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的生物学特性教案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633614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猪的生物学特性教案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猪的生物学特性教案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猪的生物学特性教案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猪的生物学特性教案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猪的生物学特性教案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猪的生物学特性教案设计.docx

《猪的生物学特性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猪的生物学特性教案设计.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猪的生物学特性教案设计.docx

猪的生物学特性教案设计

猪的生物学特性教案设计

课程名称

畜禽生产技术

授课老师

项目

项目二猪的生物学特性和一般饲养管理

课型

理论

任务

任务一猪的生物学特性

教学时数

1

班级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养猪业概况及猪的生物学价值,掌握猪的生物学特性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能利用猪的生物学特性,提高养猪生产效率

情感目标

通过了解猪的特性,能善待猪、珍爱猪,培养爱岗敬业精神。

技能目标

能正确分析猪的生物学特性与养猪业的关系,能正确利用猪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养猪生产,采取科学的养殖技术,提高养猪效益。

教学

重难点

1、口蹄疫的流行病学特点及为什么难以消灭的原因

2、口蹄疫与猪水疱病的鉴别诊断

3、口蹄疫的防制要点

教学方法

使用多媒体设备、充分利用图片进行讲授、讨论式教学。

教具

教材、课件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上课出勤和上课准备情况

做好上课准备

复习提问

复习提问上次课的主要内容:

1、何谓传染病?

2、嵩县养猪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如何?

思考回答问题

任务驱动

提出问题:

1、什么是口蹄疫?

2、引起牛口蹄疫的病原是什么?

3、口蹄疫对畜牧业和人类健康有何影响

引导学生学习兴趣

提供教材

1、让学生看教材相关内容。

2、给学生播放猪的生物学特性的视频。

3、让学生上网查找相关资料。

学生观看视频,做笔记;自学教材相关内,并整理;

各组学生讨论,总结出答案。

学习讨论

将学生分组,要求各组总结出以上2个问题答案。

教师点评。

1、猪的生物学特性。

6个特性

2、猪的生物学特性在生产中的应用。

学生分组讨论、概括总结。

学生代表汇报。

新课讲授

教师先提示引导,待学生讨论完后,用多

媒体展示本次课主要内容、重点及难点。

猪在进化中形成了许多生物学特性,不同的猪种或不同的类型既有种属的共性,又有各自的特性。

做笔记、记忆,

详细了解猪的生物学特性、行为特征,掌握猪的生物学特性在生产中的应用。

归纳总结

概括本次课主要内容、重点及难点。

1、主要内容:

猪的生物学特性

2、重点:

猪的生物学特性。

3、难点:

如何利用猪的生物学特性指导养猪生产。

整理笔记,提出问题。

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系统化,进一步理解和掌。

任务评价

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听课状态、作业和回答情况,知识掌握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学生自评,小组互评。

想一想

做一做

作业:

1、猪的生物学特性有哪些?

2、如何利用猪的生物学特性指导养猪生产?

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后记

1、为使抽象内容直观化,应制作精细的模拟动画和图片,如:

牛口蹄疫生物学特性的描述可用循环图表示

2、利用猪的生物学特性提高养猪生产力的讨论是本次课的关键,主要让学生进行自主的猪的生物学特性讨论并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教学内容】

项目二猪的生物学特性和一般饲养管理

口蹄疫(1学时)

(FootandMouthDisease,FMD)

重点:

1、口蹄疫的流行病学特点及为什么难以消灭的原因

2、口蹄疫与猪水疱病的鉴别诊断

3、口蹄疫的防制要点

口蹄疫是偶蹄兽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临诊特点为口腔粘膜、蹄部和乳房的皮肤发生水疱和溃烂,故民间有“口疮”、“蹄癀”之称。

1-6号病:

猪水泡病、马瘟、马传贫、鸭瘟、口蹄疫、牛瘟

口蹄疫的危害性

1、FMD易感动物多,33种动物可被感染,偶蹄兽多见

(1)多数国家牛和水牛是主要感染动物,症状比较明显。

(2)山羊、绵羊易感性差,常常成为传染源,症状较轻。

(3)猪主要是直接接触或饲喂污染的饲料而感染,近来研究发现存在猪适应的FMDV毒株,感染猪通过呼吸道排出大量病毒,感染其他动物。

2、毒力强:

一头病牛的排毒量可感染100万头牛,1克病猪蹄部水疱皮可使10万头猪感染发病。

3、传播迅速,流行面广,生产性能下降,防治费用高

发病率100%,成年畜死亡率一般1-2%,但幼畜高达50%,甚至100%。

往往几个省,几大洲甚至全球同时发生。

(1)成年畜:

主要是生产性能下降(掉膘、奶量下降)。

(2)对疫区采取封锁措施,阻碍交通,关闭交易市场和屠宰加工场,扑杀病畜,销毁或无害化处理动物尸体。

(3)一旦发生FMD,将会引起社会不安。

(4)痊愈病牛将成为带毒者,因此清除疫源地比扑灭FMD更为困难。

(5)不论什么国家遭遇FMD,动物及其产品的流通和贸易都要受到损失和限制。

4、病原的类型比较多,主型之间无交叉保护,亚型之间交叉保护差。

有7个主型:

A、O、C欧洲型(我国以O型为主),SAT-1、SAT-2、SAT-3非洲型;Asia-1亚洲型。

病毒的易变性,常有新的亚型出现。

病原特征

口蹄疫病毒属于微核糖核酸病毒科中的口蹄病毒属,单股RNA,为最小的动物RNA病毒。

4种多肽:

VP1、VP2、VP3、VP4

病毒的类型

主要多肽

免疫原性

抗原特异性

完整病毒

VP1、VP2、VP3、VP4

+

型特异

不含核酸的空壳体

VP0、VP1、VP2、VP3、VP4

+

型特异

衣壳裂解的壳粒

VP1、VP2、VP3

-

交叉

病毒感染相关抗原(VIA)

/

-

群特异

 1、FMD株变异的研究:

变异顺序:

VP1〉VP2〉VP3〉VP4

RNA的同源性:

欧洲O、A、C3个型和亚洲1型之间的同源值为60%-70%;与非洲1、2、3型的同源值为25%-40%。

2、VIA抗原在实践中的应用:

①检查FMD灭活疫苗是否灭活。

②无型特异性,对动物尤其是进口动物,进行各种FMD感染过的动物进行琼扩检疫。

BHK21细胞培养:

实验动物:

乳鼠(4-6或7-10日龄),呼吸急促、麻痹死亡;猫、狗、鸡、鸭、鹅、兔均可。

存在部位:

口蹄疫病毒在病畜的水泡皮及其淋巴液中含毒量最高;在水泡发展过程中,病毒进入血流,分布到全身各种组织和体液。

在发热期血液内病毒含量最高,退热后,在奶、尿、口涎、泪、粪便等都会有一定量的病毒。

抵抗力:

在自然情况下,含毒组织和污染的饲料、饲草、皮毛及土壤可保持传染性达数天、数周、甚至数月之久。

对酸敏感,PH5.3-5.7,短时间灭活,胴体无害化处理可使用酸灭活,8℃:

24-42h,12℃:

24h,13℃:

16h。

高温、阳光(紫外线)对病毒有杀灭作用,酸和碱对口蹄疫病毒的灭活作用很强。

1—2%氢氧化钠、30%草木灰水、1—2%甲醛溶液、0.2—0.5%过氧乙酸、4%的碳酸钠溶液

流行病学

1、易感动物:

偶蹄兽(黄牛、水牛、绵羊、山羊);从猪体内分离的毒株对猪有高度致病力,而牛则不易感;人也感染。

2、传染源:

患病动物和带毒动物(水泡液、排泄物、分泌物、呼出气体、精液),污染的肉品、内脏、血、皮毛和废水

3、传播途径:

消化道、伤口甚至完整的皮肤粘膜、呼吸道、精液。

可发生远距离跳跃式传播。

病愈动物可长期带毒。

4、本病的流行特点是:

传染快、流行广、发病率高,同一时间内,往往牛、羊、猪一起发病。

但有时牛、羊发病,猪少发或不发;有时只猪发病,牛羊少发或不发。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寒冷时易发,夏天少。

(为什么洛阳地区口蹄疫以冬春季多发?

症状

1、潜伏期一般2-4天,长达一周左右。

2、牛:

体温为40-41℃,乳牛产乳量下降。

3、口温高,唇内、齿龈、舌面和颊部粘膜出现水疱,初为淡黄色透明液,后变浑浊,破溃后留下鲜红烂斑。

流涎,粘膜水疱破裂后,体温恢复正常。

4、蹄部趾间、蹄冠等部出现水疱,病牛不愿站立或行走,跛行。

水疱破溃出现糜烂、化脓和坏死,严重时可使蹄匣脱落。

俗称“脱靴”

5、乳头皮肤亦可发生水疱和糜烂。

乳房上口蹄疫病变见于纯种牛,黄牛较少发生。

乳房炎,泌乳大大减少,有时损失高达75%。

甚至泌乳停止。

6、成年牛死亡率很低,不超过1%—3%。

犊牛发病时,大多看不到特征性水疱,主要表现为出血性肠炎和心肌麻痹,在体温升高时发生腹泻,死亡率可达20%—50%表现全身虚弱,肌肉发抖,特别是心跳加快,节律不齐,站立不稳,行走摇晃,因心肌麻痹倒地而死。

7、绵羊:

感染率低,主要侵害蹄部,出现跛行;山羊多见于口腔,水疱发生于硬腭和舌面,羔羊有时有出血性胃肠炎,常因心肌炎而死亡。

8、猪:

主要症状表现在蹄部。

蹄冠、蹄叉和蹄踵皮肤出现局部红、热、敏感,形成水疱——破溃——蹄壳脱落;病猪鼻盘、齿龈、舌、颚部等也可出现水疱,少数病例,母猪的乳房、乳头皮肤发生水疱。

仔猪发病重,主要发生急性胃肠炎和心肌麻痹而死。

仔猪病死率60%以上。

病理变化

1、口腔粘膜、蹄部、乳房有水疱和烂斑

2、咽喉、气管、支气管和前胃粘膜有时可见烂斑

3、心肌切面上有灰白色或淡黄色斑点或条纹,称为“虎斑心”,心肌松软、似煮熟样。

(提问:

动物正常心肌通常呈什么颜色?

诊断要点

根据急性经过,呈流行性传播,主要侵害偶蹄兽和一般取良性转归以及特征的临诊症状可进行诊断。

如要对流行的病毒的血清型进行鉴定,可采取病牛舌面水疱或猪蹄部水疱皮或水疱液,置50%甘油生理盐水中迅速送有关单位鉴定。

小白鼠接种试验:

病料经双抗处理后接种2日龄和7-9日龄,两者均死,则为口蹄疫,前者死而后者不死,则为猪水泡病。

反向间接血凝试验和血凝抑制试验:

抗体致敏RBC+抗原(水泡液或水泡皮悬液离心且上清)凝集

高免血清稀释+抗原+致敏RBC不凝集

注意猪口蹄疫与猪传染性水疱病(猪)、猪水疱性疹(猪)和水疱性口炎(单蹄动物为多)的区别。

口蹄疫

猪传染性水疱病

易感动物

偶蹄兽

酸抵抗力

半小时灭活

不被灭活

流行特点

传播迅速、流行广

传播慢,多见商品猪场

吻突水泡

1/3有水泡

1%,很少

对仔猪的致病力

90%以上

很少

对小鼠的致病力

全部死亡

致死2日龄小鼠

免疫学方法检查

反向间接血凝

反向间接血凝

防制措施

防、检、消、杀

1、平时的预防措施

不从有病地区(或国家)购进动物或产品,来自无病地区的动物及其产品,也应进行检疫。

口蹄疫常发地区,要定期进行预防接种。

2、发生口蹄疫时的扑灭措施

(1)上报疫情,确定诊断疫区内所有畜群作严密监视,禁止动物、畜产品及饲料运出疫区。

(2)划定疫区,严格封锁注意疫区要封严、疫点要封死。

(3)捕灭措施,捕杀病畜及同群畜,及时清除传染源。

(4)疫点内最后一头病畜消灭之后,3个月内不出现新病例时可解除封锁。

(5)消毒,疫点严格消毒,粪便堆积发酵处理;畜舍、场地和用具以1—2%烧碱液、10%石灰乳或1—2%福尔马林喷洒消毒;毛、皮张用环氧乙烷、溴化甲烷或甲醛气体消毒;肉品以2%乳酸或自然熟化产酸处理。

(6)治疗:

消炎药、收敛药及防腐软膏;恶性口蹄疫病畜除局部治疗外,可用强心剂和补剂。

(7)疫区和受威胁区进行预防接种,发生口蹄疫时,立即用与当地流行毒株血清型相同的弱毒或灭活苗注射。

首次免疫用二次,2周至2个月内,以后每隔6个月注射一次。

疫苗

1、20-40年代:

病损组织灭活苗

2、40-60年代:

实验动物病损组织灭活苗(乳鼠、鸡胚、雏鸡),弱毒疫苗对本种动物的致病力减弱,但对其分他动物为强毒。

3、60-70年代:

细胞灭活苗,原代犊牛肾细胞(带病毒性腹泻或牛腺病毒、细胞加工困难、单层细胞密度低)和BHK传代细胞。

4、70年代后:

1975,亚单位疫苗,VP1+Freund氏佐剂

1982,人工合成的合成肽苗。

5、我国现用疫苗:

O型FMDV油佐剂常规疫苗和浓缩疫苗,免疫二次。

猪口蹄疫

a、是中国特色,不感染或很少感染牛,由OMII疫苗引发和维持。

b、疫苗预防决不是万全之策,疫苗保护率不是100%,FMDV可以持续感染。

c、综合防治--生物安全新概念。

公共卫生

人可通过饮用病牛牛奶、挤奶或处理病畜而接触感染,创伤也可感染。

人感染后,可在口腔、手掌、指尖、脚趾和面部等部位产生水疱,破裂后形成薄痂,逐渐愈合,有时形成溃疡。

小孩可发生胃肠卡他,严重者可因心肌麻痹而死亡。

因此,在口蹄疫流行地区,必须特别注意个人防护,非工作人员不许与病畜接触,防止感染和散毒。

 

口蹄疫扑灭再发的原因

1、寄生宿主广,发病动物已痊愈,但野生动物带毒。

2、消毒不彻底,污染物中仍保持着有传染性的病毒。

3、治愈后可能长期带毒。

4、由于空气传播,发生跳跃式感染。

5、除了可能从外地传入新型外,在流行过程中发生变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