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组.docx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组.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组
第五组
【教学内容】
本组教材以“初识鲁迅”为专题编写。
共有四篇课文:
《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和《有的人》,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五。
【教材分析】
第一篇课文编排的是鲁迅的作品,大家都熟悉的《少年闰土》,它选自鲁迅的作品《故乡》。
后三篇是从不同角度写鲁迅的文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的回忆性文章,通过儿童的目光去看鲁迅。
第三篇课文,是青年眼里的鲁迅――《一面》,主题是鲁迅对进步青年的关心和帮助。
第四篇课文《有的人》是对鲁迅的一生所做出的总结和评价。
〔教学目的〕
1.让学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以及他作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的成就。
2.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要通过关键词、关键句的揣摩,引导学生学习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3.积累名言警句。
通过背诵、练笔等形式不断丰富语言的积累。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关键句的揣摩,学习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
17、少年闰土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3、感受少年闰土这一人物形象,了解闰土是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理解作者对闰土的特殊感情。
通过联系上下文、时代背景、同学相互讨论等方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言行外貌概括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
课件:
课文插图、鲁迅介绍及重点语句。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修改教案
第 一 课 时
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
我国有一位大文豪:
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立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书的“一”字……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鲁迅)
学生回答后,出示课本75页图。
让我们随着本组课文的学习去认识、了解鲁迅先生吧!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鲁迅先生写的一篇文章《少年闰土》。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学生分段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默读课文,在课本空白处作简单的批注,在文中你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并想一想少年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学生自读圈画,教师巡视指导。
3、质疑。
(学生可能会提出不理解“其间、无端、素不知道、如许”等词语,教师可通过后面的练习帮学生理解;如果提出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可放在深入理解课文时解决)
出示练习:
把下面的词语与正确的解释连线:
其间 只知道
无端 稀奇
素不知道 如此
如许 从来不知道
希奇 其中
单知道 无缘无故
4、说说少年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能谈多少就谈多少)
三、初识闰土,了解特点
1、“我”和闰土第一次见面时,闰土是什么样子的?
速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出示:
(1)他正在厨房里……用圈子将他套住了。
(2)他见人很怕羞……我们便熟识了。
2、闰土的外貌有什么特点?
教师适时板书:
紫色的圆脸头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
3、从闰土的外貌特点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少年?
(1)若学生不知从哪说起,可引导学生做一个小练习:
拿铅笔将“圆脸”的“圆”,“小毡帽”的“小”和“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一句话轻轻划掉,进行对比阅读。
(2)如果学生没有新发现,再做一个练习:
用铅笔将“紫色的”划掉,换上“苍白的”“蜡黄的”一类词语,读后说说有什么体会。
板书:
年少健康天真活泼
(3)结合“他见人很怕羞……我们便熟识了”体会闰土具有年少、健康、天真、活泼的特点。
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
修改教案
第 二 课 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上节课,从对“我”和闰土初次会面时对闰土的描写中,我们体会出他是一个健康、可爱的农村孩子。
写人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写呢?
(从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这篇课文还描写了闰土的哪些方面?
(语言)
请你们细细地品味6~16自然段,边读边想闰土向我们讲述了几件事?
二、再识闰土,探究深读
1、学生默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师生交流,适时板书:
雪地捕鸟夏日拾贝看瓜刺猹潮汛看鱼
3、闰土向“我”讲述自己的海边生活,你们能想象出他说话时的语气、神态吗?
请你试着用成语描述一下。
(眉飞色舞等)
4、用你们所说的那种感受读这几段话,相信会读得更好。
练好之后读给同桌听,请同桌评一评。
5、学生自由练读。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看谁能让大家身临其境。
(每件事可采用不同的方式指导朗读。
如,“雪地捕鸟”可让学生边朗读边表演;“看瓜刺猹”教师可扮成“我”引导朗读,调动学生情绪)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觉得闰土是个怎样的少年?
(教师相机板书:
聪明、能干、勇敢、见多识广)
三、想象画面,指导背诵
月亮地下,闰土一个人看瓜刺猹在“我”眼里是多么惊险刺激的事啊。
所以,三十年过后,“我”回忆起闰土来,头脑中首先浮现出来的就是这幅画面。
出示课本第一幅插图。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这幅画面。
学生描述。
轻声读课文第1自然段,看看作者的描述和同学们刚才的描述有什么不同。
(景色描写烘托气氛、动词的恰当使用使画面动了起来)
引导背诵(可以出示段落填空进行提示)
四、解疑释惑,升华认识
1、那闰土的心中仅仅只有这四件稀奇事吗?
(学生肯定会回答:
不,他还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
2、大家想象一下,他那无穷无尽的稀奇事还会有哪些呢?
(比如说:
池塘捕鱼、捉泥鳅……)
五、观看插图,想象表演
1、闰土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看见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我多么想再和他相处几天,再听听那些新鲜有趣的事儿呀,可惜我们却要分手了。
2、读一读17自然段。
他们会怎样话别呢?
3、同桌分角色想象表演。
板书:
难舍难分
六、课内积累,课外拓展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描写闰土外貌和动作的句子。
2、“我”和闰土一别就是三十年。
三十年后,“我”和闰土再次相遇,闰土的一句“老爷”让“我”大吃一惊。
请同学们课下阅读鲁迅的小说《故乡》,然后交流读后的感想。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词语,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运用结合背景、查阅资料、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3、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
[课前准备]
课件:
对鲁迅先生的评价说明文字以及学习建议。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修改教案
第 一 课 时
一、分步揭题
同学们,通过前段时间的学习,我们对鲁迅先生有了一些了解。
在他逝世九周年时,他的侄女周晔带着对鲁迅先生的深深怀念写了一篇回忆文章,记录了鲁迅先生晚年的几件事。
(相机板书:
我的伯父)
学生读课题: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二、紧扣课题,质疑问难
出示以下问题:
(1)文章写了鲁迅先生的哪些事?
(2)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3)作者为什么要写鲁迅先生?
三、小组合作,读书释疑
默读课文,在小组里谈谈课文写了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件,体会鲁迅先生的品质。
课件出示学习建议:
(1)画出重点的词和印象最深的句子,在组内交流体会。
(2)有感情地朗读你所画出的句子,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品质。
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参与其中。
四、集体交流,突破难点
1、交流“谈《水浒传》”。
引导学生抓住“哈哈!
还是我的记性好”这一重点句,联系上下文“我”的表现及伯父送书,再结合伯父的身份,体会到这是伯父对“我”读书时不认真的委婉的批评。
从中看出伯父教育“我”讲求方式,避免直接批评让“我”难堪。
从“我”当时的以后的表现看,伯父委婉的批评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从伯父教育“我”认真读书这件事,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是一个读书态度认真、教育下一代讲究方法的人。
2、交流“碰壁”。
引导学生抓住“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这一重点句。
这个句子比较难懂,先让学生知道鼻子扁是天生的,不可能被墙壁碰扁;然后,教师讲解社会背景,启发学生自己理解:
“四周黑洞洞的”指旧社会的黑暗;“把鼻子碰扁了”,暗示鲁迅受到反动势力的残酷迫害。
鲁迅写文章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反动派很害怕,查抄他的信件,不许他发表文章,还要逮捕他。
鲁迅先生先后用了一百多个笔名,巧妙地和反动派进行斗争。
“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这句话,要让学生体会鲁迅先生幽默的语言风格,体会鲁迅的顽强斗争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
3、交流“救助车夫”。
引导学生抓住“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把伤口洗干净,“敷上药”,“扎好绷带”,“掏出一些钱”等重点词,从“救护”时的动作和“资助”两个方面体会伯父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
可结合巴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中的有关内容进行体会。
4、交流“关心女佣阿三”。
引导学生抓住“一点儿也不在乎”“常常劝我多休息”,鲁迅“病得那么厉害,还三更半夜地写文章”,运用对比的方法,体会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尚品质。
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
修改教案
第 二 课 时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鲁迅先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谈:
鲁迅先生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他的这种高尚品质赢得了许多人的爱戴。
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有感情地读课文。
可以读全文,也可以读你自己最喜欢的段落。
(同桌互读赏析)
二、弄清段落之间的联系,学会加小标题
为体现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尚品质,课文安排了哪些材料?
第一部分和其他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
1、小组合作,分析问题。
全班交流,理解问题(理清课文安排的五个材料及其关系,第一部分和其他部分为总分的关系)。
2、学习加小标题的方法。
3、学生练习写小标题。
集体交流。
4、教师小结。
三、总结全文,探究写法
通过大家的学习、交流,你认为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师相机板书:
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写出鲁迅先生的这一特点的?
学生划出有关句子,自读感悟。
教师小结:
作者抓住了人物的言行、举止写出鲁迅先生的高尚品质。
四、积累运用
1、抄写课文中描写人物神态和表情的语句。
2、从自己抄写的语句中,选择对自己最有启发的仿写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19、一面
[教学目标]
1、正确读记“殷勤、失业、窘相、厚实、苗头、轻视、徒然、艰苦、软绵绵、牛毛细雨、结结巴巴、大病新愈”等词语。
2、进一步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教学重点]
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查找有关作者阿累,《毁灭》《铁流》及鲁迅的资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修改教案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了解一个人可以直接接触他观察他,但对于像鲁迅这样已经逝去的伟人我们从何了解呢?
对!
通过他的朋友、亲人、同事对他的评价中去了解。
二、自读自悟
1、学生自由默读思考:
讨论本文主要讲了什么?
勾画出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或句子。
按时间顺序复述课文内容,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师生交流《一面》所处的时代背景。
3、在售票员阿累眼中,与鲁迅的一面之交,给鲁迅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呢?
(瘦)
4、勾画出描写鲁迅瘦的句子,写下你的感受。
5、仔细品读写鲁迅先生外貌的句子,交流鲁迅的“瘦”:
“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象大病新愈的人”、“竹枝似的手指”、“他的脸──瘦!
”、“他的手多瘦啊!
”
为什么他如此的面黄肌瘦?
鲁迅的“精神抖擞”:
“头发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像浓墨写的隶体一”
6、一次整体写,两次写手,三次写脸,你从作者刻意的“瘦”描写中体会到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既是外貌特征,又是鲁迅刚毅坚强的性格的体现)
6、是怎样一个人?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学生反馈交流
7、同桌互读描写外貌的句子。
三、仔细品读鲁迅对青年的关怀
1、透过作者的文字,在这短短的一面中,鲁迅先生给予作者怎样的关怀呢?
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这一面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自己的感受。
四、拓展写作
抓住特征描写外貌,并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全文的最大成功之处,是通过赠书过程中对鲁迅的肖像、语言和行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了鲁迅先生的崇高形象,表现了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
请同学们仿照本文的写法,为本班同学或老师画像。
五、课后作业
搜集鲁迅关心青年成长的故事。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20、有的人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2、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课前准备]
1、搜集、阅读鲁迅资料;
2、标出诗歌小节数;
3、复习朗读本单元前几篇课文的关键句子。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修改教案
一、课前谈话导入。
上课前,老师想了解一下你们对鲁迅知道多少?
(抽生说)是的,中国现代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和革命家,鲁迅被誉为我们的“民族魂”。
要写一位如此伟大的人物,是很难的,而要通过一首诗去歌颂鲁迅更是难上加难。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近“初识鲁迅”的最后一篇课文,它恰恰就是通过一首诗去歌颂鲁迅的。
这就是诗人臧克家写的《有的人》。
大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读通顺正确。
三分诗,七分读。
请大家走进这7个小节28行诗中,把诗读正确读流利。
汇报自读情况。
(抽生读前6小节,最后一小节齐读)对于你们的朗读,老师不作任何评判,我请来了一位高人,(播放课件。
听轻重,听情感,听节奏)是高手吧,说说哪个句子你现在可以读得更好了?
我们跟着他一起进步吧,读这一句。
三、品读第一小节。
既然第一小节总起全诗,那请问,是靠哪些字统领全诗的?
读一读找一找。
(板书:
“死”、“活”)两个“活”,两个“死”,意思一样吗?
(生答) 那你就读出这种不一样来吧。
是的,有的人虽生如死,那是行尸走肉;有的人虽死犹生,那是因为他们的精神永存。
来,读出这种醍醐灌顶的感受吧,读出我们的警告和呼吁。
(齐读本小节)
四、品读“虽生如死”。
有的人活得崇高伟大,有的人活得无耻卑微,我们就来看看,是哪些句子对“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作出了完整的回答?
抽生读。
读出蔑视(那是痴心妄想)、咒骂(那是罪有应得)、痛恨(只要有良知的人都会怀有这种感情)、不屑一顾。
五、品读“虽死犹生”。
人民的朋友呢?
鲁迅先生呢?
他又是怎样对待人民的?
抽读。
你的朗读中带着?
(歌颂、敬佩、赞美)谁再来试试?
很好,大家一起来读出歌颂和敬佩。
几句诗中,哪个字代表了鲁迅先生的做法和态度?
(板书:
俯)这个字让你想到了了解到的鲁迅的哪些事迹?
(俯下身子给黄包车夫疗伤、亲切地和工人聊天……)
是的,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把你的感受放进诗句中读,让我们听到你的情感。
六、品读课题。
我们在短短几行诗中读到了这么多,这叫把诗读厚了。
完整读题目,这首诗是写给谁的?
再读。
那为什么不直接以“鲁迅赞”“赞鲁迅”“鲁迅颂”为题呢?
七、总结升华。
现在,这28行诗就单单剩下了这个字,读。
初识鲁迅的学习,今天就单单剩下了这一个字,读。
(抽问几个学生)俯,就是……是啊,俯,正是鲁迅先生伟大人格的高度浓缩,也是对你、对我、对所有人做人的永远的启迪。
全体起立。
此时此刻,《有的人》这首诗已经不再是发自臧克家一个人之口,他也是我们的心声了,那就让我们酣畅淋漓地吟诵我们的心声吧。
“有的人活着……”起(齐背全诗)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口语交际·习作五
[教学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2.讲述留在心里的印象最深的人,表现人物的独特一面。
3.根据交流的情况,进行习作。
4.通过交流与讨论,发现作文的不足之处并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
[教学准备]
能够引起回忆的物品。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修改教案
第一课时
一、聊天回忆,引入话题
这一组课文,我们学习了鲁迅记忆中的闰土,作家周晔笔下的伯父──鲁迅先生,还了解了作家唐韬笔下的鲁迅。
在你的生活中,肯定和不少人都打过交道,
其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人也不少吧!
我们今天就来谈一谈。
二、回顾课文,明确要求
1.回顾复习《少年闰土》:
作者第一次看见闰土的时候,闰土给他留下
了怎样的印象?
闰土的形象在“我”的心中是怎样变化、加深的?
2.确立交流对象与线索:
A、初次见面时的印象是怎样的?
可以说一说他的外貌特征、性格等。
B、相处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事情,双方是怎样处理的。
C、通过这件事情,你对他的印象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3、分组讨论,组内交流
A、小组交流,畅所欲言。
B、相互评议,改进完善。
4.示范带动,交流评价
A、每一组推荐一名学生进行交流。
B、评议。
对向全班交流的同学进行补充、提问等,开展对话
[课后反思]
第二、三课时(习作)
教学设计
修改教案
一、交流谈话,激趣导入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交谈兴致很浓,都介绍了自己记忆中印象深刻的一个人。
谈到了自己的小伙伴的特点。
大家都有了强烈的写的欲望,今天我们就来
写一写我们的小伙伴。
二、选材命题,明确要求
1.复习指导,范文引路
复习《少年闰土》的写作方法,明确怎样写出人物的特点来:
抓住人物的的语言、行动、神态来表现人物,不仅可以把人物写活,而且能够把事情写清楚、
写具体,写得打动人心。
2.开启思路,确定对象。
我的写作对象是谁?
他有怎样的特点?
围绕这一个特点,可以用怎样的事例
来表现人物特点?
这几件事情可以怎样安排顺序?
3.题目举例,拓展思维:
《爱国的肥猫》写一个外号叫肥猫的同学的爱国事例。
《馋猫记事》写一个特别嘴馋的朋友。
三、试写初稿,进行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学生完成初稿,进行自我修改。
3.组内互读互改。
四、朗读赏析,交流评议
1.每小组推荐一至两位同学,教师作适当调整,由学生朗读,引导学生进
行赏析。
2.学生交流评议,重点注意是否写出了特点。
3.教师点评。
课后反思
回顾·拓展五
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印象中的鲁迅,交流理解句子深刻的含义的方法。
2.积累鲁迅先生的名言警句,感悟大文豪的精神写照。
3.感受语文的乐趣,激发进一步学习语文的兴趣。
课前准备
1.整理、搜集鲁迅的名言警句。
2.趣味对联故事。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修改教案
第一课时
交流平台
提取资料,交流印象
1.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们对鲁迅有了一些了解。
让我们来谈一谈自己心中的鲁迅。
2.鲁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结合课文中的事例谈一谈。
3.你在阅读鲁迅作品之后,有怎样的体会和感受?
联系课文,总结方法
1.在文章中多数句子一看就懂,但有的句子含着深层的意思,需要认真体会。
2.列举含义深刻的句子,小组交流怎样体会句子的含义。
3.全班回顾学习方法,共同交流。
4.师生共同小结:
“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的基本方法:
如,联系上下文,结合时代背景,还可以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去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
5.师:
希望同学们把习得的方法运用于阅读实践,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
第二课时
日积月累
1.自读句子,发现特征:
鲁迅先生的名言警句。
2.全班齐读,读通顺、流利。
3.自读句子,体会其中的含义,并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自己对名言警句的理解。
教师给予帮助。
5.自由朗读,力争背诵。
6.检查背诵,全班齐背(不能背诵的可以读)。
7.你还搜集了鲁迅先生的哪些名言警句呢?
全班交流?
8.你从这些名言警句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鲁迅?
趣味语文
1.学生自由熟读故事,了解故事主要内容。
2.你从这个故事中,砍刀了一个怎样的少年鲁迅?
3.这个故事的趣味性体现在哪里?
4.你还知道哪些内容类似的趣味语文故事呢?
请与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吧!
第五单元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