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教育程序初中二三年级.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648578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0.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班主任教育程序初中二三年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班主任教育程序初中二三年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班主任教育程序初中二三年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班主任教育程序初中二三年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班主任教育程序初中二三年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班主任教育程序初中二三年级.docx

《班主任教育程序初中二三年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主任教育程序初中二三年级.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班主任教育程序初中二三年级.docx

班主任教育程序初中二三年级

初中班主任程序教育

第二章初中二年级

  此时的学生,处在剧烈的分化阶段,往往是好的更好,差的更差。

一个班能不能稳定下来,班主任在初二时的工作非常重要。

  一个班要带好,班主任的工作重心要放在中间学生身上,只要把这部分中间学生教育成好学生,全班的整体水平就有很大的提高。

  初二的学生比初三小一岁,不要小看这一岁,关系非常大。

这一年龄阶段中的的大部分学生,对初二的教材,感到困难最大。

特别是初二下学期。

我以前教物理,在《浮力》、《简单机械》、《功和能》这些章节,常有学生向我诉说,搞不懂,确实搞不懂。

这个时候,如果不鼓励学生咬住跟上,就完了,发生雪崩了。

  我常常看到有的班,在初二垮了,就是班主任在这方面注重得不够,使自己以前的辛勤劳动,全部白搭了。

我带初二时,反反复复鼓励学生:

“傅老师知道同学们现在学得很苦,但是希望同学们一定要咬紧牙关,咬住跟上。

同学们现在处在万米长跑中的呼吸困难期,过了这段时期,就好了。

同学们一定要克服困难,咬住。

”  

  第一节工作重心的转移  

  一个班的纪律整顿下来之后,班主任的工作重心要作战略性的转移。

如果仅仅只是整顿纪律,学习成绩跟不上去,班上的好纪律维持不了多久的。

只有真正激发起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激发起学生群体的学习热情,维持良好的纪律就有了真正的动力。

如何使班上自觉地形成一个奋发向上的学习风气?

班主任的工作重心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转移?

怎么转移?

  依照传统的说法:

“抓两头,带中间。

”经过我的思考和实践,认为这是一种人云亦云,不动脑筋的错误提法,实践中还不好操作,道理非常简单:

  1、一个时期,一个阶段,班主任工作重心只有一个,抓两头的提法,有两个重心。

  2、“抓两头!

”班主任关注的学生至少有二十多人,精力上顾不来。

  3、优秀的学生,除了偶有反复,需要过问一下,基本上不需要操心,完全可以不管。

困难面上的学生,目前还不具备感化的条件,教育的难度还很大。

这个时候的中等学生,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以,这个时候的教育重心应该抓中等生。

主要是抓男孩子们,他们的后劲足,潜力大。

要不断地表扬、鼓励这部分中等成绩的男孩子们,要求他们上进,凭这部分男生的能量,可以把班上搞得生机蓬勃,既搞出成绩,又减轻班主任的工作负担。

  我还注意到:

一个班变乱了,往往就是班上那七,八个中等的男生变坏了。

他们为什么变坏?

就是班主任漠视了他们。

他们需要引起你的注意,就给点颜色你瞧瞧,工作的主动和被动,顺心和烦心,就在这里。

反过来,如果把这七、八个中等的男生教好了,情况会怎么样呢?

不妨试一试。

  我在初一下学期,就注意到这个问题。

总站在教室门口观察学生,特色初二时的物理科代表。

我注意到周扬同学,他的成绩在向优秀面靠近,人缘关系不错,鼓励他一个,肯定可以教育一大片。

第一节物理课,向学生介绍物理老师之后说:

“物理科代表,由周扬同学担任。

”叫他站起来,介绍给物理老师:

“这是一个聪明的小伙子,我早就注意到了,相信他一定能干好。

”这几句我是想了几个晚上,设计了几套方案,最后决定采取这种形式。

不要小看这几句话,其教育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周扬后来的工作十分卖力,不需要我和物理老师操半点心。

  接着,我把班上几个中等的男生召集起来开了几次座谈会,鼓励他们好好学习,争取早日加入团组织。

他们的成绩一度都进入了优良面,使我班上的优良面达到百分之五十。

中等学生的成绩上来了,对优良的学生是一个很大的促进,逼着好学生去拼命学习。

  我们学校的老师,看到我工作非常清闲,班又带得那么好。

问是何原因,奥密全在这里:

做了一下中等学生的工作。

继任的班主任得了市里的模范,工作是在这里铺垫的。

  正当我盘算着把这几个学生稳定下来,然后把注意力放在差生上时。

由于某种原因,学校要我把班交出去了,使我的教育研究再一次被迫中断,非常遗憾。

  这是我琢磨出来的最好的方法,又省心,又省力,简直可以立竿见影。

建议班主任在初二上学期(早了不行,晚了更不行),有意识地做做几个中等男生的工作(不要管女生,女生的工作做了没有用处,我试过,收效甚微,白忙一场)。

这个学期的主要精力就放在这几个学生身上。

很简单:

召集他们谈几次,称赞几句,夸奖一番。

切记切记多说好话,缺点装着没看见。

鼓励他们早日入团。

时间不会用很多,一共不会超过四小时。

你切切实实这样做了,到了初二下学期,会给你带来意外的惊喜:

全班的整体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第二节开展“一帮一、一对红”活动  

  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85%的教育来自同辈人的影响。

看过《政治思想教育》的杂志,里面提到在北京市中学生中进行调查,有65%的学生认为,对自己的影响主要来自同学们。

回顾自己的成长过程,读中学时,一样是不听老师的,不听父母的,听同学们的。

既然在初中生成长的过程中,老师对他们的教育影响甚微,同学们之间的互相影响较大,我们就应该顺应教育的规律。

让同学们之间,不断地向好的方向,进行影响教育。

让学生们不断地向好的方面转化。

  第一次注意到这个问题,是带八四届学生,上初三时,我无意中让张文红,田利华两个女生,坐在一起。

张文红的字,写得乱糟糟;田利华的字,写得秀气整齐。

一个月之后,我发现张文红的字在向田利华学习,也开始写秀气了。

发现这一点,给了我启示,及时在班上发起了一个“一帮一、一对红”的活动。

根据学生自愿的原则,以好带差,安排他们坐在一起。

差生写决心书,决心向好同学学习。

好学生写帮助书,决心帮助差学生。

我过目之后,开个班会,让学生轮流上台宣读一通,掀起学习热潮。

这一届,就这样打了长航八中(我校前称)教育质量的翻身仗。

  现在我考虑,什么时候开展这项活动,是最佳时期。

我想应该是初二下学期。

首先从现行的教材来看,初二下学期教材难度的坡度最大。

学生在这个年龄阶段觉得学习的困难最大,需要同学们互相帮助以获得支持。

其次,此时对学生进行教育,方法上要换个新花样,让学生有新鲜感。

  开展“一帮一、一对红”活动,不能简单地以好带差。

一次,学生在教室里自习,我站在教室门口观察他们,我的班长旁边坐的是一个差生。

差生向班长请教问题,班长很认真地作了讲解。

差把自己的本子看了半天,还是没有理解,又问。

班长仍然很认真讲解。

差依然不懂,再问。

这一次班长不耐烦了,那神色仿佛是说,连这简单的题都不懂,差生茫然。

这件事使我感悟到,好学生和差生之间的距离太大,共同语言较少。

我还注意到:

有时候老师很耐心地向差生讲解一个问题,他不懂。

好学生在旁边帮着讲,依然不懂。

中等的学生在旁边插了一句嘴,使那个差生茅塞顿开。

因此,在教育学生时,必须掌握一个原则,最接近原则。

  所以应该是好学生带中间生,中间生带差生,因为他们之间最接近。

在前面,我在《学习小组》中提到,学习小组一定要安插一个中间生作为溶合剂,也是这个意思。

而且,你初二上学期关注的那部分中等生,到了初二下学期,就要信任他们,要交给他们任务,带差生,给他们以压力,作为争取入团的考验。

  开展“一帮一、一对红”的活动。

在组织程序上,应该从初二上学期开始,先找两对学生作试点,观察其过程和效果。

到了初二下,再在全班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一帮一,一对红活动。

要让学生写决心书,要开班会,要表决心。

一个月之后,又要组织班会,谈感想、寻不足、找差距。

要不停地鞭策学生向好的方向转化。

  有时候,我想,学生根本不听老师的教育。

以老师个人的影响,对学生进行教育,教育的力量是极其渺小的。

如果顺应教育的规律,初一上学期整顿班上的纪律,初一下学期巩固好学生,初二上学期关怀中等生,初二下学期,交全体学生以任务,动员学生的群体力量,把他们一步一步地向好的方向进行引导,以这一点上说,教育的力量是何等的伟大啊!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是反对在初中阶段办什么重点初中、在普通学校办什么快班的。

好学生被抽走了,留在在其他班上的好学生相对少了。

正义的力量过于弱小,邪恶势力过于强大。

班主任花了九牛二虎之力,也很难动员集体的力量,对学生进行群体教育,把学生往好的方向引导。

人累死了,却收效甚微。

本来可以利用群体教育,把全体学生都教育好,结果把大部分学生糟踏了。

而抽上去的好学生,自自然然又分成好、中、差三等,不利于教育。

  我看到,有的学校,办什么“留级生加强班。

”从教育学的规律来看,很难想象,这种班会办出什么成绩来。

如同坐牢一样,越坐越坏。

监狱里,犯人们在互相教唆犯罪手段。

在“留级生加强班”里,那些差生们,在互相交流坏的方法。

学生们之间互相影响的教育,其力量是巨大的。

  

  第三节团员的发展和团组织的建设  

  我目睹过一次班主任放手发动群众,让学生民主选举,产生团员的场面。

(班主任本人不在场)。

  我的历史课讲完了,两名团员请示用剩余的时间,来选举团员,我答应了,两名团员主持,开始选举团员了。

先是提名,全班同学的名字,差不多都写在黑板上了。

然后是举手,主持人一再声明,每人只许举两次手,底下不听,瞎举手,班上一片乱哄哄。

我意识到这样的选举,永生永世休想选出结果,赶紧出了个主意:

把得票最多的四名学生留在黑板上,再表决一次,选出两名团员。

  两名团员选出来了,是两个自己管不住自己,(至少在我的课上管不住自己)但人缘关系很好的家伙。

而严以律己,得罪人的好学生,反而落选了。

  怎么能够这样选举产生团员,岂不是误导学生把自己的主攻方向,定在搞好人缘关系上?

我决不允许自己的学生,享受这样的民主,发展团员的名单由我定夺。

即使是选举出来的名单,最后应由班主任确定。

  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助手,第一批团员应是助手中的佼佼者,是最得力的助手。

是班主任把工作交给他,他完成得最好,不要班主任再操心的助手。

学习成绩反倒其次,只要中上等就可以。

  名单确定之后,开一个班干部会,阐明班主任的观点:

指出所发展团员的工作业绩,号召班干部都向他们学习。

还要指出未入团班干部的不足之处,提醒他们注意改正,争当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减轻班主任的工作压力。

  以后每发展一批团员,都要开一次班干部会,都要激励班干部好好的工作。

切忌象发展地下党一样,偷偷摸摸地进行。

在班上不管事的人,我决不发展其入团。

要在班干部中,树立起敢于管事的榜样来!

这样一来,你发展的团员,替你去管事了;想入团的班干部,也替你去管事了;只要他们管得对,都坚决支持。

  管得不得法,拉到旁边,偷偷跟他指出来,告诉他正确的方法,切不能打击他的积极性,班风也会为之一新。

  第一批发展团员的数量,以三个为宜。

然后坚持着发展一批,使班上的团员人数达到五、六个左右,马上在班上形成一股势。

现在学校发展团员,象是恩赐,一次只给一个名额,让这个团员长时间孤零零的。

在班上成为差生冷嘲热讽的对象,对班集体的建设不利。

我宁可不要这个指标,直到指标积攒到三个时一起发展。

现在还有一种现象:

到初三临毕业时,送人情似的把中等学生,成批拉入团内。

此时大批发展团员对班集体的建设已经没有用处了。

反而在教学生坏,表现一般照样可以入团。

所以我认为发展团员的高峰期应该在初二,让那些具备团员条件的学生成批入团,以加强班集体的建设。

到了初三,条件具备一个发展一个,决不送人情。

  团员发展到四个以上,就要建立团小组,确定团小组长,团小组长应该是男生,男生到初二懂事了,工作上有魄力一些。

让学生团员过组织生活,寻找自己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努力把团小组,建设成为班上的战斗堡垒,带领全体同学,养成良好的班风。

这种组织生活。

每半月要搞一次,班主任要参加,要指导。

  随着团员人数不断增多,团小组战斗堡垒作用的增强。

班主任,可以去轻松一下了,班上的学生,被你教育好了。

  我们教学楼的后面,是卫生死角,历来是我班的包干区。

一次,我随口说了:

“团员,写了入团申请的同学,中午早点来,把包干区的清洁做一下。

”随手指了一下。

我睡了一场午觉,去检查孩子们的工作。

没想到,我的学生,干得是那样的认真,清扫得如此之彻底,教学楼后面,打扫得干干净净。

我感动极了,说了一大堆感谢的话,感谢的话说得越多,其效果越大,说几句好话,不费什么力气。

初中班主任程序教育第四节尊重学生之间的友谊

  

  从我读书、到我教书,从来没有发现一对学生朋友被老师强行拆散过,除非是他们之间,互相觉得自己上对方的当,受到对方的骗,自行散伙。

  但在教学实践中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

老师请来家长,很神秘地告诫家长:

“你的孩子,本来是很好的,就是跟某某一起玩,变坏了”。

(我很纳闷:

既然可以学坏,为什么不能学好?

)。

  于是,老师和家长联合起来,开始“挽救”这个开始学坏的学生。

把他叫到办公室里,老师、家长、学生一起定规矩,作保证:

不许跟某某一起玩。

保证是作了,可是学生明的不在一起玩,暗的在一起玩。

在校不在一起玩,校外照样一起玩。

甚至由于外力的作用,学生之间的友谊更加牢固了。

这种情况被老师察觉了,班主任又是请家长,又是请学生,周而复始地忙碌一番,但往往收效甚微。

  更有甚者,班上有几个学生很要好,往往被有的老师斥之为X大金刚,X妹妹。

这种提法本身就是错误的。

于是班主任为了挽救这些学生,开始了辛勤的工作:

分化,瓦解,各个击破,攻心战等等。

而这种辛勤工作的结果却是:

这几个学生扎起把子来跟班主任对着干,把班主任搞得焦头烂额。

什么叫逆反心理。

这就是逆反心理。

你不许他们一起玩,他们偏偏要在一起玩。

而且作为报复,他们扎起把子跟班主任对着干,出老师的洋相,以寻求刺激。

至于深的思想,请不要为难初中的学生,他们压根儿,没有想过。

  我认为,中学时代形成的友谊,是人生中最可宝贵的友谊。

将来长大了,各自东西,分在不同的单位,彼此之间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心里的话可以互相倾吐,不用担心可怕的后果,这种友谊,可以维持终生。

我的几个知己之效,都是中学时代的同学。

所以,作为一个班主任,必须珍惜学生之间的友情,还要在班会上,或者其它的场合,真心实意地向学生反反复复地表明自己的观点。

  有人会说:

既然这样,学生之间相好,我们就不横加干涉了。

不,听之任之,放任自流做法只能说明班主任的工作没有尽责任。

如果你发现几个学生很要好,可以分别、也可以一起把他们找来谈话,鼓励他们把友谊发展下去。

然后分别指出他们的长处和不足,要求他们学习对方的长处,克服自己不足。

最后,希望他们互相帮助,互相勉励,用友谊来支持自己完成艰苦的学业。

对学生的个别谈话,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才愿意听,教育才有一定的效果。

  在原来所带的班中,初二时,发现八个女生很好。

其中三个成绩很好,二个成绩一般,三个成绩差。

她们互相记得各自的生日,在班上公开赠送生日礼品,这是学生表明自己在班上有地位的一种做法,也是表现自己的一种方式。

在班上造成一定的影响,我没有理会。

等她们自我满足够了,(工作必须从这个时候才开始,做早了是干涉,惹得学生不愉快。

什么是自我满足够了?

其标志是一切平息下来。

)先找三个成绩好的学生,首先肯定她们的友谊,然后请她们帮帮我的忙,帮助一下三个成绩差的。

之后找来三个成绩差的学生,照样是肯定她们的友谊,然后请她们以友谊为重,希望她们向三个成绩好的同学学习。

最后,把她们一起找来,鼓励她们以友谊为重,互帮互学,共同进步。

每次谈话不过五分钟,总共才耗费了我一刻钟时间,而这一连串工作的效果非常好。

  这才是各个击破,当你把学生团伙一个个地纳入班集体的正常轨道时,班主任的工作会变得非常顺心。

  第五节利用差耻心 

  一个有羞耻心的人,就是有道德的人。

学生不管有多差,只要有羞耻心,就可以教育得好。

如果没有羞耻心,即使不是最差的学生,也很难教育。

  据我观察:

学生羞耻心的形成,受家庭、社会、学校三个方面的影响,其中,家庭的影响最大,遗传因子在起作用。

一个学生,进入初中,他的羞耻心已基本形成,此时学校教育对他的影响,微乎其微。

所以,不要对初中的学生这么说:

“你知道不知道丑啊!

”之类的话,这一类的话除了刺激他干一些更不怕丑的事之外,没有丝毫的益处。

班主任的教育,只能根据学生羞耻心的有无、多少,因材施教。

  以前,我看到一个班初三时,有个女生和外面的恶少纠缠在一起。

(所谓恶少,往往就是这个学校前几届没有教育好的学生)。

班主任下面引导其他的女生不要学她,于是有段时间全班的女生都不理她,搞得她在班上无人玩。

可就是她,把一个班搞得不可收拾。

班主任又要抓升学率,又要整顿班集体,人都忙晕了,结果全砸了。

  现在,我又看到初二一个班上有个女生陈某,她父母离异,判给父亲,父亲又不管。

处在青春期的女孩子,又无人照料,自然成了恶少追逐的对象。

造成班上的女生瞧不起她。

这个女孩子有自己的机智,有一次,我看到放学时恶少凑过来和她走,她马上跟别班的女生打招呼并和她们一起走了,巧妙地摆脱了纠缠。

这个女孩子有羞耻心,可以教育好,班主任应该帮助她。

方法很简单:

放学时,派几个好学生送她回家。

上学时约她一起上学。

多派几个女学生,因为女孩子总是很胆怯的。

经过几个月,恶少见无隙可乘,自然放弃追逐。

这样做,不仅仅是挽救了这个女孩子,而且对班集体凝聚力的形成大有好处。

  如果不管,听任女孩子孤单单地被纠缠,总有一天会被拉过去的。

女孩子只要在外过夜,有了头次就不愁二次,她的羞耻心就完全没有了。

不仅她完了,这个班也完了,她回到班上,就成了“大姐大”。

要拉一帮子人,形成的她的势力,甚至可以把班上的女生,接二连三地拉出去,这就叫“争夺”。

一个班到了这一地步,多么令人头痛啊!

  “防微杜渐”,永远是班主任的工作原则。

第三章初中三年级

  常常看到一些书上说,初三的学生懂事了。

其实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初一、初二的学生糊涂得很,根本不懂事。

学生到了初三,才开始慢慢懂事了,并未完全懂事。

初三的学生只比初二大一岁,就是这一岁,使得他的理解能力翻了倍。

尽管此时几何中增加了圆,又增加了化学,学生的学习困难,相反比初二时要小一些。

  一个学生在初一、初二没有教育好,到了初三已经定了形,我是束手无策了的,不知道诸位有没有神仙办法。

同样,一个班在初一,初二乱了两年,到了初三,班主任只能够当维持会长了。

相反,初一、初二时把学生的习惯培养好了,初三不需要费很多神。

  学生到了初三,该出成绩了,家长也向班主任投来期待的目光。

这个时候,班上有新情况,作为预防措施,班主任只需要按步就班地教育学生孝顺父母,预防早恋,理想教育,工作做到这一步就可以了。

  第一节教育学生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文化大革命中,忆苦思甜活动结结实实地热闹了一阵子。

台上嚎淘,台下大恸,不管流的是真眼泪,还是假眼泪,那种气氛逼得人不得不鬼做一番,真是一个好方法。

我把它借鉴过来,使用在初中学生的教育上,试了两次。

  第一次使用,是在初二接手的乱班。

为了整顿这个班的纪律,我采取了一系列非常严厉的措施。

班上的一个小个子男生,想发动一次叛乱,邀几个男生,想打我一顿以教训我。

被我听到了,我把叫到一边,厉声说:

“你爸爸妈妈辛辛苦苦地上班,赚几个钱养你,是要你到学校来打老师的?

你爸爸妈妈辛辛苦苦,是想你们在学校这一点知识。

可你们在初一乱了一年,什么知识都没有学到。

我现在整纪律,是想你们在学校学一点知识。

你不知好歹,居然想打老师,还想让班上乱下去,对不对得起你的父母亲……”一番话,竟的把欧阳志坚说哭了。

  我灵机一动,马上召开一次班会,开展一次忆苦思甜的活动。

要求学生回家作一次社会调查,提出几个具体的问题:

  1、你的爸爸妈妈在哪里上班?

干什么工作?

  2、你的爸爸妈妈上班辛苦不辛苦?

赚几个钱辛不辛苦?

要有具体事实,是怎么个辛苦法?

  3、你爸爸妈妈辛辛苦苦地养活你,对你有什么要求和希望?

  4、面对爸爸妈妈的希望,你在学校里,在学习上,纪律上应该怎么做?

  我把四个问题写在黑板上,要求学生抄下来,星期天问爸爸妈妈,做个书面的回答,星期一交上来。

  收齐之后,我一张张地翻看。

许多学生对过去的不良习气进行了反省,认为应该遵守纪律,好好学习。

我接着又开了一个班会,挑了七、八个写得好的学生,在班会上读,居然有学生哭起来了。

  黔驴之技,竟收奇效。

班上自觉地好了几个星期,窃喜之。

可惜得很,这个班只教了一年,整好了交给别人了。

  对初中生的教育,就要不停地拿出新方法,始终使他们有新鲜感。

不停地让他们适应新方法,一个方法管几个星期,又拿出新方法来。

就这样,慢慢地把他们教育好。

如果一个方法管到底,会使学生感到厌倦,失去兴趣,后来就不起作用了。

  面对生动活泼的初中学生,你就要一个一个地拿出生动活泼的方法来。

  有成功的经验,势必有再试一次的欲望。

九二年接手一个新初一,故伎重演,要学生做一次家庭调查,以促进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这一次把学生写在的东西收上来一看,首先给我的感觉是被学生捉弄了一番。

发现大部分学生是在敷衍我,学生对此根本没有兴趣,毫无激情,这一次忆苦思甜的活动,完全失败了。

  为什么第一次有那么好的效果,第二次却一点作用都没有呢?

我陷入深思,后来我悟到原因:

第一次使用是在初中二年级,学生年龄大一些,懂事一些,忆苦思甜的家庭调查能促使他们。

第二次使用是在初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小一岁,就显得这样地不懂事,不理解,很糊。

而我操之过急,急于建功,欲速而不达。

而且,这个方法初一用过了,初二想再用,已经失灵了。

  这一次的深思使我坚信:

一定的年龄阶段,要完成一定的任务,早了不行,晚了更不行。

  我又想,这个忆苦思甜式的家庭调查活动,放在什么时候使用,更为恰当呢?

现在我想:

这个活动放在初三上学期开展,效果会更好:

  1、初三上学期,学生年龄更大了,更懂事了。

  2、初三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要给一个促进他们好好学习的新动力。

  如果说前两次的组织工作做得很粗糙,初三开展这个活动,组织工作就要做细致一些。

先开一次家长会,为家庭调查活动,作一点铺垫工作。

对家长作以下的讲话:

  

  各位家长: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眼,学生就读初三了,马上就要毕业了。

  现在,家长们养一个孩子,是不容易的。

我算过一笔帐:

养一个孩子,光供他吃,一天只用五元钱,一个月就是一百五十元,一年就是一千八百元。

实际上远远不止这个数。

加上一年两个学期的学费,至少也要五百元。

还要穿衣服,买鞋子,一年下来,在孩子身上,少说也要花二千五百元。

三年就是七千五百元,这对于一般工薪阶层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可是,我们的学生,不懂得家长含辛如苦地养育他们,不懂得生活的艰难辛苦,认为这一切是应该的。

我们有责任教育他们,使他们懂得,父母养育他们是多么不容易,要付出多少艰辛的劳动。

家长可以把养育孩子的生活帐,算给学生听一听。

现在学生读初三了,应该能够体谅——“可怜天下父母心”。

  我们学校,准备开展一次家庭调查活动,要学生回家,向自己的爸爸妈妈作调查:

自己的爸爸妈妈上班辛苦不辛苦?

赚几个钱辛苦不辛苦?

养育他们辛不辛苦?

各位家长,你们在一生的奋斗中,一定有最艰苦的时候,一定有最伤心的时刻。

请你们回忆出来,当孩子向你们作调查时,把苦水倒出来,让他们听一听,受一受教育。

要象忆苦思甜一样,声泪俱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对他们的学习,作一个很好的促进。

  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是最讲孝顺的。

我们也要教育我们的学生,孝顺自己的父母。

而孝顺父母的最起码的要求,就是实现父母对孩子的希望,就是在学校好好学习,学点知识。

希望家长在这一点上,也对孩子好好地讲一讲,以配合我们的教育。

  

  这一次对家长的讲话,要极富有人情味,极富有同情心。

使家长听了觉得贴心,就会好好地配合我们的教育工作了。

  由于家长会上作了铺垫工作,有了准备,家长在接受学生调查时,不会觉得唐突。

那么这一次忆苦思甜活动的效果,肯定比我第一次使用时,要好得多。

  学生的调查材料收上来,班主任过目之后,一定要开几个班会,挑几个写得好的学生,在班上读一通,班主任适时作个总结。

  过了一段时期,如果你发现学生的学习劲头,有点松懈了。

把这件事,再拈出来,在班上唠叨一番。

我敢说,这个方法,至少可以管一个学期。

  第二节鼓励学生考老师  

  学生到了初三,会萌生一个念头:

考考老师,看看自己的老师,水平究竟有多高。

我读初三时,就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