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装饰工大赛决赛题库300道.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60607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4.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陶瓷装饰工大赛决赛题库300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陶瓷装饰工大赛决赛题库300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陶瓷装饰工大赛决赛题库300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陶瓷装饰工大赛决赛题库300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陶瓷装饰工大赛决赛题库300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陶瓷装饰工大赛决赛题库300道.docx

《陶瓷装饰工大赛决赛题库300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陶瓷装饰工大赛决赛题库300道.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陶瓷装饰工大赛决赛题库300道.docx

陶瓷装饰工大赛决赛题库300道

陶瓷装饰工大赛决赛试题300道

一、判断题180道(对的打“√”,错的打“×”)

说明:

基础知识(第1-40题)、工艺设计(第41-100题)、制作和检验部分(第101-180题)

1.元代江西景德镇已发展成为全国制瓷中心,所烧青花及釉里红,开创了彩绘瓷新局面。

(√)

2.青花瓷是以含钴元素的矿物质为着色剂,在瓷器坯体上进行装饰,再覆盖一层玻璃釉,经高温一次烧成的瓷器。

(√) 

3.釉下五彩是江西景德镇湖田窑的首创。

(×)

4.半刀泥,陶瓷刻花技法名称。

景德镇称一边深一边浅的刻花技法为半刀泥。

“半刀泥”刻花,是在继承景德镇宋代刻花装饰工艺的基础上而发展起来的。

图案纹饰则简练明快,手法以印花、刻花和堆塑为主。

其中“半刀泥”法的刻划纹样,每根线条都具有深浅变化,虚实相间,使图案有凸起之感。

刀法灵动跳脱,奔放潇洒,轻快酣畅如行云流水,可谓鬼斧神工。

其“如冰似玉”的艺术效果,成为当时陶瓷装饰的一种主流。

(√)

5.明代的陶瓷工艺,在装饰上主要有青花和粉彩两大类。

(×)

6.最早真正意义上的瓷器在商代年代烧制成功。

(√)

7.唐代的“唐三彩”是指以黄、绿、褐三色为主的彩色釉陶瓷。

(√)

8.龙凤麒麟是元代陶瓷最具有时代特点的装饰题材,流露出汉族文人对于异族统治的不满情绪和高洁心情。

(×)

9.综合装饰是指使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装饰方法同时出现在装饰画面上的装饰复合方法,它可使陶瓷装饰花样更加丰富,装饰风格更具特色。

(√)

10.粉彩瓷器釉上彩的一种。

又名“软彩”。

是在康熙五彩的基础上受珐琅彩的影响而产生的新品种,以雍正时制作最精,故又有“雍正粉彩”之称。

(√)

11.古彩:

又名硬彩,为别于清代粉彩,一般称明代五彩和清代康熙五彩为古彩。

(√)

12.珐琅是清代皇室自用瓷器中最具特色,釉上彩瓷中最为精美的彩瓷器。

从康熙的色浓庄重至雍正的清淡素雅,到乾隆时的精密繁复的雍荣华贵,使珐琅,这一洋味十足的彩料在瓷器上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

13.釉下五彩是在釉下青花和釉里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

14.釉下五彩可以用各种图案或绘画等装饰形式来表现,并运用各种分水方法平分或分出光暗深浅。

(√)

15.瓷器釉上彩的一种。

旧称洋彩,光绪年间,“洋彩”亦称“新彩”开始在景德镇盛行,这种颜料色彩纯正鲜艳,是一种低温釉上彩绘颜料(烧成温度约600℃—900℃)由铜、铁、锡、锰、钴等多种不同金属氧化物制成。

(√)

16、从艺术风格来看,青花是以多色的深浅笔触线条来表现出各种事物的形象,它与我国的国画基本相似。

(√)

17.青花始于元代,盛于明代。

(×)

18.明代的青花加彩的装饰表现方法,又可分为“斗彩”和“填彩”两种。

(√)

19.剔花是陶瓷器的传统装饰技法之一。

指刻好纹饰后,把纹饰以外的部分剔去。

流行于宋代北方山西、河南、河北和山东的各大窑系,以修武(今属河南)当时峪窑的黑釉剔花瓷器最有代表性。

以褐地衬托出洁白的纹饰最具特色。

雁北地区(今属山西)金元时期盛行剔花装饰,以黑釉为主,在瓶、罐、缸等器物上剔刻简练的纹饰,独具一格。

(√)

20.青花的烧成温度一般在950~1000℃。

(×) 

21.釉里红属于釉上彩。

(×)

22.新彩是由古彩发展起来的。

(×)

23.釉上、釉中、釉下彩绘都可以采用手工绘画,喷花,刷花,印花与贴花的方法。

(√)

24.釉下彩的餐具没有铅中毒的问题。

25.釉中彩的餐具一定没有铅中毒的问题。

(×)

26.粉彩、古彩和新彩,是中国创造发明的。

(×)

27.用金装饰陶瓷属于釉中彩。

(×)

28.陶瓷贴花纸的惟一功能是装饰美化陶瓷。

(√)

29.大膜贴花纸能取代小膜贴花纸。

(×)

30.大膜花纸只宜印折枝朵花及分段边花。

(√)

31.小膜花纸的成本比大膜花纸的成本低。

(√)

32.小膜贴花纸只需在50~60℃的温水中移贴瓷面,不受面积、器型弧度限制。

(√)

33.按花纸的设计要求,镉溶出量在0.5×10-6以下。

(√)

34.贴硬质瓷、炻瓷的彩烧温度为800~850℃。

(√)

35.景德镇称一边深一边浅的刻花技法为半刀泥。

(√)

36.堆贴又称"塑贴"、"堆雕"、"堆塑"。

是将印出或塑出的立体状纹饰贴附在陶瓷的坯胎上,然后罩釉烧制而成的一种陶瓷装饰技法。

(√)

37.镂雕工艺的绘制图稿包括平面图纸设计和坯体设计两种。

(√)

38.浮雕也称“堆雕”或“堆塑”甚至“贴塑”。

它不属于平面雕塑,从运用线条透视和空间透视的艺术手段来看,接近于绘画。

(×)

39.陶瓷雕刻,分陶刻和瓷刻两种。

瓷刻有刻底和空刻之分。

空刻是用毛笔在坯体上打好墨稿,或先用蜡纸把书画稿印在坯体上,然后再用刻刀依墨稿刻划;刻底则是指直接用刀在坯体上刻划。

(×)

40.瓷刻是在上釉烧成的素色瓷器上,用钨钢刀或金钢石刀搂刻书、画的一种技法。

(√)

41.我国著名的宜兴紫砂器是用一种名为高岭土的黏土烧成。

(×)

42.陶瓷彩绘以作画种类分为国画和西画。

(×)

43.贴花是印刷技术在陶瓷装饰上的运用。

(√)

44.粉彩、古彩、斗彩、窑彩等都属于陶瓷釉上彩绘。

(×)

45.釉里红的产生早于釉下青花,它的制作是由均窑紫红斑釉引起的。

(√)

46.釉里红和青花都是用一种经高温烧成后呈现暗红色的矿物质颜料绘制而成的。

(×)

47.青花的用料是一种矿物质粉末,本身没有粘性,与水调合,容易沉淀。

(√)

48.粉彩在传统五彩的基础上吸收借鉴了青铜器的制作工艺。

(×)

49.粉彩和五彩的区别正确的是粉彩烧制温度为800℃左右而五彩则为700℃左右。

(×)

50.青花分水过程中,可以停滞,也可以根据情况来回添补,以达到完整的效果。

(×)

51.青花写意法先用料线勾画轮廓,再用分水笔或羊毫笔按勾出的轮廓画分染。

(×)

52.青花调料水时,用汤匙把磨细的湿料适量置于碗内,加水调匀,然后加入大量开水搅动,见有泡沫泛起,才算调成熟料。

(√)

53.晚清道光、咸丰年间出现了一种与粉彩装饰工艺、风格相近的釉上彩瓷新品种古彩。

(×)

54.在青花分水方面,首先对于分水的料色,必先试调准确,统一深浅的料色,才能使画面的质量符合规格标准。

(√)

55.青花调料水时,茶汁的浓淡与料水性质有关,茶汁太浓分水时不易下水,推不开;茶汁太稀,则作用不大,易跑水。

(√)

56.青花料与水调和后便可以容易画上线条,并且线条容易画得均匀。

(√)

57.粉彩绘画的主要颜料主要成分珠明料与青花的色料相同在1300℃呈蓝色,在750℃至850℃呈黑色。

(√)

58.明代的陶瓷工艺,在装饰上主要有青花、五彩两大类。

五彩多为官窑烧造,青花多为民窑烧造。

(√)

59.雪白在未烧前是粉白色,烧后呈乳白。

(×)

60.艳黑也称特黑,彩绘时多用来画人物头发、眼睛还用作题画写字等呈色稳定。

(√)

61.粉彩在填色前,需将类似花朵及人物衣着等要求凸起的部份先涂上一层玻璃白。

(√)

62.釉上彩料的熔剂成份与彩料的铅溶出无关。

(×)

63.颜料的选用原则:

碱性颜料配酸性熔剂,酸性颜料配弱酸性熔剂。

(×)

64.釉中彩料是由颜料,胶结剂与描绘剂组成。

(×)

65.釉中彩熔剂成份可以是铅硼硅酸盐熔块,也可以是无铅硼硅酸盐熔块。

(√)

66.铅的溶出量与熔剂中的铅含量成正比。

(×)

67.金装饰使用的彩料只有金水(液态金)与粉末金两种。

(√)

68.在平面内装饰图纹上,可以大面积使用大红——即镐硒红、深蓝等。

(×)

69.设计菜盘用釉上贴花纸,宜用满花、中心花,而不用边花和朵花。

(×)

70.陶瓷贴花纸是印刷产品,其生产工艺可分为印前、印中和印后三个部分。

(√)

71.陶瓷贴花纸是以专色套印为主,以四色叠印为辅。

(√)

72.青色(C)、品红色(M)、黄色(Y)、黑色(K)的四色分色模式不是在任何彩色原稿上都可以用。

(√)

73.四色叠印目前还无法完全再现彩色原稿的要求。

(√)

74.釉中贴花纸快烧时间是60~90分钟。

(√)

75.围塑时用手搓成的圆泥条,应盖湿泥布,以保持塑性。

(√)

76.利用浮雕的办法堆雕,便于复制与生产。

(√)

77.陶瓷雕塑肌理是借助于泥料来实现的。

(√)

78.雕刻属于减法,减就不能加。

(√)

79.花卉多采用捏雕的手法制作。

(√)

80.材质是重要的基础,往往决定着工艺过程,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雕塑艺术形式与内容的表现。

(√)

81.陶瓷艺术设计更多倾向于陈列瓷、包装陶瓷、日用陶瓷和卫生陶瓷设计(×)

82.泥板成型可以是方形器型,也可制成扭曲、卷和等。

但造型不能随意,不能有自由的形态(×)

83.泥条成型包括泥条盘筑成型、泥条竖立成型、泥条编织成型等(√)

84.青花分水料一般分头浓、正浓、二浓、正淡、影淡五色(√)

85.釉中彩绘是先在坯体施釉前进行彩绘,后施釉烧制。

(×)

86.贴花时粘贴液用得越多,花纸粘附力越强。

(×)

87.釉上彩绘在烧制好的瓷板上进行陶瓷低温颜料彩绘,在1000-1100度之间进行二次烧制或多次烧制(×)

88.釉上贴花装饰的粘贴液主要是酒精和水。

(√)

89.“潮彩”笔法中大多运用“洗染笔法”,“阴阳笔法”“透光笔法”等表现技法(√)

90.现代陶艺借助独特陶瓷材料,以个人的理念,视觉及手法,强化了艺术的概念,常淡化或取消使用功能。

(√)

91.官窑器必须有众所周知“金丝铁线”、“聚珠赞珠”和“紫口铁足”。

(×)

92.陶瓷裂纹的形成是由于胎与釉的膨胀系数不匹配产生的。

(√)

93.釉里红瓷是在瓷胎上用铜红料着彩,然后施透明釉,用中温一次性烧成的釉下彩瓷器。

(×)

94.斗彩瓷又称逗彩。

在坯上先用青花料描绘部分花纹,后在釉上画上与之相应的彩绘。

青花与彩绘变化统一,上下斗合,故名“斗彩”。

(√)

95.粉彩用胶水着色,五彩用油料着色(×)

96.彩瓷是用高温或合成低温陶瓷彩料,在瓷胎上进行加彩装饰的艺术。

(√)

97.在烧制过程中,坯体规格造型的与相对不规则的造型较为容易变形。

(√)

98.陶瓷装饰中,刻花与划花在层次感上,刻花凹凸感不明显,而划花凹凸感明显。

(×)

99.陶瓷装饰技法不包括釉料装饰(×)。

100.窑炉类型不同并不决定着作品的品质及艺术效果(×)

101.陶瓷釉上彩与釉下彩都是陶瓷釉装饰手法,又称彩绘,因此制作材料、制作技法及烧成温度大致相同。

(×)

102.釉上彩通常是在已烧成的白釉瓷器上进行彩绘,再经低温固化材料而成。

因此纹样凸出易磨损,易受酸碱等腐蚀,通常不适用于饮食餐具。

(√)

103.陶瓷釉上彩与釉下彩在制作前要先调制好色料,在调料时加水调制均匀即可。

(×)

104.采用釉上彩在瓷坯上进行山水画的创作,可以用水料与油料相结合的方法来表现山水丰富的层次与细腻的笔触,营造出画面的虚实效果。

(√)

105.陶瓷釉上彩装饰中,由于水料与油料不相溶,无需等待前一步的着色是否完全干透,可以任意地进行点、染或跺拍,力度大小均可。

(×)

106、陶瓷贴花产品烤花后出现爆花现象是由于花纸本身质量的原因,与贴花手法及烧成等无关。

(×)

107.不同地区的釉上彩瓷,用料与工艺有相近也有区别,一般用油来调色,但也有用水调色的。

(√)

108.陶瓷贴花纸是用于装饰陶瓷的特种印刷品,由于陶瓷产品的大批量生产应运而生,最早是由中国开始生产制作的。

(×)

109.陶瓷贴花纸可分为釉上贴花纸、釉中彩贴花纸和釉下贴花纸,这是由于烤花温度的不同而区分的。

(√)

110.在贴制花纸时,可以根据造型需要进行贴制,不必考虑原先的设计意图。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