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点符号正误辨析.docx
《标点符号正误辨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标点符号正误辨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标点符号正误辨析
标点符号正误辨析
标点符号是个陈旧话题,但我们发现在实际应用中,却屡错难纠。
这种普遍现象产生的原因,我个人归纳为主要是在认识上、社会群体结构上、文字责任主体上、汉字自身复杂现象上,以及实践与理论结合上等方面存在差异造成的。
所以,今天准备就此和大家进行交流。
一、问题的根源
第一,认识上的差异:
无足轻重
一篇文章主要看立意,文字;
一件公文主要看其指导性,操作性;
一部书稿主要看其社会价值,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而不会有人去评价其标点符号应用的价值。
即便标点有点差错,虽有伤风雅,却无关大局。
久而久之,形成了价值取向上的偏移。
第二,群体结构上的差异。
社会大量存在的是非专业文字工作者,包括我们大多数的作者。
因为他们不受什么制约,积累形成的随意性,习惯性,无意中常常把正确的搞乱了,再以讹传讹,造成积习难改。
相当一部分根本就不在意,更难去较真。
第三,责任主体上的差异。
现实中,究竟能有多少人把自己当做文字的实施主体和文字“法人”?
往往存在依赖现象:
机关——下级依赖上级;学生依赖老师;作者依赖编辑……责任的高度集中,势必增加把关难度。
第四,汉字本身的差异。
汉字表音又表意,造成了复杂性。
有的有据可循,而相当一部分鲜活的语言现象要靠具体的人去理解,去判断,而恰恰因人的差异(如上所述)就带来了标点符号应用质量的差异。
第五,实践与理论上的差异。
表现为重实践,轻理论。
往往注意解决纠正一个个具体问题,而忽视共性、规律性的探讨。
特别是许多人认为标点符号不过小儿科,难出大成果。
理论探讨的冷淡,造成了正确引导不力,所以治标难治本,屡纠屡犯,反反复复。
二、标点符号的再认识
第一,标点符号是正确和充分表达作者理念、情感的视觉载体。
一个句号,一个问号,一个叹号不同,它的直观效果显然不一样,且一目了然。
第二,标点符号是文字作品审美价值的一部分,倘若文字作品满篇布陈的都是密密麻麻的文字,就会使人感到压抑喘不过气来,即使文字再精练,整体美感也会大打折扣。
第三,在一定条件下,标点符号还可以改变文字作品的命运。
前苏联文艺评论家巴乌斯托夫斯基在《金蔷薇》一书列举了一个本来已被压下的一篇作品,后来由《海员报》一位老编校当夜重新梳理了作品的标点符号,使已被枪毙的稿子焕然一新,而且文字一个未动,第二天上午如期刊发,反响非常好。
这个故事的结论应该说是令人信服的。
三、具体问题
(一)句号
句号误用,主要有两种情况:
1.句逗混淆:
作为陈述句末尾停顿,有时却与句中停顿混淆,应该用句号的误用了逗号,造成很长甚至整段话没有句号;相反,误将句中停顿的逗号当成了句末停顿的句号。
2.句、叹号混淆:
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应该用句号,但有时却误用了叹号。
例:
请您稍等一下!
(此处叹号应为句号)
(二)逗号
逗号应用比较简单,顺手,但最易误用。
常见的有以下三种情况:
1.并列词语停顿该用顿号(隔点),而误用了逗号。
如:
雷锋有个“百宝箱”,里面装着平时拾来的铁钉,螺帽,碎铜片,粗细铁丝等。
(正确的应为铁钉、螺帽、碎铜片、精细铁丝等。
)
2.不该停顿处用了逗号。
如:
这部影片,记录了他光辉的一生和高尚的人格。
(逗号应去掉)
3.该停顿处没有用逗号停顿。
如:
东部沿海有城市275座而西部地区城市却数量较少。
(“而”前应用逗号)
(三)分号
分号误用主要有两种情况:
1.分号本来表示复句内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但有的并列词语却误用了分号。
例:
《茶馆》中人物的对话;《红旗谱》中环境的点染;《创业史》里的铺叙议论,都十分有特色。
(并列短语做主语,短语之间的分号应改为逗号。
)
2.非并列关系的单重复句内,和叙述句分句间误用了分号。
例:
……通州区公安局破获了盗窃高压电线铁路塔材的案件;抓获了犯罪嫌疑人20余人。
(句中分号应为逗号)
※分号常常被误用,下面有三个原则可帮助判断正误:
1.从所处地位看:
句>分>逗>顿
2.分号不用在普通单句中;
3.分号一般用于并列复句中,被隔开的各分句中,至少应有一组内部有逗号。
例①:
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我到过不过十几处。
(单重复句,非并列关系)
虽为复句,但各组内无逗号,所以不能用分号,而用逗号。
例②:
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其中各并列分句内都有一逗号,所以用分号正确。
※需要说明的两种特殊情况:
1.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中,属于转折关系、因果关系的多重复句,第一层的前后两部分之间,应该用分号。
例:
我国年满18周岁的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2.分行列举的各项间,允许用分号。
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政区域划分如下:
(1)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
(2)省、自治区、直辖市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
(3)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
(四)顿号
顿号误用主要有五种情况:
1.没有停顿的并列词语误用了顿号。
例:
……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
(牛马为合并简称,没有停顿,不用顿号。
)
类似的还有:
父母亲、中小学、大专院校……
2.不同层次的停顿,全都误用了顿号。
例: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宋××、省委副书记、省人民政府省长张××。
(本意是2个人,误用后变成了4个人。
)
3.相邻数字表示一个概数,而数字间误用了顿号。
例:
六、七个人,二、三十元……(其中顿号应去掉)
注意:
“二”和“两”的用法,“一两个”、“两三个”不能写成“一二个”、“两三个”,那样不规范,也易被误解为“十二个”、“二十三个”。
4.一些题序后面误用了顿号。
例:
第一、第二、首先、其次、(该用逗号)
(一)、
(二)、①、②、(这些序号已加括号,就不必再加顿号)
1、2、3、……A、B、C、(应改为下脚圆点)
※此项应注意:
序号一、二、三、……后面的顿号应保留;如果空一格,也可不用顿号。
5.当并列成分间有了关联词时,该联结词前就不再用顿号,而用逗号。
例:
商品供求往往随区域、不同季节、甚至不同客流成分变化而变化……(“甚至”前顿号应为逗号。
类似联结词:
以及、尤其、还有、特别是……)
※说明:
并列使用的引号之间、书名号之间顿号一般可以省略;但书名号或引号后面有括注成分的,顿号不能省略。
例①《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
(句中顿号可以省略)
例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刊物有《国际社会科学杂志》(季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事记》(月刊)……(书名号虽并列,但各自后面有括号说明,必须加顿号。
)
(五)冒号
冒号是表示提示性话语后的停顿,用来提起下文。
冒号的误用有四种情况:
1.两段引文中间插入“某某说”,后面误用冒号,应改为逗号。
如:
“我不想去,”他轻轻摇摇头说:
“今天太累了,我要早点休息。
”
2.在不需停顿的地方加了冒号。
如:
我跳下车来,说了声:
“老师再见!
”,就往家走去。
3.该用冒号的地方没有用冒号。
如:
企业长期亏损,出路只有一条,改革。
(第二个逗号应为冒号)
类似这样的提示性关联词语,还有:
想、是、证明、宣布、指出、透露、例如、如下等。
一般后面也应用冒号。
另外,用在解释性的词语后,如:
通知中涉及的日期、时间、地点等后面也应用冒号。
4.冒号错位,与比号混淆。
比号,位置在二数中间;冒号,位置在数字中间靠下。
5.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时间时,时与分之间应用冒号。
(六)引号
引号使用中常有以下5种错误:
1.左右、上下引号不配套,出现丢头落尾现象。
2.双引、单引混淆。
如:
毛泽东兴奋地说:
“今天是进京“赶考”日。
进京‘赶考’去,精神不好怎么行呀?
”
3.连续引用几个段落时,每段都用了完整的引号。
正确的应为:
①每段开始时,用上引号,本自然段的末尾不加下引号;到最后的自然段结尾时,加上下引号。
②若干连续引用的自然段,只在首段开头加上引号,中间各自然段都不加引号,最后自然段加下引号收尾。
4.引文末尾标点位置混乱。
即通常“引号内、引号外”?
①整句引文,末尾句号应放引号内。
如:
古人云:
“多行不义必自毙。
”
②局部引文,末尾句号应放在引号外。
如:
大革命虽然失败了,但火种犹存。
共产党人“从地上爬起来,擦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
③有的引文末尾不需要加标点,却加了标点。
如:
“满招损,谦受益。
”这句格言,流传至今已有2000年了。
5.转述的文字误加了引号。
如:
老太太说,“她儿子是个工人,出来好几年了,她是第一次来抚顺。
”
(七)问号
问号误用主要是将非疑问句当做疑问句,误用了问号。
多发生在含有“谁”、“哪”、“什么”、“怎么”、“怎样”、“是……还是”等疑问词或疑问结构的句子后面。
例①他不得不认真思考企业的生产为什么会滑坡?
怎样才能扩大产品销路?
例②他独自走着,低着头,分不清天上下的是雪,还是雪珠儿?
(八)叹号
叹号误用有三种情况:
1.带有感情色彩的陈述句,误用了叹号。
如:
对烧伤面达93%的王德林,有的医生就觉得是无法挽救的!
2.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末尾,应该用叹号,却误用了问号。
如:
我哪比得上他呀?
3.在句子内,特别是感叹词后面误用叹号。
如:
啊!
这地方真美!
(※对此点,有争议)
※有的带有强烈感情的疑问句,可以问号、叹号并用,问号在前,叹号在后。
(先疑后惊)
(九)书名号(此项混淆非常普遍)
书名号的误用有三种情况:
1.使用范围扩大化。
非精神文化产品(包括物质产品名、商品名、商标名、课程名、证件名、单位名、组织名、奖项名、活动名、展览名、集会名、称号名等)误用了书名号。
如:
《三精杯》主持人大赛、《百花奖》、《天鹅书市》、《现代诗歌研讨班》、《低保申报表》、颁发《记者证》……
2.丛书名标号混乱。
丛书名一般使用引号;但习惯上用书名号较为普遍,目前也得到认可。
但须注意的是:
①丛书名为一个词的,应连同“丛书”一词加书名号(或引号)。
如:
《五角丛书》。
②丛书名为短语的,只把短语加书名号。
如:
《当代农村百事通》丛书。
3.书名号内引用的名称与实际规范名称不符。
如:
《黑大学报》应为《黑龙江大学学报》。
※注意:
个别知名度较高的精神文化产品名称,不加书名号也不致引起混淆,也可不用。
如:
目前,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一篇关于我市大型国有企业改革的文章。
(十)括号
括号误用有三种情况:
1.方括号、圆括号混用。
主要表现在文件行文中文头下、标题上,文件号年份的标号:
规范的应该使用方括号。
而实际发文中常常误用圆括号。
如:
中办发(2003)01号……
2.句内括号放在了句外。
括号的功能之一是注释句子某一词语,这种情况下括号应紧贴被注释词之后。
如果相反放在句外,即属误用。
如:
唯心论……是“反动派的武器,反动派的宣传工具”。
(列宁:
《我们的取消派》)
3.与上相反,注释整个句子的,括号应放在句末标点之后。
但实用中,却将括号误用于句末标点之前面。
如:
写研究性文章跟文学创作不同,不能摊开稿纸搞“即兴”(其实文学创作也要有素材才能有“即兴”)。
4.括号离开了被注释的文字。
如:
此谕旨颁于康熙十七年三月(1678年),内容为整饬海疆事宜。
“1678年”是括注“康熙十七年”的,应紧跟其后,置“三月”前。
※说明:
①句内用括号时,不管括号内注释文字多长,句末都不用句号。
句外用括号时,如果注释文字就一句话,可不用标点;如果是一段话,句末应用标点。
②图片或图表说明文字,按规范句末都不用标点。
(十一)省略号
有三种误用:
1.标号形状不规范:
①只用了3个连点;②用了6个下脚圆点。
(正确的应居中)
2.省略号前后保留了顿号、逗号、分号。
如:
雄伟庄严的人民大会堂,是首都最著名的建筑之一,……。
例句中省略号前的逗号、后面的句号都应删去;※但省略号前是句末点号(句号、问号、叹号)的,允许保留,应注意区分。
如:
不受制约的权力将产生腐败现象。
但是,谁来制约?
谁来监督?
……尚有一系列问题需要深入探讨。
此例句中省略号前的“?
”允许保留。
3.省略号与“等”、“等等”、“之类”并用。
如:
鸟类世界演唱会结束了。
最后评出黄莺、百灵、云雀……等为优胜者。
如要保留“等”字,就应删掉省略号。
(十二)破折号
主要有两种误用:
1.破折号前后概念不相当,所指不匹配。
例:
他久久地凝视着庭园中央——这张X光片子的主人。
※庭园中央与X光片子主人概念不相当。
2.破折号误用为一字线(—)、两个一字线(——)或下画线(__)。
(十三)间隔号
有三种误用:
1.间隔号误为顿号。
例:
弗拉基米尔、伊里、列宁一二、九运动
“弗拉基米尔、伊里、列宁”是一个人,如不用间隔号就变成3个人了。
“一二·九运动”用该事件的时间来命名,月日之间不能用顿号。
注意:
表示月份(一月、十一月、十二月)与日期之间的分界要用间隔号,并外加引号;涉及其他月份时,不用间隔号,是否加引号,视事件的知名度而定。
如:
“一·二八”事变五四运动八一三事变
2.间隔号误为下脚圆点。
例:
3.15消费者权益日……
3.外国人名中出现缩写字母时,缩写字母后面应用下脚圆点。
使用中,常误用为间隔号。
例:
W·E·里德(正确的应是W.E.里德)
※说明:
如果缩写字母在名字中间,前面有汉字,那么,在字母与前面汉字之间仍应用间隔号。
如:
罗伯特·M.李。
(十四)连接号
主要有两种误用:
1.连接号误为破折号。
例:
我市1——3月份冰雪旅游较去年同比总收入增加10%左右。
(1至3月份应用一字线或浪纹线)。
2.连接号用在表示数值范围的汉字数字之间。
如:
三—九人。
此处的连接号应为汉字“至”。
3.连接号的各种变体应用混乱。
主要是半字线、一字线、浪纹线之间。
①一字线:
★相关名词构成一个意义单位。
例: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区……
★相关时间起止。
例:
鲁迅(1881—1936)
★表递进发展。
例:
人类发展分为古猿—猿人—古人—新人4个阶段。
②半字线:
连接相关词语,构成复合名词。
★表示产品型号。
例:
TPC-3海底光缆、CH-53D型起重直升机。
★表示全数字式日期。
例:
08-12-8
★连接图表中章节号与图表号等。
例:
图10-1
③浪纹线:
连接相关阿拉伯数字,表示数值范围等。
例:
①亩产1000公斤~1500公斤。
②GDP增长7%~8%(年)
※浪纹线左右两边数词后带不带量词:
①按规范应带。
②用“万”和“亿”做量词时前后都带。
③约定俗成,可省略。
但同一书中应统一。
(十五)省年号(又名高撇号)
有两种误用:
1.误用于年数后面:
09’春节联欢晚会
2.省年号后面又加了“年”字。
例:
’09年春节联欢晚会。
(这里的“年”字应删除)
※除以上标点符号外,还有“着重号”、“专名号”,在这里就不介绍了。
*标点符号再科技书刊中的用法和英文标点符号用法请查阅《图书编辑校对实用手册》。
四、体会
△思想重视,提高素质;一生的学问;岗位技能。
△注重实践,把握难点:
分号、引号、顿号、冒号……
△有疑必查,有错必纠,下不为例。
在反复不断的查改中增强责任心,同时也巩固记忆。
△交流探讨,共求规范。
应用界定不清,需要共识。
关于标点符号的正确位置,这里就不详述了,请参考有关规定。
五、标点符号规范的依据
1.基本原则应以国家技术监督局1995年12月31日批准、1996年6月1日正式实施的《标点符号用法》为标准。
2.辅助参考细则: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编辑手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图书编辑校对实用手册》、新闻出版署关于《图书质量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