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单元质量检测三新人教版I.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60339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单元质量检测三新人教版I.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单元质量检测三新人教版I.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单元质量检测三新人教版I.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单元质量检测三新人教版I.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单元质量检测三新人教版I.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单元质量检测三新人教版I.docx

《高中语文单元质量检测三新人教版I.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单元质量检测三新人教版I.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单元质量检测三新人教版I.docx

高中语文单元质量检测三新人教版I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单元质量检测三新人教版(I)

一、基础巩固(21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B.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数罟不入洿池      罟:

B.伏尸百万,流血漂橹橹:

盾牌

C.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绝:

断绝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传:

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3.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吾师道也

B.序八州而朝同列

C.填然鼓之

D.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5.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

为天下笑者,何也

A.不拘于时

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2)《荀子·劝学》中先用两组比喻说明积累的重要性,接着强调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才会得到最高的智慧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荀子·劝学》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二、阅读鉴赏(57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9分,每小题3分)

书院自唐代兴起,至宋世获得发展并呈显赫之势。

元廷虽支持书院,却进行政策规划而使之官学化。

明代初期,朝廷重学兴教,以科举选士,而以讲学为主要内容的书院则仅仅维系而已;到中后叶,书院才振兴繁盛起来。

为什么明代中后叶书院会再度辉煌呢?

明代中叶以来,由于科举与官学的一体化,以程朱理学为代表的官方哲学蜕变为士子敲开科举之门的砖块,人们奔竞于科举仕途而变得不择手段,诚所谓“率天下而为利欲所迷之童子,学问由此而衰,心术由此而坏”。

而且,公然卖官的纳粟之例一开,“使天下以贷为贤,士风日陋”,愈益不可收拾。

这说明官学教育的失败,同时也提出重建新的理论以维系日益涣散、败坏之人心的任务。

同南宋乾淳之际的理学大师一样,以王阳明、湛若水为代表的杰出思想家出而批判、解构官方哲学,并从此入手,承担起建构新理论、重振纲常以维系人心的艰巨使命。

王阳明认为,在程朱理学普及,尤其是朱熹的《四书集注》成为人人必读官方教科书的同时,理学的精粹之处就已被淹没了,完全成了拘缚人们思想的僵死教条,而且程朱理学本身“言之太详,析之太精”,势必造成“章绘句琢”,以至废弃圣人之学的局面。

此外,他在镇压统治阶级内部宁王朱辰濠叛乱及东南地区少数民族和农民起义即所谓“破山中贼”的实践中,深切感受到程朱理学的烦琐、无用,凭此而欲“破心中贼”委实不易。

因此,阳明以“破心中贼”为目标,创建起以“心即理”“致良知”和“知行合一”学说为主要内容的心学思想体系。

与之同时,陈献章的得意弟子湛若水,指出朱熹的《大学章句》只可用于科举考试,而不足以作为修身指南。

他修正、发展师说,提出“随处体认天理”的命题。

主张动静、心事合一,承时随地去发现“本心”、践履“天理”。

尽管王、湛之说在表述方法和侧重点上有所不同,但如阳明所说,二者乃“殊途同归”,亦如若水所说是“皆圣贤宗旨也”。

正是经过他们的大力提倡,心学蔚然成潮。

正德年间开始形成的王、湛心学之所以能发展成为在社会生活中影响广泛的思潮,是与其与书院活动一体化分不开的。

阳明、若水都把书院作为宣传自己学术思想的重要阵地,并都在书院讲学过程中不断发展、完善自己的学术主张和思想体系。

书院与学术思想互为表里、一体发展:

新的理论在书院中崛起,新崛起的理论又有力推动着书院勃兴,这和数百年间南宋书院与朱熹、陆九渊之学一体发展的情形颇为相似。

明代书院的辉煌局面主要是由王、湛后学在嘉靖、隆庆之际营造的。

兹试以阳明后学为例略予阐述:

王阳明殁后,各地王门弟子或建书院、或立祠宇、或创精舍、或办讲会,皆以传播、弘扬师说为己任。

所在书院数不胜数,此外,阳明弟子中有不乐仕进、一生讲学传道于下者,如钱德洪“在野三十年,无日不讲学”,他们的努力使王学获得了广泛的社会基础。

当然,阳明弟子中也有位至公卿、讲学倡导于上者,如徐阶在嘉靖、隆庆之际执政朝廷。

这又使王学及传播王学的书院获得了广泛而崇高的社会声誉。

正是这些王门弟子和再传弟子的努力,将王学和书院一起推向发展的高潮。

(摘编自陈寒鸣《王湛心学与明代书院辉煌》)

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代兴起的书院,至宋代获得了发展并呈显赫之势,这和南宋乾淳之际理学的发展有关。

B.元代统治者对书院有了政策性的规划,使之官学化。

这种对书院的支持行为,促进了书院的发展。

C.明代初期,朝廷重学兴教,以科举选士,但是书院的主要内容只是讲学。

这导致书院仅能维系。

D.明代中叶以来,官学教育失败,王阳明、湛若水等思想家承担起建构新理论、重振纲常的使命。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王阳明认为,程朱理学普及的同时,其精粹之处也被淹没,而程朱理学本身“言之太详,析之太精”也导致圣人之学废弃。

B.王阳明认识到程朱理学的繁琐、无用,是其在镇压宁王朱辰濠叛乱及东南地区少数民族的农民起义等实践中得出的。

C.王阳明、湛若水二者之说的思想实质是一致的,“殊途同归”,“皆圣贤宗旨”,只是在表述方法和侧重点上有所不同。

D.王、湛心学在正德年间开始形成,其借助书院活动而得到发展,最终成为在社会生活中影响广泛的思潮。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一个时代“率天下而为利欲所迷”“士风日陋”之时,就需要思想家们构建新的理论了。

B.宋明两代书院辉煌时,书院与学术思想互为表里、一体发展:

新的理论在书院中崛起,又推动着书院勃兴。

C.王阳明心学被推向发展高潮,主要是靠王阳明在朝中做高官的弟子如徐阶等讲学倡导于上。

D.在嘉靖、隆庆之际明代书院出现辉煌局面,固然是时代发展使然,但也与王、湛后学的共同努力分不开。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19分)

喜燕亭记

韩 愈

太原王弘中在连州,与学佛人景常、元慧游。

异日,从二人者,行于其居之后,丘荒之间,上高而望,得异处焉。

斩茅而嘉树列,发石而清泉激。

辇粪壤,燔椔翳①;却立而视之:

出者突然成丘、陷者岈然成谷,洼者为池,而缺者为洞;若有鬼神异物,阴来相之。

自是,弘中与二人者晨往而夕忘归焉,乃立屋以避风雨寒暑。

既成,愈请名之。

其丘曰“俟德之丘”,蔽于古而显于今,有俟之道也;其石谷曰“谦受之谷”,瀑曰“振鹭②之瀑”,谷言德,瀑言容也;其土谷曰“黄金之谷”,瀑曰“秩秩③之瀑”,谷言容,瀑言德也;洞曰“寒居之洞”,志其入时也,池曰“君子之池”,虚以钟其美、盈以出其恶也;泉之源曰“天泽之泉”,出高而施下也。

合而名之以屋,曰“燕喜之亭”,取诗所谓“鲁侯燕喜”④者,颂也。

于是州民之老,闻而相与观焉。

曰:

“吾州之山水名天下,然而无与‘燕喜’者比。

经营于其侧者,相接也,而莫直其地。

凡天作而地藏之以遗其人乎?

弘中自吏部郎贬秩而来,次其道途所经:

自蓝田,入商洛,涉淅湍,临汉水,升岘首,以望方城;出荆门,下岷江,过洞庭,上湘水,行衡山之下;由郴逾岭,猿狖所家,鱼龙所宫,极幽遐瑰诡之观,宜其于山水饫闻⑤而厌见也。

今其意乃若不足传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弘中之德与其所好可谓协矣。

智以谋之,仁以居之,吾知其去是而羽⑥仪于天朝也不远矣。

遂刻石以记。

[注] ①燔椔翳:

焚烧枯死的树木。

②振鹭:

白鹭展翅飞翔。

③秩秩:

秩序井然的样子。

④鲁侯燕喜:

出自《诗经·鲁颂·宫》,原为赞美鲁僖公家庭和美、国家强盛、健康长寿。

在此也取祝福的意思。

⑤饫闻:

听到很多了。

饫,饱。

⑥羽:

出自《易经·渐卦》,意思是身处高位却不被官职所累。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3分)(  )

A.与学佛人景常、元慧游  游:

交游

B.有俟之道也俟:

等待

C.却立而视之却:

后退

D.发石而清泉激发:

发现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今其意/乃若不足传/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弘中之德与其所好/可谓协矣

B.今其意乃若不足传/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弘中之德与其所好/可谓协矣

C.今其意乃若不足/传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弘中之德/与其所好/可谓协矣

D.今其意/乃若不足/传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弘中之德/与其所好/可谓协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韩愈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借此赞美王弘中的行为品德,表示对他的前程怀有希望和信心。

B.文中用较多文字叙述山谷、瀑布、池塘、水源命名,体现主人对隐逸山水之间的田园生活的追求。

C.这篇“记”立意深远,气盛言宜,描写、叙述、议论并用,景、事、理、情交融。

D.第二段通过“州之民老”的观赏评价,用对比的手法衬托出燕喜亭景观独特的人文底蕴。

这是从虚处表现燕喜亭周围山水的天工之美。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异日,从二人者,行于其居之后,丘荒之间,上高而望,得异处焉。

(4分)

译文:

                                    

                                    

(2)经营于其侧者,相接也,而莫直其地。

(3分)

译文:

                                    

                                    

(3)宜其于山水饫闻而厌见也。

(3分)

译文: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题。

(19分)

孝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以利民。

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

上曰:

“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

”上常衣绨衣①,所幸慎夫人,今衣不得曳地,帏帐不得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

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

南越王尉佗自立为武帝,然上召贵尉佗兄弟,以德报之,佗遂去帝称臣。

与匈奴和亲,匈奴背约入盗,然令边备守,不发兵深入,恶烦苦百姓。

吴王诈病不朝,就赐几杖。

群臣如袁盎等称说虽切,常假借用之。

群臣如张武等受赂遗金钱,觉,上乃发御府金钱赐之,以愧其心,弗下吏。

专务以德化民,是以海内殷富,兴于礼义。

后元七年六月己亥,帝崩于未央宫。

遗诏曰:

“朕闻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不有死。

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者,奚可甚哀。

当今之时,世咸嘉生而恶死,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

且朕既不德,无以佐百姓;今崩,又使重服久临,以离寒暑之数,哀人之父子。

伤长幼之志,损其饮食,绝鬼神之祭祀,以重吾不德也,谓天下何!

朕获保宗庙,以眇眇之身托于天下君王之上,二十有余年矣。

赖天地之灵,社稷之福,方内安宁,靡有兵革。

朕既不敏,常畏过行,以羞先帝之遗德;维年之久长,惧于不终。

今乃幸以天年,得复供养于高庙,朕之不明与。

嘉之,其奚哀悲之有!

孝景皇帝元年十月,制诏御史:

“孝文皇帝临天下,通关梁,不异远方。

除诽谤,去肉刑,赏赐长老,收恤孤独,以育群生。

减嗜欲,不受献,不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