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631359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艾灸.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艾灸.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艾灸.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艾灸.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艾灸.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艾灸.docx

《艾灸.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艾灸.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艾灸.docx

艾灸

艾灸——病例

一、瘢痕灸法(化脓灸)

    主治病症:

预防及治疗癌症、哮喘、慢性支气管炎、预防中风、治疗癫痫、溃疡病、脉管炎、瘰疬、痞块等。

二、灸后注意事项 

灸后不可就饮茶,恐解火气;及食,恐滞经气。

须少停一二时,即宜入室静卧,远大事,远色欲,平心定气,凡百俱要宽解。

尤忌大怒、大劳、大饥、大饱、受热、冒寒。

至于生冷瓜果亦宜忌之。

唯食茹淡养胃之物,使气血流通,艾火逐出病气。

若过厚毒味,酗醉,致生痰液,阻滞病气矣。

鲜鱼鸡羊,虽能发火,止可施于初灸十数日之内,不可加于半月之后。

临床应用:

(瘢痕灸)

1.乙型肝炎  取穴:

足三里、三阴交。

每次一穴/七壮/麦粒灸法/1.5个月。

上下左右交替。

六个月一疗程。

2、支气管哮喘 取穴:

大椎穴、肺俞穴。

每次一穴/5-7壮/麦粒灸法。

每周灸一次。

哮喘缓解期显效。

70%。

3、慢性腹泻  取穴:

①水分、天枢、气海、关元。

②大椎穴、膏盲穴。

夏季:

从小暑到白露。

分年连灸/每次一穴/9壮/疗程/3穴。

深Ⅱ度结痂,边缘起小指环状小泡为标准。

每日需食鸡、羊、鱼肉发物。

结痂脱落,停服发物。

40-50日,自然收口。

禁忌:

重体力,性生活,忌食虾、蟹、姜。

1.5-10年.有效率100%。

11-20年。

有效率62.9%。

4、高血压 取穴:

足三里、悬钟。

第一疗程:

每月一次/八次。

每穴7壮/米粒状灸法/左右两穴交替使用。

第二疗程/八次:

春分、秋分、冬至、夏至。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有效率100%。

5、慢性结肠炎 取穴:

天枢、足三里、脾俞、章门。

肾虚加肾俞、命门。

每次1-2穴/3-5壮/0.7*0.7cm艾柱加麝香直接灸。

有效率96%。

6、癌症  取穴:

大椎、脾俞、肺俞。

每周二次/每次灸一穴(双侧)/3壮/5毫克直接灸。

5个穴位灸毕。

停灸。

显效:

提高癌症患者的免疫功能及机体抗御肿瘤的能力。

7、弘骨外上髁炎 取穴:

阿是穴(痛点)。

涂少许凡士林/5壮/半截枣核大小艾柱直接灸。

对封闭无效的治愈率98%。

8、腰腿痛  取穴:

主穴:

肾俞、阿是穴(腰部压痛点)、环跳、殷门穴、阳陵泉、悬钟、昆仑。

配穴:

气虚加足三里、血海。

每穴3壮/0.6*0.6cm艾柱加少许麝香。

病例(瘢痕灸)

1、肠易激惹综合症【五更泻:

脾肾阳虚】 选穴:

天枢(双)、关元。

9壮/中柱。

20%普鲁卡因。

一年后未复发。

2、血管神经性头痛【肝阳上亢头痛】选穴:

百会。

每日1次/3-5壮/隔日一次/三次痊愈。

一年未复发。

3、尿崩症 选穴:

肾俞、百会、关元。

三日后取肺俞、脾俞、中极。

第六日取足三里。

均7壮/黄豆大艾灸。

共灸三次。

一周后恢复,一月后工作,11年未见复发。

4、阳虚畏寒  选穴:

命门。

化脓灸。

5、脉管炎 艾灸足三里每日2次/每次1小时。

脾俞(双侧)/9壮/一分硬币大艾柱/Ⅲ度烧伤。

加服药。

6、腰椎间盘突出症 L4、5.自左腰放射至足,推拿、针刺、药、艾灸效果不明显。

化脓灸:

阿是穴(腰椎旁压痛点)、承扶(左)、委中(左)。

4壮/1*1cm/Ⅲ度烧伤。

化脓时间34日。

一月后如常人。

三年未复发。

7、更年期综合症  胃寒、烦躁。

艾直接灸命门。

8、子宫脱垂(气虚不摄) 百会化脓灸3次.共治12次。

痊愈。

9、痛经(寒入血海,瘀阻胞宫) 化脓灸 阿是穴(关元上1cm压痛点)化脓时间32日。

无瘢痕灸

【主治病证】哮喘、眩晕、急慢性腹泻、肱骨外上髁炎、急性乳腺炎、皮肤疣等病证。

1、急性腹泻取穴:

梁丘(左侧)。

7-9壮/花生米大·热即去。

泛红为宜。

1日痊愈。

2、白细胞减少症 取穴:

主穴:

大椎、膏盲俞、隔俞、脾俞。

配穴:

肾俞、足三里、三阴交。

每日一次/3壮/每穴/潮红为度/双穴。

12次为一疗程。

主穴无效加配穴。

治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症有效率95%。

3、滑精 取穴:

关元、曲骨、大赫。

每日1次/1-3壮/7日1疗程。

红晕为度。

一般1-3次为1疗程。

间隔2-3天。

90%。

4、急性乳腺炎 主穴:

阿是穴(局部硬结疼痛处)。

乳根。

配穴:

发热加曲池、合谷、八邪之一穴(中指无名指之间)。

选3-5硬结点/各1壮/,同侧乳根1壮。

局部红晕不起泡为度。

3日后硬结未消重复灸一次。

绿豆大艾绒直接灸。

治愈100%。

5、弘骨外上髁炎 取穴:

阿是穴(局部硬结疼痛处)。

麦粒大→花生米大艾绒,灸前擦红花油。

不论壮数,以皮肤红晕不起泡为度。

每日1次/6次1疗程。

疗程间隔休息3日。

效率93%。

6、鸡眼 取穴:

阿是穴(病灶局部)。

艾绒“△”形状,底部与鸡眼一般大。

点燃,患者难忍时移去。

每次1-2壮/3-5日为1疗程。

可重复疗程。

治愈率100%。

7、月经不调 取穴:

关元、气海、肾俞、足三里。

每穴6壮/花生米大小艾柱/潮红不起泡为度/隔三日1次/7次1疗程。

疗程间隔3-5日/经期停止。

4疗程。

显效90%。

病例无瘢痕灸

1、咳嗽:

慢性支气管炎。

取穴:

大椎、肺俞穴。

20壮/黄豆大艾柱/感觉烫时即去/局部红润为度。

2日后以前法各灸肾俞20壮。

7天后做第二疗程。

2年未复发。

2、再生障碍性贫血(虚劳血亏症)取穴

①足三里、上巨虚、丰隆。

促进脾胃运化,益气生血。

②曲池、肘髎、五里、手三里、上廉。

增强胃肠功能,生血养血。

③水分、下脘、滑肉门、天枢、膏盲俞、气海、大椎。

健脾利湿、、行气消肿。

④督俞、隔俞、肝俞、胆俞、脾俞,疏肝健脾,益气生血。

每穴每次用雀类大小艾柱灸7壮/每组穴连灸两日,按1、2、3、4组顺序施灸,8日为一个疗程。

共灸六个疗程。

前四个完成一个疗程停灸14日。

后二个完成一个疗程停灸22日。

禁忌:

艾灸期间忌食刺激性食物,静心调养。

基本痊愈。

3、带状疱疹 取穴 “蛇眼”、“蛇尾”各3壮/麦粒灸法。

艾条局部熏灸15分钟。

第二日,继续艾条局部熏灸15分钟。

5日痊愈。

4、滑精 取穴:

关元、曲骨、大赫。

贴敷灸法直接灸。

每穴二柱。

二疗程后《斑龙丸》善后。

5、三叉神经痛(眼支) 取穴:

百会。

每次3柱/每日一次/黄豆大小纯艾柱。

热度以患者忍受为度。

艾柱压法

1、百会穴灸法:

灸25-50壮,多可至100壮。

病短者一次,反之可连续2-3次。

2、痛点灸法:

每次3-5壮。

隔日一次。

10次为一疗程。

病例:

1、内耳眩晕病  取穴:

百会。

黄豆或枣核大艾柱。

每次压灸25-30壮。

好为止。

                可灸百壮。

2、颈项眩晕 取穴:

百会、颈项夹脊穴。

膈姜灸

1、输卵管阻塞性不孕 取穴:

气门穴(关元穴旁开三寸)。

治法:

于双侧气门穴各填以1-2mm、10—20mm直径之生姜片一块,上置黄豆粒大小艾柱,灸至皮肤发热灼红为度。

每次15分钟。

隔日一次。

10-12次为1疗程。

一般宜经净开始施灸。

如不孕,再施第2疗程。

治愈率80%。

2、小儿遗尿症  取穴:

百会。

列缺。

每次取一穴,蚕豆大圆锥形。

反复灸之20分钟。

列缺穴(双侧均选)各灸三十分钟。

均以皮肤感到灼热但能忍受为度。

每日一次,5-10次为一疗程。

疗程间隔3-5日。

有效率95%。

3、腱鞘炎 取穴:

阿是穴(压痛点)。

连灸3-5壮。

每日或隔日1次,7-10次为1疗程。

4、强直性脊椎炎 取穴:

阿是穴(督脉上的压痛点)、胸、腰段夹脊穴。

7-10壮,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骨痹汤:

鹿角霜30桑寄生20骨碎补30当归10地龙15祈蛇15木瓜15制南星15【单位:

克】。

疗效88%。

病程短好治。

5、腰椎骨质增生 取穴:

主穴:

阿是穴(沿督脉经腰椎增生部位按压,寻得疼痛最明显点)。

【症状明显者加用配穴】连灸4-5壮。

每日1次,10次1疗程。

休息三日,第2疗程。

有效率94%。

6、弘骨外上髁炎 取穴:

阿是穴(压痛点)。

配穴:

曲池、手三里、上廉、下廉。

在曲池、手三里、上廉、下廉、阿是穴区缓慢来回移动,灸至局部皮肤烫热且能耐受为度,约灸30min,每日1次,连续6日为1疗程。

有效率96%。

7、坐骨神筋痛取穴:

阿是穴(从悬枢穴按压至腰俞穴。

通过按压脊椎这一段,找到压痛点)。

姜片不能完全钻透,否则容易灼伤皮肤。

约3壮,(预计6分钟)局部皮肤红晕。

日灸一次,若疼痛较甚者亦可日灸2次,10日为一疗程。

灸毕用正红花油涂于施灸部位,一是防皮肤灼伤,二是更能增强艾灸活血化瘀,散寒止痛功效。

有效率89%

8尿潴留   取穴:

主穴:

关元、中极、阴陵泉、三阴交。

配穴:

肝肾阴虚者加太溪、肾俞;中气下陷者加足三里、气海;膀胱湿热者加膀胱俞。

治法:

主穴均取,配穴据症酌加。

患者因系统型红斑狼疮、尿毒症、继发性贫血于92年12月24日入院。

取穴:

中极、三阴交、关元。

l日2次,1次艾炷15壮,灸后患者自觉有热感入腹内,腹内烘热而舒适。

中药给予温肾助阳,化气行水。

方药如下:

附子15g、肉桂10g、干姜12g、茯苓12g、泽泻15g、桂枝6g、猪苓15g、生姜、黄芪各20g、当归12g、白术12g,灸药1日后,患者自解小便100ml,按上法治疗4日后尿量逐日增多,继续灸药并治2日,小便正常,腹胀消失,精神好转,纳食增加,病情稳定而出院。

嘱出院后仍用灸架固定灸关元、中极二穴,l日1次,60分钟。

以巩固疗效。

9、肠梗阻 取穴:

神阙。

艾绒伴冰片。

每次灸3壮,约15~25分钟,每日灸2次。

显效率84%。

10、胃下垂 取穴:

百会、中脘、气海。

每穴灸15分钟,每日1~2次,15日为1疗程。

同时配合医疗体操,即仰卧、足底踏着床面,做臀部抬起动作,头、两肩、两足着床。

臀部抬起时,缩紧肛门,并维持1分钟左右,落下,休息片刻再做,连续做3~5次,每日早晚各1次。

在饮食上要注意少食多餐。

要求每次吃饭时蹲下,吃完饭后暂停2~5分钟起来。

有效率100%。

11、化疗所致的呕吐取穴:

足三里。

并口服少许鲜生姜汁。

12、腰骶椎肥大性脊柱炎  用隔姜药灸法取腰背部夹脊、肾俞、八髎、环跳等穴位进行药灸。

第2日明显好转,3日后起床行走,后复药灸1次,功能恢复正常。

13、过敏性鼻炎  8年,主症为鼻流清涕、鼻塞鼻痒、喷嚏,伴纳呆,腰膝酸软,舌质淡,苔薄白,脉细。

取肺俞、脾俞、肾俞,双侧均取,行隔姜灸。

每穴3壮,使皮肤潮红而不起泡为度,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日,共治3个疗程,痊愈。

膈盐灸:

.小儿久泻   取穴:

神阙。

治法:

于患儿熟睡时,将盐(食用精盐即可)填平神阙穴,取纱布剪一小孔敷于穴上,以免烫伤皮肤。

点燃艾条,对准穴位以雀啄灸法,每次10min,每日1次,3日为一疗程。

隔日再行第二疗程。

膈蒜灸:

1.肺结核   取穴:

主穴:

结核穴(大椎穴旁开1.5寸)、四花(即膈俞、胆俞双侧共四穴)、膏肓、三阴交、膻中。

配穴:

盗汗加复溜,咯血加涌泉,久病体弱加背俞穴,食欲不振加中脘。

治法:

主穴每次治疗必取,双侧均选。

每穴9~15壮。

X线片显示病灶在上肺者。

重灸结核穴、膻中,病灶在下着重灸四花。

膏肓。

配穴多穴5~9壮,根据临床症状选用,除涌泉取隔蒜灸外,余穴均取隔姜灸。

每日1次;15日为1疗程,必要时中间休息2日后,再进行第2疗程。

对病程久,病灶难以吸收者,可施瘢痕灸。

效:

本法可作为肺结核的辅助治疗。

2、急性淋巴管炎(红丝疔) 取穴:

阿是穴(病灶区)。

治法:

用三棱针从消毒后的红丝两端点刺出血,然后在红丝的远心端点刺处放上独头蒜片(厚约5mm),在蒜片上用艾炷灸。

灸后不久即可见红丝渐渐向红丝近心端回缩,待红丝不再回缩时停止灸疗。

如不愈者,次日可如上法再行灸治。

每日1次,3次为一疗程。

疗效:

100%(三次)。

3.寻常疣  取穴:

阿是穴(指疣中较大者或最早出现者)。

治法:

选择单独、体积较大或最早出现的疣,每次选2~3个。

先以75%乙醇棉球浸润疣体1~2分钟,再用棉签刮去其表面角质层,使疣丝充分暴露,置鲜蒜泥少许于疣上,加艾炷于其上点燃灸之,至患者能忍受为度。

每次灸3~5炷,灸后用棉签与皮肤成30度角将疣体向旁推动。

每日灸2~3次。

3~7日为一疗程。

疗效:

用隔蒜灸法有较为满意的效果。

一般于施灸2~3日,最多一周后疣体即可脱落。

若脱落者是母疣,周围的子疣3个月至半年自行消失或脱落。

4.疖  取穴:

主穴:

阿是穴(红肿部位)。

配穴:

体虚加足三里。

治法:

一般仅选主穴。

用紫皮独头蒜适量,去皮捣成蒜泥,在单层纱布上制成厚约3~4mm,大小约等于红肿范围的圆形蒜泥饼,敷盖在疖上。

另用陈艾绒据疖大小,做成黄豆至蚕豆大小艾炷。

将艾炷置于蒜泥饼正中点燃,以局部有热辣感、患者能耐受为度。

患者感烫时,术者可用双手提起纱布,使蒜饼稍离皮肤。

疖红肿明显、且伴有全身症状者,蒜饼宜厚些,艾炷宜大些,每次可灸至9壮;疖红肿范围小,全身症状不明显者,蒜饼可薄些,艾炷可小些,一般灸3壮即可。

体虚毒恋型再配合艾条补法悬灸足三里穴。

每日治疗1次,至治愈为止。

治愈率为97.37%。

灸感出现

1、胃下垂:

五倍子和鲜蓖麻子等量碾碎,成30mm*3mm(厚)的药饼,盖在百会,不拘时间和壮数,灸之感传出现。

12次治愈。

2、腰部扭伤+腰肌劳损:

命门、肾俞(双)。

七次。

自己加灸一月。

3、心理失常、心悸:

内关(双)。

11次。

加灸半月。

4、风寒咳嗽一月(夜间尤甚):

少商。

至阴(治脑中响声)。

三次。

隔泥饼灸

腰椎增生:

阿是穴(压痛明显部位)。

艾绒60克(馒头大)。

厚1.5cm。

每日1次/1,5小时/30日/1疗程/疗程间隔7-10天。

隔巴豆灸

1、膝关节疼痛:

取穴:

双膝眼、鹤顶、阳陵泉、风市、解溪。

一日一次/五壮。

2、腰痛:

取穴:

百会、命门、双肾俞、双委中、双脾俞。

一日一次/十壮

11、支气管哮喘    取穴:

天突、大椎、气海、肺俞、膏肓。

治法:

让患者仰卧在床,取天突穴、气海穴,放上少许麝香,而后再放上2mm厚生姜一片,上置艾炷,大如半粒花生米,先灸3壮,然后去掉生姜,仅隔麝香,再用艾炷灸4壮;至麝香成灰炭状,共为7壮。

用乙醇棉球擦净穴位,然后让患者俯卧在床,取大椎穴、双肺俞穴、双膏肓穴,用上述同样灸疗各灸7壮。

灸毕,在灸处贴上普通膏药一张。

每24小时调换一次。

数日之后,灸疮处出现化脓后,如脓液较多,可敷些红霉素软膏,贴上消毒纱布。

约经30d灸疮结痂。

脱落,局部留有瘢痕。

化脓不透,脓汁稀少者,可服些发物,如酒酿、葱、蒜等,促使灸疮透发,以利提高疗效。

灸后禁忌吃鱼腥、水产等物,并防止感冒,注意休息,以防哮喘发作,影响治疗效果。

每年夏季三伏天中的任何一日(一般在阳历7月10日~8月10日之间)。

每年用灸疗灸一次,三次为一疗程。

疗效:

痊愈随访2~20年未发作,计45人,占43.69%;明显缓解计30例,占29.13%;好转共24例,占23.30%;无效共4例,此4例患者年龄均在55~60岁之间,伴有明显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等病证,占3.88%。

宋代的《扁鹊心书》中说:

“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不得长生,亦可得百年寿。

”特别是女士,艾灸此三个穴位后,神清气爽,容光焕发,全身特别是小腹部十分舒畅(此种感觉一般要连续灸半个月后才明显)。

一、耳鸣,听力下降         听会、太冲和行间。

太溪和耳门+金匱肾气丸

二、感冒后耳朵里面堵得慌   耳门、凤池。

三、糖尿病

1、上消【燥热伤肺】   夷俞【拔罐】、鱼际、太溪。

常服六味地黄丸。

2、中消【胃燥津伤】   夷俞、内廷、太溪。

麦冬、山药、更米粥。

桅子茶。

3、下消【肾阴亏虚】   夷俞、肾俞、太冲、太溪。

   心肾不交:

腰膝酸软、心烦失眠、睡觉出汗、口干舌燥。

  禁忌:

辛辣和煎炸。

服;六味地黄丸和山药粥。

四、治静脉曲张 涌泉、承山。

秘方:

红花、当归、牛膝、川芎各15克,加两公斤水煮十几分钟,先熏后泡至脚底发软。

泡好后:

从内侧太溪穴向脚跟方向和拇指尖方向推。

五、便秘   虚则补其母,实则泄其子   虚不受补。

阴中求阳。

 1、阴虚:

天枢穴。

六味地黄丸、逍遥丸。

 2、血虚:

天枢穴、足三里、三阴交。

食补:

紫米粥、乌鸡汤、菠菜、鸡蛋、瘦肉、红枣、龙眼肉。

阿胶粉。

五仁丸:

润肠好,适合老人和产后血虚的人吃。

 3、阳虚:

天枢穴、足三里、三阴交,肾俞【拔罐】。

          食补;羊肉、狗肉、韭菜+枸杞。

金匱肾气丸。

 4、肠胃燥热:

天枢穴、足三里、三阴交,曲池、内廷。

           麻子丸:

专门针对肠胃燥热导致的便秘。

番泻叶。

 5、血热便秘:

天枢穴、太冲、三阴交。

食补:

菊花茶。

凉血的食品:

鸭肉、冬瓜、绿豆。

忌热性食品。

三黄片。

加味逍遥丸【又称丹桅逍遥丸】:

疏肝解郁、补血。

专清血中之热。

六、牙疼:

实火时:

疼痛比较剧烈,不敢吃热东西,牙龈红肿比较明显,脉红数【有力快】,

          虚火时:

疼痛不明显,隐隐作痛,持续时间长,牙龈红肿不明显,脉比平时细【脉跳的宽度变窄】。

          上牙痛:

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连。

          下牙痛:

与足阳明胃经相连。

  1、胃火牙痛【下牙(火牙)痛】 内廷和颊车扎针,揉手三里【压痛的反应点】。

          药:

牛黄上清丸或三黄片。

  2、肠火牙痛【上牙痛】 合谷【治肠火牙痛的特效穴】、曲池【排毒清热】、手三里。

  3、虚火压痛【肾虚牙痛】牙松动的感觉。

合谷、手三里、太溪。

六味地黄丸。

     知柏地黄丸:

盗汗、感觉燥热、睡不踏实。

枸杞泡茶。

枸杞、山药熬粥。

4、龋齿牙痛:

掉渣刺激神经。

5、智齿牙痛:

按揉双侧手三里。

七、治五更泻  肾俞【拔罐】、天枢【艾灸:

温肾祛湿】、足三里。

摩腹

1、四神丸。

成药有大蜜丸、浓缩丸、水丸。

2、芡实百合更米粥:

芡实【涩肠止泻、涩静止遗】、百合、粳米各50克,食用时加稍微食盐调味。

3、炒核桃仁【补肾益精】:

三到五个核桃仁炒熟食用,每日二到三次。

对体质虚弱及营养不良最为适宜。

4、补骨脂50克泡黄酒500毫升【粮食酒60——70°】。

一星期后,每晚一小杯。

八、遗尿  肾俞、肺俞、中极【艾灸】。

九、更年期  太溪、太冲。

1、逍遥丸【养血补血】加六味地黄丸【滋阴】。

2、药方:

小麦30克【浮小麦】,百合30克,龙骨30克,知母15克,圣地15克,淫羊藿9克,仙茅9克,巴戟天9克,甘草5克。

每天一剂,水煎内服。

九、补脾气虚  足三里、脾俞。

1、山药饭:

山药、莲肉、米仁、扁豆各30克。

煮饭。

2、党参淮山猪蹄汤:

党参1两,山药1两,大枣4枚,猪蹄两只。

煲汤。

十、补血      足三里、血海。

1、手脚麻木或不自主颤抖 

  鸡肝5只,天麻20克,加水适量,二味同煮服食,每日一次。

2、眼睛干涩者

   猪肝适量,白水炖服,不加盐和其它调料,每日50克。

十一、平火气    太冲和行间

    禁忌:

温热化燥的食物。

十二、全身补阳   关元。

涌泉穴、劳宫穴,

    禁忌:

性寒生冷食物。

   1、大枣红糖茶:

大枣10个、生姜5片、红糖适量。

熬水饮。

十三、防止心阴虚 心俞拔罐。

   症状:

心慌气短、精神恍惚、易烦躁、不能集中注意力,睡眠很浅、易醒,手掌发粘。

   1、桂圆莲子粥:

莲子(不去心)、桂圆肉(龙眼肉)【补气养血】各30克,百合15克,麦冬10克,冰糖和水适量。

熬到莲子熟烂。

睡前1小时喝。

十四、多汗、易感冒   凤池+肺俞

   1、玉屏风散 黄芪、白术、防风。

   2、西洋参泡水喝。

   3、黄芪15+大枣10个,熬水喝。

十五、减肥穴  天枢+中脘+摩腹。

   1、二陈汤 半夏、橘红各15克,白茯苓9克,甘草5克。

粉碎装胶囊。

饭后半小时服3——5粒。

【不反弹】 舌苔:

白腻;痰淤。

十六、降血压   太冲、太溪、曲池。

   1、杞菊地黄丸。

   2、喝菊花茶。

   3、足底贴敷:

吴茱萸30克,研末醋调贴涌泉穴,疗程15次、每天一次。

   4、中药泡脚:

钩藤30克煮水【10分钟】稍凉后加冰片,跑20分钟。

   5、药枕:

野菊花、淡竹叶、冬桑叶、生石膏、白芍、川芎、磁石、蔓荆子、青木香、蚕砂、薄荷各20装枕头,每天枕不低于6小时。

十七、颈椎病          风府、足三里。

十八、温补肾阳        艾灸关元、双肾俞【或拔罐】。

十九、治疗肾阴虚    按揉太溪【补房劳】、按揉关元。

按揉关元时间少于太溪时间。

   1、枸杞、山药熬粥喝。

   2、禁忌辛辣,多吃酸甜的食品。

  治滑精、早泄。

二十、治疗肝肾郁结的通泰大法  按揉太冲、两侧的肾俞穴

【治疗性生活不射精】

  禁忌:

肥腻和煎炸食物。

饮食易清淡。

吃些酸味食品。

菊花或薄荷泡茶喝。

二十一、治阳痿或勃起不坚,阴部多汗、头晕、身体发沉、小便黄

   用阴陵泉【补脾、利水】去湿热,加上肾俞、关元补肾。

  禁忌:

酒、煎炸、肥腻的食物。

饮食清淡,多吃蔬菜水果。

二十二、增强性功能   早起摩气海,关元、。

足三里。

(或阳痿或早泄或乏力:

属气血失调)

禁忌:

禁暴饮暴食。

可吃:

金匱肾气丸和六味地黄丸。

 

一、十三鬼穴 治癫狂

  1鬼宫人中 2鬼信少商 3鬼垒隐白 4鬼心大陵

  5鬼路申脉 6鬼枕风府 7鬼床颊车 8鬼市承浆

  9鬼窟劳宫 10鬼堂上星11鬼藏(男会阴女玉门头)

 12鬼腿曲池 13鬼封海泉

二、中风七穴 治中风、半身不遂言语dui涩

  百会 曲鬓 肩井 风市 足三里 绝骨 曲池

  百会 风池 肩井 大椎 足三里 间使 曲池

  绝骨 悬钟外踝上三寸。

     

三、脚气八处灸   治脚气

  风市 伏兔犊鼻 内膝眼 足三里  上巨虚  下巨虚  绝骨

四、回阳九针穴  治阳气欲脱(用于急救)

  哑门 劳宫三阴交 涌泉 太溪 中脘 环跳 足三里 合谷

女子穴位养颜

一、脸颊、前额长痘痘【胃火】

   症状:

脸颊、前额长痘痘,并且颜色偏红,口气重,肚胀,有时还有便秘。

   治疗:

天枢穴、内庭穴。

   禁忌:

油腻、肉类食品。

   食补:

多食蔬菜。

多喝水。

二、额头两边长痘痘【肝气郁结】

   症状:

额头两边,甚至头发里都长痘痘,平时老郁闷,觉得胸口压了块大石头似的,或者脾气很坏,动不动就想发火,睡觉起来嘴里发苦。

治疗:

太冲穴、气海穴

禁忌:

少食油腻食品。

三、皮肤不干净【胆经】

症状:

灰头土脸、脸色偏黄,没有光泽,洗不干净,情绪不好,爱叹气,没有食欲,于是由于不决,额头两侧张痘痘不消退。

治疗:

敲胆经、揉太冲穴。

【顺经敲】

四、脸色无血色【脾胃功能弱】

症状:

脸色苍白,少光泽,没有食欲,甚至见到吃的就想吐,浑身呢没有劲,整体无精打采,动不动就头晕眼花拉肚子。

治疗:

艾灸足三里。

食补:

多喝粥。

禁忌:

暴饮暴食、油腻食品。

五、脸上粗糙【肺功能不好】

症状:

皮肤粗糙,爱起小米一样的疙瘩,上面还有小黑头,尤其是胳膊和腿上密密麻麻,摸起来棘手,夏天不敢穿裙子和短裤。

治疗:

上午9——11点按揉或艾灸列却穴、想办法多出汗【运动和喝水】。

喝温开水,慢慢喝。

六、头发不好【肾气不固】

  症状:

每次洗头时,头发大把大把地掉,发质干枯没有光泽,睡觉不踏实,老做梦,容易醒,牙龈肿痛、牙齿松动。

  治疗:

按揉或艾灸太溪穴和涌泉穴【补肾、降浊气】。

  食补:

多吃黑芝麻、黑豆、黑木耳等黑色的食品。

七、鼻子两侧长黑头【脾湿热】

   症状:

鼻子和鼻子二边有很多黑头,手一摸油油的,还有一股难闻的味儿,夏天更严重,可以挤出白色的东西,挤了之后皮肤变得“千疮百孔”,毛孔很大,皮肤干燥。

“脾热病者,鼻先赤”。

  治疗:

阴陵泉穴【健脾除湿】和艾灸足三里。

  禁忌:

少吃甜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