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32 代数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587435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32 代数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32 代数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32 代数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32 代数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32 代数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32 代数式.docx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32 代数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32 代数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32 代数式.docx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2代数式

3.2 代数式

第1课时代数式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2.在具体情境中,能列出代数式,并解释其实际意义.

【重点难点】

重点:

列代数式,并能解释代数式的意义.

难点:

理解描述数量关系的语句,正确列出代数式.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填空:

1.m的3倍与5的和可以表示为________.

2.小华用a元买了b本练习本,每本练习本________元.

3.边长为xcm的正方形周长是________cm,面积是________cm2.

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交流;

(2)引导学生观察所列代数式,给出代数式的概念;

(3)交流所列代数式的意义.

学生活动:

(1)独立思考完成填空;

(2)交流结果;

(3)说说代数式在此问题中所代表的实际意义.

用填空的方式来列简单的代数式,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为引出代数式概念作好铺垫.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代数式的概念

像a+b,

,b+28,5m,πr2,a(1+8%),20等用运算符号连接数和字母组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

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99页内容;

(2)引导学生举出代数式的例子.

学生活动:

(1)阅读课文;

(2)举例交流,畅所欲言.

2.思维点击

(1)单独的一个字母或一个数是代数式吗?

(2)请对x+y的实际意义做出解释.

(3)你能说出代数式a+b的几种意义?

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交流;

(2)适时点拨,使知识升华.

学生活动:

(1)交流讨论;

(2)小组积极发言,取长补短.

3.补充例题

用代数式表示:

(1)a的3倍与4的和的一半.

(2)x的平方与x的

的和.

(3)比a的2倍与b的差小6的数.

教师活动:

巡视指导,适当点评.

学生活动:

(1)学生独立完成;

(2)由学生板演;

(3)交流答案.

4.方法点拨

例 下列代数式的书写符合要求的是(  )

A.3

a    B.(a-b)÷c    

C.n-3人    D.2.5a

教师与学生活动:

交流评议,共同完成此题.

教师总结:

代数式的书写格式要注意以下四点:

(投影)

(1)数与字母相乘时,乘号通常简写成“·”或省略不写.数字写在字母前,系数是带分数的要化成假分数或小数.

(2)字母与字母相乘时,乘号省略,字母按顺序先后排列,如c2×b3×a写成ab3c2.

(3)两个代数式相除,应用分数形式表示,如m÷n写成

.

(4)结果是和或差且又带单位的,要把代数式用括号括起来.

这些问题的价值在于强调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强化易错点,使学生知道字母可以表示具体的数,也可以表示具体的事物,同一字母或表达式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意义,强化学生的符号感.

本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了代数式之后的练习,目的是强化学生对代数式的概念的理解与掌握,会根据具体要求列代数式,训练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设计此题的目的在于引出代数式的书写规范问题,使学生善于总结,触类旁通.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下列式子中是代数式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②

a2b;③

x=1;④a2+

ab-1;⑤3>2;⑥0;⑦y=

x-1.

2.代数式a2-b2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

3.用代数式表示:

(1)x的2倍与y的差;   

(2)m与5的差的3倍.

4.下列代数式中书写不正确的有(  )

(1)m×n-3;

(2)

×y;(3)a×

;(4)a-1÷b;(5)

A.

(1)

(2)(3)(4)       B.

(1)

(2)(3)(5)

C.

(2)(3)(4)(5) D.

(1)

(2)(4)(5)

四、课堂小结,提炼观点

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疑问?

  引导学生自主梳理本节所学知识,自我回顾,反思总结.

  五、作业布置,巩固新知

教材第101页习题A组第1,2,3,4题.

【教学小结】

【板书设计】

3.2.1 代数式

1.代数式的概念

2.代数式表示的意义

3.代数式的书写格式

第2课时 数量的表示

【教学目标】

1.运用代数式表示数量关系,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经历从具体情境中用代数式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符号感.

【重点难点】

重点:

能根据题意正确列出代数式,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用代数式正确表示数量和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每个练习本0.45元,每支铅笔0.3元,如果这个学期学生共用练习本a个,铅笔b支,那一共花多少元?

教师活动:

导入质疑,引导学生回答.

学生活动:

讨论交流.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教师出示投影.

(1)一批小麦出粉率是85%,a千克小麦可磨出面粉________千克.

(2)父亲今年x岁,儿子的年龄比父亲的一半大2岁,4年后,父亲的年龄是______岁,儿子的年龄是________岁.

(3)小明买了n支玫瑰花,每支a元,m支康乃馨,每支b元,则小明共付出______元.

教师点拨:

(1)85%a.

(2)父亲4年后年龄是(x+4)岁,儿子今年的年龄是(

+2)岁,4年后儿子的年龄是(

+6)岁.

(3)1支玫瑰花a元,n支为an元;1支康乃馨b元,m支为bm元,所以小明共要付出(an+bm)元.

学生活动:

(1)小组分类讨论;

(2)交流评议.

2.点击思维.

有一颗树苗,刚栽下去时,树高2.2米,一年后树高2.5米,二年后树高2.8米,三年后树高3.1米,按照这样的速度长下去,预测n年后树高多少米?

分析:

树每一年都比前一年高0.3米,这就是本题中保持不变的量.

解:

因为2.5-2.2=2.8-2.5=3.1-2.8=0.3(米),

所以树苗每年长高0.3米.

所以n年后树长高0.3n米.

所以n年后树高为(2.2+0.3n)米.

答:

n年后树高为(2.2+0.3n)米.

运用以前知识灵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掌握列代数式的方法.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填空:

(1)n箱苹果重p千克,每箱重________千克.

(2)某商品原价为a元,先降低10%销售,那么现在的销售价为________元.

(3)某市原有森林面积为m公顷,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后的两年里,森林面积平均每年增长10%,森林总面积达到________公顷.

(4)我国是世界上受沙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沙化土地面积逐年增加,2015年我国沙化土地面积为a万平方千米,假设沙化土地面积每年增长率相同都为x%,那么到2017年沙化土地面积将达到________万平方千米.

四、课堂小结,提炼观点

这节课学习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巩固提升

教材第103页习题A组1,2,3,4题,第106页习题B组第1题.

【教学小结】

【板书设计】

3.2.2 数量的表示

1.根据题意正确列出代数式

2.用代数式正确表示数量关系

第3课时探索规律

【教学目标】

1.会用代数式表示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验证所探索的规律.

2.通过从特殊事例中抽象概括一般规律的过程,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学会转化思想和归纳思想.

【重点难点】

重点:

用代数式表示规律.

难点:

理清数量关系,用运算验证规律.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都玩过搭积木的游戏,今天我们不妨重拾童年趣事,利用手中的小棒搭建一些常见的图形.探索规律,搭建图形.

第④个图形需要多少根小棒?

(2)第n个图形需要多少根小棒?

师生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完成.

情境质疑,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一)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106~107页“数阵”(图3-2-2),回答有关问题.

师生活动:

让学生先自学教材,后分组讨论,最后点名发言,交流评议.

(二)一起探究

1.请你解释图3-2-4空心方阵的总点数的算法.

2.计算图3-2-4空心方阵的总点数,你还有什么不同的方法?

师生活动:

多让学生谈体会,说想法,教师重点是引导点拨.

(三)例题讲解

1.“数学王子”高斯在念小学的时候就会用倒数相加求和1+2+3+…+100,下面有同样的问题,你能解决吗?

请填空.

1+2=

×2×(2+1)=3;

1+2+3=

×3×(3+1)=6;

1+2+3+4=

×4×(4+1)=12;

1+2+3+4+5=

________=________;

1+2+3+…+n=

________=________.

2.仔细观察下列各式:

①8×1+0=0×10+8;

②8×2+2=18=1×10+8;

③8×3+4=28=2×10+8;

④8×4+6=38=3×10+8;

⑤8×5+8=48=4×10+8.

(1)根据你发现的规律,写出第⑥,⑦,⑧个式子;

(2)根据以上规律你能写出第n个式子的结果吗?

即8×n+2(n-1)=________.

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对教材给出的答案进行拓展提升,拓宽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观察下列数的规律,分别用代数式表示其中的第n个数,1,4,6,16,25,…,第n个数为________.

2.礼堂第一排有a个座位,后面每一排都比前一排多1个座位,则第n排座位有________个.

3.观察下列算式:

12-02=1;

22-12=3;

32-22=5;

42-32=7;

52-42=9;

……

若用字母n表示自然数,请你把观察出的规律用含n的式子表示出来.

师生活动:

教师巡视,学生独立完成.

对本堂课所学内容进行检测,对知识起到强化的作用.

四、课堂小结,提炼观点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谈谈自己的感受.

五、布置作业,巩固提升

教材第108页习题A组第1,2,3题.

【教学小结】

【板书设计】

3.2.3 探索规律

1.自主学习

2.一起探究(用代数式表示规律)

3.例题讲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