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导学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592085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66.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语文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语文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语文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语文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导学案.docx

《语文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导学案.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导学案.docx

语文导学案

四川省大邑中学高2010级语文学科导学案

第四单元古文大世界

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

学习目标

1.学习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

2.掌握重点字词,归纳“数、发、直、兵、胜”多义词的义项,掌握“或……或……”“直……耳,是……也”“是何异于……”几个句式的特点。

3.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重点

多义词义项的归纳和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

难点

课文中“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的理解。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字词,归纳“数、发、直、兵、胜”多义词的义项,掌握“或……或……”“直……耳,是……也”“是何异于……”几个句式的特点。

2、疏通文意,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一、预习

(一)、孟子生平及孟子思想简介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

他受业于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弟子,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

孟子生于战国时诸侯混战最激烈的时期,他提出、对人民作一定的让步、等主张。

为此,他到各国去游说诸侯,反对“霸道”,提倡以为中心的“仁政”、“王道”。

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希望能够在诸侯中选出一位王天下的君主。

由于他的这些主张与当时激烈混战的社会状况不符,所以均未被统治者所采纳。

孟子退而与弟子著书成。

(二)、熟习课文,完成知识梳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注音,是通假字的注明。

(1)弃甲曳()兵

(2)涂()有饿piǎo()

(3)鸡豚()狗彘()之畜()(4)数()罟()不入wū()池

(5)无()失其时(6)谨庠()序之教

(7)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8)申之以孝tì()之义

2、一词多义归纳

(1)数

愿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

(2)直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

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

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指南录〉后序》

(3)发

百发百中

发闾左谪戌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寡人之于国也》

野花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

主人忘归客不发《琵琶行》

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以猝发《五人墓碑记》

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记》

(4)兵

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

穷兵黩武成语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

草木皆兵成语

(5)胜

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寡人之于国也》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

3、词类活用

(1)填然鼓之

(2)七十者衣帛食肉

(3)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4)请以战喻

(5)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6)谨庠序之教

(7)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8)王无罪岁

4、句式

(1)是亦走也

(2)非我也,兵也

(3)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4)申之以孝悌之义

(5)树之以桑

(6)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7)未之有也

5、固定句式

(1)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2)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

“非我也,兵也?

6、古今异义

(1)、河内凶古义:

今义:

(2)、邻国之民不加少古义:

今义:

(3)、或百步而后止古义:

今义:

(4)、兵刃既接古义:

今义:

(5)、弃甲曳兵而走古义:

今义:

(6)、谷不可胜食也古义:

今义:

(7)、数罟不入洿池古义:

今义:

(8)、树之以桑古义:

今义:

(9)、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古义:

今义:

二、合作讨论,订正预习内容

三、作业: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的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河内凶(有战乱)B.邻国之民不加(增加)少

C.填然鼓之(代词,代“鼓”)D.弃甲曳(拖着)兵而走

2.下面的加点的字意义不同的一组是()

A.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春心莫共花争发

B.弃甲曳兵而走

 斩木为兵

C.或五十步而后止

 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D.是亦走也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3.对下列各句中“之”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斯天下之民至焉②鸡豚狗彘之畜③树之以桑④未之有也⑤邻国之民不加少

A.①②⑤/③/④B.①③⑤/②/④

C.①②④/③⑤ D.①②⑤/③④

4.下列各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A.请以战喻B.寡人之于国也

C.王无罪岁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5.选出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尽心焉耳矣——总算尽了心啦

B.请以战喻——请让我用打仗来作说明

C.直不百步耳——只是没有(跑)百步罢了

D.斧斤以时入山林——斧头按时进入山林

(二)结合注解朗读,整体感知文意,并翻译全文。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

2、课文中“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的理解。

学习过程

一、翻译、质疑

二、合作讨论,解决问题

三、研习

1、梁惠王尽力做了哪些事,为什么困惑?

 

2、孟子听了梁惠王的话,为什么不直接阐明意见?

 

3、第2—4段用了个什么成语,有何作用?

用意何在?

 

4、找出实行“王道”的七种措施的句子。

 

5、孟子否定了魏国及邻国之政,那么他的理想政治—“仁政”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四、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回顾本节所讲内容,概括本文写作特点,指导学生背诵

 

五、拓展:

积累课外孟子名言10句

 

六、练习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选出与“谷不可胜食也”的“也”用法相同的一项()

A.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B.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人死,则曰:

“非我也,岁也。

2.下列句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寡人之民不加多 B.谨庠序之教

C.是寡人之过也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选出与“申之以孝悌之义”句式不同的一项()

A.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C.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D.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二)谈谈本文中孟子仁政思想的社会意义。

(200字左右)

第9课劝学

学习目标:

1.学习《劝学》的主要观点,领会学习的重要性。

2.学习本文比喻论证的方法。

3.熟读并背诵课文。

重点:

文言实词的识记、理解;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

难点:

文中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

2、掌握本文出现的重要字音、通假字、文言实虚词,疏通文意,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一、预习

1、作者及其作品

荀子,名字,时期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

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是先秦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

《劝学》是荀子的代表作之一,是《荀子》的第一篇。

内容分前后两部分。

前部分着重阐明学习的重要性,后部分着重阐明学习方法。

课文节选自前部分。

作者从不同方面论述了学习的重要和必要,从而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品德。

因此,“劝”在本文是“”的意思。

所以题意是

2、字音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虽有()槁()暴()

金就砺()则利参省()()知()明而行无过

须臾()()跂()彰()舆()马生()非异跬()步骐骥()()

驽马()锲()而不舍朽木不折()

镂()螯()蛇鳝()

3、通假字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知明而行无过  

君子生非异也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4、词类活用

(1)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用心一也。

(4)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二、研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归纳课文的内容要点)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三、练习

1.选出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

  A.中绳(zhòng)槁暴(pù)輮以为轮(róu)金就砺则利(lì)

  B.参省乎己(xīng)须臾(yù)跂而望(qí)靛青(dìng)

  C.跬步(guī)蓼蓝(liǎo)生而异也(xīng)骐骥(jì)

D.锲而不舍(qiè)驽马(nú)金石可镂(lǒu)蛟龙(jiāo)

2.下列加点词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

  ①虽有槁暴(晒)②輮以为轮(使……弯曲)③吾尝跂而望矣(抬起脚尖)④而致千里(送别)⑤君子生非异也(天资,禀性)⑥非利足也(走路)⑦筋骨之强(强壮)⑧而绝江河(横断)⑨声非加疾也(这里指声音宏大)⑩而闻者彰(显著,清楚)

  A.①②⑤⑥⑦⑨B.①②③④⑦⑨

C.①③⑤⑦⑨⑩D.①⑤⑦⑧⑨⑩

3.选出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A.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使……弯曲)

  B.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接近,放到……上)

  C.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达到)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统一)

4、背诵全文

5、名句积累并翻译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4)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虚词、特殊句式、词类活用(重点);

2、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难点)。

一、合作探究

(一)文言虚词

1、于: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寡人之于国也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者: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3、而: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5)吾尝终日而思矣

(6)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二)特殊句式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輮以为轮

(三)词类活用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4、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5、用心一也

二、研习

1、这篇文章荀子提出了什么观点?

2、作者从不同的角度说明学习的重要意义,用了形式多样的比喻句,有时正面设喻,有反面设喻,有时正反设喻,试从文章中找到这样的例子。

正面设喻:

反面设喻:

正反设喻:

3、除此外还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4、文章第二段用了   个比喻句论述了学习的意义,学习的意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第三段用了   个比喻句论述了学习的作用,学习的作用是          

                       

6、文章第四段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用“骐骥”和“驽马”对比,“朽木”

与“金石”对比,说明学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蚯蚓的“用心一也”和螃蟹的“用心躁也"对比,说明学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思考交流

荀子在《劝学》告诉了我们哪些道理?

“学不可以已”的观点与现代倡导的“终身学习”的观点是否一致,为什么?

 

四、练习

1.古今异义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

今义:

②假舆马者古义:

今义:

③蟹六跪而二螯古义:

今义:

④金就砺则利古义:

今义:

2.词类活用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②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____________________

3.虚词

]

4.句式

(1)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__________________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__________________

(3)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__________________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____________

(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________________

第10课过秦论

学习目标

1、积累并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2、把握文意,理清思路,划分结构。

     

3、了解贾谊对王朝迅速灭亡原因的分析及借古讽今的的写作意图,借论秦之过以反对暴政提倡仁政的政治主张。

     

4、学习从史实对比中引出结论的写作方法。

 

重点

积累并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难点

把握文意,理清思路,划分结构。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积累并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2、把握文意,理清思路,划分结构。

     

一、预习

(一)网上查阅关键词:

贾谊古代政论文

(二)自由朗读、熟读课文《过秦论》。

(早读或课外)

(三)基础落实

1、给括号前的字注音

腴(    )轸(     )镞(      )笞(       )恬(    )藩(     )瓮(     )牖(       )

孝公既没(     )   召(     )滑   俯首系(     )颈践华(      )为城劲(   )弩 

蹑足行(      )伍将(      )数百之众度长絜(      )大  万乘(      )之势     

2、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

①约从离衡                      ②合从缔交         ③制其弊                  ④陈利兵而谁何

⑤倔起阡陌之中                ⑥赢粮而景从      ⑦百有余年

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的词语,并写出其用法和意义

⑴席卷、包举、囊括      ⑵天下云集响应           ⑶赢粮而景从

⑷内立法度,南取汉中    ⑸序八州而朝同列          ⑹履至尊而制六合

⑺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⑻追亡逐北                ⑼却匈奴七百余里

⑽约从离衡               ⑾序八州而朝同列        ⑿外连横而斗诸侯

⒀ 以愚黔首⒁会盟而谋弱秦        ⒂以弱天下之民 

⒃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⒄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4、找出并辨析下列句子中的古今异义词语。

 

①以致天下之士                古:

                            今:

②不爱珍器                    古:

                               今:

③秦人开关延敌               古:

                             今:

④制其弊                      古:

                                今:

⑤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古:

                       今:

⑥赢粮而景从                  古:

                               今:

⑦ 流血漂橹                    古:

                                今:

5、辨析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

①收天下之兵(    )        制其兵 (    )

②赵奢之伦制其兵(    )    制其弊(   )

③开关延敌(     )         延及孝文公(    ) 

④不爱珍器(     )         宽厚而爱人(    )

⑤因遗策(     )           因利便乘(     ) 

 6、指出下列特殊句式。

①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     )

②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     )

③陈利兵而谁何?

(     )

④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     )

⑤委命下吏。

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

(     )

⑥铸以为金人十二。

(     )

7、翻译重点句子

(1)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横而斗诸侯。

 译:

(2)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译:

(3)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译:

(4)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译:

二、研习

1、我预习,我质疑:

2、整体把握:

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可分为哪几部分?

请概括段落大意。

主要内容:

结构划分:

 

三、练习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      )

A.膏腴(yú)   藩篱(fān)  崤山(xiáo)  蒙恬(kuò)

B.逡巡(qūn)  锋镝(dí)  蹑足(niè)    墨翟(zhái)

C.谪戍(zhé)  鞭笞(chī)  黔首(qián)  囊括(nánɡ)

D.隳名城(huī)户牖(yǒu) 棘矜(jí)     赢粮(yín)

2.下列句子中书写全对的一句是(     )

A.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候。

B.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C.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

D.蹑足行伍之间,而崛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3.对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爱:

吝惜。

   B.委命下吏  命:

命令。

C.才能不及中人    中人:

平常的人。

     D.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作难:

起事、首倡。

4.下列哪一项不含通假字(      )

A.蒙故业,因遗策              B.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C.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D.百有余年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制:

天子地方千里,出兵车万乘;诸侯地方百里,出兵车千乘。

B.后人常用“陶朱”作为富人的代称,陶朱就是范蠡,他帮助越王勾践灭吴。

C.敲扑是古代的刑具,长的叫“敲”,短的叫“扑”。

D.秦时,“山东”指崤山以东,即东方诸侯国。

6.下面一组翻译中哪一句最准确(      )

A.振长策而御宇内              译:

举起长鞭来驱赶天下诸侯。

B.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译:

拿着敲和扑这些刑具来鞭打天下百姓。

C.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译:

于是派蒙恬去筑守像篱笆一样重要的长城。

D.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译:

收集天下的军队。

把他们集中到咸阳,让他们销毁兵刃和箭头,铸成十二个金属人。

E.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译:

(秦始皇)凭借华山和黄河,把他们看成城墙和护城河,占据着这亿丈高的华山城堡,其下又紧靠着深不可测的黄河,自以为就十分牢固。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贾谊对王朝迅速灭亡原因的分析及借古讽今的的写作意图,借论秦之过以反对暴政提倡仁政的政治主张。

     

2、学习从史实对比中引出结论的写作方法。

 

一、合作探究:

1.作者认为秦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作者是怎样运用事实来证明其论点的?

 

2.本文从秦孝公写起,为什么不从孝公以前的国君(如秦穆公)写起?

 

3.本文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在写议论文方面有何启发?

 

4.思考探究最后两段写到陈涉起义,作者却极言“陈涉如此之微”,并拿陈涉与六国之师作了对比,这对于证明作者论点有何作用?

 

二、相关链接 

《过秦论》,论秦之过也。

原文分为上、中、下三篇。

载于《新书》第一卷,《文选》卷五十一,另见于《史记·秦本纪》、《史记·陈涉世家》及《汉书》。

全文着重从各个方面分析秦王朝的过失,故名为《过秦论》。

本文旨在总结秦速亡的历史经验,以作为汉王朝建立制度,巩固统治的借鉴。

 

  鲁迅先生对贾谊《过秦论》的评价是“沾溉后人,其泽甚远”的“西汉鸿文”(《汉文学史纲要》),富有气势美。

从内质看,述史实,渲染铺张,材料富瞻,发议论,简炼透辟,见解情微。

从外形看,起伏多变,文笔放荡,论证严密,语言优美。

写秦兴,气焰赫赫,不可一世;写秦亡,急转直下,迅速覆灭;最后是一锤定音,推出全文论点。

读这样的文章,不仅使人晓喻历史经验教训,明白国家兴亡之理,而且为文章的磅礴气势而折服,而叹赏。

(摘自《应用写作》杂志1988年第4-5期《谈论说的气势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 贾生 作者:

 唐·李商隐 】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谊(前200-前168),世称贾太傅、贾长沙、贾生。

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

西汉初期的政论家、文学家。

年少即以育诗属文闻于世人。

后见用于文帝,力主改革,被贬。

改任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堕马而死,自伤无状,忧愤而死。

主要文学成就是政论文,著有《新书》十卷。

代表作有《过秦论》上、中、下三篇,《陈政事疏》(亦名《治安策》),《论积贮疏》等。

《过秦论》总结了秦代兴亡的教训,实则昭汉之过。

《陈政事疏》和《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