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厅墙体砌筑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639198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2.1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展厅墙体砌筑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展厅墙体砌筑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展厅墙体砌筑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展厅墙体砌筑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展厅墙体砌筑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展厅墙体砌筑施工方案.docx

《展厅墙体砌筑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展厅墙体砌筑施工方案.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展厅墙体砌筑施工方案.docx

展厅墙体砌筑施工方案

上海市中国博览会中心综合体项目(北块)

A1、B1、D1展厅

墙体砌筑专项施工方案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5年06月

 

第一章工程概况

1.总述

1.1地理位置

中国博览会会展综合体项目(北块)工程位于上海市西部,北至崧泽高架路南侧红线,南至盈港东路北侧红线,西至诸光路东侧红线,东至涞港路西侧红线,已运营的地铁2号线由东向西贯穿整个施工区域。

项目地理平面布置图

1.2建筑概况

本工程以中央广场为中心放射形成对称布局,整个项目外观成“四叶草”形状。

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47万㎡,地下总建筑面积为20万㎡,地上总建筑面积为127万㎡。

其中一标段建筑面积约为87万㎡。

中国博览会会展综合体项目(北块)总工程项目位于上海市西部,北至崧泽高架路南侧红线,南至盈港东路北侧红线,西至诸光路东侧红线,东至涞港路西侧红线,用地面积85.6公顷,地下建筑面积为20万㎡,主要为停车库和设备用房,局部布置有商业用房;地上建筑面积为124万㎡,A、B、C、D、F区展厅区域面积为83.4万㎡,办公楼面积为18.4万㎡,会议中心面积为6.2万㎡,E区配套商业中心为15万㎡,其余配套设施为1万㎡,建筑总高度约为43m。

各展厅、商业等场所通过8米标高的高架步道连接。

根据使用功能需要,本会展综合体上部划分13个功能分区,其中A1、B1、C1、D1、F1、F2、F3为展厅部分;A0、B0、C0为办公楼;D0为酒店;E1和E2为配套商业中心;各展厅、商业等场所通过8米、16米标高的高架步道连接。

南广场地下室部分(含人防区域)为G区。

本工程B区及其余配套设施,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建筑抗震烈度为7度;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以上。

根据使用功能需要,本会展综合体上部划分功能分区,B1有单层展厅及辅楼配套用房组成,各展厅、商业等场所通过8米、16米标高的高架步道连接。

总建筑面积约为136536.1m2。

工程单体分块图

总体效果图

1.3本方案适用范围

1.3.1总体说明

本工程二结构外墙采用A3.5厚200mm砂加气混凝土,专用粘结剂砌筑;内墙采用B06A3.5厚100及200mm加气混凝土砌块,采用M10砂浆砌筑。

构造柱采用C25混凝土,尺寸为墙厚×250mm,内配412钢筋,箍筋8@200/100mm。

圈梁底标高统一设在建筑完成面以上2.4m,圈梁高度250mm,内配412/8@200mm钢筋。

实心墙体拉筋采用中6@600,长度700,

构造柱、圈粱、墙体拉结筋与主体砼结构的连接采用化学植筋,植筋深度15d。

2.编制依据

(1)由清华设计研宄院及华东院提供的建筑施工图纸,以及相关设计图纸交底会议纪要;

(2)上海市政府有关安全、文明施工的各项法规和规定;

(3)现行国家及地方施工技术规范;

(4)现行国家及地方质量验收规范;

(5)《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6)《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7)《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8)《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9)《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保证体系》DGJ08903-2003

(10)《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版)

(11)《砌体结构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3-2011

(12)《蒸压轻质砂加气混凝土砌块应用技术规程》DBT29-128-2005

(13)《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03G329-1

(14)《框架结构填充小型砌块墙体建筑构造》02Jl02-2

(15)《蒸压加气混凝上砌块建筑构造》03Jl04

(16)《混凝上小型砌块建筑技术规程》JGJ/Tl4-2011

(17)现行国家及地方安全技术规程;

3.参建单位

建设单位:

上海博览会有限责任公司

设计单位: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

上海建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第二章砌筑结构施工方案

1.施工部署

1.1施工道路

本工程各展厅区沿南侧、西侧设置施工道路,其中南侧道路8m,西侧道路14/12m,其中西侧道路已与展厅永久道路连通,可保证展厅内施工道路运输要求。

1.2施工用水用电

水管沿施工用道路外沿布置,均使用4寸管接出,围绕A1、B1、D1建筑外边线设置供水点以满足施工用水。

当水管需穿越道路,道路施工时预留10cm宽口子,过路处挖沟后埋地敷设,沟深0.5m、宽0.2m,内回填细砂。

场地内给水管沿施工道路外侧放置并做好水管敷设的防、撞等损坏保护措施,冬季用水应均需覆盖或包裹保温材料,防止受冻爆裂。

并每隔60米左右设一水龙头。

电缆沿施工道路埋地敷设,沟深0.3m、宽0.3m,内填细砂,上盖钢板。

当电缆需穿越道路时,道路施工时预留10cm宽口子,电缆穿钢管后埋设。

电缆引入、引出地面处都应采取保护措施,护套埋入地下0.2m,从地面起的长度为1.8m。

每隔50至60m设一只电箱。

展厅二结构施工用电,由箱变接出的用于非塔吊用电电路的总一级电箱,使用90㎡电缆向上部结构引线,并在结构层平面内,每隔50至60m设置一个二级电箱,用35㎡电缆线连接。

(1)总配电箱设置(I级配电箱)

在施工现场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2~3个630KVA(分别为7#和8#、9#箱变)电源,从箱变室内接出总电箱,总电箱中分四路接出,一路作为大型机械设备用电,一路作为施工照明,另二路作为其它施工用电。

现场施工用电线路采用三相五线制。

线路采用通用橡套电缆YC型沿工地地沟敷设,过路穿DN80镀锌钢管埋地敷设至各中转箱,工程考虑设置二个总配电室,供整个工程的施工用电。

(2)分路箱设置(II级配电箱)

分路箱作为分路转换用,现场分路箱内一般只设2~3个回路,每回路设置熔断器、塑壳短路器,无任何插座。

当用电线路需要分成两路或多路分别布设时,可以适当设置分路箱。

分路箱的设置根据总配电箱的供电范围,再按现场的设备布置及生活、办公区域的平面布置。

1.3垂直运输

(1)本工程上部结构进行墙体砌筑时可利用结构施工阶段布置的6台ST6015塔吊,用于配合上部砌体结构施工时的垂直运输。

考虑到后续钢结构吊装要求,塔吊将在吊装前拆除,届时将考虑人货梯运输材料。

(2)本工程各展厅安装6台人货梯,总计18台,作为二结构及装饰阶段垂直运输。

因展厅地坪设有主管沟及次管沟,因此需设置临时施工道路以保证人货梯使用时的运输要求。

 

二结构施工垂直运输布置图

2.施工流程及方法

2.1施工流程

考虑到本工程在工期和地理位置上的特殊性,在具体施工中分阶段、分区域进行流水施工。

根据工程的进度安排、资源配置、现场条件,有计划、有步骤的展开各区的施工流程。

砌筑墙体总体施工流程为:

墙体放线→导墙施工→脚手架搭设→皮数杆→种植拉墙筋→墙体砌筑(安装埋管留孔)→构造柱钢筋、模板→圈梁模板、钢筋→构造柱、圈梁砼浇捣→依次向上循环施工

(1)整个展厅辅楼墙体砌筑施工分区分段进行,总体由南向北推进。

根据现场结构拆模施工进度,先进行各展厅的

段墙体砌筑施工。

A1、B1、D1上部二结构主分为3个施工区段。

二结构施工分区图

2.2施工进度计划

二结构施工计划

3.施工方案

3.1材料选择

外墙砌块:

200mm厚伊通砂加气混凝土砌块,强度等级为A3.5,密度级别为B05,平均干密度为≤525kg/m3。

采用专用粘结剂砌筑。

砌块规格为600*300*墙厚

内墙砌块:

200、100mm厚灰加气混凝土砌块,强度等级为A3.5,密度级别为B05,平均干密度为≤800kg/m3。

E1商业中心二结构隔墙多处采用轻钢龙骨多密度板(A级),墙厚为150~200mm;

砌块规格为600*300*墙厚

砌筑结构配套设施

(1)疏散楼梯间底层与地下室之间楼梯井分隔墙为:

100厚实心加气混凝土砌块。

(2)砂浆:

采用M10水泥砂浆砌筑

(3)模板均采用16厚七夹板。

(4)内龙骨采用45*90方木,外龙骨采用钢管∅48×3.0钢管。

进场材料要求:

(1)砌块进场必须要有质保书,并按规范要求抽样试验,试验合格才能使用。

(2)所有的砌块需根据有关规范及材料本身说明,在施工前进行洒水湿润,以利于与砂浆结合。

(3)进场砌筑材料均应根据设计要求,满足各部位的强度等级要求。

材料防火要求:

(1)防火墙采用20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耐火等级>3h;

(2)隔墙轻钢龙骨多密度板(燃烧等级A),耐火极限不低于2h;

(3)疏散走道两侧采用耐火极限≥1h的不燃烧墙体;

(4)管道井壁采用耐火极限≥1h的不燃烧墙体。

3.2施工准备

(1)砌块进场后,应堆置在室内或临时料棚内,不受雨淋的干燥场所。

(2)砌筑前楼层面建筑垃圾清扫干净,并在作业楼面全面进行弹线工作,不仅弹墙身线,而且弹出门窗控制线,水平标高线在砌筑工程开始之前要全部结束,为今后的门窗安装创造条件。

(3)砌筑瓦工按每层工作量配备合理人数,有步骤地逐层流水作业,保证劳动力均衡施工。

(4)根据标高线,立皮数杆,或在墙面上划好皮数标记。

(5)砌筑前,局部墙体底部素砼导墙浇捣完成。

(6)砌筑前,提供给安装单位一份详细的砌体砌筑计划。

要求安装分包提供总包砌体内管线、开关盒等大样图。

砌筑时,根据大样图预留出槽、洞,避免安装管线时凿槽、凿洞。

(7)砌块经排列后,产生非标砌块,砌块应预先使用手提式机具进行切割,不得用人工进行开凿。

(8)砌块与钢筋砼柱或墙相接处,采用植筋,确保砌体与柱墙连结牢固。

3.3测量放线

(1)轴线引测

a、根据结构施工阶段引测的轴线进行二结构墙体的轴线弹线,每层放线完毕后提请监理单位对轴线进行复测,并做好控制点的保护工作。

b、控制点复核:

针对测绘院定期对现场测量控制点、水准点的复核结果,专职测量员根据复核结果及时进行校核,保证其达到本工程的测量精度要求。

(2)测量仪器的选用

根据本工程结构施工测量工作内容,在结构施工时现场主要测量仪器配备为:

J-2光学经纬仪l台、DS-3水准仪2台、50m、30m钢卷尺各1把。

(3)测量精度的控制及误差范围

每层轴线之间的偏差在5mm以内,层高垂直偏差在5mm以内,总高度垂直偏差在总高的千分之一以内。

(4)施工沉降观测

二结构施工阶段沉降观测应在墙体施工前、施工完毕后各测一次(分施工段)。

沉降观测点平而布置同结构施工阶段。

3.4墙体构造要求

3.4.1墙体构造柱

当砌体墙的水平长度大于4m或墙端部没有钢筋砼墙柱时,应在墙中间或墙端部加设构造柱,间距小于4m。

构造柱断面尺寸为250*墙厚。

砼强度等级均为C25。

构造柱竖筋采用4根12钢筋,箍筋采用6箍筋@200/100(楼板上下各1000),柱脚底部植筋4根12钢筋与竖向钢筋绑扎搭接,搭接长度≥600mm,植筋深度为15d。

构造柱顶端空隙采用水泥砂浆灌注填实。

施工时需先砌墙后浇柱,墙与柱的拉结筋应在砌墙时预埋并深入墙体内1000,末端需弯直钩。

砌墙时墙与构造柱连接处要砌成马牙槎,马牙搓伸出长度为100mm。

构造柱设置位置原则:

(1)纵横墙的交接处、楼梯间、电梯间四角、悬臂墙端部、门洞边、临时运输洞口边。

墙体转角处无框架柱时、不同厚度墙体交接处。

(2)墙长≥5m且中间无横墙拉结。

(3)所有墙因开设门而形成的独立墙柱设构造柱,门、窗洞口宽度超过1.5m的两侧设置构造柱。

(4)所有悬臂(或一字形、T字形墙角)内、外墙的端部。

(5)墙的L形转角处,不同厚度墙体交接处,建筑长度超过不设伸缩缝最大长度时的外墙窗洞均应设置混凝土构造柱,构造柱布置后的间距应满足不大于层高2倍。

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构造措施及施工要点:

(1)构造柱模版采用16厚七夹板,内龙骨采用45*90方木水平横杆,间距为100~150mm左右,外龙骨采用直径为48*3.0的钢管竖向立杆。

(2)构造柱对拉螺栓:

垂直间距500,设在凹槽的居中位置。

(3)砖墙与构造柱应沿墙高每隔600mm设置2根直径8mm的水平拉结筋,拉结筋两边伸入墙内1000mm,拉结钢筋穿过构造柱部位与受力钢筋绑牢。

当墙上门窗洞口边到构造柱的长度小于1m时,拉结钢筋伸到洞口边为止。

(4)砖墙与构造柱相接处,砖墙应砌成马牙槎,每个马牙槎沿高度方向的尺寸不宜超过300mm,每个马牙槎退进100mm。

每个楼层面开始,马牙槎应先退槎再进槎。

马牙槎内的灰缝砂浆必须密实饱满,其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不得低于80%。

(5)构造柱施工顺序:

绑扎钢筋、砌砖墙、支模板、浇捣混凝土。

(6)构造柱的竖向受力钢筋,绑扎前必须作除锈、调直处理。

钢筋末端应作弯钩。

底层构造柱的竖向受力钢筋与基础圈梁(或混凝土底脚)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35倍钢筋直径。

(7)构造柱的竖向受力钢筋需接长时,可采用绑扎接头,其搭接长度一般为35倍钢筋的直径,在绑扎接头区段内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

(8)在逐层安装模板之前,必须根据构造柱轴线校正竖向钢筋位置与垂直度。

箍筋间距应准确,并分别与构造柱的竖筋和圈梁纵筋的纵筋相垂直,绑扎牢靠。

构造柱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一般为20mm,并不得小于15mm。

(9)支模前应沿马牙槎设置20mm厚海绵条再支模,构造柱模板采用九夹板并用对拉螺栓固定,在各层砖墙砌好后,分层支设。

(10)在砌完一层墙后和浇筑该层构造柱混凝土前,应及时对已砌好的独立墙体加稳定支撑,必须在该层构造柱混凝土浇捣完毕后,才能进行上一层的施工。

构造柱主要允许偏差

项目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柱中心线位置

10

用经纬仪或吊绪和尺检查,或用其它测量仪器检查

2

柱层间错位

8

3

每层

≤3m

5

用2m托线板或吊线、尺检查

>3m

8

全高

≤10m

10

用经纬仪或吊绪和尺检查,或用其它测量仪器检查

>10m

20

构造柱详图

3.4.2砌筑墙下导墙

墙体底部均设置导墙,高度根据砌筑墙体的皮数杆,导墙控制高度为300mm,采用C25素混凝土。

采用侧模及模版背撑支护。

(1)隔墙下部均做300高C25素混凝土导墙。

根据设计图纸,弹出墙身(导墙)线,导墙制模前需绑扎构造柱钢筋。

(2)模板:

采用l6厚七夹板,二四木料作内外围檩及支撑。

(3)砼:

采用C25砼,塌落度140±30mm,人工翻斗车水平运输,按50cm间距振捣一次,以确保砼密实。

(4)浇筑导墙前勿必调整好构造柱、插筋位置,确保正确性。

(5)模板@600设标高控制点,砼表而用木蟹打抹平整。

(6)导墙砼的拆模不宜过早,根据当时的温度决定,一般当气温30度左右时,控制在12小时后拆模。

3.4.3侧墙圈梁

砌墙圈梁:

墙高超过圈梁底标高统一设在建筑完成面以上2.4m之内,圈梁高度250mm,内配410/14@200mm钢筋。

门窗顶均设置混凝土过梁;消防箱、风管等机电安装等其他专业须预留的设备洞口,也按图纸要求设置混凝土过梁。

拉墙筋采用26@600mm,通长设置。

砌筑墙体圈梁设置详图

墙身中的圈梁在墙体相互连接处,其钢筋应相互锚入La长,在与混凝土墙、柱连接处,其钢筋应植入混凝土墙、柱La长。

当圈梁在门窗洞处切断时,则门窗洞处增设过梁,过梁应伸过洞口≥500,并不小于圈(过)粱粱高差的2倍。

圈粱采用现场浇筑,应在砌墙后进行施工,圈粱钢筋与砼结构的连接采用植筋。

门、窗过梁:

在墙体上需设置门、窗顶过梁时,(过梁长度=洞口净宽+500),其尺寸和配筋见下表:

过梁长度L(㎜)

≤1000

1100~1500

1600~2000

2000~2200

过梁高度h(㎜)

150

150

180

220

过梁上皮主筋

28

210

210

210

过梁下皮主筋

212

214

214

214

箍筋

8@150

砌块墙顶而与钢筋混凝上粱板底而间的空隙,大于40mm(小于70mm)时用C20细石混凝土填充密实,应在下部墙体砌筑7天左右后进行;小于40mm时采用M10水泥砂浆填充密实。

3.4.4砌筑墙体与预埋管线节点

砌筑墙体内的预埋水电等管线,主要施工原则为,将砌筑墙体整体砌筑至中心圈梁处(建筑完成面以上2.4m以内位置)。

配合安装施工单位先搭设操作脚手架后,支设埋管支架定位埋管位置。

当埋管施工就绪后及时紧跟后续砌筑施工,减少后续在砌筑墙体开洞施工带来了不便。

水电管线的暗敷工作,部分仍需开洞时,必须待墙体完成并达到一定强度后方能进行。

开槽时,应使用轻型电动切割机并辅以手工镂槽器,水平槽深不得大于1/4墙厚,竖向不得大于1/3墙厚,应用M10水泥砂浆填缝,宜比墙面微凹2mm,再用粘结剂补平,并沿槽外贴200mm宽玻璃纤维网格布增强。

尽可能避免交叉或双而开槽。

各类电箱应预埋,安装好后用水泥砂浆填实。

外墙不得开槽。

3.5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施工(内墙)

加气砼砌块(内墙)布置原则

加气混凝土砌块立面砌筑形式为全顺式,上下皮竖缝互相错开不小于砌块长度的1/3,其产品龄期应超过28d;砌体留置的拉结或网片的位置与块体皮数相符合;拉结钢筋或网片应置于灰缝中,埋置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竖向位置偏差不应超过一皮高度。

内墙砌体水平灰缝的厚度及垂直灰缝的宽度均为15mm。

灰缝应做到横平竖直,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低于80%,竖缝两侧的砌块均应两边挂灰,砂浆饱满度不得低于80%,不得出现假缝、瞎缝、透明缝。

3.5.1施工顺序

望水平→立皮数杆→架头角→拉紧弦线→砌墙设置拉结钢筋→水、电等配合留设→工完场清→自检→互检;

3.5.2加气砼砌块施工要点

(1)加气砼砌块砌至接近梁、板底时,应留一定的空隙,待填充墙砌筑完并应至少间隔7d后,再将其补砌挤紧;

(2)砌体的伸缩缝和沉降缝内.不得夹有砂浆、碎砌块及其他杂物;

(3)砌块墙顶面与钢筋混凝土梁板底面间的空隙,大于40mm(小于70mm)时用C20细石混凝土填充密实,小于40mm时采用M10水泥砂浆填充密实;

(4)加气混凝土砌块的运输、装卸过程中,严禁抛掷和倾倒。

进场后应按品种、规格分别堆放整齐,堆置高度不宜超过2m。

加气混凝土砌块应防止雨淋;

(5)需根据现场施工条件的确定砌筑时间;

(6)按砌块每皮高度制作皮数杆,并竖立于墙的两端或在混凝土柱、墙上划出墙体皮数杆,两相对皮数杆之间拉准线,在砌筑位置放出墙身边线;

(7)不同干密度和强度等级的加气混凝土砌块不应混砌。

加气混凝土砌块也不得与其他砖、砌块混砌;

(8)灰缝应横平竖直,砂浆饱满。

水平灰缝厚度宜取15mm,竖向灰缝宜用内外临时夹板夹住后灌缝,其宽度宜取20mm;

(9)砌块墙的转角处应隔皮纵、横墙砌块互相搭砌。

砌块墙的T字交接处,应使横墙砌块隔皮端面露头;

(10)构造柱应在墙体转角,不同厚度墙体交接处,填充墙构造柱应先砌墙后浇筑混凝土,用C20混凝土浇筑,砌墙时,构造柱与墙体连接应加拉结筋,构造柱上下端应与各楼层梁板整体连接;

(11)砌到接近上层梁、板底时,应留出35mm空隙,预埋金属加固待7~14天后,用C20细石混凝土分两次嵌填密实;

(12)吊顶以上部分,砌至上层梁/板时,外边口应加设30mm长金属板;

(13)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上不得留脚手眼及支模眼;

(14)切锯砌块应使用专用工具,不得用刀斧或瓦刀任意砍劈;

(15)填充墙砌体一般尺寸允许偏差:

项次

项目

允许偏差

(mm)

检验方法

1

轴线位移

10

用尺检验

垂直度

小于或等于3m

5

用2m托线板或吊线、尺检查

大于3m

10

2

表面平整度

8

用2m靠尺和契形塞尺检查

3

门窗洞口高、宽(后塞口)

±5

用尺检查

4

外墙上、下窗口偏移

20

用经纬仪或吊线检查

3.6砂加气砼砌块砌筑施工

3.6.1施工顺序

墙体放线→导墙施工→脚手架搭设→皮数杆→种植拉墙筋→墙体砌筑(安装埋管留孔)→构造柱钢筋、模板→圈梁模板、钢筋→构造柱、圈梁砼浇捣→依次向上循环施工。

3.6.2材料堆放及使用原则

(1)砂加气块运输、装卸应轻装轻卸,按不同等级码堆放。

堆置高度不宜超过2m.堆垛内及堆垛问宜保持适当的通风间距与通风道。

堆放场地应坚实、平整、干燥,并有不受雨、雪及地表水影响的设施。

堆载及其他荷载总量不得超过楼版的允许荷载值。

(2)补充保温材料应存放在室内或有遮挡设施的场所。

(3)砂加气块表面应清洁、干净,不得有油巧和浮灰。

(4)外墙均使用粘结剂施工(3mm),禁止用水浇湿砌块。

粘结剂应自制铁皮斗内使用电动工具搅拌均匀,随拌随用。

砂加气粘结剂、专用界面剂、界面砂浆、无机保温砂浆和护面层砂浆应使用机械或电动机具搅拌均匀,水料比按产品说明书规定.一次拌和量宜在4h内用完为限。

(5)砂加气块砌筑时的含水率宜小于30%,且不得洒水后再进行砌筑、粘贴和抹灰,表面明显受潮的砂加气块不得使用。

(6)施工时严禁将砂加气块砌体作为脚手架与安全同的固定点,且不得在砌体上留设脚手孔洞。

3.6.3墙体砌筑施工

(1)砌筑时,弹出墙身线、拉好水准线,从纵横墙的交界处每道墙两端开始。

(2)首皮砖应在构造柱边开始起砌,构造柱边呈马牙搓状。

起搓应为凹进,第二皮砖为凸出

(3)第一皮砂加气块砌筑前,应用水湿润基面,再铺预拌基层砌筑砂浆,并将砂加气块底面水平灰缝和侧面垂直灰缝满涂粘结剂方可砌筑。

第二皮砂加气块的砌筑,所待第一皮砂加气块灰缝粘结剂初凝后方可进行。

砂加气砼砌块(外墙)布置原则

(4)外墙砌体水平灰缝的厚度及垂直灰缝的宽度均为3mm。

(5)己砌筑的砂加气块表面(铺灰面)应平整,否则需用磨砂板磨平并清理尘灰后方可继续往上砌筑。

砂加气块砌体灰缝应饱满,并及时清理挤出的粘结剂,做到随砌随勾缝。

(6)外包于结构柱的墙体府与所有主体结构外柱用26钢筋拉结。

砂加气块在墙体转角部位应措接砌筑。

(7)填充外墙与主体结构柱、墙、梁、板相接处应设置26拉结钢筋,并预留8*8mm宽缝隙。

拉结钢筋应按600mm水平间距且不得少于3处与梁、板拉结。

(8)墙体水平配筋带或拉结筋设置应预先在砂加气块水平灰缝面开设通长凹槽,置入钢筋后,应用粘结剂填实至槽的上口平。

(9)墙体制完后,所检查墙体乎整度。

不平整之处,应用钢齿磨板和磨砂饭磨半,控制偏差值在允许范网内。

(10)当砌筑墙体距结构顶间距较大时,采用伊通万能砖砌块填补,并用砂浆补缝。

砌块墙顶面与钢筋混凝土梁板底面间的空隙,大于40mm(小于70mm)时用C20细石混凝土填充密实,小于40mm时采用M10水泥砂浆填充密实。

3.6.4砌筑墙内管线敷设

(1)管线开槽应待墙体达到一定强度后方可进行。

先弹线后开槽,开槽深度紧向不得超过墙厚的1/3.水平向不应大于1/4墙厚,且应避免在同一位置及槽距600mm范围以内的墙体正、反面开槽。

(2)敷设管线后的槽应用专用修补材料或砂血口气块碎屑拌水泥、石灰膏及适量胶水进行填实,宜比墙面做凹2mm.再用粘结剂补平,并沿槽长外贴宽度不小于200mm的钢丝网增强。

3.6.5砂加气砌筑允许偏差

项次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轴线位置

10

用尺检测

每层

5

用2m托线板或吊线、尺检查

全高

≤10m

10

用经纬仪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