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猪禽疾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docx
《当前猪禽疾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前猪禽疾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当前猪禽疾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
第十讲当前猪禽疾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
第一章当前猪禽疾病发生流行的特点及其原因
规模养殖是农村中一条致富大道,猪禽由农家散养发展到规模饲养,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效益,也带动和促进了我市猪禽养殖科学的进步,疾病防制和研究的水平不断提高。
但在生产实践中,也出现了许多棘手的问题,疾病问题仍十分突出。
疾病控制一直是影响养殖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据有关资料报道,我国每年由于动物疫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260亿-300亿元,因疫病引起的生产性能下降、饲料和人工浪费、药物消耗等间接损失达800亿元。
有资料显示,我市每年因各类猪禽病引起的死亡率高达15-20%,经济损失达数千万元。
为了减少损失、降低成本,保障规模养殖业的顺利发展,现将当前猪禽疾病发生流行的主要特点浅析如下:
第一节当前猪禽疫病发生流行的特点
一、疾病种类明显增多且危害严重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近10年来新出现了30多种传染病,其中禽病13种,猪病7种,有的在国外出现不久的疾病如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感染、禽的J-亚群禽白血病、番鸭细小病病毒病、某些血清型的禽流感等,也相继在我国发现。
由于饲养模式、环境条件不良和管理技术落后,也增加了许多新病,如猪和鸡的咬(啄)癖、应激综合征、鸡的腹水病和呼吸道综合征等。
到目前为止,我国不少的养殖场、户,死淘率为养殖业发达国家的1-3倍,甚至更多,有不少猪场的死淘率在15%以上,蛋鸡及种鸡的全程死淘率在20%以上。
二、多病原混合感染显著增加
当前的许多畜禽疾病是由多种致病因子的共同作用造成的,它们导致的复合性疾病危害极为严重且难以控制其中病原体感染的有多种细菌相加,或多种病毒相加,或多种细菌和多种病毒相加,往往是几种不同病原体,有的为原发,有的继发或并发,而一些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存在,更使病情加重。
如猪瘟与牛粘膜病,猪瘟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圆环病毒病与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细小病毒病,猪喘气病与巴氏杆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混合感染;新城疫与禽流感,新城疫与其它病毒及细菌混合感染等。
三、呼吸道综合征的问题日益突出
从近几年病、死猪的剖检中可以看出,90%以上猪的肺部有各种不同类型的病变,哺乳猪和育成猪尤为严重。
它们的生长发育和增重明显受阻,治疗效果不好,可常年不断发病成批死亡,这种疾病已被国内外学者所公认,命名为猪呼吸道综合征(PRDC)。
该病发生给许多病原体的侵入打开了门户,如猪伪狂犬病(PR)、非典型性猪瘟(CHS)、猪圆环病毒(PCV2)、尤其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所带来的直接和间接危害极为严重。
禽的呼吸系统疾病有24种之多,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呼吸道综合征的观点,这些呼吸系统疾病在我国的养禽业中普遍存在,危害十分严重。
猪、禽的呼吸道综合征普遍存在,已构成对猪、禽生产的严重威胁,对此应有足够的认识和防范。
四、影响繁殖的综合征普遍存在
猪的繁殖障碍综合征(SMEDI)在国内存在极为普遍,目前已证实与此综合征有关的病原体有30多种,而且还在不断增加。
目前在我国造成此综合征的原因以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细小病毒感染、伪狂犬病、乙型脑炎、衣原体感染和繁殖障碍性猪瘟等所占比例较高。
产蛋禽类的繁殖障碍以产蛋下降,不出现产蛋高峰,产薄壳蛋、畸形蛋等为主要表现,引起禽产蛋下降综合征的主要疾病有低致病力禽流感、非典型性新城疫、减蛋综合征(EDS-76)、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等。
五、病毒病成为传染性疾病的主体
目前对病毒性疾病的治疗仍缺乏确切有效的药物,而且大多还未研制出相应可靠的疫苗用于免疫,所以对病毒病的防治手段显得无力,而近一二十年新增加的传染病又大多是病毒性疾病,这就使病毒病危害更为突出。
如近几年发生的由圆环病毒Ⅱ型引起的断奶后仔猪衰弱综合征(PMWS)及一些相关病,在世界范围内迅速传播,危害巨大。
近几年对我国一些鸡群调查,证实了有J-亚群禽白血病的存在,这又使我国鸡群增加了一种令人非常棘手且危害深远的病毒病。
六、免疫抑制性疫病危害深重
免疫抑制性疾病除了本身的直接危害之外,更为重要的是造成免疫抑制,可使低致病性的病原体引起多种疾病综合征发生,甚至达到难以控制的程度,还造成对疫苗接种反应增强、副作用加大,或使免疫失败和对治疗无应答。
免疫抑制性病的危害对畜禽健康的威胁日益增加。
当前最常发生并危害严重的猪免疫抑制性疾病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伪狂犬病、猪流感和圆环病毒Ⅱ型感染等;禽主要是传染性法氏囊炎、鸡传染性贫血、马立克氏病、白血病、禽网状内皮增生病及禽呼肠孤病毒感染等。
七、非典型性疾病增多
这里说的增多包含两层意思。
一是非典型性疾病的种类增多;一是非典型性疫病的病例的数量增多。
如猪瘟、鸡新城疫、鸡白痢、大肠杆菌病、传染性囊病、鸡腹水综合症等都出现了非典型病例,而且流行非常广泛,发病率也很高,这往往给诊断与防治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
这是由于疫病在流行过程中,病原的毒力常发生变异,有些病原毒力出现减弱,加上免疫水平不高或不一致,导致某些疫病在流行、症状和病理等方面出现非典型变化,发生非典型感染和发病,使某些原有的旧病以新的面貌出现,如目前发生的非典型新城疫、温和型猪瘟即是一个明显的例证。
另一方面,有些病原的毒力出现增强,虽然经过免疫接种,仍常出现免疫失败,如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和马立克氏病病毒都有存在超强毒株的报道。
对于控制超强毒株感染,除提高改进疫苗免疫质量外,应着重考虑减少病毒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加强卫生消毒措施,采用生产管理上的全进全出制等。
八、某些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的危害加大
随着规模化养殖场的增多和规模不断扩大,环境污染越加严重,细菌性疫病和寄生虫病明显增多,如鸡的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葡萄球菌病、绿脓杆菌病、支原体病、小鸭传染性浆膜炎、鸡球虫病和鸡住白细胞虫病等。
其中不少病的病原广泛存在于养殖环境中,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这些环境性病原微生物,已成为养殖场的常在菌和常发病。
另外,某些损害免疫系统的疾病如传染性法氏囊病、鸡传染性贫血、园环病毒等未能有效控制,使猪禽的免疫功能及抵抗力下降,也很容易引起细菌性疾病的发生。
更为主要的原因是盲目大量滥用抗菌药物,使养殖场一些常见的细菌产生强的耐药性,一旦发病后,诸多药物都难以奏效。
一些条件性传染病已变为非条件性传染病,这种情况,近年来日趋普遍,危害日趋严重。
如大肠杆菌病,病原是大肠埃希氏菌,长期以来,此菌一直被看作是寄居肠道内的正常菌,至多是一种条件性致菌。
现在发现,它也是一种原发性致病菌,此病传染途径,传统观念认为是消化道,实际上不完全是这样,很多情况呼吸道也可感染,近年来又发现“脑型”大肠杆菌病例。
因此,科学的饲养管理,环境卫生和合理用药对有效控制细菌性疾病是十分重要的。
第二节主要原因
一、病毒性原体不断增多和变异
很明显新病的产生,就是由于出现了新的病原体或者某些病原体发生变异,如法氏囊病、传染性支气管、鸭病肝等就出现了不少变异毒株。
这样,原来有效的疫苗,现在变得无效或效果不佳。
二、细菌性病原体其耐药体不断产生
这种情况,近年来确实相当普遍,而且十分严重,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与不少养殖户滥用抗菌药物关系极大。
此外,不少饲料厂长期使用抗菌药物作饲料添加剂,也加重了细菌抗药性的产生,并且还给人畜(禽)健康带来不良影响,甚至产生毒害作用。
再有长期使用抗菌素,会使畜禽的免疫力大为削弱,并且使动物体内成为一个有高浓度药物成分的环境,病原体在那里生存,因受药物化学成分的影响繁衍成新的病原体。
由于畜禽体内的免疫能力的削弱,细菌的抗药性的产生及新的病原体的出现,故对某些疾病的治疗,过去用之有效的药物,现在用之不灵了。
这就是造成疫病的防治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缺乏综合性的防疫措施
不少养殖户有一种片面思想,认为只要进行预防接种,就万事大吉,对其防疫措施则很不注意,特别是对于猪禽场、猪禽舍、猪禽身等消毒工作更不重视。
其实消毒工作,在某种场合下,比接种疫苗更加重要,众所周知,经过饲养多年的殖场,病原微生物的污染是非常普遍的,有的甚至很严重。
加上饲养管理条件差,环境恶劣,如果有应激频频发生,就会严重扰乱猪禽的生理机能,大大降低猪禽抵抗力,这样一群衰弱的缺乏强抵抗力的猪禽,在病原微生物的包围下,哪有不患病之理!
第三节主要对策
一、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采取综合配套的防疫卫生措施
降低疫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使某些普遍发生、危害性大的疫病得到有效的控制,是使养殖业继续稳定发展,再上新台阶的重要保证。
强调“防重于治,预防为主”的方针,这一方针虽然早就提出了,但至目前为止,不少养殖人员,特别是农村的专业户,对此认识并不那么清楚,重视和执行都很不够。
相反,他们对于治疗却很重视,每当发现一两只死、病猪禽,就紧张得不得了,到处寻找药物治疗,虽然对疫病的控制(包括防和治),每个方面都不可忽视,但在对疫病的控制中,毕竟有主有次。
可以这样说:
能够把疫病消灭在猪禽场之外,使其不能感染猪禽群,乃是控制疫病的上策;如能坚持防疫注射,增强动物抗病力和消灭猪禽场环境中病原微生物,使猪禽不得病,这是控制猪禽病的中策;而疫病一旦发生,再去治疗,则是控制疫病之下策。
因为此时不管采取多么及时有力的措施,造成的损失及花去的财力,精力都是不可挽回。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猪禽防疫中的群体与个体的关系
首先应该明确,猪禽防疫对象是群体而不是个体。
故猪禽防疫的着眼点应该使整个群体具有较高的生产水平,为此,某些情况下,淘汰一些残次病猪禽,消除隐患是值得的。
再有,当疫病发生时,一般情况下应进行紧急接种,不要认为由于进行紧急接种有加重危重病猪禽死亡的情况出现而不进行紧急接种,须知猪禽群患病时不可能所有禽猪只都同时感染得病。
肯定是有先有后的,尽管紧急接种,有时可能会加速一些危重病例的死亡,但能及时挽救未感染得病的大多数,是非常值得的。
在生产实践中还发现,对感染发病初期的猪禽,紧急接种还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三、必须高度重视消毒尤其带猪禽消毒工作
消毒是控制猪禽疫病的重要措施,严格的消毒甚至比打预防针更重要。
可是,在生产实践中发现,不少养殖户对此认识很不够,从而使兽医防疫工作出现不少问题。
为此,建议养户应树立严格的消毒观念,猪禽舍门的应设消毒池,进出猪禽舍的人员,要更衣、鞋底进行消毒。
不要在猪禽舍内或其附近剖检死猪禽,死猪禽及剖检后的猪禽尸体要深埋或烧毁,剖检场地及剖检人员的手、脚要消毒。
此外,应该经常带猪禽消毒,带猪禽消毒是一项先进的新技术,近年来在生产实践应用,收到很好的效果。
此法消毒,既能直接杀死除藏于猪禽舍内环境,包括空气内的病原微生物,又能杀灭猪禽体表、呼吸道浅表滞留的病原体。
例如对猪瘟、鸡马立克氏病,新城疫的预防,通过带猪禽喷雾消毒药,常能收到良好的效益,带猪禽消毒还能沉降猪禽舍的粉尘,净化空气,防暑降温,从而给猪禽群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既有利于防病治病,又有利于猪禽的生长发育,还有利于饲养员的身体健康。
第二章当前猪禽疾病防治技术
第一节规模化猪场传染病的药物预防
猪场发生的传染病种类多,目前有些传染病已经研制出有效的疫苗,通过预防接种可以达到预防的目的。
但还有不少传染病尚无疫苗可资利用,有些传染病虽然有疫苗,但在生产中应用还有一些问题。
因此,对于这些传染病除了加强饲养管理,搞好饲料卫生安全,坚持消毒制度、定期进行检疫之外,有针对性的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预防,这也是猪场传染病防治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措施。
一、药物预防用药的原则
由于各种药物抗病原体的性能不同,所以预防用药必须有所选择。
如何做到合理用药进行预防,以提高药物预防的效果,应按照以下原则选用药物。
1、要根据猪场与本地区猪病发生与流行的规律、特点、季节性等,有针对性地选择高疗效、安全性好、抗菌谱广的药物用于预防,方可收到良好的预防效果,切不可滥用药物。
2、使用药物预防之前最好先进行药物敏感试验,以便选择高敏感性的药物用于预防。
3、保证用药的有效剂量,以免产生耐药性。
不同的药物,达到预防传染病作用的有效剂量是不同的。
因次,药物预防时一定要按规定的用药剂量,均匀的拌入饲料或完全溶解于饮水中,以达到药物预防的作用。
用药剂量过大,造成药物浪费,还可引起副作用。
用药剂量不足,用药时间过长,不仅达不到药物预防的目的。
还可能诱导细菌对药物产生耐药性。
猪场进行药物预防时应定期更换不同的药物,既可防止耐药性菌株的出现。
4、要防止药物蓄积中毒和度副作用。
有些药物进入机体后排出缓慢,连续长期用药可引起药物蓄积中毒,如猪患慢性肾炎,长期时间使用链霉素或庆大霉素可在体内造成蓄积,引起中毒,有的药物在预防疾病的同时,也会产生一定的毒副作用。
如长期大剂量使用喹若酮类药物会引起猪的肝肾功能异常。
5、要考虑猪的品种、性别、年龄与个体差异。
幼龄猪、老龄猪及母猪,对药物的敏感性比成年猪和公猪要高,所以药物预防时使用的药物剂量应当小一些。
怀孕后用药不当易引起流产。
同种猪不同个体,对同一种药物的敏感性也存在着差异,用药时应加倍注意。
体重大、体质强壮的猪比体重小、体质虚弱的猪对药物的耐受性要强。
因此,对体重大的与体质虚弱的猪,应适当减少药物用量。
6、要避免药物配伍禁忌
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配合使用时,如果配合不当,有的会发生理化性质的改变,使药物发生沉淀、分解、结块或变色,结果出现减弱预防效果或增加药物的毒性,造成不良后果。
如磺胺类药物与抗生素混合产生中和作用,药效会降低。
维生素B1、维生素C属酸性,遇碱性药物即可分解失效。
在进行药物预防时。
一定要注意避免药物配伍禁忌。
7、选择最合适的用药方法。
不同的给药方法。
可以影响药物的吸收速度、利用程度、药效出现时间及维持时间,甚至还可引起药物性质的改变。
药物预防常用的给药方法有混饲给药、混水给药及气雾给药等,猪场在生产实践中可根据具体情况,正确地选择给药方法。
二、预防用药的方法
(一)混饲给药法
将药物拌入饲料中,让猪只通过采食获得药物,达到预防疫病之目的一种给药方法本法的优点就省时省力,投药方便,适宜群体给药,也适宜长期给药。
其缺点是如药物搅拌不匀,就有可能发生有的猪只采食药物量不足。
有的猪只采食药物过量而发生药物中毒。
混饲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药物用量要准确无误;
2、药物与饲料要混合均匀;
3、饲料中不能含有对药效质量有影响的物质;
4、饲喂前要把料槽清洗干净,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喂完。
(二)混水给药法
将药物加入饮水中,让猪只通过饮水获得药物,以达到预防传染病的之目的一种给药方法。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省时省力,方便使用,使用于群体给药。
起缺点是当猪只饮水时往往要损失一部分水,用药量要大一点。
另外由于猪只个体之间饮水量不同,每头猪获得的药量可能存在着差异。
混水给药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使用的药物必须溶解于饮水;
2、要有充足的饮水槽或饮水器,保证每头猪只在规定的时间内都能饮到够量的水;
3、饮水槽和饮水器一定要清洗干净
4、饮用水一定要清洁干净,水中不能含有对药物质量有影响的物质;
5、使用的浓度要准确无误;
6、药物饮水之前要停水一段时间,夏天停水1—2小时,冬天停水3—4小时,然后让猪饮用含有药物的水,这样可以使猪只在较短的时间内饮到足量的水,以获得足量的药物;
7、物饮水要按规定的时间饮完,超过规定的时间药效就会下降,失去预防作用。
三、药物添加剂使用参考剂量
(一)抗生素添加剂参考剂量
土霉素(金霉素)200-----800PPm
新霉素70----140PPm
庆大霉素500----1000PPm
泰乐菌素200-----500PPm
北里霉素100-----350PPm
(二)化学药物添加剂参考剂量
磺胺—5—甲氧嘧啶(SMD)500-----1000PPm
氟哌酸500-----1000PPm
伊维菌素150PPm
(三)益生素添加剂参考剂量
促菌素、调痢生等益生素,一般在饲料中添加300—500PPm
(四)抗应激添加剂参考剂量
氯丙嗪500PPm
利血平20PPm
琥珀盐酸1000-----2000PPm
(五)维生素添加剂参考剂量
拜耳、罗氏等多种维生素添加剂,一般在饲料中添加100—300PPm
四.药物预防在养猪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一)猪腹泻性病的药物预防
1、仔猪出生后,吃初乳之前,每头口服拜有利1毫升,可预防仔猪黄、白痢的发展。
2、仔猪出生后。
出生当天口服拜有利1毫升,或每天早晚各口服1次乳康生,连用2天,以后每隔1周服1次,可服用六周,每头每次服0.5克(1片)。
或仔猪出生后立即服1次促菌生,以后每天服1次,连服三天,每头每次3亿个菌数。
或按千克体重0.1-0.15克,每天服用1次调痢生,连服3天。
可预防仔猪黄白痢,并能促进仔猪的生长,提高成活率。
3、仔猪出生后3天注射0.1%亚硒酸钠和牲血素,每头肌注2毫升,可预防仔猪黄白痢等。
4、敌菌净,每千克体重100千克内服。
每日2次,连服5天,可预防仔猪黄白痢等。
5、仔猪出生后,吃初入之前,每头内服青、链霉素各10万国际单位,可预防仔猪红痢等
6、杆菌肽,每吨饲料中添加50-100克,连喂7天,可预防猪痢疾及其他细菌性下痢等。
7、发生猪痢疾的猪场,按每千克饲料中添加1克痢菌净,连喂30天,或每吨饲料中加入洁霉素100克,连喂21天,或用二甲硝基咪唑,按0.025%水溶液饮水,连饮7天。
乳猪用0.5%痢菌净溶液,每千克体重灌服0.25毫升,每日1次。
停药后观察3-9个月,可净化猪痢疾。
8、氟哌酸,每吨饲料中加药200克,连喂7天,可预防肠道,呼吸道及泌尿系统细菌性痢疾等。
(二)呼吸道疾病的药物预防
1、泰妙菌素150PPM+北里霉素250PPM或泰妙菌素100PPM+金霉素300PPM或泰妙菌素100PPM+强力霉素100PPM或每吨饲料加除病杀1000克。
40日龄—60日龄猪喂1周;
种母猪产前产后各喂1周;
种公猪每月喂一周,可预防猪气喘病及呼吸道细菌性疾病等。
2、精制土霉素粉,每吨饲料中加50克;土霉素碱,每吨饲料中加50-150克;土霉素钙,每吨饲料中加400克,3月龄以内的仔猪,连服7天。
可预防猪喘气病、猪肺疫等肠道及呼吸道细菌性疾病。
3、林可霉素,每吨饲料中加40-200毫克,连喂3周,可预防猪喘气病等呼吸道疾病。
4、恩诺沙星粉,按每千克饲料中加药100毫克,拌入料中连喂7天,或按每升水中加药50毫克,溶解后连饮7天,可预防传染性胸膜肺炎等呼吸道疾病及泌尿系统疾病。
5、磺胺增效剂,按每千克体重25-30毫克,拌料中,连喂7天,可预防呼吸道与肠道细菌性疾病。
(三)猪圆环病毒感染的药物预防
1、妊娠母猪:
产前7天和产后7天,按每吨饲料中加入80%支原净125克、15%金霉素2.5千克、阿莫西林150克,拌料均匀,连喂15天。
2、哺乳母猪:
1日龄、7日龄和断奶时各注射1次速解灵(头孢噻呋500毫克/ml)、每头每次0.2毫升。
3、断奶仔猪:
每吨饲料中加入80%支原净50克、15%金霉素150克(或强力霉素150克)、阿莫西林50克,拌料均匀,连喂7天。
(四)猪链球菌病的药物预防
1、发生疫情时,按每千克饲料中加入强力霉素150毫克,或以2%恩诺沙星粉,每20升水中加药50克,连喂或饮水2周。
2、每吨饲料中加入土霉素400克,或每吨饲料中加入四环素125克,连喂2周。
3、红霉素粉1克加入50公斤水中溶解后,每日引用2次,连饮5天。
(五)猪水肿病的药物预防
1、仔猪开食后,在饲料中加入1%土霉素或0.1%氟哌酸,连喂5天。
2、仔猪断奶前1周和断奶后2周,每头肌注组织胺球蛋白2毫升,每周注射1次,同时每天每头内服磺胺二甲基嘧啶1.5克。
3、痢立清,按50PPm浓度拌料,连喂5天。
(六)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药物预防
1、磺胺二甲基嘧啶,每吨饲料中拌入100克,连喂5周。
2、磺胺二甲基嘧啶100克/吨料、金霉素100克/吨料、青霉素50克/吨料,三药混合拌料喂猪,连喂5周。
3、泰乐菌素100克/吨料、磺胺嘧啶100克/吨料,二药混合拌入料中喂猪,连喂4周。
4、土霉素,每吨料中拌入药400克,连喂5周。
(七)猪衣原体病的药物预防
1、种公、母猪配种前1—2周以及母猪产前2—3周,按每吨料中加入四环素200—400克,连喂1—2周。
2、新生仔猪,从10日龄开始,按每千克体重四环素0.1克的量拌入料中,连喂1周。
(八)附红细胞体病的药物预防
1、怀孕母猪从妊娠后21天开始,按每吨料中拌入对氨基苯砷酸90克,连喂10天;产后在产房的整个哺乳期连续喂饲。
2、仔猪断奶后,按每吨料中拌入拌入四环素150克、对氨基苯砷酸45克,连喂10天。
3、发病猪场,种公猪及其它成年猪,按每吨料中拌入对氨基苯砷酸180克,连喂1周。
4、按每吨料中拌入土霉素600克,连喂1周
(九)猪弓形虫病的药物预防
发病猪场可用磺胺—6—甲氧嘧啶或配合三甲氧苄胺嘧啶拌料喂猪,连喂7天。
(十)其他
1、阿莫西林,每10公斤水中加药物1克,每月饮用2次,每次连续饮水3天,可预防消化道、呼吸道及泌尿系统细菌性感染。
2、氧氟沙星粉,每10公斤水中加药物1克,每月饮用2次,每次连续5天,可预防消化道及泌尿系统细菌性感染。
3、百菌清,每千克饲料中或每生水中加药物1克,连喂7天,可预防消化道、呼吸道及泌尿系统细菌性感染。
4、蚊蝇净,10克(1瓶)溶于500毫升水中,喷洒即可,对猪和人体无毒害作用。
5、加强蝇必净,250克药加水2.5升混均,喷洒即可,对人体和猪无毒害作用。
第二节猪的疾病及其防治
一、猪瘟
猪瘟又称猪霍乱,猪体温度升高到40-42℃,持久不退。
食欲减退或停食,精神沉郁,伏卧喜睡、寒颤、挤卧一堆或钻草窝。
站立行走,拱背弯腰,四肢无力,行动迟缓,摇摆不稳、眼结膜发红,有脓性分泌物,先便秘,后腹泻。
耳根、腹部、四肢内侧等处有指压不褪色的紫红色出血点。
病变:
全身淋巴结肿大,周边出血,红白相杂呈大理石状。
肾颜色变浅,表面有针尖大小出血点。
脾肿大,出血,边缘有突出于表面的出血性梗死。
慢性病例在大肠回盲部粘膜有钮扣状溃疡。
防治:
以预防为主。
1.加强日常管理,搞好环境卫生。
2.定期预防接种,为排除母源抗体的干扰,可加大疫苗接种剂量(2-4头份/头)。
3.发生猪瘟时,在猪瘟疫区或受威胁区应用大剂量(10-15头份/头)猪瘟疫苗及时进行接种。
加大疫苗剂量是排除母源抗体的最好方法,也是防治非典型猪瘟的有效措施。
4.当猪群发生猪瘟时,应迅速对病猪进行隔离,带猪消毒,发病初期可用抗猪瘟血清治疗,一般每日注射1次,连续2-3次。
二、猪流感
潜伏期2-7天,猪体温突然上升至40-41.5℃,最高可达42℃,减食或绝食,精神沉郁,肌肉和关节疼痛,常卧地不起,呼吸加快,有阵发性痉挛性咳嗽,粪便干硬,眼鼻流出粘液性分泌物。
病变:
主要集中在呼吸器官。
鼻、喉、气管和支气管粘膜充血,表面有大量泡沫状粘液,有时有血液。
肺病变部呈紫红色。
防治:
1.猪发烧时用解热镇痛药,肌肉注射30%安乃近3-5毫升或口服阿斯匹林2-4克。
2.控制继发感染,肌注2%氨基比林10毫升或青霉素40-80万单位。
三、猪肺疫
体温可升高到41-42℃,呼吸困难,张口喘气,呈犬坐势,短干性咳嗽,可视粘膜充血,眼结膜发炎并有脓性眼屎。
胸部和前肢水肿,在耳后颈部、腹部、四肢内侧皮肤出现红色斑点。
死亡率在70%左右。
预防:
定期按时注射猪肺疫疫苗,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的抗病力。
药物治疗效果较好的抗生素有庆大霉素,其次是青霉素、氨苄青霉素。
四、猪链球菌病
哺乳猪患病最重,多呈败血性,病猪体温生高至41-43℃,眼结膜潮红,流泪,咳嗽,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