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清忠前楼中心小学三年级第五单元导学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587711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6.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清忠前楼中心小学三年级第五单元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黄清忠前楼中心小学三年级第五单元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黄清忠前楼中心小学三年级第五单元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黄清忠前楼中心小学三年级第五单元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黄清忠前楼中心小学三年级第五单元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黄清忠前楼中心小学三年级第五单元导学案.docx

《黄清忠前楼中心小学三年级第五单元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清忠前楼中心小学三年级第五单元导学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黄清忠前楼中心小学三年级第五单元导学案.docx

黄清忠前楼中心小学三年级第五单元导学案

前楼中心小学导学案设计

语文学科第五册第五单元主备人:

黄清忠审核人:

课题

17、孔子拜师

课型

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

目标

1、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

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重点

难点

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

预习提纲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读准字音,查字典或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词语,读通句子。

3、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

学习过程

教师活动

一、预习展示

交流学习本课生字的识字法,小组长负责检查学习情况。

二、自主、合作、探究:

1、说说课文讲了些什么。

2、孔子向谁拜师?

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用“——”标出文中让自己感动的句子,并在旁边住上自己的读书感受。

3、说说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动笔记下来。

4、读读画画给自己启发最深的语句,把感受说给同学听听。

三、达标检测

1、形近字组词

仆()止()境()丘()品()

扑()正()镜()兵()晶()

 

学习过程

教师活动

2、我知道课文的叙述顺序:

孔子决意拜师——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

3、抄写词语,积累词语。

远近闻名日夜兼程毫无保留传授敬重品行风餐露宿

风尘仆仆大有长进纳闷佩服渊博请教相距等候

4、“学习是无止境的。

”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你的理解:

四、知识延伸

1、背诵课后所给出的四句孔子名言。

2、课后结合课文或课外搜集的资料谈谈自己对孔子或老子的印象。

课后反思

前楼中心小学导学案设计

语文学科第五册第五单元主备人:

黄清忠审核人:

课题

17、孔子拜师

课型

课时

第二课时

学习

目标

1、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3、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重点

难点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预习提纲

1、读课文,把自己感触最深的部分画出来。

2、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语,如:

“远近闻名、渊博、拜访、敬重”等词语。

3、勾画孔子不顾艰辛去拜师的词句。

4、反复朗读孔子、老子的对话。

学习过程

教师活动

一、自主、合作、探究:

1、用“——”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语句,并在句旁写自己的感受。

2、读一读你画的语句,并把自己的感受读给小组同学听。

3、你认为孔子的学识渊博吗?

为什么?

那他为什么还要拜师呢?

4、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这句话的意思。

5、面对本课中的孔子、老子,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吗?

二、达标检测

1、理解下列词语意思或者用它说一句话

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2、在具体语境中领会意思相近的词语。

 

学习过程

教师活动

(1)A、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

B、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

理解:

拜访:

拜见:

(2)A、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

B、多谢老师等候。

理解:

迎候:

等候:

3、从课文中你了解到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请你写出孔子的四句关于学习的名言

三、学习收获

四、知识延伸

1、课外收集积累孔子的名言和关于孔子的小故事。

2、 办一期“走近孔子”的手抄报。

3、 做一做“孔子书签”。

课后反思

前楼中心小学导学案设计

语文学科第五册第五单元主备人:

黄清忠审核人:

课题

18、盘古开天地

课型

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

目标

1、认识“猛、缓”等10个生字。

会写“暗、降”等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重点

难点

感知课文内容,积累好词佳句。

预习提纲

1、搜集中国著名的神话传说,抽空读一读。

2、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

借助注音认读生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画出自己感兴趣的或有疑问的地方。

4、积累好词佳句。

学习过程

教师活动

一、知识链接:

神话是人类最早的幻想性口头散文作品,是人类童年时期的产物,文学的先河。

神话产生的基础是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和人们为争取生存、提高生产能力而产生的认识自然、支配自然的积极要求。

神话作为民间文学的一种形式,是远古时代的人民所创造的反映自然界、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社会形态的具有高度幻想性的故事。

神话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

开辟神话、自然神话和英雄神话。

二、自主、合作、探究:

(课内)

1、小组相互检查生字学习情况,对难写易错字要仔细观察,认真书写评比。

2、盘古开天地的“开”是什么意思?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混沌、奔流不息、滋润、创造。

4、整体感知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探讨自己勾画的感兴趣或有疑惑的地方。

(为深入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6、小组合作寻找本课好词、佳句。

相互认读。

 

学习过程

教师活动

三、达标检测

1、读拼音,写词语。

Chuàngzàosìzhījīfūzīrùn

()()()()

2、唱反调

光明对()上升对()轻对()分对()

 

3、日积月累

课文里有不少像“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这样的词语,找找抄抄,认真体会。

--------------------------------------------------

--------------------------------------------------

--------------------------------------------------

--------------------------------------------------

四、学习收获

说一说,你从这节课学到什么?

五、知识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

课后找来读一读,并将故事讲给父母听听。

课后反思

 

前楼中心小学导学案设计

语文学科第五册第五单元主备人:

黄清忠审核人:

课题

18、盘古开天地

课型

课时

第二课时

学习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2、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重点

难点

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预习提纲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勾画让自己感动的词句。

2、细读课文,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

3、品读课文,感受故事的神奇。

4、找出课文中意思相反的词。

学习过程

教师活动

一、知识链接:

经典神话故事:

《山海经》、《述异记》、《淮南子》、《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仓颉造字》、《后羿射日》、《河伯娶妇》、《搜神记》、《封神榜》、《西游记》、《哪吒闹海》、《牛郎织女》、《八仙过海》、《嫦娥奔月》、《天仙配》、《白蛇传》、《聊斋志异》、《济公传》、《镜花缘》、《心灯》、《昆仑之歌》、《愚公移山》、《女娲造人》

二、自主、合作、探究:

1、盘古是怎样开天地的呢?

2、课文哪些段落是在写盘古“打开”天地,哪些段落是在写盘古“创造”天地。

3、天地分开后还没完全形成,盘古是怎样做的?

4、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5、盘古开天地容易么?

读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学习过程

教师活动

6、用“”画出文中排比句,读读,感受盘古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

三、达标检测

1、我能填:

(学文后完成练习)人类的老祖宗(),用他的()创造了。

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和();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他的双眼变成了()和();他的四肢,变成了();他的肌肤,变成了();他的血液,变成了();他的汗毛,变成了();他的汗水,变成了()。

2、选择主要内容()

A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用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故事

B天和地是由什么组成的。

3、改头换面(按要求把句子改写来,试试你的本领吧!

(1)传说中,盘古呼出的气息,变成了风和云。

(改变词语顺序,不改变句子意思。

(2)今天 了 一篇 故事学习 神话 我们(把这些词语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4、你读过哪些神话故事?

写几个在下面。

5、填填写写

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     )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6、课文是怎么把这件事写清楚的?

我们再读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看看课文先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呢……

把你的理解写下来吧!

五、知识延伸

1、复述是记忆课文内容的一个好方法,你能把学过的课文内容讲给家人或者朋友听吗?

那么你就按下列步骤去试试:

      熟读课文   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用自己的语言练习

      试试吧,把你学习的课文,复述给家长或朋友听。

课后反思

前楼中心小学导学案设计

语文学科第五册第五单元主备人:

黄清忠审核人:

课题

19、赵州桥

课型

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

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2—3自然段。

3、初步了解赵州桥的特点。

重点

难点

能根据文中语句的描绘,想象赵州的样子。

预习提纲

1、会认本课生字。

2、会读本课课文。

3、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各种桥的特点,以及赵州桥设计者李春的相关资料。

学习过程

教师活动

一、知识链接:

李春:

隋代造桥匠师。

现今河北邢台临城人士。

隋开皇十五年至大业初(595~605)建造赵州桥(安济桥)。

唐中书令张嘉贞著《安济桥铭》中记有:

“赵州蛟河石桥,隋匠李春之迹也,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但赵州桥存世1400多年,堪称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迹之一。

赵州桥:

位于历史文化名城赵县,它是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好的巨大石拱桥,建于隋代开皇年间(581-601),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被誉为"华北四宝之一"。

赵州桥是一座弧形单孔石拱桥。

桥全长64.4米,拱顶宽9米,两端宽9.6米,跨径37.38米在桥两端的石拱上,辟有两个券洞,这种结构叫"敞肩拱",拱矢高7.23米。

这些敞开的小拱在减轻桥身的重量同时,又起到减少流水冲力的作用。

这在当时是世界桥梁中的首创。

千百年来,民间均传说是神仙祖师鲁班修建的,其实,它是出自工匠李春之手。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对赵州桥进行了修缮,成为旅游观光的胜地。

 

学习过程

教师活动

二、自主、合作、探究:

1、谈一谈自己所见过的各种各样的桥。

2、小组间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赵州桥及其设计者李春的相关资料。

3、小组自学生字,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交流如何记住难写字,易错字。

4、同桌间互读课文,比比谁读得最流利、通顺。

5、谈一谈自己读了课文的感受。

6、读2—3自然段,比一比,谁能先背住。

三、我来闯关:

A、看拼音,写词语。

Xiànchéngjiāngùlángāntúànchōngjī

()()()()()

shèjìbǎoguìcānjiāhéngkuàjǔdòng

()()()()()

B、我会辨字组词。

栏()部()跨()参()

拦()陪()挎()渗()

课后反思

前楼中心小学导学案设计

语文学科第五册第五单元主备人:

黄清忠审核人:

课题

19、赵州桥

课型

课时

第二课时

学习

目标

1、我能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能用“不但……而且……”“既……又……”说话.

2、了解赵州桥的特点以及修建原理。

3、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

难点

预习提纲

在阅读中加以想象,能感受到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的特点。

学习过程

教师活动

一、预习任务:

在阅读中加以想象,能感受到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的特点。

二、自主、合作、探究:

1、用横线画出描写赵州桥特点的句子。

2、为什么说赵州桥的设计是我国建桥史上的一个奇迹?

3、用“不但…而且”、“既…又…”来造句。

4、交流:

读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感受?

还知道哪些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学习过程

教师活动

三、我来闯关:

A、按原文内容填空。

这座桥不但(),而且()。

桥面两侧有(),栏板上雕刻着():

有的(),();有的()(),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

B、我最棒(我会写句子)

一:

不但…而且…

二:

既…又…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

收集各种桥的图片

课后反思

前楼中心小学导学案设计

语文学科第五册第五单元主备人:

黄清忠审核人:

课题

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课型

课时

一课时

学习

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3.我能图文对照读懂课文

重点

难点

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预习提纲

1、会认本课生字。

2、会读本课课文。

3、在阅读中能感受到图画的美,以及张择端高超的绘画技艺。

学习过程

教师活动

一、知识链接:

张择端相关资料:

今山东诸城人,北宋末年画家。

他自幼好学,早年游学汴京(今河南开封),后习绘画。

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

《清明上河图》相关资料:

本是进献给宋徽宗的贡品,流传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其主题主要是描写北宋都城东京市民的生活状况和汴河上店铺林立、市民熙来攘往的热闹场面,描绘了运载东南粮米财货的漕船通过汴河桥涵紧张繁忙的景象。

作品气势恢弘,长528.7厘米、宽24.8厘米。

画有587个不同身份的人物,个个形神兼备,并画有13种动物、9种植物,其态无不惟妙惟肖,各种牲畜共56匹,不同车轿二十余辆,大小船只二十余艘。

这件现实主义的杰作,是研究北宋东京城市经济及社会生活的宝贵历史资料。

二、自主、合作、探究:

1、由读题导入,理解“名扬中外”的含义。

2、例举一些名扬中外的人或物,以便更好地体会其“名扬中外”广泛的影响力。

学习过程

教师活动

3、说一说对《清明上河图》这幅画的了解,以及对作者张择端的了解。

4、对照图画读读课文,看看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

5、交流一下读了课文后的感受。

三、我来闯关:

A、名扬中外的近义词可以是(),还可以是()。

它是形容()。

B、抄抄背背

欣赏风景                  来来往往                   清清楚楚                  

名扬中外                  形态各异                    古都风貌                  

C、我来挑战

省略号的作用有:

A引文或引述的话里有所省略;B重复词语的省略;C列举同类事物和序数词语的省略;D表示静默或思考;E表示说话断断续续;F表示语言的中断;G表示话未说完,语意未尽;

下面这些句子里的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呢?

请选择

1、这幅名扬中外的画作,让我想了很多……( )

2、妈妈说:

“这就是你的好朋友吧…”  ( )

3、春天到了,花坛里热闹起来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鲜花装点着欣欣向荣的季节。

        ( )

知识延伸: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是:

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

课后反思

前楼中心小学导学案设计

语文学科第五册第五单元主备人:

黄清忠审核人:

课题

语文园地五(口语交际)

课型

课时

一课时

学习

目标

围绕“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这个题目,搜集和积累材料,向大家展示。

重点

难点

组织好介绍的语言

预习提纲

1、搜集相关的图片资料或实物

2、考虑好介绍的内容,组织好语言

学习过程

教师活动

一、导入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今天就让我们来聊聊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吧。

二、小组交流

前后两方的同学组成四人小组,相互交流自己搜集的材料,共同分享。

交流时可以互相问答,互相补充,互相评价。

a.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多彩!

中国茶文化是中国制茶、饮茶的文化。

作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饮茶在古代中国是非常普遍的。

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在历史上吹响了中华茶文化的号角。

从此茶的精神渗透宫廷和社会,深入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

b.我发言的题目是“千千中国结”。

中国结是中国特有的民间手工编结装饰品,它年代久远,作为一种装饰艺术始于唐宋时期。

到明清时期,人们开始给中国结命名,比如:

方胜结代表方胜平安,如意结代表吉祥如意,双鱼结代表吉庆有余,等等。

 

学习过程

教师活动

c.我喜欢过春节!

过春节的时候,大家都要贴对联、贴福字,福字还要倒贴,意思是福到了。

春节还要放鞭炮,吃饺子。

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还有自己独特的庆祝方式呢。

d.书法艺术是我最感兴趣的传统文化。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历史悠久,也是中国最引以为豪的文化瑰宝之一。

我要好好学习,努力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

三、全班交流。

每组推荐出介绍得好的`大家都感兴趣的到班上进行交流,共同探讨,进行评价。

四.小结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随处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它就像一座巨大的宝库,在等待我们去探索、去追寻。

课后反思

前楼中心小学导学案设计

语文学科第五册第五单元主备人:

黄清忠审核人:

课题

语文园地五(习作)

课型

课时

1

学习

目标

把综合性学习中搜集到的资料或看到、听到的内容,整理一下,写成习作。

重点

难点

预习提纲

学习过程

教师活动

一、导入

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收集了不少资料,有文字,有图片,也有实物,我们还利用口语交际的方式,看到听到了许多。

想一想,哪些是你最想告诉大家的?

二、小组交流。

要求:

1、在介绍的过程中,不能完全照抄资料,要用自己的话来讲述。

2、把最想告诉大家的、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

既可以介绍自己了解到的传统文化,也可以写开展活动时发生的事情。

3、确定想写的内容后,想一想打算按什么顺序写,想清楚怎么写才能让别人读明白。

把你准备介绍的事物描述给同学听。

三.学生起草,教师巡视。

 

学习过程

教师活动

四、放声朗读,检查修改。

读读句子是否通顺,词语是否恰当,标点是否正确。

五.学生相互交流,相互评议。

六.全班交流,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师生共同评议。

七.再次修改,大声读读。

八.誊写作文,注意格式,字迹工整。

课后反思

前楼中心小学导学案设计

语文学科第五册第五单元主备人:

黄清忠审核人:

课题

语文园地四(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课型

课时

1

学习

目标

1、根据提示,发现每个成语里都有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语。

2、读背十二生肖,了解更多的生肖文化知识。

重点

难点

预习提纲

在课余时间里把“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的内容背下来。

学习过程

教师活动

一、小组展示。

1、小组间进行背诵。

2、说一说

a.观察书上的图片,都是什么?

(邮票)你发现这些邮票有什么特点?

(动物)

b.这些动物很有意思,你能观察出来吗?

对,他们就是十二生肖。

你知道,你的属相是什么吗?

c.这些动物很有意思,你能观察出来吗?

对,他们就是十二生肖。

你知道,你的属相是什么吗?

d.你知道属相是怎么来的吗?

(教师或学生讲解属相来历的故事,故事另附。

e.读一读,看谁能记下来。

二、全班展示。

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比比看哪个小组背得最好。

学习过程

教师活动

(十二生肖与十二时辰是-一对应的。

因此在十二生肖中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也是如此一一对应。

(中国的生肖邮票:

1980年,我国发行了申猴邮票,这是第一轮生肖邮票中的第一枚。

1981年发行的酉鸡邮票,1982年发行的戌狗邮票,1983年发行的亥猪邮票,1984年发行的子鼠邮票。

我国从1992年开始发行第二轮生肖邮票。

三、读读认认

1、自己观察学习,用以前加一加的方法自学生字

2、小组学习,注意给它们区分和组词。

3、开火车组词认读生字。

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