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办公信息系统.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618607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1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移动办公信息系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移动办公信息系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移动办公信息系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移动办公信息系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移动办公信息系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移动办公信息系统.docx

《移动办公信息系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移动办公信息系统.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移动办公信息系统.docx

移动办公信息系统

 

移动办公信息系统

 

 

北京思路

2009

目录

1.概况4

1.1.背景4

1.2.目标4

1.3.内容5

1.4.原则6

1.5.术语7

2.需求7

2.1.业务需求7

2.1.1.移动信息查询需求7

2.1.2.移动信息推送需求7

2.1.3.移动信息反馈需求8

2.1.4.工作信息通知的需求8

2.1.5.移动信息定制需求8

2.1.6.移动公文处理需求8

2.1.7.其他需求9

2.2.数据需求9

2.2.1.整合、集成需求9

2.2.2.交换需求9

2.2.3.更新需求9

2.3.集成需求9

2.4.安全保密需求9

2.5.性能需求10

3.解决方案10

3.1.设计策略10

3.2.总体架构11

3.3.系统接口与整合方案12

3.3.1.两类接口12

3.3.2.三种应用整合12

3.4.网络方案13

3.5.功能架构13

3.5.1.总体功能框架13

3.5.2.具体功能实现13

4.保障体系24

4.1.物理安全24

4.2.网络安全26

4.3.信息安全29

4.4.安全管理32

4.5.运行保障体系32

4.5.1.用户管理33

4.5.2.系统监控33

5.技术特点33

6.系统运行环境要求34

6.1.硬件环境34

6.2.软件环境35

7.成功案例35

1.概况

1.1.背景

科技水平的快速提高,科技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经济发展的迅猛增长,工作生活的节奏随之也日益加快,政府工作人员经常在外工作,尤其是领导和一线工作人员,在移动工作中希望能够随时、随地、随身获取已有信息系统的支持。

传统有线网络支持下的办公自动化等信息系统无法提供这种即时支持,使办公自动化链条的断裂,造成很多紧急事务无法得到及时处理,从而出现工作延迟的情况,降低了整体工作效率。

因此,有必要建设移动办公系统来完善这一重要环节,使内外部的信息沟通迅速有效,使信息系统发挥更大价值。

1.2.目标

Ø拓宽办公环境:

移动办公解决方案打破了办公的物理疆界,使工作人员不再受限于办公室范围之内,实现办公环境无差异化。

Ø随时随地,实现轻松办公:

移动办公解决方案使政府办公人员随时、随地开展工作,包括任务指派、工作督导、通知接收、收发邮件、公文处理、制定工作计划等。

方便相关部门及时处理工作,避免流程阻塞与工作停滞。

Ø实时办公,提高工作效率:

移动办公解决方案针对许多事务移动性、突发性、紧急性的特点,使领导或外出工作人员无论身处何处都能随时掌控日程安排,并能随时处理紧急事务、批复工作,实现高水平的办公自动化建设,提高日常工作效率。

Ø全面的信息支持,提升协同办公能力:

可以通过移动办公随时查阅通过内部OA发布的工作简报、公告、社会公用信息、电子论坛、电子刊物、大事记、通讯名录等内容,确保用户能及时获取信息并展开工作,提高团队协同工作能力。

1.3.内容

图:

建设内容

如上图,红色框内为本系统建设内容,分为两部分,即面向公众的应用和面向公安干警的应用。

Ø移动通信接入

建立与移动通信网络或者公安通信专网进行交互的接口。

这个接口能够与移动通信网络的各类通信终端进行消息传递。

具体的建设内容包括:

1、建设与短信手机进行短信消息交互的功能模块。

2、建设与手机、电话、传真进行语音、传真消息交互的功能模块。

3、建设与无线数字通信网络进行TCP/IP消息交互的功能模块。

Ø移动应用服务

建立与公安内网上的业务中心和数据中心进行消息交互的接口。

这个接口能够根据各项移动应用系统的要求,对各类业务数据库进行数据查询和输入,同时还可以结合各类应用系统的功能进行消息交互和处理。

具体的建设内容包括:

1、通过网络代替各项移动应用对公安业务数据库进行数据查询,将查询结果转交给移动应用系统。

2、将用户在移动终端上的操作转换为计算机网络上的实际操作,与各项公安业务应用进行信息交互,实现计算机网络和移动通信网络在应用层上的无缝集成。

Ø移动数据查询、指挥调度、消息通知、位置服务、现场执法、监控

在无线通信网络上实现各项移动业务功能,满足公安干警在移动状态下进行各项信息操作的需求。

Ø用户管理、安全管理

建立有效的保密、安全技术体制和管理机制。

作为整个系统的保障,安全管理系统和用户管理系统将贯穿整个系统的始终。

1.4.原则

该系统的建设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Ø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

系统建设用科学的理论和系统的方法统一规划、统一标准。

Ø实用先进,满足未来扩展要求,保护投资:

移动办公系统立足于现有工作的实际需要,以应用带发展,以效益促应用,满足当前的实际应用要求。

系统建设采用成熟的技术,节约资金,实现政府信息数据查询的比较全面的、有机联系和汇集。

同时立足于先进技术,采用最新科学技术,使系统具备国内乃至国际领先的地位。

服务器和网络方面以优化通信流量,提高系统的管理性和安全性为重点。

系统建设应考虑到随着应用逐步完善和今后应用的逐渐增加,还能够进行不断扩展的要求。

保证现有信息系统平滑地过渡到升级后的新系统中,最大限度的利用和保护现有投资使之产生最大的应用效益。

Ø安全可靠,运行管理体制与工程建设同步:

系统要把安全放在重要位置,确保移动应用具有稳定性、可靠性、高效性。

移动办公系统的建设应结合数据加密,备份冗余等一系列安全技术措施,保障系统的安全运行,要提供多种安全保障。

在建设的同时注重运行管理制度的建立,使系统尽快产生稳定的效益。

1.5.术语

1.UMS:

统一消息流转平台

2.BREW:

是一种独立于空中接口的技术,可以运行在诸多网络中,能够提供无线二进制运行环境。

3.WAP:

无线应用协议,WirelessApplicationProtocol,是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结合的第一阶段性产物。

这项技术让使用者可以用手机之类的无线装置上网,透过小型屏幕遨游在各个网站之间。

4.SGIP:

ShortMessageGatewayInterfaceProtocol,本协议所描述的短消息网关接口协议,用于完成在SMG和SP之间,SMG和SMG之间短消息的发送,接收和转发功能,以及SMG和GNS之间路由表的同步功能

2.需求

2.1.业务需求

目前,许多客户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网络办公系统,使用网络进行日常办公,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办公效率,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社会环境日趋复杂,生活、工作节奏速度也日益加快,办公系统需要解除固定的办公室的时空限制,进行工作时空的延伸。

2.1.1.移动信息查询需求

具体讲,是需要在任何时间、在任何地点、通过各种设备对政府所关注信息进行自由查询检索。

2.1.2.移动信息推送需求

除了被动的响应业务查询请求,还应主动的将重要信息“推送”到工作人员手中,比如:

新出台的政策法规,最新的动态管理信息、新发布的文章等。

2.1.3.移动信息反馈需求

在移动状态下,需要及时将工作信息反馈到政府单位的后台系统中。

后台系统要根据工作人员的部门、信息种类,进行信息归档、自动汇总、自动上报和自动通知相关领导和工作单位。

2.1.4.工作信息通知的需求

作为政府机关,在领导与部门人员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保持行政指令传达的快速准确、工作信息交流的及时畅通,是提高办公效率的重要条件。

移动办公信息系统必需提供即时的消息传递机制,支持上级领导的行政命令和部门的工作和会议通知,实时准确的传递到任何地点、任何人员。

2.1.5.移动信息定制需求

不同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在不同时期会对不同的信息内容感兴趣,因此系统应该允许用户定制个性化信息,通过为每个工作人员定制的信息服务,能够帮助用户迅速获取最感兴趣的重要信息,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2.1.6.移动公文处理需求

当领导和工作人员出差或外出执行任务时,行政公文的处理是不能停滞和延误的,这就需要系统利用移动电话和移动办公手段,来延伸办公的环境。

通过将移动办公信息系统与原有的办公自动化系统连接,将办公系统中产生的相关任务或消息,通过短信、自动电话、无线上网、和无线电子邮件等多种技术手段,传递到出差或外出的人员;用户只需通过随身携带的移动电话,移动电话即可随时语音提醒用户有新公文需要处理,可进行公文的批示、任务的安排、问题的回复等信息处理,然后将信息发回,实现移动办公。

2.1.7.其他需求

除以上基本需求外,还应包括通讯录功能,工作安排等个人助理类功能。

2.2.数据需求

2.2.1.整合、集成需求

需要根据现有的数据情况,分析还有哪些数据库尚未建立,对这些数据的图纸和档案资料进行调查和研究,分析需要处理的数据,开发、预留相应的数据接口,将各类基础数据和业务数据整合入库,同时制定数据标准和规范,形成统一的信息资源体系。

2.2.2.交换需求

需要为新建系统提供数据交换接口;与现有系统建立数据交换接口。

2.2.3.更新需求

该系统建设完成后,需保证数据的时效性,需要及时更新,以保证该系统与其他系统数据的同步。

2.3.集成需求

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还将会有其他的数据资源、应用系统的相继建成,还会有新的设备集成,而移动办公信息系统服务于沌口开发区政府部门的日常移动办公,需要能够适时的对这些信息资源、设备进行无缝集成。

2.4.安全保密需求

安全风险包括5个方面,即物理风险、无意错误风险、有意破坏、管理风险、其他风险,基于这些风险需要保证,在物理层进行安全防护,在技术、系统机制、体制管理上保障安全。

2.5.性能需求

Ø稳定性:

在利用本系统正常的工作中,不应出现妨碍工作顺利进行的系统错误或意外中止的情况。

Ø资源利用:

在进行数据的查询、统计、分析的过程中,允许资源的占用率提升及网络带宽占有量的加大,但在操作结束后,应该及时释放所占用的资源,以保证工作人员顺利工作。

Ø使用灵活性:

当系统与其他软件的接口发生变化,用户的操作方式、运行环境、对信息获取方式以及对期望获取的信息结果发生变化时,软件系统要做到易于调整,拥有高度的灵活性。

3.解决方案

3.1.设计策略

Ø符合武汉市沌口开发区信息化建设框架的要求

Ø符合武汉市沌口开发区信息化现状的建设和要求

Ø符合系统质量特性建设设计要求,在实用性、可靠性、安全性、开放性、可扩展性、标准化等方面保证系统质量

Ø采用数据和应用的集中与分布混合部署策略

Ø从网络访问安全、业务安全和信息安全、信息数据标准化等方面,重视系统安全、满足公安执法管理特点

3.2.总体架构

移动办公系统将建立在现有的信息中心基础上,系统的总体框架结构如下:

图:

系统总体架构

如上图所示,图中红色字为本系统建设内容。

该系统基于思路动联UMS(统一消息服务平台)建设。

其中:

第一层:

是终端接入层,移动信息应用的使用者所使用移动设备包括PDA、手机、车载移动设备、便携机等各种移动终端设备。

第二层:

是移动通信网络,实现和现有的移动通讯网络连接,如:

GSM、GPRS、CDMA、PSTN、Internet等多种网络互连互通。

第三层:

是移动应用接入平台,接入移动终端的访问请求。

第四层:

是网络安全隔离层,实现政府信息网和移动接入网的隔离的同时,还负责政府信息网和移动接入网之间的数据传递和转发。

第五层:

放在政府信息网内的移动应用服务平台,位于网络安全隔离层内。

第六层:

是应用支撑平台,它是面向应用程序的,是为平台提供运行环境和应用支撑。

3.3.系统接口与整合方案

3.3.1.两类接口

Ø系统接入接口,指该系统对移动通信网络和移动应用服务的接口:

♦对移动通信层,实现与各种移动通信网络的无缝接入

♦对移动应用服务,实现移动终端发送的请求并获取反馈信息的移动应用服务

具体来说,包括:

短信通讯接口、数据通讯接口、位置服务接口、网络安全隔离数据接口、自动语音通信接口。

Ø系统整合接口,指该系统与其他系统的整合集成接口。

系统进行移动联接的建立、配置、管理和认证,同时实现通过安全隔离设备进行的信息接收与反馈。

3.3.2.三种应用整合

Ø通过应用接口进行整合:

各应用系统各自开放接口参数,进行整合。

Ø通过建立服务接口进行整合:

应用系统预设webservice等服务接口进行整合。

Ø通过建立数据同步进行整合:

进行数据库级的数据同步,从而达到整合信息系统应用的效果。

3.4.网络方案

移动办公系统是依赖于现有各类信息资源或是现有的WEB信息系统。

该系统获取数据的方式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即同步数据库方式和直接访问WEB网页方式。

鉴于对数据保密性的要求,系统拟采用同步数据方式获取数据。

3.5.功能架构

3.5.1.总体功能框架

移动办公信息系统能够为政府管理部门提供全面的增值电信服务支撑平台,该平台应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健壮性和可扩展能力,并能充分保证信息的安全需要。

移动办公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包括政务通知、政务邮箱、工作计划、工作任务、移动公文处理、办公助手,建立在原有信息系统的基础之上,主要依托于原有数据库、办公自动化系统。

3.5.2.具体功能实现

随着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手机、呼机、掌上电脑等移动数字终端设备已经大量普及使用,移动办公的概念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何能够方便、高效率、低成本的实现实时的信息接收和处理,以及如何实现与办公自动化系统之间的无缝集成,也是目前办公自动化系统发展的方向。

所谓移动办公是将办公自动化信息处理系统嵌入到可以随身携带的数据终端,更大程度的提高办公的灵活性、实时性及消除地域差异。

移动办公系统的突出特点是无线接入、掌上办公以及和传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紧密集成。

具体功能包括:

政务通知、政务邮箱、工作计划、工作任务、移动公文处理、日程安排、办公助手、法律法规等。

3.5.2.1.政务通知

通过与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连接,将办公系统中产生的工作指令、会议通知、紧急调度等信息,通过如移动电子邮件、短信通知、自动电话通知、自动传真通知等方式,大批量的群发到工作人员的移动电话或传真,用户只需通过随身携带的手机以无线接入网络的方式检索邮件、短信、语音来电,从而实现快速指挥工作、交流信息的目标。

政务通知模块包括上级通知、上级发文等若干通知类模块。

上级通知

信息来自上级政府部门网站,点击移动办公-上级通知,即可查看当前上级政府的相关通知和发文。

该通知(发文)信息和内部政网站信息保持一致。

发文

通知信息来自管理系统中的通知模块,需要通过帐号密码进行登录后方可从系统中获取对应的信息。

3.5.2.2.政务邮箱

政务邮箱和内部邮箱保持一致。

使用政务邮箱功能需通过SMTP或者POP3协议完成。

系统应配置好针对邮件系统的POP3,SMTP服务器以及登录帐号和密码。

即可在PDA上实现邮件的收发。

3.5.2.3.工作计划

工作计划信息包括年度计划,月度计划,科室计划,专项计划,其他计划功能。

3.5.2.4.工作任务

包括任务布置和个人工作任务。

3.5.2.5.移动公文处理

系统通过移动存储技术与移动通讯技术的结合,提供与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无缝集成。

在传统的电话、传真、网络等通讯方式的基础上,移动办公系统利用无线互联网技术,使得办公的文档信息在传输和签批中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当政府机关领导或工作人员出差时,可以通过移动电话或掌上电脑接入无线互联网,实现随时随地的日常办公,使公文处理不再搁置。

工作人员可以从现有办公系统中,把需要处理的文档信息下载到移动电话或掌上电脑中,批示后再通过无线上网把批示结果传回到办公系统,实现完整的工作流。

系统提供与手机的通讯功能,可以将会议通知、日程安排或工作计划通过短信息或移动电子邮件的方式,自动发送到目标用户的手机或者掌上电脑上,提示用户进行处理。

3.5.2.6.日程安排和办公助手

日程安排

通过日程安排模块,用户可对自己的工作日程做出安排并保存,并可要求系统进行及时的提醒。

办公助手

办公助手中提供了若干实用的小程序,方便用户使用。

目前,办公助手模块中包含“记事本”,“计算器”,“通讯录”,“天气预报”等实用内容,其中天气预报取自当地气象局的气象信息发布网站,为权威的实时动态信息。

3.5.2.7.法律法规查询

法律法规模块包含了相关的多部法律可供查询,为工作人员在移动工作过程中提供准确的依据。

点击“法律法规”菜单,即可对法律法规进行浏览。

系统收集有多部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下拉框选择,可查看自己希望查看的法律法规条款,如下图:

3.5.2.8.信息传送管理

依托于搭建在无线网络上的统一消息平台进行业务支撑,主动的将重要信息“推送”给工作人员,通过向特定用户群发短消息、自动语音电话通知、语音文件等传递方式,可以将信息大批量的群发到相关单位、人员的信息终端上,实现快速指挥工作、交流信息的目标。

用户身份认证

通过浏览器,可以访问信息推送模块的站点,进行身份认证,首先出现登录窗口,用户输入用户名和口令后,系统将自动判断用户的身份类别,并将用户导引到不同的权限页面上去。

选择收件人

根据工作需要点击“通讯录”,出现相关名单列表,进行选择。

可以单击“全选”以选中该单位所有成员。

除了选定部门以及成员以外,还可以选择某个特定的工作组。

也可以给固定电话发送“语音通知”。

电话号码前要填加区号,例如:

4651628。

定制发送内容

可以直接在“内容”区域输入要发送的消息内容。

系统提供了若干主题,可以直接选择,如“会议通知”、“要闻发布”等类别,这些类别可由用户自由添加。

如果要播放语音文件,先点击“选择语音文件”按钮,此时将弹出一个语音文件的选择对话框,所编排的语音文件都列在这个列表中,选择相应的文件即可。

设置发送时间

若发送时间一栏中为空,系统则默认为是立即发送;如果要固定在某一时刻发送,则需要设定发送时间。

点击“发送时间”,则弹出选择时间的对话框。

在这里面可以自由的选择年度、月份、日期,并可从下拉列表中选择具体的发送时间,单击“确定”即可设置完成。

如果要取消设置好的发送时间,点击后面

即可取消。

查看回复消息

如果需要用户回馈该信息,则选中“要求回复”框,此时将列出选定类别的回复内容。

如会议通知的回复内容是“1、参加2、不参加3、不确定”。

用户在收到该通知的时候,将听到系统提示,选择回复项。

如果用户选择1,那么在发送状态结果中将显示用户的选择是参加该会议。

选择某一条消息,可以进入到“发送详细情况”页面中查阅该消息内容、发送的对象,以及发送的成功状态。

选择发送方式

用户可以选择语音、短信、传真、电子邮件、寻呼、彩e以及WAP等形式发送消息,并可根据情况,选择是否填加发送人签名。

选中“加入签名”框后,将在短信或者语音通知的后面附上“发信人:

〈登录人的姓名〉”。

模板定制

如果用户想自己定制内容模板和回复方式,可点击“模板设置”和“回复设置”,在如下界面中进行模板和回复的设置,用户在这里便可以根据个人需要增加、删除、编辑内容模板和回复内容。

用户管理

每个单位的管理员都可以管理本单位的用户,增添、修改或者删除现有的用户,并指定其他用户为系统管理员协助进行管理。

团体通讯簿

每个单位的管理员都可以建立自己单位的通讯簿,共享单位的公共联系人,并指定每个通讯簿目录的访问权限,只有经过授权的用户才能访问到指定的通讯簿目录。

3.5.2.9.后台管理

后台管理,需实现系统用户管理,用户角色管理,角色模块配置管理等功能。

通过它可以方便灵活地实现对系统用户的管理。

◆用户登录

只有经过系统管理员新建并赋予了相关权限的用户才能登录本系统进行个人信息的管理和管理属于自己的用户。

◆用户管理

系统管理员创建用户,用户根据初始密码使用系统之后可以自行修改密码。

可以为内部每一个员工建立用户,用户管理中需要设定用户短信收件箱特服号码,完成收件功能。

系统管理员可以修改所有用户,包括给该用户重新分配角色及修改基本信息等。

◆用户分组

普通管理员可以在这里批量给用户加入或删除某角色,可加入的角色是管理员的子角色

◆用户角色管理

角色管理可以添加或修改角色,可以添加各部门的普通用户角色。

用户角色分为三种角色,系统管理员、部门管理员、系统一般使用人员。

系统管理员负责系统维护,进行用户管理。

部门管理员,可以对本部门的用户进行管理,管理团体联系人,对联系人进行授权。

◆角色模块配置

不同角色有不同模块的操作权限。

◆个人信息管理

普通用户可使用该系统修改密码等基本信息,并且可以查看自己的日志信息。

4.保障体系

为保证移动办公信息系统能够安全有效地运行,我们为系统建设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保障体系:

4.1.物理安全

物理安全是保护计算机网络设备、设施以及其它媒体免遭地震、水灾、火灾、雷击等自然灾害,人为的破坏或操作失误及各种计算机犯罪行为导致的破坏过程。

物理安全可以分为三类:

环境安全、设备安全和媒体安全。

Ø设备安全

与移动办公信息服务平台相关的设备安全主要包括设备的防盗、防毁、防电磁信息辐射泄漏、防止线路截获、抗电磁干扰及电源保护等。

平台采用的硬件设备均由知名厂商生产,完全符合设备使用需求,并且所有的设备都在系统集成专家的指导下进行安装,配合制度完善的机房安全管理手段,能充分保证设备资产的安全性。

Ø环境安全

环境安全是指对系统所在环境的安全保护,如区域保护和灾难保护(参见国家标准GB50173-93《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范》、国标GB2887-89《计算站场地技术条件》、GB9361-88《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

移动办公信息服务平台的系统设备放在符合IDC机房要求的网络机房中,符合系统对环境安全的要求。

Ø灾难预防与恢复:

灾难从类型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自然灾害:

造成计算机灾难的自然灾害有:

火灾、水灾、雷击、台风、地震、鼠害等。

●主机系统故障:

数据库系统故障、系统软件故障、硬盘损坏、网卡故障、电源故障、应用系统缺陷、其它故障。

●主机房故障:

主机房电源故障、主机房通讯故障、主机房水灾、主机房火灾、主机房鼠害。

●整幢楼房故障:

整幢楼房电源故障、整幢楼房火灾或水灾、整幢楼房其它灾害。

●人为因素:

由于应用系统缺陷、误操作、人为蓄意破坏、外来暴力事件等都将直接影响系统的安全运行。

Ø移动办公信息服务平台的预防灾难的方法有以下几点:

●建立了重要设备备份机制,包括重要主机、UPS,确保设备损坏时能及时切换到备份设备。

●建立了系统数据备份机制,保证重要数据的日备份,以便数据丢失时的数据恢复。

●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制度,严格按照规定操作系统,杜绝人为因素的灾难发生。

4.2.网络安全

网络系统安全主要包括网络平台安全、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库系统安全。

移动办公信息服务平台的网络平台安全主要体现在政府内网、专网与公共移动传输网络之间的隔离、网络访问控制、网络入侵检测;

操作系统安全主要体现在病毒防范、灾难应急处理、日志管理与审计跟踪;

数据库系统安全主要体现在灾难应急处理、日志管理与审计跟踪等方面。

Ø入侵检测

要维护真正安全的环境,只是具备安全系统还远远不够。

如果总假设自己不会受到攻击,或认为防护措施已足以保护自己的安全,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化宗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