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工程毕业设计文献综述无机颜料的表面改性及其发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629624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17.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印刷工程毕业设计文献综述无机颜料的表面改性及其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印刷工程毕业设计文献综述无机颜料的表面改性及其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印刷工程毕业设计文献综述无机颜料的表面改性及其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印刷工程毕业设计文献综述无机颜料的表面改性及其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印刷工程毕业设计文献综述无机颜料的表面改性及其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印刷工程毕业设计文献综述无机颜料的表面改性及其发展.docx

《印刷工程毕业设计文献综述无机颜料的表面改性及其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印刷工程毕业设计文献综述无机颜料的表面改性及其发展.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印刷工程毕业设计文献综述无机颜料的表面改性及其发展.docx

印刷工程毕业设计文献综述无机颜料的表面改性及其发展

无机颜料的表面改性及其发展

1无机颜料的概述

1.1颜料基本特性

无机颜料是主要成分为无机物的颜料。

几乎所有的无机颜料,是化合物,常常是复杂的混合物,在其中金属是分子中的一部分。

(1)光学性能

颜料的颜色是颜料性能中最富有特征的性质,尤其是着色颜料。

颜料的颜色本质是与它的化学组成紧密相关的,不同的化学组成的颜料各有其特征的颜色,但其颜色还存在着一定的范围内的变动。

化学组成虽然相同,晶体结构不一定形同,颗粒大小、粒度分布、杂质含量等等方面的差异,都会造成色光的差异,而且颜色对这些因素极为敏感,也是人眼对颜色的感觉极为敏感所致,这也就是颜料色光难以控制绝对一致的原因。

颜料的遮盖力是颜料对光线散射和吸收的结果,白色颜料主要靠散射,彩色颜料吸收能力起一定作用,高吸收的黑色颜料也具有很强的遮盖能力。

颜料遮盖力随粒径大小而变,存在体现颜料最大遮盖力的最佳粒度。

颜料的着色力是颜料对光线吸收和散射的结果,主要取决于吸收,着色力强弱取决于颜料化学组成,有机颜料着色力比相似色调的无机颜料强,同种颜料取决于粒子大小、形状、粒度分布等,且颜料分散越好,着色力越强。

(2)表面性能

表1-1颜料的表面性能总结

项目影响因素对颜料性能的影响

表面能粒子分散越细,表面能越高表面能高,粒子容易聚集

表面润湿性颜料与介质的相容性对介质的润湿性好,分散稳定性高

表面电性质颜料与介质的接触,固体表面的对颜料的分散起很大作用,ξ电位

电荷分布不均匀性过大,阻止颗粒粘结;过小会造成

粒子粘结。

表面吸附表面自由能、表面电荷、晶体缺吸附能力强,形成表面活性中心

陷、粒子的分散等

吸油量粒子大小、颗粒形状(一般针状颜料应用与涂料的一个重要指标,

比球状粒子吸油量大)、表面状吸油量大的颜料比吸油量小的颜

态(粒子吸附的水溶盐、水分及料在保持同样稠度的漆浆时要耗

表面活性剂)费较多的漆料。

(3)粒度

颜料的粒子大小、形状、粒度分布、晶体内部结构等方面对颜料的性质有很大的影响。

由于颜料粒子的超细状态使粒子处于高能位状态,粒子表面非常活跃,导致颜料颗粒之间、颜料颗粒与展色剂之间关系异常复杂。

即使是保持化学成分一定,不同粒子大小、形状和分布会使颜料发生色变,从而影响颜料的遮盖力和着色力。

例如,着色力受粒子大小和形状的影响,一般针状粒子比球状粒子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使吸收能力和散射能力增强,所以往往表现出更高的着色能力。

(4)耐久性

加有颜料的体系在受光辐射、气候影响或化学品侵蚀时会显示出颜色或结构的变化,如变黄、失光和粉化等。

在这些过程中均发生了光化学反应,其中颜料起催化作用,甚至颜料本身发生化学反应。

颜料的耐久性能主要包括颜料化学成分的稳定性、耐化学物品性、耐候性、耐光性和耐热性。

将其列表如下:

表1-2颜料的耐久性能

项目含义

化学成分稳定性颜料化学成分稳定不受外界环境影响的能力

耐化学物品性颜料对外界的酸、碱、盐、水、腐蚀性气体、有机溶剂等的抵抗能力

耐候性无机颜料抵抗经阳光大气作用而导致的颜色变暗、变深,有机颜料抵抗褪色的性能

耐光性颜料对光辐射所造成的变化的抗性

耐热性颜料色调保持的稳定的最高温度

无机颜料有稳定的化学成分,氧化物颜料是稳定最好的颜料。

颜料的耐热性主要取决与基料和受热时间的长短,其中氧化物颜料最耐热,其次是硫化物颜料。

颜料的耐光性和耐候性与其化学组成、结构、缺陷、粒子大小和形状及颜料的使用介质等因素有关。

为改进颜料的稳定性能,或者使含相同化学成分的颜料有不同的稳定性能,通常采用添加某些化学物质、改变晶格结构、表面包膜处理、表面钝化等处理方法来实现。

(5)分散稳定性

由于颜料与展色剂间复杂的物理化学相互作用,而且因颜料的表面性能造成导致其本身所存在的聚集倾向,加上颜料本体的粒度、结晶、分子极性等因素,使颜料存在很多不稳定状态,如产生絮凝、沉淀等现象。

所以在开发易分散型颜料时,必须考虑颜料与分散介质的相容关系。

通过颜料表面吸附某些基团与介质中的基团反应,使颜料一介质吸附层形成,从而提高颜料的稳定性。

颜料和填料在基料中的分散是一个及其复杂的过程,其中包括一系列可能相连接的步骤:

①润湿:

空气从颜料粒子表面上被排除出去,在粒子表面形成二个溶质层;②崩解:

即施加外力使颜料附聚物被破碎;③稳定化:

在粒子之间建立起斥力(即在粒子表面形成溶质层)使分散状态得以保持。

这个力应大于造成絮凝的德化吸引力。

1.2无机颜料的分类

根据颜色分类,无机着色颜料可分为消色颜料和彩色颜料两类。

消色颜料包括从白色、灰色到黑色的一系列颜料,它们仅表现出反射光量的不同,即亮度的不同。

彩色颜料则能对一定波长的光,有选择地加以吸收,把其余波长的光反射出来而呈现各种不同的色彩。

(1)黑色颜料:

仅次于白色颜料的重要颜料。

主要品种是炭黑。

颜料用炭黑的性能与橡胶加工用的不同。

颜料炭黑的主要质量指标是黑度与色相。

碳黑是用量仅次于二氧化钛的塑料用无机颜料着色剂。

炭黑按加工方法分类,品种繁多,用作颜料一般被称为“色素炭黑”。

炭黑不仅具有着色性能,还具有优良的耐候性和抗热氧化作用。

(2)红色颜料:

无机颜料中的红色颜料,主要是氧化铁红。

氧化铁有各种不同的色泽,从黄色到红色、棕色直至黑色。

氧化铁红是最常见的氧化铁系颜料。

具有很好的遮盖力和着色力、耐化学性、保色性、分散性,价格较廉。

氧化铁红用于生产地板漆、船舶漆,由于有显著的防锈性能,也是制作防锈漆和底漆的主要原料。

将氧化铁红的颗粒磨细到≤0.01μm时,颜料在有机介质中的遮盖力显著下降,这种颜料称为透明氧化铁,用来制作透明色漆或金属闪光漆,比使用有机染料有更好的保色性。

(3)黄色颜料:

主要有铅铬黄(铬酸铅)、锌铬黄(铬酸锌)、镉黄(硫化镉)和铁黄(水合氧化铁)等品种。

其中以铅铬黄的用途最广泛,产量也最大。

世界年产量约180kt,中国年产量约10kt。

铅铬黄的遮盖力强,色泽鲜艳,易分散,但在日光照射下易变暗。

锌铬黄的遮盖力和着色力均较铅铬黄差,但色浅,耐光性好。

镉黄具有良好的耐热、耐光性,色泽鲜艳,但着色力和遮盖力不如铅铬黄,成本也较高,在应用上受到限制。

铅铬黄和镉黄均含重金属,不能用于儿童玩具、文教用品和食品包装的着色。

铁黄色泽较暗,但耐久性、分散性、遮盖力、耐热性、耐化学性、耐碱性都很好,而且价格低廉,因此广泛用于建筑材料的着色。

铅铬黄:

将硝酸铅或醋酸铅与重铬酸钠(或重铬酸钾)、氢氧化钠、硫酸铝等多种原料,按不同配比,不同反应条件,可以制得各种色泽的铅铬黄。

锌铬黄:

又称锌黄。

将氧化锌悬浮在水中,然后加入重铬酸钾和铬酸,即得碱式铬酸锌钾K2CrO4·3ZnCrO4·Zn(OH)2就是锌铬黄颜料。

也有用硫酸或盐酸代替部分铬酸的,但生成的硫酸钾或氯化钾,必须在过滤、干燥前彻底洗去。

碱式铬酸锌钾可作为柠檬黄颜料,也可同氧化铁红配合制成底漆。

另一种锌铬黄是用氧化锌同铬酸进行反应而制得的,又称为四盐基铬酸锌ZnCrO4·4Zn(OH)2,多用于制造磷化底漆。

镉黄:

镉黄有纯镉黄和用硫酸钡共沉淀的镉黄两种。

向镉盐的水溶液中加入硫化钠或硫化钠和硒化钠的混合溶液,沉淀出硫化镉黄或硫化镉红,经洗涤、过滤,在转窑(见窑)内经500~700°C焙烧,即得从柠檬黄至橙红色的不同色泽的颜料镉黄或镉红。

铁黄:

天然氧化铁黄是一种含有各种杂质的水合氧化铁,所含杂质,主要是硅酸盐类。

过去,制备氧化铁黄以硝基苯还原生产苯胺时的废料铁泥为原料。

另一种生产方法是在铁和氧的存在下,将硫酸亚铁加热进行水合,即生成氧化铁黄。

氧化铁黄的热稳定性差,加热到180°C以上,即脱水而变成氧化铁红。

(4)绿色颜料:

主要有氧化铬绿和铅铬绿两种。

氧化铬绿的耐光、耐热、耐化学药品性优良,但色泽较暗,着色力、遮盖力均较差。

铅铬绿的耐久性、耐热性均不及氧化铬绿,但色泽鲜艳,分散性好,易于加工,因含有毒的重金属,自从酞菁绿等有机颜料问世以后,用量已渐减少。

氧化铬绿:

也称三氧化二铬,以铬酐、重铬酸钠(或钾、铵盐)与碳或硫磺经高温焙烧而成,颜色从亮绿色到深绿色。

多用于冶金制品、水泥的着色。

它的颗粒硬度较高,可作光学材料和金属研磨用的抛光剂;其光谱反射特性很接近叶绿素,所以能用于军事伪装漆。

铅铬绿:

是铬黄和铁蓝的混合物,在铬黄制造过程中加入铁蓝湿浆而成,调节铁蓝加入量的多少,可获得从黄光绿(2%~3%铁蓝)到深绿(60%~65%铁蓝)的各种不同色泽的绿色颜料。

铅铬绿可用于一般性涂料。

另有一种铬黄和酞菁蓝的混合物也称铅铬绿,这种颜料色泽鲜艳,其他性能也较好。

(5)蓝色颜料:

主要有铁蓝、钴蓝、群青等品种。

其中群青产量较大,群青耐碱不耐酸,色泽鲜艳明亮,耐高温。

铁蓝耐酸不耐碱,遮盖力、着色力高于群青,耐久性比群青差。

自从酞菁蓝投入市场后,由于它的着色力比铁蓝高两倍,其他性能又好,因而铁蓝用量逐年下降。

钴蓝耐高温,耐光性优良,但着色力和遮盖力稍差,价格高,用途受到限制。

铁蓝:

由硫酸亚铁、黄血盐(亚铁氰化钾)、硫酸铵反应生成白浆,再以氯酸盐氧化而成。

青光铁蓝称为中国蓝,红光铁蓝称为米洛丽蓝。

铁蓝为亲水性颜料,与油脂、树脂等介质的亲合力较差,以表面活性剂处理,可改善其亲油、易研磨性能,以铁蓝制成的深蓝色涂料,经曝晒后表面易产生铜光现象。

主要用于制造油墨及文教用品。

(6)棕色颜料:

氧化铁棕,分子式Fe2O3·nH2O,铁棕拼混产品具有氧化铁红、氧化铁黄的特性,铁棕还具有颜色范畴大,适应性强等主要特点,与氧化铁红,铁黄相比适用范围更加广泛,更能适用于用户。

广泛应用于彩色水泥砖、涂料、油漆、建材、橡胶、塑料等领域。

存放于干燥处,勿使受潮,避免高温,并与酸碱物隔离。

按上述保管条件,未拆包装的产品有效贮存期为三年。

2无机颜料的生产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2.1钛白粉生产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目前,钛白主要采用硫酸法和氯化法两种工艺路线进行工业生产。

Jebsen和Farup于1912年就开发出了硫酸法生产钛白粉的工艺,所生产出的白色颜料是25%的锐钛型TiO2和75%BaSO4的复合产品,由于其高遮盖力、不易脱色、稳定性高等优异性能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硫酸法生产工艺是将钛铁矿粉在浓硫酸中酸解成硫酸氧钛,然后水解经成偏钛酸,再锻烧、粉碎得到产品。

虽然此法工艺成熟、设备简单、易于管理,但硫酸法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对环境危害大,治理成本高,所以目前氯化法是钛白粉生产的大方向。

氯化法的工业化生产于1958年在美国DuPoni公司实现。

氯化法生产工艺是将高钛渣粉料(或金红石)与焦炭共混后高温氯化得四氯化钛,经氧化生成TiO2,然后过滤、水洗、干燥、粉碎得到产品。

用此法生产钛白粉生产效益和环境效益好,但其成本高、技术难度相对大,设备要求高,控制操作过程复杂,造成氯化钛白生产技术垄断在几家大公司里,目前我国也只有攀锦钛业每年有3万吨氯化钛白生产能力。

2002年美国Altair纳米材料公司开发了盐酸法生产钛白粉的新工艺,并申请了专利。

盐酸法生产工艺中盐酸可循环使用,且副产物仅为氧化铁渣,成本低于硫酸法和氯化法,投资费用却差不多,其生产流程见图1-1。

该法已完成了中试实验,目前还未见工业化的装置。

2.2氧化铁系颜料生产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氧化铁颜料是第二大无机颜料、第一大无机彩色颜料,其70%以上的产品是合成氧化铁,氧化铁颜料的生产主要有湿法、干法和苯胺法三种工艺,表1-3是氧化铁颜料的生产工艺及反应方程式总结。

表1-3合成氧化铁颜料的工艺

颜料工艺方法反应过程

铁红绿钒锻烧法6FeSO4·xH2O+3/2O2=Fe2O3+2Fe2(SO4)3+6H2O

2Fe2(SO4)3=2Fe2O3+6SO3

液相沉淀法2FeSO4+1/2O2+4NaOH=Fe2O3+2Na2SO4+2H2O

铁黑锻烧法2Fe3O4+1/2O2=3Fe2O3

铁黄锻烧法2FeOOH=Fe2O3+6H2O

铁黄彭尼曼法2Fe+2H2SO4=2Fe2O3+2H2

2FeSO4+1/2O2+3H2O=2α-FeOOH+2H2SO2

2Fe+1/2O2+3HO2=2α-FeOOH+2H2

直接沉淀法2FeSO4+1/2O2+4NaOH=2α-FeOOH+2Na2SO4+2H2O

苯胺法2Fe+C6H5NO2+2H2O=2α-FeOOH+C6H5NH2

铁黑沉淀法3FeSO4+1/2O2+6NaOH=Fe3O4+Na2SO4+3H2O

铁黄还原法3Fe2O3+H2=2Fe3O4+H2O

苯胺法9Fe+4C6H5NO2+4H2O=3Fe3O4+4C6H5NH2

铁棕机械混配法铁红、铁黄和铁黑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

锻烧还原法2Fe3O4+1/2O2=3γ-Fe2O3

由于氧化铁颜料具有无毒、化学稳定性、且有从黄、橙、红到黑的一系列颜色,价格相对较低,所以氧化铁颜料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且由于现有的生产工艺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所以对合成氧化铁技术的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

为克服湿法合成氧化铁红氧化时间长、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马娴贤等对其改进,提出了催化法生产工艺。

钟长庚等在前苏联研发的水热法生产铁红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使铁红粒子细化并在合成的同时加入添加剂对颜料进行表面改性。

目前由拜耳公司研发出一种无尘流动性好的氧化铁颜料,主要用于彩色混凝土制品中,有橙色、棕色、棕黄等颜色且具有优良的分散性。

2.3其他无机颜料的生产技术

铬黄颜料一般以水溶性的铅盐和水溶性的铬酸盐为主要原料。

铬黄的各种制造路线主要是采用不同品种的铅盐原料形成的,一种以醋酸铅或硝酸铅的路线最普遍,各种生产铬黄的路线也以这两种最为重要。

铅铬盐一般采用重铬酸钠,因其溶解度较大,价格比重铬酸钾低。

不经稳定化处理的铬黄颜料耐光性差,且由于氧化还原反应使色调变暗。

针对此问题,在颜料表面涂覆钛、铯、铝、锑和硅的化合物改进了其耐久性,特别是对二氧化硫和温度的稳定性。

钴绿颜料有钴铬绿和钴钛绿两个品种,其生产工艺是将原料氧化钴和三氧化二铬或二氧化钛经粉碎至一定细度,以摩尔比配合,充分混合,将物料加入至旋转马弗炉,在1000~1300℃的高温下锻烧。

炉料冷却后进行研磨粉碎得到制品。

原料的配比、锻烧温度和时间,对产品质量有一定影响。

有些配方中添加少量的助熔剂和调节剂如三氧化二铝以改善颜料的性能。

氧化铬绿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铬,在1809年就从加热铬酸汞而制成。

铬酸汞加热容易分解成三氧化二铬、汞和氧气。

在工业上制法主要以重铬酸盐经锻烧还原而成。

氧化铬翠绿通常是以重铬酸盐同硼酸一起锻烧,再水解锻烧物而获得。

3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国内外建筑建材、涂料油漆,塑料、油墨等行业出现了快速增长,无机颜料的需求量也迅速增加。

随着涂料行业快速发展,作为其主要原材料之一的无机颜料得到了长足发展。

无机颜料生产工艺比较成熟,大多数产品的价格低廉,产品具有较高的耐光性、耐热性和耐候性。

很多颜料品种能经受住长时间市场的考验。

但是目前无机颜料在生产或使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

(1)颜料颗粒很小,一般在100μm以下,现代颜料更是朝着超细化方向发展,甚至可达到1μm以下,结果使得颜料表面能很高,颗粒之间极易团聚,分散性受到影响,直接影响了颜料的使用性能,所以在制备或使用过程中应进行必要处理,改善其分散性能。

(2)颜料粒子粒子形状对性能也有影响。

例如,一般针状粒子比球状粒子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使其吸收能力和散射能力增强,所以往往表现出更高的着色能力,且针状粒子的抗流动性好,在多数涂料体系中显示出较高的粘度,但是通常粒子形状改变会影响颜料的颜色,造成色差。

(3)由于无机颜料的表面性质与有机聚合物的表面性质相差甚远,相容性较差,难以在有机基体中均匀分散,若直接使用,将会影响有机材料的某些性能。

为了改善颜料粒子与有机基体的相容性及其对基体的润湿性,对无机颜料进行表面修饰,提高它在基体中的分散性,增强其与基体的界面结合力,从而提高材料的综合使用性能,甚至可以达到扩大其应用范围的效果。

(4)无机颜料中的含铅铬、镉等颜料毒性很大,从环保和对人类健康影响角度看,其使用范围必然会受到一定限制。

例如,铅铬颜料在酸性条件下可溶性很好,容易造成铅中毒,所以在室内装修和装饰涂料中已经禁用,但未找到替代颜料之前在工业涂料尤其是汽车、家电、防腐涂料等领域应用仍然十分广泛,这就要使用一定的表面处理技术如包膜等对其改性,以降低对环境和人体的伤害。

(5)无机颜料工业生产中出现的废水、废气、废渣中均含有有害物质,每年的排放量可观。

这促使颜料工业必须不断进行改进,同时也要求有效提高颜料在使用介质中的利用率。

例如,可以通过降低颜料颗粒的粒径和改变颜料颗粒表面特性来提高磨细颜料利用率。

与普通颜料相比,超细无机颜料具有许多优异的使用性能,普通油漆、涂料和染料中的颜料成分超细后可以降低颜料的使用量,同时提高颜料的遮盖力、附着力等。

然而超细颜料的粒度细微、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表面活性高、表面原子配位不足等,使得这些表面原子具有很高的活性,导致颜料粒子处于不稳定状态,粒子之间往往自动相互吸引靠近,使自身转变成稳定的状态。

这些团聚体的形成使得颜料粒子不能以单一的粒子均匀分散,不能发挥其应有的特性,对颜料的使用性能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

因此,超细颜料粒子制备完成后,必须立即对其进行表面处理,使其稳定地保持单个或若干个颜料粒子存在而不发生团聚作用。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就需要对无机颜料进行改性,这样可以:

(1)改善或改变粉体粒子的分散性、与介质相容性;

(2)改善粉体粒子的耐久性,如耐药、耐光、耐热、耐候性等;

(3)提高颗粒表面的活性;

(4)颗粒表面产生新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及新的功能,从而提高粉体的附加值;

(5)提高无机颜料的利用率;

(6)开阔其市场,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可以减少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

4国内外研究现状

4.1国内研究现状

陈飞跃等[1]用超分散剂对炭黑进行改性,结果表明,超分散剂的加入明显改善了体系的分散性能,在最佳分散剂含量下,体系具有高流动度、低粘度、小触变性等性质。

吴志申等人[2]首次评价了表面修饰ZrO2纳米微粒用作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

修饰过的ZrO2纳米微粒具有良好的抗磨损性。

姚超等[3]首先利用氧化硅对金红石型纳米二氧化钛进行无机表面处理,然后在水溶液中再用硅烷偶联剂(KH-550)对纳米二氧化钛进行有机表面改性,经包覆后的粉体显著改善了其在不饱和聚酯和聚烯烃中的湿润状态,并提高了材料的力学性能。

祖庸[4]等人曾用水合Al2O3、水合SiO2、水合Fe2O3为改性剂对超细TiO2粉体进行表面处理。

改性后大部分TiO2粒径小于100nm,粒径分布窄,在溶液中呈分散状态。

喻志刚[5]等人用溶胶-凝胶法制成了可用作造纸增白剂和催化剂载体的SiO2-TiO2复合微粒。

姚超等[6]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在纳米二氧化钛表面包覆二氧化锡掺杂锑的导电层,制得电阻率在20Ω·cm以下的纳米导电二氧化钛粉体。

李晓娥[7]等人用有机硅烷、钛酸酯偶联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月桂酸钠4种表面改性剂对纳米TiO2进行表面改性,其中以月桂酸钠效果最佳。

王西奎等[8]利用羟基磷灰石对有机质良好的吸附性,在二氧化钛光催化剂表面包覆少量羟基磷灰石,不仅改善了二氧化钛对有机物的吸附性能,而且光催化性能也有明显提高。

王栋知等[9]研究了重钙在介质搅拌磨中的表面改性过程,结果表明,介质搅拌磨中机械化学作用对重钙改性起着积极的作用,并使得重钙粒度减小,比表面积增大。

在此作用下,AA、AS(两种改性剂,国内产)药剂均在重钙表面发生化学吸附,实现了磨料与改性同时进行,起到分散与助磨作用。

徐冀川等[10]研制了一种表面包覆锌的二氧化钛纳米颗粒的新方法,即将金属配合物与纳米二氧化钛颗粒发生交换吸附,继而高温去除有机配体,最后得到表面包覆锌的二氧化钛纳米颗粒。

张萍等[11]以(NaPO3)6为表面活性剂,采用SiO2包覆二氧化钛极大地改善了纳米二氧化钛在水介质中的分散性,且杂质含量低,可用做食品添加剂使用。

刘永峙等[12]在片状铝粉表面包覆一层ZnS,制备出的复合粒子Al/ZnS保持了Al粉的红外低发射率并同时遮盖其金属光泽,有利于兼容可见光伪装。

赵海燕等[13]以酒石酸作为表面活性剂,研究对SiC料浆流动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酒石酸的用量对碳化硅粉体表面活性的影响有很大程度的差别。

一般情况下,酒石酸在用量为0.05%时,对碳化硅表面改性作用最好。

章文贡等[14]利用自制的铝酸酯偶联剂对碳酸钙粉末进行表面改性,改性后碳酸钙的吸湿性、吸油量降低,粒径变小,在有机介质中易分散,热稳定温度大于300℃。

顾华志等[15]将一定质量比的CaCO3和Ca(OH)2在行星式球磨机中进行研磨,实现Ca(OH)2对CaCO3的包覆和活化,提高了CaCO3分解形成的CaO的抗水化性,得到性能良好的耐火材料。

丁浩、卢寿慈[16-17]以硬脂酸钠为改性剂,研究了在搅拌磨中湿法超细研磨碳酸钙颗粒的同时进行表面改性,研究表明,湿法超细研磨过程中的机械力化学效应有利于颗粒表面改性,且改性效果受研磨细度、料浆浓度、PH、料浆温度以及研磨力的影响,其中以研磨力的影响最为重要

袁乔龙[18]等用水合Al2O3对SiO2包覆改性,研究其在阳离子水性聚合物PU-E中的分散性,改性硅粒表面由于被水合Al2O3包覆,与PU-E分子间没有吸附发生。

王林江[19]也曾用硬酯酸类改性剂对碳酸钙进行超细粉碎与表面改性一体化研究,结果表明,在机械力作用下产生的碳酸钙的新鲜、高活性表面,有利于提高改性效果。

4.2国外研究现状

MasaharuYamatoto等[20]合成了一种大分子硅烷偶联剂并接枝在氧化钛表面上,从而使氧化钛在有机溶剂中很好的分散。

Rong等[21]用聚苯乙烯对Al2O3、SiO2包覆过的TiO2复合粒子进行了胶囊化,有效提高了该物质的吸光率及稳定性。

NavioJA等[22]用氢氧化铁胶体包覆纳米二氧化钛,由于外层膜的作用阻止了电子空穴对同水、氧气的结合,从而使纳米二氧化钛的光化学性降低,提高了产品的耐候性。

A.T.Sayer[23]在纳米二氧化钛表面包覆一层ZnO或水合ZnO,包覆物质量为纳米二氧化钛质量的100%以上,制得的纳米二氧化钛产品用于紫外光吸收剂,具有良好的可见光透明性和屏蔽长波紫外线的能力。

R.J.Nussbaumer等[24]利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对金红石型纳米二氧化钛进行表面修饰,所得产品在甲苯中几乎透明,但却可在很广的波段范围内吸收紫外线,提高了纳米二氧化钛的紫外线屏蔽功能。

Jesionowski等[25]分别使用巯基硅烷、乙烯基硅烷和氨基硅烷偶联剂对二氧化硅进行了表面处理。

测试结果表明,经前两者处理后,粒子的疏水性增加,表面羟基数目大量减少,导致二次团聚减少;而氨基硅烷偶联剂却没有这样的效果,这主要是因为后者分子结构中的氨基除了与SiO2表面的羟基反应外,还形成了分子间氢键从而又引起粒子的团聚。

Espiard[26]研究了丙烯酸乙酯的接枝聚合反应,增强了纳米SiO2的可分散性。

5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将主要进行无机颜料表面改性的技术的综述研究,将以下几个方面作为研究重点进行研究:

1、介绍了无机粉体改性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进展,对改性方法、工艺等进行了说明分析。

2、以钛白粉为例,详细介绍了其表面包膜改性技术,介绍了钛白粉的无机包膜和有机包膜。

3、对比分析了钛白粉几种表面包膜改性技术对其性能的影响。

 

 

高效与精准性:

由于不需要人工计算、制图,转而由计算机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