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采区设计文本教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60420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58.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采区设计文本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煤矿采区设计文本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煤矿采区设计文本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煤矿采区设计文本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煤矿采区设计文本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煤矿采区设计文本教材.docx

《煤矿采区设计文本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采区设计文本教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煤矿采区设计文本教材.docx

煤矿采区设计文本教材

目录

第一章采区概况及建设条件2

第一节采区概况2

第二节地质情况及可采煤层情况3

第三节采区储量5

第二章采区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7

第一节采区生产能力的确定7

第二节采区服务年限8

第三章采煤方法选择及采区参数选择计算9

第一节采煤方法选择9

第二节采区(或盘区、分区)参数选择计算11

第四章采区巷道布置14

第一节采区巷道布置方案的、采区上(下)山的位置、数目和用途选择14

第二节采区生产系统综述15

第三节采区回采工作面配备和生产能力验算16

第四节开采顺序17

第五节采区准备工作及组织17

第五章回采工艺19

第一节设计回采工作面概况19

第一节回采工艺的确定21

第三节循环方式、作业形式的选择及循环图表的编制22

 

第1章采区概况及建设条件

第一节采区概况

 

一、采区位置、开采范围

宏杰煤矿四采区位于井田南翼二水平,上(浅部)以+1400m标高煤层底板等高线为界,与一水平二采区相接;下(深部)以+1200m标高煤层底板等高线为界;南以井田边界为界,北与二水平5采区为界。

二、与邻近采区关系、采区内煤系产状、可采层厚度

含煤地层为龙潭组,井田内自下而上共有6层可采煤层,其中全井田可采和基本可采煤层3层,厚度8.40m;三采区可采煤三层,见表1-2-2。

1、1号煤层

位于龙潭组中段上部,一般厚2.10~3.20m,可采平均厚2.65m,容重为1.46t/m3。

全区可采,煤层稳定,属特低硫中灰煤,煤层硫份在0.82%,灰份平均16.23%,可选性好。

顶板条件:

1号煤层煤层直接顶板为粉砂质,厚3.50m左右,具水平层理,节理较发育。

底板条件:

底板为泥岩、炭质泥岩,较软,无夹矸,吸水性较强。

2、2号煤层

位于龙潭组中段中部,一般厚2.40~3.10m,可采平均厚2.75m,容重为1.56t/m3。

全区可采,煤层稳定。

顶板条件:

9煤层顶板为粉砂质泥岩,厚4.0m左右,为灰色泥质粉砂岩,具水平微波状层理。

底板条件:

底板为粉砂岩,为灰色泥质粉砂岩,具水平微波状层理。

3、3号煤层

位于龙潭组中段中部,一般厚2.10~3.00m,可采平均厚2.55m,容重为1.43t/m3。

全区可采,煤层稳定。

顶板条件:

3号煤层伪顶为粉砂岩,厚3.0m左右,直接顶板多为泥质粉砂岩、粉砂岩,水平层理发育。

底板条件:

3号煤层底板为铝质泥岩,遇水易膨胀。

煤层编号

煤层厚度(m)

夹石层数

对比

程度

可采程度

稳定

程度

煤层间距(m)

极值

均值

极值

均值

极值

一般

1

2.10~3.20

2.65

0~3

0~1

可靠

全区

稳定

15.0~20.0

17.0

2

2.40~3.10

2.75

0~4

0~2

可靠

全区

较稳定

12.0~23.0

15.0

3

2.10~3.10

2.55

0~2

0~1

可靠

全区

较稳定

表1-1-1煤层特征表

第二节、地质情况及可采煤层情况

一、地质构造

(一)区域构造

煤田的区域地层,自下而上赋存有:

二叠系(P)和三叠系(T)地层。

宏杰煤矿勘探区出露地层由老到新有:

二叠系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2β)、龙潭组(P2l)。

地层特征见表1-2-1。

地层系统

厚度(m)

主要岩性及特征

第四系(Q)

残坡积层:

分布于矿区岩溶洼地,缓斜坡及沟谷地带。

为含碎石粘土及亚粘土。

三叠系

(T)

下统

(T1)

夜郎组

(T1y)

玉龙山段

厚大于150m,未见顶。

分布于矿区南部,为灰色中厚层状泥细晶灰岩。

沙堡湾段

厚20~30m。

灰色,灰绿色薄层泥质粉砂岩、页岩夹薄层灰岩。

(P)

(P2)

龙潭

组(P2l)

上段

厚约125m,

主要由粉砂岩、泥质粉砂岩或粉砂质泥岩组成,夹煤层、煤线和炭质泥岩,为海陆交互相沉积,该套地层中含可采煤层6层,编号为1、2、3、4、5、6,其中1、2、3为全矿可采煤层,为本矿主要勘查煤层。

中段

下段

表1-2-1井田地层特征表

(二)构造情况

1、褶曲

井田内地层为一单斜构造,比较平缓。

2、断层

四采区内无任何断层。

二、开采煤层特征

1、煤系地层

含煤地层为龙潭组,井田内自下而上共有6层可采煤层,其中全井田可采和基本可采煤层3层,厚度8.40m;三采区可采煤三层,见表1-2-2。

三、瓦斯、煤尘、煤的自燃性、地温、其它

1、瓦斯

据相邻矿井瓦斯等级鉴定资料,该矿属于高瓦斯突出矿井。

2、煤尘

1、2、3煤层均属无爆炸性煤层。

3、煤的自燃

1、2、3煤层属于不易属自燃煤层。

4、地温

据矿井资料,煤层地温均为正常地温区。

5、其它

本矿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有煤尘爆炸危险,不易自燃

四、井上下及采区水文地质条件,上部及浅部开采情况等

1、水文地质

本井田水文地质条件属二类一型,即以大气降雨为主要补给来源的裂隙充水矿床,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滑坡掩盖地段,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偏简单。

2、上部及浅部开采情况

可采煤层有三层M1,M2,M3层,一水平基本采空。

第三节、采区储量

一、工业储量的计算

经过对该采区M1煤层的投影面积计算得:

S投=492225×4=1968900

计算空间的面积:

S实=S投÷cos12=1968900÷cos12°=2012886㎡

因为M1的煤层平均厚度为2.65m;M2的煤层平均厚度为2.75m;M3的煤层平均厚度为2.55m。

S故,M1煤层的体积:

A1=S实×h1=2012886×2.65=5334148m3

M2煤层的体积:

A2=S实×h1=2012886×2.75=5535436m3

M3煤层的体积:

A3=S实×h3=2012886×2.55=5132859m3

则,M1的工业储量为:

Z1=A1×1.46=5334148×1.46=7787856吨

M2的工业储量为:

Z2=A2×1.56=5535436×1.56=8635280吨

M3的工业储量为:

Z3=A3×1.43=5132859×1.43=7339988吨

所以,该采区的工业储量:

Zg=Z1+Z2+Z3=7787856+8635280+7339988=23763124吨

S投----煤层底板上的投影面积

S实----煤层真实的空间面积

Z----煤层的工业储量

表1-3-1储量计算表

Zg----该采区的煤层总工业储量

由计算可知该采区的煤层工业储量约为2376万吨

煤层编号

投影面积(m2)

倾角(度)

实际

面积(m2)

煤厚(m)

容重(t/m3)

工业储量(t)

煤层采区回采率(%)

可采储量(t)

备注

M1

1968900

12°

2012886

1.022

2.65

1.46

7787856

82

6361993

M2

1968900

12°

2012886

1.022

2.75

1.56

8635280

82

7054265

M3

1968900

12°

2012886

1.022

2.55

1.43

7339988

82

5996125

合计

12°

2012886

1.022

2.65

1.48

23763124

82

19412383

二、可采储量的计算

1、准备方式的的确定及煤柱损失量的计算

该矿井是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含有三层煤三条上山,可以确定为“三条岩石上山”

各种煤柱的留设尺寸参考:

(1)采区上山煤柱沿走向一侧宽度

薄及中厚煤层:

20m

厚煤层:

30~40m

(2)区段一侧煤柱宽度:

厚煤层:

8~15m

薄及中厚煤层:

15~20m

根据采区的地质条件,采区边界留保护煤柱15m,采用留小煤柱护巷控掘巷,煤层端留50m保护煤柱。

所以得可采储量为1941万吨。

 

第二章、采区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第一节采区生产能力的确定

一、煤层生产能力及地质条件

1、资源条件

根据开采范围,本井田工业资源量2376万t,计算矿井可采储量1941万t,从资源量上具有建设90万t/a的资源条件。

2、煤层厚度及稳定性

本井田主采煤层可采厚度较大。

全井田共有可采煤层3层,可采总厚度8.40m,稳定煤煤层赋存比较稳定,具备建设90万t/a的资源条件。

3、其他开采技术条件

矿区内工程地质岩组主要由粉砂岩、泥质粉砂岩或粉砂质泥岩组成,夹煤层、煤线和炭质泥岩,等软弱层,工程地质条较差,可采煤层的顶、底板稳定性差,可能出现顶板跨塌、片帮、底鼓、支架下陷等工程地质问题,矿区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

煤矿大面积开采后,将出现地面沉降、开裂、塌陷,还可能引起滑坡、崩塌的发生,从而造成房屋开裂、道路下陷、耕地破坏,地表水疏干,局部地下水位下降等环境地质问题。

目前矿井涌水量小几乎无污水排放。

而扩能后随着采掘规模扩大及开采深度加深,矿井涌水量变大。

矿井大量的疏干排水,对地表水、地下水产生不同程度的污染。

矿区目前及扩大生产后主要的大气污染源为煤矿燃煤煤烟、矿井废气、动筛跳汰选煤工艺粉尘及储运煤粉尘,区域内主要的污染物是粉尘,SO2次之,烟尘最小。

矿井属于突出矿井,在未鉴定前及鉴定有突出性危险时应按照有突出性进行设计和管理。

M1,M2,M3,煤层都属不易自燃煤层,M1、M2、M3煤层煤尘均为不具有爆炸性。

根据分源预测法计算矿井各开采层工作面相对瓦斯涌出量,各主要可采煤层采用瓦斯抽放后,工作面瓦斯含量降低到安全值内,实现高产高效。

第二节采区服务年限

为了保证采区均衡生产,采取服务年限应在3~5年以上比较合理。

该采区的生产年限T=21年

第三章采煤方法选择及采区参数选择计算

第一节采煤方法选择

一、按煤层的倾角及厚度选择采煤方法

1、煤层倾角和厚度

M1煤层位于龙潭组中段上部,全区煤层平均厚度为2.65m可采,煤层稳定。

M2煤层位于龙潭组中段中部,可采平均厚度为2.75m,全区可采,煤层稳定。

M3煤层位于龙潭组中段中部,可采平均厚2.55m,全区可采,煤层稳定。

三层煤的平均煤层倾角都为12°。

2、煤层产状

三层煤层的厚度基本稳定,属缓倾斜煤层。

3、顶底板条件

M1号煤层:

直接顶为板为粉砂岩,厚3.50米,具水平层理节理较发育。

底板条件:

底板为泥岩,炭质泥岩,较软,无夹矸,吸水性强。

M2号煤层:

煤层顶板为粉砂质泥岩,厚4.0m左右,为灰色泥质粉砂岩,具水平微波状层理。

底板条件:

底板为粉砂岩,为灰色泥质粉砂岩,具水平微波状层理。

M3号煤层:

3号煤层伪顶为粉砂岩、厚3.0m左右,直接顶板多为泥质粉砂岩、粉砂岩,水平层理发育。

底板条件:

3号煤层底板为铝质泥岩,遇水易膨胀。

基于该矿煤层的赋存情况,设计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采煤工作面采用液压支架支护。

根据矿井煤层倾角及煤层赋存特点,矿井投产可以布置一个综采工作面,两个掘进头。

理由如下:

该矿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在一采区布置一个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支护。

该方案工程量少,见效快,经济效益好,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