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模拟卷.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591394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601.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模拟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考地理模拟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考地理模拟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考地理模拟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考地理模拟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模拟卷.docx

《高考地理模拟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模拟卷.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模拟卷.docx

高考地理模拟卷

2012-2013学年度地理高考模拟考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读右面“不同国家人口增长示意图”,完成题。

1.与目前我国人口增长状况相似的类型是

A.①B.②C.③D.④

2.图中国家类型④所反映的人口问题主要是

A.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负担过重

B.少年儿童比重大,就业压力过重

C.城市人口比重大,劳动力过剩

D.人口总数太少,劳动力严重缺少

【答案】

1.C

2.A

【解析】

试题分析:

1.①、②国家类型自然增长率过高,与我国不符,我国由于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自然增长率是比较低的,④国家类型自然增长率低于零,人口出现了负增长,应属于发达国家。

故与目前我国人口增长状况相似的类型是③。

2.④国家类型自然增长率低于零,人口出现了负增长,应属于发达国家。

故图中国家类型④所反映的人口问题主要是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负担过重。

考点:

本题考查不同国家面临的人口问题。

点评:

本题借助“不同国家人口增长示意图”考查不同国家面临的人口问题,难度系数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图中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比重,先判断国家类型,再根据国家类型判断人口问题。

2012年8月以来,我国钓鱼岛再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

图为钓鱼岛等高线分布图(单位:

米)。

读图回答题。

3.钓鱼岛的地势特征是

A.东部高,西部低 B.西北高,东南低

C.北部高,南部低D.南部坡陡,北部坡缓

4.钓鱼岛南北两端的距离大约是

A.0.7千米 B.1.85千米 C.2.5千米D.3.6千米

【答案】

3.D

4.B

【解析】

试题分析:

3.本题将地形图判读与时事热点紧密结合,题型新颖。

根据图1等高线疏密程度可知钓鱼岛南部坡度陡,北部坡度缓,故选D。

4.因为1经度在地表实际距离约为111km,可知钓鱼岛南北两端的距离大约是﹙25°40.9′-25°39.2′﹚×111≈1.89km。

所以本题选B。

考点:

本题组考查地形图判读。

点评:

本题组借助等高线分布图考查学生对等高线示意图的判读能力,难度较小。

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

(1)根据等高线稀疏来判断坡度陡缓。

(2)根据钓鱼岛南北所跨经度估算钓鱼岛南北两端的距离。

读某河流示意图,回答题。

5.甲处地貌的形成与下列哪个因素关系不大

A.中游落差小B.地转偏向力作用

C.河流含沙量大D.人海口潮差小

6.造成乙处瀑布最终消失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A.地壳运动B.风化作用C.侵蚀作用D.沉积作用

【答案】

5.A

6.C

【解析】

试题分析:

5.甲处地处河流入海口,地貌为河口三角洲,其形成与中游落差大小无关。

6.造成乙处瀑布最终消失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侵蚀作用,由于河流下切侵蚀,导致瀑布消失。

考点:

本题组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点评:

本题组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看似复杂,实则简单,只要细心,不难作答。

读我国铁矿石进口量和钢材贸易量统计图,回答题。

注:

左轴为铁矿石进口量,右轴为钢材净出口量=出口量-进口量

7.由图中信息可知我国钢铁工业

A.原料对外依存度增大    B.属于出口加工型企业

C.钢材一直需要大量进口    D.钢材主要满足国外市场

8.近年来我国钢铁工业布局逐渐趋向东部沿海地区,其目的主要是为了

A.靠近能源产地   B.接近消费市场

C.便于出口钢材    D.靠近丰富劳动力

【答案】

7.A

8.B

【解析】

试题分析:

7.本题主要考查复合坐标类图的读图分析能力,难度较大。

由我国铁矿石进口量和钢材贸易量统计图可知我国钢铁工业铁矿石进口量尤其是进入21世纪迅速增加说明我国钢铁工业原料对外依存度增大。

我国钢铁产品主要用于我国国民建设自用期间2006年之后我国钢材还有少量出口。

故选A。

8.我国东部地区经济、人口集聚集中,近年来我国钢铁工业布局逐渐趋向东部沿海地区,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接近消费市场。

故选B。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复合坐标类图的读图分析能力。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复合坐标类图的读图分析能力,难度较大。

从图表可知该图为曲线图判读时图中有一个横轴、两个纵轴,可以得到三个数据:

铁矿石进口量、钢材贸易量、年限。

判读时主要根据线状统计符号的大体走向来分析统计对象的量值随时间、空间的连续变化的规律,要特别注意曲线统计图中的高峰、低谷以及折线图中的明显的转折点。

我国第三个南极科考站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在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地区胜利建成。

据此回答题:

9.由于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在该地区建站面临的主要困难有

①低温严寒 ②地形起伏极大

③高原缺氧 ④冻土深厚 

⑤生态脆弱 ⑥适宜施工时间短

A.①③⑥B.②④⑤

C.①②③D.④⑤⑥

10.与中山站和长城站相比,昆仑站进行天文观测的条件更好。

这是因为其所在地

A.昼短夜长、视野开阔B.地势高,盛行上升气流

C.自转的线速度较慢、风速较小D.大气透明度较高、连续观测时间较长

【答案】

9.A

10.D

【解析】

试题分析:

9.本题主要考查南极圈、高纬地区的自然特征,难度较大。

昆仑站建在南极圈内,该地区属极地、又是大陆冰盖,在该地区建站面临的主要困难有低温严寒、高原缺氧、适宜施工时间短。

故选A。

10.昆仑站与中山站和长城站相比,纬度更高位于南极大陆的中部大气层厚度薄透明度较高、连续观测时间较长。

南极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并非一直昼短夜长、自转速度及气流运动对天文观测影响不大。

故选D。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南极圈、高纬地区的自然特征。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南极圈、高纬地区的自然特征。

本题难度较大,解答本试题需明确极地地区由于地球自转、公转的原因存在极昼极夜、自转的线速度较慢、温度低等现象。

读图12我国两个地区全年水分盈亏图,回答题。

11.长江中下游地区明显缺水的月份是

A、1月B、5月C、6月D、10月

12.关于西藏和新疆地区水分盈亏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温越低,拉萨水分亏损越多

B、受大峡谷暖湿气流影响时拉萨水分有盈余

C、阿克苏水分盈亏与气温变化密切无关

D、气温越高,阿克苏水分亏损越多

【答案】

11.D

12.B

【解析】

试题分析:

11.直接根据图示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9、10月出现水分亏损,说明其明显缺水。

12.图示阿克苏的水分盈亏曲线在气温高时,亏损多,A错误;拉萨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图示7、8月拉萨水分有盈余,B正确;阿克苏的水分盈亏曲线在5、6月时,亏损多,主要是由于5、6月份时,该地区气温升高,蒸发量旺盛,故水分亏损较多,C错误;该地区气温最高为7、8月,但水分亏损最多出现在6月,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降水量的变化和读图分析能力。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读图分析,并结合我国区域地理的气候特征分析即可。

我国某中学地理小组对霜冻现象进行探究性学习。

下图是他们通过长期收听天气预报绘制的我国东部地区的平均初霜、终霜日期曲线图。

据此回答

13.我国东部40°N附近的无霜期约为

 A.2个月         B.5个月        C.7个月        D.10个月

14.不同地区间,造成初霜、终霜出现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作物品种      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     D.地形

15.深秋初冬时节,也是我国东部大雾多发期,其原因是

 ①昼夜温差较大 ②昼夜温差较小 ③水汽易凝结 ④水汽不易凝结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

13.B

14.B

15.A

【解析】

试题分析:

13.直接根据图示,40°N地区,初霜时间约为8月,终霜时间约在4月,故无霜期约5个月。

14.霜冻发生的条件是在气温低于0℃以下时,就容易发生;根据图示,不同纬度初霜、终霜出现的时间差异很大,根本原因是由于纬度越低,冬季温度较高,初霜出现的时间晚,终霜出现的时间早。

而纬度高,则冬季气温低,初霜时间早,而终霜时间晚;由此说明纬度位置的影响。

15.雾的形成是由于晚上气温剧烈下降,则水汽易凝结而形成,故昼夜温差大时,晚上剧烈降温可能形成大雾。

考点:

本题考查霜冻和雾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抓住霜冻和雾的形成直接原因,气温剧烈降低,结合影响气温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即可。

读图,完成问题。

16.影响岛上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陆位置B.纬度与地形C.纬度与洋流D.地形与洋流

17.我国决定将西昌航天发射中心场址迁到A,其主要因素可能是:

A.发射窗口大B.国防安全需要

C.利于运输、发射大型火箭D.晴朗天气多

【答案】

16.B

17.C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

16.图示为我国海南岛,受降水量分布的影响,由于东部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故东部地区的年太阳辐射总量小于西部,故选B项。

17.海南岛文昌位于沿海地区,可以利用海运运输火箭,故利于发射大型火箭。

甲图是某个国家二战后经济发展时期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变动示意图,乙图是人口年龄构成示意图,回答题:

18.在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该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典型的(  )

A.原始型  B.传统型    C.过渡型  D.现代型

19.根据甲图所示的人口变化趋势判断,今后该国人口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

A.继续保持较低的人口生育水平B.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势头

C.鼓励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迁移D.减少劳务输出人员的数量

20.在乙图中,①、②、③、④四点所示人口年龄构成情况能够与该国1995年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情况相符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答案】

18.D

19.A

20.B

【解析】

试题分析:

18.注意甲图的纵坐标单位(‰),故读图判断该国在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的人口增长特征:

出生率约1%;死亡率约0.7%,自然增长率约0.3%,判断为低-低-低的现代型模式。

19.从甲图的人口增长特征可以判断甲图所反映的是我国人口变化的趋势(68年左右有个出生率的低谷,70年代以后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大幅度下降),而我国人口今后主要任务是继续坚持计划生育,保护较低的生育水平。

20.三轴坐标读图应以每条横坐标的原点位置确定相应的纵坐标,并以与纵坐标平行度原则读数。

结合上题结论,我国1995年的人口增长特征应逐渐接近于低-低-低模式,但由于前期的人口增长较快,故少年儿童人口的比重较高,而死亡率下降,老年人口比重有上升趋势,但老年人口的比重应还较低,故②点(少年儿童比重约30%,老年人口比重约10%),较为符合。

考点:

本题考查人口增长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

本题有一定难度,准确的读图方法和结合人口增长“三率”的变化判断国家是解题的关键。

且学生往往容易忽略具体实际而就数据分析,则不能准确判断该国的人口问题和人口年龄结构。

据记载历史上甘肃省民勤县曾是由石羊河冲积而形成狭长、平坦的绿洲带。

而今腾格里和巴丹吉林沙漠从东、北、西三面合围民勤,当地的人们为了生活和灌溉,不得不抽取地下水。

据此回答题。

21.石羊河的流向主要为

A.自南向北B.自西向东C.自北向南D.自东向西

22.石羊河的汛期主要出现在

A.春季B.春季和夏季C.夏季D.夏季和秋季

23.民勤县的绿洲带,其分布属于

A.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B.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D.非地带性分布

24.当前该地区的主要外力作用有

①流水侵蚀②风力侵蚀③流水堆积④风力堆积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25.该绿洲周围自然植被大量枯萎、死亡的主要原因是

A.过度垦殖B.过度开采地下水

C.气候干旱严重D.过度樵采

【答案】

21.A

22.C

23.D

24.B

25.B

【解析】

试题分析:

21.本题属于无图考图型试题,学生应调用地图石羊河说在区域的自然环境和地形分布分析,石羊河发源于祁连山北麓,故受地形影响自南向北流。

22.石羊河位于我国西北地区,为内流河,以冰川融水为主要补给,故河流流量受气温影响,夏季气温高,则河流流量最大。

23.民勤县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沙漠地区的绿洲形成属于非地带性分布。

24.结合材料和该地区的地理位置,该地区位于干旱地区,故风力强劲,主要的外力作用为风力作用。

25.结合材料分析,干旱地区,水资源是影响生态环境的主导因素。

由于该地区过度抽取地下水导致了地下水位下降,则植被大量枯萎。

考点:

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和自然环境的综合分析。

点评:

本题难度一般,掌握我国的局部地形和河流分布的概况是解题的关键,并结合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特征、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对河流的影响和人类活动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等方面分析。

注意结合材料分析。

专家认为,在全球气候变暖和低碳经济备受关注的大背景下,未来属于新能源技术领先的国家。

完成题。

26.在低碳经济时代,下列工业部门受益最大的可能是

A.造船工业B.核电工业C.服装工业D.电子工业

27.若现阶段我国生产大量使用清洁能源乙醇(由粮食及各种植物纤维加工而成)作为汽车燃料,将对我国产生的显著影响有①优化能源消费结构②提高能源利用率③减轻耕地压力④调整种植业结构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答案】

26.B

27.C

【解析】

试题分析:

26.针对全球变暖,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开发新能源是主要的治理措施,故核电工业将受益明显。

27.若现阶段我国生产大量使用清洁能源乙醇,则一方面能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减少矿物燃料的燃烧,利于保护环境,但另一方面乙醇生产需大量消耗粮食,则影响我国的种植结构。

考点:

本题考查能源问题。

点评:

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抓住材料的基本信息,从“开发新能源”和“大量使用乙醇”等信息分析即可。

认真审题是解题的关键。

读某地地质剖面图。

完成题。

28.下列关于该处地质事件发生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下沉沉积—岩浆入侵—挤压褶皱—发生断裂—抬升侵蚀—下沉沉积

B.下沉沉积—挤压褶皱—发生断裂—岩浆入侵—抬升侵蚀—下沉沉积

C.下沉沉积—岩浆入侵—发生断裂—挤压褶皱—抬升侵蚀—下沉沉积

D.下沉沉积—挤压褶皱—岩浆入侵—发生断裂—抬升侵蚀—下沉沉积

29.图中①、②处岩石发生了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最有可能的是

A.石英岩、大理岩B.板岩、大理岩C.板岩、片麻岩D.石英岩、片麻岩

【答案】

28.D

29.B

【解析】

试题分析:

28.根据图示的岩层和地质构造的破坏关系,晚生成的破坏先生成的地质构造,故图示反映了底部的沉积岩层发生弯曲,判断发生了水平气压而形成褶皱;褶皱被岩浆岩破坏(花岗岩的分布)判断,褶皱之后发生了岩浆侵入;而花岗岩被断层破坏,反映了断层发生于岩浆侵入之后,而花岗岩出露地表反映了地壳抬升运动且经历的外力侵蚀,上覆岩层的出现反映了内力下沉和外力沉积作用的结果。

29.根据图示①处为页岩,页岩经历变质作用而形成板岩;②处为石灰岩,发生变质作用将生成大理岩。

考点:

本题考查地质作用和岩石的形成。

点评:

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地质作用顺序的基本判断方法:

后生成的地质构造破坏早生成的地质构造,并结合各类变质岩的形成原理即可判断。

候鸟是指在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间进行季节性迁徙的鸟类。

每年4~5月,大量斑尾塍鹬从澳大利亚迁徙到北冰洋沿岸的科雷马河口。

下图为科学家通过卫星追踪一只标号为“H3”斑尾塍鹬的迁徙路线,读图回答题。

30.关于“H3”斑尾塍鹬的北迁,说法正确的是

A.科雷马河口为越冬地B.飞行约一万公里 

 C.沿途各地昼长夜短D.途经山东半岛时正值雨季

31.“H3”斑尾塍鹬没有经过的森林类型是

A.热带雨林B.针叶林

C.落叶阔叶林D.常绿硬叶林

【答案】

30.B

31.D

【解析】

试题分析:

30.从图中可以看出,尾塍鹬在5月19日飞到北冰洋沿岸,因此该鸟是在科雷马河口过夏季。

4月22日至5月17日途经山东半岛,此时山东的雨季未到,正是春旱季节。

4-5月,太阳直射北半球,因此南半球的昼短于夜,北半球昼大于夜。

飞行距离约跨纬度90°,实际距离约一万公里。

31.结合图示其经过地区的植被类型有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和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和俄罗斯北部的亚寒带针叶林带,常绿硬叶林为地中海气候下的植被类型,图示没有经过。

考点:

本题考查世界地理概况。

点评:

本题难度一般,抓住各地区的时间和季节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并能结合图示判断世界区域的气候类型和植被类型的分布分析。

2018年与2022年世界杯足球赛将分别在“航母”大国俄罗斯(面积1700万平方千米)和“袖珍”小国卡塔尔(面积1.14万平方千米)举办。

阅读图3,完成第题。

图3

32.在俄罗斯四条长河中,不可能出现“凌汛”现象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3.有关卡塔尔人口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自然增长率高B.外籍人口大量迁入

C.人口大量迁出D.经济发展缓慢

34.下列关于俄罗斯和卡塔尔垦殖指数都不高的共同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气温偏低,冻土广布B.气候干旱,沙漠广布

C.经济基础差,劳动力不足D.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差

【答案】

32.D

33.B

34.D

【解析】

试题分析:

32.凌汛形成的基本条件:

一是河流有冰期,二是河流自较低纬度向较高纬度流,故④河流自较高纬度向较低纬度流,故不可能出现凌汛现象。

33.卡塔尔位于西亚,波斯湾沿岸,有丰富的石油资源,故本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低,其人口增长主要是由于大量外籍工人的涌入。

34.俄罗斯大部分地区所处纬度较高,气温偏低,冻土广布,故不利于农业生产,而卡塔尔位于阿拉伯半岛,大部分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旱,水源不足,故不利于农业生产。

故选D项。

考点:

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河流特征和人口增长等内容。

点评:

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世界主要区域地理的基本概况,并结合河流凌汛形成的基本条件,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等方面的内容分析即可。

图8为我国“某城市地租水平与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题。

图8

35.2010年,a、b、c、d四处的地租均高于其邻近地区,最可能是因为当地

A.社会知名度更高  B.环境的质量更好

C.距行政中心更近  D.交通通达度更高

36.2010年,e处最可能是

A.文化区  B.商业区C.住宅区  D.工业区

【答案】

35.D

36.D

【解析】

试题分析:

35.影响城市地租水平分布的主要因素除距市中心的远近,还受交通通达度的影响。

可能a、b、c、d四处位于城市的放射状交通线与环线的交汇处,故地价较高。

36.e处位于城市的边缘,而2010年,e地人口密度和地租水平都有明显上升,但较abcd区域的人口密度低,故判断为工业区。

考点:

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分区及主要的影响因素。

点评:

本题难度较低,学生只要能准确读图,读图判断距市中心的远近对地租水平和人口密度的影响,结合不同功能分区的基本特征和影响城市地租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等内容分析,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内容的落实。

“刘易斯拐点”是指劳动力由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

下图为我国劳动力变化及预测情况(新就业人口主要集中在20~39岁年龄段)。

读图9,回答题。

图9

37.我国开始出现“用工荒”的时间拐点大致是

A.2002年  B.2007年C.2012年  D.2020年

38.针对“刘易斯拐点”的出现,我国政府应

A.继续实行严格的低生育政策B.加大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劳动者技能

C.鼓励大量外资企业的入驻D.增加对企业的补贴,提高劳动者工资

【答案】

37.A

38.B

【解析】

试题分析:

37.根据材料:

“刘易斯拐点”是指劳动力由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

故我国开始出现“用工荒”的时间拐点应在新就业人口(虚线)数量开始减少的时期。

38.“刘易斯拐点”的出现,主要是我国农民技术水平低劳动力供应减少,廉价劳动力工业生产企业减少,高附加值的技术导向型企业增加,因此政府要加大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劳动者技能。

考点:

本题考查我国的人口问题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

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结合题干和图示信息分析,并能针对不同的人口问题判断不同的人口政策。

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非常明显,下图为我国某种主要农作物不同地区的农时图,其中时间为该农作物最迟的播种和收获时间,读图10完成题。

图10

39.该农作物最有可能是(  )

A.春小麦B.早稻C.晚稻D.冬小麦

40.据图分析,与相近纬度相比,M地该农作物生长时间长短及影响因素正确的是

A.短、热量B.长、热量C.长、光照D.短、光照

41.在K地收获该农作物期内,N地最有可能遇到的气象灾害是  

A.连续降水带来的洪涝B.台风肆虐

C.寒潮频繁来袭D.受副高控制下的伏旱

【答案】

39.D

40.B

41.D

【解析】

试题分析:

39.春小麦春种秋收,早稻春种秋收,A、B选项应排除;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无水稻种植,排除C选项;冬小麦应是秋播春末夏初收获,符合本题所述条件。

40.读图可知,M地位于西藏自治区,该地的农作物生长时间较长,而影响该农作物生长时间长短的因素主要是热量。

41.根据图示,K地收获冬小麦时约在7月中旬;而N地位于江淮地区,7、8月受副热带高压控制,而形成伏旱天气。

考点:

本题考查我国的农业生产和我国的区域地理综合分析。

点评:

本题有一定难度,学生需要掌握不同农作物的一般农时安排,并结合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地区分布和我国的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概况分析。

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加强对我国不同区域的农业生产概况的整理和归纳。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五、综合题(题型注释)

42.(16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 地缝合线:

两个大陆板块相碰撞,使原来分离的两块大陆缝合起来,叫地缝合线。

材料三 西藏面积广袤,但适合人类定居的范围有限。

藏南谷地是指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的河谷地带,有一连串宽窄不一的河谷平地,年平均气温在8℃左右,平均海拔3500米左右,年降水约300~500mm。

(1)从地质地貌方面分析雅鲁藏布江东西向发育的原因。

(4分)

(2)分析藏南谷地成为西藏主要城镇和人口集中分布地的自然原因。

(6分)

(3)描述甲区域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

(6分)

【答案】

(1)雅鲁藏布江位于东西向地缝合线附近,岩层破碎,易发育河流(2分);受河流两侧东西走向山地约束,地势西高东低,河流自西向东流(2分)。

(2)高原地势高,气候寒冷,而发育在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日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