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篇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602241 上传时间:2023-03-2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2.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篇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10篇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10篇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10篇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10篇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0篇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docx

《10篇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篇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0篇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docx

10篇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

【10篇】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

 

1.课内阅读,完成练习。

   那一个个轻清脆丽的小球,像一串美丽的梦,是我们自己小心地轻轻吹起的,吹了起来,又轻轻地飞起,是那么圆满,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丽,借着扇子的轻风,把她们一个个送上天去送过海去。

到天上,轻轻地挨着明月,渡过天河跟着夕阳西去。

或者轻悠悠地飘过大海,飞越山巅,又低低地落下,落到一个熟睡中的婴儿的头发上....目送着她们,我心里充满了快乐、骄傲与希望。

--选自《肥皂泡》

(1)“那么圆满,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丽”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2)读这段话时,要用(   )的语气。

A. 慷慨激昂                                  

B. 快乐骄傲                                  

C. 恋恋不舍

(3)用横线在文中画出作者想象的部分。

(4)根据短文内容,想想下列加点词语分别指什么?

我心里充满了快乐、骄傲与希望。

快乐:

________

骄傲:

________

希望:

________

(5)假如你看到这些肥皂泡,你会产生怎样的想象呢?

【答案】

(1)排比,用来加强句子语气。

(2)B

(3)借着扇子的轻风,把她们一个个送上天去送过海去。

到天上,轻轻地挨着明月,渡过天河跟着夕阳西去。

或者轻悠悠地飘过大海,飞越山巅,又低低地落下,落到一个熟睡中的婴儿的头发上....

(4)为吹泡泡的游戏有趣而快乐。

;为能吹出这么美丽的泡泡而骄傲。

;为起的泡泡让作者产生了丰富的想象,寄托着作者美好的愿望。

(5)略

【解析】【分析】

(1)连用三个以上(那么……)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句子语气,是排比。

(2)语气:

是表示说话人对某一行为或事情的看法和态度。

是思想感情运动状态支配下语句的声音形式。

语气由两个方面构成:

一方面是一定的思想感情,一方面是一定的具体声音形式。

了解常用的朗读句子的语气,然后结合语境来分析。

(3)联想是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的心理过程。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5)结课短文内容,想像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1)排比,用来加强句子语气。

(2)B

(3)借着扇子的轻风,把她们一个个送上天去送过海去。

到天上,轻轻地挨着明月,渡过天河跟着夕阳西去。

或者轻悠悠地飘过大海,飞越山巅,又低低地落下,落到一个熟睡中的婴儿的头发上....

(4)为吹泡泡的游戏有趣而快乐。

;为能吹出这么美丽的泡泡而骄傲。

;为起的泡泡让作者产生了丰富的想象,寄托着作者美好的愿望

(5)略

【点评】

(1)考查学生对排比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此题主要考查对句子语气的把握能力。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5)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2.请认真阅读选段,然后完成

(1)—(4)题。

清早,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

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1)根据短文内容补充完整下表。

荷花的三种状态

荷花的状态

刚开时

________

全开时

________

未开时

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挨挨挤挤:

________

(3)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

①傍晚,“我”到公园玩,闻到荷花的香味。

________

②荷叶的特点是又绿又大又圆。

________

③“白荷花在这些大国盘之间冒出来。

”这里的“冒”字用得非常好,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荷花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________

④短文主要运用了夸张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来描写荷花和荷叶的。

________

(4)用文中划线的词“有的…有的…有的…”仿写一句话。

【答案】

(1)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还是花骨朵儿

(2)形容人多混杂,这里指的是荷叶密密麻麻的,非常拥挤。

(3)错误;正确;正确;错误

(4)略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2)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①错误;清早,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

②正确;③正确;③错误,短文主要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来描写荷花和荷叶的。

(4)考查运用词语的能力,学生要在明确词语意思的前提下,会用词语造句,语言表达要准确,简洁,语句完整、通顺。

“有的…有的…有的…”这是排比句。

故答案为:

(1)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还是花骨朵儿;

(2)形容人多混杂,这里指的是荷叶密密麻麻的,非常拥挤。

(3)①错误;②正确;③正确;③错误(4)略,符合题意即可     

【点评】

(1)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

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可结合语境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4)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表意正确,说完整的话。

3.课外阅读。

螳   螂(节选)

法布尔

螳螂的大腿下面还生长着两排十分锋利的像锯齿一样的东西。

在这两排尖利的锯齿的后面,还生长着一些大齿。

生长在小腿上的锯齿要比长在大腿上的多很多。

而且,小腿锯齿的末端还生长着尖而锐的很硬的钩子,这些小钩子就像金针一样。

除此以外,锯齿上还长着一把有着双面刃的刀,就好像那种成弯曲状的修理各种花枝用的剪刀一样。

平时,在它休息、不活动的时候,螳螂只是将身体蜷缩在胸坎处,看上去,似乎特别的平和,甚至会让你觉得,这个小动物简直是一只热爱祈祷的温和的小昆虫。

但是,它可不总是这样的,只要是有其他的昆虫从它们的身边经过,无论是什么样的昆虫,也无论它们是无意路过,还是有意地侵袭,螳螂这个刚才还是蜷缩着休息的小动物,立刻便伸展开它身体的三节,于是,那个可怜的路过者,还没有完全反应过来,便已糊里糊涂地成了螳螂利钩之下的俘虏了。

它被重压在螳螂的两排锯齿之间,移动不得。

然后,螳螂很有力地把钳子夹紧,一切战斗就都结束了。

无论是蝗虫,还是蚱蜢,或者甚至是其他更加强壮的昆虫,都无法逃脱这四排锋利的锯齿的宰割。

它可真是个了不得的杀虫机器。

(1)按照短文内容填空。

法布尔描写昆虫非常生动,比如本文中,他就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把螳螂小腿锯齿上的钩子比成了________,把螳螂小腿锯齿上长着的双面刃的刀比成了________。

(2)读了短文,我们可以用词语(    )来形容螳螂的腿。

A. 强壮                                     B. 锋利                                     C. 坚硬                                     D. 巨大

(3)螳螂是怎样捕捉昆虫的?

请用横线在短文中画出来。

(4)短文描写了一个怎样的螳螂的形象?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案】

(1)金针;剪刀

(2)B

(3)螳螂这个刚才还是蜷缩着休息的小动物,立刻便伸展开它身体的三节,于是,那个可怜的路过者,还没有完全反应过来,便已糊里糊涂地成了螳螂利钩之下的俘虏了。

它被重压在螳螂的两排锯齿之间,移动不得。

然后,螳螂很有力地把钳子夹紧,一切战斗就都结束了。

(4)短文描写了表面温和,实际是一个了不起的杀虫机器的形象。

【解析】【分析】

(1)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内容,锁定所填的范围,然后结合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

(1)金针;剪刀;

(2)B;(3)螳螂这个刚才还是蜷缩着休息的小动物,立刻便伸展开它身体的三节,于是,那个可怜的路过者,还没有完全反应过来,便已糊里糊涂地成了螳螂利钩之下的俘虏了。

它被重压在螳螂的两排锯齿之间,移动不得。

然后,螳螂很有力地把钳子夹紧,一切战斗就都结束了。

(4)短文描写了表面温和,实际是一个了不起的杀虫机器的形象。

【点评】

(1)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①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海参(shēn cān)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

有一种鱼身体像梭子,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快。

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pēn pèn)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

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却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②海底的植物差(chā chà)异也很大。

它们的色彩多种多样,有褐色的,有紫色的,还有红色的。

最小的单细胞海藻,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

最大的海藻长达二三百米,是地球上最长的生物。

(1)给语段中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海参________(shēn cān)   喷________(pēn pèn)水

差________(chā chà)异

(2)第①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请用“________”画出来。

(3)第①段具体写了________种海底动物的活动方法。

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语段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这些贝类的活动方式是________。

(5)第②段的起始句“海底的植物差异也很大”中的“也”字能去掉吗?

为什么?

(6)第②段从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方面写出了海底的植物差异也很大。

【答案】

(1)shēn;pēn;chā

(2)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3)五;海参;梭子鱼;乌贼;章鱼;有些贝类

(4)拟人;巴在轮船底下

(5)不能去掉。

因为“也”字承上启下,说明了不仅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海底的植物同样差异很大。

(6)色彩;大小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

多音字音不同,义不同,组成的词语也不同,解答此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准词语,然后依据汉字选择正确的音节即可。

(2)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

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

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

“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

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

这段话的中心句在段首。

(3)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第①段,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4)把“贝类”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是拟人。

(5)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辨析。

此类型的题目答案一般都是否定的。

把二者做一对比,表达效果方面考虑。

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

(6)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第②段,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

(1)shēn、pēn、chā

(2)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3)五、海参、梭子鱼、乌贼、章鱼、有些贝类(4)拟人、巴在轮船底下(5)不能去掉。

因为“也”字承上启下,说明了不仅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海底的植物同样差异很大。

(6)色彩、大小     

【点评】

(1)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

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

(2)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3)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4)考查学生对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5)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辨析能力。

(6)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5.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

原来,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

比如,昙花的花瓣又大又娇嫩,白天阳光强,气温高,空气干燥,要是在白天开花,就有被灼伤的危险。

深夜气温过低,开花也不(适应 适宜)。

长期以来,它(适应 适宜)了晚上九点左右的温度和湿度,到了那时,便悄悄绽开淡雅的花蕾,向人们展示美丽的笑脸。

还有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才能结出种子,它们开花的时间往往跟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合。

(1)选出文段括号内恰当的词语。

不________(适应 适宜)     (适应 适宜)________了

(2)文段中划线点的“它”和“它们”分别指什么呢?

请你选一选。

(填序号)“它”指________,“它们”指________。

A.昙花   B.那些需要昆虫传播花粉的花

(3)文中画“    ”的句子以昙花为例,其作用是(   )

A. 说明昙花的美丽与可爱。

B. 说明昙花开花的时间。

C. 说明昙花开花的时间的确受温度、湿度、光照的限制。

(4)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问不同?

下列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温度                           B. 湿度                           C. 光照                           D. 土壤                           E. 昆虫的活动时间

(5)借助关键句概括这段话的大意。

【答案】

(1)适宜;适应

(2)A;B

(3)C

(4)D

(5)植物开花的时问,与温度、湿度、光照和昆虫活动的时间有密切的关系。

【解析】【分析】

(1)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

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适宜:

形容词,表达的意思是“恰当的,不超过心理预期度的,与某事不冲突的,相吻合的”。

适应:

动词 适合客观条件或需要。

(2)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3)、(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5)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

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

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

“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

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

这段话的中心句在开头的第二句话。

故答案为:

(1)适宜、适应

(2)AB(3)C(4)D(5)植物开花的时问,与温度、湿度、光照和昆虫活动的时间有密切的关系。

【点评】

(1)说话和写作时要正确使用词语,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情色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2)此题考查对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的把握。

(3)、(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5)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6.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①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②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③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1)这个自然段共有________句话,描写颜色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把描写荷叶的句子画上“________”。

(3)对语段中画横线句子中的“冒”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可以把“冒”字换成“长”字,表现了白荷花长得很快。

B. 这个“冒”字形容在一片绿色的荷叶中,白荷花突现出来,形象地表现了白荷花的艳丽夺目。

(4)语段中的句①②③分别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连一连。

句①________    a.

句②________    b.

句③________    c.

【答案】

(1)6;碧绿;白;嫩黄

(2)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3)B

(4)b;c;a

【解析】【分析】

(1)考查这段有几句话,一是看句意,二是看标点。

认真数一数便可知道。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此题是炼字题,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要把这个字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并结合意境情感来分析。

(4)由①“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可知选b。

由②“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可知选c。

由③“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可知选a。

故答案为:

(1)6、碧绿、白、嫩黄

(2)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3)B(4)bca

 

【点评】

(1)此题考查对句子的把握能力。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炼字妙处的能力。

(4)此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7.【答案】

(1)jiàng;jiē

(2)猎人不知道它是神鸟,把它当成了凶禽

(3)人们非常害怕

(4)在正月十五日,人们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骗过了天帝,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

【解析】【分析】

(1)降,读jiàng时,意思是落下;读xiáng时,意思是投降、使驯服。

结,读jié时,意思是打疙瘩或用这种方式制成物品;读jiē时,意思是长出(果实或种子)。

(2)不知情,根据文章内容,是指猎人不知道那是一只神鸟,反而把它当成凶禽射死了。

(3)从响雷、不知如何是好可以看出,人们非常害怕。

(4)成功,根据上下文,是指人们通过爆竹、张灯结彩等形式制造火灾的假象骗过天帝,保全了生命安全。

【点评】

(1)本题考查对多音字读音的辨析能力。

多音字读音不同,意思也不一样,所以根据词义判断读音很有必要。

(2)本题考查根据语境理解词语的能力。

词语的基本义在语境中会有具体的体现。

比如,不知情,在选文中指猎人不知神鸟的真实

(3)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理解句子指的是把握作者的意图,包括作者想要表达自己什么意思,或者想要表达出人物的思想、行为、感情

(4)本题考查对文中关键词语的理解能力。

既要理解词语的字面意思,也要理解词语的语境义以及特殊含义,这样才能明白词语的表达意义。

8.类文阅读。

长河落日扁

落日为什么是扁的呢?

这是光的折(zhé shé)_____射现象在捣鬼。

不少人都有这样的经验:

把筷子插入一只盛水的杯子里,看起来筷子是折(zhé shé)_____成两段的。

这就是光的折射现象。

在空气中光线会不会曲折呢?

也会。

为什么呢?

由于地心引力的关系,接近地球表面的地方大气浓厚,越往高处空气越稀薄(bó báo)_____。

这种差别并不大,所以我们通常觉察不到光线由此产生的曲折。

但是,太阳落山时,阳光斜着通过大气,距离很远,产生的折射已经可以使人明显地感觉到。

这种折射越贴近地面越强。

落日的上端和下端光线曲折得不一样,看起来就成扁的了。

光的折射现象给人们带来的好处倒是实实在在的。

三四百年来,利用这种现象设计制造的显微镜、望远镜等光学仪器,使人们看到了秋毫之微末、天体之宏大,大大地扩展了我们的眼界,为发展人类文明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看来,天天见到的落日之中还有一些道理呢!

(1)给文中划线字选择正确读音。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本文提到的两种现象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都是光的________造成的。

(3)通常说“长河落日圆”,可在本文中为什么说落日是扁的?

用横线在文中标出。

(4)光的折射现象对人类有哪些帮助?

(5)读短文最后一句话,你有哪些感受或想法?

【答案】

(1)zhé;shé;bó

(2)插入水中的筷子变折了;看到的落日是扁的;折射

(3)由于地心引力的关系,接近地球表面的地方大气浓厚,越往高处空气越稀薄。

这种差别并不大,所以我们通常觉察不到光线由此产生的曲折。

但是,太阳落山时,阳光斜着通过大气,距离很远,产生的折射已经可以使人明显地感觉到。

这种折射越贴近地面越强。

落日的上端和下端光线曲折得不一样,看起来就成扁的了。

(4)人们利用光的折射现象设计制造了显微镜、望远镜等光学仪器,使人们看到了秋毫之微末、天体之宏大,大大地扩展了人们的眼界。

(5)例:

大自然中到处都有奥秘,需要我们用心观察,认真思考才能发现。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

多音字音不同,义不同,组成的词语也不同,解答此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准词语,然后依据汉字选择正确的音节即可。

(2)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阅读短文的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5)谈自己的看法,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

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故答案为:

(1)zhé;shé;bó;

(2)插入水中的筷子变折了、看到的落日是扁的、折射;(3)画:

由于地心引力的关系,接近地球表面的地方大气浓厚,越往高处空气越稀薄。

这种差别并不大,所以我们通常觉察不到光线由此产生的曲折。

但是,太阳落山时,阳光斜着通过大气,距离很远,产生的折射已经可以使人明显地感觉到。

这种折射越贴近地面越强。

落日的上端和下端光线曲折得不一样,看起来就成扁的了。

(4)人们利用光的折射现象设计制造了显微镜、望远镜等光学仪器,使人们看到了秋毫之微末、天体之宏大,大大地扩展了人们的眼界。

(5)例:

大自然中到处都有奥秘,需要我们用心观察,认真思考才能发现。

【点评】

(1)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

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

(2)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

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3)、(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5)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

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9.阅读下文,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