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3课 土地改革人教部编版巩固辅导三十.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59816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50.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3课 土地改革人教部编版巩固辅导三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3课 土地改革人教部编版巩固辅导三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3课 土地改革人教部编版巩固辅导三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3课 土地改革人教部编版巩固辅导三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3课 土地改革人教部编版巩固辅导三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3课 土地改革人教部编版巩固辅导三十.docx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3课 土地改革人教部编版巩固辅导三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3课 土地改革人教部编版巩固辅导三十.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3课 土地改革人教部编版巩固辅导三十.docx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3课土地改革人教部编版巩固辅导三十

2019-2020年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3课土地改革人教部编版巩固辅导三十九

第1题【单选题】

存在了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被彻底废除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全国领土基本解放

D、土地改革完成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中,土地所有制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①土地改革②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③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1950年冬,辽宁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在政府的组织下,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硬上把一千多亩盐碱地改变成了良田。

第二年种上花生和棉花,当年喜获丰收,梅家村的粮食产量不断增加,粮食产量提高的原因是()

①土地改革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②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改进和提高③耕地面积的增加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

占乡村人口不到l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70%~80%的土地;而占乡村人口90%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约20%~30%的土地,他们终年劳作,仍不得温饱。

上述材料反映的是()

A、土地改革的背景

B、土地改革的内容

C、土地改革的性质

D、土地改革的影响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实现好、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历来是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下列标志着我党已实现彻底消灭封建土地制度,真正解放农民这一目标的事件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建国初期的抗美援朝、土地改革运动的共同作用是()

A、巩固了新生政权

B、完成了新民主主义的革命任务

C、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D、实现了农业的社会主义合作化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和财产,分配给()

A、知识分子

B、贫苦农民

C、领导干部

D、广大工人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A、土地改革

B、一五计划完成

C、三大改造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下图是1949—1952年中国粮食产量示意图,促使表中数据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

C、抗美援朝的胜利

D、三大改造的完成

【答案】:

【解析】:

第10题【单选题】

图中所宣传的法律性文件颁布实施后,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不包括()

A、中国人民从此成为国家的主人

B、使中国的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C、彻底摧毁了我国封建土地制度

D、大大解放了我国的农村生产力

【答案】:

【解析】:

第11题【单选题】

云南省昆明近郊某农民分得田地三亩六分,这一史实应发生于()

A、土地革命时期

B、抗日战争

C、人民解放战争

D、建国时期

【答案】:

【解析】:

第12题【填空题】

【答案】:

【解析】:

第13题【材料分析题】

好的歌曲往往记载了时代气息,是历史发展的见证,是催人奋进的长诗。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走进新时代》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中国大地上流行的歌曲《社会主义好》,歌词为:

“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反动派被打倒,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全国人民大团结,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建设高潮。

材料三:

我出生在那一九七八,老爸说那一年变化真大,报纸上天天讨论真理的标准,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早春的雷声震撼了华夏……

——电视剧《鸽子哨》的主题歌《我的一九七八》

材料四: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春天的故事》

材料五:

山绿起来人富起来,面朝大海中国春暖花开。

一个梦用五千年文明的承载,美丽中国世世代代……

——《美丽中国》

材料一中让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的历史事件是指什么?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歌曲《社会主义好》流行的历史背景。

材料三中的“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指的是哪次会议?

该会议作出了怎样的重要决策?

“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开启了我国农村哪项改革?

材料四中的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指的是开放了四个经济特区,分别是哪四个?

【答案】:

【解析】:

第14题【综合题】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我们孜孜追求的奋斗目标。

梁启超认为中国想自强于世界,必须以开民智为第一要义。

请列举两例戊戌变法时期开启民智的相关史实。

1894年,孙中山在成立兴中会时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

请回答孙中山为振兴中华做了哪些努力?

历史学家费正清说:

“中国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

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请列举新中国成立后实现这两大梦想的历史事件。

【答案】:

【解析】:

第15题【综合题】

阅读下列图片:

请回答:

这三幅图片分别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请从三幅图片中任意选择一幅,谈一谈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意义。

试分析三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

【答案】: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