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识与能力之5中学生发展心理教师资格证.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632269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8.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知识与能力之5中学生发展心理教师资格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之5中学生发展心理教师资格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之5中学生发展心理教师资格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之5中学生发展心理教师资格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之5中学生发展心理教师资格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知识与能力之5中学生发展心理教师资格证.docx

《教育知识与能力之5中学生发展心理教师资格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知识与能力之5中学生发展心理教师资格证.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知识与能力之5中学生发展心理教师资格证.docx

教育知识与能力之5中学生发展心理教师资格证

中学生发展心理

一中学生的认知发展

1.中学生感觉发展的特点

-A感受性和观察力进一步提高

-B各种感觉能力接近甚至超过成人水平

2.中学生知觉发展的特点

-A知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提高

-B知觉的精确性和概括性发展起来

-C少年期学生开始出现逻辑知觉

-D初中阶段,少年期学生的时间和空间知觉有了新的发展

3.中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

-A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发展和深化

a无意注意不断发展和深化,兴趣爱好逐步稳定,注意的发展始于

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占据优势地位

c注意特征存在个体差异

-B注意品质的全面发展

a注意稳定性提高,但发展速度相对缓慢

b注意的广度接近于成人

c注意分配能力还不够成熟

d注意转移能力缓慢增长

4.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A记忆容量日益增大,短时记忆的广度接近成人

-B对直观形象材料的记忆要优于抽象材料,对图形记忆要优于词语

-C有意记忆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D理解性记忆成为主要记忆手段

-E抽象记忆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5.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A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并随着年龄的增长日益成熟

-B形象逻辑思维逐渐发展

-C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

6.中学生语言发展的特点

-A中学生对字词概念的理解逐渐能够把握本质

-B中学生对语法结构的掌握逐渐丰富

-C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迅速提高

7.中学生智力发展的特点

-A智力水平得到飞跃性提高,智力发展进入关键期

-B智力基本达到成熟

-C各方面智力发展不等速,并存在个体差异

8.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

-A认知发展的机制:

图式同化和顺应平衡

-B影响个体认知发展的因素:

a成熟b练习与经验

c社会性经验d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C认知发展阶段:

a感知运动阶段(0~2岁)b前运算阶段(2~7岁)

c具体运算阶段(7~11岁)d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

-D认知发展阶段与教学的关系

a认知发展阶段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b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9.心理发展观与教育——维果茨基

-维果茨基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a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低级心理机能——动物进化结果

高级心理机能——历史发展结果(语言符号系统为中介)

b心理发展观

人的心理从出生到成年,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

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机能转化的过程

c内化学说

高级心理机能是外部活动不断内化的结果,语言符号系统至关重要

d教育与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

二中学生的情绪发展

1.情绪的分类

-A基本的情绪分类:

快乐;愤怒;恐惧;悲哀

-B伊扎德的情绪分类:

基本情绪;复合情绪

-C克雷奇的情绪分类:

a原始情绪

b与感觉刺激有关的情绪

c与自我评价有关的情绪

d与他人有关的情绪

2.情绪状态的分类

-根据情绪状态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A心境(微弱,平静和持久的情绪状态)

特点:

弥散性&长期性

B激情(爆发强烈而持续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

特点:

爆发性&冲动性

C应激(出于意料的紧张和危急情况引起的情绪状态)

3.情绪的理论

-A詹姆士—兰格理论

内容:

情绪的产生是植物神经系统的产物

情绪是内脏器官和骨骼肌肉活动在脑内引起的感觉

-B坎农—巴德学说

内容:

情绪产生的中心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

-C阿诺德——“评价—兴奋”说

内容:

情绪来源于大脑皮层对情境的评估

-D沙赫特——两因素情绪理论

内容:

a个体必须体验到高度的生理唤醒

b个体必须对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认知性的唤醒

-E拉扎勒斯——“认知—评价”理论

内容:

情绪是人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对环境直觉有益或有害)

-F伊扎德——“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

内容:

情绪有动机性和适应性功能

情绪体验是情绪系统和人格的其他系统相互作用的主要成分

4.中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

-忧郁&恐惧&孤独&愤怒

5.中学生的情绪特点

-A情绪自主性

-B情绪活动的丰富性

-C情绪体验的跌宕性

-D情绪变化的两极性:

a复杂与简单共存

b强(爆发性和冲动性)与弱共存

c波动(不稳定性和两极性)与稳定(心境化和持久性)共存

d微妙的隐蔽性(外露性和内隐性)

6.中学生良好情绪的标准

-A有良好情绪的学生能正确反映环境的影响,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

-B有良好情绪的学生对引起情绪的刺激能作出适当强度的反应

-C有良好情绪的学生具备情绪反应的转移能力

-D良好的情绪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7中学生良好情绪的培养方法

-A敏锐觉察情绪

a了解自己的个性特征

b了解自身成长经历和早期经验

c反思自己的情绪状态

-B平和接纳情绪状态

-C正确调整情绪

a宣泄

b转移

c调节认知功能

d积极的自我暗示

-D有效表达情绪

a选择恰当的方式

b进行完整客观的情绪表达

-E保持和创造快乐的情绪

8.指导中学生情绪调节的方法

-A教会学生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

-B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

-C培养学生正确看待问题

三中学生的人格发展

1.人格的特征

-A整体性

-B独特性&共同性

-C稳定性&可变性

-D社会性&生物性

对人格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个体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

2.人格的结构

-A知-情-意系统(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认知风格:

a场依存性&场独立型

b冲动型&沉思型

c继时型&同时型

-B心理状态系统

-C人格动力系统

-D心理特征系统

气质:

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E自我调控系统(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

3.人格的影响因素

-A生物遗传因素

-B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因素

-C家庭因素(家庭教养方式:

权威型&放纵型&民主型)

-D学校教育因素

-E个人主观因素

4.中学生优良性格的培养

-A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教育

-B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

-C充分利用榜样的示范作用

-D利用集体教育的力量

-E依据性格倾向因材施教

-F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5.中学生良好人格的塑造

-a激发中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

-b进行人格素质的整合教育

-c实施以提高文化素质为基本内容的综合素质教育

-d强化情感陶冶和行为训练

-e优化育人环境,协调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形成人格培养的正合力

-f大力开展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

-g建立健全良好人格培养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6.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

7.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A人格的构成:

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

原始的与生俱来的本能和欲望——遵循“快乐原则”

自我:

协调本我非理性需要和现实的关系——遵循“现实原则”

超我:

社会道德态度,良知和自我理想——遵循“道德原则”

-B人格的发展阶段理论

强调:

性本能和婴幼儿时期的经历和经验对人格形成发展重要影响

a口唇期(0-1岁)

b肛门期(2-3岁)

c性器期(4岁左右)

d潜伏期(7岁-青春期前)

e生殖期(青春期-整个成年期)

8.埃里克森的人格理论

-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

强调:

个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人格的影响

a婴儿期(0-1岁):

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

b儿童早期(1-3岁):

自主感对羞耻感,怀疑感

c学前期(3-6岁):

主动感对内疚感

d学龄期(6-12岁):

勤奋感对自卑感

e青春期(12-18岁):

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f成年早期(18~25岁):

亲密感对孤独感

g成年中期(25~50岁):

繁殖感对停滞感

h成年晚期(50岁-直至死亡):

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

四中学生的身心发展

1.中学生主要的心理发展和身体发展

-心理发展:

a依据识记,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占绝对优势

b开始探索和发现自我

c开始意识到性别角色

d情感内容日渐丰富但肤浅

e信赖中求独立,出现对成人的反抗,半成熟半幼稚心理

-身体发展:

人一生中身体发育鼎盛时期,第二性征的出现和性机能的成熟

2.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过渡性&闭锁性&社会性&动荡性

3.中学生性心理的特点

-A性意识的出现

a渴望了解性知识

b对异性充满好奇和爱慕

c在异性面前容易紧张和兴奋

d性冲动和性欲望的出现

-B性情感的变化

疏远异性阶段—接近异性阶段—异性眷恋阶段—择偶尝试阶段

4.指导中学生正确处理异性交往

-A加强教育,理解性生理和性心理的变化

-B更新理论,认识异性交往的意义

-C指导行为,让学生能够正确地处理性冲动,恰当地与异性交往

5.人格的概念

-个人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系统的独特的反应方式。

主要

指人所具有的与他人相区别的独特而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

中学生发展心理

一中学生的认知发展

1.中学生感觉发展的特点

2.中学生知觉发展的特点

3.中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

4.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5.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6.中学生语言发展的特点

7.中学生智力发展的特点

8.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

9.心理发展观与教育——维果茨基

二中学生的情绪发展

1.情绪的分类

2.情绪状态的分类

3.情绪的理论

4.中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

5.中学生的情绪特点

6.中学生良好情绪的标准

7中学生良好情绪的培养方法

8.指导中学生情绪调节的方法

三中学生的人格发展

1.人格的特征

2.人格的结构

3.人格的影响因素

4.中学生优良性格的培养

5.中学生良好人格的塑造

6.人格发展理论

7.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8.埃里克森的人格理论

四中学生的身心发展

1.中学生主要的心理发展和身体发展

2.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3.中学生性心理的特点

4.指导中学生正确处理异性交往

5.人格的概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交规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