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5MB到1TB 开创全新历史的十大硬盘回顾.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623286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2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5MB到1TB 开创全新历史的十大硬盘回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从5MB到1TB 开创全新历史的十大硬盘回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从5MB到1TB 开创全新历史的十大硬盘回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从5MB到1TB 开创全新历史的十大硬盘回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从5MB到1TB 开创全新历史的十大硬盘回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从5MB到1TB 开创全新历史的十大硬盘回顾.docx

《从5MB到1TB 开创全新历史的十大硬盘回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5MB到1TB 开创全新历史的十大硬盘回顾.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从5MB到1TB 开创全新历史的十大硬盘回顾.docx

从5MB到1TB开创全新历史的十大硬盘回顾

从5MB到1TB开创全新历史的十大硬盘回顾

2007年09月04日09时44分 作者:

PCPOP编辑:

风吟

IT产品的成功是经过不断试验、失败发展出来的,而对于比较精密的硬盘来说更是让前人付出众多的努力。

整整50多年的发展,使硬盘成为最高容量、最低成本储存技术方面的领导地位。

可以提高消费者在存储影像、图片、音乐以及其它重要数据的能力。

   进入2007年以后,传统硬盘突破到1TB的容量,并且还出现一项新的硬盘技术——固态硬盘技术,受到广大厂商与消费者的青睐。

硬盘的更新换带并没有磨灭我们对以前经典产品的回忆,对于电脑爱好者来说大家对玻璃硬盘、昆腾等都有所印象吧,下面小编带大家回顾下硬盘50多年的发展中,每个使其具有重要意义的硬盘。

◎1956年9月,世界第一台磁盘存储系统IBM350RAMAC问世

   1956年9月著名的IBM的公司的一个工程小组将世界上首个“硬盘”展示给了大家,它并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完整意义上的硬盘,它仅仅是一个磁盘储存系统,现在来看较为落后的机械组件,庞大的占地面积,不由让人胆寒。

他的名字叫做IBM350RAMAC(RandomAccessMethodofAccountingandControl)。

IBM350RAMAC

   我们可以看到图中左边的那个机轨,中间的一个圆柱体容器,就是我们现在硬盘盘片的雏形。

   他的磁头可以直接移动到盘片上的任何一块存储区域,从而成功地实现了随机存储,大家别看他个子比较大,以为容量就吓人,其实他不过才有5M的空间。

   一共使用了50个直径为24英寸的磁盘,这些盘片表面涂有一层磁性物质,并且堆叠在一起,通过一个传动轴承是他可以顺利的工作(真想看看那个时候的电机有多大。

)盘片由一台电动机带动,只有一个磁头,磁头上下前后运动寻找要读写的磁道。

盘片上每平方英寸的数据密度只有2000bit,数据处理能力为1.1KB/s。

  此款RAMAC在那时主要用于飞机预约、自动银行、医学诊断及太空领域内,推出之后便让人大为震惊,不光是因为他的技术理念,因为有了他才有了后来的温彻斯特,还有他的价格,当时推出的售价是35,000美元,平均每M要有7000美元的成本,想想现在我们真实太幸福了,每M连7分的成本都用不了。

1982年,日立推出了第一款容量超过1GB的硬盘

   日立推出的第一款容量超过1GB的硬盘——1.2GB的H-8598,它由10张14英寸的盘片和2个读写磁头构成。

◎1991年,3.5英寸硬盘进入GB数量级

   1991年IBM公司生产的3.5英寸的硬盘使用了MR磁头,使得普通电脑用户使用的硬盘容量首次达到了1GB,从此我们使用的硬盘容量开始进入了GB数量级。

现在有些用户使用得迈拓钻石十一代(DiamondMax80),它能提供高达80GB的容量,这些都是从那时的MR磁头技术开始得,当然这么高的容量最后还得归功于GMR(GaintMagnetoResistive,巨磁阻)磁头技术。

IBM0663-H12容量:

1004MB,采用SCIS接口

   唯一能够对其构成威胁的就是IBM自己。

上图这个是IBM在硬盘存储容量刚刚突破1GB时的0663-H12SCSI硬盘,主要应用在高端服务器上。

1996年,昆腾与英特尔联合制定了UltraDMA33标准

   这套标准将IDE的接口速度从16MBps提升到33MBps。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硬盘的接口速率要小于硬盘内部的数据传输速率,从某种程度而言,当时的IDE接口已经成为硬盘发展的瓶颈。

UDMA33的出现刚好解决了这个问题。

其后,基于UDMA33,又出现了UDMA66、UDMA100以及谈不上普及的UDMA133。

   同一时期里,对于90年代来说,几乎就是昆腾的天下,他的硬盘质量过关,性能稳定,技术更新快,是当时最成功的硬盘厂商之一。

然而,由于决策失误,以及对3.5寸硬盘的排斥,使其丧失了市场先机,从而走向了末路。

QuantumBigfoot大脚硬盘(2GB)

   而这款容量为2G的QuantumBigfoot大脚硬盘,应该算得上是昆腾硬盘中的经典产品,同时也是昆腾征战市场主力军。

该硬盘的拥有3600转/分的转速,5.25英寸的盘片。

   在昆腾如日中天的上世纪90年代。

Maxtor却在艰难度日,但是他却很好的把握住了3.25英寸硬盘的契机,终于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将昆腾远远抛在了自己身后,造就了迈拓现在的辉煌。

下面这款硬盘就是Maxtor40MB容量的8051A。

Maxtor8051A反面

Maxtor8051A电路板

   从图中的电路板中我们明显感到,3.25英寸硬盘电路板中的芯片集成度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

这款迈拓8051A事实上是被其收购的Miniscribe生产的,推算它的生产日期应该在1991年之后了。

该硬盘具备40MB容量,32KB缓存,以及28ms平均存取时间。

512KB缓存的来临:

IBMDTTA-351010

   在DeskStar16GP系列机种诞生时,IBM推出巨磁阻(GMR:

GiantMagneto-Resistive)磁头的技术,一个单颗硬盘超越10GB容量的重要里程,事实上,这个更加灵敏的磁头为IBM产品线带进了单颗硬盘从9GB~16.8GB容量的机种。

   这个系列的硬盘种类繁多,一路从3.2、4.3、6.4、8.4、10.1、12.9到16.8GB容量都有,内含最多三片储存磁盘的设计,这些硬盘机配置512KB缓存,以及UltraATA/33接口,其中的DTTA-351010机种达到最大资料传输率为12.4MB/s,是有能力完全使用31.4MB/s的接口速率。

第一块达到7200RPM的硬盘

   希捷的Barracuda硬盘涵盖从6.8GB~26GB容量的ATA硬盘,是第一块转速到达7200RPM的桌上型硬盘,其第一代产品刚问世时,在运转中又吵又烫,一直到第二和第三代出现时,才有大幅度的改善,而且一举将容量推向40GB的关卡,到了第四代之后,7200RPM的桌上型硬盘变得快又容易操作。

   BarracudaATA第四代硬盘有较佳的资料密度,让希捷的硬盘最大容量进步到80GB,而且只使用了两片磁盘的设计,尤其是在底部采用金属薄层保护的特殊功能,让硬盘的电子线路有了更好的保护,希捷为其命名为Seashield技术,一改过去用塑胶保护层封装的Seashell技术,但是,好景不常,为了保持产品的价格竞争性,Seashield不久就遭到淘汰。

   而型号为CudaATAIV的硬盘是最后一代只有ATA并行接口机种之一,2003年年底,因为SATA接口在BarracudaATA第五世代产品中崭露头角,容量也晋升到120GB,所有Barracuda硬盘从第五代开始,不是SATA就是UltraATA/100接口。

2003年2月10号,西部数据公司发布的猛禽(Raptor)SATA系列硬盘引起了轰动,桌面级硬盘高达1万转,要做全球最快的桌面级SATA硬盘这个称号便是它的目标。

首个转速高达10000rpm的SATA硬盘:

猛禽(Raptor)36GB

   如今两年过去了,Raptor系列硬盘的容量并没有进一步提高,还是停留在74GB。

桌面IDE硬盘,诸如:

Hitachi的Deskstar7K500和西数自己的CaviarWD4000KD都已经分别达到了500GB和400GB的容量,相比较而言RaptorWD740GD的74GB的容量真的显得有点捉襟现肘。

  

   西部数据的猛禽系列硬盘具有相对不错的性能,但是其容量一直比较有限,不过西部数据已经解决这个问题,其中WDRaptorX150GB(WD1500AHFD),拥有高速16MB缓存、超低4.5ms寻道时间、超高内部速度85MB/s,这就是新一代猛禽的恐怖规格。

同以往一样,它价格如同其速度一样都是无人能及的。

首款垂直记录硬盘

   希捷第一代垂直记录硬盘酷鱼7200.10单碟容量达到160GB以上性能非常出色深受消费者的欢迎,支持NCQ,SATA3G热插拔等最新技术。

   希捷第一代垂直记录硬盘还在热卖,准备推出第二代垂直记录硬盘7200.11,据悉7200.11的性能将比7200.10提升20%左右,持续传输速度达到61MB/s~67MB/s峰值之间,而之前的7200.10只能在45MB/s~55MB/s之间徘徊。

并且其最高容量版本可能会继续有所突破。

直记录带来的突破——1TB硬盘

   2007年3月31日,全球第一个1TB硬盘开始大手,可以说是硬盘诞生50年来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再次证明了硬盘在最大容量、更低成本的存储技术领域中的领导地位。

   日立1TB硬盘转速为7200rpm,接口采用PATA-133或SATA-3Gb,采用了垂直磁记录技术(PMR),单碟容量达到200GB。

并且直接从16MB缓存升级到32MB,让效能更加好,让我们正式进入TB时代。

在硬盘性能提升的路越走越窄的时候,闪存在近年来的的异军突起,引起了硬件厂商的广泛关注。

闪存采用半导体作为存储方式,全无机械架构。

最初的闪存数据传输较慢,但随着技术的发展,闪存的读写速度大大提高,并具备更低的耗电和更小的体积。

使得混和硬盘与固态硬盘出现在世人面前,但是价格相对较高。

相对的技术小编就不再次一一描述,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查看《现阶段三大硬盘技术衍生N款高效硬盘》

● 混合硬盘产品

◎ 希捷Momentus5400PSD

   希捷将于及其推出集成闪存的2.5英寸混和硬盘产品,首先推出集成了256MB闪存的产品,而集成了512MB和1GB的混合硬盘将陆续在2007年下半年推出。

   这种集成NAND闪存的混合型硬盘可以大大缩短系统启动的时间,启动速度有望增加20%以上。

而且由于集成的闪存有小减少了磁头旋转速度,因此耗电量最高可降低50%。

明年3月推出的第一款产品名称为Momentus5400PSD,转速5400RPM,容量40~160GB,接口为SATA3.0Gbps,缓存8MB,同时集成256MBNAND闪存芯片。

◎ 三星MH80系列混合硬盘

   三星已经开始在商业市场供货混合硬盘,三星的MH80系列混合硬盘容量有80GB、120GB和160GB三种。

三星称自己是首批提供混合硬盘的公司之一,MH80会首先供应给OEM客户,随后很快会投放到零售市场。

   三星MH80是一款2.5英寸混合硬盘,加载128MB或256MB闪寸,为笔记本运行vista进行了优化。

它使用了三星的NAND型闪存,带有微软的ReadyDrive软件。

与传统磁纪录媒体相比,它能提供更快的启动速度,更省电和更高的可靠性。

MH80体现了三星的ReadyBoot技术,与传统硬盘比重启动时间提升50%,功耗降低70%到90%,笔记本电池续航能力因此提高30分钟。

首款上市的固态硬盘——三星32GB

   三星这款固态硬盘型号为“MCBOE32G8APR-0XA00”,容量为32GB,读写速率分别达到58MB/s和30MB/s。

读取延时最大为1ms,功率待机时仅0.1W,读写时为0.5W。

据称店家库存仅一块,售价104790日元,约合6700元人民币。

◎容量最大的固态硬盘

   很早以前 ,PQI发表了一款2.5寸64GBSSDSATA记忆式硬盘,这款固态硬盘还是世界第一款SATA接口的固态硬盘。

这让我们对未来笔记本电脑的省电和速度又有了新的突破。

PQI64GB固态硬盘

   近期,PQI公司在台湾发布了一系列固态硬盘产品,包括创造业界新记录的256GB容量固态硬盘,226X工业用CFTurbo+卡,32GBPCIExpress卡固态硬盘和1.8寸ZIF规格32GB固态硬盘。

目前容量最大的固态硬盘

   PQI的256GB固态硬盘传输率达到60MB/s。

虽然现在固态硬盘价格非常昂贵,但是很多消费者都非常看好固态硬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