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定稿 株洲市在两型社会建设下的土地利用研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623650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1.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论文定稿 株洲市在两型社会建设下的土地利用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毕业论文定稿 株洲市在两型社会建设下的土地利用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毕业论文定稿 株洲市在两型社会建设下的土地利用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毕业论文定稿 株洲市在两型社会建设下的土地利用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毕业论文定稿 株洲市在两型社会建设下的土地利用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定稿 株洲市在两型社会建设下的土地利用研究.docx

《毕业论文定稿 株洲市在两型社会建设下的土地利用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定稿 株洲市在两型社会建设下的土地利用研究.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毕业论文定稿 株洲市在两型社会建设下的土地利用研究.docx

毕业论文定稿株洲市在两型社会建设下的土地利用研究

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

全日制普通本科生毕业论文

株洲市在两型社会建设下的土地利用研究

STUDYONLANDUSEOFTHETWOTYPESOFSOCIALCONSTRUCTIONINZHUZHOUCITY

 

*********

学号:

************

年级专业及班级:

2005级土地资源管理

(2)班

指导老师及职称:

何长元讲师

 

湖南·长沙

提交日期:

2009年5月

 

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全日制普通本科生

毕业论文诚信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设计)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在文中均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毕业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年月日

 

株洲市在两型社会建设下的土地利用研究

学生:

陈昱宇

指导老师:

***

(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长沙410128)

摘要:

本文首先概述了研究对象株洲市的概况。

接着通过对掌握的资料数据的分析,叙述了株洲市城镇建设用地的规律、问题以及目前产生的影响,并主要对建设用地作了详细分析。

基于以上分析,了解到株洲市两型社会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将会越来越密切,其意义表现越来越明显的在目前乃至今后的发展中突显出来。

株洲市发展经济、进一步实行科学发展观都必须更加重视良性社会建设与用地管理规范化。

关键词:

两型社会;株洲市;城市建设用地;用地管理;工业用地

StudyonLandUseofTheTwoTypesofSocialConstructioninCityofZhuzhou

Student:

YuyuChen

Tutor:

ChangyuanHe

CollegeofOrientalofScience&Technology,HunanAgriculturalUniversity,Changsha410128,China)

Abstract:

Firstly,InfrontpageIoverviewthegeneralsituationofZhuzhouCity.Anditshistoricaldevelopment,backgroundtheinformationthroughtheanalysisofthedata,IdescribesthelawsofurbanconstructionlandofZhuzhouCity,aswellastheimpactofthecurrent,Andmajorconstructionsitesonadetailedanalysis.Basedontheaboveanalysis,thattwotypesofZhuzhouCitycommunitybuildingsocietyandeconomicdevelopmentwillbecomemoreandmoreclosely,Theperformanceofitsmeaninghasbecomeincreasinglyapparentthateveninthecurrentdevelopmentofthefuturebecomemoreprominent.ZhuzhouCityeconomicdevelopmentandfurtherimplementthescientificconceptofdevelopmentmustpaymoreattentiontohealthysocialdevelopmentandlandmanagementstandardization.

Keywords:

Twotypesofsociety;ZhuzhouCity;urbanconstructionland;landmanagement,Industrialland

背景:

十七大之后,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节约、环保、文明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让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成为每个企业、村庄、单位和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讲话中定义了两型社会的核心,即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

湖南被确定为两型社会的优先试验区,湖南地区有丰富的资源优势,经济发展方式相同点众多,互补性强大,交通区位优势明显,一系列的国家改革政策的制定更加确立了湖南湖北两型社会建设,即资源节约性,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立。

其中长株潭城市群因其具有较好的经济基础、城市发展水平以及资源优势被选为建设试点区域。

株洲市作为长株潭城市群中的工业重镇,产业发展时间长,遗留问题多且复杂,给予社会转型的基础优势在长株潭三市中并不突出。

受自然条件和历史条件影响,目前株洲市发展的瓶颈主要体现在旧城用地结构滞后、城市肌理破碎、服务设施破旧。

一、株洲市地理、资源、经济现状及城镇第二产业结构特点

(一)资源状况

1、地理位置

株洲市位于湖南省东部[1],湘江下游,罗霄山脉西麓,南岭山脉之江汉平原的倾斜地段上。

东临江西省萍乡市、井冈山市,南连衡阳、郴州,西接湘潭市,北邻省会长沙。

辖区内有京广、浙赣、湘黔三条铁路干线和106、320国道交汇于市区,辅以三南公路和京珠高速公路等干线,东往浙赣沪,西去云贵川,北进中原,南至两广,外可自达港澳。

株洲车站是全国铁路客货运输五大特等站之一[4],平均每6.5分钟接发列车一次。

株洲北站是中国南方最大的货物列车编组站,为三级七场大型编组站,日均办理车17000辆,解编12000辆。

绕城而过的湘江四季通航,沿江上溯衡阳广西,下入洞庭、长扛。

株洲港为湖南省八大港之一。

千吨级泊位的水利码头,集装箱可直通洞庭、长江,空运距长沙大托机场30公里,距黄花国际机场65公里,经高等级公路数十分钟即可到达省会长沙[2]。

2、土地资源状况

辖区土地总面积11262.2km2,占全省土地面积5.32%。

其中:

表1株洲市土地结构类型总表单位:

hm2

Table1ThestructureofthetypeoflandofthetotalinZhuzhouCity

面积(单位:

hm2)

占辖区面积比例(%)

水域

637.27

5.66

平原

1843.25

16.37

岗地

2188.6

19.43

丘陵

1916.61

17.02

山地

4676.47

41.52

3、自然资源环境

辖区范围内矿产资源潜在经济价值大,已探明金属、非金属矿产有40余种。

各类矿产地341处,其中大,中型矿床19处,小型矿床86出,矿点236处[3]。

辖区内总计水资源629.18*108m3,其中地下水资源18.7*108m3,地表水资源626.27*108m3,除水库、山塘其他水质均受到不同程度污染。

地表水资源以河流为主总计河流367条,全长89.6km,均属湘江水系。

100km以上的7条,30km以上的19条,5km以上的341条[4]。

辖区内土地类型:

表22008年株洲市土地类型划分总表[5]单位:

hm2

Table2ThetotallandtypeinZhuzhouCity(2008)

面积(hm2)

占辖区面积比例(%)

耕地

207172

18.39

园地

16526

1.47

林地

663939

58.95

牧草地

2481

0.22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68761

6.11

交通用地

8768

0.78

水域

63363

5.63

未利用地

95210

8.45

(二)经济发展现状

截止2008年12月23日全市生产总值完成909.5亿元[6],同比增长13.4%。

高出2001-2007年年均增幅1.1%。

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分别增长至109.6、497.2、302.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1%、15.1%、13%。

市人均GDP达到24563元。

财政方面增长较快。

2008年全市财政收入达到82.1亿元,增长21.4%。

自2005年起,全市财政收入增幅已连续4年超过20%,2008年保持了较快增长但月度波动十分明显。

(三)城镇第二产业现状

2008年全市第二产业增加值497.2亿元[7],增长15.1%,增幅回落2.7%。

工业占GDP比重48.3%,同比提高1.9%;规模工业完成增加值344.8亿元,增长18.2%,占全部工业比重为78.5%,提高了6.8%。

年末有规模工业企业1145家,其中园区规模工业393家,分别比上年增加262家和122家。

全年规模工业完成产值988.8亿元,增长26.9%。

剔除株冶火炬、华银火电等企业影响,中铁轨道、旗滨玻璃等12家“5115”企业实现产值255.6亿元,增长51.9%。

对规模工业增长贡献率居前六名的行业依次为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医药食品加工制造业和煤炭开采洗选业,拉动规模工业增长15.3个百分点,贡献率为83.9%;受产品价格下跌和国际市场萎缩的影响,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完成增加值51.3亿元,下降10.6%。

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0.3亿元,增长2.6%;实现利税74.1亿元,增长16.9%。

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93.2%,提高7.93个百分点。

在2008年全省新型工业化考核中,株洲名列全省第二,继续保持全省第一方阵位置;天元区、醴陵市等4个县市区和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株硬集团等7家企业分别荣获全省新型工业化红旗单位(企业)称号,红旗单位数居全省第二,红旗企业数居全省第一。

二、产业结构及土地利用现状

(一)政策及总体规划

株洲市南北狭长[8],总体结构是“七山半水二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是典型的南方丘陵地区,地形破碎,区域内部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土地利用结构和适应性差异明显。

从北至南,人口密度、土地利用经济密度、土地垦殖率有很大区别,其中因北部城区为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兴建,且交通位置重要聚集了大量加工型和技术型工厂,带动了城市的初期发展步伐,聚集了大量人口。

南部地区由于地处南岭于罗霄山脉交界处,自然环境较北部优越自建市以来一直是优良农作物出产区。

因此,株洲市于1996年以《土地管理法》中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为依据实施北、中、南非均衡发展战略,将全市分为三个土地利用规划分区,1997年3月开始编制工作,1999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实施。

具体发展规划为城北中心城市发展区、中部粮油生产基地区、南部林农综合利用区,并以此来进行规划建设用地的空间分布和规划指标的分配。

(二)总量分析

根据根据株洲市1999-2009年的变更调查及2009年更新调查,株洲市建设用地总量情况如下:

表3株洲市建设用地结构表导览单位:

hm2

Table3NavigationstructureofthebuildingsiteinZhuzhou

存量土地*

目前规划(2009年)

未来(2010年)

目前净增量(2009年)

占耕地数

同比增长(1999年)

居民点

995

68942

68151

2100

1100

980、152

工矿

1210

730

交通用地

10083

12585

1689

1352

1463、3965

水利设施

9927

10683

1867

684

548、1304

建设用地总量

2416

88952

91419

6866

3866

8412

如表3,株洲市自1999年起就已经开始了土地集约化开发的规划,但存在着外延开发过快的问题。

由表3中所涉及的除水利设施用地以外,其余所有建设用地类型在确保了达到规划目标的前提下,都侵占了超过本身半数以上的耕地。

明细占耕数如下表:

表4株洲市截止2008年各县、区占耕统计表单位:

hm2

Table4thedistrictaccountedfortablesLigengofZhuzhoucountyclosedin2008

株洲县

醴陵市

攸县

茶陵县

炎陵县

荷塘区

芦淞区

石峰区

天元区

占耕数

695

741

801

576

286

254

239

225

39

需要首先提及的是,天元区之所以在占耕指标中明显低于其他区县的原因是由于表3中所显示的建设用地存量土地中大部分处于株洲市西部及西南部,即天元区辖区范围内,且该辖区内耕地面积只占到辖区面积不到10%,主要非建筑地类为林地、园地。

其次,攸县占耕数为全市区县比重最大的地区,主要原因是株洲为调整整体规划以配合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将原石峰区火力发电站全部及有色金属冶炼厂部分设施和资产搬迁至攸县,以整合当地煤矿资源和临近有色金属矿产资源。

同时为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加快良性社会建设速度,原石峰区旧厂区重建改造,这也是石峰区在上述区县中占耕仅高于天元区的主要原因之一[9]。

(三)传统型第二产业居首位带来的弊端

株洲市是“被火车拉来的城市”,是老牌传统重工业城市。

传统工业化弊端在现代经济增长和发展过程中,工业化是发展的中心内容,但发展的成功与否是经济结构的成功转变。

实践证明:

工业化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与增长。

然而株洲在实施传统工业化战略是也产生了严重弊端[10]:

1.将工业发展的目标等同于工业化的目标,单纯追求工业经济总量的外延扩张,工业发展的“量”与“质”脱钩,这种观念的长期错位导致了长株潭区域工业内部的二元经济结构。

2004年至2005年间,众多株洲老牌重工业企业资产重组改制正是由于资源配置不合理,只重视量而不重视产品内涵,跟不上新型工业化发展进程,被市场淘汰的结果。

2.发展工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其结果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严重不协调。

以石峰区为例,该区汇集众多重工业企业,其多为粗放型经营方式,虽带来暂时性高效益,但该区环境污染十分严重。

同时毗邻株洲市湘江下游,废水排放对水资源污染十分严重,直接影响湘江下游长沙的水资源质量,影响长株潭城市群整体建设。

3.用工业发展速度、GDP增长的指标衡量工业化的速度和规模,忽视了经济效益和产出效率的提高,更忽视了城市居民胜过水平、人的素质和人的生存环境的提高,即“重表面”而不“重实质”。

随着生活质量和生活要求的提高,更多的居民希望城市生活环境能跟上生活水平的脚步,实现和谐发展。

三、株洲市城市建设土地利用总体特点

(一)株洲历史发展特点

第一,在用地结构上,1950年至1970年间,由于计划经济体制和地形的制约,株洲旧城以湘江和铁路为依托,形成了一些以工厂为核心的工业区划,他们自成一体,与原有城市的内在联系十分薄弱。

随着城市人口规模的增加,这些工业区划逐渐被日益扩张的城市包围[11]。

改革开放之后,新的工业发展虽不在延续原有的模式,但受基础设施条件的限制,这些工业都近在城市外围发展。

城市的进一步扩张又很快将这些工业区域,这种现状形成了一种类似“蛙跳”的以工业为依托带动全市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发展模式[12]。

这一模式导致株洲旧城区划成块状、分布不规则。

自1955年到2005年,株洲旧城的斑块由最初的14个增加到了63个,面积最大的约为104hm2,最小的只有1hm2。

进入21世纪,在房地产的带动下,就地平衡的改造模式又形成了旧城新的城市片段或飞地,它们在用地、交通、设施、景观等方面常常缺乏整体考虑,加剧了城市肌理的片段化[13]。

第二,由于铁路和湘江的限制,旧城形成了在湘江和铁路之间发展得“夹心饼干”式城市结构。

株洲城市长期集中在湘江与铁路之间的狭长地带发展,旧城的核心片区面积狭小,密度高,活动频繁,交通设施陈旧。

虽自20世纪80年代起荷塘区和天元区开始发展,但湘江和铁路的组个依然明显,过时老化的城市已成为严重制约城市健康发展的战略性问题。

由于城市商业、文化娱乐、体育、医疗等公共设施主要集中在旧城,城市规模的扩大进一步加剧了旧城的压力。

第三,城市生态系统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被肢解、片段化。

株洲旧城毗邻湘江,丘陵地貌地形复杂,水王体系丰富。

但在传统的城市建设方式下,很多丘陵水系被视为消极的阻隔因素,成为城市的边缘[14]。

这些地方一般交通不畅,设施不到位,污染严重。

一些山体被破坏,水网被填埋,致使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另外,由于湘江与铁路的隔离有严重消弱了城市整体的开放空间系统,使其功能性大大降低。

第四,自1990年开始,大规模的改造改变着城市肌理的风貌特色,在铁路和湘江的制约下,逐渐在旧城中心形成了高密度的城市肌理。

虽然后来的绿化广场建设对旧城环境有所改善,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城市肌理日趋破碎的趋势。

第五,城市服务设施系统性差[15]。

在企业工厂建社会的形势下,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对象多以单位为主,一方面是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半径偏小,设施水平差;另一方面又因为利用率低,造成大量浪费。

另外在“退二进三”的功能转化过程中,厂区的搬迁,转型使原有社区结构解体,导致相当数量的公共设施营运困难,有的甚至不得不周期性对社会开放。

服务水平低下与经营不佳导致服务设施发展与维护的恶性循环。

另外,受铁路,地形等要素的阻隔,公共设施服务的实际范围受到限制,难以均衡覆盖,无法形成体系。

第六,旧城区的现状社区融合。

由于历史原因,目前株洲旧城的居住社区有五大类:

工业的配套居住社区、传统住宅区、铁路职工住宅区、私房区、商业住宅区。

前四种社区的居住人群往往与所处单位、系统密切关联,随着株洲第三产业,尤其是市场区的快速发展引入了多种人群,社会开发的商业住区逐渐增多。

株洲旧城中的城中村问题相当典型。

他们有的是与老工业的发展过程联系在一起,有的则是被后来城市发展包围在旧城中的。

其中,位于旧城中心地区的城中村的规模较小,外围规模较大,片段化布局特点鲜明。

综上所述,受体制、日然环境、建设政策和模式的制约,株洲旧城在用地、城市结构、生态、肌理、公共设施、社区等方面呈现出高度片段化的特征。

目前,随着两型社会的建设,旧城中的用地,尤其是大大小小的工业用地改造势在必行。

(二)株洲市产业结构调整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1、产业结构的资源效应

不同的产业结构状态实质上代表着不同的资源配置状态[16]。

资源环境约束下的产业结构调整是确定某一区域内可利用的资源总量,并进行分配,根据不同产业的技术水平,将可分配资源在这些产业之间分配,使各产业最终的产出最大。

资源禀赋是区域产业结构的基础。

各个区域资源禀赋各不相同,各种生产要素的供给能力和价格也就不同。

在产业结构中,如果比较多地利用了该区域相对丰富、价格相对便宜的生产要素来从事生产,商品的生产成本就比较低廉,就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那么这样的产业结构就是比较合理的。

而忽视区域资源和技术处于劣势而形成的产业结构是不合理的,经不起激烈的市场竞争,最终会被淘汰。

2、产业结构的环境效应

生态环境对产业结构起着制约作用[17]。

经济活动对环境的“索取”和“干扰”不能破坏环境系统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否则超过承载力的环境将失去对经济的支撑力。

经济学中认为环境污染与生态退化属于经济的外部特征,合理的产业结构应该使经济的负外部性降到最低。

因此,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不仅仅是对己排放的污染物进行治理,应该把环境目标贯穿于产业的整个发展过程中。

产业结构对环境质量会产生非常明显的影响,这种影响产生的环境污染是一种结构性污染。

结构性污染是指污染的状况与经济系统中的某种结构有关,如果结构发生变化,那么污染的特征和状况也就发生变化。

所以结构性污染的解决关键是改变经济系统中的特定结构。

与结构性污染有关的结构关系主要是产业结构,一个区域内不同的产业构成形成不同的环境问题。

如果产业结构是在环境容量的约束下形成的,则产业结构对环境质量的影响较小。

结构性污染对经济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它会使宏观经济发展水平大打折扣,更重要的是污染的环境很难再支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环境保护的背景下,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指导下,产业结构的调整必须与生态系统相协调。

四、优化资源配置及调整对策

(一)针对弊端提出的新型工业发展计划

科学发展观发展而来的两型社会建设规划在工业方面实质即为新型工业化建设,其内涵为了避免国内外其他同类工业化历史京城中所出现的严重弊端,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措施:

1.它是与信息化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是他的特征之一。

国外学者一般讲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分为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等阶段,也就是说大多数发达国家是在完成工业化之后开始信息化的。

而株洲的发展阶段就总体而言还处在工业化中期,工业化的任务还未完成。

完成工业化任务的时代环境与西方发达国家同类城市完成工业化任务的时代环境大不相同,当今世界正处于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浪潮下。

所以唯有新型工业化道路才是能紧跟时代步伐的捷径。

2.判断新型工业化的标准有五个:

其一是科技含量高,其二是经济效益好,其三是资源消耗低,其四是环境污染少,其五是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

株洲人口并不算多,但资源空间分布不严重不均衡,地形复杂。

要克服这一难题带来的不利,最根本的是走科学新型工业化道路,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间的关系,其中处理资源以及环境主要基于整体和长远土地利用规划,已达到以较少的资源投入和较低的环境损耗,获得较大的产出和效益。

充分利用局部区位优势,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3.新型工业化是个过程,是一条实现现代化的新道路,而不是单指工业领域采用信息技术,实现效益好、投入少、污染低。

新型工业化是为了避免传统工业化进程所出现的严重弊端,诸如城乡二元结构、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等等,单纯在工业领域内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解决不了上述矛盾的。

资源节约型机制和环境友好型机制的专项思路也已成型[18]:

前者包含了探索集约用地方式、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区、深化资源价格改革;后者包括了建立主体功能区,制定评价标准、生态补偿和环境约束政策以及完善排放权有偿转让交易制度等等。

首先,通过资源整合,结构布局的调整,株洲是在探索区域协调、城乡协调和实现新型工业化的新道路、新模式的同时,享有咯与资源节约型的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方向发展。

其次,作为湖南重要的交通枢纽。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株洲市现有的交通环境,利用区位优势,紧靠天元区高新技术开发区、欧洲工业园区、石峰区南车工业园区,积极开发产业分工体系,更新配套产业,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二)合理调整用地规划与空间结构

调整和完善旧城用地结构和空间布局,通过工业用地改造,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网络和开放空间结构,较大幅度地改善旧城区的居住环境,尤其要避免“就地平衡”为主导的开发模式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

规划建议,旧城的工业改造应在政府引导下,通过系统的整体城市设计控制,有序推进。

当前株洲城市开发的主导方向是新区。

新区建立了相当完善的城市功能结构,形成了商务金融、行政办公、体育、住宅开发等一系列高附加值的产业类型。

与此同时,株洲旧城区的很多产业老化,附加值较低,位于城市中心的芦淞市场群的经营活动是旧城最重要的经济活动。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这种以服装、小商品批发为特征的粗放型第三产业是株洲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