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ENSP网络实验.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586174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2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为ENSP网络实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华为ENSP网络实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华为ENSP网络实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华为ENSP网络实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华为ENSP网络实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华为ENSP网络实验.docx

《华为ENSP网络实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为ENSP网络实验.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华为ENSP网络实验.docx

华为ENSP网络实验

ENSP

网络实验操作练习题

 

2015.8byHancool

 

1.1交换机基本配置

(1)拓扑结构

(2)配置要求

SW1:

1、本地用户:

user,密码qazxsw12,权限等级1,可进行ssh远程访问和本地控制台登录,密码加密显示。

2、设置super密码:

qazxsw12,密码加密显示

3、设置远程访问使用SSH方式,关闭telnet;远程访问使用用户名和密码验证;

4、本地控制台只使用密码验证,登录密码为poiuyt12,默认权限为1级。

5、修改交换机名称为sw1,配置管理IP地址,设置缺省网关为10.0.0.254

6、配置SNMP信息,采用v3认证加密方式,snmp组为snmp_group,只读权限,snmp用户/密码为snmp_user/snmppassword,采用md5方式。

7、配置发送trap到网管主机10.0.0.200,securityname为交换机名称。

SW2:

1、本地用户:

user,密码qazxsw12,权限等级1,可进行telnet、ssh远程访问和本地控制台登录,密码加密显示。

2、设置super密码:

qazxsw12,密码加密显示

3、设置远程访问使用SSH和telnet方式;远程访问使用用户名和密码验证;

4、本地控制台使用用户密码方式登录;

5、修改交换机名称为sw2,配置管理IP地址,设置缺省网关为10.0.0.254

6、配置SNMP信息,采用v2方式,只读权限,snmp用户为snmp_user。

7、配置发送trap到网管主机10.0.0.200,securityname为交换机名称。

PC:

1、配置PC机的IP地址和网关

1.2.1基本VLAN配置

(1)拓扑结构

(2)配置要求:

1、配置交换机SW1、SW2、SW3相应在的名称,并划分VLAN

2、相同的VLAN的PC相互通,不同VLAN的计算机隔离

1.2.2VLAN通信:

通过VLAN接口互通

(1)拓扑结构

(2)配置要求:

1、配置交换机SW1、SW2、SW3相应在的名称,并划分VLAN

2、配置PC1与PC3的IP地址和网关

3、在SW2上配置vlan接口地址,测试PC1与PC3能互通

4、在SW1、SW2上配置vlan管理地址和相应地址,确保PC1与PC3能管理SW1、SW2

1.2.3VLAN通信:

通过路由器的单臂路由(路由器子接口)

(1)拓扑结构

(2)配置要求:

1、配置sw1、sw3的VLAN及四台PC地址,使相同VLAN的PC机互通

2、配置R1的接口地址和PC机的网关,使所有PC机能互通

3、配置交换机和路由器的管理VLAN及地址,使任一台PC机能管理所有的交换机和路由器

1.3.1配置基本RSTP

(1)拓扑结构

(2)配置要求:

1、在所有交换机上启用RSTP,并设置SW1为主根桥,SW2为备根桥

2、观察被STP阻塞的交换机上的端口

3、任意关闭四个交换机互联的端口中的一个端口模拟链路断电,观察STP发生的变化

1.3.2配置RSTP更多功能(优先级、根桥保护、边缘端口等)

(1)拓扑结构

(2)配置要求:

1、在所有交换机上启用RSTP功能,SW1为主根,SW2为备根

2、SW3、SW5接PC机的端口设为边缘端口,并启用BPDU保护

3、在SW1上启用根设备保护

4、对于SW5,设置端口的STP路径开销值,使eth0/0/2为根端口。

5、在SW3、SW5的相应端口上启用环路保护

1.4.1静态路由

(1)拓扑结构

(2)配置要求:

1、配置路由器和PC的IP地址与网关

2、在路由器上配置静态路由,使PC与路由器互通

1.4.2配置RIP

(1)拓扑结构

(2)配置要求:

1、配置各路由器接口地址

2、R1、R2、R3启用RIPV2路由

3、R3与R4之间使用静态路由

4、在R3引入与R4相连的直连和静态路由

5、在R2上对Loopback的路由进行手工汇总

6、检查全网各路由器互通

1.5.1配置OSPF多区、虚连接、路由聚合

(1)拓扑结构

(2)配置要求:

1、配置各路由器接口地址

2、启用OSPF路由协议,为Area3创建虚连接

3、在R6上设置loopback的链路类型为广播

4、对Area2区的172.16网段的路由进行路由聚合

1.5.2配置OSPF的STUB、NSSA、路由重分布、验证、路由选择

(1)拓扑结构

(2)配置要求:

1、配置各路由器接口地址

2、在R1、R2、R3、R4、R6、R7上启用OSPF路由协议

3、在R4和R5启用RIP协议,并实现OSPF和RIP协议的相互引入

4、在R6上设置loopback1至6的链路类型为广播,并且使用路由重分布的方式发布到OSPF中。

5、将Area2区设为NSSA,Area3设置为STUB

6、设置Area0中各链路的开销值,使通过Area0的的路由优先选择R1与R3之间的链路

7、在Area0设置OSPF进行区域验证,验证方式为md5,密码为passarea0;Area2进行链路验证,验证方式为md5,密码为passarea2

2.1VRRP

(1)拓扑结构

(2)配置要求:

1、配置各交换机和路由器的VLAN与接口

2、在SW1、SW2与SW3启用STP,并配置SW1为主根,SW2为备根

3、在SW1与SW2上启用VRRP,vlan10:

192.168.0.254,vlan20:

172.16.0.254,并使PC1通过SW1出口,PC2通过SW2出口

4、在SW1、SW2与R1启用OSPF,确保PC1、PC2能与PC3互通

5、分别模拟R1到SW1、SW2的链路故障,查看PC1、PC2到PC3的路径

6、配置VRRP的链路状态跟踪,使SW1与SW2到R1的出口链路互为备份

7、分别模拟R1到SW1、SW2的链路故障,验证PC1、PC2到PC3的路径

2.2DHCP

(1)拓扑结构

(2)配置要求:

1、配置各设备的接口地址和VLAN

2、配置R1为DHCPServer,配置相应的地址池和参数,PC1、PC2通过DHCP获得IP地址

3、配置R2为DHCPRelay,R1与R2之间使用静态路由,并使PC3能过DHCP获得IP地址

4、启用路由器接口的arp广播功能,验证PC1、PC2、PC3获得正确的IP地址,并能互通。

2.3NAT

(1)拓扑结构

(2)配置要求:

1、配置各交换机和PC机地址,R1与R2不配置路由信息

2、在R1配置NAT,只允许PC1通过NAT访问R2

3、在R2配置NAT,允许PC2通过NAT访问R1

4、配置NATServer,允许PC2访问Server1的HTTP服务

2.4ACL

(1)拓扑结构

(2)配置要求:

1、配置各交换机和PC机地址,R1与R2配置OSPF路由协议。

2、配置ACL,只允许PC3访问Server1的PING和HTTP服务;不允许访问PC2。

3、配置ACL,禁止PC2通过R1出口。

4、配置ACL,禁止PC1访问Server1(使用QOS流控实现)。

5、检查PC1与PC3能互通、PC1与PC2能互通、PC2与Server1能互通。

2.5链路聚合

(1)拓扑结构

(2)配置要求:

1、为SW1与SW2创建链路聚合,类型为手工负载分担模式

2、为SW2与SW3创建链路聚合,类型为静态LACP模式,其中一条链路作为备份链路

3、交换机之间通过Trunk相连,检查PC1与PC2互通

2.6DHCPSnooping与地址绑定

(1)拓扑结构

(2)配置要求:

1、配置LSW1的VLAN接口和地址

2、配置LSW1的DHCPServer;对vlan10建立ip与mac保留表(PC1分配192.168.0.1地址,

其它保留地址从192.168.0.2保留至192.168.0.5,使用虚拟mac地址进行保留)

3、检查PC1与PC2能自动获取IP地址并能互通

4、启用dhcpsnooping功能和ipsourcecheck功能,实现PC1的ip+mac地址绑定

5、检查dhcpsnooping绑定表;PC1手工更改为其它ip或mac地址,检查绑定功能是否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