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蓬江区科学与技术发展.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593554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门市蓬江区科学与技术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江门市蓬江区科学与技术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江门市蓬江区科学与技术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江门市蓬江区科学与技术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江门市蓬江区科学与技术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门市蓬江区科学与技术发展.docx

《江门市蓬江区科学与技术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门市蓬江区科学与技术发展.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门市蓬江区科学与技术发展.docx

江门市蓬江区科学与技术发展

江门市蓬江区科学与技术发展

“十三五”规划

(征求意见稿)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时期,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若干意见》、《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江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江门市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推动科技创新质量的整体跃升,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

(一)发展基础

“十二五”期间,蓬江区科技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战略部署,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为转型跨越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通过整合科技资源,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加强珠西智谷创新平台建设,营造全区知识产权保护战略,科技工作成效显著。

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积极带动科技企业加大科研投入,鼓励加强与高等院校产学研合作交流,发挥科技创新要素的集聚效应,引导企业攻克重大关键技术,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为产业技术升级、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十二五”期间,全区科技企业承担市级以上科技立项近250项,获上级科技部门扶持资金达13200万元;共有61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获市级以上科技奖励。

科技创新综合平台建设稳步推进。

按照江门市委、市政府“东提西进、同城共融”战略部署,蓬江区明确了把“珠西智谷”打造成为珠江西岸创新智慧集聚地、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重要组成部分的定位要求,积极朝着打造“珠西新的城市中心,新的经济中心,新的创新中心”的宏伟蓝图奋力前进,珠西智谷正是蓬江区充分发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标杆示范作用的着力点之一。

目前已建设成江门市火炬高新技术创业园、蓬江区创新创意产业园、广东广天机电工业研究院、国家摩托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10个创新创意产业平台,并已成立江门市蓬江区南方教育装备创新研究院、江门市蓬江区生命科技研究院、蓬江区珠西智谷智能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

知识产权保护战略进一步优化。

不断探索开展知识产权工作的新模式、新做法,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以提升专利申请数量和质量为重点,深入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培训,推动企业建立知识产权制度,提高企业单位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和运用能力。

2015年全区专利申请总量2355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473件,专利授权总量1763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126件,相比2010年数据显示,同比分别增长了59.01%、193.79%、23.81%、240.54%。

专利质量明显提高,结构进一步优化,知识产权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新进步。

高新技术产业迈上新台阶。

我区紧紧围绕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利用科技政策引导发展方向。

大力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产业,积极采取措施,加大科技投入,不断加大实施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和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力度,使高新技术企业成为发展的第一推动力。

加强企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推进品牌建设,带动新兴产业发展壮大。

到2015年,全区累计认定有效高新技术企业84家,其中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5家。

依靠科技创新,我区实现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大发展,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近300亿,进一步夯实了技术创新的基础。

科技投入逐年提高。

科技三项费用在我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可忽视,把攻关计划作为最大的计划来实施,有效利用好紧有的区科技三项费用,指导本地企业发展导向,增强我区经济综合实力。

充分发挥财政科技投入的引导和激励作用,引导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2015年,全区财政科技经费投入5932.15万元,比“十一五”期末的2625.80万元增长2.3倍,年均增长25.18%。

社会科技投入经费总量逐年增加,科技三项费用在筹资方面起着巨大的资金导向作用,具有放大效应,科技项目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显著。

以企业为主体的科研中心日趋成熟。

推动校企人才对接,建立人才联合培养机制,为企业培养产业研发中心建设急需的技术人才,在产业研发中心及其依托单位建设企业为核心的研究开发中心。

鼓励企业加强科研投入,形成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前期研发环境保证,打造行业公共服务平台,营造良好的研发氛围。

到2015年,全区认定企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69家,其中省级以上研发中心21家,另外认定省级新型研发机构3家、市级2家。

落实科普创新推广模式。

充分发挥我区科普优势,加强协调、综合集成,形成了全区上下共同参与、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社会化“大科普”工作格局,全民科学素质工程得到全面推进。

着力推进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提高农村群众的综合科普素质,提高城镇居民综合科普素质,提高领导干部的科普知识水平,通过推进四大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根据不同的人群,不同的需求,创新思维,精心组织,有的放矢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活动,为打造“创新型蓬江”软实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自主创新政策环境日趋完善。

在“十二五”期间,根据我区科技创新实际出发,不断完善科技创新政策环境,修订了《蓬江区知识产权(专利)资助暂行办法》,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开拓创新,发展新技术、新工艺,形成高新技术产品。

陆续颁布了《蓬江区中小微企业科技金融奖励实施细则(试行)》、《蓬江区创新创意产业扶持办法细化方案》、《蓬江区扶持大型工业设计中心项目建设的优惠措施》等创新政策,扶持中小企业快速成长,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新兴产业。

(二)面临形势

虽然“十二五”时期我区科技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无法完全满足社会、经济和科技不断快速发展的需要,全区科技工作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高新技术企业规模较小。

我区有84家高新技术企业,其中国家级45家,但企业规模总体较小,年产值超亿元的不足20家。

由于高新技术企业规模小,综合实力弱,人才和技术的聚集度都不高,对科技经济的支撑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

创新体系建设有待加强。

我区能有效支撑支柱产业发展和在国内有重大影响的创新平台还较少,目前企业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共69家,其中省级的21家,还没有国家级的企业研发中心,绝大多数的市级研发机构仍处于技术升级与推广转化的较低层次,在一些行业的关键共性技术攻关能力还有待提高。

科技服务体系需进一步加强。

全区技术市场发育还不够完善,以技术产权为核心的技术市场交易体系尚未建立,以科技咨询业为主导的科技服务体系也不健全。

高层次人才缺口相对较大。

尽管我区人才总量与过去相比有较大提高,但是对于领军人物、创新团队较为缺乏,对其吸引力还相对较弱,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基层技术推广人才也严重不足,招揽力度不够,严重制约了全市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面向创新链条高端,解放思想、先行先试,牢牢把握科技创新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第一推动力,牢牢把握人才作为科技创新的第一要素,牢牢把握创新环境作为集聚优势科技资源的第一吸引力,更加突出创新科技体制机制,更加突出科技引领城市转型发展,更加突出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更加突出科技成果惠及民生,实现科技创新质量大幅跃升。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动力,以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为保障,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为创新型蓬江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三、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到2020年,科技资源进一步优化,构建以企业为创新主体,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技术依托,科技服务中介组织为媒介,市场导向、政府引导的开放型技术创新体系,科技创新和科技研发能力显著提高,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显著提升,高新技术产业规模持续发展壮大,传统产业通过转型升级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创业环境进一步改善,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作用凸现,科技综合实力迈上新的水平。

蓬江区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成为江门市小微双创核心地区,主要科技指标居全市前列。

(二)具体目标

——科技资源进一步得到合理配置,科技投入持续增长,力争全社会研究与发展(R&D)经费投入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5%以上。

——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推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构建企业研发机构,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180家。

——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专利申请稳步增长,全区专利申请量持续提升,到2020年,年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957件以上,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件)达到7.11件以上。

——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50家,科技型小微企业达到800家,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8%。

——大力扶持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9个,孵化器面积20万平方米,认定众创空间7个,众创空间面积2万平方米。

四、主要任务和发展重点

(一)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加快建设创新型蓬江

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营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鼓励企业和个人进入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利用政府宏观调控和相关政策措施,给予引导扶持。

推进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以珠西智谷为核心,着力发展先进制造、新材料、新能源、信息服务等产业。

支持大型企业为龙头,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升级发展,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实现区域创新。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具有广阔市场前景、能源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产业领域,进行重点培育和拓展。

充分利用蓬江区在江门市中心的有利位置,积极调动新兴产业落户。

加快新兴产业重大项目的实施,增强技术创新和产业化能力,带动和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

加快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步伐。

通过产学研、国际合作和区域科技合作,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围绕先进(高端)装备制造业,加大创新平台建设,引进创新人才,推动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提升我区制造业科技竞争力。

推动制造业产业升级行动计划,从设计、工艺、材料、检验检测、质量控制等技术换进改善江门制造业产品质量,提升产业竞争力。

(二)推进科技平台创新发展

培育国家级创新平台建设。

面向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的研发、工程化开发和试验等需求,鼓励龙头企业申报建设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和企业实验室。

继续完善国家摩托车及配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东)建设,指导好省级广东广天机电工业研究院、广东科杰机械自动化研究院创建工作,力争升级国家创新平台。

建设新型研发机构。

围绕我区产业发展需求,引入国内高水平的高校及科研院所等优质科技资源,结合产业发展需求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同建设综合性研究院、研发中心等各种类型的新型研发机构。

推进科技型企业设立企业研发机构。

进一步完善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的机制,大力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支持企业推进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完善面向企业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加强企业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企业技术创新开放合作水平。

(三)促进科技型企业快速发展

加快科技创业和科技招商。

进一步完善科技型企业孵化体系建设,重点培育火炬高新技术创业园、群华科技园、中兴科技园等科技型企业孵化器,建设一批创业苗圃、青年创业中心等孵化载体。

以火炬高新技术创业园为模板,推进孵化器运营机制创新,提升孵化器对科技创业的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

推进科技招商,吸引国内外优秀科技型中小企业落户。

以创新带动科技型企业加速成长。

积极推动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完善我区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推动科技型企业实现发展壮大。

积极开展“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引导中小科技型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产品研发。

大力支持产学研合作、技术转移、技术入股。

培育一批创新领军企业。

实施聚焦战略,集成利用财税、人才、创新、投融资、企业上市等政策手段,面向一批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企业实施政策聚焦,不断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实现境内外上市,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科技企业集团。

鼓励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型企业申报、承担各级重大产业化项目、重大科技研发项目。

支持企业新建、引进和重组企业研究机构,提高持续创新能力。

优化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环境。

根据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实际需求和成长规律,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完善适合企业落户发展的科技中介服务、公共技术平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科技人才服务、科技投融资体系等创新创业环境,加大力度优化适合科技人员的居住生活环境,营造激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不断改进增强政府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服务意识和能力。

(四)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

促进科技与金融相结合。

不断加大科技和金融的结合,促进科技、金融资源共享,拓宽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逐步形成完整的科技金融链条。

一是进行专利质押评估补贴,鼓励企业将“轻资产”变为“强资产”,创造条件促进科研创新。

二是联合有关部门对科技支行与科技小额贷款公司进行业务指导与帮助,协助科技支行落实有关单独贷款放款等审核权限,完善科技金融贷款机构对科技中小微企业的专业服务能力。

三是探索发起天使投资基金,创新种子期、创业期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方式,填补当前科技金融体系中的空白。

积极为企业融资提供咨询、全方位信息交流、对接服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上市。

进一步完善产学研结合机制。

不断完善产学研结合战略措施,支持、鼓励科技企业与大学、科研院所合作建立面向优势产业、特色产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组织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员成为企业科技特派员,为企业开展长期的战略咨询、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等科技服务工作,探索广大科技人员服务企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五)加快完善珠西智谷配套服务

建设广东广天先进装备制造业研究院。

借助天津大学在智能制造、机电、新材料、化工、新能源等学科优势,着眼于提升江门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加快提升广东广天机电研究院,将其打造成为江门地区智能制造应用推广中枢、核心技术攻关和技术服务平台、低成本装备制造改造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基地、制造业人才汇聚和培训教育中心。

以满足江门地区制造业企业智能制造需求为重点,充分集聚整合江门制造业生产企业、技术服务和人才智力资源,提高江门制造业的生产设计、产品质量等方面的整体水平。

针对江门地区制造企业对新进装备的制造需求和已有装备的改造需求,打造低成本提供先进实用装备和设备的技术研发平台、装备样机设计制造平台、装备测试平台和技术服务平台,为发展装备制造业和提高制造产品企业的装备水平提供技术支撑。

进行行业技术成果转移,积极引进风险投资基金,加快技术研发新成果的孵化,同时联合江门业界有选择地引进一批技术成果和技术项目,实现在江门的技术转移、产业化及“本土化”,孵化催生新兴装备制造产业。

引进一批具有核心技术成果的高水平创新人才团队,建设针对江门地区制造业人才汇聚、培训和教育中心,开展学历和非学历教育,重点解决装备研发人员、测试人员、高级技工短缺的实际问题。

建设珠西智谷智能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

立足珠西,引入固高先进装备核心技术支撑平台,聚合本地政府,高校人才与科技资源,以及科杰、江粉等产业资源,构建本地化的智能装备创新创业技术与人才环境。

整合场地、资金,为智能装备创业团队提供优质创业环境,协助创业团队快速落地。

搭建面向智能制造装备供需双方的产业对接平台,选择一批制造装备应用迫切、特色鲜明、应用效果好、示范性强的产业龙头企业和主要骨干企业进行重点推广和应用,建立示范企业,形成辐射和带动效应。

为提高江门制造业生产工艺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能力,为江门企业提供关键零、部件的高精度加工技术、产品性能和质量分析检测技术等方面的咨询和服务。

建设南方教育装备创新研究院。

以创新设计为抓手,以智能化教育装备的设计与研发为核心,全面打造集教育装备设计研发、教育装备展示交易、教育装备产业孵化、教育装备人才引进与产业高端论坛为一体的现代教育装备“智造”全产业链。

通过整合、联动广东乃至全国教育资源和教育装备产业资源,发展教育装备产业,打造成为我国教育装备改革创新的先行区和示范区。

由国家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江门市人民政府和广东同宏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合作建设,部省两级资源联动和部省市三级共建,全力打造中国(江门)教育装备创新设计城、中国(江门)教育装备博物馆、中国(江门)教育装备创新设计研究院、中国(江门)教育装备展示交易中心、中国教育装备产业与国际先进资源对接平台。

(六)实施知识产权兴区战略

打造知识产权成果密集区。

发挥我区功能定位和政策优势,大力推进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试点,引导鼓励企业积极投入研发创新,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

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企业构建知识产权联盟,强化重点产业领域知识产权创造。

加强国内外知识产权领域的合作,在更大范围内聚集各类知识产权资源。

创新知识产权管理体制。

完善政府管理机制,健全知识产权管理组织和制度,加强科研企业之间的互动,加快知识产权资源的流动。

制定和完善鼓励自主创新、激励知识产权创造的政策和措施,建立统一高效的知识产权发展模式和激励机制。

加强知识产权应用和保护。

促进知识产权高效转化,拓展知识产权的综合运用。

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实施行政执法,认真执行《江门市蓬江区专利行政执法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细化执行标准》,强化企业维权,开展监督预警。

加强高端知识产权服务,支持知识产权服务载体建设。

推动知识产权与重大项目的结合。

在区扶持的重大重点科技专项中,将知识产权作为项目资助的前提和立项条件,在立项合同中明确界定科研管理信用承诺和成果要求,以及利益相关人的权利和义务,完善知识产权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建设。

(七)促进科技与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加强环境与资源保护的科研项目指导。

重点抓好一批环境、生态、资源保护与综合开发利用的科研项目,大力推广应用低碳循环及节能减排技术,推行清洁生产,实现资源集约节约利用。

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节能增效和生态环保技术,利用低碳、可持续发展应用,打造生态强区。

加强科技惠民工程建设。

加强医疗卫生领域的科研工作,有效组织医疗项目进行科技项目申报工作,积极推进医疗技术难点攻关,全面提升诊治水平和能力。

加强教育、文化、体育、公安、交通、邮电、社会安全、劳动保护、广播电视等领域的科技工作。

(八)加强科技知识普及推广

努力营造科技创新良好氛围。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加大对科技发展方针、政策和法规、科技企业、科技产品等的宣传,大力宣传献身科技事业并作出重大贡献的科技人员,营造鼓励创业创新,形成全区上下关注科技、依靠科技和应用科技的良好氛围。

大力加强科技创新文化建设。

激发创新思维,活跃学术气氛,努力形成宽松和谐、健康向上的创新文化氛围。

加大对技术创新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特点、作用的宣传,帮助企业科技研发,引导企业建立技术创新机构,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组成联合体,增强企业的创新动力和创新能力,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主体。

加强面向全体公众的科普工作。

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

落实国家、省、市有关科普规定,鼓励全社会兴办科普事业,积极发展科普产业,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

充分发挥各类科技协会,借助各类科技创新平台,积极举办科技活动周、科普节、科技讲座、科技咨询、科技下乡等各类科普系列活动。

五、保障措施

(一)优化科技发展环境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科技工作,用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科技工作,用求真务实的作风加强科技工作。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切实把精力放到提供优质高效服务、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进一步加强科学管理方法的应用,通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发挥重大专项在科技创新工作中的带动作用,提高科技资源配置的效率和效益。

(二)加大科技研发投入

发挥政府科技投入的导向性作用,鼓励和引导全社会增加对科技的投入,不断完善以企业为主体、政府财政引导、银信部门支持、社会各界参与的多层次的科技投入体系。

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发挥财政资金对科技创新活动的引导作用。

对重大科技项目、重大技术攻关难题、关键产业、科技成果转化等给予重点支持,使资金投入结构更加科学合理。

(三)积极落实科技政策

加强科技发展战略研究,科学谋划我区科技工作,高水平实施科技发展规划与计划,不断完善具有自身特色的创新政策体系。

认真贯彻落实企业研发经费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企业孵化器和科技成果转化税收优惠等科技创新扶持政策,让企业切实享受到各项财税优惠。

进一步完善科技项目立项实施,科技型企业培育认定,财政科技资金扶持补助等科技政策措施,引导广大中小企业积极投身到科技创新活动中来。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以集聚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为重点,依托各类科技创新载体,通过科技项目研发、重点技术攻关、科技合作交流等形式,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科技创新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科技人才以及创新团队,为创新型蓬江建设提供人才和智力保障。

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优化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环境,把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

(五)完善科技金融体系服务

坚持和完善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及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科技投融资机制。

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引导鼓励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

积极引进风险投资机构,扶持培育一批上市企业。

积极推进银企对接和银政合作,继续发展科技支行,鼓励金融机构在信贷产品投放上向技术含量高、资源节约、低碳环保型企业倾斜。

探索建立知识产权评估体系,积极推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优化区域科技创新氛围。

(六)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战略

继续推动我区知识产权保护各项工作,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和市知识产权局建立协调联动机制,依法严厉打击侵权行为,充分发挥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激励创新、保护创新的作用。

继续落实《蓬江区知识产权(专利)资助暂行办法》,完善知识产权激励机制,加大知识产权奖励力度,重点支持培育、发展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示范企业。

(七)加大科技宣传普及力度

充分认识科普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把科技宣传与科学普及工作作为重要任务来抓,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传播科学方法。

加强科普阵地和科普设施建设,以“科技活动月”、科普日、科技讲座等为载体,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传播媒体,积极开展经常性、富有特色的科普活动,不断提高全区人民科技素质,努力营造尊重科学、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环境和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简洁抽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