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关节外科疾病护理常规.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58735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骨关节外科疾病护理常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骨关节外科疾病护理常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骨关节外科疾病护理常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骨关节外科疾病护理常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骨关节外科疾病护理常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骨关节外科疾病护理常规.docx

《骨关节外科疾病护理常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关节外科疾病护理常规.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骨关节外科疾病护理常规.docx

骨关节外科疾病护理常规

 骨关节外科疾病护理常规

一、骨关节外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按外科疾病-般护理常规。

2.入院接待热情主动接待新入院患者或转入患者,告知第二天抽血及相关检查前的注意事项,指导患者正确留取大小便标本行常规检查。

做好入院的健康宣教。

行急诊手术者还应整理床单位,包括麻醉床、输液架、吸引器、氧疗装置以及各种监护设备等。

3.基础护理

(1)术前2周开始戒烟,术前清洁及备皮(按手术野皮肤准备常规护理)。

检查肢体的标识,术前用消毒液清洁手术肢体。

(2)术前指导有效咳嗽、咳痰、深呼吸等技巧。

(3)术后做好皮肤护理,保持床铺干净、平整,及时更换被污染的病号服;定时翻身,必要时使用气垫床,预防压疮发生;禁止使用局部加温措施如热水袋等,以防烫伤。

(4)跌倒及坠床高风险患者做好预防措施,必要时使用约束带加以保护,避免跌倒及坠床的发生。

4.休息与活动

(1)保持病房安静、舒适,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休息、睡眠环境。

(2)全麻患者,要绝对卧床休息,可抬高床头30°,以防呕吐引起窒息。

(3)除特殊要求外,术后体位以增进舒适、减轻痛苦、促进引流以及有利呼吸为原则;病情允许时,鼓励和指导患者早期床上运动和下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恢复,防止肠粘连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教会患者预防跌倒发生的方法。

(4)尽早鼓励和指导患者行康复功能训练,如:

踝泵运动、股四头肌的收缩练习、直腿抬高、屈伸膝关节等;上肢手术患者的手指活动、腕关节、肘关节、肩关节的锻炼等。

(5)按医嘱可下床活动,但病情危重、严重感染、体质衰弱、下肢骨折固定的患者则应适当推迟下床活动的日期。

5.饮食护理

(1)术前禁食8-12小时、禁饮4-6小时,禁食活血类药材。

(2)一般局麻手术患者术后即可进食;椎管麻醉后6小时适当进食;全麻患者待恶心呕吐停止后,按照一半流质一半普食逐渐进食

(3)禁食患者做好口腔护理。

6.排泄护理

(1)术前指导患者练习床上排大小便。

(2)术后及时评估患者排尿情况,鼓励其自行排尿;术后6-8小时末排尿者,指导患者采用改变排尿姿势、听流水声、热敷下腹部、温水冲洗会阴等方式诱导排尿,无效时留置导尿,并按“留置导尿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3)保持大便通畅,指导勿憋气和用力排便,必要时给予开塞露塞肛或灌肠帮助排便,失禁患者做好肛周及会阴部皮肤护理。

7.给药护理维持静脉输液通畅,注意控制输液速度。

使用血管扩药物和血管收缩药物时要用输液泵或微量泵控制滴速,严密观察血压,做好记录。

前两者注意避光,后两者注意加强巡视,使用七叶皂苷钠、骨瓜提取物、丹参川芎嗪等中药制剂时,询问患者主诉,出现不适,应及时向医生反映,使用抗凝药物时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倾向。

8.专科观察要点

(1)患者术前注意观察体位、血运、感觉、肢体活动、肿胀疼痛、生命体征等情况并做好记录,及时报告医生。

(2)术后密切观察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呼吸的变化、肢体肿胀、疼痛、切口出血、体位、血运、感觉、肢体活动;检查各种引流管是否通畅,有无扭曲、打折、牵拉、脱出等情况,准确记录引流液的颜色、量及性状,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注意有无感染,深静脉血栓、骨筋膜室综合征、脂肪栓塞、神经损伤、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并发症。

9.心理护理骨关节科手术都会引起患者和家属的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尤其是年老的患者。

因此,护理上应从关怀和鼓励的角度出发,向患者说明本次手术治疗的意义及麻醉方式、手术方式、术后可能出现的常见情况以及注意事项,康复功能锻炼,取得患者的配合,必要时还要进行心理干预。

10.健康宣教

(1)根据患者的健康恢复状况,从术后饮食、活动、伤口护理、疼痛、康复功能指导,病情异常观察、并发症有效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宣教。

(2)督促患者定期返院复查,给予具体的康复功能锻炼指导,做好门诊随访,促进患者康复。

二、四肢骨折护理常规

(一)按外科、骨关节外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及麻醉后护理常规

(二)护理评估

1.按外科手术术前评估相应容。

2.专科情况

(1)疼痛情况:

了解疼痛的部位、程度、伴随症状、诱发因素、进展情况等。

(2)皮肤组织损伤情况:

观察皮肤组织有无开放性伤口;局部伤口有无红肿热痛、有无渗液及渗液的量、色、性状、气味等,患肢有无力性水泡。

(3)患肢肿胀情况:

观察肿胀的程度,触诊患肢骨筋膜室的力。

(4)感觉情况:

有无麻木异样感。

(5)血供情况:

足背或桡动脉搏动情况、肢端皮温、颜色、毛细血管充盈情况。

(6)活动情况:

上肢骨折时观察手腕、手指的活动情况。

下肢骨折时观察踝关节及足趾的活动情况,有助于早期判断有无神经损伤。

(7)石膏支具或牵引情况:

石膏有无松脱或包扎过紧、牵引是否有效。

(8)排尿情况:

有无排尿困难、尿道口有无鲜血流出。

(9)腹部体检:

有无腹膜刺激征、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减弱。

(10)其他:

阴道及肛门有无流血、会阴部有无瘀斑、有无尿道及膀胱受损表现、有无腹膜后血肿及脏器损伤的表现等。

3.术后评估

(1)手术情况:

手术方式、术中出血、输血、麻醉等。

(2)神志、生命体征、疼痛、血氧饱和度,患肢肢端的血供、活动及感觉情况。

(3)营养状况:

患者的进食情况及有无贫血、低蛋白血症、低钾血症。

(4)心理状态:

有无焦虑、失眠。

(5)患者的活动能力。

(6)切口敷料及切口愈合情况。

(7)切口引流管引流量、色、性质、管周敷料情况。

(8)留置导尿,尿液的量、色、性状。

(9)外固定支架或石膏支具固定情况。

(10)辅助检查:

 x线片、栓溶二聚体、肝肾功、电解质。

(11)用药情况:

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及不良反应。

(三)护理诊断

1.疼痛

2.出血

3.神经损伤

4.外固定支架护理

5.感染

6.脂肪栓塞

7.骨筋膜室综合征

8.深静脉血栓形成

9.活动障碍、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压疮、便秘

10.切口及引流管引流

11.固定物失效

12.石膏或支具护理

(四)护理措施

1.一般病情观察与护理措施

(1)按外科手术术前护理措施相应容。

(2)体位与活动患肢抬高、功能位放置,根据骨折部位及程度决定活动方式。

患肢禁负荷,骨折部制动,进行肌肉收缩锻炼,长期卧床患者每2小时翻身一次。

(3).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为主,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糖尿病者控制饮食及水果,不能进食者予肠外营养。

(4)石膏及支具护理

1)石膏未干搬运病人时要用手掌平托石膏固定的肢体,不可用手指抓捏。

2)抬高患肢患足促进静脉回流,减轻疼痛,必要时应用止痛药。

3)石膏固定后3-5天应列入交班容,注意观察指或趾端毛细血管的充盈、足背(桡)动脉搏动、皮肤颜色、温度、感觉及运动状况,若肤色、血运等尚可,说明固定得当;若出现持续肿胀,患处麻木、发冷、发绀,及时报告医生。

4)石膏有伤口渗血时,应注意观察血压、脉搏情况,并在血渍边做标记,前后对比,看是否有扩大。

5)主诉石膏某处疼痛时,先检查疼痛原因,切忌痛就给止痛药,如因局部包扎过紧引起,通知医生处理,主诉石膏皮肤发痒,可用酒精沾棉花予涂擦。

6)下肢石膏固定的患者,不可将石膏当鞋来走路,以免石膏断裂;上肢石膏固定的患者,在站立时可将上肢悬吊,卧位时用吊带垂直悬吊患肢。

7)蛙形石膏固定患者,大小便不要污染到石膏边缘,如污染及时用清水洗净。

(5)牵引护理:

分为皮牵引和骨牵引,病房常采用下肢牵引。

1)定时检查足跟、外踝、背部皮肤,在靠近足跟牵引带边缘使用软毛巾加厚包裹、避免卡压、伤及足跟与外踝,可适当悬空足跟。

2)牵引时,患肢放置的位置应符合要求,如股骨颈骨折、粗隆间骨折时患肢需保持外展中立位,床尾抬高20~25cm。

3)保持牵引锤悬空,检查牵引绳与滑车是否在-条直线上,有无在滑车脱出,牵引绳是否与患肢长轴平行。

4)翻身或检查时不应放松牵引重量,并保持牵引绳与腿部方向一致,两腿间夹一枕头。

5)牵引期间定时检查患肢长度及旋转角度,及时调整体位和重量,避免过度牵引。

6)骨牵引时,定时检查牵引针处有无感染,予0.5%的安多福消毒针孔每日2次,必要时无菌纱块包裹针孔处,外固定支架每周需用75%酒精擦拭1~2次,按医嘱必要时予抗炎治疗。

注意牵引针有无左右偏移。

7)皮牵引者若牵引布套或胶布及绷带有松散、脱落,应及时处理。

(6)骨搬运外固定支架护理

1)观察外固定支架、针有无弯曲松动。

2)观察患肢活动感觉情况,正确调整骨搬运的方法。

3)保持外固定支架针孔皮肤清洁干燥,每天用75%酒精消毒换药。

(7)伤口引流管护理

1)保持引流管的通畅勿压迫、折叠管道,负压引流管道保持负压通畅,注意负压吸引装置是否密封。

关节腔持续冲洗引流管注意冲洗速度,避免血块堵塞引流管。

2)引流观察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和性状,并做好记录。

3)引流管如有堵塞或脱管应立即告知医生进行处理。

(8)疼痛护理可参照“疼痛护理常规"。

(9)冰敷按医嘱正确给予患肢、伤口持续冰敷,注意观察患者全身体温变化,保持伤口局部的温度在4~100C。

严密观察,防止冰袋漏水打湿伤口。

2.用药情况:

了解药物的作用,注意副作用及不良反应。

3.并发症观察与护理

1)出血:

观察生命体征,神志、尿量、创面出血情况、血常规结果。

2)神经损伤:

观察患肢的感觉,手、手指或足、足趾的活动情况,避免石膏支具卡住神经。

3)感染:

观察创面、骨牵引或外固定支架针孔处有无红肿热痛、渗液、体温、血象变化。

4)骨筋膜室综合征:

观察有无进行性疼痛、活动障碍、肿胀、压痛及肌肉被动牵拉痛;观察肢端血供、活动、感觉及全身情况;观察石膏支具绷带绑扎的松紧度。

5)脂肪栓塞:

典型表现为发热、体温突然升高、脉快、呼吸困难、低氧血症、意识改变、皮肤出现血斑、肺部X线可见全肺暴风雪状阴影,有些患者缺乏典型症状或无症状易被忽略,要注意观察神志、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胸闷、皮肤情况。

治疗以症状治疗为主,可予以呼吸支持疗法、头部降温、脱水疗法、镇静剂、溶栓等。

6)深静脉血栓形成:

多发于小腿二头肌及大腿。

观察下肢有无疼痛、肿胀、静脉扩、腓肠肌压痛;加强小腿肌肉静态收缩和踝泵运动、理疗、预防性抗凝治疗;血栓形成后,避免患肢活动,忌做按摩、理疗等,按医嘱予抗抗凝溶栓治疗。

7)肌肉萎缩、关节僵硬:

根据患者的活动能力,在不影响骨折断端移位的前提下,尽量进行肌肉收缩放松运动及未固定关节的各项运动。

8)压疮:

参照“压疮护理常规”护理。

9)便秘护理:

参照“便秘护理常规”护理。

10)做好术前准备和术前指导。

11)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固定物失效:

注意术后合理的功能锻炼,应循序渐进:

下肢骨折伴骨质疏松的患者应适当增加卧床时间,必要时制动。

其他:

并发症同术前干预措施。

4.心理支持保持良好的心态,正确对待疾病。

(五)健康教育

1.体位与活动 患肢抬高功能位放置,主动活动石膏未固定部位,按医嘱循序渐进功能锻炼。

不同部位的骨折,愈合时间不同,外固定时间不同,须严格按医嘱,不能自行过早拆除外固定或负重。

2.饮食鼓励进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

3.心理支持鼓励患者保持良好精神状态。

4.劝导戒烟。

5.用药指导,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

6.出院后继续功能锻炼。

7.指导患者定时到门诊复查,并说明复查的重要性,如出现病情变化,及时来医院就诊。

三、髋、膝关节置换护理常规

(一)按外科、骨关节外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及麻醉后护理常规

(二)护理评估

1.按外科手术术前评估相应容。

2.专科情况患肢肢端的血供、活动、感觉情况,围、步行距离、上下楼梯能力关节活动围(主动、被动)。

3.病情及主要症状的观察按本节“四肢骨折护理常规”。

4.术后评估参照“四肢骨折护理常规”。

(三)护理诊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