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先秦诸子选读《无端崖之辞》教案.docx
《高中先秦诸子选读《无端崖之辞》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先秦诸子选读《无端崖之辞》教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先秦诸子选读《无端崖之辞》教案
高中先秦诸子选读《无端崖之辞》教案
知识目标:
掌握本章的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
方法目标:
掌握阅读、赏析古文的方法,提高阅读水平。
情感目标:
1、体会庄子散文中寓言故事的深刻含义。
2、体会庄子散文想像奇特的特点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与学师生互动】
一、导入:
人们把孔子称为“圣人”,却把庄子却称为“神人”。
如果说孔子是儒家的代表,那么庄子就是道家的化身。
庄子一生穷困潦倒,却能超越贫困乐在其中,他的所作所为,经常令人瞠目结舌,又令人拍案叫绝。
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禄,甚至对于死亡,他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他写在书里面的东西,都是一些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涯之词。
看起来漫无边际,但其实其中蕴含有大智慧。
在这部书里,真正流传下来的思想,应该是一种天地自在逍遥游,而这样一番逍遥游里,庄子他看破的东西太多太多。
庄子思想中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他的《逍遥游》。
但是,庄子所追求的逍遥游的理想境界,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状态呢?
让我们到他的作品中去领略庄子诗意洒脱的人生境界吧!
二、课前积累
《庄子》名言
1。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
要想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便会感到很疲倦;既然如此还要不停地去追求知识,便会弄得更加疲困不堪!
2、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
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
(名是相互倾轧的原因;智是相互斗争的手段。
两者是凶器,是不可以尽行的。
)
3、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也。
方今之时,仅免刑焉。
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
(天下有道,圣人可以成就事业;天下无道,圣人只能保全生命。
现在这个时代,仅仅可以避开刑戮。
幸福不过像羽毛那样轻,不知怎样才可以去承受;祸患重得像大地一样,不知怎样才能避免。
)
4、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人们都知道有用的用处,但不懂得无用的更大用处。
)
5、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泉水干了,好多鱼被困在陆地上,相互用嘴吐气,用吐沫相互沾湿,但是比不上从前在江湖中生活自由自在,相互忘掉。
)
6、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
故善生者,乃所以善死也。
(大自然给我形体,用生使我操劳,用老使我清闲,用死使我安息。
所以称善我生存的,也同样称善我的死亡。
7、故跖之徒问于跖曰:
“盗亦有道乎?
”跖曰:
“何适而无道邪?
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 否,知也;分均,仁也。
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
(因此盗跖的门徒问盗跖说:
“做大盗的也有法则吗?
”盗跖回答说:
“无论哪个地方都怎么会没有法则呢?
凭空猜想屋里储藏着多少财物,这就是聪明;带头先进入屋里的,就是勇;最后退出屋子的,就是义;酌情判断是否动手的,就是智;分赃均等的,就是仁。
这五种不具备而成为大盗的,天下是决不会有的。
”)
8、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9、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10、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
11.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送賷。
吾葬具岂不备邪?
12.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
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
三、走近作者
1、庄子其人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汉族。
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后人称之为“南华真人”,战国时期宋国蒙人。
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
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庄子》的主要思想:
核心是追求具有超越性和超脱性的绝对精神自由。
不像其他诸子那样试图寻找出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方案,而是走向极端,认为现实社会存在本身,就是一张无所不包的网,是造成苦恼和苦难的根源。
二、整体感知:
(一)请二位同学分别朗读第1、2、则,正字正音。
(二)集体朗读,分则讲解
(三)梳理二则内容(学生讲解,学生点评,教师指导)
1、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
“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人斫之。
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
‘尝试为寡人为之!
’匠石曰:
‘臣则尝能斫之。
虽然,臣之质死久矣!
’自夫子之
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徐无鬼》
注释—顾:
回头。
漫:
污,弄脏。
匠石:
名为石的工匠。
斫:
用斧头砍。
听:
任意。
尽垩……:
全部把那点白色的垩土砍了下来,郢人的鼻子却没有受伤。
失容:
面容变色。
虽然:
虽是这样。
质:
对象、目标。
自……:
自从惠子先生死了之后,我没有对手了,我没有谁可以说话了。
译文:
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墓地,回过头来对跟随的人说:
“郢地有个人让白垩泥涂抹了他自己的鼻尖,像蚊蝇的翅膀那样大小,让匠石用斧子砍削掉这一小白点。
匠石挥动斧子呼呼作响,漫不经心地砍削白点,鼻尖上的白泥完全除去而鼻子却一点也没有受伤,郢地的人站在那里也若无其事不失常态。
宋元君知道了这件事,召见匠石说:
‘你为我也这么试试’。
匠石说:
“我确实曾经能够砍削掉鼻尖上的小白点。
虽然如此,我可以搭配的伙伴已经死去很久了。
”自从惠子离开了人世,我没有可以匹敌的对手了!
我没有可以与之论辩的人了!
”
简析:
这是庄子路过惠施墓前讲的一则寓言。
在这则寓言里,表达了庄子对惠施的怀念。
郢都人信赖石匠,才能让石匠削去自己鼻子尖上的污渍,并且在石匠的利斧挥动之下,面不改色心不跳,对于石匠得以发挥卓越本领,信任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它告诫人们,要以诚相托,以心相印;信赖,能够产生力量。
第1则:
以“郢人斫垩”形象地说明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列御寇为伯昏无人射,引之盈贯,措杯水其肘上,发之,适矢复沓,方矢复寓。
当是时也,犹象人也。
伯昏无人曰:
“是射之射,非不射之射也。
尝与汝登高山,履危石,临百仞之渊,若能射乎?
”于是无人遂登高山,履危石,临百仞之渊,背逡巡,足二分垂在外,揖御寇而进之。
御寇伏地,汗流至踵。
伯昏无人曰:
“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
今汝怵然有恂目之志,尔于中也殆矣夫!
”——《田子方》
注释—引:
拉开弓。
盈贯:
拉足弓弦。
措:
安放。
一支箭刚刚射出去,一支箭又搭在了弦上。
适:
往。
沓:
合。
象人:
木偶人。
履:
踩踏。
若:
你。
逡巡:
退却。
揖:
拱手行礼、请。
进之,让他走向前。
踵:
脚后跟,也泛指脚。
至人:
修养达到最高境界的人。
又神人、真人。
挥斥:
纵放、意气奔放。
八极:
八方。
恂:
通瞬。
恂目,眨眼,眼睛转动。
殆,危险。
译文:
列御寇射箭给伯昏无人看,(他)拉到满弓,(然后)放一杯水在手肘上,放箭,连续射箭,(前面的)箭刚射出后面的箭又搭上了弓。
在这个时候,(他)就像木偶似的(平稳)。
在这时伯昏无人便爬上高山,站在危险的石头上,面临万丈深渊,背还向后靠一靠,(他的)脚有两分悬空在外,请御寇过去。
御寇趴在地上,汗流到脚根了。
伯昏无人说:
“凡是高手,上看青天,下到黄泉,在任何地方都挥洒自如,神色不变。
现在你紧张害怕有惶恐的眼神的样子,你心中害怕得很啊。
”
简析:
人做到了忘物和忘我,没有了负担,心态就能够变得轻松自如,抱着这样的心态去做事,就容易取得成功。
生活中这类例子很多。
列御寇的射箭术很高明,可以在胳膊肘上放一杯水的情况下还百发百中,他已经忘记了弓箭和射术,也就是说,射箭在他那里已经成了一种下意识行为,所以他射箭时看上去像是个木头人。
但这还不够,当伯昏无人让他站到悬崖边上射箭时,他就腿软而射不出箭了,因为这仍是有心射箭的技巧,心中还装着个“我”,受着自己的束缚,因此射箭术达不到超一流。
从矛盾的观点来看,人与物是一对矛盾体,既对立又统一,过多地把注意力集中于对方,或集中于己方,势必加强对立的一面,不利于发展统一的关系。
人与物不协调,则很难把事情做好。
物我两忘,驾轻就熟,则能游刃有余,于无隙入有间。
成功的因素有很多,拥有放松的心态只是其中之一,但却是不可缺少的。
态度决定一切,心态决定成功与否。
患得患失注定不能让成功驻足,怡然忘我才能浇开灿烂的成功之花。
三、教学拓展:
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学习感悟,课堂交流。
第二课时
一、教学导入、复习提问。
二、整体感知:
(一)指名让学生朗读第3、4则,正字正音。
(二)集体朗读,分则讲解
(三)梳理二则内容(学生讲解,学生点评,教师指导)
3、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饨。
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
儵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
“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
”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先秦·庄周《庄子·应帝王》
儵:
倏的异体字。
相与:
共同。
谋:
计议、商议。
南海的帝王叫倏,北海的帝王叫忽,中央的帝王叫浑沌。
倏和忽时常在浑沌的地方见面,浑沌款待他们特别好。
倏和忽共同商量报答浑饨的美德,说:
“人们都有七窍用以看、听、吃喝、呼吸,唯独浑沌没有,我们试着给他凿成七窍。
”一天凿成一窍,凿到七天浑沌就死了。
第3则:
违背了事物的发展规律,即使是好心做事,也会造成惨重的后果,不能不引起人们的警觉。
4、任公子为大钩巨缁,五十
以为饵,蹲乎会稽,投竿东海,旦旦而钓,期年不得鱼。
已而大鱼食之,牵巨钩,錎没而下,鹜扬而奋鬐,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惮赫千里。
任公子得若鱼,离而腊之,自制河以东,苍梧已北,莫不厌若鱼者。
已而后世辁才讽说之徒,皆惊而相告也。
夫揭竿累,趣灌渎,守鲵鲋,其于得大鱼难矣!
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
是以未尝闻任氏之风俗,其不可与经于世亦远矣!
《外物》
期年:
周年。
已而:
旋即、不久。
錎,通陷。
鬐,通鳍。
侔:
齐等。
惮dá赫,威震。
若:
此。
离:
剖开。
腊xī:
干肉—做成干肉。
已:
通以。
没有谁吃不饱这鱼的。
厌:
饱食、满足。
才能小的道听途说之辈。
辁:
形容浅薄、小。
讽说:
传说。
揭:
高举。
累:
指纶,钓鱼竿上的丝线。
趣,通趋,趋向、奔向。
鲵鲋:
小鱼。
粉饰肤浅小语来游说一县之长,这样对于获得很贤达的地位来说也差的太远了。
小说:
指偏颇琐屑的言论。
干:
求。
达:
显贵。
所以没听说过任氏钓鱼的风俗,那就不可以参与管理世事,还差得远呢。
经于世,指管理世事。
第4则:
人生在世,应当有大志向、大抱负,才能达到目的,才能真正参与社会生活、参与同家管理。
三、教学拓展:
让学生交流学习感悟。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品读先文:
探讨:
1、“郢人斫垩”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是什么?
明确:
生活中志趣相投的人很难遇到,要好好珍惜,没有“他”,自己的才能也就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了。
2、结合现实,谈谈你对第3则寓言故事的理解。
明确:
违背了事物的发展规律,即使是好心做事,也会造成惨重的后果,不能不引起人们的警觉。
例如:
“文革”、“大跃进”、盲目地建设“开发区”等等。
3、第4则寓言故事的之处在那里,庄子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你如何理解任公子的做为?
明确:
人生在世,应当有大志向、大抱负,才能达到目的,才能真正参与社会生活、参与同家管理。
三、拓展延伸
思考:
从第3则选文中看,做为一个领导者,应当如何使自己的行为造福于人民,造福于社会、造福于国家?
【提示】任何决策都必须从客观规律出发,必须尊重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不能想当然地处理问题,也不能不顾实际情况而做出决定,否则,即便出发点是好的,愿望是良好的,也同样会造成很大的伤害,甚至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惨重损失。
四、整体感知:
(一)指名让学生朗读第3、4则,正字正音。
(二)集体朗读,分则讲解
(三)梳理二则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