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部分学校届高三一轮复习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629088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7.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部分学校届高三一轮复习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湖北省部分学校届高三一轮复习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湖北省部分学校届高三一轮复习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湖北省部分学校届高三一轮复习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湖北省部分学校届高三一轮复习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部分学校届高三一轮复习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

《湖北省部分学校届高三一轮复习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部分学校届高三一轮复习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部分学校届高三一轮复习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

湖北省部分学校届高三一轮复习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湖北省部分学校2015届高三一轮复习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A.踉跄稂莠鼓囊囊豕突狼奔

B.虾蟆下颌乞骸骨溘然长逝

C.氽水鸡豚小屯子朝暾夕晖

D.亟待起讫包身契锲而不舍

【答案】B。

B项读音依次为há/hé/hái/kè。

A中“稂”和“狼”同音,念láng;踉音liàng,囊音nāng;C中“豚”和“屯”同音,念tún;氽音tǔn,暾音tūn;D中“讫”和“契”同音,念qì,亟音jí,锲音qiè。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账薄佝偻簸箕流水浅浅

B.踯躅孱头拊掌头昏脑涨

C.谣诼纹身阜盛东榆已逝

D.戮力租赁惫懒好景不常

【答案】B.A中应为“账簿”;C中应为“东隅已逝”;D中应为“好景不长”。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当地平线上出现了第一个黑点,当更多的黑点成为线,成为队,而且当微风把铃铛的柔声,丁当,丁当,送到你的耳鼓,而最后,当那些的骆驼,排成整齐的方阵,安详坚定地愈行愈近,当骆驼队中领队驼所掌的那一杆长方形猩红大旗入你眼帘,而且大小丁当的谐和的合奏充满了你耳管,这时间,你的心里会涌上了这样的感想的:

多么庄严,多么呀!

A.昂然高步然而耀妩媚B.温顺安静而且闪肃穆

C.昂首阔步并且印柔媚D.坚忍不拔可是跳庄重

【答案】A.用前后照应法,选“妩媚”或“柔媚”;用语境推断法,选“耀”或“闪”“跳”。

综合选择,确定A。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对于日本关于钓鱼岛问题的纷争,中国政府发表严正声明——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这一事实不容争辩。

B.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进展较快,编织一张城乡居民社保网络的重任在各级政府的推动下已经覆盖全省百分之九十的地区。

C.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令人心里耿耿于怀,读者从他们身上无疑感受到封建家长制对自由爱情戕杀的残忍。

D.一只花瓶——弧形的腰身、素淡的色彩,古雅而精致,端坐在藤萝形的木架上,瓶中几枝刚采摘的菊花,更添韵致。

【答案】D.A中在“日本”前面加上介词“和”;B主谓搭配不当,“重任”不能和“覆盖”搭配;C项重复赘余,去掉“心里”。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探春有倡办诗社之意,于是宝玉和众姐妹聚在秋爽斋商量起社。

大家起了别号,推李纨为社长,当日探春做东在秋爽斋先开一社。

时值贾芸送来两盆白海棠,大家便以此为题作诗。

李纨评论以宝钗为第一,黛玉为第二。

B.《社戏》中开头写“我”倒过去二十年看的两场戏的情景,为后面写儿时看社戏的情景作陪衬。

双喜等十几个少年本来白天去看过戏,但是为了陪我,又趁着夜色摇了“八叔”的大船去看,回来还吃了六一公公地里的豆。

C.陶渊明的诗歌主要是两类,田园诗的代表是《归园田居》,咏怀诗的代表有《杂诗十二首》,发扬了田园诗风格的有后世的王维、孟浩然,继承咏怀诗传统的是阮籍,他有《咏怀八十二首》,鲍照的《拟行路难》也属此类。

D.小说讲究情感的节制,《礼拜二午睡时刻》中的母亲努力压制失去儿子的悲痛,表现得稳重、沉静,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种节制在另外一些小说中表现为作者叙述时客观、冷静的语调,《桥边的老人》就是如此。

【答案】C.陶渊明是东晋人,而阮籍是西晋时期的,不能说“继承”。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通过源于现代西方的时间观,五四新诗显示出与追随“现代性”的“世界性热情”之间更深刻的关联。

正如帕斯在《变之潮流》一书中所指出的,在这种直线时间观中融合了几乎全部被视为“现代性”特征的要素:

未来的卓越性、不断进步和物种日趋完善的信念、理性主义、传统和权势的丧失、人道主义,如此等等。

所有这些,不同程度上都曾经是五四新诗热衷的主题。

在经历了最初分散而乏味的“观念化”和摆脱粗鄙形式的尝试阶段之后,它们逐渐汇聚成形,终于在郭沫若的《女神》(1921)中以爆发的方式获得了完整的表达。

  《女神》发表后立即引起同代诗人的大声赞美不是偶然的。

其中闻一多的称誉尤有代表性。

在闻一多看来,之所以只有郭沫若的诗“才配”称为“新诗”,是因为“不独艺术上他的作品与旧诗词相去甚远,最要紧的是他的精神完全是时代精神──二十世纪底时代精神”;换句话说,《女神》同时满足了新诗反叛传统和加入“现代性”世界潮流的双重要求。

他把《女神》体现的“二十世纪底精神”概括为“动”的精神、“反抗”的精神、“科学”的精神、“世界大同”的精神。

《女神》将这些纳入黑暗-光明的二元对立模式,并最终突出“涅槃”再生的主题同样是意味深长的。

  把《女神》称为中国新诗“真正的开山之作”是有道理的。

它所体现的元历史投射和宏大抒情特征一直被称为经典,而当作“新诗传统”的源头之一。

但它同时也标示了五四新诗追求“现代性”的边界。

朱湘敏锐地感到了在这种热情中所蕴涵的“紧张”,并指出“构成这紧张之特质,有三个重要份子:

单色的想象、单调的结构、对一切‘大’的崇拜”。

而“紧张”与其说存在于作品内部,不如说存在于个人和即将到来的“历史新纪元”之间。

苦闷、期待、恐惧和亢奋的混合要求某种“一次性的解决”,没有比宣泄式的大叫大嚷更能满足这种要求了。

  回头去看,正是在《女神》式的“现代性”热情中埋藏着新诗后来遭受的毁灭性命运的种子。

“新纪元”的诱惑是难以抗拒的。

越是强烈地感受到这种诱惑的人就越是不能自禁的踊跃向前,并自觉地将其化为内心的道德和美学律令。

既然“新纪元”意识已经成为黑暗尽头的尊神,它被偶像化,并找到现实的对应并与之重合也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和西方现代主义运动不同,五四新诗从一开始就不是一场独立的艺术运动,而是一场远为广泛的社会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启蒙运动的组成部分。

这场运动有明确的指归,就是要救亡图存,使日益衰败的古老国家重新崛起于现代的断层。

它决定了新诗本质上的功能主义倾向,并把启蒙理性暗中降低为工具理性。

在这种情况下,所谓“现代性”不但已经徒具其表,而且已经完全走到了自己的反面;除了自焚以求再生,它还能有什么更好的选择呢?

——唐晓渡《五四新诗的现代性问题》(节编)

6.下列对“五四新诗现代性”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五四新诗的现代性观念来源于西方的直线的时间观,诗的主题是追求未来、进步、完善、理性、人道主义,反叛传统和权势。

B.五四新诗表现现代性的形式开始是用分散和乏味的观念,直到《女神》才摆脱形式的粗鄙,开始用富有象征意味的意象表达情感。

C.五四新诗中《女神》被视为开山之作,它彰显了与世界拥抱的二十世纪时代精神,并将这些精神纳入黑暗-光明的对立模式中。

D.五四新诗的现代性和反抗性紧密相连,涅槃主题就是指反叛传统才能迎接新生,这种反叛不仅是诗歌形式的也是思想意识上的。

【答案】B.“直到《女神》才摆脱形式的粗鄙”错误,原文是说《女神》是“完整的表达”,说明前期有一些新诗已经开始这种尝试。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帕斯对直线时间观的分析揭示了现代性观念的一个特点,将客观时间进程和“卓越”“进步”“完善”这些价值判断结合起来,赋予客观时间以价值意义。

B.《女神》黑暗-光明的对立模式中的“黑暗”代表沉寂、封建、愚昧、狭隘的传统,光明代表跃动、科学、民主、进步的新世界,两者截然对立。

C.《女神》的元历史投射和宏大抒情特征是“新诗传统”源头之一,它所体现的“苦闷”“期待”“恐惧”“亢奋”标示了五四新诗追求“现代性”的边界。

D.《女神》“单色的想象、单调的结构、对一切‘大’的崇拜”表现了诗人对光明的急切期盼,这种期盼中缺少对现代性的批判性反思,情感是单一的。

【答案】C。

偷梁换柱。

原文中说,它同时也标示了五四新诗追求“现代性”的边界。

句中的“它”指代的是《女神》,而不是“苦闷”“期待”“恐惧”“亢奋”。

8、根据原文,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女神》对现代性的追求重视宏大,将新世纪之神偶像化,已经违背了现代性中“动”的精神和“反叛”的精神。

B.《女神》强烈的“一次性解决”意识会使诗人迟早将确立新纪元的重任交给现实中的对应物,实现其内心的道德和美学律令。

C.五四新诗开始就不是一场独立的艺术运动,更像一场启蒙运动,就是要救亡图存,实现国家的现代化,新诗本质是功能化的。

D.五四新诗从追求现代性开始,到走向现代性的反面,是因为特定的历史时期决定了诗人们都必须把启蒙理性降低为工具理性。

【答案】D.诗人们“都必须把启蒙理性降低为工具理性”,以偏概全。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记毗陵驿马

(清)刘可毅

客有以善相马者言予曰:

“毗陵驿当孔道,羽檄急,则云阳、锡山南北三百里,吾驿枢其中,蹄声、铎声、箠声,午交衢,昼夜不绝。

驿置马,故无弗良也。

江阴金逸亭部卒善畜马,过武进,货之驿者一。

帖耳曳尾,足涂泥,寖下矣。

而曰:

‘是尝陷于贼,沉于渊,摧于锋刃者,固百战余也。

’而厩故所畜者,兰筋①竖面,雄健出马上。

而马又不任施羁靮,蹄啮乘者使踣。

而时或风厉霜肃,林木瑟瑟下,则又仰首鸣鸣嘶,足奋掷地,绝辔腾跃,飙忽若鹰隼,追勿得。

而他马则驯伏枥下。

方是时,善相马者等定他马,此下之。

而厩卒以马弗良,益益他马刍,他马益壮,益善走,而马亦益老。

 

“江阴金逸亭者,从李勇毅百战蕲、黄、潜、太、舒、桐间。

折西规德安随州,北解南阳围,复东下统防休宁。

军畜名马,多能绝尘驰,战辄陷陈,奔突矛弹,望景不可见。

”若客言,马固甚凡也。

 则又曰:

“马既老,部卒以他事再至,见马早:

‘是惫至此耶?

昔陷于贼,沉于渊,摧于锋刃,而卒以自全。

复卒以惫,毋宁其死于贼渊锋刃犹有令名焉,而顾郁郁久居此耶?

’马似闻言悲,卒去,不食死。

厩卒剖马革,则腹胁隐旋作龙鳞文,惊,报相马者。

至,大言曰:

‘予固言马之良也,而驽视以死。

’埋马于驿之阴。

” 

予闻之悲,而记其语,客亦去。

【注】①兰筋:

马目上的筋名。

古人认为马目上兰筋竖者,可行千里。

 

辕马说

(清)方苞

余行塞上,乘任载之车,见马之负辕者而感焉。

古之车,独辀加衡而服两马。

今则一马夹辕而驾,领局于枙,背承乎韅,靳前而靽后。

其登阤也,气尽喘汗,而后能引其轮之却也。

其下阤也,股蹙蹄攒,而后能抗其辕之伏也。

鞭策以劝其登,棰棘以起其陷,乘危而颠,折筋绝骨,无所避之,而众马之前导而旁驱者不与焉。

其渴饮于溪,脱驾而就槽枥,则常在众马之后。

噫,马之任孰有艰于此者乎!

然其德与力,非试之辕下不可辨。

其或所服之不称,则虽善御者不能调也。

驽蹇者力不能胜,狡愤者易惧而变,有行坦途惊蹶而偾其车者矣。

其登也若跛,其下也若崩,泞旋淖陷,常自顿于辕中,而众马皆为所掣。

呜呼,将车者,其慎哉。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毗陵驿当孔道孔:

B.善相马者等定他马等定:

定等次,评出优劣的级别。

C.而众马之前导而旁驱者不与焉与:

和,跟

D.常自顿于辕中顿:

困顿

【答案】C.与:

遇到(这种困难)。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属于表现良马情态的一组是

①帖耳曳尾,足涂泥②蹄啮乘者使踣

③战辄陷陈,奔突矛弹④领局于枙,背承乎韅

⑤有行坦途惊蹶而偾其车者矣⑥其登也若跛,其下也若崩

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④⑥D.④⑤⑥

【答案】A.⑤⑥是写不能胜任驾辕的马的窘态的。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阴金逸亭部卒将一匹身经百战的战马卖给毗陵驿站,相马者因为它温顺,缺少桀骜不训的气质,就认为它是一匹普通的马。

B.部卒因为其他的事再到毗陵驿站的时候,见马已经老了,感慨说如果因为疲顿的样子死去,还不如壮烈战死有个美好的名声。

C.方苞认为辕马应艰辛负重,历尽艰险而不推辞,但判定马是否可以作辕马,需要让它驾辕才可以知道,力不胜者会窘态百出。

D.方苞对驾驭辕马者用车辕夹在马侧,用皮带套住马背,勒住马腹、马臀,用鞭子驱赶马登坡、从坎陷中挣脱出来的行为不满。

【答案】D.方苞只是描述辕马辛苦坚忍的情态,表现它的能力和精神,没有对驾辕者进行批评。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1)而厩卒以马弗良,益益他马刍,他马益壮,益善走……(3分)

(2)予固言马之良也,而驽视以死。

(3分)

(3)其登阤也,气尽喘汗,而后能引其轮之却也。

(3分)

【答案】

(1)而喂马的士卒因为它不是良马,更加增加其他马的草料,别的马更加强壮,更加善于奔跑。

(第二个“益”、走、大意各1分。

(2)我本来说它是一匹良马,可是把它当劣马对待让它因此而死。

(马之良、驽视、大意各1分)(3)它登山坡的时候,气尽力微,喘息不止,汗流浃背,之后才能把后退的轮子拉向前。

(阤、引、大意各1分)

13.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限断6处)(3分)

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

上诘之,对曰:

“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

”上曰:

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答案】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译文】唐太宗让封德彝举荐有才能的人,他过了好久也没有推荐一个人。

太宗责问他,他回答说:

“不是我不尽心去做,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啊!

”太宗说:

“用人跟用器物一样,每一种东西都要选用它的长处。

古来能使国家达到大治的帝王,难道是向别的朝代去借人才来用的吗?

我们只是担心自己不能识人,怎么可以冤枉当今一世的人呢?

”封德彝满面羞愧地离开。

14、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8分)

送卢举使河源

(唐)张谓

故人行役向边州,匹马今朝不少留。

长路关山何日尽,满堂丝竹为君愁。

别滁①

(宋)欧阳修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①此诗作于作者离别滁州赴扬州之际。

(1)两首诗都写到离别时的音乐,请简要分析两诗中作者描写音乐的作用。

(4分)

(2)请简要分析两诗第三句在诗歌结构中的作用。

(4分)

【参考答案】

(1)张诗中用为送别演奏的音乐渲染离别的氛围,烘托离别的愁绪;欧阳诗中音乐添人离愁,作者希望不要在离别时演奏凄伤的音乐,表达了诗人强自排遣离愁、不忍离别的情怀。

(2)张诗中第三句紧承前诗离别场景,宕开一笔,联想卢举出使路途的遥远,为后一句写眼前的离愁蓄势;欧阳诗中第三句由写送别者的盛情转入写自己的情怀,姑且跟平时醉态一样,劝慰大家不要忧愁。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限选其中的5个小题作答,如答题超过5个,按所答的前5个小题计分)(5分)

(1),任重而道远。

(《论语十则》)

(2)晓镜但愁云鬓改,。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

(周敦颐《爱莲说》)

(4)若夫乘天地之正,,以游于无穷,彼且恶乎待哉?

(庄子《逍遥游》)

(5)自胡马窥江去后,,犹厌言兵。

(姜夔《扬州慢》)

(6),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周邦彦《苏幕遮》)

(7),栗深林兮惊层巅。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8),塞上风云接地阴。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答案】

(1)士不可以不弘毅;

(2)夜吟应觉月光寒;(3)香远益清;(4)御六气之辩;(5)废池乔木;(6)叶上初阳干宿雨;(7)熊咆龙吟殷岩泉;(8)江间风浪兼天涌。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0分,共4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一竿冷

简祯

①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注】

②常想,山比水更深奥吗?

抑或水比山更辽阔?

③是一个参访山的古人,在踏破芒鞋之后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成了古往今来,登临山水者的箴言。

    ④山之仁,在于容纳参天古木,亦褓抱了任何一株愿意驻足的小草。

既允许夜半狼嚎,空穴虎啸,又愿意开放枝叶,招待流浪的蝉嘶、迷路的啼鸟。

山愿意合抱,让雨水注成湖泊,也愿意裂身,让瀑布发声。

山裸露在天空之下,任凭雷劈雨打;也忍住干旱季节不知从何而来的火燎。

山仍然沉默,像一位仁者在希望与幻灭共生的人世上闭目养神。

    ⑤水的流动多么像智慧之路。

水从来不眷恋过往,流动是它唯一的宿命。

水或回旋于礁石间,思索如何绕身而过,轻轻地扬弃了河道上的顽石,既不争辩,也毋庸和解,只派一匹青苔教导它们水的涵义。

至于漂落在水面的柳絮花片,水愿意负载它们,做它们的足,却在流程里教会它们,凡是离乡背井,追寻更宽阔天地者,必须永远是个孤独者,水不曾允许它们在河面上发芽,遂在中途,慷慨地收留它们腐朽的体肤。

就连天光云影,也无法沉淀水的四肢,智者不宜耽溺,不宜收藏过多的身外之物。

水草不断招摇,鱼群愿意繁殖以丰富水的仓廪,但水哉水哉,流动是唯一的命运,纯粹的命运。

    ⑥水比山深谙随机应变的道理,烈雨只会丰沛它的力量,至于火,从来没有一场火在水面上进行,水只是它自己,千江与万川同一道宿命,朝着真理的海洋奔赴,为了呼应更辽阔的海洋的召唤,为了寻求更深沉的智慧。

    ⑦雨岸桃李,是挥泪的宫女,那河腹的游鱼,只是一群企图牵住水袖的童子,水回答它们,这一别就是永远了。

    ⑧山与水的对话,回响在天地之间,山以洪钟型的绿意召唤,水回应以短笛。

像两位久未谋面却又不曾相忘的故友,一路循声对答。

   ⑨“为何你总是赶路,难道万顷田地不值得你献身?

一塘鱼肥不值得你孕育?

你口口声声要与海洋会合,如是千江万川汇聚为海,这世上的生灵,且不拥有更宽广的土地,锄出他们的家园,种植他们的米粟?

”山问。

   ⑩“我岂能成全短暂的荣华?

如果千山万江耽溺于小小的宅舍,在草树鱼粮之中,慢慢耗尽血脉,谁来成全沧海,谁显示给生灵,这繁花茂林的土地上有一片无法征服的海洋,像手中繁华之钥,无法开启永生的琉璃门。

我多么希望微笑永远停留在子民脸上,但我更愿意海洋启示它们关于不可捉摸,无法猜测的生之奥秘。

唯有幻灭能洗尽它们脸上的油脂,教它们做一个谦卑的人,做一个缄默的人!

”水答。

   ⑾“那么,我是你的反面了。

生之短暂,是你我都知道的,我担忧狂啸的浪头席卷一切,把短暂生辰里仅有的欢乐吞没,是故,我愿意永远固守在此,至少,这世上有一座高山,是狂涛追赶不到的,他们可以携带妻儿到我的怀抱里躲避,我预先准备柴薪与蔬果,让他们取火生烟。

所有受苦的人看到烟,可以前来分食,如果你执意以死亡惊吓他们,我亦执意张起绿阴,让他们在此成家、繁衍,以生命连接生命,以人造人,永远抵御你的偷袭!

   ⑿“你岂能抵挡无垠之海?

如果再有一群愚公,愿意子子孙孙荷锄移山,拿你来填平海洋,就算你镇住了海,而你原来的位置也变成了海。

这世上,有多少繁荣的山,便有多少幻灭之海,有多少生之贪爱,便有多少死之恐惧。

你我岂是为敌的,我们一动一静,一实一虚,无非为了等待一个真正认识我们的人。

他站在你的巅峰吟诵水的歌谣,他坐在我的河畔,默读山的倒影。

他能自你的多情中谛听我,从我的无情里注释你啊!

    ⒀山仍然盘坐,为了褓抱;水仍然奔赴,为了幻灭。

仁者以身为泥,种植希望;智者只是冷冷地观照。

当死亡袭击生灵,肉身还给山,而眸底下的人泪属于水。

    ⒁山水的对话在冰封的寒冬里沉默了。

却有一名披蓑戴笠老人,走入山林,劈枝削叶,抖落一树雪花。

他削成钓竿,以竿为杖,踏着银白的雪径直来到江畔。

江面浮着薄冰,仿佛一江冻结的语言。

    ⒂钓叟朝无垠的江面,抛出不丝之竿,在冥冥的冰雪地,在生与死都无话可说的时刻,他只为了问安,用山的管弦承载水的歌喉。

【注】此处引用的是柳宗元的《江雪》,此诗大约作于诗人谪居永州(今湖南零陵)期间。

16、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两项是(4分,两项都对得4分,答对一项得2分,有错项得0分)

A、题目“一竿冷”暗寓柳宗元独钓寒江的孤寂清寒的氛围,山水无言,寒江独钓,柳宗元在山水的领悟方面独有心得。

B、作者在文中充分阐明了山水所隐喻的人生态度方面的区别,并以此为线索贯穿全文始终,表达对两者不可兼得的喟叹。

C、本文托物言志,将深刻的思考和形象的描绘有机结合,融情理于一体,笔法活泼,形象鲜明,含蕴深刻。

D、本文结构上层层递进,开篇由柳诗引入,再以山水形象铺垫,接着进一步展开山水对话,最后以独钓画面卒章显志。

E、本文综合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语言准确生动,清新典雅,情感鲜明,富有韵味。

【答案】BD.B项“表达对两者不可兼得的喟叹”不当;D项“卒章显志”不当。

17、请根据第⑤⑩段,概括出水的主要特点。

(4分)

【参考答案】充满智慧,永远流动;从不耽溺,不断追求;无法征服,昭示生命的奥秘。

18、本文运用了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请结合本文第②段和山水对话的内容简析人称使用的效果。

(4分)

【参考答案】文章第二段用第一人称,表现作者对山水的思索,提供了全文沉思凝想的叙述基调,使全文情感显得自然真切。

在山水对话中使用第二人称,互相诘问,营造一种对话情景,拟人手法将深刻的哲理化为哲人的情思,显得亲切自然,富有情趣。

19、文章题目“一竿冷”中的“冷”字有丰富的意蕴。

请依据本文,从被贬谪士人的山水观的角度,探究“冷”的情调中包含哪些意蕴。

(8分)

【参考答案】这些士人有着山一般的情怀,愿意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像山一样褓抱黎民百姓,宁愿承受灾难,实现仁者志向;他们也有水一般的智慧,能领悟世间的幻灭无情,所以可以冷眼旁观。

被贬谪的士人在仁者志向难以实现时,心中有一种寂寞之冷;面对寒江,可以领悟超然物外的孤独之冷。

但“冷”是表象,折射的是一种炽热的山的情怀和对命途多舛的水一般的通脱。

五、语言文字运用(共12分,共3小题)

20.下面是《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十八)》的两种中文翻译,你认为哪种翻译较好,请从翻译的角度陈述理由。

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

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

Rough winds do shake the darling buds of May,

And summer's lease hath all too short a date.(William Shakespear )

我怎么能把你来比作夏天?

你不独比她可爱也比她温婉;

狂风把五月宠爱的嫩蕊作践,

夏天出赁的期限又未免太短。

(梁宗岱译)

美人当青春,婉丽自销魂。

焉知东风恶,良辰讵待人?

(Green译)

【参考答案】

(1)梁译较好。

它比较好地体现了翻译“信”的原则,忠于原诗,保留原诗的句法特点和句意,句式整齐,押韵和谐。

(2)green译较好。

它较好地体现了翻译“雅”的要求,既表达了原诗大意,又用典雅的古诗格式,选用文言词汇,显得古雅别致。

21.中外名著中有很多硬汉形象,例如《老人与海》中的桑地亚哥,《水浒传》中的林冲,《三国演义》中的关羽,《悲惨世界》中的冉·阿让,《九三年》中的朗德纳克;也有一些卑弱甚至猥琐的形象,例如《套中人》中的别里科夫,《阿Q正传》中的阿Q,《围城》中的李梅亭等。

请你写一副对联分别概括这两类人物的性格特征,不超过40字。

【示例】处逆境不屈不挠显人格魅力,顺权势卑躬屈膝作卑劣小人。

22.下图是一幅埃及旅游的广告宣传画,请从广告设计的角度分析它的两个特点。

不超过80字。

【示例】

(1)集中埃及旅游品牌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两种景观于一体,具有代表性和鲜明特征。

(2)改造变形狮身人面像为一个接听预定旅游电话的妩媚妇人,有现代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