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卫生学》各章节问答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631191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卫生学》各章节问答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环境卫生学》各章节问答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环境卫生学》各章节问答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环境卫生学》各章节问答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环境卫生学》各章节问答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卫生学》各章节问答题.docx

《《环境卫生学》各章节问答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卫生学》各章节问答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环境卫生学》各章节问答题.docx

《环境卫生学》各章节问答题

第一章

1.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内容?

根据环境卫生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及上述各种环境因素,可将环境卫生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环境与健康关系的基础理论研究

(2)环境因素与健康关系的确认性研究

(3)创建和引进适宜于环境卫生学研究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4)研究环境卫生监督体系的理论依据

2.我国环境卫生工作的主要成就?

(1)城乡环境卫生面貌显著改善

(2)大力开展环境卫生监测、监督工作

(3)环境污染健康效应的研究取得丰硕成果

(4)环境卫生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3.环境卫生学今后的任务?

(1)加强环境因素健康效应的研究

(2)新技术、新方法在环境卫生工作中的应用

(3)加强农村环境卫生工作

1)努力改善农村饮用水的卫生状况

2)加强改良厕所和粪便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的技术指导工作

3)环境卫生工作与村镇规划建设相结合

4)健全农村环境卫生法规体系,加大环境卫生监督管理力度

(4)开拓环境卫生工作的新领域

第二章

1.环境与人体的相互关系?

答:

人类在生存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长期与环境形成了一种互相联系、相互作用和制约的关系。

由于客观环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人类特有的改造和利用环境的主观能动性,使环境和人体关系极其复杂,但人类总是和自然环境的各个组成部分处在一个辨证统一的整体中。

人是环境的产物,组成人体的物质都来自其环境。

环境与人体密切联系的另一体现,是环境与人的相互依存性。

从生物圈这样一个大的生态系统看,人类只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其他生物之间互为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受益。

环境与人体的相互作用,包括人对环境和环境对人的双向作用。

人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以各种方式不断地对环境施加影响。

环境通过自净或自调控等作用对其影响具有一定的缓冲能力。

但是,这种缓冲能力是有限的,当人类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在强度上超过其环境容量或抵抗力和恢复力时,则会导致环境恶化、生态破坏。

另一方面,环境的构成及状态的任何改变也会对人体的生理功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此时,机体会动员其生理调节机能对其变化加以适应。

2.人群健康效应谱分为哪五级?

①污染物在体内负荷增加,但不引起生理功能和生化代谢的变化。

②体内负荷进一步增加,出现某些生理功能和生化代谢变化,多为生理代偿性的,非病理学改变。

③引起某些生化代谢或生理功能的异常改变,这些改变已能说明对健康有不良影响,具有病理学意义。

机体处于病理性的代偿和调节状态,无明显临床症状,可视为准病态(亚临床状态)。

④机体功能失调,出现临床症状,成为临床性疾病。

⑤出现严重中毒,导致死亡。

3.天气和气候条件对健康影响的方式?

(1)对人体的物理作用

(2)影响人体生理和代谢功能

(3)对生物性病原体和生物性传媒的影响

(4)影响环境质量,增加环境污染物对健康的不良影响

(5)对人体心理和精神状态的影响。

4.环境污染的复杂性表现在哪里?

①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中可通过物理、化学、生物作用而发生迁移、富集和转化,以污染物本身或转化后形成的新污染物通过多种环境介质(水、空气、食物等)多种途径进入人体;

②往往是多因素的联合作用,产生的效应可有相加、协同、拮抗和独立作用等多种联合方式表现出来;

③人群处于低水平长时间暴露状况,探索敏感而特异的反应指标困难;

④受污染影响人群反应的个体差异大,包括老、幼、病、弱甚至胎儿及具有遗传易感性的敏感人群。

5.环境毒理学研究的优点及其研究内容和任务有哪些?

有如下优点:

①可根据研究目的和要求,人为地控制化学物的暴露水平和强度(包括污染浓度和暴露时间),并能使研究因素单一、准确,避免了人群调查中存在的众多干扰因素;

②效应观察指标不受限制,能利用实验动物的任何组织和器官来观察环境有害物所产生的病理改变,以便了解在体内作用的靶及毒作用机制。

③可应用特殊基因型的细胞、转基因动物等试验材料,更有利于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

它的研究内容和任务主要是:

(1)环境污染物(毒物)接触机体后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2)污染物的毒作用大小、蓄积性、作用的靶器官和组织等基本毒理学特征。

(3)污染物毒作用的机制及在机体内产生的主要生物学效应。

(4)污染物的特殊毒作用(致畸、致癌、致突变性)检测和评价。

(5)研究和探索污染物在机体反应中出现的特异、敏感的测试指标,即生物标志,为环境流行病学调查提供新的手段。

(6)对已造成健康危害,并通过环境流行病学调查提出的可疑致病因素,建立动物模型予以证实。

(7)对于新合成的化合物或即将进入环境的化学物(化工产品、污染物、农药等)的毒理学安全性评价。

(8)应用于环境生物监测。

6.健康危险度评价的定义和特点?

健康危险度评价是按一定的准则,对有害环境因素作用于特定人群的有害健康效应进行综合定性、定量评价的过程。

主要特点是:

①健康保护观念的转变。

安全是相对的,在任何情况下要绝对的安全是不可能的。

因为不可能将有害健康的污染物完全清除,只能逐步控制污染,使对健康的影响处于一般人可接受的危险水平。

②把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定量化。

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或危害不仅是“有”或“无”、“是”或“否”的判别标准,而是定量地阐明危害健康的程度。

7.健康危险度评价主要应用在哪些方面?

(1)预测、预报在特定环境因素暴露条件下,暴露人群终生发病或死亡的概率。

(2)对各种有害化学物或其他环境因素的危险度进行比较评价,排列治理次序,用于新化学物的筛选,并从公共卫生、经济、社会、政治等方面进行论证及各种经济效益、利弊分析,为环境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有害物质及致癌物环境卫生学标准的研制,提出环境中有害化学物及致癌物的可接受浓度,同时研制有关卫生法规、管理条例,为卫生监督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第三章

1.什么是大气的自净,主要有哪些方式?

大气的自净是指大气中的污染物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作用下,逐渐减少到无害程度或者消失的过程,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扩散和沉降

(2)发生氧化和中和反应

(3)被植物吸附和吸收

2.什么叫温室效应,气温变暖对人类健康会产生哪些危害?

大气层中的某些气体能吸收地表发射的热辐射,使大气增温,从而对地球起到保温作用,称为温室效应。

气候变暖对人类健康会产生多种有害影响。

气候变暖有利于病原体及有关生物的繁殖,从而引起生物媒介传染病的分布发生变化,扩大其流行的程度和范围,加重对人群健康的危害。

气候变暖可导致与暑热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

气候变暖还会使空气中的一些有害物质如真菌孢子、花粉等浓度增高,导致人群中过敏性疾患的发病率增加。

此外,由于气候变暖引起的全球降水量变化,最终导致洪水、干旱以及森林火灾发生次数的增加。

3.臭氧层破坏有什么危害?

臭氧层被破坏形成空洞以后,减少了臭氧层对短波紫外线和其他宇宙射线的吸收和阻挡功能,造成人群皮肤癌和白内障等发病率的增加,对地球上的其他动植物也有杀伤作用。

4.酸雨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哪些方面?

(1)对土壤和植物产生危害

(2)影响水生生态系统

(3)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

此外,酸雨可腐蚀建筑物、文物古迹,可造成地面水pH值下降而使输水管材中的金属化合物易于溶出等

5.基准与标准的比较有哪些?

(1)定义不同

基准是指根据环境中有害物质和机体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考虑敏感人群和暴露时间而确定的对健康不会产生直接或间接有害影响的相对安全剂量(浓度)。

标准是指以保护人群健康为直接目的,对环境中有害因素提出的限量要求以及实现这些要求所规定的相应措施。

它是评价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危害的尺度。

(2)两者的关系

标准以基准为科学依据,标准是基准内容的实际表现。

(3)法律效力

基本无法律效力,标准有法律效力。

6.制订环境卫生标准的原则是什么?

(1)不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及潜在的远期危害(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

(2)对主观感觉无不良影响

(3)应对人体健康无间接危害

(4)选用最敏感指标

(5)经济合理和技术可行

7.大气卫生工艺和防护措施有哪些?

(一)改善能源结构,大力节约能耗

(二)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

(三)改进生产工艺,减少废气排放

具体方法有:

(1)颗粒物的治理技术

(2)气态污染物的治理技术

第四章

1.有机物的自净过程分为哪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易被氧化的有机物进行的化学氧化分解,本阶段在污染物进入水体后数小时即完成。

第二阶段是有机物在水中微生物作用下的生物化学氧化分解,本阶段持续时间的长短与水温、有机物浓度、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等有关,一般要延续数日。

通常用BOD这一指标表示能被生物化学氧化的有机物的量。

第三阶段是含氮有机物的硝化过程,这个阶段最慢,一般要延续一个月左右。

2.水体自净过程特征?

①进入水体的污染物在自净过程中,总的趋势是浓度逐渐降低;

②大多有毒污染物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作用下转变为低毒或无毒的化学物,

③重金属污染物在溶解状态时可被吸附或转变成不溶性化合物沉淀至底泥或进入食物链中;

④复杂的有机物,不论水中溶解氧含量如何,都能被微生物利用和分解,先降解为较简单的有机物,再进一步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⑤不稳定的污染物在自净过程中转变成稳定的化合物,

⑥在自净过程初期,水中溶解氧含量急剧降低,到达最低点后又缓慢上升,并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

⑦进入水体的大量污染物,如有毒性,则影响生物栖息,如生物不逃避就会中毒死亡,使水生物种群和数量大为减少。

随着自净过程的进行,污染物浓度降低,生物种群和数量逐渐回升,最后使生物分布趋于正常。

3.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

在富营养化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聚集在一起,浮于水面可影响水的感观性状,使水质出现异臭异味。

藻类产生的粘液可粘附于水生动物的腮上,影响其呼吸,导致水生动物窒息死亡,如夜光藻对养殖鱼类的危害极大。

有的赤潮藻大量繁殖时分泌的有害物质如硫化氢、氨等可破坏水体生态环境,并可使其他水生物中毒及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异常。

藻类大量繁殖死亡后,在细菌分解过程中不断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使氧含量急剧降低,引起鱼、贝类等因缺氧而大量死亡。

4.我国制定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原则是什么?

①防止通过地表水传播疾病;

②防止通过地表水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及远期危害;

③保证地表水感官性状良好;

④保证地表水自净过程能正常进行。

5.废水处理可分为哪三级?

一级处理可从废水中去除漂浮物和大部分悬浮状态的污染物,调节废水pH值,以减轻废水的腐化程度和后续处理工艺负荷。

二级处理为生物处理,能去除废水中大量有机污染物使废水得到进一步净化,是目前世界各地处理有机废水的主体工艺。

通过二级处理,废水中的生化需氧量一般可去除80%一90%。

三级处理是废水的高级处理措施,其任务是进一步去除二级处理未能去除的污染物,其中包括微生物未能降解的有机物,以及磷、氮和可溶性无机物。

6.水体的卫生监督和管理措施有哪些?

(一)开展水体污染与自净调查,要弄清水体污染源、污染性质及污染程度和范围。

在对水体进行经常性卫生监测时,应注意监测污染源排放的废水对下游取水点水质的影响。

如条件许可应在丰水期、枯水期分别进行水质监测。

(二)对医院污水特别是传染病、结核病医院的污水要加强卫生管理,严格按照医院污水排放标准对其进行处理和消毒,并在技术上给予指导。

(三)对污水灌溉农田或污水养鱼的地区,要定期监测污水水质、土壤中有害物质含量及农产品和鱼类的质量,防止污水灌溉、养鱼而造成健康危害。

(四)协同环境保护部门开展水污染防治的监督和管理。

特别是对水体污染源的管理,监督厂矿企业认真执行《废水排放标准》,积极参与有可能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

(五)开展经常性卫生监督和管理,要重视资料的收集和管理,及时分析与总结,为修订有关卫生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第五章

1.介水传染病的流行特点?

①水源一次严重污染后,可呈暴发流行,短期内突然出现大量病人,且多数患者发病日期集中在同一潜伏期内,若水源经常受污染,则发病者可终年不断。

②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

大多数患者都有饮用或接触同一水源的历史。

③一旦对污染源采取处理措施,并加强饮用水的净化和消毒后,疾病的流行能迅速得到控制。

2.二次供水水质污染的原因?

①贮水箱(池)设计不合理,如出水口高出水箱(池)底平面,使贮水箱(池)中的水不能完全循环,形成死水,致使杂质沉淀,微生物繁殖,还可孳生藻类及摇蚊等。

②贮水箱(池)容积过大,水箱储水量过多,超过用户正常需水量而滞留时间过长,导致余氯耗尽,微生物繁殖,成为夏秋季传染病暴发流行的隐患。

监测和实验表明,一般情况下,自来水在水箱中储存6小时余氯量已极低,储存12小时后余氯含量即为零。

③水箱、管道壁的腐蚀、结垢、沉积物沉积造成对水质污染。

④管道内壁防腐涂料等不符合要求,防腐衬里渗出物的溶出、涂料材料的脱落,致使某些元素含量升高,水质恶化,有的管道内壁涂料中甚至含有水溶性的有毒成分和致癌性成分。

⑤基础设施和设计安装不合理,如上下管道配置不合理,上水管设在污水管下面,并与污水管交叉或并行;溢水管与污水管直接连接,缺乏必要的防倒灌措施,引起污水倒流,水质受到外来物质二次污染。

⑥卫生管理不善,水箱无定期清洗消毒制度、无盖、无排水孔等。

3.集中式供水的概念、方式和优点?

集中式给水是指由水源集中取水,经统一净化处理和消毒后,通过输水管送到用户的供水方式。

其供水方式有两种,即城建部门建设的各级自来水厂和由各单位自建的集中式供水方式。

它的优点是:

有利于水源的选择和防护;易于采取改善水质的措施,保证水质良好;用水方便;便于卫生监督和管理;但水质一旦被污染,其危害面亦广。

4.过滤的定义及功效?

过滤是指浑水通过石英砂等滤料层以截留水中悬浮杂质和微生物等的净水过程。

滤池通常设在沉淀池或澄清池之后。

过滤的功效有三:

一是使滤后水的浊度达到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的要求;二是去除水中大部分病原体,如致病菌、病毒以及寄生原虫和蠕虫等。

特别是阿米巴包囊和隐孢子虫卵囊,它们对消毒剂的抵抗力很强,主要靠过滤去除;三是水经过滤后,残留的微生物失去了悬浮物的保护作用,为滤后消毒创造了条件。

因此,在以地表水为水源的饮用水净化中,有时可省去沉淀或澄清,但过滤是不可缺少的。

5.影响过滤效果的因素?

①滤层厚度和粒径:

滤层过薄,水中悬浮物会穿透滤料层而影响出水水质;过厚会延长过滤时间。

滤料粒径大,筛滤、沉淀杂质的作用小。

②滤速:

是指水流通过过滤层整个面积的速度(单位为m/h)。

滤速过快会影响滤后水质,滤速过慢过滤效果好,但会影响出水量。

③进水水质:

进水的浑浊度、色度、有机物、藻类等对过滤效果影响很大,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进水的浊度,要求浊度低于10度。

④滤池类型:

慢滤池因滤料粒径小,过滤效果好,去除微生物的效果一般在99%以上。

而快滤池一般在99%以下,有时甚至远低于90%。

6.理想的饮用水是什么?

为什么纯净水长期饮用对健康不利?

从健康考虑,理想的饮用水应该保留天然化学特性,即含有适量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如构成硬度的钙、镁含量太高,可导致结石,而含量太低是心血管患者的危险因素。

又如氟化物含量高可导致氟斑牙甚至氟骨症,含量太低可发生龋齿。

纯净水既除去了水中的杂质,又保留了活性氧成为活性水,具有渗透力强、溶解度高等特性,有利于肝病、肾病和心血管病患者。

但纯净水在去除细菌、杂质的同时,也去除了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和无机矿物质。

如长期饮用会造成体内营养失衡,同时还会使人体自制纯水的器官如胃黏膜、血管壁、肝脏、肾脏等功能退化。

对那些营养并不富余,且仅从比较单调的食物中获取人体所必需的矿物质的人来说,长期饮用纯净水对健康不利。

7.饮用水应急事件的调查内容和处理原则是什么?

(一)调查内容

(1)事故发生的地点、时间、原因、过程以及当事者。

(2)调查污染物的品名、种类、性状和数量,根据污染物的毒性分析,调查可能发生的中毒危害或已有的中毒者。

(3)对水体污染进行监测,了解污染物的波及范围、污染程度及扩散趋势。

(4)确定对照点,采集对照水样监测。

(二)处理原则

(1)迅速组织力量,查明情况,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2)通知有关集中式供水单位或自备供水单位及个人,迅速采取控制措施和临时供水措施,并通过多种媒体向居民通告,在污染事故未解除前,不得擅自饮用污染的水。

(3)制订水质检验监测实施方案,及时掌握水质污染趋势和动态。

(4)及时发现、登记、调查和处理供水区内人群中身体不适等异常现象。

(5)采取一切可能措施,减少、控制、消除污染物污染的范围、程度,对能够进行打捞的毒物积极组织力量打捞,把污染的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

(6)污染范围广、危害重的事故,要及时通知邻近地区,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7)事故处理结束后,写出事故处理报告书,报有关单位和部门,分析发生原因,总结处理经验,提出防范措施和对策。

第九章

1.住宅的基本卫生要求是什么?

(1)小气候适宜

(2)采光照明良好

(3)空气清洁卫生

(4)环境安静整洁

隔音效果

(5)卫生设施齐全

2.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特点。

(1)室外污染物对室内空气的污染

(2)室内外存在同类污染物对室内空气的污染

(3)吸烟对室内空气的污染

(4)建筑材料和装饰物品对室内空气的污染

(5)空调引起的室内空气污染

3.保持居室空气清洁度的卫生措施。

(1)住宅的地段选择

(2)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选择

(3)合理的住宅平面配置

(4)合理的住宅卫生规模

(5)采用改善空气质量的措施

(6)改进个人卫生习惯

(7)合理使用和保养各种设施

(8)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和健全卫生法制

4.办公场所的基本卫生学要求。

(1)办公场所的用地选择

(2)采光照明良好

(3)适宜的小气候

(4)空气质量良好

(5)宽松的环境

5.办公场所的卫生学特点。

(1)办公人员相对集中,流动性较小

(2)办公人员滞留时间长,活动范围小

(3)办公场所分布范围广泛,基本条件和卫生状况相差较大

(4)办公场所中存在许多影响人体健康的不利因素

6.办公场所卫生监督的主要内容?

①对办公场所进行卫生监督、检查和监测,对发现的卫生问题,责令其制定限期改进措施,并迅速贯彻落实,对情节严重的给予行政处罚。

②监督办公场所工作人员进行健康检查。

③宣传卫生知识,指导和协助有关部门进行卫生知识教育和培训。

④对办公场所发生的危害健康的事故进行调查处理。

⑤对新建、扩建和改建办公场所的设计和选址进行卫生审查,并参加竣工验收。

第十章

1.WHO认定健康城市需具备哪些标准?

①为市民提供清洁安全的环境;

②为市民提供可靠和持久的食品、饮水、能源供应,具有有效的清除垃圾系统;

③通过富有活力和创造性的各种经济手段,保证市民在营养、饮水、住房、收入、安全和工作方面的基本要求

④拥有一个强有力的相互帮助的市民群体,其中各种不同的组织能够为了改善城市而协调工作;

⑤能使市民一起参与制定涉及他们日常生活,特别是健康和福利的各种政策;

⑥提供各种娱乐和休闲场所,以方便市民之间的沟通和联系;

⑦保护文化遗产并尊重所有居民;

⑧把保护健康视为公众决策的组成部分,赋予市民选择有利于健康行为的权力;

⑨作出不懈努力争取改善健康服务质量,并能使更多市民享受健康服务;

⑩能使人们更健康长久地生活。

2.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确定城市性质,控制城市规模

(2)远期规划与近期规划结合,总体规划与详细规划结合

(3)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4)维护城市文脉,改善景观环境

(5)加强安全防患,促进人际交往

3.城市功能分区的原则是什么?

(1)城市一般设居住区、工业区、对外交通运输和仓储区、郊区。

根据具体情况还可设文教区、高科技区、风景游览区、金融贸易区等。

各功能区应结合自然条件和功能特点合理配置,避免相互交叉干扰和混杂分布。

(2)居住用地应选择城市中卫生条件最好的地段。

要求远离沼泽,地势高燥,不受洪水淹没威胁,土壤清洁或受污染后已经完全无害化,靠近清洁的地面水或大片绿地。

地形宜稍向南或东南方倾斜,以获得充足的日照。

对冬季寒风和夏季台风,最好能通过地形和绿化布置来减轻其影响。

(3)工业用地应按当地主导风向配置在生活居住用地的下风侧、河流的下游。

工业用地与生活居住用地之间应保持适当距离,中间配置绿化防护带。

(4)保证在到达规划期时,各功能分区仍有进一步扩展的余地,并保证城市各部分用地协调发展。

在卫生上不允许工业区发展到包围生活居住区,或铁路包围城市。

(5)为了保证生活居住用地的卫生条件,各功能分区的用地选择应同时进行。

改建、扩建的城市在选择新区用地时,应考虑与旧城的关系及旧城的改造利用问题。

4.居住区规划布局应遵循哪些原则?

①方便居民生活,有利于安全防卫和物业管理;

②组织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的公共活动中心,方便经营、使用和社会化服务;

③合理组织人流、车流和车辆停放;

④构思新颖,体现地方特色。

5.绿化的卫生学意义是什么?

(1)调节和改善小气候

(2)净化空气,降低噪声

(3)对人类有良好的生理和心理作用

第十一章

1.环境质量评价的目的是什么?

掌握和比较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寻找污染治理重点;

为环境综合整治和城市规划及环境规划提供依据;研究环境质量与人群健康的关系;预测和评价拟建的工业或其他建设项目对周围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即环境影响评价。

2.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工作程序有哪些?

(1)熟悉政策

(2)识别开发项目中各种对环境有影响的活动

(3)环境要素预测和评价

(4)拟定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大纲,制定环境影响评价详细评价方案

(5)初步环境影响评价

(6)环境影响的预防措施

(7)编写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报告

第十二章

化妆品的影响因素包括哪些?

①化妆品中正常组分的化学特性、浓度、所含的溶剂;②化妆品中含的有毒化学物、杂质和微生物;③外部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④个体因素如皮肤的敏感性、过敏体质等;⑤是否正确使用,如使用频率等。

ABS对动物各系统与器官的毒性包括哪些?

①影响肝功能,可引起脂代谢紊乱。

②影响肾上腺功能,可对肾上腺髓质和皮质产生影响。

③影响免疫系统,抑制体液免疫功能。

④具有皮肤毒性,可致皮肤损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