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587970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0.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府工作报告.docx

《政府工作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府工作报告.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政府工作报告.docx

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2月22日在周口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周口市人民政府市长徐光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一、2009年工作回顾

2009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我市在危机中寻求机遇,在逆境中奋力前行,在挑战中加快发展的重要一年。

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市人民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千方百计保增长,全力以赴保民生,不遗余力保稳定,较好完成了市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

——经济平稳快速增长。

预计全市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大关,完成1073亿元,增长11%,高于全省0.5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0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452亿元,增长12.8%;第三产业增加值301亿元,增长15%。

——粮食生产再创新高。

夏粮总产94.7亿斤,增长1.9%;秋粮总产48.6亿斤,增长0.6%。

全年粮食总产143.3亿斤,增长1.5%,再创历史新高,总量和增量均居全省第1位,连续6年丰产丰收。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预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68亿元,增长16.3%,高于全省增幅2.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97.8亿元,增长20%,质量效益明显好转。

工业投资完成246.6亿元,增长33%,工业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财政收支大幅增长。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30亿元,完成30.9亿元,收入规模居全省第11位,较上年提高2个位次;增长21.1%,高于全省增幅9.5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1位。

其中,市本级一般预算收入完成7.9亿元,增长24.9%,增幅居省辖市本级第1位。

税收收入完成21.2亿元,增长18.7%,高于全省增幅8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1位。

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64.1亿元,增长27.4%,支出总量居全省第4位。

——金融运行态势良好。

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92.5亿元,较年初增加128.8亿元,增长19.4%;各项贷款余额499.8亿元,较年初增加104.6亿元,增长26.5%,成为全省贷款增量过百亿的8市之一。

存款和贷款增量均居全省第7位。

——市场贸易繁荣活跃。

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07.7亿元,增长18.5%,增幅居全省第2位。

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3.2亿美元,其中出口1.36亿美元,增长10%,是全省5个实现增长的省辖市之一。

一年来,我们突出抓了以下重点工作:

(一)千方百计抓投资上项目。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我们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不动摇,努力保持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持续拉动。

紧紧围绕中央新增投资项目、省重点项目、市100个重点项目和“双十五工程”,完善项目协调推进机制和联审联批制度,推进投融资平台建设,优化项目建设环境,项目建设取得了扎实成效。

2008年中央新增1000亿元投资项目,完成投资9.4亿元,实现了“三个百分之百”,即完成新增投资计划100%,项目开工率100%,地方财政配套资金落实率100%,居全省先进行列。

省“8511”项目完成投资10.6亿元,“1074”重大工业结构调整项目完成投资45.5亿元,均完成了年度投资计划。

100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3.2亿元,基本完成年度建设任务。

市经济开发区益海粮油日榨油1000吨生产线、鹿邑亚华汽车安全玻璃生产线、郸城财鑫多元醇生产线、沈丘裕达公司豆制品加工等一批项目竣工投产;淮阳康立电气高压供电器材料、鹿邑所望实业化妆品生产线、太康通泰纺织新上10.8万纱锭、市经济开发区雨润集团30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项城蜀中药业粉针剂制药、涡河开发工程等一批项目正在抓紧建设。

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90亿元,增长30%,高于省政府下达目标10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96亿元,增长32%,高于省政府下达目标9个百分点。

(二)坚持不懈做好“三农”工作。

面对60年不遇的冬春旱情,全市累计投入抗旱资金2.6亿元,打了一场抗旱浇麦夺丰收的攻坚战。

粮食生产克服冬春连旱和秋季倒伏等自然灾害,连续6年丰产增收,总产达到143.3亿斤,创历史新高,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新的贡献。

继续深入开展“畜牧业发展推进年”活动,畜牧业保持了强劲发展势头,全省标准化规模养殖现场会在我市召开。

各类大中型规模养殖场区发展到1248个,通过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企业达到158家。

预计全市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65.9万吨、25.6万吨和10.6万吨,分别增长8.4%、14.2%和16.5%。

林业生态市建设稳步推进,完成植树4099万株、面积30.7万亩,我市被命名为“国家现代林业建设示范市”和“绿化模范城市”,淮阳、太康、郸城、沈丘通过林业生态县验收,鹿邑、太康获得“国家造林模范县”荣誉。

林产业快速发展,年木材加工能力达到40万立方米,预计全年实现林业总产值61.8亿元,增长20%。

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农村公路及危桥改建工程完成投资8.9亿元,改造县乡农村公路1662公里;解决了44.8万农民安全饮水问题;新增农村沼气用户8万户;扩建改造乡镇综合文化站33个,建成农家书屋260个,为农民公益性放映电影5.7万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成农家店1302家;完成150个贫困村的整村推进任务,又有10万人实现脱贫。

全面实施“111”工程,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实现良好开端。

(三)全力扶持企业做大做强。

扎实推进“企业服务年”活动,建立了“企业服务年”联席办公制度和市领导定点联系帮扶100家企业制度,及时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

狠抓企业自主创新和战略重组,推进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全市新建省级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7家,市级工程技术中心18家,有2家企业被评定为省高新技术企业;25家企业通过合并、兼并等方式,与国内知名企业实施了重组;45家企业进行了技术改造,调整了产品结构。

积极组织银企对接,帮助企业融资170.5亿元,有效缓解了企业融资难题。

预计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399亿元,增长11.3%;工业用电量完成23.4亿千瓦时,增长10%;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47家,总数达到970家。

8家企业荣获“河南省优秀民营企业”称号,9家企业荣获“河南省高成长型民营企业”称号。

同时,把产业集聚区作为促进工业发展的重要平台,采取政府主导、社会投资、市场运作等多种方式,不断加大对产业集聚区的投入,市政府与市农村信用联社合作,融资10亿元信贷资金,用于支持产业集聚区建设。

全市11个产业集聚区累计完成投资79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22.1亿元,建成区面积37.7平方公里;工业项目完成投资51亿元。

(四)不断推进城市建设再上新水平。

完成港口物流园区控制性规划、沙南老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76%的乡镇规划编制和40%的村庄规划编制任务,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全部到位。

中心城市发展步伐加快,市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配套进一步完善,新入驻开工项目28个,发展活力日益增强;东新区开工建设了周口大道拓宽改造等8条道路工程,市体育馆、文化艺术中心主体工程已经完工,市科技馆、周口卫校、实验幼儿园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旧城改造稳步推进,备受市民关注的建设路贾鲁河桥顺利建成通车,关系民生的小街小巷硬化、垃圾中转站和公厕建设等中心城区十件实事全部完成,城市功能得到进一步完善。

开展中心城区环境综合整治活动,集中清除城区积存垃圾,清理取缔占道经营摊点、马路市场,整治道路交通秩序,市区主次干道路面达到“五无一净”标准,市民生活环境得到改善。

县城和小城镇建设取得新成效,淮阳县入选中国首批18个“魅力小城”和“中国最美50佳小城”,各县市依托产业集聚区扩大县城规模,城镇功能进一步完善,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明显提升,城镇化迈出了新步伐。

预计城镇化率达到29.45%,提高1.8个百分点。

(五)加快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整体实力显著增强,预计占GDP的比重达到60.6%,高于省政府下达目标0.6个百分点。

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商贸、餐饮、娱乐、运输等传统服务业得到巩固提升,文化旅游、金融保险、现代物流、教育培训、社区家政、中介服务、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实施“旅游强市”发展战略,加快景区建设步伐,我市被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扶沟县吉鸿昌将军纪念馆建成使用,淮阳太昊陵、鹿邑老子故里分别被评为“全省十佳特色景区”和“中国最具潜力的旅游景区”。

全年旅游人数达到920万人次,增长20.7%;实现旅游综合性收入42.3亿元,增长21.7%。

生态环境逐步改善,我市6个断面的COD平均达标率为96.5%,氨氮平均达标率为76%;COD新增削减量7040吨,完成全年任务的103%,二氧化硫新增削减量3500吨,已经完成“十一五”减排任务。

实施31项省级以上科技项目,科技创新能力得到加强。

(六)强力推进改革开放。

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应对危机的重要举措,抓住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加速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有利时机,创新招商引资理念和方式,有针对性地搞好产业和项目对接。

全市累计新增省外资金项目249个,实际到位资金141.6亿元,增长13.4%。

实际利用外资1.1亿美元,增长7.2%。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市城市信用社成功过渡为商业银行,组建了市综合投资公司、农业综合开发公司等5大投资公司,融资能力不断提高。

新组建中小企业担保公司21家,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步伐加快。

出台了《关于支持金融业发展的意见》,加大财税政策扶持力度,设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金融资产质量明显提高,金融机构支持地方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周末一元剧场”公益性文化品牌被中宣部向全国推广。

淮阳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完成总体规划编制,组建了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和文化旅游产业担保中心,已融资32.6亿元用于项目开发建设。

继续清理、调整和规范现行审批项目,市直14个职能部门成立行政审批科入驻市行政服务中心,初步构建了集中、统一、高效、便民的行政审批新机制。

顺利启动市、县政府机构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各项改革迈出了新步伐。

(七)高度关注和改善民生。

全市用于改善民生的财政支出81.6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49.7%。

“十大实事”全部完成。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加,预计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63元,增长9.2%;农民人均纯收入3821元,增长6%。

积极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深入开展全民创业活动,以创业带动就业。

组织实施“万人创业计划”,落实创业引导资金1724万元,全市新增私营企业1947户,个体工商户1.6万户。

城镇新增就业7.1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7万人,其中困难人员再就业1.4万人,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城镇登记失业率4.1%。

群众医疗卫生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建设标准化卫生室1500个,改造乡镇卫生院39个。

企业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的参保人数逐步扩大。

新农合参合农民864.9万人,参合率91.7%;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实际参保人数65.8万人。

手足口病防治和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成效明显,突发应急能力进一步增强。

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26.5%、28.9%。

(八)切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

以建设人文诚信周口为基础,在全社会深入开展“全民共铸诚信”活动。

积极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广泛开展“讲文明、讲礼仪、讲公德、讲秩序”道德实践活动。

淮阳县、鹿邑县顺利通过省级文明县城和创建工作先进县复查验收,太昊陵景区通过省级文明景区验收,38个单位被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杨正超、韩渺等11名同志荣登“中国好人”榜。

加强文化市场管理,推进新闻出版业健康发展,“扫黄打非”斗争取得新成效。

认真组织开展第三届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118个社区居委会完成了换届选举任务。

“五五”普法深入开展,法律援助工作成效显著。

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98件和政协委员提案405件。

密切联系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

全面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行政复议法等法律法规,法治政府建设和依法行政工作扎实推进。

加强政府廉政建设,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效。

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和双拥共建活动,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取得新进展,优抚安置工作不断深化,鹿邑县、沈丘县、西华县被命名为省级双拥模范城(县)。

精心组织开展严打整治斗争,不断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人民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

建立健全应急机制,深入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在全国“两会”和国庆“六十周年”庆典等重要活动期间,没有发生赴京、赴省非正常上访和大规模集体上访事件。

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民族宗教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援助江油市大堰乡、西屏乡恢复重建工作进展顺利。

审计、监察、统计、物价、气象、人防、档案、史志、广播电视、外事侨务、爱国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也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一年来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

这是全市上下和衷共济、共渡时艰的结果,凝聚着全市人民的心血和智慧,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工作在全市各条战线上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各级干部、离退休老同志、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消防官兵、公安司法干警,致以崇高的敬意!

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向驻周单位及所有关心、支持我市现代化建设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一是发展方式粗放,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层次低,竞争力不强;二是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高,传统服务业发展不足,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三是工业经济总量小,缺乏大企业支撑,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弱;四是项目谋划和管理水平不高,一些地方和部门超前谋划不够、项目储备不足,前期工作和基础性工作不扎实,部分项目不能如期开工建设;五是事关民生的城乡基础设施落后,历史欠帐较多,民生改善任务繁重。

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在以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0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各位代表,今年既是应对危机、迎来经济全面复苏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谋划“十二五”发展的重要一年。

总体判断,今年我市面临的宏观经济形势将好于去年,企稳向好的态势更加明显。

总体上看,世界经济形势有望不断好转,国际贸易和投资将呈现恢复性增长。

国家继续实施积极地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把加快城镇化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把加强“三农”基础,调整收入分配制度、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增长点,并全面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这有利于我们继续扩大投资和消费需求,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内在动力。

省里出台了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主导产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有利于我们加快要素资源优化配置,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同时,在国际国内经济格局大调整、大变革、大转移的关键时期,我们的要素、成本、区位和市场优势不断上升,扩大开放、承接产业转移的有利条件不断增多。

但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当前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严峻。

一是世界经济复苏具有不确定性。

目前,主要发达经济体总体需求没有发生大的变化,自主增长乏力,而各国救市政策效应开始递减,短期内世界经济恢复活力难度较大。

二是多数行业产能过剩严重。

受需求不足影响,产能过剩问题不仅带有全球性,而且具有复杂性,不仅落后产能过剩,部分先进产能也存在过剩,需要较长一个时期调整消化。

在经济连续高速增长下,近年来我国主要行业产能增长较快,总体呈现供大于求的现况,新的增长点培育难度加大。

三是企业投资意愿不强。

由于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形势没有明显好转,经济效益下滑,资金占压严重,企业自筹资金能力不足。

一些企业由于订单减少,企业流资紧张,大宗价格波动频繁等,对未来市场持谨慎观望态度,对明年我市投资尤其是工业投资将会产生不利影响。

面对这些有利局面和不利因素,在新的一年来,我们既要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又要沉着冷静、科学应对,在思想上和实际工作中都不能有丝毫放松,要更加周密地做好应对困难和挑战的准备,要以更为顽强的拼搏精神去抢抓机遇、用好机遇,乘势而上、顺势而为,争取更大地胜利。

今年我市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各项决策部署,按照“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的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和谐稳定为重心,以项目建设和民生工程为抓手,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和开放带动战略,强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积极推进各项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保稳定,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生产总值增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外贸出口增长10%;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5%,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7%;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城镇新增就业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5%,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3.38%和1.7%;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

各位代表,按照上述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做好今年政府工作,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理念不动摇,遵循发展规律,尊重群众意愿,重在持续,不大起大落,不走弯路;必须坚持市委决策部署不动摇,按照市二次党代会确定的思路和目标,加快“三大转变”、推进“两大建设”,奋力实现追赶跨越;必须坚持战危机、保增长的信心不动摇,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努力保持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必须坚持扩大投资上项目的工作抓手不动摇,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以项目带动“三化”协调发展,增强发展后劲;必须坚持工业主导地位不动摇,持之以恒地抓好工业经济发展,培育壮大骨干企业、支柱产业,努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必须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不动摇,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努力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必须坚持改善民生根本目的不动摇,以人为本、重在为民,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想问题、干工作,认真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必须坚持政府管理创新不动摇,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切实提高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开创周口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三、千方百计保持经济社会较快发展

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还在继续,周口经济发展面临十分复杂的形势,有着诸多不确定因素。

我们必须围绕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完善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机制,总揽全局抓大事,突出重点求突破,保持周口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一)突出抓好重大项目建设,保持投资较快增长

保持投资较快增长,项目是关键。

今年我市围绕国家和省投资重点,筛选确定100个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亿元。

在整体推进的同时,突出抓好事关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支撑和带动作用的重点项目,全力推进“双十五工程”。

——全力抓好十五项重点工业项目。

十五项重点工业项目,总投资69.96亿元,今年投资35.18亿元。

1.总投资3亿元,今年投资3亿元,开工建设河南金丹乳酸年产10万吨高品质乳酸项目;

2.总投资3.9亿元,今年投资1.5亿元,开工建设上海迪冉年产20万吨箱板纸项目;

3.总投资1.5亿元,今年投资1.5亿元,开工建设河南泓宇纺织建设项目;

4.总投资3.5亿元,今年投资1亿元,开工建设长城门业新建年产200万樘防盗门生产项目;

5.总投资1.2亿元,今年投资3500万元,开工建设华丰网业高强多层造纸产业化项目;

6.总投资27亿元,今年投资8亿元,继续建设周口隆达热电厂2×30万千瓦机组项目;

7.总投资8亿元,今年投资4亿元,继续建设大用邦杰西华分公司肉鸡产业化项目;

8.总投资2.5亿元,今年投资1亿元,继续建设佳利达纺织生产项目;

9.总投资2亿元,今年投资1亿元,继续建设河南蜀中制药无菌原料药技改扩建项目;

10.总投资5.6亿元,今年投资5.12亿元,建成宏亿木业循环法环保超薄型中、高密度纤维板项目;

11.总投资4亿元,今年投资2.8亿元,建成景鹏肉类加工项目;

12.总投资2.56亿元,今年投资1.86亿元,建成龙源置业高强瓦楞原纸生产项目;

13.总投资1.7亿元,今年投资1.65亿元,建成河南豫人木业12万方高密度纤维板扩建项目;

14.总投资2.3亿元,今年投资1.5亿元,建成通泰纺织10万纱锭项目;

15.总投资1.2亿元,今年投资9000万元,建成上海亨元诺克药业片剂、胶囊剂生产线项目。

——全力抓好十五项重点基础设施项目。

十五项重点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79.76亿元,今年投资28.36亿元。

1.总投资8.79亿元,今年投资4亿元,开工建设郸城至淮阳一级公路改建项目;

2.总投资1亿元,今年投资6800万元,开工建设周口广播电视多功能发射塔项目;

3.总投资9500万元,今年投资5000万元,开工建设周口市科技职业学院东新校区项目;

4.总投资1.4亿元,今年投资4600万元,开工建设周口幼儿师范学校建设项目;

5.总投资1.15亿元,今年投资2000万元,开工建设周口市中心医院门诊楼项目;

6.总投资34亿元,今年投资20亿元,继续建设周口漯阜铁路电气化改造(周口段)项目;

7.总投资4.77亿元,今年投资1亿元,继续建设涡河航运开发建设一期(周口段)项目;

8.总投资9010万元,今年投资6000万元,继续建设周口市体育场项目;

9.总投资8760万元,今年投资5500万元,继续建设周口市妇女儿童医院项目;

10.总投资1.7亿元,今年投资1.4亿元,建成周口市五一路改造工程项目;

11.总投资2亿元,今年投资7952万元,建成周口市沙南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项目;

12.总投资1.21亿元,今年投资6900万元,建成周口卫校建设项目;

13.总投资5629万元,今年投资5329万元,建成周口市人民路道路改造工程项目;

14.总投资1.8亿元,今年投资5000万元,建成周口大道拓宽改造工程项目;

15.总投资1.22亿元,今年投资3205万元,建成大庆路桥梁改造项目。

对这些关系全局的重点项目,在配置土地资源、保证环境准入、办理各项手续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

严格实行重点项目责任制,重点项目所在县市区和市直有关单位,切实加强项目管理,搞好项目服务,做到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抓到底。

下大力气抓好郸(城)淮(阳)一级公路、商水瑞肯国际有限公司鞋业生产加工、周口500千伏输变电项目等一批未列入“双十五工程”的建设项目,及时解决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使我市的项目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二)切实加强“三农”工作,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根本目的,强化对“三农”的支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进一步稳定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落实好省“粮食稳产保收行动计划”,抓好大型商品粮基地和土地整理与复垦开发等项目建设,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00万亩,确保全市粮食产量稳定在145亿斤左右。

强化科技支撑和高产示范,重点抓好小麦、玉米、大豆等高产创建万亩示范区,切实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认真组织实施《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核心区建设规划》,抓住项目,扎实推进。

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投资1.2亿元用于病险涵闸除险加固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加大中小河流治理力度,加强防洪排涝工程建设,抓好沈丘槐店灌区节水改造续建和平原洼地治理工程,提高防汛抗旱能力。

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