展的无限性。

物质世界的发展永远没有终结,也没有尽头,这就叫无穷无尽。

63、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比喻不懂得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只承认理性认识可靠,否定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耍依赖于威性认识,这就好象说有没源头的水,有没苗本的树木一样,是不可能有的。

64、不经一事,不长一智(吃一堑,长一智):

符合认识论中实践出真知的原理。

经一事就是对某一事物的实践和经历,长一智就是对某一事物的认识和总结。

不经过实践就不能得到对事物的认识。

65、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包含内外因辨证关系的原理。

66、种瓜得瓜,种豆种豆:

包含矛盾特殊性的原理,也反映了事物的因果关系。

67、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反映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也是复杂的、多样的。

有直接的联系,也有间接的联系。

68、清规戒律:

比喻违背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的教条主义。

69、一劳永逸:

这是违背对立统一规律的形容词。

劳和逸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有劳就有逸,相互联系而又相互转化,不可能一劳之后就永远休息,不再运动了。

不能把劳和逸割裂开来。

70、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符合对立统一规律。

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的两个方面相互联系共存于一个统一体之中。

71、人心如面:

包含着矛盾特殊性的原理。

矛盾着的事物及共每一个侧面都各有其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