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探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635442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6.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探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探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探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探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探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探讨.docx

《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探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探讨.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探讨.docx

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探讨

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探讨

摘要:

科技成果是一种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能够产生直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科技成果转化是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发展新产业等活动,是一个复杂过程。

科技成果如何才能更高效地转化为生产力,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本文探讨了国内外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模式和特点,并提出了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科技成果转化模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一直都是一个热门的话题。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定义,科技成果转化是“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发展新产业等活动”。

目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不容乐观,有文献显示“西方发达国家的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50%”--70%,美国和日本甚至达到了80%,而我国仅为20%左右。

”【l】因此,科技成果到底要如何才能更好更高效地转化为生产力,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本文探讨了国内外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模式和特点,并提出了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建议。

1科技成果转化的一般过程

按照一般的技术创新观点,科技成果转化包括设想阶段(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研发阶段(小试、中试)、实用化阶段(进入到企业)和商品化阶段。

科技成果的转化过程涉及多个主体,包括科技成果的开发者或拥有者、中介机构、成果接受方、政府管理部门、金融机构等。

(1)科技成果的研发方。

包括中小企业自有科研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个人研究者,其主要职责是根据市场需要,进行科技成果的开发研究,还应配合成果接受方积极参与成果的转化、推广工作,并做好成果推广过程中的售前、售中、售后技术培训和服务。

(2)科技中介服务机构。

它是沟通成果研发方和接受方的桥梁和纽带,其主要职责是在国家法律与法规的约束下,负责寻找、介绍、联系适合成果接受方需要的科技成果,并且负责提供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所需的技术和相关咨询服务。

(3)成果接受方。

一般即指以企业为主体的生产单位,负责承担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和产业化,在政府政策的引导下,在中介组织和金融机构的辅助下,选择适合的科技成果、筹集生产资金、购置生产设备、组织生产、销售产品、收回投资并获取利润。

(4)政府管理部门。

政府在科技成果的转化过程中,既是科技成果研究与转化的宏观规划者,也可以是科技成果的提供者,还担当了转化过程中的裁判者角色。

(5)金融机构。

金融机构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科技成果转化全过程的金融支持方面。

如为成果开发者在研究开发、小试、中试等环节提供贷款,为科技成果的转移提供资金支持,为企业提供生产过程中的配套资金和风险资金等。

上述五个主体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其运行过程如图2所示【3】。

科技成果转化的起点是科技成果的研究开发,终点是科技成果产品生产与销售,科技中介机构在中间起着沟通连接两者的桥梁作用,但是因为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科技成果的研发方跳过中介机构直接找企业接洽的情况,所以中介机构用虚框显示。

政府的政策引导和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贯穿整个转化过程始终,对研发方、中介机构、企业都有影响,而成果形成产品生产并投入市场以后的反馈又返回给研发方和企业,影响着科技成果研究发展和产品生产销售的方向。

2国外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特点

2.1美国主要做法及特点

美国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完善立法。

为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美国通过了一系列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法案,构建了完善的法律体系,包括:

1980年颁布的《拜杜法案》(Bayh--DoleAc0:

允许美国各大学、非盈利机构和小型企业为联邦攻府资助的科研成果申请专利,拥有知识产权,并通过技术转让而商业化,并允许进行独家技术转让【4】;1980年颁布的《史蒂文森—一}不德勒技术创新法案》(Stevenson_.W.ydlerTechnologyInnovationAe0,规定技术转移是联邦实验室一项任务;1982年颁布的《小企业创新开发方案》(Small72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探讨BusinessInnovationDevelopmentAct),要求年度开发研究预算超过1亿美元的联邦研究机构执行“小企业创新研究计划”;1986年颁布的《联邦技术转让法案》(FederalTechnologyTransferAc0,要求建立联邦实验室转移联合体;1988年颁布的《贸易与竞争法案汇编》(OmnibusTradeandCompetitivenessAcO;1989年颁布的《国家竞争性技术转移法》,规定技术转移是每个联邦实验室的重要任务,允许联邦实验室和企业联合开发新技术并获得专利权【5】;1996年颁布的《国家技术转移与升级法》;2000年颁布的《技术转移商业法案》。

另外,自1980年至1992年,美国先后颁布了8部有关促进、规范、约束科技主体相互交流与合作的法案。

这些法案不仅鼓励国内各层次科研力量的合作,还鼓励高新技术的国际合作网。

第二,设立专门机构。

美国高校技术转移的标准模式就是建立有法律、商业和技术专门人才组成的技术成果转化办公室,并通过一个以技术转让为其核心目标的全国性组织——美国大学技术管理协会(AUTM)进行广泛的合作与联系r71。

比如哥伦比亚大学的“创新企业”,哈佛大学的“技术与商标许可办公室”、美国中部的“十校联盟”等高校科技中介机构都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这些机构的主要职责是在研究人员和产业界之间建立一座桥梁,负责有关成果转化工作,如发现并评估新的技术成果、负责与有合作意向的企业及风险资本进行联络、根据专利的技术特点、开发价值、市场前景等因素,与企业谈判并签署转让协议、为有条件创立新公司的科研人员提供项目孵化的部分资金、寻找管理人员等【8】o

第三,制定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可以照顾各个方面的利益,调动其积极性。

例如,MIT(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技术转让收入15%用于技术发展,其余由专利发明人、所在系和学校各拿1/3。

哥伦比亚大学对技术转让收入采取的分配制度规定:

获利lO万美元以下的转让收入,发明人拿40%,专利代理人、研究项目单位、大学各拿20%:

lO万美元以上的项目,发明人拿20%,专利代理人、研究项目单位各提成20%,余下的分为大学26.4%、学院6.8%、系6.8%191。

2.2德国的主要做法及特点

德国政府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一方面投入大量资金2009全国科技成果评价与转化学术研讨与经验交流会论文集兴办科技园区,另一方面又采取了许多优惠措施鼓励大学毕业生和青年企业家进人技术园区创办新技术企业。

德国十分重视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在组织方法上,德国政府同经济界紧密合作,通过公立机构、行业联合会及银行体系等构建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网。

自1983年起,德国政府采取专项投资的办法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80多个类似科技园区的科技中心或创新中心。

建设中心的费用由政府、国家银行和企业各承担1/3。

中心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免费为中小企业提供咨询服务。

这些中心的经费由政府、银行和企业按比例负担【101。

2.3日本的主要做法及特点

在组织机构方面,1995年日本政府成立官产学合作促进办公室,2001年4月日本政府将原日本工业技术院和日本计量培训研究所合并,组成新的日本先进工业技术研究院,该机构将自身定位于产业界和大学学术团体之间,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联合产业界、大学和区域的财团,通过技术转移,促进新技术的推广和新产业的诞生网。

在立法方面,日本政府先后制定颁布了《专利法》、《外资法》、《工业标准化法》、《技术大法》、《研究交流促进法》等法律法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1998年日本实施了全称为《关于促进大学等的研究成果向民间企业转让的法律》(第56号法律)的TLO法,其实施的目的是通过TLO机构(日本大学技术转让机构,TechnologyLicensingOrganization,简称TL0)使大学等国家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能有效地向民间企业转让,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新产业的开拓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111。

1999年颁布的《产业活力再生特别措施法》将以前颁布的相关政策、措施上升到特别措施法的层次,这就从多方面为保障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法律制度基础。

另外,日本的《产业教育振兴法》制定了关于高等院校与企业合作的法律形式、法律地位、资金支持、税收优惠、管理等规定。

日本《专利法》第107条规定:

大学向民间机构转让的科技成果,可减免或免除1”-’3年的专利年费,对于经认定符合条件的创业者,在实施特定科技成果转让时,专利厅长官有权减免其专利申请手续费。

该法还规定,专利局局长指定的学术团体举办的研讨会上以书面形式发表的科研成果,发明创造人仍有权获得专利,从而激励了科研成果的推广和应用【6】。

2.4法国的主要做法及特点

法国于1999年6月颁布了《技术创新和科研法》,鼓励大学、公共研究机构与企业建立契约性的正式合作关系,使高等学校及科技界与企业界的交流与合作得以加强。

另外,法国政府对企业增加科研经费采用税收折扣的办法,规定凡是研究与发展投资比上一年增加的企业,审核批准后,可以免交相当于研究与发展投资增加额25%的企业所得税。

法国政府每年还通过国家创新署(ANVAR)向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创新无息贷款,以提高企业采用新工艺和新技术生产新产品的积极性【6】。

2.5英国的主要做法及特点

英国为了畅通技术转移的渠道,维护研究开发合同秩序,限制非法垄断技术,不断完善其法律体系,1948至1986年间多次修订《发明开发法》,1972年颁布了《应用研究合同法》,1978年颁布了《不公正合同条款法》,1980年颁布了《竞争法》15J。

2.6韩国的主要做法和特点

在立法方面,韩国从1972年起,陆续制定颁布了《技术开发促进法》、《技术振兴法》、《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开发法》、《产业技术研究组合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其目的在于鼓励私人企业建立研究所以促进政府科研机构的成果转化〔51。

3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因素及其权重评价模型科技成果转化是一项复杂、艰巨的工作,其影响因素也是多方面的。

通过分析科技成果转化的各种影响因素,采取相应有力的措施,有利于排除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各种障碍,促进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的提高。

一般而言,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的因素包括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12】。

其中内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成果本身的情况,二是企业的情况。

成果本身的情况在于该成果是否具备市场需求性,是否具有技术先进性,是否具有成熟实用性,一项成果如果没有市场需求,缺乏先进的技术支撑,并且实用效果也不甚理想,那就很难到达到产业化、商品化的水平。

企业的情况在于该企业是否对科技成果有内在需求以及其接受科技成果能力的强弱,如果企业本身对吸纳科技成果的积极性不高,并且自身的技术研发实力也比较薄弱,那将直接影响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除内因以外,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的外因涉及到体制机制、政策环境、科技投入、中介服务体系以及人才队伍建设等多个方面,它们都直接地或间接地影响到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

有的学者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因素,并将其归类整理后,得出了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的因素体系。

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的三方面因素体系

(1)质量因素科技成果的质量因素,可以从科技成果质量和科技成果商品质量两个角度来考察。

科技成果商品是科技成果商品化的结果,因而必须具有商品服务的特性,要着重考查其现实效益。

科技成果的质量包括科技成果的先进性、实用性、可靠性。

先进性反映的是科技成果的技术水平和技术效果,它要来源于现有技术,但又要领先甚至超前于现有技术。

实用性反映的是科技成果的技术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它包括成熟度、适用性、成果的效益(宏观效益和微观效益)、以及中间试验能力等因素。

可靠性主要反映的是科技成果实施工作中的可靠程度和生命周期指标,它必须顺应国内外技术发展的趋势。

科技成果商品质量是指科技成果能够顺利实施并产出较大效益等诸因素的总和。

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①科技成果商品的内在质量,即科技成果的质量(先进性、实用性和可靠性);②科技成果商品的服务工作质量,如配套性、负责性、积极性等;③反映科技成果商品服务工作质量的因素,包括供方的科技能力、人才素质、基础结构和情报信息等因素。

(2)政策因素

政策因素是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的一个重要外部因素。

从各个国家的经验来看,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必须以良好的政策环境做支撑。

比如,行之有效的产业政策在指导产业结构调整时,可对吸收科技成果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优厚的激励政策可以刺激企业吸收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的积极性;灵活的财税、金融政策可以很好的解决科技成果转化中的资金瓶颈问题;实惠的人才政策可以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丰富的人力资源。

因此,提高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完善政策环境是当务之急。

(3)动力性因素动力性因素在整个科技成果转化系统中起着外在动力的作用,主要有科技推力和经济拉力。

比如,市场需求因素对于科技成果转化具有拉动作用,其拉力表现在:

市场变化不仅向科技成果转化系统提供了广泛的需求,调整着各类技术方案优先发展的顺序,而且激烈的市场竞争必然也会带动企业在采用新技术成果上下功夫。

技术的发展则起着推动作用,其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

它为技术进步提供内在的科学依据和技术原理,诱导和制约着一定时期内技术进步的内容、方向、速度和水平。

二力融合加速了技术进步,同时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131。

因此,地区经济发展环境、科技水平、市场竞争程度,都会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

也有学者进一步将影响科技成果的主要因素进行细化,从7大类31个要素构建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因素及其权重模型体系(见表2)〔141。

表2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的七方面因素体系影晌因素名称序号政府支持机制S1政府立项S1.12009全国科技成果评价与转化学术研讨与经验交流会论文集影响因素名称序号政府帮助推广S1.2政府提供扩大研究资金S1.3政府税收优惠S1.4政府奖励S1.5企业参与机制S2企业委托立项S2.1企业提供中试基金S2.2企业有具体需求S2.3企业有人员共同参与S2.4驱动机制S3自选立项S3.1技术推动与市场拉动结合S3.2市场推动S3.3技术推动S3.4决策机制S4文献调查S4.1专利资料调查S4.2技术可行性研究S4.3市场调查S4.4要素投入机制S5已有前期工作基础S5.1自筹资金S5.2金融机构贷款S5.3企事业单位投资S5.4人员结构协调S5.5转化机制S6技术移交和培训S6.1技术转让合同S6.278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探讨影响因素名称序号学校帮助推广S6.3课题组自行推广S6.4组织机制S7学校建立中试基地S7.1企业提供中试基地S7.2有学校独立研究机构参与S7.3有学校经营实体研究机构参与S7.4有产学研合作的参与S7.5

在上述影响因素体系的基础,构建了“成功率差值模型”,该模型的计算公式如下:

成功率差值SFVi=ESQi/EQi-NSQi/FQi

其中:

f为影响要素,产1,2,……,31;EQi为具备f要素的成果项目数;地f不具备i要素的成果项目数;ESQi为具备f要素并已转化成功的成果项目数;NSQi为不具备i要素但已转化成功的成果项目数。

所谓“成功率差值”.铲乃是指具备该要素项目转化的成功率与不具备该要素项目转化的成功率之差。

通过该项指标,可以评判各个影响因素在科技成果转化中所起的作用的大小程度。

4我国科技成果转化主要模式及特点

据调查统计,我国每年有几万余项比较重大的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和专利,但科技成果转化率仅约为15%左右,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或应用于生产的项目数人均0.78件,其中最终转化为工业产品的成果不足5%,而欧美发达国家的转化率则高达45%,中国的高新技术企业的产值在社会总产值的比例仅为2%。

上述数字表明,国家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产出的研究成果大部分没有得到转化,没有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显现出来【5】。

目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模式包括以下几种:

4.1自主转化模式

自主转化模式从企业的角度出发是指企业通过自身或产学研联合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没有经过技术市场等科技中介机构的支持和帮助,在本企业实施技术、产品的产业化。

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进行科技成果的研究与开发,技术研发的针对性强,成果能够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缺点在于受到企业自身科研能力和水平的影响,可能存在技术研发时间拖延的情况,使企业新研发的技术或产品已失去占领市场的最佳时机,而借助产学研联合开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3】。

自主转化模式从高校的角度出发是指高校科技成果的持有者以现有政策和环境为依托,自己兴办企业,创造条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比如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一些拥有科技实力和人才优势的高校纷纷开始创办自己的经济实体,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北京大学创办的北大方正、清华大学创办的清华同方、南开大学创办的南开戈德等。

自建科技园区是高校参与科技成果产业的另一种成功模式。

大学科技园利用其所具有研发人才、研发机构、研发场地、实验设备建立研发基地,吸引社会资金、企业及人才到园区创业,同时利用科技园把大学的科研成果与社会的优势资源紧密结合起来,最终实现科技成果的产业化【15】。

高校开展自主转化模式的优点是转化速度快、耗时短,并且能够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和后续开发;缺点是生产资金短缺、管理上存在先天的缺陷、市场开拓能力弱等问题【16】。

4.2技术转让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是企业根据自身需求,通过技术交易等科技中介机构获取符合自身需要的技术,科技成果拥有者通过技术市场把科研成果一次性地以部分或全部或特许权等形式转卖给企业,科技成果最终在企业内实现转化。

这种转化模式一般要求科技成果有比较高的成熟度。

通常高校将科技成果转让给企业有两种做法,一是单项科技成果转让;二是企业委托高校设计或科研。

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企业通过科技中介机构获取到水平较先进、较为成熟的科技成果,节省了企业自主研发失败可能出现的时间和经济等方面的损失;缺点则是企业不易寻找到适合自己的科研成果,需要花费信息搜索成本,而且如果得到的成果成熟度不高,在产业化过程中可能不完全适合企业生产实际,需要随时进行调整和再创新,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成本负担。

4.3合作转化模式

合作转化模式是指科技成果的拥有方与合作的企业以合股或利润分成(或产权部分转让,部分合股等)方式把科技成果投入到一个现成的企业进行生产。

合作转化中的核心问题是双方(或几方)在合作过程中风险分摊和利益分成问题,因此,合同中要明确各方在各个具体环节上承担的义务和权利。

这一模式的主要特点是科技成果提供方只提供成果和生产建议,其他生产条件由合作企业提供,经营策略也以企业方针为主。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科技成果提供方的风险小、转化速度快;缺点是不利于成果的后续开发,而且由于该成果并非按企业要求开发,所以产品的市场接受情况不一定令人满意。

产学研合作是一种成效较为显著的合作转化模式,是指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了共同发展的目的,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互惠的原则而形成的合作关系。

产学研合作的特点在于科学研究、产品开发和人才培养等活动,是由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以某种合作的方式共同承担,以实现产、学、研三方优势的充分发挥,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

产学研合作模式按照现代产权理论划分为三类:

(1)合作型。

即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不涉及到产权治理结构关系的非股权形式的合作形式,如联合研制产品合约、交互许可、知识产权出让等;(2)合资型。

即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之间涉及到产权治理结构关系的股权形式的合作形式,如建立合资企业等;(3)一体化型。

即产学研合作中的某一方,为了完全获取另一方或几方的优势,采用改制、转制、重组等方式,通过兼并和收购将对方完全纳入到一个法人实体内部。

4.4科技计划模式

这种模式是指政府运用行政、法律等手段,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成果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转化,实行统一的领导和宏观调控,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完全成熟,市场运行机制还不完备、不配套,只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科技成果转化有其不足之处,因此,科技计划模式是我国市场经济过渡时期和特定情况下的一种辅助、必要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

在上述四种转化模式中,前三种主要科技成果转化的供求双方在平等互利、相互自愿的基础上完成的柔性转化,第四种是从系统论的角度,政府运用行政手段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科技成果进行强制实行的刚性转化模式。

在现阶段,应在柔性与刚性转化并举的指导思想下,大力拓宽和加强柔性转化渠道,形成市场拉动和政府推动结合的科技成果转化新格局,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促进科技与经济的共同发展。

5促进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建议

科技成果转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对国内外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模式和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认为,促进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应当作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5.1完善立法,充分发挥政府职能

从各国科技成果转化的经验来看,通过完善立法可以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有效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

因此,应当充分发挥政府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导向功能和扶持作用。

具体而言,政府的职能主要体现在:

(1)制定法律法规,规范管理体系,通过立法应对参与科技成果转化的产、学、研合作各方的法律地位、权利义务、合作成果归属、政府扶持等做出明确规定,即用法律制度把科技创新主体的各种资源整合在一起,创造一个良好的科技成果转化环境;(2)制定和实施各种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的计划;(3)共建产学研合作机构,为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起到牵线搭桥的作用;(4)对基础设施、研究开发成果转化等过程给予资金资助,通过建立和引入科技成果转化的专项基金或风险基金等,专门扶持得到需求认可的科研成果的转化项目,弥补科技资金投入不足,起到规避合作风险的作用;(5)利用政府的特殊地位,利用政策调控等手段支持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同时通过举办各种成果洽谈会,把科技成果推向市场,也可以为成果转化的合作各方收集和提供各种资料和案例,起到信息沟通的作用【l们。

5.2加强中介机构的职能

科技中介机构是面向社会开展技术扩散、成果砖化、科技评估、创新资源配置、创新决策和管理咨询等专业化的服务机构,各国都十分重视发挥中介机构的职能。

我国目前也有很多科技中介机构,包括技术市场、技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探讨术转移中心、技术产权交易所、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等等。

但与国外成熟的技术转移体系相比,我国各技术转移机构规模小,结构松散,彼此间缺乏联系,难以形成网络化调配能力。

而且我国广大企业尚未真正了解和熟悉技术市场,无法很好利用技术市场来开展技术创新【201。

因此,应当加大对中介机构的制度建设,加强其技术转让交易、技术产权交易、科技信息交流、科技成果发布等服务能力,使技术市场健康快速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另外,应提高中介机构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素质,造就一批懂技术、懂法律、懂管理、懂经营的复合型高素质技术经纪人队伍,这是促进科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