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3 平面几何之线段数量关系问题原卷.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652642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01.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13 平面几何之线段数量关系问题原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专题13 平面几何之线段数量关系问题原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专题13 平面几何之线段数量关系问题原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专题13 平面几何之线段数量关系问题原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专题13 平面几何之线段数量关系问题原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13 平面几何之线段数量关系问题原卷.docx

《专题13 平面几何之线段数量关系问题原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13 平面几何之线段数量关系问题原卷.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13 平面几何之线段数量关系问题原卷.docx

专题13平面几何之线段数量关系问题原卷

备考2019中考数学高频考点剖析

专题十三平面几何之线段数量关系问题

考点扫描☆聚焦中考

线段数量关系问题是平面几何中的基础性问题,是每年中考的单独考查的情况不是很多,往往融入到平面几何的综合性问题中,考查的知识点包括线段概念性问题、线段相等问题和线段和差计算问题三个方面,总体来看,难度系数低,以选择填空为主。

也有少量的解析题。

解析题主要以三角形及其四边形问题综合考查为主。

结合近几年来全国各地中考的实例,我们从三方面进行实数的概念和计算问题的探讨:

(1)线段概念性问题;

(2)线段和差问题;

(3)线段与几何图形综合性问题.

考点剖析☆典型例题

例1(已知线段AB=10cm,点C是直线AB上一点,BC=4cm,若M是AC的中点,N是BC的中点,则线段MN的长度是(  )

A.7cmB.3cmC.7cm或3cmD.5cm

【解答】解:

(1)当点C在线段AB上时,则MN=

AC+

BC=

AB=5cm;

(2)当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则MN=

AC﹣

BC=7﹣2=5cm.

综合上述情况,线段MN的长度是5cm.

故选:

D.

例2如图,把弯曲的河道改直,能够缩短航程.这样做根据的道理是(  )

A.两点之间,直线最短B.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C.两点之间,线段最短D.两点确定一条线段

【解答】解:

因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把弯曲的河道改直,能够缩短航程.

故选:

C.

例3如图,平面上有四个点A、B、C、D,请用直尺按下列要求作图:

(1)作直线AB;

(2)作射线BC;

(3)连接AD,并将其反向延长至E,使DE=2AD;

(4)找到一点F,使点F到A、B、C、D四点的距离之和最短.

【解答】解:

(1)如图,直线AB即为所求;

(2)如图,射线BC即为所求;

(3)如图,点E即为所求;

(4)如图,点F即为所求.

例4已知线段AB=12,CD=6,线段CD在直线AB上运动(A在B的左侧,C在D的左侧).

(1)当D点与B点重合时,AC=  ;

(2)点P是线段AB延长线上任意一点,在

(1)的条件下,求PA+PB﹣2PC的值;

(3)M、N分别是AC、BD的中点,当BC=4时,求MN的长.

【考点】线段的和差.

【分析】

(1)根据题意即可得到结论;

(2)由

(1)得AC=

AB,CD=

AB,根据线段的和差即可得到结论;

(3)需要分类讨论:

①如图1,当点C在点B的右侧时,根据“M、N分别为线段AC、BD的中点”,先计算出AM、DN的长度,然后计算MN=AD﹣AM﹣DN;②如图2,当点C位于点B的左侧时,利用线段间的和差关系求得MN的长度.

【解答】解:

(1)当D点与B点重合时,AC=AB﹣CD=6;

故答案为:

6;

(2)由

(1)得AC=

AB,

∴CD=

AB,

∵点P是线段AB延长线上任意一点,

∴PA+PB=AB+PB+PB,PC=CD+PB=

AB+PB,

∴PA+PB﹣2PC=AB+PB+PB﹣2(

AB+PB)=0;

(3)如图1,∵M、N分别为线段AC、BD的中点,

∴AM=

AC=

(AB+BC)=8,

DN=

BD=

(CD+BC)=5,

∴MN=AD﹣AM﹣DN=9;

如图2,∵M、N分别为线段AC、BD的中点,

∴AM=

AC=

(AB﹣BC)=4,

DN=

BD=

(CD﹣BC)=1,

∴MN=AD﹣AM﹣DN=12+6﹣4﹣4﹣1=9.

例5已知,A,B在数轴上对应的数分别用a,b表示,且(

ab+100)2+|a﹣20|=0,P是数轴上的一个动点.

(1)在数轴上标出A、B的位置,并求出A、B之间的距离.

(2)已知线段OB上有点C且|BC|=6,当数轴上有点P满足PB=2PC时,求P点对应的数.

(3)动点P从原点开始第一次向左移动1个单位长度,第二次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第三次向左移动5个单位长度第四次向右移动7个单位长度,….点P能移动到与A或B重合的位置吗?

若都不能,请直接回答.若能,请直接指出,第几次移动与哪一点重合.

【解答】解:

(1)∵(

ab+100)2+|a﹣20|=0,

ab+100=0,a﹣20=0,

∴a=20,b=﹣10,

∴AB=20﹣(﹣10)=30,

数轴上标出AB得:

(2)∵|BC|=6且C在线段OB上,

∴xC﹣(﹣10)=6,

∴xC=﹣4,

∵PB=2PC,

当P在点B左侧时PB<PC,此种情况不成立,

当P在线段BC上时,

xP﹣xB=2(xc﹣xp),

∴xp+10=2(﹣4﹣xp),

解得:

xp=﹣6,

当P在点C右侧时,

xp﹣xB=2(xp﹣xc),

xp+10=2xp+8,

xp=2,

综上所述P点对应的数为﹣6或2.

(3)第一次点P表示﹣1,第二次点P表示2,依次﹣3,4,﹣5,6…

则第n次为(﹣1)n•n,

点A表示20,则第20次P与A重合;

点B表示﹣10,点P与点B不重合.

考点过关☆专项突破

类型一线段概念性问题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①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②连接两点的线段叫两点的距离

③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④点B在线段AC上,如果AB=BC,则点B是线段AC的中点

A.①B.②C.③D.④

2.如图,已知点C在线段AB上,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且AB=8cm,则MN的长度为(  )cm.

A.2B.3C.4D.6

3.把弯曲的道路改直,就能缩短路程,其中蕴含的数学原理是(  )

A.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B.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C.两点之间线段最短D.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

4.如图,已知线段AB=6延长线段AB到C,使BC=2AB,点D是AC的中点,则BD=  .

5.已知线段AB=10cm,直线AB上有一点C,且BC=4cm,M是线段BC的中点,则AM的长是  cm.

6.已知A,B,C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M,N分别为线段AB,BC的中点,且AB=60,BC=40,则MN的长为(  )

A.10B.50C.10或50D.无法确定

7.如图,C为线段AB上的一点,AC:

CB=3:

2,D、E两点分别为AC、AB的中点,若线段DE为2cm,则AB的长为多少?

8.已知线段AB=10cm,在直线AB上有一点C,且BC=4cm,点D是线段AC的中点,试求线段AD的长.

 

9.如图,平面上有射线AP和点B、点C,按下列语句要求画图:

(1)连接AB;

(2)用尺规在射线AP上截取AD=AB;

(3)连接BC,并延长BC到E,使CE=BC;

(4)连接DE.

 

10.如图,已知点A、点B是直线上的两点,AB=12厘米,点C在线段AB上,且BC=4厘米.点P、点Q是直线上的两个动点,点P的速度为1厘米/秒,点Q的速度为2厘米/秒.点P、Q分别从点C、点B同时出发在直线上运动,则经过多少秒时线段PQ的长为5厘米?

 

类型二线段和差问题

1.如图,点E是AB的中点,点F是BC的中点,AB=4,BC=6,则E、F两点间的距离是(  )

A.10B.5C.4D.2

2.如图所示,A、B两点所对的数分别为a、b,则AB的距离为(  )

A.a﹣bB.a+bC.b﹣aD.﹣a﹣b

3.如图所示,某同学的家在A处,星期日他到书店去买书,想尽快赶到书店B,请你帮助他选择一条最近的路线(  )

A.A→C→D→BB.A→C→F→BC.A→C→E→F→BD.A→C→M→B

4.如图,已知四个有理数m、n、p、q在一条缺失了原点和刻度的数轴上对应的点分别为M、N、P、Q,且m+p=0,则在m,n,p,q四个有理数中,绝对值最小的一个是  .

5.如图,已知线段a,b,用尺规作一条线段AB,使AB=2a﹣b(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6.如图,已知C,D为线段AB上顺次两点,点M、N分别为AC与BD的中点,若AB=10,CD=4,求线段MN的长.

7.如图,点C是线段AB上一点,点M、N、P分别是线段AC,BC,AB的中点.

(1)若AB=10cm,则MN= 5 cm;

(2)若AC=3cm,CP=1cm,求线段PN的长.

 

8.已知线段AB=6,在直线AB上取一点P,恰好使AP=2PB,点Q为PB的中点,求线段AQ的长.

 

9.已知数轴上有A,B,C三个点,分别表示有理数﹣24,﹣10,10,动点P从A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C移动,设移动时间为t秒.

(1)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点P与A的距离:

PA= ;点P对应的数是  ;

(2)动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C移动,若P、Q同时出发,求:

当点P运动多少秒时,点P和点Q间的距离为8个单位长度?

 

类型三线段与几何图形综合性问题

1.根据下列语句画出图形,并指出答案.

(1)如图,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画出了东西南北的十字架,请以十字线的交点O为端点,在图上画出表示北偏西45°的射线.

(2)尺规作图:

如图,已知线段a,b,作一条线段,使它等于2a﹣b.(不写做法,保留作图痕迹)

2.如图,点C在线段AB上,AC=6cm,MB=10cm,点M,N分别为AC,BC的中点.

(1)求线段BC,MN的长;

(2)若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且满足AC﹣BC=acm,M,N分别是线段AC,BC的中点,请画出图形,并用a的式子表示MN的长度.

3.如图,已知P是线段AB上一点,AP=

AB,C,D两点从A,P同时出发,分别以每秒2厘米,每秒1匣米的速度沿AB方向运动,当点D到达终点B时,点C也停止运动,设AB=a(厘米),点C,D的运动时间为t(秒).

(1)用含a和t的代数式表示线段CP的长度;

(2)当t=5时,CD=

AB,求线段AB的长;

(3)当CB﹣AC=PC时,求

的值.

4.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为8,B是数轴上一点,且AB=14,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

(1)写出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  ,点P表示的数 (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

(2)动点H从点B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点P、H同时出发,问点P运动多少秒时追上点H?

5.如图①,已知线段AB=12cm,点C为AB上的一个动点,点D、E分别是AC和BC的中点.

(1)若点C恰好是AB中点,则DE= cm;

(2)若AC=4cm,求DE的长;

(3)试利用“字母代替数”的方法,说明不论AC取何值(不超过12cm),DE的长不变;

(4)知识迁移:

如图②,已知∠AOB=120°,过角的内部任一点C画射线OC,若OD、OE分别平分∠AOC和∠BOC,试说明∠DOE=60°与射线OC的位置无关.

6.【背景知识】数轴是初中数学的一个重要工具,利用数轴可以将数与形完美地结合.研究数轴我们发现了许多重要的规律:

若数轴上点A、点B表示的数分别为a、b,则A,B两点之间的距离AB=|a﹣b|,线段AB的中点表示的数为

【问题情境】如图,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2,点B表示的数为8,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同时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

设运动时间为t秒(t>0).

【综合运用】

(1)填空:

①A、B两点间的距离AB= ,线段AB的中点表示的数为  ;

②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

t秒后,点P表示的数为  ;点Q表示的数为 .

(2)求当t为何值时,P、Q两点相遇,并写出相遇点所表示的数;

(3)求当t为何值时,PQ=

AB;

(4)若点M为PA的中点,点N为PB的中点,点P在运动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

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出线段MN的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视频讲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