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习题集及答案.docx
《生物化学习题集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化学习题集及答案.docx(15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物化学习题集及答案
生物化学习题集及答案
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1-4)
第二章核酸的结构与功能………………………………(5-9)
第三章酶与维生素………………………………………(10-16)
第四章糖代谢……………………………………………(17-21)
第五章脂类代谢…………………………………………(22-28)
第六章生物氧化…………………………………………(29-32)
第七章氨基酸代谢………………………………………(33-37)
第八章核苷酸代谢………………………………………(38-41)
第九章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42-46)
第十章DNA的生物合成(复制)………………………(47-50)
第十一章RNA的生物合成(转录)……………………(51-55)
第十二章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翻译)…………………(56-58)
第十三章基因表达调控…………………………………(59-61)
第十四章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62-65)
第十五章细胞间信息传递………………………………(66-71)
第十六章血液的生物化学………………………………(72-75)
第十七章肝脏的生物化学………………………………(76-81)
第十八章癌基因、抑癌基因与生长因子………………(82-84)
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7学时)
教学大纲要求
掌握:
1.蛋白质元素组成及特点、肽键的概念。
2.蛋白质一、二、三、四级结构的概念及其稳定因素,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基本形式。
3.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4.蛋白质两性解离性质、等电点和变性的概念。
熟悉:
1.组成人体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的种类及氨基酸的通式、亚基的概念。
2.蛋白质沉淀、紫外吸收及呈色反应等性质。
了解:
1.蛋白质的生理功能、蛋白质的分类、模序及分子伴侣的概念。
2.蛋白质变性凝固概念,蛋白质分离和纯化方法、一级结构和空间
结构测定的基本原理。
自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测得某一蛋白质样品的含氮量为0.16g,此样品约含蛋白质多少克?
A.0.50B.0.75C.1.00D.2.00
2.下列哪种氨基酸是碱性氨基酸?
A.丙氨酸B.亮氨酸
C.赖氨酸D.色氨酸
3.下列哪种氨基酸是酸性氨基酸?
A.异亮氨酸B.谷氨酸
C.甲硫氨酸D.组氨酸
4.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
A.L-β-氨基酸B.L-α-氨基酸
C.D-α-氨基酸D.D-β-氨基酸
5.维持蛋白质分子一级结构的化学键主要是:
A.二硫键B.盐键
C.氢键D.肽键
6.关于肽键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A.肽键的长度比相邻的N-C单键短
B.肽键具有部分双键性质
C.与肽键中C-N相连的四个原子处在同一平面上
D.肽键可以自由旋转
7.维持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主要化学
键是:
A.疏水键B.盐键
C.氢键D.肽键
8.蛋白质分子中α-螺旋结构属于蛋
白质:
A.一级结构B.二级结构
C.三级结构D.四级结构
9.关于蛋白质分子三级结构的描述错误的是:
A.球状蛋白质均具有这种结构
B.亲水基团多位于三级结构的表面
C.蛋白质分子三级结构的稳定性主要由次级键维持
D.具有三级结构的蛋白质都具有生物学活性
10.具有四级结构的蛋白质的特征是:
A.分子中必定含有辅基
B.每条多肽链都具有完整的生物学活性
C.由两条或两条以上具有完整三级结构的多肽链借次级键缔合而成
D.四级结构的稳定性由肽键维持
11.决定蛋白质高级结构的主要因素是:
A.分子中氢键
B.分子中肽键
C.分子中盐键
D.分子中氨基酸的组成及排列顺序
12.蛋白质胶体颗粒在下列哪种溶液中易沉淀?
A.溶液pH=pIB.在水溶液中
C.溶液pH=7.0D.溶液pH≠pI
13.血清蛋白在pH8.3的电解质缓冲液中电泳时,其泳动方向是:
A.向正极移动
B.向负极移动
C.停留在原点
D.有的向正极移动,有的向负极移动
14.pI=4.7的血清白蛋白在下列哪种电解质缓冲液中带正电荷?
A.pH=4.7B.pH=6.0
C.pH=7.0D.pH=4.0
15.蛋白质的pI是指:
A.蛋白质溶液的pH=7时,蛋白质分子正负电荷相等的pH值
B.蛋白质分子呈正离子状态时溶液的pH值
C.蛋白质分子呈负离子状态时溶液的pH值
D.蛋白质分子的净电荷为零时溶液的pH值
16.维持蛋白质溶液的稳定因素是:
A.蛋白质溶液是大分子溶液
B.蛋白质溶液具有扩散现象
C.蛋白质分子带有电荷
D.蛋白质分子的表面电荷及水化膜17.蛋白质变性是由于:
A.氨基酸的组成改变
B.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改变
C.肽键的断裂
D.蛋白质空间结构被破坏
18.蛋白质一级结构是指:
A.蛋白质分子中各种化学键
B.蛋白质分子的形态和大小
C.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种类和数量
D.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残基的排列顺序
19.下列哪种因素不易使蛋白质变性?
A.加热震荡B.有机溶剂
C.重金属盐D.盐析
20.蛋白质变性不涉及:
A.氢键断裂B.肽键断裂
C.疏水键断裂D.二硫键断裂
21.不属于结合蛋白质的是:
A.核蛋白B.糖蛋白
C.脂蛋白D.白蛋白
22.盐析法沉淀蛋白质的原理是:
A.调节蛋白质溶液的pH
B.降低蛋白质溶液的介电常数
C.与蛋白质结合形成不溶性盐
D.中和表面电荷、破坏水化膜
23.组成人体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不
含:
A.甘氨酸B.蛋氨酸
C.瓜氨酸D.精氨酸
24.蛋白质分子中亚基的空间排布属于蛋白质的:
A.二级结构B.模序结构
C.三级结构D.四级结构
25.锌指结构属于蛋白质的:
A.一级结构B.模序结构
C.结构域D.四级结构
26.有关分子伴侣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以促进肽链的正确折叠
B.可以维持蛋白质的空间构象
C.在二硫键的正确配对中不起作用
D.在亚基聚合时发挥重要作用。
二.填空题
1.组成蛋白质的主要元素有、
、、和五种。
其中
元素含量相对恒定,约占蛋白质含量的。
2.组成人体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共
有种,除脯氨酸外在其结构上的
共同特点是α-碳原子上都结合有
和两种基团。
根据氨基酸侧链的结构和性质不同可将其分为
,,
和四类。
3.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指多肽链中
。
4.蛋白质分子中,一个氨基酸的α-
碳原子上的基团与另一个氨基
酸的α-碳原子上的基团脱水
缩合形成的化学键称。
维持蛋白质三级结构的化学键主要有
、和等。
5.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主要包括,
,和
四种形式。
6.稳定蛋白质亲水胶体的两个因素
是和。
7.常用沉淀蛋白质的方法有,
,和等。
8.蛋白质分子的长轴和短轴之比小于10的称为,大于10的
为。
按蛋白质的分子组成分类,分子仅由氨基酸组成的称,分子由蛋白质和非蛋白质两部分组成的称;
其中非蛋白质部分的称。
9.蛋白质彻底水解的产物是各种
的混合物。
10.不同蛋白质在电场中的泳动速度
决定于其分子的和等。
11.蛋白质对nm波长有最大吸收,其原因是。
三.名词解释
1.肽键
2.motif(模序)
3.蛋白质的两性解离和等电点
4.盐析
5.分子伴侣
6.肽单元
7.电泳
8.糖蛋白和蛋白聚糖
四.问答题
1.蛋白质中哪一种元素含量比较恒定?
测量其含量有何用途?
2.何谓蛋白质的变性作用?
在实际工作中有何应用(举例说明)?
3.何谓蛋白质的一、二、三、四级结
构?
维持各级结构的化学键主要是什么?
4.说明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2.C3.B4.B5.D6.D7.C8.B9.D10.C11.D12.D13.A14.D15.D16.D17.D18.D19.D20.B21.D22.D23.C24.D25.B26.A
二.填空题
1.C、H、O、N、S;N,16%
2.20,氨基,羧基,非极性疏水氨基酸、极性中性氨基酸、酸性氨基酸、碱性氨基酸。
3.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4.羧基、氨基,肽键,疏水键、盐
键、氢键
5.α-螺旋、β-折叠、β-转角、无规卷曲
6.表面电荷、水化膜
7.盐析、有机溶剂、某些有机酸、金属盐
8.球状蛋白、纤维状蛋白,单纯蛋白、结合蛋白、辅助因子
9.氨基酸
10.大小、带电状态
11.280、蛋白质分子中有含共轭双键的
氨基酸
三.名词解释
1.一个α-氨基酸的羧基和另一个α-氨基酸氨基脱水缩合形成的化学键,叫肽键。
2.在蛋白质分子中,可发现二个或三个具有二级结构的肽段,在空间上相互接近,形成一个特殊的空间构象并具有相应的功能,称为模序。
3.由于所有的蛋白质都含有碱性的α-氨基和酸性的α-羧基,既可以在酸性溶液中与H+结合成带正电的阳离子,也可以在碱性溶液中与OH—结合成带负电的阴离子,即蛋白质的两性解离。
当蛋白质溶液处于某一pH时,蛋白质解离成正、负离子的趋势相等,即成为兼性离子,净电荷为零,此时溶液的pH称为蛋白质的等电点。
4.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高浓度的中性盐,破坏蛋白质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因素,从而析出蛋白质的方法,叫盐析。
5.在蛋白质合成时,其空间构象的正确形成,除一级结构为决定因素外,还需要一类特殊的蛋白质参与,它可以促进蛋白质分子折叠成正确的空间结构,这种蛋白质叫分子伴侣。
6.参与肽键的6个原子(Cα1,C,O,N,H,Cα2)位于同一平面,Cα1和Cα2在平面上所处的位置为反式构型,此同一平面上的6个原子构成肽单元。
7.指带电粒子在电场中作定向移动的现象称为电泳。
8.糖蛋白和蛋白聚糖均由糖和蛋白质经共价键相连组成,但二者的糖链结构不同。
糖蛋白中糖的比例较小而蛋白质含量较多,故蛋白质的性质占优势。
蛋白聚糖中多糖占重量的50%以上,可高达95%,而主要表现为糖的性质。
四.问答题
1.组成蛋白质的主要元素有C、H、O、N、S,其中N元素的含量相对恒定,约占蛋白质总量的16%。
在实际工作中常常采用测定样品中氮的含量来推算蛋白质的含量。
2.蛋白质在某些理化因素的作用下,空间结构被破坏,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及生物学活性的丧失,称为蛋白质的变性作用。
实际工作中常常应用高温高压乙醇等有机溶剂来消毒及灭菌,其原理是使细菌蛋白质变性;此外,低温保存疫苗也是保存蛋白质制剂的必要条件(低温可防蛋白质变性)。
3.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指蛋白质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主要由肽键维持。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指多肽链主链原子的局部空间排布,不包括侧链的构象。
主要由氢键维持。
蛋白质三级结构:
指整条多肽链中全部氨基酸残基的相对空间位置,即整条多肽链所有原子在三维空间的排布。
主要由次级键维持。
蛋白质四级结构:
指由两条或两条以上具有完整三级结构的多肽链借次级键彼此缔合而成。
主要由次级键维持。
4.
(1)蛋白质的结构是功能的基础,结构变化功能也变化;结构破坏而功能丧失。
(2)一级结构决定空间结构,空间结构决定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
第二章核酸的结构与功能(4学时)
教学大纲要求
掌握:
1.核苷酸的分类、基本组成成分及其相互间的连接方式。
2.核酸一级结构的定义、DNA和RNA分子组成的区别、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的连接方式、方向性。
3.DNA双螺旋结构特点及DNA的功能。
4.RNA的种类及功能、真核生物mRNA的结构特点。
5.DNA变性、复性及分子杂交的定义及原理;Tm及DNA的增色效应的概念。
熟悉:
1.核苷酸的结构及命名、核酸的书写方式。
2.DNA超螺旋结构、核蛋白体的组成,tRNA的二级结构特点。
3.核酸的一般理化性质。
了解:
1.DNA二级结构的多样性,tRNA三级结构的特点及rRNA的
结构特点。
2.核酸酶的定义、分类及应用。
自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核酸含量测定中,可用于计算核酸含量的元素是:
A.碳B.氢C.氧D.磷
2.下列哪种碱基只存在于RNA而不存在于DNA?
A.腺嘌呤B.鸟嘌呤
C.尿嘧啶D.胞嘧啶
3.DNA与RNA完全水解后,其产物的特点是:
A.核糖相同,碱基部分相同
B.核糖不同,碱基相同
C.核糖相同,碱基不同
D.核糖不同,部分碱基不同
4.核酸中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是:
A.2',3'磷酸二酯键
B.糖苷键
C.2',5'磷酸二酯键
D.3',5'磷酸二酯键
5.组成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是:
A.多核苷酸B.单核苷酸
C.含氮碱基D.磷酸和核糖
6.含稀有碱基较多的核酸是
A.mtDNAB.rRNA
C.tRNAD.mRNA
7.核酸对下列哪一波长附近有最大吸收峰?
A.200nmB.220nm
C.260nmD.280nm
8.核酸分子中储存、传递遗传信息的关键部分是:
A.碱基序列B.核苷
C.磷酸二酯键D.磷酸戊糖
9.核酸对紫外线的吸收主要由哪一结构产生?
A.氢键B.糖苷键
C.磷酸二酯键
D.嘌呤环和嘧啶环上的共轭双键
10.DNA的中文名称是:
A.脱氧核糖核苷酸B.核糖核苷酸
C.脱氧核糖核酸D.核糖核酸
11.下列关于RNA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组成核糖体的RNA主要是rRNA
B.mRNA分子中含有遗传密码
C.RNA可分为mRNA、tRNA、rRNA等
D.胞浆中只有mRNA
12.DNA的二级结构为:
A.双螺旋结构B.超螺旋结构
C.α-螺旋D.β-片层
13.下列关于DNA二级结构的说法哪项是错误的?
A.双螺旋中碱基组成遵循chargaff规则
B.双螺旋内侧碱基之间借氢键相连
C.磷酸与脱氧核糖组成双螺旋的骨架
D.双螺旋结构中两条链方向相同
14.DNA双螺旋每旋转一周沿螺旋轴上升:
A.0.34nmB.3.4nm
C.5.4nmD.6.8nm
15.下列关于tRNA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tRNA分子中有一个可变环
B.含有密码子环
C.tRNA3′端有连接氨基酸的臂
D.tRNA二级结构为三叶草形
16.DNA二级结构中,互补碱基的配
对规律是:
A.A-G,T-CB.G-C,T-A
C.A-C,G-TD.A-T,G-U
17.DNA的Tm值较高是由于下列哪组核苷酸含量较高所致?
A.G、AB.C、G
C.A、CD.T、A
18.关于DNA分子中碱基组成规律错误的是
A.A+C=G+TB.A+T=G+C
C.A+G=C+TD.A=T,G=C
19.DNA分子中腺嘌呤的含量是15%,则胞嘧啶的含量为:
A.7.5%B.15%C.30%D.35%
20.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A.核酸链的书写方向为5'→3'方向,
其5'-端总是写在左边
B.多核苷酸链的3′端为磷酸基团
C.多核苷酸链的5′端为磷酸基团
D.核酸分子具有极性
21.DNA变性是指:
A.分子中磷酸二酯键断裂
B.DNA分子中碱基丢失
C.互补碱基之间氢键断裂
D.DNA分子由超螺旋转变为DNA双螺旋
22.大部分真核细胞mRNA的3'-末端都具有:
A.多聚GB.多聚A
C.多聚CD.多聚T
23.组成核小体的成分是:
A.RNA和组蛋白
B.rRNA和组蛋白
C.DNA和酸性蛋白
D.DNA和组蛋白
24.下列关于tRNA的叙述错误的是
A.5'-末端为C-C-A
B.tRNA分子中含较多稀有碱基
C.tRNA的二级结构通常是三叶
草形
D.在RNA中它是最小的单链分子
二.填空题
1.核酸可分为和
两大类。
2.核酸完全水解的产物是
和。
3.体内的嘌呤碱主要有和
,嘧啶碱主要有
、和。
某些RNA分子中还含有微量的其它碱基,称为。
4.嘌呤环上第位氮原子与戊糖的第位碳原子相连形成
键,通过这种键相连而形成的化合物叫。
5.嘧啶环上第位氮原子与戊糖
的第位碳原子相连形成
键,通过这种键相连而形成的化合物叫。
6.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它们之间是通过键相连的。
7.体内两种主要的环核苷酸是
和。
8.DNA二级结构的重要特点是形成
结构,此结构内部是由
通过相连而成。
9.核酸对紫外光的吸收峰值为
nm。
10.DNA分子双螺旋结构中A-T之
间有个氢键,而C-G之间有
个氢键。
11.RNA主要分为,
和三类。
12.tRNA的二级结构中环
识别密码子,携带氨基酸的部位是
。
三.名词解释
1.核小体
2.碱基互补规律
3.Z-DNA
4.增色效应
5.Tm值
6.核蛋白体
7.核酶、核酸酶
8.核酸分子杂交
9.DNA的一级结构
10.DNA变性
四.问答题
1.用32P标记的病毒感染细胞后产生有标记的后代,而用35S标记的病毒感染细胞则不能产生有标记的后代,为什么?
2.一种DNA分子含40%的腺嘌呤核苷酸,另一种DNA分子中含30%的胞嘧啶核苷酸,哪一种DNA的Tm值高?
为什么?
3.简述真核生物mRNA的结构特点。
.
4.简述DNA双螺旋结构模式的要点。
5.简述两种核酸的主要不同点。
6.核苷、核苷酸、核酸三者在分子结构上的关系是怎样的?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2.C.3.D.4.D.5.B.6.C.7.C.8.A9.D10.C.11.D.12.A.13.D.14.B.15.B
16.B.17.B.18.B.19.D20.B21.C.22.B
23.D.24.A
二.填空题:
1.DNA、RNA
2.碱基、戊糖、磷酸
3.A、G、C、T、U、稀有碱基
4.9、1、糖苷键、嘌呤核苷
5.1、1、糖苷键、嘧啶核苷
6.单核苷酸、3',5'-磷酸二酯键
7.cAMP,cGMP
8.双螺旋、碱基、氢键
9.260
10.2、3
11.mRNA、tRNA、rRNA
12.反密码环、氨基酸接受臂(3'端CCA—OH)
三.名词解释
1.核小体由DNA和组蛋白共同构成。
组蛋白分子共有五种,分别称为H1,H2A,H2B,H3和H4。
各两分子的H2A,H2B,H3和H4共同构成了核小体的核心,DNA双螺旋分子缠绕在这一核心上构成了核小体。
2.在DNA双链结构中,腺嘌呤始终与胸腺嘧啶配对存在,形成两个氢键(A=T),鸟嘌呤始终与胞嘧啶配对存在,形成三个氢键(G≡C)。
这种配对方式称为碱基互补规律。
3.Z-DNA为DNA的二级结构的形式,这种DNA是左手螺旋。
在主链中各个磷酸根呈锯齿状排列,有如“之”字形一样,因此叫它Z构象;在体内,不同构象的DNA在功能上有所差异,可能参与基因表达的调节和控制。
4.DNA的增色效应是指DNA在其解链过程中,更多的共轭双键暴露,DNA的A260增加,与解链程度有一定的比例关系。
这种现象称DNA的增色效应。
5.DNA变性过程中,紫外光吸收值达到最大值的50%时的温度称为DNA的解链温度(Tm)。
在Tm时,DNA分子内50%的双链结构被解开。
Tm值与DNA的分子大小和所含碱基中的G、C所占比例相关。
6.核蛋白体是由rRNA与核蛋白体蛋白共同构成的复合物,,分为大、小两个亚基。
其功能是作为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7.具有自我催化能力的RNA分子自身可以进行分子剪接,这种具有催化作用的RNA被称为核酶。
能水解核酸的酶称为核酸酶,有内切酶和外切酶之分。
8.热变性的DNA经缓慢冷却过程中,具有碱基序列部分互补的不同的DNA之间或DNA与RNA之间形成杂化双链的现象称为核酸分子杂交。
9.指DNA分子中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10.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DNA双链的互补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断裂,使DNA的双螺旋结构松散,成为单链的现象。
四.问答题
1.用32P标记病毒时,同位素将参入到核酸分子中,而用35S标记细胞时,同位素将参入到蛋白质中。
由于只有核酸而非蛋白质可以作为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出现于子代分子,因此只有32P标记病毒时子代中才会检测到标记。
2.第二种DNA的Tm值高于第一种。
因为第一种DNA分子A为40%,T也是40%,C,G只占20%。
第二种DNA中,C,G各占30%,含有较高的鸟嘌呤和胞嘧啶配对,因而碱基互补所形成的氢键多于第一种DNA。
3.成熟的真核生物mRNA的结构特点是:
(1)大多数的真核mRNA在5'-端以7-甲基鸟嘌呤及三磷酸鸟苷为分子的起始结构。
这种结构称为帽子结构。
帽子结构在mRNA作为模板翻译成蛋白质的过程中具有促进核糖体与mRNA的结合,加速翻译起始速度的作用,同时可以增强mRNA的稳定性。
(2)在真核mRNA的3'-末端,大多数有一段长短不一的多聚腺苷酸结构,通常称为多聚A尾。
一般由数十个至一百几十个腺苷酸连接而成。
因为在基因内没有找到它相应的结构,因此认为它是在RNA生成后才加进去的。
随着mRNA存在的时间延续,这段聚A尾巴慢慢变短。
因此,目前认为这种3'-末端结构可能与mRNA从核内向胞质的转位及mRNA的稳定性有关。
4.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要点是:
(1)DNA是一反向平行的互补双链结构,脱氧核糖基和磷酸基骨架位于双链的外侧,碱基位于内侧,两条链的碱基之间以氢键相连。
腺嘌呤始终与胸腺嘧啶配对存在,形成两个氢键(A=T),鸟嘌呤始终与胞嘧啶配对存在,形成三个氢键(C≡G)。
碱基平面与线性分子结构的长轴相垂直。
一条链的走向是5'→3',另一条链的走向就一定是3'→5'。
(2)DNA是一右手螺旋结构。
螺旋每旋转一周包含10对碱基,每个碱基的旋转角度为36°。
螺距为3.4nm,每个碱基平面之间的距离为0.34nm。
DNA螺旋分子存在一个大沟和一个小沟。
(3)DNA双螺旋结构稳定的维系横向靠两条链间互补碱基的氢键维系,纵向则靠碱基平面间的疏水性堆积力维持。
5.RNA与DNA的差别主要有以下三点:
(1)组成它的核苷酸中的戊糖成分不是脱氧核糖,而是核糖;
(2)RNA中的嘧啶成分为胞嘧啶和尿嘧啶,而不含有胸腺嘧啶,所以构成RNA的基本的四种核苷酸是AMP、GMP、CMP和UMP,其中U代替了DNA中的T;(3)RNA的结构以单链为主,而非双螺旋结构。
6.核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