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讲案.ppt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61251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PPTX 页数:14 大小:1.7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吴三桂讲案.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吴三桂讲案.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吴三桂讲案.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吴三桂讲案.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吴三桂讲案.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吴三桂讲案.pptx

《吴三桂讲案.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吴三桂讲案.ppt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吴三桂讲案.pptx

最知名的汉奸非秦桧和吴三桂莫属,那么什么才叫“汉奸”呢,汉奸,原指出卖汉族利益的汉族败类,后引申为出卖中国利益的卖国贼。

例如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出现了很多为日本人卖命的汉奸。

大多情况下泛指背叛中华民族,投靠侵略者,充当其走狗,出卖我们国家民族利益的败类,也即通敌或叛国的中国人。

辞海的解释是“原指汉族的败类,现泛指中华民族中投靠外国侵略者,甘心受其驱使,或引诱外国入侵中国,出卖祖国利益的人”。

在吴三桂所处的历史时期,明与清是两个不同的民族建立的不同的国家,汉满两个民族没有血缘同源关系,文化同源关系。

从努尔哈赤起兵反明起,辽东大地战火纷飞,生灵惨遭屠戮,后金(清)对明的战争就可以定性成为侵略战争,因而吴三桂被当作汉奸是不冤枉的。

放在秦桧所处的时期也是一个道理。

我们要把历史人物放回历史,在甲申年(1644年)之前,吴三桂的主要经历,万历四十年(1612年)吴三桂出生于关外的汉镇中后所,出身于辽西将门望族,自幼习武,善于骑射吴襄奉旨调进北京,娶了祖大寿的妹妹为妻。

祖大寿是世居辽西的望族,吴襄成为祖大寿的妹夫,吴三桂成了祖大寿的外甥。

祖、吴两家的联姻,使吴襄、吴三桂父子找到了坚强的靠山,也使祖氏家族的势力更加壮大。

吴三桂在父亲吴襄和舅舅祖大寿等的教诲和影响下,既学文,又学武,不到二十岁就考中武举,从此跟随父亲吴襄和舅舅祖大寿,开始他的军旅生涯。

崇祯三年(1630年),皇太极第一次率领大军绕道蒙古入关,祖大寿应朝廷之命支援,在建昌(今天辽宁凌源)与皇太极部相遇。

当时吴三桂父亲吴襄率骑兵侦察被清军围困,吴三桂带五十余名家丁救其父于四万满洲人之中,孝勇之举遍闻天下,有“勇冠三军、孝闻九边”的美誉。

崇祯八年(1635年),吴三桂被擢为前锋右营参将,时年23岁。

崇祯十一年(1638年)九月,任前锋右营副将,相当于副总兵,时年26岁崇祯十二年(1639年)吴三桂被擢为宁远团练总兵,时年27岁。

崇祯十四年(1641年)松锦之战中率军逃跑,仅以身免,崇祯十七年(1644年)初,面临覆亡命运的明朝便把赌注押在了关外拥有重兵的吴三桂身上。

不少朝臣如王永吉、吴麟征等先后上疏,要求撤宁远之师以入卫京城。

大顺军直指京师,崇祯诏征天下兵勤王,三月五日加封吴三桂为平西伯,命吴三桂火速领兵入卫北京。

“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致逆贼直逼京师,然皆诸臣误朕也。

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

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三月二十二日吴三桂兵至玉田一带,这时突获京师陷落崇祯自缢的消息。

明朝的灭亡使吴三桂失去倚靠,为了寻找新主,此后一个多月,吴三桂在各种政治势力间进行投机活动。

李自成曾多次招降,吴三桂再三犹豫,曾一度有投降李自成的念头,据传(注,意:

只是据传)后来听说爱妾陈圆圆被李自成部下掳去而作罢。

两面受敌的吴三桂,对内不敌李自成,对外难挡多尔衮。

陈圆圆和吴家亲人都成了李自成的人质。

为保全家人性命,吴答应与李自成议和,为防李自成有诈,又私下以黄河南北分治为条件向多尔衮求助。

自己的地位和利益才是吴三桂变节的根本原因,这符合他和他父亲在之前多次表现出的投机作风,降清后的吴三桂,四月二十二,一片石战役中,吴三桂和清军共同击败李自成但作为降清的汉族地主阶级的代表,吴三桂和清政府之间仍有着相当大的距离。

首先,吴三桂之乞师击李,打的是“复君父之仇”的旗号。

顺治二年(1645年)八月,在李自成主力基本被消灭之后,清政府将其从前线调回,“出镇锦州”。

对于清政府的这种安排,吴三桂了然于心。

从此以后,他再也不提什么“复君父之仇”,而是望风转舵,称崇祯帝为“故主”,反复表白自己“矢忠新朝”了。

顺治四年(1647年),清政府又调吴三桂入关,与八旗将领李国翰同镇汉中,剿杀西北地区的抗清义军余部。

在此期间,吴三桂为了表示自己清朝的忠诚,不但对农民军残部进行残酷的镇压,动辄屠城,而且,对一些起兵抗清的朱明后裔,他也不遗余力地去斩尽杀绝。

吴三桂思想和行动的转变使得清朝中央政府对他更加倚重,西北地区抗清义军残部被剿杀殆尽。

顺治八年(1651年),清政府又命吴三桂和李国翰一起率军入川,攻打张献忠义军余部。

几年之中,先后平定重庆、成都等两川重镇。

顺治十四年(1657年),吴三桂又以平西大将军职,南征云贵,攻打南明最后一个政权桂王永历政权。

顺治十六年(1659年),吴三桂攻下云南。

攻下云南后,即委其开藩设府,镇守云南,总管军民事务。

顺治十八年(1661年),师出缅甸,擒获永历帝,押解昆明处死,康熙十二年(1673年)春,镇守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疏请归老辽东,康熙皇帝遂乘势作出了令其移藩的决定。

而后,又对镇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的撤藩要求也依例照准。

在形势的逼迫下,吴三桂也假惺惺地上书朝廷,请求撤藩,实则希冀朝廷慰留他。

对于吴三桂的真实意图,康熙非常清楚。

他认为,吴三桂和朝廷对立已久,“撤亦反,不撤亦反。

不若及今先发,犹可制也”。

于是力排众议,毅然决定允其撤藩,还派专使至滇,雷厉风行地经理撤藩事宜。

十一月,吴三桂诛杀云南巡抚朱国治,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提出“兴明讨虏”,起兵造反吴三桂在“矢忠新朝”三十年后,又扯起了复明的旗号。

反叛之前,率部下祭扫桂王陵墓,“恸哭,伏地不能起”,对部下大加煽动。

反叛之后,发布檄文,指责满清“窃我先朝神器,变我中国冠裳”,并声称要“共举大明之文物,悉还中夏之乾坤”。

由于吴三桂专制滇中十四年,在反叛之初,叛军乘锐连下贵州全省、湖南的衡州。

福建靖南王、广东平南王二藩和吴三桂在各地的党羽如四川之郑蛟麟、谭弘、吴之茂,广西之罗森、孙延龄,陕西之王辅臣,河北之蔡禄等也先后揭起叛旗,纷纷响应。

一时之间,形势对吴三桂非常有利。

康熙十三年(1674年),吴三桂称为“周王”元年。

康熙十五年(1676年),是双方军事形势发生重要转折的一年。

由于兵兴三年,吴三桂深感兵力、财力严重不足,而吴三桂在各地的党羽也纷纷离心离德,各有图谋。

康熙十七年(1678年)六月初,吴三桂在都城衡州(今衡阳市)亲点大将马宝,并授计率5万大军南下,攻击兵家必争之地永兴,两战两胜,大创清军,一战击毙都统宜里布、护军统领哈克三,夺据清军河外营地(永兴依耒水而立,此水上接衡州,下通广东);一战大败前锋统领硕岱、副都统托岱、宜思孝所率援军,营垒被冲垮,河南岸失陷,清军被迫退回广东,给清军和康熙以严重的军事打击。

六月中旬,张皇后驾崩,吴三桂精神受挫。

七月,吴三桂亲自部署对广东、广西的大规模进攻。

在衡州派出大将胡国柱、夏国相率十万大军,突入两广,几度得手,尤其在广西取得了更大的进展,除了梧州,全部都被吴军收回。

北部岳州战事由吴三桂侄儿吴应期主持,御清军于湖湘门外,清军几次渡江,均未得逞。

然而,吴三桂之前残杀抗清义士忠臣,缢杀永历帝的行为已经让他的“兴明讨虏”的旗号变得苍白无力,康熙十七年(1678年)八月,衡州酷热,吴三桂加之心情不舒,焦虑过重,肝火过盛,便突然得了“中风噎嗝”的病症,随后又添了“下痢”病症,太医百般调治,终不见效。

吴三桂便授意心腹大臣,迎接皇孙吴世璠来衡州继位,托付后事。

八月十八日深夜,吴三桂在都城衡州(今衡阳)皇宫驾崩,时年六十七岁,只做了五个多月的皇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